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土地调查 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 土地评价四个概念解读

二、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
4、地籍调查工作程序
1. 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收集分析资料,踏勘设计,调查计 划,仪器表格,培训 2. 权属调查:制作调查工作底图,划分调查区、预编地籍号, 发放指界通知书,现场审核申请书申报内容、确界、设置 界标,堪丈、绘制宗地草图,填写地籍调查表 3. 地籍测量:地籍平面控制测量,地籍细部测量,制作地籍 图,面积量算,补填地籍调查表,制作宗地图 4. 文字总结 5. 检查验收
三、土地评价
3、与土地调查、地籍调查之关系
科学的评价必建立在对数据的准确分析之上,土地调 查和地籍调查的数据和资料为土地资源和资产评价提供基 础。
谢谢
三、土地评价
1、定义
中文名称:土地评价 英文名称:land appraisal 定义:依据科学的标准,对土地的数量、质量、覆盖特征和经 济特点所进行的评估。 所属学科:地理学(一级学科);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三、土地评价
2、分类
土地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自然科学、社会 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一般可以 分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利用可持续性评价、土地生态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
经济地理学二级学科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1定义三土地评价22分类分类土地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自然科学社会土地评价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自然科学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科学多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研究
土地调查、地籍调查、地籍测量、土地 评价的比较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 国发〔2006〕38号
二、地籍调查和地籍测量
地籍管理

地籍管理一名词解释:1.地籍: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 界址. 权属. 数量. 质量. 地价与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薄册。
2.地籍管理:(1)指国家为研究土地权属. 自然. 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 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 土地登记. 土地统计. 地籍档案及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才)(2)为针对地籍的建立. 建设和提供应用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书)3.土地分类:根据土地的异同性对土地按类进行划分与归并的过程。
4.土地分类标志:对土地进行归并划类时用的分类指标或分类标准。
5.地籍调查:指遵照国家法律规定,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的方法,查清每一宗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 界址. 权属. 数量. 质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并以图. 薄表示,为土地登记. 核发证书提供依据的调查工作。
6.宗地:指法律上具有统一土地权属的独立成片的土地范围。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7.地籍测量:地籍测量是指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为获取和表达宗地权属界址点线位置形状数量质量等基本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8.土地分等定级概念: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二填空.简答:1.地籍分类:(1)按地籍主要功能及变化分类:①税收地籍②产权地籍(法律地籍)③多用途地籍(现代地籍)(2)按地籍开展的先后时序分类:①初始地籍②日常地籍(3)按地籍开展范围及对象特征分类:①城镇地籍②农村地籍(4)按地籍手段及成果形式分类:①常规地籍②数字地籍2. 地籍管理基本内容:(1)土地调查(2)土地登记(3)土地分等定级(4)土地统计(5)地籍档案管理3.土地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土地类型分类体系)(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土地生产潜力评价体系)(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4.土地利用分类采用线分类与面分类相结合的混合分类法。
5.我国土地利用分类系统:①1984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制定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采用两级分类:8个一级类、46个二级类。
土地管理学教案

重点:
1、有关土地的基本概念
2、地籍管理
3、地权管理
4、土地利用管理及城市土地市场管理
难点:
1、土地分等定级
2、土地登记
3、土地产权流转管理
4、土地用途管制.
土地管理学总论(章节备课)
章节
第一章 绪 论 (理论课4学时)
教学目的
和要求
使学生全面掌握土地的含义、特性、功能、地位与作用,了解人地关系矛盾与人口、土地、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城镇土地定级工作程序有哪些? 土地等与土地级有什么区别?
4、什么是土地分等定级? 按土地质量的分等定级与按土地利用效果的分等定级有何区别?
5、简述道路通达度作用分值计算过程.
6、特尔菲测定法在土地定级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它应用步骤有哪?
7、土地级别划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各是什么?
8、定级因素作用分值计算方法有哪些?并用其中任两种方法为例进行说明.
土地管理学教案
土地管理学教案
课程名称
土地管理学总论
学时安排
总学时:72 其中课堂讲授56学时;实验16学时
授课对象
国 土 资 源 管 理专业二年级15班
教材说明与主要参考资料
教材:
章炳林主编 土地管理学总论 .中国大地出版社.1999年
资料:
林增杰 主编 地籍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理论与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登记相关法律知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樊志全 主编 土地确权理论与制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中国土地科学、中国土地、国土资源报等期刊
教学目的和要求
土地管理学是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土地管理的基本概念、土地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土地管理的基本过程。
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

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第一篇:土地调查技术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土地管理概述1、从土地管理的角度出发,谈谈土地的定义:土地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多种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
2、土地具有负载功能、养育功能、仓储功能和观赏功能。
3、简述土地的特性答:土地具有自然和社会经济双重属性。
①自然特性:a、土地位置的固定性b、土地面积的有限性c、土地利用的永续性d、土地地域的差异性②社会经济特性:土地作为社会资产还具有社会经济特性。
主要体现在其商品属性。
4、我国土地的主要特点(1)疆域辽阔,资源类型多样(2)山地多平地少(3)耕地后备资源少、质量差(4)土地资源、人口分布不均,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明显5、土地管理的主要内容答: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
(1)土地管理的主体是国家。
国家委派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土地。
(1)土地管理的客体是土地,以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人与人、人与地、地与地之间的关系。
(3)土地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维护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和监督土地利用。
目标是不断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4)土地管理的目的和特点收社会环境的制约,主要受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的制约。
6、地籍的定义:地籍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情况的簿册。
7、地籍的分类(1)按地籍的发展阶段,划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2)按地籍的特点和任务,划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3)按地籍行政管理的层次,分为国家地籍和基层地籍(4)按城乡土地不同的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8、地籍管理的内容答: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1)土地调查(2)土地分等定级(3)土地登记是国家用以确认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依法实行土地的权属的申请、审核、登记造册和核发证书的一项法律措施(4)土地统计是国家对土地面积、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等进行统计调查、汇总、统计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执行统计监督的制度(5)地籍档案管理是以土地调查、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地籍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各种历史记录、文件、1 图册为对象而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利用和编研等各项工作的总称。
地籍管理知识点复习概要

《地籍管理》考点整理1、地籍——地籍是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权属、界址、数量、质量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管理——是指为建立为社会服务的地籍,以及研究土地权属状况、自然状况和经济状况而实行的一系列工作措施体系。
3、宗地——是地籍的最小单元,是指土地使用权人权属界线组成的封闭地块,其面积不包括公用的道路、公共绿地、大型市政及公共设施用地等。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
5、土地条件调查——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以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6、地籍调查——是依照有关的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限、面积、用途和位置等情况,形成地籍调查的数据、图件等调查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
7、土地登记——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的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与专门的簿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权利人对土地的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
8、土地他项权利——是在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以外依法律、合同或者其他合法行为设定的土地权利。
9、土地统计——是社会经济统计和重要内容,是以数据、图形为主要形式,对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权属、利用状况及动态变化等进行的调查、整理、分析和预测的全过程。
10、地籍档案——凡是在地籍管理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考查价值的文字、图表、磁盘、磁带、光盘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均称之为地籍档案。
11、地籍管理的任务和原则(1)任务:①为建立完善的土地租赁制度提供科学依据;②通过通过土地登记和土地定级估价、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③明晰产权,为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巩固农村集体经济推进农村改革服务;④为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供信息;⑤为实现土地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地籍管理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24分)1、地籍:是指国家为一定目的,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权属、数量、质量、地价和用途(地类)等基本状况的图、簿、册。
2、地籍管理:指国家为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经济状况并建立地籍图、簿、册等而实行的土地调查、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和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等工作措施。
3、土地条件调查:是指对土地的土壤、植被、地形、地貌、气候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和对土地的投入、产出、收益、交通、区位等社会经济条件的调查。
4、地籍档案管理:以地籍管理的历史记录、文件、图册为对象所进行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提供使用和编研等工作的总称。
5、土地分类系统:按照统一规定的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的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叫土地分类系统(或土地分类体系)。
6、飞地:也称插花地:指属外行政区划并脱离其辖区范围而孤独飞入本辖区内的地块。
7、土地统计制度:土地统计制度是国家为了认识和掌握土地资源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贯彻土地基本国策,制定有关土地政策,实现土地科学管理而依法建立的统计制度。
8、宗地:被界址线所封闭,具有独立使用权或几个使用者共有权的自然地块。
9、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以县为单位,以图斑为基本单元,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查清各类用地的面积、分布、利用和权属状况,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10、地类图斑:指被境界、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封闭而形成一个具有相同地类的地块。
11、线状地物:指河流、铁路、公路、林带、固定的农村道路、沟、渠、田坎、管道、护路林用地。
12、土地分等定级:是在特定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过程。
13、标准耕作制度:标准耕作制度主要指种植制度,即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总称。
14、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对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状况的信息进行持续收集调查,开展系统分析的科学管理手段和工作。
15、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的方法,依照有关法律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Location)、权属(Title)、界线(Boundary)、数量(Quantity)和用途(Purpose)等情况,并以图、簿、册表示。
3第三章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新)
11 水域及水 利设施用地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 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111 河流水面
112 湖泊水面 113 水库水面 114 坑塘水面 115 沿海滩涂 116 内陆滩涂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 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 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指用于城镇、村庄内部公用道路(含立交桥)及行道树的用地。包括公 共停车场、汽车客货运输站点及停车场等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 道路(含机耕道)
7
土地利用分类体系(新)
一级类 05 商服用 地 二级类 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51 批发零售 用地
052 住宿餐饮 用地 053 商务金融 用地 054 其它商服 用地 06 工矿仓 储用地
3第二篇 地籍管理

地籍和地籍管理都是随着社会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地籍管理历来是国家行政管理措施之
一,是地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强化 土地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一节 地籍管理概述 第二节 土地调查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第四节 土地登记 第五节 土地统计
第六节 地籍档案管理
第三节 土地分等定级
定级单元划分的方法
主要因素分值重叠法
主要因素判定法
网格法 固定网格法 动态网格法
确定定级单元边界应注意的问 题
自然线状地物和面积较大的自然地物 城镇中的铁路干线 土地权属界线或权属单位内部的土地
类型界线
其他线状地物
各因素分值的计算及单元总分值的 计算
下面是3个计算工作中常用到的概念:
城镇土地级反映城镇内部土地的区位条件
和利用效益的差异。 土地级的顺序在每个 城镇内部统一排列,不同城镇的土地级别 不具有可比性。
(四)城镇土地定级的内容与程序
城镇土地定级的主要思路 从形成土地质量差异的原因入手,找出 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将这些因素指标定量 化,换算成不同的分值;根据各因素对土地 质量的影响程度和重要性,确定各因素的权 重;将各因素作用分值加权求和,得到总分; 根据总分高低划分土地级别;然后在土地级 别的基础上测算土地级差收益、行业及微观 区位增减系数,进行收益拟合和级别验证, 最后得到土地级别。
地价分区定级方法
该法的指导思想是直接从土地收益的还原
量——地价出发,根据地价水平高低在城 市地域空间内划分地价区块,确定地价区 间,进而划分土地级别。
四、城镇土地分等定级
(一)分等的目的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是地籍管理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为全面、科学地管理土地,合理利用 城镇土地,以及为有关部门制订规划、计划 和有偿使用土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