黔南概况
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问题探究

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问题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是指本文研究的起因和动机。
贵州省黔南州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一个资源较为丰富,景色优美的地区。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城镇土地等别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由于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土地资源供需失衡、土地使用不合理等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
研究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问题的系统分析和深入探讨,为制定有效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并为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城镇化进程提供参考。
在研究中,将结合相关理论和案例,以及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综合探讨城镇土地等别问题的成因、特点和解决途径,以期为推动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城镇土地等别问题是我国城乡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其解决将对贵州省黔南州的城镇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城镇土地等别问题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科学的城乡规划,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可以促进城镇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研究城镇土地等别问题还有利于提升城镇环境质量,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条件,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探究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问题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实现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2. 正文2.1 贵州省黔南州城镇土地等别概况贵州省黔南州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该地区城镇土地等别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黔南州,城镇土地一般分为工矿用地、居住用地、商业服务业用地和公共管理及公用设施用地等四大类别。
工矿用地主要用于工业和矿产开发,居住用地则用于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用地则用于商业和服务设施建设,而公共管理及公用设施用地则是用于政府机构和公共设施建设。
黔南州城镇土地利用总体呈现出工矿用地需求较大,居住用地和商业服务业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的趋势。
黔南民族文化简介

三、民族工艺 民族工艺美不胜收,数不胜数。有早在宋 代就作为贡品的苗族蜡染和刺绣、具有鲜明特点 的民族服饰和首饰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 收藏价值。竹编是都匀布依族、苗族、水族等众 多民族的传统工艺品。剪纸是都匀水族聚集的奉 合、阳和、基场民族乡特有的剪纸艺术。 水族剪 纸民族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苗、水、布依族等民族的干栏式吊脚楼,花桥都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六月六风情节
布依六月唱酒歌
布依女子唱情歌
六月六”是布依族 重要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 成千上万的布依族 群众便要集于风景 秀丽的河谷山中, 穿密林,绕花间, 乘游船,吹木叶, 唱山歌,尽情欢度 佳节。男女借机向 意中人表达爱慕之 情。
布依情歌对唱
八音坐唱
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 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 形式。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 伍8至14人不等。因用牛腿骨、竹筒琴、 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 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 八音坐唱是布依族人民在长期 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创造形成的, 它深深扎根于布依族群众之中,具有鲜 明的布依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可 以说,八音坐唱既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 结晶,又是中国曲艺宝库中的瑰宝。
祭祀
赛马
卯节,水语称“借卯”,意为吃卯;卯节又称 “歌节”、古老的“东方情人节”,系水族民 间传统节日。
卯日盛行着赶卯坡青年 男女唱对歌的习俗。专 让青年男女以唱对歌的 形式进行广泛社交活动 的场所,以树果为媒、 山水为证。有“水族情 爱第一坡”之誉,
布依族风俗
作为黔南州的主体民族,黔南州布依族人 口110.5万人,大多住在平坝、河谷或依 山傍水之处,素有“布依水乡”、“水乡 布依”的美称。 盘歌是以唱歌形式盘问对方一些事物的歌, 青、老年人都虽,但场合不同。青年男女 社交初识时,便唱盘歌问对方的姓名,所 住村寨和是否有恋人等,借以互相了解。 中、老年人在喜庆的场合中,唱述古人古 事的时候,便用盘歌的形式互相问答,歌 手们在对答时表现机灵应变的才能。问得 不准确或答复不对题时,就要引起吸众的 议论和和欢笑。
黔南州各市县面积人口:罗甸县面积最大都匀市人口最多

黔南州各市县面积人口:罗甸县面积最大,都匀市人口最多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东与黔东南州相连,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西与安顺市、黔西南州接壤,北靠省会贵阳市,是贵州的南大门和西南三省的重要通道。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是多民族聚居地,有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
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首府所在地为都匀市。
州内交通路网发达,区位优势明显。
全州年均气温16.6℃,被誉为“天然氧吧”,气候环境宜居、宜游,境内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多种动物、植物生长,有野生植物1860多种、野生动物570多种,物种资源十分丰富;州内拥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26处,州府所在地都匀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和“中国毛尖茶都”;荔波县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和我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地,享有“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美誉。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总面积26200平方公里,辖12个市县,分别是:都匀市、福泉市、荔波县、贵定县、瓮安县、独山县、平塘县、罗甸县、长顺县、龙里县、惠水县、三都水族自治县。
另,设有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都匀经济开发区,位于都匀市东侧,为黔南州委、州政府派出的正县级单位,辖匀东镇,洛邦、高铁、王司、坝固4个办事处(社区),共26个行政村298个组,总面积512平方公
里,规划建设面积150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2万人。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户籍总人口419.2万,常住人口326万。
在各市县的面积排行上,罗甸县面积最大,达到3015平方公里;龙里县面积最小,面积只有1521平方公里。
在各市县的人口排行上,都匀市人口最多,有49.62万人;荔波县人口最少,只有18.29万人。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

贵州概况介绍讲解词贵州,简称“黔”,位于中国西南地区,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下面将从地理、人文、经济、旅游等方面对贵州进行概况介绍。
一、地理概况贵州地势复杂多样,山地、丘陵、高原、平原交错分布。
整个贵州省地势逐步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地势起伏较大。
贵州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有长江、珠江和乌江等,形成了众多的峡谷和瀑布景观,使得贵州成为了自然风光的宝库。
二、人文概况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有苗族、侗族、布依族、土家族、水族等56个民族。
各民族之间保留着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
贵州还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如黔东南的侗族“大歌”、遵义的红色文化等。
这些独特的文化元素为贵州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三、经济概况贵州是中国重要的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铜、铝、锌等。
此外,贵州还具有丰富的水力资源,是中国最大的水电开发基地之一。
贵州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蔗糖、油菜等。
近年来,贵州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了对旅游、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
四、旅游概况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其中,贵阳市的青岩古镇、黔灵山、花溪公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黔西南的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等自然景观壮丽宏伟;黔东南的凤凰古城、雷公山、镇远古镇等历史文化名城也深受游客青睐。
此外,贵州还有众多的民族风情旅游景点,如镇远侗寨、西江苗寨等,让游客能够领略到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贵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人文景观的省份。
其地理特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的经济以及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使得贵州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旅游目的地。
前往贵州旅游,不仅能够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还能够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氛围,是一次难忘的旅行体验。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及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及经济运行和发展情况目录第一部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 (2)一、建制沿革 (2)二、地理位置 (4)三、行政区划 (4)四、人口民族 (5)五、气候水文 (5)六、区位优势 (6)七、历史文化 (6)八、矿产资源 (7)九、水力资源 (7)十、旅游资源 (8)十一、动植物资源 (8)第二部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产业分布情况 (10)一、当地重要工业支柱产业及分布 (10)二、重要农业产业基地及分布 (11)三、重要服务行业及分布 (14)四、名优产品 (15)五、特色产业分布 (15)第三部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经济概况、发展规划 (17)一、综合(含第三产业) (17)二、工业和建筑业 (18)三、农业 (21)第四部分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经济和产业发展规划 (24)一、黔南州发展目标 (24)二、大力构建“951”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经济竞相协调发展25三、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着力扩大工业经济总量和提升发展质量 (27)四、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30)五、大力实施“185工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2)六、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切实提升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34)七、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36)八、大力推进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条件 (38)九、大力推动科教兴州和人才强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素质. 40十一、大力加强民生工程和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力建设“幸福黔南” (43)引用文献 (4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建于1956年,位于贵黔南州省中南部,是贵黔南州省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通向华南沿海,连接出海口的黄金通道,是贵黔南州省的南大门。
黔南州下辖2市9县1自治县,黔南州人民政府驻都匀市。
全黔南州土地面积21697平方公里,人口411.81万(2010年)。
关于贵州黔西南州的简要介绍

关于贵州黔西南州的简要介绍1. 基本概况贵州黔西南州位于中国贵州省的西南部,是该省的一个州级行政区。
黔西南州总面积约为4.3万平方公里,下辖10个县(市、区),人口约为360万人。
黔西南州的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山川秀美,气候宜人。
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以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为主,其中有许多珍贵的植物、动物和矿石等。
此外,该地区还拥有众多的民族风情和丰富的人文历史,给游客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 文化遗产黔西南州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这里有苗族、侗族、瑶族等多个民族群体,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语言、传统服饰、宗教和节日等。
苗族文化是黔西南州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
苗族是土著民族,传统的苗族服饰十分鲜艳独特,苗族的舞蹈和歌曲也非常有特色。
黔西南州的苗族村寨是游客们探索苗族文化的绝佳去处。
此外,黔西南州还有一些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如黄果树瀑布、镇远古镇等。
这些地方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历史遗迹,见证了黔西南州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3. 自然景观黔西南州地处山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
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果树瀑布,这是中国最大的瀑布之一,高达77.8米,宽达101米。
水流如银河般从悬崖上垂下,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景象。
此外,黔西南州还有众多的山峰、溪流和湖泊等自然景观,如赤水河、兴义市神山国家森林公园等。
这些地方景色优美,空气清新,是休闲旅游和户外运动的绝佳场所。
4. 旅游资源开发黔西南州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得到了积极开发和推广。
政府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建设了许多旅游设施和服务设施,使得游客可以更加便利地游览黔西南州的美景。
黔西南州已经成为贵州省乃至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每年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体验当地的民族文化。
旅游业的发展也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 总结贵州黔西南州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多样的民族文化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
黔南概况

黔南州自然资源一、气候资源黔南州地处东亚季风区,南部边缘距海(广西防城港)直线360公里。
州内部大部时间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
夏季,几乎全被暖气团占据。
冬天,来自北方的冷干气流,使各地气温降低。
形成阴寒持久,甚至出现凌冻天气。
春秋季节,冬夏季风转换,冷暖空气活动频繁,势均力敌,形成“静止锋”。
受其影响,全州各地经常云雾笼罩,阴雨绵绵。
而且,在季风影响下,州内各地雨热同季,是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平均在1200毫米左右,长顺县降雨较多,常年降雨1400毫米左右;龙里县较少,年降水接近1100毫米。
全州每年4月~9月为多雨期。
州内大部分地区,日照率在30%左右,一年四季,冬天日照率最小,在20%以下;夏季日照率在35%~45%。
各地年均湿度为80%左右。
以北部瓮安的83%为最大,南部的罗甸县75%为最小。
特点是:北大于南、东大于西,夏大冬小。
州内气温,年均为13.6℃~19.6℃,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增。
温度有一低三高,地势偏高、位置偏北的瓮安为低温区,年均温13℃;高温区为南部河谷低地的罗甸(19.6℃)和东部三都(18℃)以及东南部的荔波(18.3℃),但因山区地形复杂,小气候也多,“山下桃花山上雪,坡前下雨地后晴”的现象屡见不鲜。
二、土地资源全州土地总面积26197平方公里,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面积占72.53%,丘陵面积占21.3%,平坝面积占6.17%。
土地中,耕地占21.93%,园地占0.54%,林地占39.5%,牧草占11.96%,居民公矿区用地占1.82%,交通用地占0.37%,水域占0.9%,未利用土地占22.98%。
耕地中,水田108725公顷,旱地79794公顷。
全州人均耕地0.16公顷。
三、水资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
河流较多,全州有中、小河流117条,河网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2公里。
河流主要有大气降水补给,属雨型山区河流,年总产水量327.7亿平方米,径流量760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补给17亿平方米,占10.8%;境外河流经本州的过境水量616亿立方米,珠江流域416亿立方米,长江流域200亿立方米。
黔南州概况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概况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于1956年8月8日,是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地处贵州省中南部,南与广西接壤,面向珠三角、长三角,背靠西南内陆腹地。
全州面积2.62万平方公里,辖10县(瓮安、贵定、龙里、惠水、长顺、独山、三都、荔波、平塘、罗甸)、2个县级市(都匀、福泉)和1个经济开发区(都匀经济开发区)。
州内居住有布依、苗、水、瑶、毛南等37个民族,总人口420万。
区位:黔南位于贵州南部,南邻两广、东南亚,北接西南内陆,是大岭南和大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节点,处在多条旅游线路交叉重叠的节点上,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的独特区位优势。
交通:黔南是大西南面向华南、岭南的交通咽喉,也是南下出海最近的通道,州境内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输于一体的综合交通体系已经形成。
黔桂、湘黔、株六铁路,320、210国道公路和贵新高速、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厦蓉高速公路贯穿州境;州府距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百余公里,州内的荔波机场开通贵阳、广州等地航班;西南成品油管道、中缅油汽管道横贯全州。
将建成的3个内河航运港口可直通长江、珠江,贯穿全境贵阳至广州快速铁路即将开通,届时黔南与广州的车程仅为3-6个小时。
资源:黔南气候宜人,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为58%。
有野生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多种。
水能资源可开发150万千瓦。
有磷、煤、硅等2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磷矿探明储量达30亿吨以上,有“亚洲磷都”之美誉。
旅游:全州有世界自然遗产地(荔波)1个,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区、公园26个。
风景区总面积达1657.55平方公里,占全州国土面积的6.3%。
“大贵州滩”地质奇观世界称奇;平塘掌布藏字石“中国共产党”被称为神奇天书;福泉水城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
红色旅游拥有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故居、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奠定基础的瓮安“猴场会议”会址、红军“突破乌江”战斗遗址、“北起卢沟桥,南止深河桥”的独山深河桥抗日战争文化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黔南概况日期:2009-05-30 15:15“绿色黔南”位于贵州省中南部,全州幅员面积 2.6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 400 万,有汉、苗、布依、水、瑶等 37 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 56% ,黔南州面向南部沿海,背靠西南内陆腹地,地处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和有利地带,是贵州的南大门,处在黔桂两省和大西南与两广经济圈的交汇处,要居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主干线上。
黔桂、湘黔铁路复线和 320 、 321 国道、贵新高等级公路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荔波机场即将建成,罗甸、瓮安港口开工在即,从州府都匀经贵新高等级公路到广西防城港仅 600 公里。
黔南能源供应富足,已形成 220 千伏为骨架的电网格局,容量达 387 万千伏安。
目前,我州水电综合开发项目已全面实施,总装机达 200 万千瓦以上;都匀火电厂、瓮安火电厂的技改正在筹备之中,未来几年内我州将形成强劲的水火互济的电力供应格局。
黔南区位优势突出,交通十分便利,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丰富,名特优产品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投资环境优良,投资政策优惠,是各位商贾投资兴业的洼地与热土。
黔南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黔南属东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热量、雨量丰富,无霜期长。
年均气温17.5 ℃ ,年均降水量 1500 毫米,光、热、水同步,境内海拔高度最低仅 400 米 , 最高达 2000 米,立体农业气候十分明显 , 换季蔬菜等农产品种植极具有利条件。
黔南土地资源丰富,农林牧用地面积 3100 多万亩,占幅员面积的 79.3% 。
万亩以上连片草场 33 片,牧草品种 200 余种,全州牧草场载蓄量达 260 万头以上。
黔南多样的地形、众多的河流、优越的气候,使黔南这片富饶的土地气象万千,生长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野生植物 1700 多种,其中药用植物 1000 多种 , 具有重要开发价值的有天麻、杜仲等 58 种;野生动物 400 多种,药用脊椎动物 112 种。
野生果品中,素有“水果之王”的刺梨、中华猕猴桃产量较大,特别是日渐流行的野菜种类繁多,极具开发价值。
黔南盛产茶叶、桐油、生漆、核桃、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品,都匀毛尖茶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惠水的糯米酒、三都九阡酒、贵定云雾茶、瓮安青山茶、罗甸上隆大叶茶等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独山盐酸菜系列、惠水“牛头牌”牛肉干、猕猴桃汁、福泉的风味蕨菜、魔芋粉丝、贵定的刺梨饮品、姜粉、百合粉,长顺的调味品,都匀兰利发油酸辣系列、平塘黄金应子、苦丁茶等在国内市场均占有一定份额,农特产品规模开发潜力巨大。
近年来,黔南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已建成优质米生产基地 53 万亩,优质玉米基地 40 万亩;优质烤烟基地 26 万亩,年产烤烟 2.3 万吨;茶叶生产基地 13 万亩,年产茶叶 2000 吨;优质果品基地 23 万亩,年产水果近 7 万吨;蔬菜生产基地 50 万亩,年产蔬菜 5400 万吨;中药材生产基地 33 万亩,洋芋基地 35 万亩,优质油菜生产基地 34 万亩,生态竹业生产基地 12 万亩,已具备一定生产规模,但加工尚处起步阶段。
商品猪出栏 150 万头、商品牛出栏 13 万头、商品羊出栏 12 万只、商品禽出栏 800 万羽,还有独山和惠水的优质米、福泉的金谷福梨、三都的麻竹、罗甸的早熟蔬菜、独山的奶牛和西红柿、长顺的烤烟和中药材已形成一定规模,为发展农业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由于我州经济发展滞后,农作物施肥主要以农家肥等有机肥为主,加上我州环境优良,出产的粮食蔬菜等多属无公害农产品,具备了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无公害食品加工的先天条件。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结合我州实际,今后黔南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一是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组织实施茶叶、换季蔬菜、中药材、竹笋、优质米、优质烤烟等产业化经营为重点,抓好基地建设,深加工培植等,实现黔南农业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二是重点发展天然药品产业,着力打造黔南“药谷”品牌,充分发挥黔南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优势,加快中成药、生化药、合成药等天然药品的开发,加快龙里医药城的建设。
三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充分发挥黔南丰富的草山草坡和桔杆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商品牛,稳步发展生猪,适度发展商品羊,大力发展家禽等,努力实现养殖与深加工的结合。
四是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以惠水“牛头牌”牛肉干、独山盐酸菜、都匀毛尖茶、瓮安“冬秀娘”泡椒等品牌为依托,外引内联,扩大规模,大力发展风味食品和绿色食品。
我州现已储备有茶叶系列产品开发,水果、蔬菜种植、农副产品加工、养殖基地建设等项目近百项。
其中全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法国细刀豆、独山皱皮辣椒等无公害蔬菜已分别达数十万亩以上,种植和市场潜力很大,希望有识之士抢抓这一机遇。
为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项目,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同时,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竹业、茶叶产业、畜牧产业、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等优惠扶持政策。
明确规定: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除享受一般投资企业优惠扶持政策外,在项目用地,种养基地用地、良种纯繁、资金扶持、所得税扶持、简化办证手续、户籍、子女入学、职称评定等方面,还可享受更加优惠的便利。
投资购买“四荒”地发展农林牧水产养殖业的,享受“四荒”地使用权拍卖优惠,投资者可在所购荒地内修建固定性生产用房和办公用房;投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一次性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国家级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一次性投资 300 万元以上的,政府予以25% 投资扶持,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政府予以贴息扶持。
黔南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黔南州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磷、硅、锑、铅、锌、铁、金、银、水晶石、猫眼石、大理石、辉绿岩等 20 余种, 130 多个矿床及矿点。
其中:磷矿储藏量 10 多亿吨,品位居全国第一。
原煤储量 15 亿吨,可采煤层 1-3 层,煤层厚度 0.6 - 4.2 米。
锑矿储量 10 多万吨,铁矿储量 4000 万吨,硅石储量 7000 万吨,铅锌矿储量 68 万吨,石英石储量 1300 万吨。
此外,金、银、铜、汞、砷、大理石、重晶石、方解石、石棉、辉绿岩、水晶石都有待开发利用。
石灰岩、制陶粘土、建筑石料、装饰石材等,在全州普遍分布,辅助原料多而广,粘土、铁矿、工业废渣等可就地取材利用。
国家投资 60 多亿元建设的瓮福磷矿基地已投入运行,是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以宏福公司为龙头的磷化工产业群已具相当规模,将成为贵州超百亿元产业之一,该企业产品为后续的数佰个磷化工精深产品项目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全州 20 家企业已形成各类铁合金初级产品达 150 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为单晶硅、多晶硅等硅系列产品的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以龙里医药园区为载体的医药工业发展迅猛,已有二十四家 GMP 医药企业落户我州,半夏生产基地已通过 GAP 认证,培育了贵州神奇、贵州信邦等一批名牌企业。
我州的传统苗医苗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民族医学的一朵奇葩,极具开发价值。
我州医药企业多,但规模小,欢迎各方投资者以资金、技术、药号等注入,与我州医药企业合作,共同打造贵州“药谷”。
黔南境内现有七十年代中央实施“三线”建设遗留下来的闲置、破产企业 30 余家,存量土地 100 余公顷,可利用厂房 30 多万平方米,水、电、路及厂房设施俱全,可通过承包、租赁、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提供给投资商生产经营。
我州已储备有磷化工、医药、建材、冶金、食品加工、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 300 余项。
为扶持发展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州委、州政府出台了《关于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等优惠政策,吸引各方客商进入开发。
投资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在享受国家、贵州省西部大开发相关优惠政策的同时,我州对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项目、外向型项目、固定资产投入 300 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固定资产投资 3000 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免征工程建设综合开发费,减半征收基础设施配套费、人防工程异地建设费。
投资企业用地一次性缴纳出让金的,按工业用地基准地价的 70% 收取出让金,收购亏损、关停、倒闭国有企业全部产权的,按 50% 基准地价协议出让,不改变土地用途和性质的,免收土地出让金。
投资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项目建设的,建设用地可以划拨;企业所得税按 15% 征收,经营期 15 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企业所得税同级财政留成部份,前六年按全额,第 7 至第 12 年按 50% 的比例用于扶持企业发展。
对投资建设和经营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其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出让给投资者。
黔南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方向黔南山川秀美、风光迷人,全州境内遍布喀斯特峰林、峡谷、原始森林、瀑布等景观,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文物古迹和浓郁淳朴的民族风情,构成我州丰富的旅游景观。
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0 余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 余处。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 3 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 1 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3 处,省级风景名胜区 9 处,省级森林公园 5 处。
全州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独特而丰富,布依文化的典型性、苗族文化的多样性、水族文化的唯一性、瑶族文化的神秘性,构成我州民族文化大观园。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刚被评为“全国最美丽的地方”,都匀斗篷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是贵州风景名胜的新秀。
由于黔南资源禀赋良好,贵州省政府已把以荔波为龙头,都匀为中心,独山为二传,三都、平塘为两翼的贵州南部综合旅游区,列为贵州省旅游优先发展区,游客量以年均 40% 的速度在猛增,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随着贵州南线旅游的高速增温,我州接待能力不足、接待水平较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荔波、都匀、三都、平塘等大部分县市,急需建设一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以适应游客增长的需要。
黔南宾馆酒店业发展市场空间巨大。
黔南旅游业发展定位是:以旅游业、绿色产业为主导,形成集民族、生态、风景、名胜、自然风光为一体的民族生态旅游区。
因此一大批旅游景区、景点,景区道路、景区设施、星级宾馆、旅游产品、旅游营销等项目亟待各方客商投资开发。
我州鼓励投资旅游业、宾馆酒店业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 300 万元以上的,征用土地按低限收取土地出让金,经营期三年内缴纳的营业税由同级财政按 80% 比例扶持企业发展;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前三年缴纳的营业税按 80% 比例扶持,后五年按 50% 比例扶持。
投资三星级以上宾馆酒店项目,土地出让金可分期支付,租用土地 50 年以上的,前 10 年免收土地租金。
宾馆酒店业建设免征耕地占用税、基础设施配套费、供水增容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