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实验七: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合集下载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

专业:材料化学学号:080240008实验人:胡文想同实验人:李会勇实验名称:物化实验气压:101.325Kpa 温度:25℃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的绘制实验目的1.掌握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固-液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简单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特点。

3.掌握KWL-07可控升降温电炉及SWKY-Ⅲ数字控温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热分析法则是观察被研究系统温度变化与相变化的关系,这是绘制金属相图最常用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熔融,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绘制温度与时间关系曲线——步冷曲线。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其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有相变化,由于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

二组分系统相图有多种类型,其步冷曲线也各不相同,但对于简单二组分凝聚系统,其步冷曲线有三种类型,见图II-7-1。

图II-7-1 生成简单低共熔混合物的二组分系统图II-7-1A为纯物质的步冷曲线。

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发生时,系统温度随时间均匀降低,至b点开始有固体析出,建立单组分两相平衡,f=0,温度不变,步冷曲线出现水平段bc,直至液体全部凝固(c点),温度又继续均匀下降。

水平段所对应的温度为纯凝固点。

图II-7-1B 为二组分混合物的步冷曲线。

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发生,系统温度随时间均匀降低,至b点开始有一种固体析出,随着该固体析出,液相组成不断变化,凝固点逐渐降低,到c点,两种固体同时析出,固液相组成不变,系统建立三相平衡,此时f=0,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步冷曲线出现水平段cd,当液体全部凝固(d点),温度又继续均匀下降。

水平段cd所对应的温度为二组分的低共熔点温度。

图II-7-1c 为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的步冷曲线。

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发生,系统温度随时间均匀降低,至b点,两种固体按液相组成同时析出,系统建立三相平衡,f=0,温度不随时间变化,步冷曲线出现水平段bc,当液体全部凝固(c点),温度又继续均匀降低。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步冷曲线建立二组分铅---锡固液系统相图的方法。

2、介绍PID 温度控制技术和热电阻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法获得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相图,用于表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固相、液相平衡。

不同组成的二组分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固相的温度可以通过观察温度 – 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检测。

当固相析出时,冷却速率会变得比较慢,这可归因于固化过程释放的热量部分抵消了系统向低温环境辐射和传导的热量。

A BB%abce fB (c )%I II IIII II III BT/K t(a ) (b )图8.1 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a ) 及其步冷曲线(b )图8.1(a )是典型的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

图中A 、B 表示二个组分的名称,纵轴是物理量温度T ,横轴是组分B 的百分含量B %。

在acb 线的上方,系统只有一个相(液相)存在;在ecf 线以下,系统有两个相(固相A 和固相B )存在;在ace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A )和一个液相(A 在B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在bcf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B )和一个液相(B 在A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

c 点有三相(互不相溶的固体A 和固体B ,以及A 、B 的饱和熔化物液相)共存,根据相律,在压力确定的情况下,三相共存时系统的自由度为零,即三相共存的温度为一定值,在相图上表现为一条通过c 点的水平线,处于这个平衡状态下的系统温度T c 、系统组成A 、B 和B (c )%均不可改变,T c 和B (c )%构成的这一点称为低共熔点。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常用实验方法,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个均匀的液相,然后让系统缓慢冷却,以系统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步冷曲线或冷却曲线。

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由系统组成和相变点温度可以确定相图上的一个点,多个实验点的合理连接就形成了相图上的相线,并构成若干相区。

【实用】BiCd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PPT文档

【实用】BiCd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PPT文档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2、注意事项 1)注意降温速度控制在6-8℃/min
3、提问 1)不能曲线的各段斜率以及水平段的 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2)试从实验方法比较绘制气-液相图和 固-液相图的异同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Ⅳ 实验总结
1 数据处理
1)在Excel上做出四条步冷曲线,并结 合纯Bi、Cd的凝固点画出二元相图。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Bi-Cd二组分固液相图的测绘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Ⅰ 实验目的
1.了解固-液相图的基本特点; 2.2.用热分析法测绘Bi-Cd二元金属的相图。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Ⅱ 实验原理
以体系温度对时间作图,则为步冷曲线。 2)试从实验方法比较绘 验教学
2 讨论
1) 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步冷曲线的降温速率是 否得当?
2) 试用凝固点降低理论估算各样品的新相生成 温度并与实验结果比较。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Ⅴ 实验延伸
1 测定铅-锡二元金属相图。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Ⅵ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等编 物理化学实验.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5;1993。
. .
. .
中心
化学
实 验教学 Ⅳ实验步骤
1、具体步骤
(1) 样品放入加热套中,将热电偶放入空心石英管
内;
(2) 加热,至熔化;(150V下加热到130℃,由余
热将样品加热到其熔化);
(3)自然冷却,每隔30s 记一次温度,测至130℃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枣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

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张子科,刘开鑫深圳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者: 张子科,刘开鑫实验时间: 2000/4/3
气温: 21.6 ℃大气压: 101.1 kPa
实验七:二组分固棗液相图的测绘
一.目的要求
1)、分析法测绘铅-锡二元金属相图,了解固-液相图的
基本特点
2)、学会热电偶的制作、标定和测温技术
3)、掌握自动平衡记录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试剂
三.实验数据及处理
热电偶工作曲线
Pb~Sn相图
四.提问思考
1.步冷曲线各段的斜率以及水平段的长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对于斜率来说,与平衡记录仪的走纸速度和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比例有关;对于水平长度来说,与控制冷却速度有关。

2.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各步冷曲线的降温速率控制是否得当。

答: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并没有采取降温控
制,不过各平台明显,所以,由此看来,我们
操作得当!
3.如果用差热分析法或差示扫描发来绘制相图,是否可行?
答:由于样品在吸热中相变较多,造成热容变
化很大,与参比物相差甚远,造成基线发生漂
移,因此,用以上两种方法不可行。

4.试从实验方法比较测绘气—液相图的异同点。

答:不同点:确定坐标的方式不同。

相同点:都是确定温度与浓度的关系,两者的数据都是热力学平衡下的结果。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物理化学实验》讲义 第三部分 实验 德州学院化学系 王敦青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热分析法测绘Sn —Bi 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热分析法测量技术。

3.掌握SWKY 数字控温仪和KWL-08可控升降温电炉的基本原理和使用。

二、预习要求了解纯物质的步冷曲线和混合物的步冷曲线的形状有何不同,其相变点的温度应如何确定。

三、实验原理测绘金属相图常用的实验方法是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一种金属或合金熔融后,使之均匀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表示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叫步冷曲线。

当熔融体系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时,其温度将连续均匀下降得到一光滑的冷却曲线;当体系内发生相变时,则因体系产生之相变热与自然冷却时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偿,冷却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合金的相变温度。

利用冷却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以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上标出开始出现相变的温度,把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可绘出相图。

二元简单低共熔体系的冷却曲线具有图1所示的形状。

图1 根据步冷曲线绘制相图 拐点后,开始有固体凝固出来,液相成分不断变化,平衡温度也不断随之改变,直到达到其低共熔点温度,体系平衡,温度保持不变(平台);直到液相完全凝固后,温度又迅速下降。

用热分析法测绘相图时,被测体系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必须保证冷却速度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一个新的固相出现以前,常常发生过冷现象,轻微过冷则有利于测量相变温度;但严重过冷现象,却会使折点发生起伏,使相变温度的确定产生困难。

见图2。

遇此情况,可延长DC 线与AB 线相交,交点E 即为转折点。

图3是二元金属体系一种常见的步冷曲线。

当金属混合物加热熔化后冷却时,由于无相变发生,体系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较大,冷却较快(1~2段)。

若冷却过程中发生放热凝固,产生固相,将减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使体系的冷却速度减慢(2~3段)。

二组分固液相图

二组分固液相图

⼆组分固液相图5.4⼆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5.4.1形成低共熔物的固相不互溶系统当所考虑平衡不涉及⽓相⽽仅涉及固相和液相时,则体系常称为"凝聚相体系" 或"固液体系"0固体和液体的可压缩性甚⼩,⼀般除在⾼压下以外,压⼒对平衡性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故可将压⼒视为恒量。

由相律:/="= C-^+2-n r=2-d> + 2-l = 3-£Z>因体系最少相数为①=1,故在恒压下⼆组分体系的最多⾃由度数 f * =2,仅需⽤两个独⽴变量就⾜以完整地描述体系的状态。

由于常⽤变量为温度和组成,故在⼆组分固液体系中最常遇到的是T?x (温度?摩尔分数)或T?①(温度?质量分数)图。

⼆组分固?液体系涉及范围相当⼴泛,最常遇到的是合⾦体系、⽔盐体系、双盐体系和双有机物体系等。

在本节中仅考虑液相中可以完全互溶的特殊情况°这类体系在液相中可以互溶,⽽在固相中溶解度可以有差别。

故以其差异分为三类:(1)固相完全不互溶体系;(2)固相部分互溶体系和(3)固相完全互溶体系。

进⼀步分类可归纳如下:F『形成简单低共熔物休系固相完全不互溶体棗形成化合物体系⼻相合熔点化合物怵系不相合熔点化合物俸系EM体疾「没有最1■嚴最⾼熔点型固相完全互熔体茶最瞬点型最⾼熔点型■1固相部分互熔体系,⼀低共熔点型、转熔点型研究固液体系最常⽤实验⽅法为“热分析”法及“溶解度”法。

本节先在“形成低共熔物的固相不互溶体系”中介绍这两种实验⽅法,然后再对各种类型相图作⼀简介。

(⼀)⽔盐体系相图与溶解度法1 ?相图剖析图5-27为根据硫酸铵在不同温度下于⽔中的溶解度实验数据绘制的⽔盐体系相图,这类构成相图的⽅法称为 "溶解度法" 纵坐标为温度t 「C ),横坐标为硫酸铵质量分数(以①表⽰)。

图中FE 线是冰与盐溶液平衡共存的曲线,它表⽰⽔的凝固点随盐的加⼊⽽下降的规律,故⼜称为⽔的凝固点降低曲线。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实验四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一、目的与要求1.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Pb—Sn二组分金属相图。

2.了解固液相图的特点,进一步学习和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原理较为简单的二组分金属相图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凝固后,固相也能完全互溶成固体混合物的系统,最典型的为Cu-Ni系统;另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完全不互溶的系统,最典型的是Bi—Cd系统;还有一种是液相完全互溶,而固相是部分互溶的系统,如Pb—Sn系统。

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利用金属及合金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发生相变时,潜热的释出或吸收及热容的突变,来得到金属或合金中相转变温度的方法。

通常的做法是先将金属或合金全部熔化,然后让其在一定的环境中自行冷却,并在记录仪上自动画出(或人工画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步冷曲线(见图12-1)。

当熔融的系统均匀冷却时,如果系统不发生相变,则系统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冷却速率较快(如图中ab线段);若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相变.,由于在相变过程中伴随着放热效应,所以系统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发生改变,系统的冷却速率减慢,步冷曲线上出现转折(如图中b点)。

当熔液继续冷却到某一点时(如图中c点),此时熔液系统以低共熔混合物的固体析出。

在低共熔混合物全部凝固以前,系统温度保持不变,因此步冷曲线上出现水平线段(如图中cd 线段);当熔液完全凝固后;温度才迅速下降(如图中de线段)。

由此可知,对组成一定的二组分低共熔混合物系统,可以根据它的步冷曲线得出有固体析出的温度和低共熔点温度。

根据一系列组成不同系统的步冷曲线的各转折点,即可画出二组分系统的相图(温度-组成图)。

不同组成熔液的步冷曲线对应的相图如图12-2所示。

用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绘制相图时,被测系统必须时时处于或接近相平衡状态,因此冷却速率要足够慢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

三、仪器与试剂SWKY-1型金属相图炉一台,微电脑温度控制仪一台,铂电阻温度计一支,样品管六支。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

二组分固液系统相图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利用步冷曲线建立二组分铅---锡固液系统相图的方法。

2、介绍PID 温度控制技术和热电阻的使用。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热分析法获得的数据来构建一个相图,用于表示不同温度、组成下的固相、液相平衡。

不同组成的二组分溶液在冷却过程中析出固相的温度可以通过观察温度 – 时间曲线的斜率变化进行检测。

当固相析出时,冷却速率会变得比较慢,这可归因于固化过程释放的热量部分抵消了系统向低温环境辐射和传导的热量。

A BB%abce fB (c )%I II IIII II III BT/K t(a ) (b )图8.1 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a ) 及其步冷曲线(b )图8.1(a )是典型的二元简单低共熔物相图。

图中A 、B 表示二个组分的名称,纵轴是物理量温度T ,横轴是组分B 的百分含量B %。

在acb 线的上方,系统只有一个相(液相)存在;在ecf 线以下,系统有两个相(固相A 和固相B )存在;在ace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A )和一个液相(A 在B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在bcf 所包围的区域内,一个固相(固体B )和一个液相(B 在A 中的饱和熔化物)共存。

c 点有三相(互不相溶的固体A 和固体B ,以及A 、B 的饱和熔化物液相)共存,根据相律,在压力确定的情况下,三相共存时系统的自由度为零,即三相共存的温度为一定值,在相图上表现为一条通过c 点的水平线,处于这个平衡状态下的系统温度T c 、系统组成A 、B 和B (c )%均不可改变,T c 和B (c )%构成的这一点称为低共熔点。

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常用实验方法,将系统加热熔融成一个均匀的液相,然后让系统缓慢冷却,以系统温度对时间作图得到一条曲线,称为步冷曲线或冷却曲线。

曲线的转折点表征了某一温度下发生相变的信息,由系统组成和相变点温度可以确定相图上的一个点,多个实验点的合理连接就形成了相图上的相线,并构成若干相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 二组分固-液相图的绘制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用步冷曲线法测绘二组分金属固液平衡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采用热电偶进行测温、控温的原理和装置。

二、实验原理
用来表示多相体系的温度、压力与体系中各组分的状态、组成之间关系的平面图形称为相图。

二组分固-液相图是描述体系温度与二组分组成之间关系的图形。

由于固液相变体系属凝聚体系,一般视为不受压力影响,因此在绘制相图时不考虑压力因素。

若二组分体系的两个组分在固相完全不溶,在液相可完全互溶,一般具有简单低共熔点,其相图具有比较简单的形式。

根据相律,对于具有简单低共熔点的二组分体系,其相图可分为三个区域,即液相区、固液共存区和固相区。

绘制相图时,根据不同组成样品的相变温度(即凝固点)绘制出这三个区域的交界线—液相线,即图1(b )中的T 1E 和T 2E ,并找出低共熔点E 所处的温度和液相组成。

步冷曲线法又称热分析法,是绘制相图的基本方法之一。

它是将某种组成的样品加热至全部熔融,再均速冷却,测定冷却过程中样品的温度 – 时间关系,即步冷曲线。

根据步冷曲线上的温度转折点获得该组成的相变点温度。

步冷曲线有三种形式,分别如图1(a )中的a 、b 和c 三条曲线。

a 曲线是纯物质A 的步冷曲线。

在冷却过程中,当体系温度到达A 物质凝固点时,开始析出固体,所释放的熔化热抵消了体系的散热,使步冷曲线上出现一个平台,平台的温度即为A 物质的凝固点。

纯B 步冷曲线e 的形状与此相似。

a b c d e a b c d e
A B x B t
液相区
固液共存区固相区低共熔点
T 1
T 2
T
T (a )(b )E
图1 步冷曲线
b 曲线是由主要为A 物质但含有少量B 物质样品的步冷曲线。

由于含有B 物质,使得凝固点下降,在低于纯A 凝固点的某一温度开始析出固体A ,但由于固体析出后使得B 的浓度升高,凝固点进一步下降,所以曲线产生了一个转折,直到当液态组成为低共熔点组成时,A 、B 共同析出,释放较多熔化热,使得曲线上又出现平台。

如果液相中B 组分含量比共熔点处B 的含量高,则步冷曲线形状与此相同,只是先析出纯B ,如图中曲线d 。

c 曲线是当样品组成等于低共熔点组成时的步冷曲线。

形状与A 相同,但在平台处A 、B 同时析出。

配制一系列不同组成的样品,测定步冷曲线,找出转折点温度及平台温度,将温度与组
成关系绘制在坐标系中,连接各点,即得二组分固液相图。

对于本实验所测定的铅-锡体系,由于两种金属的固相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形成合金,属于部分互溶固液体系。

部分互溶固液体系相图与具有简单低共熔点的二组分相图相比,多了一个或两个固溶区(又称合金区),如图2所示。

0.290.9850.7400.20.40.60.81
400500600600.5
505.06Pb Sn x Sn 456a b c
E f
g h
βα
L
T (K)
图2 铅—锡固液相图
从相图上可以看出,铅锡固液相图,同样具有液相区、固相区和固液共存区,但在两侧还各有一个固溶区。

左侧以铅为主要成份的固溶区称为α区,右侧以锡为主要成份的固溶区称为β区。

当某一组分的体系温度从液相区下降至液相线时,开始析出的固体并非单纯的Pb 或Sn ,而是同时会析出α区或β区所对应的固溶体,其组成会沿 ab 线或 fg 线变化。

但液相组成仍会沿液相线下降,并最后降至低共熔点。

当液相完全干涸时,合金相的组成将沿 bc 线和 gh 线变化。

由于体系温度仍沿液相线改变,因此采用步冷曲线法无法测出b 、g 、c 、h 各点,也无法进一步绘制出完整的相图,而只能绘制出与固相互不相溶的简单二组分固液相图类似的图形。

合金区的存在及 abc 、fgh 曲线的绘制,可利用金相显微镜、X 射线衍射及化学分析等手段进行推测。

利用本实验数据绘制相图时,请根据文献值补充合金区数据,绘制出完整的相图。

某些体系在析出固体时,会出现“过冷”现象,即温度到达凝固点时不发生结晶,当温度到达凝固点以下几度时才出现结晶,出现结晶后,体系的温度又回到凝固点。

在绘制步冷曲线时,会出现一个下凹。

在确定凝固点温度时,应以折线或平台作趋势线,获得较为合理的凝固点,如图3所示。

图3 过冷现象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金属相图实验装置,电子分析天平,硬质玻璃样品管,测温探头。

试剂:铅粒,锡粒,石墨粉。

四、实验步骤
1. 配制样品
分别配制含铅量为100%、80%、60%、38.1%、20%、0%的铅~锡混合物60g,装入6个样品管中。

样品上覆盖一层石墨粉以防止加热时金属氧化。

2. 仪器的安装
将炉体、控温仪连接好,炉体上的控温开关拨到“外控”。

打开冷却风扇开关,调节风扇电源至电压表显示为5伏左右,注意风扇是否转动正常。

调节完毕后关闭风扇电源开关。

3. 测量样品的步冷曲线
将样品管放入炉体,将测温探头插入样品管与炉体之间的夹套中。

打开炉体电源和控温仪电源,设置升温值为380 ︒C,按“工作/置数”按钮,控温仪上的“工作”灯亮,炉体开始升温。

从炉体加热电源指示表上可以看到通电情况。

由于采用了外控控温方式,炉体上的加热调节开关不起作用。

当温度升到最高温度,仪器自动停止加热时,保持五分钟使样品溶解完全。

把测温探头插入到样品管中,以测定样品冷却时的实际温度。

按“工作/置数”按钮,控温仪上的“置数”灯亮,使控温器停止控温。

打开风扇电源,使风扇以慢速旋转,炉体以较恒定的速度散热。

按下计时按钮开始记时,可设置60秒报时一次,记下每次报时蜂鸣器鸣响时的温度值。

当温度降到160℃以下时,停止记录。

取出样品管放在炉体外冷却至室温。

按照同样的步骤,测定不同组成金属混合物的温度—时间曲线。

五、注意事项
1.金属相图实验炉炉体温度较高,实验过程中不要接触炉体,以防烫伤。

开启加热炉后,操作人员不要离开,防止出现意外事故。

2.实验炉加热时,温升有一定的惯性,炉膛温度可能会超过380℃,但如果发现炉体温度超过420︒C还在上升,应立即按“工作/置数”按钮,使控温仪上的“置数”灯亮,将测温探头插入样品管中,开启冷却风扇,转入测量步冷曲线的实验过程。

3.处于高温下的样品管和测温探头取出时应放置在瓷砖或其它金属支架上,防止烫坏实验台。

4.由于测定一个样品的升、降温时间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实验时两小组合做一套样品,每个小组做三个组分,合并成一个相图。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本实验记录各样品冷却时的温度-时间关系。

将实验数据输入计算机,绘制温度-时间曲线,找出各不同组成的步冷曲线上的转折点温度和平台温度。

以质量百分数为横坐标,温度为纵坐标,绘制液相线,根据文献值补齐合金区数据,绘制出完整的铅-锡二组分相图,并在相图上标示出各区域的相数、自由度数和意义。

七、思考题
1.试用相律分析各步冷曲线上出现平台的原因。

2.步冷曲线上各段的斜率及水平段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
3.开始记录步冷曲线数据后,是否能再改变冷却风扇电压?4.是否能用加热熔融的方法获得相变温度并制作相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