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临床治疗论文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中的效果。
方法:选择某医院2011年期间60例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将这些患者分成对照组和针灸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的患者采用穴位治疗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针灸组则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治疗法来对顽固性面瘫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在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结果:对照组的3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中,痊愈14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6%,针灸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痊愈20例,显效8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96.7%。
结论:针灸治疗法在顽固性面瘫的临床治疗的效果非常明显,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在临床治疗中有极大的推广意义及作用。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灸;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226-01面瘫是指患者的面部神经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或完全丧失,患者发病时的表现通常是面部表情不受控制,面瘫可能会发生在任何人群,与患者的年龄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一侧面瘫是临床治疗中最常见到的面瘫症状[1]。
患者的整体形象会在某些程度上受到面瘫症状的影响,如果对面瘫没有足够的了解,在出现面瘫症状时没有积极治疗或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治疗方法,会使面瘫症状加重,变成顽固性面瘫。
很多面瘫患者还会出现耳朵后面疼痛,眼睛干涩、听力受损、味觉减退等并发症。
顽固性面瘫是指在发现面瘫症状后的30天治疗后患者面部的部分感觉和运动功能仍然没能恢复,难以实现面部表情的协调。
顽固性面瘫的治疗难度相对来说较大,本文就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采用了针灸治疗法治疗,取得了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某院2011年期间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经过检查,这些患者的发病症状都符合面瘫发病症状的诊断标准,患者都属于在接受常规治疗30天后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变。
其中,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50岁之间。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1. 引言1.1 病例介绍这里是病例介绍的内容,请根据要求输出2000字的文章内容。
1.2 治疗目的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会出现面部肌肉麻痹、面部表情僵硬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的治疗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面部神经功能:通过针灸、刺络和闪罐的综合治疗,可以促进面部神经的再生和恢复,增强面部肌肉的收缩能力,从而改善面部表情不对称的情况。
2. 提高面瘫治疗效果:针灸结合刺络闪罐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治疗效果,加速疾病康复过程,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3. 减轻面瘫的症状:针灸结合刺络闪罐的治疗可以缓解患者面部肌肉的疼痛和僵硬感,改善患者的口腔功能和咀嚼能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4. 预防面瘫并发症:及时进行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可以有效预防面瘫患者出现并发症,如面部肌肉萎缩、面部表情呆滞等情况。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的治疗目的是为了改善患者的面部肌肉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整体综合治疗,帮助患者早日康复,重现自信笑容。
2. 正文2.1 针灸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1. 促进血液循环:针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强局部血液循环,提高微循环,促进局部组织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加速废物代谢的排出,有助于提高面部肌肉的活力和功能恢复。
2. 调整神经系统功能: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改善面部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恢复面部肌肉的收缩和表情功能。
3. 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面瘫患者常伴随着疼痛和肌肉痉挛的症状,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祛风散寒的作用,减轻面部疼痛,缓解面部肌肉的紧张和痉挛,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4. 提升免疫功能:针灸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面部神经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有助于加快面瘫患者的康复速度。
2.2 刺络在面瘫治疗中的作用刺络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朱琏手法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

朱琏手法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观察马玲【摘要】目的:观察朱琏手法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顽固性面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侧面部采用朱琏手法(兴奋法Ⅱ型)加隔姜灸治疗,四肢穴位采用朱琏手法(抑制法Ⅱ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加艾条灸治疗,经3个月治疗后,采用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标准判断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92.5%高于对照组67.5%(P<0.05).结论:朱琏手法加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加艾条灸组.【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2【总页数】2页(P306-307)【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刺疗法;隔姜灸【作者】马玲【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第七人民医院针康科南宁 5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6.6面瘫属中医“中经络”范畴。
临床表现以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为特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仍遗留眼睑下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者,即为顽固性面瘫,目前临床对顽固性面瘫未形成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报道以病程定界在2个月以上居多,本文根据文献[1]将病程2个月以上仍遗留面瘫后遗症者为顽固性面瘫。
顽固性面瘫治疗比较棘手,仍是针灸科临床难题。
为提高临床疗效,笔者对朱琏手法加隔姜灸治疗本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为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在我院针康门诊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80岁,平均(42.9±19.06)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0.53)个月;治疗前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Ⅲ级6例,Ⅳ级25例,Ⅴ级9例。
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74岁,平均(42.55±19.46)岁;病程2~5个月,平均(2.36±0.76)个月;治疗前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Ⅲ级6例,Ⅳ级29例,Ⅴ级5例。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面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面部的肌肉发生瘫痪,导致面部表情不自然。
传统的针灸疗法结合刺络闪罐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顽固性面瘫的症状,恢复面部功能。
本文将介绍这种治疗方法的原理、操作步骤和临床应用。
针灸疗法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治疗面瘫的过程中,针灸可以通过激活面部的神经末梢,增加肌肉的张力,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从而恢复面部的功能。
而刺络闪罐是中医经络疗法的一种,通过将罐子置于特定的经络穴位上,并使用火烧等方法制造负压,刺激经络系统,调节气血流动。
在治疗面瘫的过程中,刺络闪罐可以扩张面部的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量,促进面部肌肉的营养供应,加速瘫痪肌肉的康复。
1. 患者先取仰卧位,面朝上方,保持放松的状态。
2. 针灸师按照面部穴位的位置,选择刺激穴位的针灸方法。
常用的穴位有阳辅、迎香、四白等。
3. 针灸师根据患者的面瘫情况,选择合适的针刺手法和针头大小。
常用的手法有扎、转、提、捏等。
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可以选择针头的大小,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4. 针灸师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和次数,对患者的面部穴位进行针刺。
一般来说,每次治疗的时间为30-40分钟,每周1-3次,连续治疗2-3个月。
5. 在针刺过程中,针灸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感觉和反应,调整针刺的深度和力度。
可以进行适度的手法配合,以增强针刺的效果。
6. 针刺结束后,针灸师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刺络闪罐的治疗方法。
一般来说,可以在面部瘫痪的区域上方,进行刺络刮痧或者刺络灸治疗。
治疗的时间和次数可以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病情进行调整。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显著,可以有效地改善面部肌肉的瘫痪状况,恢复面部的表情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通过这种治疗方法,可以提高疗效的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并且可以减少病程的时间。
除了治疗面瘫的效果外,针灸结合刺络闪罐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面瘫,又称为面肌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受损而导致的肌肉麻痹疾病。
患者面部出现歪斜、口眼歪斜、眼睛不能完全闭合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顽固性面瘫患者来说,传统的治疗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顽固性面瘫案备受关注,因其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受到了患者和医生的青睐。
一位59岁的患者在患有面瘫的病症八年后,来到了某某医院求医治疗。
患者表示,面瘫一直是他生活的阴影,不仅影响了他的外貌形象,也给他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经过检查,患者得知自己患有的是顽固性面瘫,传统的治疗方法已经无效。
面对这种情况,医生建议患者尝试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患者表示愿意尝试。
随后,患者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治疗。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是一种相对较为新颖的治疗方法,它将传统的针灸疗法与刺络和闪罐疗法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首先给患者进行了针灸治疗,通过针对面部肌肉的针刺,促进面神经的末梢神经再生,加速面部肌肉的恢复。
接着,医生对患者进行了刺络疗法,通过将针灸针脱穴插入面神经沿路刺激,以促进面神经的再生修复,提高面部肌肉的功能。
医生采用了闪罐疗法,选择了合适的穴位进行罐痧治疗,以活血化瘀,祛风通络,加速局部凝滞、肿胀的消退。
在为期三个月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周定期前来医院接受治疗。
经过了三个月的治疗,患者的面瘫症状明显减轻,面部的肌肉也逐渐恢复了正常的功能。
患者表示,自从接受了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后,他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面瘫给他带来的困扰减轻了许多。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还进行了一些面部的康复训练,加速了面部肌肉的康复速度。
如今,患者的面瘫症状已经基本消失,他恢复了自信,重新拥有了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一位顽固性面瘫患者接受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的案例。
针灸结合刺络闪罐治疗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它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安全无副作用,受到了越来越多患者和医生的认可。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2

针灸治疗面瘫心得面瘫(指周围性面瘫),运用针灸疗法治疗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些患者用此治疗仍延延数月而无效。
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我们从中得出一些教训,并总结出一些治疗经验。
今简介如下。
1 分期论治1.1 早期(急性炎症期):本期常在发病后7~10天,面神经处于水肿炎症状态。
患者面部肿胀,且多伴有耳前后疼痛。
治疗时要注意,应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采取循经远端取穴,局部取穴宜少,可选太阳、下关、颊车、合谷、外关、足三里、太冲、风池。
除风池采用点刺,其余诸穴多为浅刺、平刺,手法宜轻,留针30分钟。
又,重用灸法,穴选患处耳后翳风和耳前区为主,灸至皮肤红晕为止,时间20~30分钟。
1.2 恢复期:逐渐增加局部取穴,远端仍以疏通阳明、少阳经气为主,并且须加用电针,波型选疏密波。
针刺选穴为阳白透鱼腰,太阳透鱼腰,四白透地仓,迎香透地仓,地仓透颊车,以及承浆、牵正、下关、合谷、足三里、风池,有痰加丰隆。
风池仍点刺。
此外仍可以加用灸法。
1.3 后遗症期:病久治疗乏效者,如皱眉肌、额肌、口角肌等仍未出现活动,可结合絮刺火罐法,用七星针叩打上额、口角旁、下关处,或用三棱针在阳白、太阳、地仓等处放血,然后拔罐,每周2次左右。
2 体会我们曾对针灸治疗2~3个月病情无好转者调查分析,发现针灸治疗乏效者,除患者的自身因素外,治疗方法或治疗时机选择不当等是主要原因。
一是早期局部取穴过多,刺激过强;二是电针波型选择不当;三是没有采用透刺、灸法治疗。
如早期面瘫,常见风寒型为主,现代医学认为此期多为急性炎症期,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局部刺激,故不宜较多地在面部上针刺,取穴宜少,手法宜轻,不宜用电针,而且须采用灸法来达到祛风散寒、温通血脉之效,即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以消除炎症水肿。
为消除水肿,还可适当地配合运用牵正散加减之类中药,以及消炎、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肌肉的西药。
只要及早控制面神经炎症渗出,使水肿尽快吸收,则能明显提高疗效。
在恢复期选用电针刺激,波型用疏密波。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

针灸治疗面瘫有奇效我们对面瘫都十分熟悉,甚至在生活中都会见到周围的人出现面瘫的情况。
往往面瘫的发生十分突然,没有任何的先兆,突然出现口眼歪斜和闭目不全的现象。
在对面瘫的治疗中,中医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对面瘫治疗有着明显的效果,越早治疗所获得的治疗效果和恢复速度就越好,且后遗症出现的几率也比较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中医针灸治疗面瘫的方法。
面瘫临床表现为突然发病,病侧表情肌瘫痪,如眼睑闭合不全,或/和泪液分泌减少,或流泪面颇多,皱眉不能或不全,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或张口时被牵向健侧,示齿、噘嘴、鼓腮、吹哨任意一项不能或不全等,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
面瘫为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要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和避免后遗症发生,提高针灸临床治愈率,亦非易事。
本人临床多年来作一回顾性总结,提出自己肤浅的诊治思路。
1.病位在经脉和经筋经脉方面:《内经》中的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
”“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唇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
经筋方面:足阳明之筋,上挟口,合于鼽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
“手阳明之筋,其支者,上颊,结于鼽”。
“手太阳之筋,直者,出耳上,下结于颌,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颌,结于角”。
“足太阳之筋,其直者,结于枕骨,上头,下颜,结于鼻,其支者,为目上纲,下结于鼽”。
“足少阳之筋,出太阳之前,循耳后,上额角,交巅上,下走頷,上结于鼽”。
“手少阳之筋,其直者,当曲颊,入系舌本,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上乘颔,结于角”。
2.详问病史,注重寸口脉诊;须了解病人此次发病前有无诱因,外因如有无外感受凉,有无情志抑郁,有无熬夜劳作,气血耗伤等等;内因如肝肾不足,风阳上扰,酒浆无度,痰热生风所谓类中风症,也往往有面瘫的症状。
针灸、透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对比研究

针灸、透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疗效对比研究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针灸、透刺和穴位埋线疗法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及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成都市新津区中医医院三个临床研究中心的门诊和住院收治的231例顽固性面瘫患者,分为针灸组(n=76)、透刺组(n=77)和穴位埋线组(n=78)。
每个组接受治疗周期均为2个月。
在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估与对比。
结果:在House-Brackmann评定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穴位埋线疗法明显高于透刺组与针灸组(P<0.05)。
Ross面神经功能评分方面,穴位埋线组也显著高于透刺组与针灸组(P<0.0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在治疗顽固性面瘫患者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在治疗有效率方面更高。
因此,穴位埋线疗法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灸;透刺;穴位埋线;顽固性面瘫;治疗效果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penetration and acupoint embeddi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to seek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231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and inpatient clinic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2 in Chengdu Pidu District Hospital and Sichuan Integrated Hospital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of Chengdu from December 2022 and were pided into acupuncture group (n=76), penetrating group (n=77) and acupoint embedding group (n=78). Each group was 2 month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 effect of the patients was evalua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House-Brackmann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higher than the acupuncture group and acupuncture group (P <0.05). In terms of the Ross facial nerve function score, the acupoint embedding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penetrating group and the acupuncture group (P <0.05).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show that acupoint line embedding therapy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refractory facial paralysis and is higher in treating the response rate. Therefore, acupoint line embedding therapy can be an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which deserves further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Key words: acupuncture; acupuncture penetration; acupoint embedding; intractable facial paralysis; treatment effect面瘫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面部肌肉麻痹,导致表情失常和功能障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14-02-19T10:37:57.7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5期供稿作者:叶海宗[导读] 面部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一种面部表情肌群发生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叶海宗(厦门市翔安区新店中心卫生院康复科福建厦门361102)【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在顽固性面瘫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18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针灸)91例与对照组(药物)91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2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针灸顽固性面瘫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5-0261-02 面部神经麻痹又称面瘫,是一种面部表情肌群发生的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在临床表现中多以口眼歪斜为主。
面瘫的患病人群较广,任何年龄段的人群均有可能发生面瘫,且面瘫的发病较为突然,在临床的治疗中多以一侧发病患者居多。
在中医的理论中,人体的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均位于上头面部,当病邪对面部经络产生阻滞影响,尤其是足阳明经和手太阳经出现功能失调现象时,患者则会发生面瘫。
面瘫的发生对患者的面部形象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患者由于缺少对该疾病的认知,会产生茫然心理,使该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延误病情,发展为顽固性面瘫。
患有顽固性面瘫的患者通常会伴有痛觉功能降低、眼睛干涩、舌前味觉下降、耳后部位疼痛等临床症状[1]。
本文对顽固性面瘫患者使用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救治,对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顽固性面瘫患者182例。
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98例,女性患者84例,最小年龄为26岁,最大年龄为74岁,平均年龄为(35.4±
2.1)岁,住院时间为21~72天。
其中有76例患者在发病后采取过治疗措施。
182例患者中有87例为右侧面瘫,95例为左侧面瘫。
将1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1例与对照组91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征、职业、病程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
2.1对照组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方法,在治疗期前三天,每天进行10mg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口服泼尼松片,每天三次,每次10mg。
在用药2~3天后按照患者的实际病情对药量进行逐渐减少,10天后停止用药。
同时进行0.5mg甲钴胺针和100mg维生素B1的肌内注射,每天一次。
口服地巴唑,每次20mg,每天三次。
如患者出现病毒感染,可以使用500mg阿昔洛韦进行静脉滴注治疗,每间隔八小时进行一次,15天为一疗,2疗程为治疗期限。
1.2.2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方法,头针选择在患者健侧头针运动区的下1/3部位,先对选取的穴位进行常规消毒处理,在中下段进行进针,按照头针的有关操作规定进行治疗,如患者出现胀、麻现象,应进行3~4分钟快速捻转操作,不需电针治疗,每次行针间隔10分钟左右。
对患者的健侧下关、三阴交、足三里、太冲、双侧合谷穴位进行针刺,其中健侧下关使用泻法行针,太冲穴使用平补平泻法行针,其余穴位使用补法行针。
每次行针间隔10分钟左右。
进行针刺过程中对患者的患侧脸颊和同侧而后乳突周边使用TDP灯照射治疗,每次30分钟。
采取局部透穴电针治疗时,应采取承浆透地仓、牵正透地仓、地仓透颊车、阳白透鱼腰、太阳透下关等方法。
穴位的选取应与患者的患侧相同,使用传递式透穴进针法,沿皮下进行,每次行针选取3~4个透穴和相应的配穴进行,得气后接通电针仪,每次治疗30分钟。
针灸治疗每天进行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休息3天再开展下一疗程治疗,三个疗程为治疗期限。
1.3疗效评定参照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
①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闭眼正常,两侧鼻唇沟和额头纹对称,能够正常张嘴、露齿、鼓腮;②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在平静状态时,两侧鼻唇沟和额头纹对称,闭眼、张嘴、露齿、鼓腮等动作具有轻微阻碍;③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相比有轻微缓解,两侧鼻唇沟和额头纹不对称,闭眼、张嘴、露齿、鼓腮等动作具有阻碍;
④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两侧鼻唇沟和额头纹明显不对称,无法进行自如的闭眼、张嘴、露齿、鼓腮等动作;⑤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本组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
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表1)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治疗组患者经过针灸治疗后,有48例患者达到痊愈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7.80%,对照组中有35例患者达到痊愈效果,总有效率为91.21%,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目前在临床治疗中,对顽固性面瘫的发病原因还不是很明确,顽固性面瘫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也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压力。
在临床中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对面部功能的恢复较不理想。
针灸治疗法可以使患者的经络得到疏通,气血得到畅通,达到祛风除寒、活血化瘀、温通经脉的治疗效果[3]。
经本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采取针灸治疗法的总有效率为97.8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用药物治疗的效果。
所以,使用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柳丹.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10):67-68.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高瑞红.针灸治疗顽固性面瘫[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