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

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
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

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稿时间:2011-11-30 阅读次数:3)

前言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保障和能动因素。发展的实践表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发达的林业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以及今后一段时间,江苏林业面临着优化林业结构,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功能,打造生态区的重大任务;面临着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现代化江苏的重大使命。因此,2011-2020年,充分发挥林业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林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紧密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三期工程规划的核心内容。

本规划是在总结回顾江苏省长江流域二期防护林建设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省有关文件纲要精神,以及对当前林业发展趋势和林业工作创新思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林业发展而制定的。通过二期期间的努力和本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的实现,建成江苏省长江流域防护林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使林业在推动江苏省长江流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作出自身应有的贡献。

第一章工程区基本情况

一、工程区范围

江苏是一个平原省,国土总面积10.26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区涵盖全省7市32县(市、区),范围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县、雨花台区;徐州市:丰县、沛县、新沂市、邳州市、睢宁县、铜山区、贾汪区;常州市:金坛市、溧阳市、武进区、新北区;淮安市:清浦区、淮阴区、楚州区、金湖县、盱眙县、洪泽县;扬州市:宝应县、高邮市、江都市、仪征市、邗江区;泰州市:泰兴市、靖江市;宿迁市: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

二、自然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野生动植物等相关内容。

江苏地处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西连山东、安徽,东、南与上海、浙江毗邻。地理座标为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

地势总体上为西高东低缓倾斜,南北高中间低。地貌以平原辽阔、地势低平、河网稠密、湖荡众多为特征。平原和水域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85%,丘陵山地面积很小,不到国土总面积的5%,主要分布在省内西南部和北部边缘地带,在平原和低山丘陵坡麓之间,分布着西南部的黄土岗地和东北部的变质岩石质岗地,占国土总面积的10%。

全省气候有明显的季风气候特征,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3.5-16.0℃,降水量在800-1100毫米之间,全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2600小时,光、热、水资源季节配合较好,气候资源优越。

土壤类型和自然植被呈地带性分布。灌溉总渠以北为暖温带,自然土壤类型为棕壤和淋溶褐土,典型地带性植被为黄叶阔叶林;从灌溉总渠至本省南缘为北亚热带自然土壤类型为黄棕壤,典型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在此以南为中亚热带,典型自然土壤类型为黄壤,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

水资源总量丰富,全省境内河川交错,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京杭运河纵贯南北690多公里。共有大小河道2900多条、湖泊290多个,水库、塘、坝1170多座。全省河道、湖泊分属沂沭泗、淮河和长江三大水系。全省径流资源丰富,地表水多年平均产水量248亿m3,地下水多年平均资源量120亿m3,过境客水量大,多年平均过境水量9259亿m3。

江苏省的野生动物共580种(不含鱼类),植物约850多种。由于水网发达,又具有950多公里的海岸线,因此,其境内的水生动物资源尤为丰富。共有内陆淡水鱼类140多种,目前已经利用了40多种;近海鱼类共有150多种、虾类35种、蟹类44种,已经利用的有40多种。

江苏构成各类森林的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植物,约计有86科213属568种(包括部分变种)。其中,裸子植物5科8属10种,被子植物81科105属558种(内有单子叶植物2科6属20种)。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土地与人口

本区辖7市32县(市、区),土地总面积41553.4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40.5%。总人口万2415.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7.9%,其中全区农业人口1551.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63.8万人。

(二)产值与收入

本区国内生产总值7231.1亿元,财政收入979.4亿元,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8181元。

(三)交通与水利

本区交通便捷,路网密布。京沪、陇海、新长铁路贯穿全境,沪宁、宁通、宁连、宁徐等高等级公路纵横交错,高等级公路铁路绿色通道5476公里。

本区水利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从建国初期大规模治理淮河洪水开始,陆续建设了一批重点防洪工程,整治兴建了新沂河,之后又陆续建成了苏北灌溉总渠、三河闸、淮沭新河、入江水道等一大批防洪骨干工程,有效控制了淮河洪水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进入九十年代,在进一步治理淮河太湖的过程中,逐项加固了洪泽湖大堤和入江水道堤防,续建了分淮入沂工程;全面实施了太浦河、望虞河、环太湖大堤、武澄锡引排及湖西引排五大骨干工程。1997年开始全力实施江海堤防达标建设,1998年新建了淮河下游人民企盼了40多年的入海水道工程。目前,我省淮河流域的排洪能力已从解放初期的8000立方米每秒提高到28000立方米每秒,淮河下游地区的防洪标准已达50年一遇;太湖流域的防洪标准也提高到了50年一遇;长江流域可以抗御50年一遇潮位加10级风浪。

四、土地利用现状

据统计,本区林业用地822978公顷,耕地面积2163633公顷,牧草地911公顷,水域527476公顷,其他用地637759公顷。

五、生态环境及自然灾害状况

(一)本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生态创建稳中有升,生态县(市、区)数量占全国一半。截至201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县(市、区)12个,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数量达到19个,占全国的1/4;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总数达到6家,占全国一半以上,7家开发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生物环境持续好转,底栖动物多样性状况明显改善。对长江、京杭大运河、太湖等主要水域64个河流测点和53个湖泊测点调查监测结果表明,主要河流底栖动物多样性评价等级为丰富和较丰富的断面占50.0%,比2009年增加7.1%;主要湖泊底栖动物多样性状况好于河流,丰富和较丰富的断面占67.3%,比2009年增加9.6%。

水环境质量继续向好,太湖蓝藻高发区域面积减少。全省12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较2009年提高3.9个百分点;劣Ⅴ类水质较2009年下降4.5个百分点。太湖流域53个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8.5%,较2009年提高9.7个百分点;与2009年相比,蓝藻高发区域面积有所下降。淮河、长江干流江苏段总体水质较好。全省91个地表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9%,5个集中式地下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

(二)本区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冰雹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是一项正在我国北方实施的宏伟生态建设工程,它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的一大壮举,开创了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先河。地跨东北西部、华北北部和西北大部分地区,包括我国北方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在这块历史上曾是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的富庶之地上,由于种种人为和自然力的作用,使这里的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占这一地区总面积的90%,在黄河下游的有些地段河床高出堤外地面3—5米,成为地上“悬河”。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使各族人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的境地,同时也构成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严峻挑战。 总结历史经验,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改变这一地区的自然面貌和经济条件十分关怀、极为重视。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在三北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并特别强调:我国西北、华北及东北西部,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木料、燃料、肥料、饲料俱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大力种树种草,特别是有计划地营造带、片、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是改变这一地区农牧生产条件的一项战略措施。并把这项工程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项目。这一英明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和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按照工程建设总体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分三个阶段,八期工程,建设期限73年,共需造林5.34亿亩。在保护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采取人工造林、封山封沙育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等措施,实行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多树种、多林种结合,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结构合理、系统稳定的大型防护林体系,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4.95%,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超额完成了三北防护林体系一期(1978—1985年)、二期(1986—1995年)工程规划任务,正进行三期(1996—2000年)工程建设,到1998年底,累计造林3亿多亩。这些树木成林后,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将从5.05%提高到9%以上。重点治理区的环境质量有了较大改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从新疆到黑龙江的风沙危害区营造防风固沙林1亿多亩,使20%的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沙漠化土地扩展速度由八十年代的2100平方公里下降到1700

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信用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关键是建立社会信用的标准体系及其评估体系。从信用体系的内容可以看出,无论是企业信用、政府信用还是个人信用,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信用评估或称信用评级。因为信用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信用评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关键,通过信用评级可满足市场主体对客观、公正、真实信用信息的需求。信用评估是由具有相关资质的评估中介机构,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估原则,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科学合理的分类、分行业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规范有序的工作程序和科学的专门方法,在调查、分析、比较、测定基础上,对以经济实体为主体的各经济组织的基本素质、偿债能力、经济实力、信用程度、经营效益及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或对以有价证券为主要形式部分金融工具履行承诺的经济实力及其信用程度等方面做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有偿服务。信用评估是以简明的符号表示评价结果,以鲜明的立场,科学、客观的态度,独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社会提供服务,是一种提供、创造信息的劳务活动。信用评估所产生的信息是可共享的,具有鉴定信用和评价资信的功能。 1.企业信用评估的基本内容 (1)企业基本素质。主要从企业领导者素质、企业经营管理素质、员工队伍与建设情况、技术实力与产品开发能力等诸多方面来全面考查和分析企业人文历史、经营管理水平、风险观念、偿债意愿和信用意识、行业中的地位以及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等。 (2)企业经济实力。考核企业的财务实力和债务的保障能力,主要从企业的经营规模、投资人权益、资本固定化率等方面来考查分析企业抵御风险和融资能力的强弱。 (3)企业偿债能力。企业偿债能力是企业信用评级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评级结果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考查分析企业资产结构的合理程度、资产变现能力的强弱、偿还即期和预期债务的资产或权益的保障程度等方面。 (4)企业经济效益和营运能力。这是企业信用评级中的重要内容,对评级结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重点考查和分析企业资本的营运能力、资本增值能力;客观评价企业履行信用的能力和潜力等方面。 (5)企业发展前景。主要以国家行业政策、企业市场前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及措施、未来利润预测等内容为基础,结合以上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和前景做出专业预测和判断,揭示出企业履行信用的潜在可能性。 2.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试题

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 1.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熟人社会为主要特征的社会, 人们往往只在自己所熟悉的小社会圈子里靠血缘、地缘讲诚信,这说明( A )。 A.中国古代诚信范围具有相对封闭性 B.中国古代诚信建设过多地依奈构筑道德层面的诚信 C.中国古代诚信趋向重义轻利性 D.中国古代诚信关系具有单向性 2.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D)。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消费经济 D、信用经济 3.(A)的《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将个人信息定义为“有生命的人的信息,是指能够识别特定个人的信息”。 A、日本 B、新加坡 C、美国 D、我国台湾 4.“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属于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哪个重点领域(A)。 A、政务诚信 B、商务诚信 C、社会诚信 D、司法公信 5.不同的组织要根据不同的部门,根据自己的(B)来确定诚信的重点,制定诚信的规范。 A、性质 B、功能定位 C、规模 D、人员构成 6.(D)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工作信息 B.家庭信息 C.财产 D.可识别身份 7.目前作出环境信用评价的主体是? D A、政府 B、环保部门 C、第三方检测机构 D、公众监督部门 8.《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核心内容是(C)。 A、健全弘扬和激励诚信行为的机制

B、健全对失信行为的约束和惩戒机制 C、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的协同机制 D、加强法律法规制度和诚信文化建设。 9.欧盟为规范个人信息使用而发布的GDPR,于(C)正式生效。 A、2016年 B、2017年 C、2018年 D、2019年 10.在界定个人信息时,无论是可以识别的个人信息还是与特定人相关的信息,(A)是认定个人信息的关键。 A可识别身份 B可伪装身份 C可复制性 D可迁移性 11.(B)是经济宏观调控的基础。 A、社会体制 B、诚信制度 C、经济体制 D、信用制度 12.(C)什么是专业技术人员的行动准则,守法是最起码的要求。 A 经济法 B 民商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13.基本诚信制度的目标是(B)。 A、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B、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 C、构建信用基础设施网络 D、弘扬诚信传统美德 14.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的顶层设计是(B)。 A、《第十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B、《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C、《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 D、《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15.《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规定了消费者信用报告通常情况下不得包含的内容,此类内容主要是超过一定期限的公共记录中的(D)。 A正面信息 B负面信息 C公共信息 D私人信息 16.现代意义上的诚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公平公正、自由竞争的精神,诚信关系的主体都是平等的,这体现了诚信的(A)特点。 A 平等性 B 推展性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简报 (九) 国家林业局三北防护林建设局年月日 甘肃平凉春季林果业建设成效显著 今年春季,甘肃平凉大力开展以林果业转型跨越为主的春季造林,全市上下对春季林果业建设高度重视,组织有力,动手早,进度快,造林绿化和果园建设的规模大,档次高,质量好,建成了一批示范样板工程。截止目前,全市已完成造林绿化万亩,占计划任务的,其中造林封育万亩,义务植树万株,完成林业助建新农村个,占计划任务的,绿色通道条公里,面山治理处万亩,农田林网公里,补植补造万亩,育苗万亩,占计划任务的。新植果园万亩,占计划任务的。 一是领导重视,工作力度加大。今春,平凉市超前谋划,精心部署,制定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方案和果园建设方案,召开了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电视电话动员大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今年城乡造林绿化和果园新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直接调度,确定重点工程规划方案,狠抓任务落实。各县(区)及早动手,广泛宣传动员,认真制定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春季造林绿化活动。“”植树节,市、县(区)都举办了广场大型宣传、媒体专题报道和悬挂横幅标语等宣传活动,为全市春季造林绿化的顺利进行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具体问题,深入造林第一线,参加义务植树,现场督促检查。市林业局组成督查组巡回县(区)抓督查、抓推进、抓质量,保证了春造和果园新植建设的圆满完成。 二是重点突出,造林绿化规模档次高。各县(区)按照市上提出的建成一处千亩以上面山造林、一条公路主干道绿化、一个主街区美化的“三个一”工程的要求,创新工作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在规划布局、树种选择和规模营造上,较往年上了大的台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依托三北五期、森林抚育和造林补贴试点以及亚行贷款造林项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施工,大苗栽植,规模治理,整山、整沟、整流域推进。泾川县以泾汭河流域治理为重点,采取针阔混交方式,建成王村镇完颜村等处荒山工程造林亩,栽植侧柏、刺槐万株。灵台县以涧河流域生态治理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在泾渗公路两侧面山连片造林万亩,营造以侧柏为主的防护林亩,侧柏、国槐与垂柳混交的水保林亩。城镇面山治理,各县(区)坚持常青树为主,大苗栽植,生态型与景观型营造相结合,建成了个千亩以上面山绿化工程和处城镇面山治理工程,绿化面积万亩。灵台县动员城区个单位,干部职工多人,投劳万人次,完成县城荆山西沟和沙坡山绿化亩,栽植侧柏、国槐、垂柳、香花槐为主的各类绿化苗木万株。崇信县组织县直机关单位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在铜城电厂新区面山完成绿化亩,栽植公分以上垂柳万株,混交侧柏万株,刺槐万株。市、区两级在崆峒山景前区高档次、高质量完成蜈蚣咀面山及河流滩涂绿化面积亩,栽植各类常青绿化苗木多万株,花灌木万丛。绿色通道和新农村建设,各县(区)按照多树种、宽林带、大通道、高标准的建设要求,对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泾川、崆峒区和静宁三县,集中对平定高速公路沿线面山进行了统一规划,统一栽植,完成公路两侧面山万亩。静宁县高标准规划,完成静庄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混交栽植胸径公分杨、柳、刺槐等大规格苗木;庄浪县高质量完成庄静公路绿化公里,每侧设计行栽植胸径公分以上垂柳。崆峒区在搞好国道缺苗断档补植补栽的同时,重点对乡村主干道路集中进行了绿化,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栽植、统一浇水、统一覆膜和统一涂白,在西阳乡对唐尧路、唐西两条环乡道路和白西、安青两条主干道路栽植胸径公分以上的旱柳万株,建成道路林网公里。组织劳力多人次,出动浇水车台次,浇水多吨,树盘覆膜平方米。林业助建新农村,各县(区)采取投放苗木,资金补助和以奖代补等措施,高质量完成了林业助建新农村示范点个。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如何做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约束机制和利益激励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一、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一)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 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

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三)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互联网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咨询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四)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构。应该成立企业信用管理机构,统一组织和协调企业信用自身、企业信用服务体系、企业信用网络平台建设等。同时由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建立相应的信用信息采集鉴别和传播机制,实现企业信息的

江苏省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办法

江苏省行政管理中实行信用报告信用承诺和信用审查的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推进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充分发挥政府的诚信导向作用,积极探索行政管理新路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江苏省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在行政管理中对行政相对人实施信用管理制度。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信用管理制度,包括信用报告制度、信用承诺制度和信用审查制度。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范围内的各级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在分配专项资金、组织政府采购、开展招投标等公共资源分配过程中的各项管理活动。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的行政相对人是指向江苏省各级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申请各类财政资金、政策性贷款、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集资金,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行政许可、评优评级、评定职称、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以及其他公共资源分配活动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自然人。 第六条本办法执行主体,是指江苏省行政区域内各级行政机

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 第二章信用报告 第七条信用报告,是指行政相对人根据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的要求,委托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对其出具信用评级报告。 第八条信用评级报告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行政相对人的基本情况信息、经营业务信息、主要财务数据与指标、银行信用记录、合同履约信息、公共信用监管信息、司法信用信息、行政机关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公用事业单位需要的其他相关信息,以及含有信用等级和风险提示的综合评价。 第九条信用报告的使用领域。 (一)申请政府公共资源分配、财政性资金、政策性贷款、国家或地方政府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集资金等融资项目; (二)参与政府采购的公开招标以及国有资金建设项目和货物招投标、土地招投标; (三)行政机关评优评级、评定职称和国有企业产权交易等领域; (四)其他需要出具信用报告的行政管理领域。 第十条信用评级报告有效期原则上为1年,有效期内可重复使用。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 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生态体系参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我国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将建区域林 生态体系参考文本 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记者高保生今天从国家林业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 悉:“十五”期间,我国防护林建设进一步加快,防护林 体系构架基本完成。长江流域等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 体系工程和北方沙区防护林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十 一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建设力度,突出工程特色, 强化重点区域,建设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森林生态体 系。 长江流域等重点地区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包括长 江流域、珠江流域和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及太行 山绿化工程和平原绿化工程等5个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工程建设范围包括31个省(区、市)的1500多个县

(市、区、旗),是我国启动实施较早的林业重点工程。目前已累计完成营造林340.91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35.18万公顷,飞播造林14.33万公顷,封山育林191.40万公顷;完成低效防护林改造20.95万公顷。据最新调查结果显示,长江、珠江流域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53%和39.91%,比工程实施前分别增加了3.3和4.89个百分点;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地跨我国13个省(区、市),总面积407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2%。该工程“十五”期间突出防沙治沙,实行分步实施、分区突破、稳步推进的方针,累计完成造林300万公顷,5年累计治理沙化土地133万多公顷。重点治理的科尔沁沙地、毛乌素沙地南缘等地实现了治理速度快于沙化速度的重大转变;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是我国防沙治沙的骨干工程,该工程截至20xx年6月底,国家累计投资172亿元,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172万公顷,占国家累计下达计划任务的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改革开放40年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成就综述 40年前,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倡导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与我国改革开放同步启动实施。这项工程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结束,历时70多年,建设范围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全长8000公里,宽400至700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2.4%。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40年来,历经几代人、亿万人民群众的接力奋斗,三北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在我国北疆筑起了一道抵御风沙、保持水土、护农促牧的绿色长城,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成功典范。据今年中国科学院完成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40年综合评价报告》显示,三北工程40年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现在的13.57%。工程建设发挥出日益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三北地区生态状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变化。 绿撒大漠:实现了由“沙逼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主攻防沙治沙,广大工程建设者采取“封、飞、造、改”相结合的办法,在东起黑龙江西至新疆的万里风沙线上,累计治理沙化土地30多万平方公里,保护和恢复沙化草原1000多万公顷,结束了“沙逼人退”的历史。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三大沙地全部实现了土地沙化的逆转。工程区年均沙尘暴日数从6.8 天下降为2.4 天,其中京津冀地区由5.1天下降到不足1天。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新疆阿克苏,经过各族干部群众32年的艰苦奋斗,在昔日亘古荒原上建起了一道由百万亩“林海”构筑的绿色长城。2017年,阿克苏全年空气优良天数159天,优良率达43.7%。陕西省榆林市林木覆盖率由建国初的0.9%提高到33%,境内860万亩流沙全部得到固定,昔日的“风沙王国”华丽转身变成绿树茵茵的“塞上江南”。 绿染高原:黄土高原实现了由“黄”到“绿”的转变 40年来,三北工程在以黄土高原为主的水土流失区,坚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统一规划,按山系(流域)整体治理、规模推进,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7万平方公里,工程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减少了67%。黄河、海河、松花江等流域森林覆盖率大幅提升,输沙量逐年下降。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要面向市场,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运用市场机制,强化信用管理的内部机制和利益机制;在法律框架内,按照规范、有序和不搞重复建设的原则,充分发挥银行系统信贷评价登记系统、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工商登记年检等系统的作用,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服务全社会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状况评价体系、企业信用风险防范体系、企业信用信息披露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转变政府职能,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提升宁夏企业整体信用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具体为完善六个体系: 1.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信用标准(Credit Standard)是指当采取赊销手段销货的企业对客户授信时,对客户资信情况进行要求的最低标准,通常以逾期的DSO和坏帐损失比率作为制定标准的依据。国际通行的”四等十级制”评级等级,具体等级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从”AA”到”CCC”等级间的每一级别可以用”+”或”-”号来修正已表示在主要等级内的相对高低。如

AAA级的含义就是“信用极好”,表示企业的信用程度高、债务风险小。该类企业具有优秀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佳,盈利能力强,发展前景广阔,不确定性因素对其经营与发展的影响极小。 企业信用标准的设置,直接影响对客户信用申请的批准与否,是企业制订信用管理政策的重要一环。 2.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征信是指在对企业、债券发行者、金融机构等市场参与的主体的信用记录、经营水平、财务状况,所处外部环境等诸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就其信用能力(主要是偿债能力及其可偿债程度)所作的综合评价。企业征信在形式上表现为一种对履约能力及其可信程度所进行的一种综合分析和测定,它是市场经济体系不可缺少的中介服务。在我国,随着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信用关系日趋复杂,由此产生的信用风险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将更快地融入全球经济。在这种背景下,只有通过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用保障体系,及时揭示和预警信用风险,才能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3.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是目前最好的传播平台。其优势是传播快、信息可留存、可及时更新以及查阅检索方便等。其次有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从企业信用体系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来看,应该及早着手建立全区联网甚至全国联网的企业信用状况系统,以方便广大用户对于信用信息的消费需求。 4.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应该是一个层级结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 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苏政办发[2012]209号 【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2.12.14 【实施日期】2012.12.1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苏政办发〔2012〕209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2年12月14日 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考核办法

第一条为了推动和促进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构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激励机制,依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诚信江苏建设的意见》(苏发〔2007〕14号),制定本考核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对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年度工作的考核。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的考核工作参照本办法。 第三条对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遵循“科学严谨、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奖励先进”的原则。 第四条省辖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考核,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授权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 第五条省辖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基本考核内容包括工作体系建设、规划和制度机制建设、企业信用管理贯标和示范创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一网两库一平台)建设和运行、信用信息安全和保护、信用服务业发展、工作组织推进、落实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任务等方面,实行千分制。具体考核指标根据年度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逐年调整发布(2012年-2013年考核指标见附件)。 第六条对年度工作实施逐年考核。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附件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国家林业局 2009.9

目录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 (一)规划指导思想 (1) (二)规划基本原则 (1) 二、规划体系 (2) (一)国家规划 (2) (二)省级规划 (3) (三)县级规划 (3) 三、规划范围、期限与目标 (3) (一)规划范围 (3) (二)规划期限 (4) (三)规划目标 (4) 四、规划布局 (4) 五、建设内容 (5) (一)项目构成 (5) (二)建设重点 (7) 六、规划技术路线 (8) (一)工作方法 (8) (二)技术路线 (8) 七、规划技术要求 (9) (一)基础数据 (9) (二)前期工程成效评价 (10) (三)规划深度 (10) (四)投资标准 (10) 八、规划成果要求 (12) (一)文本要求 (12) (二)附表要求 (12) (三)图件编绘要求 (12) 附件一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编写提纲 附件二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省级规划表 附件三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县级规划表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五期工程规划 技术方案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将进入五期工程建设。为扎实做好五期工程规划,结合现阶段三北地区林业生态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技术方案,以统一三北五期工程规划的规划思路和技术要求。 一、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根据《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设完备的北方绿色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以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建设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继续加快造林进程,开展退化林分的生态修复,加强中幼林抚育,提高防护林林网化水平,完善防护林体系,提升防护林综合功能,把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同建设小康社会、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紧密结合起来,促进兴林富民,努力实现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做出新贡献。 (二)规划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原则,多种治理措施相结合,区域发展相协调,重点工程与身边增绿工程建设相衔接;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主,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之思考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之思考 胡文莲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西安710075) 摘要:本文基于对陕西中小企业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国外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进经验对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信用体系建设;中小企业;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0017-2008(12)-0007-03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最活跃的主体,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的通知(发改企业〔2005〕966号)》等法律、文件精神,为提高中小企业信用意识,增强中小企业信息透明度,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人民银行从2006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开展以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建设为基础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经过近两年多来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企业与银行共赢格局。截至2008年4月底,全国累计已组织对中小企业培训及宣传84056次,征集中小企业信用档案121.98万户,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提供查询47.03万次;累计已有58542户企业取得银行授信意向,20809户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2218.51亿元。近年来,陕西省中小企业发展呈现出速度加快、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贡献增加的良好势头。2007年,全省中小企业达107.6万个,从业人员600万人,实现营业收入6343亿元、利润总额443亿元。中小企业个数、就业人数、实缴税金、出口额分别占全省总量的99%、70%、38%、50%以上,为陕西省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仍有一些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信用问题比较突出。个别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意拖欠贷款,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财务信息失真,违反财经纪律等问题,这些信用缺失问题,造成了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了市场交易效率。 一、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备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依据。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得到征信法规的支持,使征信机构能依法对中小企业进行征信,但目前国家没有法规及政策对可以收集和使用的中小企业信息内容、采集方法和使用范围做出明确规定。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分散于工商、税务、质检、海关、司法、社保、电信等多个部门,在中小企业信息征集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的法规政策,这些部门参与或支持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信息资源实现共享难度大。 (二)缺乏良好的信用意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参差不齐、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一是由于部分中小企业长期难以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认为无需与商业银行建立信贷关系,因此拒绝提供信息;二是有的中小企业规模小,内部财务管理较差,担心提供信息后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而不愿提供信息;三是部分企业主担心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拒绝披露自身的信用状况。 (三)缺乏健全的中小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据调查,陕西省只有不到3%的中小企业设立了信用管理部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信用管理部门或由财务部门兼做信用管理。由于缺乏中小企业财务信息的集中披露制度,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信息不完整的现象。一是部分中小企业没有编制财务报表,二是部分中小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不真实。多数中小企业仍停留在传统的经营管理层面上,甚至是家族式管理,生产经营偶然性、随意性较大,缺乏必要的财务制度和管理人员,缺乏中介机构确认的财务报表,有的 收稿日期:2008-11 作者简介:胡文莲(1956.10-),女,高级经济师,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 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应对措施 社会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国务院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大力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然而,现实中《规划》的实施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目前来看,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较多,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宏观层面的立法欠缺。我国尚无一部全国性的信用法律法规,对信用信息的归集和管理等进行明确规定。尽管中国在《民法通则》、《合同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了诚信守法的法律原则,在《刑法》中规定了对诈骗等犯罪行为的处罚,但缺少与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实际操作中大都按照部门规章来运行,立法层次还不够高,很多不诚信行为如何认证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规定,极大地制约了征信活动的开展。

操作层面的具体制度安排缺失。落实《规划》需要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安排,然而,目前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还存在诸多操作层面具体制度缺失的问题。 信用信息标准和平台建设严重滞后。在信用信息标准建设上,由于国家尚未制定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归集和分类管理标准,由各地区、各部门先行建设信用平台和出台相关标准,导致各地区、各行业的信用信息采集和信用平台建设标准各不相同,给地区间、行业间信用信息共享,以及国家信用平台归集地方信用信息带来很大困难。在信用平台建设上,信息的采集、整理、储存等方面,行业分割、区域分割十分严重。既有平台滞后带来的‘不足’问题,也有部门利益导致的‘不愿’问题,既有法规欠缺带来的“不能”问题,也有边界模糊导致的‘不清’问题”。其存在的主要核心问题是完整统一的社会服务需求和数据分散、行业垄断和地方割据的供给格局之间的矛盾。 信用服务市场和机构发展缓慢。主要表现为:缺少高质量的数据,制约信用服务市场的发展;信用服务机构结构失衡,政府相关征信机构势力强大,商业征信机构发展落后;信用服务产品单一,数量较少,且主要是一些低端产品,没有一个增值的信用产品体系,信用产品的认可度和信用度也比较低,认可度不高。

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概述

黑龙江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 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结合我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诚信龙江”建设工作基础,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我省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工作。工作中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加强质量安全诚信为核心,以守法遵章为准绳、社会道德为基础、企业自律为重点,通过“政府指导和推动,行业协会加强自律,企业履行主体责任,社会各界参与并监督”,逐步建立起企业责任为基础、社会监督为约束、诚信效果可评价、诚信奖惩有制度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促进我省食品工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保证。 二、目的和原则 (一)工作目的 通过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着力探索以食品

工业企业信用制度、企业信用信息系统、企业诚信自律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框架。培养和增强企业诚信意识和信用管理水平,规范企业依法生产,诚信经营,自觉抵制制售假劣产品行为,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作用,逐步建立企业诚信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全省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二)工作原则 坚持制度建设与教育宣传相结合原则;坚持企业责任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原则;坚持失信惩戒与诚信褒奖相结合原则。 三、工作范围 包括我省行政区域内所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 四、主要任务 (一)引导企业诚信自律活动 省、市(地)、区(县)相关部门和各级食品行业协会积极协助引导企业开展诚信自律活动,建立健全相关诚信管理制度。一是建立企业诚信组织管理制度。成立诚信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并成立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加强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信用管理,有效防范企业信用风险。二是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在原料和产品验收、生产操作、检验、发放、成品销售和用户投诉以及不合格品管理、物料退库和报废、紧急情况处理等环节中融入诚信机制,建立完善食品可追

2018社会信用体系答案

一、单选题(共20道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由多少个部委联合签署? D. 38 2.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是在哪一年开通的? D. 20XX年 3.“信用中国”网站主要是由哪个部委支持下建设的? A. 国家发展改革委 4.苏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哪个级别的官员担任?B. 市长 5.“信用中国”网站由哪个公司提供技术支持?B. 百度 6.“信用记录关爱日”是哪一天?C. 6月14日 7.中国人民银行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正式对外提供服务。 A. 20XX年 8.中国在哪一年出现了第一家互联网企业?D. 1995年 9.《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在哪年出台的?(2 分) C. 20XX年 10.以下哪个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运行的核心机制? A. 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是在哪一年出台的?A. 12.社会信用代码中的校验码有多少位? A. 1 13.哪个城市推出了市民信用评价产品“桂花分”?B. 苏州 14.《社会信用服务机构执业管理办法》是由哪个单位制定的? A. 国家发展改革委 15.《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是哪一年出台的?D. 20XX年

16.国家质检总局把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分为几级?B. 4级 17.社会信用代码第一位是什么代码?C. 登记管理部门代码 18.第二批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地区有多少个? A. 7个 19.哪个省份是全国首个颁布青年守信联合激励政策的省份?D. 浙江省 20.中央改革办在哪一年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改革督察的重点内容?C. 20XX年 二、多选题(共10道题,下列各题选项中,可能有多个正确答案) 21.政务诚信建设要坚持哪些原则?A. 依法行政B. 政务公开C. 勤政高效D. 守信践诺 22.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接入了哪些类型的金融机构?A. 商业银行B. 信托公司C. 财务公司D. 租赁公司E. 资产管理公司 23.司法公信力体现的是人民群众对以下哪些方面的信任程度?A. 司法制度B. 司法机关C. 司法人员D. 司法权运行过程及结果 24.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哪些?A.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B. 健全法制,规范发展C.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D. 强化应用,奖惩联动 25.团江苏省委联合哪些政府部门成立了江苏省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B.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C. 江苏省教育厅D. 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 26.德国采用了哪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A. 政府主导模式B. 市场主导模式C. 会员制模式 2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哪些重点领域要建立个人诚信记录? A. 食品药品B. 安全生产C. 消防安全D. 交通安全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 程概况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要紧解决三北和其他地区各不相同的生态咨询题。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沿海、珠江防护林工程和太行山、平原绿化工程。 一、三北防护林工程 工程的背景情形 为了从全然上改变我国西北、华北、东北地区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务院批准上马了三北防护林防护工程。1978年11月3日,国家打算委员会以计计[1978]808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西北、华北、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打算任务书》。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以国发(1978)2 44号文件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点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的规划》,至此,三北防护林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建设范畴 按照总体规划,三北工程的建设范畴东起黑龙江的宾县,西至新疆的乌孜不里山口,北抵国界线,南沿天津、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布长汗

达山、喀喇昆仑山,东西长4480公里,南北宽560-1460公里。地理位置在东经73°26'—127°50',北纬33°30'—50°12'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51个县(旗、市、区)。工程建设总面积40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2.4%。 工程建设期限 三北工程规划从1978年开始到2050年终止,历时73年,分三个时期、八期工程进行建设。1978-2000年为第一时期,分三期工程。1978-1985 年为一期工程,1986-1995年为二期工程,1996-2000年为三期工程;20 01-2020年为第二时期,分两期工程。2001-2010年为四期工程,2011-2 020年为五期工程;2021-2050年为第三时期,分三期工程。2021-2030年为六期工程,2031-2040年为七期工程,2041-2050年为八期工程。 总体规划建设内容与规模 三北工程规划造林3508.3万公顷(包括林带、林网折算面积),其中人工造林2637.1万公顷,占总任务的75.1%;飞播造林111.4万公顷,占3.2%;封山封沙育林759.8万公顷,占21.7%。四旁植树52.4亿株。规划总投资为57 6.8亿元,建设任务完成后,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由5.05%提升到14.9 5%,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操纵,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从全然上得到改善。 四期工程建设情形 2001年,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经国家计委批复,四期工程正式启动实施。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涉及三北地区的十三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90个县(旗、市、区),总面积405.3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 2.2%。到2010年,在有效爱护好工程区内现有27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完成造林950万公顷,工程建设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比较完备的区域性防护林体系,初步遏制了三北地区生态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