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矿综采放顶煤可行性技术论证1课件
石湖矿综采放顶煤可行性技术论证1课件

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采放比超1:3可行性技术论证石湖煤矿二0一六年目录一、矿井概况 (1)1、地理位置与交通 (1)2、煤田地质构造 (1)3、火成岩侵入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1)4、煤层条件 (3)5、煤层顶底板岩性 (3)6、瓦斯、煤尘 (4)7、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二、矿井建设 (6)1、工业场地位置 (6)2、开拓方式及运输系统 (6)3、运输大巷布置 (7)4 、采区采煤方法确定 (7)5、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 (8)6、采煤工作面参数 (7)7、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8)8、液压支架选型 (11)三、顶板、顶煤可冒性分析 (13)1、顶煤冒放性分析 (13)2、顶煤冒放性评价 (14)四、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合理性分析 (15)五、瓦斯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5)六、煤层、自燃发灭火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七、水文地质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八、结束语 (22)石湖煤矿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一、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与交通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湖煤矿井田位于轩岗矿区东北部,宁武县城东北直距约4km处的凤凰镇石湖村一带(大运公路两侧),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1′10″-112°22′35″,北纬:39°00′39″-39°02′20″。
石湖煤矿井田有大运公路从矿区中南部穿过,矿区距北同蒲铁路宁武集运站、阳方口集运站均约7km,此外,矿区内工业场地与大运公路有柏油路连接,与周边各乡村均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2、煤田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轩岗矿区东北部,主要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在井田南部近南北向,倾向近西,井田北部走向为南东,倾向南西,在此基础上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皱。
井田西部边界附近和北部发育两条走向近北东—南西向的正断层,西部边界外、东部边界外分别发育两条走向近南北和北东向的正断层。
综采放顶煤技术PPT课件

可靠性
液压支架应具备良好的可靠性 ,以确保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
能够正常工作。
刮板输送机选型及性能要求
输送能力
刮板输送机应具备足够的输送 能力,以适应采煤机的生产能
力。
适应性
刮板输送机应具备良好的适应 性,以适应煤层倾角、底板起 伏等条件。
耐磨性
刮板输送机应具备良好的耐磨 性,以减少维修和更换部件的 频率。
安全管理制度完善
安全责任制
建立安全责任制,明确各 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 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生产。
安全检查制度
制定安全检查制度,定期 对生产现场、设备等进行 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 除安全隐患。
安全培训与演练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和应急 演练,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和应急处理能力。
提高生产效率的措施
优化生产流程
ERA
技术创新方向探讨
智能化技术应用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 进技术,提高综采放顶煤技术的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
干预,提高生产效率。
绿色开采技术
研发更加环保的开采技术,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如采用充填开采、保 水开采等方式,实现煤炭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高效能设备研发
针对综采放顶煤技术的特点,研发 高效能的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设 备,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降低故障率。
ERA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综采放顶煤技术是一种在厚煤层中,沿煤层底部布置一个采高 2~3m的长壁工作面,用常规方法进行回采,利用矿山压力的 作用辅以人工松动方法,使支架上方顶煤破碎后由支架后方放 出的一种采煤技术。
发展历程
该技术经历了探索试验、逐步完善和成熟应用三个阶段。目 前,该技术已经成为我国厚煤层开采的主要方法之一。
采放比超过1:3放顶煤开采可行性论证报告模板

xxxxx煤业有限公司采放比超过1:3放顶煤开采可行性论证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年x月x日目录第一章开采技术条件 ........................................................................... - 1 -一、地理位置 ............................................................................... - 1 -二、地质构造 ............................................................................... - 5 -三、水文地质 ............................................................................... - 9 -四、工作面布置情况 ................................................................. - 11 -五、煤尘及煤的自然倾向 ......................................................... - 12 -六、瓦斯...................................................................................... - 12 -七、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 - 13 - 第二章矿井生产系统 ......................................................................... - 16 -一、提升系统 ............................................................................. - 16 -二、运输系统 ............................................................................. - 16 -三、通风系统 ............................................................................. - 16 -四、排水系统 ............................................................................. - 17 -五、供电系统 ............................................................................. - 17 -六、“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 - 18 - 第三章目前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 - 22 -一、顶板控制 ............................................................................. - 22 -二、瓦斯防治措施 ..................................................................... - 23 -三、煤尘防治措施 ..................................................................... - 27 -四、防灭火措施 ......................................................................... - 28 -五、防治水措施 ......................................................................... - 31 -第四章技术力量及管理机构 ............................................................. - 37 - 第五章悬移支架放顶煤技术论证 ..................................................... - 38 -一、煤层厚度超限范围情况 ..................................................... - 38 -二、生产工艺技术论证 ............................................................. - 39 -三、“一通三防”技术论证 ....................................................... - 40 -四、防治水方面 ......................................................................... - 41 -五、结论...................................................................................... - 41 -第一章开采技术条件一、地理位置(一)煤矿位置(1)位置、范围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镇xx村境内,隶属xx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xx°xx′xx″~xx°xx′xx″,北纬xx°xx′xx″~xx°xx′xx″。
综采放顶煤技术 (1)

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设备配套
(1)按采场直接顶(含顶煤)为具有一定刚度的可变形介质 h 式中: ——顶煤和直接顶厚度 时计算的支架最大支护强度
p qm h E l k h tan
——顶煤和直接顶容重,kN/m3 n 1
n 1 h
E ——直接顶弱化弹性模量,kN n
sin n 1
——直接顶垮落角的余角;
Lk
h 式中: ——顶煤和直接顶厚度,m; ——老顶的回转角;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顶煤和直接顶容重,kN/m3;
1 ——直接顶的回转角;
E ——直接顶弱化弹性模量,kN/m2; l k ——控顶距,m;
–
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设备配套
3.2 工作面设备选型
3.2.1 原则
‒ ‒ ‒ 采用技术先进、性能优良,经过实践检验的高可靠性 装备。 通过合理选型和正确配套,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协调 和可靠。 提高综采设备的配套能力与生产协调性。
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的设备配套
3.2 工作面设备选型 3.2.2 液压支架选型 ‒ 液压支架支护强度的确定 保证对工作面顶板实现有效控制,又要满足回采工艺的各种要求。 1)常见的顶板运动类型 考虑回采工艺、顶板运动和来压特征可以将顶板运动分为5类: 类型A:中厚煤层开采,直接顶为不稳定顶板,支架载荷主要由基本 顶的级别和运动特征决定,直接顶主要作为传力介质,并将自 重作用于支架。 类型B:中厚煤层开采,直接顶中等稳定和稳定,在与支架相互作用 中具有不同的回转趋向,同时传递Ⅱ级和Ⅲ级基本顶形成的周 期载荷。 类型C:中厚煤层开采,非常稳定的直接顶和Ⅳ级基本顶形成的剧烈 载荷。 类型D:厚煤层采用放顶煤开采。采用放顶煤开采由于支架直接面对 顶煤,顶煤在回采过程中要求最大限度地放出。 类型E:浅埋深煤层开采。
放顶煤采煤法程序

同时尾梁插板可以破碎大块煤,放煤口不易堵塞 4 低位放煤,煤尘小,有利于降尘 5 支架的稳定性差
第二节 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
· 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二节 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
· 轻型放顶煤液压支架特点:
1 支架结构简单、紧凑,重量轻,便于拆装运输 2 支架空间较大,便于清理浮煤和拆装检修后部输
第五节 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技术 发展展望
二、主要存在的技术问题
1、煤炭采出率低 工艺、初末采、端头、巷顶 煤、煤柱等损失。
2、放顶煤开采瓦斯积聚问题 绝对瓦斯量、采 空区瓦斯
3、放顶煤开采发火问题 均压、注氮、灌浆 4、放顶煤开采煤尘问题 割煤、放煤、漏煤
综合防尘(注水、各种喷雾)
第五节 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技术 发展展望
第二节 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
·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支架 YFY3000—16/26
第二节 放顶煤开采的支护设备
· 单输送机高位放顶煤支架 YFY3000—16/26特点:
1 支架结构简单,采煤机割煤与放煤由一部输送机运出,端头 维护空间小,工作面整体布置与普通长壁工作面相同,便于 维护管理,减少事故发生
煤矿开采方法 精品课程课件
第二篇采煤方法
第十一章 厚煤层放顶煤采煤法
第一节 基本特点和类型
一、放顶煤采煤法基本特点
放顶煤采煤法就是在厚煤层中,沿煤层(或 分段)底部布置一个一定采高长壁工作面, 用综合机械化采煤工艺进行回采,利用矿山 压力的作用或辅以人工松动方法使支架上方 的顶煤破碎成散体后由支架后方(或上方) 放出,并予以回收的一种采煤方法。
采煤PPT演示课件

智能化技术
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 等技术,实现设备故障 预测和智能维护。
高效节能技术
采用高效电机、变频器 等节能设备,降低能耗 和生产成本。
安全保障技术
应用瓦斯监测、顶板监 测等安全保障技术,提 高矿井安全水平。
04 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
理能力。
案例分析:成功企业经验分享
成功企业案例介绍
选取行业内成功的企业案例,介绍其在现场管理、实践操作等方 面的经验和做法。
经验借鉴与启示
分析成功企业案例中的优点和亮点,探讨其可借鉴之处和启示意义。
结合自身实际改进方向
根据自身企业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向和措施,推动企业 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
03
煤炭资源的枯竭和替代能源的发展对采煤行 业提出严峻挑战
04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对采煤行业的影响不 容忽视
未来研究方向探讨
深入研究智能化和自动 化技术在采煤过程中的 应用
加强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探索新的煤炭资源开发 和利用方式
关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变化,积极应对行业挑 战
谢谢聆听
炮采法概述
炮采法是一种通过爆破 落煤、人工装煤、机械 运煤的采煤方法。
炮采法工艺流程
打眼、装药、爆破、人 工装煤、刮板输送机运 煤。
炮采法适用条件
适用于顶板稳定、倾角 较小的薄及中厚煤层。
炮采法优缺点
优点包括工艺简单、适 应性强;缺点包括单产 低、效率低、安全性差。
普采法
01
02
03
04
普采法概述
普采法是用采煤机同时完成落 煤和装煤工序的采煤方法。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发展分析及实施要点探析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发展分析及实施要点探析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是一种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同时采取综采和放顶两种开采方法的技术。
综采是指采用机械化设备进行全断面开采,放顶是指在顶板中预留一定的煤层,不进行采煤,用以支撑和保护上部岩层。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煤矿开采效能、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技术发展历程、技术优势和实施要点三个方面对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进行分析探讨。
一、技术发展历程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是由于深部矿井顶板塌落引发的安全事故,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矿井工作者开始使用钻爆法将顶板上导水围岩炸碎并排除。
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方法可以保留一定的煤层作为支撑,从而避免了采煤过程中产生大量煤石,降低了输送成本。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逐渐完善。
二、技术优势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提高了煤矿生产效率。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可以实现机械化全断面开采,大大提高了每天的采煤量。
2. 降低了生产成本。
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可以减少煤石的产生量,降低了开采过程中的运输、粉碎等工艺流程,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3. 提高了煤炭回收率。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减少了煤炭的浪费。
4. 减少了环境污染。
由于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减少了采煤过程中的运输和粉碎环节,降低了煤尘产生的可能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三、实施要点在实施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 合理的顶板管理。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需要保留一定的顶板煤层,因此需要对顶板进行合理的管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2. 优化的支护措施。
由于综放开采过程中顶板的煤层厚度较薄,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喷浆支护、锚杆支护等。
3. 运输系统的优化。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降低了煤石的产生量,相应地也减少了煤炭的运输量,可以考虑优化运输系统,减少运输成本。
4. 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
综采放顶煤开采技术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需要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发生事故。
煤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放顶煤采煤工艺应用分析

1 综采工作面放顶煤开采工艺概述放顶煤开采工艺主要应用于厚煤层的开采之中,在开采厚煤层的过程中,需要将煤层分为上下两层,如果直接切割开采下层煤炭,就会导致上层煤层缺乏支撑力,因此,在开采厚煤层的过程中,可从地下煤层下方两米处开始开采,等该部分煤炭开采完成之后,再用其他煤炭开采设备收集运输上层碎煤或者碎渣。
随着放顶煤开采工艺的应用,煤层开采厚度也在逐渐增加,现阶段已经提高到10~12 m,并且有效提升了煤炭开采效率,在煤炭开采期间,通过对开采条件的限制,可以实现合理布局,对煤尘实现有效控制,虽然放顶煤开采工艺有着明显的应用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技术应用要求较高,并且涉及的参数范围大,因此,如果任意一项参数出现错误,都会影响放顶煤开采技术的应用效果,这就需要工作人员在技术应用期间加强对开采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提升开采工艺的应用效果。
2 放顶煤采煤工艺应用优势在厚煤层开采的过程中,开采步骤主要包括切割煤层和放煤,两个步骤密切联系,如果某一步骤的效率较低,则必定会影响到另一步骤的效率,因此,应用放顶煤采煤工艺可以有效提升采煤效率,使得采煤空间得到扩大,并且实现持续采煤,避免浪费时间。
在一般情况下,采煤活动是单口进行的,而利用放顶煤开采工艺,就可以双口采煤,提升煤炭开采量,并且降低人工操作的工作量,避免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减少人工操作失误率,与此同时,相较于一般采煤技术,放顶煤开采工艺可以减少员工处于危险环境中的时间,从而提升开采安全性。
在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利用放顶煤开采工艺可以在提升出煤量的同时延缓采煤进程,也就降低了瓦斯爆炸的风险,同时提升了矿井内部的防火防尘工作的有效性,此外,放顶煤开采工艺对厚煤层以及矿井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例如,放顶煤开采工艺中的黄泥灌浆、喷射阻化剂以及束管监测系统等技术的应用,都提高了采煤工作的安全性。
3 放顶煤开采工艺流程及技术应用要点3.1 放顶煤开采工艺流程在放顶煤开采工艺应用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利用采煤机对煤层进行切割工作,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割煤效率,会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并且沿着工作面进行割煤操作,在割煤的过程中,需要倾斜割煤,进而由挡煤板、滚筒叶片以及输送机内的铲煤板完成装煤处理,如果煤层倾角不正常,就需要进行单向割煤,从而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采放比超1:3可行性技术论证石湖煤矿二0一六年目录一、矿井概况 (1)1、地理位置与交通 (1)2、煤田地质构造 (1)3、火成岩侵入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1)4、煤层条件 (3)5、煤层顶底板岩性 (3)6、瓦斯、煤尘 (4)7、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二、矿井建设 (6)1、工业场地位置 (6)2、开拓方式及运输系统 (6)3、运输大巷布置 (7)4 、采区采煤方法确定 (7)5、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 (8)6、采煤工作面参数 (7)7、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8)8、液压支架选型 (11)三、顶板、顶煤可冒性分析 (13)1、顶煤冒放性分析 (13)2、顶煤冒放性评价 (14)四、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合理性分析 (15)五、瓦斯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5)六、煤层、自燃发灭火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七、水文地质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八、结束语 (22)石湖煤矿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一、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与交通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湖煤矿井田位于轩岗矿区东北部,宁武县城东北直距约4km处的凤凰镇石湖村一带(大运公路两侧),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1′10″-112°22′35″,北纬:39°00′39″-39°02′20″。
石湖煤矿井田有大运公路从矿区中南部穿过,矿区距北同蒲铁路宁武集运站、阳方口集运站均约7km,此外,矿区内工业场地与大运公路有柏油路连接,与周边各乡村均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2、煤田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轩岗矿区东北部,主要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在井田南部近南北向,倾向近西,井田北部走向为南东,倾向南西,在此基础上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皱。
井田西部边界附近和北部发育两条走向近北东—南西向的正断层,西部边界外、东部边界外分别发育两条走向近南北和北东向的正断层。
矿田内地层倾角5°~13°左右。
井田构造地质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
3、火成岩侵入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井田根据钻孔资料和多年来的开采情况未发现陷落柱及岩浆岩侵入。
4、煤层条件本井田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共含煤6层,编号为2号、3号、4号、5上号、5号、6号,其中2、3、5号煤层为较稳定-稳定可采煤层,其余煤层不稳定不可采。
2#煤层位于太原组顶部,伏于K2砂岩之下。
该煤层为中厚—厚煤层,厚度为1.90—5.40m,平均为4.15m,含0—2层泥岩夹石,结构较简单。
3#煤层位于太原组上部,上距2号煤层7.99m左右。
该煤层为全井田可采的中厚煤层,厚度变化不大,一般为1.53—2.39m,平均为2.23m,含0—2层泥岩夹矸,结构较简单。
5#煤层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3号煤层47.86m左右,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的巨厚煤层,煤层厚度12.90-19.65m,平均16.89m,煤层结构极复杂,含3-7层夹矸。
本区中北部煤层厚度最薄,向东北和西南方向逐渐变厚,在井田西北和东南部达到最厚,向西南方向又逐渐变薄。
我矿现在正在开采此煤层。
为放顶煤开采煤层。
煤层稳定程度属简单类型。
根据我矿已采的多个综放工作面,揭露煤层厚度一般均为11.2-12.3之间,平均厚度为11.75米,按采煤机割煤2.6米,放煤高度为9.15米,采放比为1:3.519。
5、煤层顶底板岩性5#煤层伪顶为炭质泥岩,厚度1.55-2.78m,平均2.09m。
直接顶以粉砂岩为主,厚度1.2-2.2m,平均1.65m。
老顶以细砂岩为主,局部为砂岩,粉泥岩,厚度10.19-15.04m平均11.92m。
砂岩抗压强度69.0-70.7MPa,抗拉强度4.7-5.0MPa,稳定性好,属坚硬岩类。
底板为泥岩,炭质泥岩,平均厚度1.5米,抗压强度8-64.8MPa,抗拉强度0.2-2.4MPa,节理裂隙不发育,属软弱岩类至坚硬岩类。
本矿工程地质类型为Ⅲ类Ⅱ型,即属于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的矿井。
6、瓦斯、煤尘6.1瓦斯石湖煤矿5#煤层根据2010年-2014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瓦斯鉴定的批复结果,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最大为 1.76m3/min,回采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最大为0.83m3/min,掘进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最大为0.24m3/min;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最大为3.34m3/min,瓦斯等级鉴定为瓦斯矿井。
6.2煤尘5#煤层根据多年的鉴定结果,煤尘具有爆炸性,火焰长度>400mm,加岩粉量70%7、矿井水文地质情况7.1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孔隙裂隙岩溶含水层5#煤层的底板含水层主要为太原组砂岩裂隙含水层(5#煤层底板的砂岩含水层,据井田南部ZK705 ZK401号水文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209-0.0288L/SM,为弱富水性含水层。
奥灰岩溶水最高水位为+1106.25m,低于5#煤层最低底板标高+1170m,约63.75m,奥灰水对煤层开采无影响。
7.2矿井及周边各矿井采(古)空区分布状况井田内周边各矿井,2#、5#煤层采(古)空区有少量积水,位置积水范围,积水量基本清楚,在采掘过程中要进行探放水。
7.3矿井涌水量矿井以往正常涌水量为27 m3/h,小于180 m3/h,最大涌水量为45 m3/h,小于300 m3/h,防治水工作简单。
7.4突水量矿井以往未发生过突水。
8、自燃发火根据化验结果该5#煤层容易自燃,煤的自燃倾向性为Ⅰ级,发为期为3-6个月,吸氧量为0.677 cm3/g。
二、矿井建设1、工业场地位置石湖矿工业场地在井田中部,主斜井坐标为X=4322604.463,Y=19618102.394,Z=1503.4562、开拓方式及运输系统井田开拓方式为斜井开拓,主运输方式为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辅助运输方式采用无轨胶轮车。
3、运输大巷布置井田范围布置一个主水平和一个辅助水平,主水平布置在5#煤层中,辅助水平布置在2#煤层中,5#布置有3个采区,上山部分为513、514采区,下山部分为510采区。
本井田5#煤层开采水平为+1370m。
4、采区采煤方法确定4.1综采分层开采巷道系统复杂,巷道掘进率高,巷道的掘进与维护费用高,分层开采时辅设人工假顶,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矿井的生产成本,下分层不仅单产低、效率低,而且下分层在假顶下开采,顶板难以管理,开采困难较大,煤层厚度变化时容易丢煤。
我矿属自燃煤层,易于自燃。
4.2综采放顶煤采煤法近20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目前我国放顶综采开采技术,设备配套技术已走向成熟,综采放顶煤开采与分层开采相比有明显优势,它简化了巷道布置,减小了巷道掘进率,提高了巷道利用率。
减小了分层铺网工序,节省材料等费用,减少了工作面搬家次数,降低了综采面设备搬迁、安装的工作量及费用,降低了吨煤成本,放顶煤开采对于厚度变化大的煤层适应性更强,一个放顶煤工作面可达到两个以上一次性采全高工作面的产量,使工作面年产和效率大大提高。
4.3各种采煤方法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适用条件,确定采煤方法,不仅要与煤层的地质条件相适应,还应与技术水平和资金实力相结合。
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已成为国内厚煤层开采的主要发展方向,我矿5#煤层51000工作面煤层厚度11.2-12.3m,平均11.75m,适合放顶煤开采。
根据以上分析,石湖煤矿5#煤层510采区采煤方法确定为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510下山采区确定为走向长壁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5、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现采下山510采区工作面为51000工作面。
因510采区确定为综放采煤法,故510采区51000工作面为综放采煤工作面。
6、采煤工作面参数及设备选型6.1工作面长度确定根据设计和实际情况,工作面长度确定为150米,采用1.5米中心距液压支架共101架。
6.2工作面推进长度的确定根据采煤机及煤层结构和支架性能确定工作面循环进度为0.6米。
据51000工作面到井田内断层的实际距离及煤柱留设,确定可采走向长度为570米。
6.3工作面采高的确定根据支架的高度为1.75-2.8米,确定采煤机割煤高度为2.6米。
51000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为11.75米,采用沿底全厚一次放顶煤开采,放煤高度为9.15米。
6.4工作面生产能力估算工作面每循环割煤量为150×0.6×2.6×1.38×93%=300吨。
放煤量按150×0.6×9.15×1.38×80%=909吨,每日按2班计算,中班割2个循环,夜班割3个循环,共割5个循环,即日产量(300+909) ×5=6045吨.工作面年产量:6045*276天=166.8万吨6.5矿井达产工作面个数我矿达产工作面以往为11个。
7、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7.1采煤机选型原则7.1.1根据煤层厚度及采高要求选取:510采区煤层平均厚度为11.75m,故选择双滚筒采煤机.7.1.2根据煤层倾角的大小,510采区51000工作面煤层倾角在5-13°之间,可采取无链电牵引采煤机.7.1.3按煤质(包括夹矸)硬度选择,510采区51000工作面煤质较硬,依据设计手册选用功率大于450KW的采煤机.7.1.4按采煤工作面的生产能力要求选型采煤工作面采煤机年生产能力为150×828×1.38×2.6×93%=41万吨,每年按276天计算,每天按8小时计算,采煤机每小时生产能力为185.7吨.7.1.5按工作面采煤工艺要求选取,对中厚煤层的单一长壁采煤工艺,选用通用型滚筒采煤机.结合三机配套,51000工作面选用采煤机为MG-300/700-WD无链电牵引双滚筒采煤机.7.2前部运输机选择7.2.1根据刮板运输机的输送能力,大于采煤机的生产能力以及结合三机配套原则选取。
取Q输≥690t/h,取700t/h,选刮板机型号为SGZ-764/400。
7.3后部运输机选择Q放=1.1*9.15*150*1.38*0.8÷2.5=667t/h,取刮板输送机的输送能力大于667t/h,选刮板机型号为SGZ-830/630。
7.4转载机与破碎机选择按其生产能力大于等于刮板机的能力分别选用SZZ-764/200型转载机和PLM110型破碎机。
7.5可伸缩胶带输送机选择运输顺槽选择DSJ-1000/80/2*160可伸缩皮带型带式输送机运输。
8、液压支架选型 8.1架型选择放顶煤液压支架ZF4800/17.5/28,过渡支架ZFG5000/21/32 端头支架ZTZ10000/21/32。
综放支架工作阻力确定1)、按现行较通用的岩石容重法公式γ⋅-⋅=1p d z K MK q 计算式中:z q ——支护强度,取kN/m 2;dK ——动载系数,取dK =1.2;M —— 一次采厚(平均11.75m ,按75%回收率计算)取M=8.8125m;pK ——冒落矸石碎胀系数,取pK =1.35;γ——顶板岩石容重,取γ=25kN/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