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合集下载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继承与发展

46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9期总第802期No.9,2020Total of 802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提出了新的哲学应该是“为思辨本身的活动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义相吻合的唯物主义”。

[1]这个命题集中反映了马克思清算自己哲学信仰的阶段性成果,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和《穆勒评注》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命题已经蕴含的理论深意;同时,它又指引着马克思思想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这一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关“实践”概念的现实性考察得以体现。

通过这个概念,马克思不仅摆脱了“思辨哲学”头足倒立的弊病,继承了它的积极成果——辩证法,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哲学要么“敌视人”,要么是不彻底的人道主义的局限。

1黑格尔思辨哲学介绍我们知道,黑格尔一贯主张哲学是严格的科学。

为了达到这种科学,黑格尔提出哲学家只能从旁边观察、记录概念本身是怎样规定自己的,而不能加入任何哲学家自己思想的因素。

辩证法恰恰是为满足这种严格科学的诉求而设计的。

黑格尔基于辩证法的否定性力量建构起来的思辨哲学体系向我们展示的是概念发展的历程,即被纷繁复杂的历史所掩盖着的人追求真理、自由时经历的概念结构。

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就像镜子成像一样把这种结构展示在我们面前。

[3]然而,思辨哲学囿于揭示概念的自我发展,认为概念发展的历程就是真理、自由实现的真实经历。

马克思认为这是“从天国下到人间”,不食人间烟火的做法。

这样一来,感性事物只是概念“自我发展”的显现,它们是无足轻重的。

马克思认为这是缘木求鱼、头足倒置的,只能在理性的天国中“空转”。

所以,他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尽管唯心主义从能动的方面发展了对“现实、对象、感性”的认识,但是由于它们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这种发展只能是抽象的发展。

2马克思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伟大之处给马克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从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中领会到“劳动”作为“实践的人的活动”是人的“自我产生”的行动。

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论文

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论文

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论文马克思在写作博士论文的过程中,在思想上和论证方式上都深受黑格尔哲学的影响,但此时的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黑格尔主义者。

在青年黑格尔派等思想的影响下,他要求将思想学说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通过对博士论文中自由意识的论证,完成了对黑格尔哲学的超越,形成了实践哲学的雏形。

以下是店铺为打击精心准备的: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相关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全文如下:摘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

马克思博士论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本文立足于文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文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黑格尔;自我意识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哲学的提出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评价并不高,称其为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也不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

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虽然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开始用个别自我意识来冲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闪现了一些零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比如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世界化”来说明哲学的世界批判意义,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是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总的说来这时马克思还是一个彻底的黑格尔主义者。

事实上马克思已经在《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哲学及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展开了批判的考察。

所以,与其说《博士论文》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不如把他看成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次尝试性突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史前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博士论文》开始就讨论了关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三大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定位,在马克思眼中,希腊哲学看起来似乎遇到了一出好的悲剧所不应遇到的结局,即平淡的结局。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马克思是黑格尔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继承者,他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丰富和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根本原则是“矛盾”,但他不止步于黑格尔,而是将矛盾作为深入剖析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认为,辩证法是一种普遍的哲学方法,是研究客观世界的必要方法。

因此,他在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该方法。

首先,马克思进一步丰富了黑格尔辩证法的矛盾观。

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矛盾运动而来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对立面是暂时的,而矛盾的结果是新事物的产生。

马克思以矛盾为核心的辩证法思想,进一步加深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

黑格尔认为,矛盾的解决是通过“否定之否定”的方式,即在矛盾的辩证运动过程中,过渡阶段是一种消极的否定,但这种否定又包含着一个新事物的积极肯定,从而使得新事物的产生。

马克思发展了黑格尔的观点,将“否定之否定”应用到社会历史领域中,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也是通过“否定之否定”方式实现的。

最后,马克思强调了“具体的辩证法”,即指在对矛盾的辩证分析中,要有严格的实证方法和实践基础,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世界的本质。

他的这种强调,有利于防止空洞的抽象辩证法,从而使得辩证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首先,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决定论”思想。

黑格尔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唯一决定性因素”,是世界运动的根本动力。

而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决定论”是唯心主义的,物质才是实际的决定性因素,从而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

其次,马克思指出,黑格尔把世界的历史发展视为“逻辑上的发展”,而没有作为客观的历史过程来加以分析。

马克思认为,历史是有具体的社会经济基础的,是不断推动和改变历史进程的基本因素。

马克思在对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分析中,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对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进行了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实践哲学的批判与超越

是现实 的 、 感性 的、 具体 的劳动 , 从 而确立 了历史 唯物 主义 的 逻辑起点 。加之 , 黑格尔诉诸 于在家庭 、 国家 、 市 民社会及其
关系 中来探究人 本质 的视 阈 , 也使 马克思 觉悟 到 , 人不 是栖
本缺陷 ; 其次 , 是带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与神秘性 。 可 以这么说 , 德 国古典实践理性 哲学 的发 展是 自成体 系 的、 连贯的 , 从康德 向黑格 尔的发 展过程 中 , 无论是 辩证 法 、 实践观 , 还是其他方 面 的内容 , 始 终局 限在精 神活 动规 定 的 领域中 , 成为 了他们所普遍具有 的不足 。
劳动 只是抽象 的精 神劳 动 , 但 却 揭示 了人 历史 性 生成 之过
程, 终结 了认 为人的思维和行动 的一切 结果具有 最终意义 的
看法 , 这些都深 深地触动 了马克思 的内心世界 。诚如马克思 所言 “ 黑格尔 的《 现象学》 及其最后 成果——作为 推动原则 和
创造 原则 的否定性 的辩证法——伟 大之处 首先在于 , 黑格尔 把人 的 自我产生看 作一 个过程 …… 因而他 抓住 了劳 动的本 质, 把对象性 的人 、 现实 的因而 是真 正的人 理解 为他 自己劳 动 的结果 o " [ 1 ) ( P 1 6 5 ) T是在黑格尔精神辩证法 的启示下 , I 马克 思提 出了唯物辩证 法 , 宣称 劳动不 再是抽 象 的精神 劳作 , 而
马克思对 黑格尔实践哲学 的批判与超越
云净 泽 八 人
( 清华 大学 哲 学系, 北京 1 0 0 0 8 4 )
[ 摘 要 ] 黑格 尔的 实践观深刻地的存在 方式、 人 的历 史性 生成 等方
面的问题 , 这些 思想深深地 影响并成为 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 重要理论 来源 。但是 , 黑格 尔毕竟是 个唯 心主 义 者, 其 实践观 带有浓厚 的思辨 性与神秘 性。正是 通过 对黑格 尔辩证 法、 自我 意识、 精神 劳动 、 异 化观等 问题批 判性分析 的基础 上 , 马克思对 其进行 了继承 与超越 , 创立 了科学的 实践观 。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马克思是历史上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者之一。

他深受黑格尔辩证法的影响,但同时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一定的继承与超越。

本文将从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评价、马克思辩证法的继承与马克思辩证法的超越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积极评价。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辩证法对马克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高度评价了黑格尔对现实世界进行辩证分析的方法,认为黑格尔辩证法揭示了社会世界的内在运动规律,对于揭示社会现象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认同黑格尔对事物的历史脉络的关注,他认为历史是一种具有发展规律的过程,黑格尔关注历史脉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批判并进行了一定的继承。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理性的表象,是对社会现实的主观精神的理论化。

他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并认为黑格尔忽略了社会现实的物质基础。

马克思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他认为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将对事物发展的理解建立在对物质基础的分析上。

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辩证法的理论。

马克思在超越黑格尔辩证法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与唯物主义辩证法相关的理论。

他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革驱动的。

他还提出了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矛盾。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黑格尔的主观理性辩证法,更好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与运动规律。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1. 引言1.1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黑格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其辩证法思想对马克思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在接受和继承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的也对其进行了批判和发展,将其辩证法实践主义和唯物主义观念融入自己的理论体系之中。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并将其转化为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他强调了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将辩证法从意识形态中解放出来,转向社会历史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观念,认为历史发展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推动的,而不是由意识形态决定的。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将辩证法从哲学上转化为了实践活动的指导原则,还将其运用到社会历史的研究中,为消灭剥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的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思考,不仅是对传统哲学的一次重要革新,也是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贡献。

2. 正文2.1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发展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与发展是他与黑格尔之间的思想交锋中最为激烈的部分。

马克思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过于理想主义,抽象和形式化,不够接近现实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他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倒置的唯心主义”,即把现实世界的发展过程当作思维过程的再现,没有发现社会生活的根本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提出了他自己的唯物辩证法,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对抽象的哲学探讨转向对现实社会的实践研究。

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反映了他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和超越。

他认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一种“静止的辩证法”,只强调思维的对立统一,没有将辩证法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变革和革命。

马克思强调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冲突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观点,将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驱动社会变革的理论工具。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与超越
马克思是黑格尔哲学的重要批评者,但是他也承认黑格尔辩证法的重要性,并建立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自己的思考,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继承和超越。

继承方面,马克思与黑格尔一样,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运动和变化的本质,是认识世界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

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基本标志——绝对精神进行了批判,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客观世界,而是人类思维的产物。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特征,即由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所推动,在这一点上他是与黑格尔的观点不同的。

超越方面,马克思对于黑格尔辩证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观点,他认为辩证法不是一种哲学,而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它要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分析,从而达到揭示和解决客观世界问题的目的。

马克思还强调了人类实践的重要性,在他看来,实践是辩证法的本质,但不同于黑格尔强调的精神实践,马克思视之为现实实践。

总的来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在理论层面上构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观,它既保留了黑格尔辩证法“矛盾共存,革命性转化”的特征,又将辩证法与人类实践相联系,有益于进行社会实践的创造和改进。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超越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超越
瓢I里塞昼圭丝堡望!!!垒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超越
【摘要】辩证法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哲学发展吏上,黑格尔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 述了辨证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但他的辩证法是头足倒置的辩证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实践出发批判并 超越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建立了唯物辩证法。从实践出发并用实践的思维方式来思考相关哲学问题是马克思超越黑格尔辩证 法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马克思黑格尔辩证法思想批判和超越
“黑格尔第一次——这是他的巨大功绩——把整个自然的、
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述为处在不 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 的内在联系。”11胛》列宁也曾指出:“黑格尔提出两个基本要 求:(1)‘联系的必然性,和(2)差别的内在的发生’。非常重 要!据我看来,这就是下面的意思:1.某个现象领域的一切方 面、力量、趋向等的必然联系、客观联系;2.‘差别的内在的发 生’是差别、两极性的进展和斗争的内部客观逻辑。”[珊9s-96)恩 格斯和列宁的这两段话,实际上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做了 一个最简要的概述,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就其最主要的内 容来说,就是内在联系和矛盾发展的思想。
【责任编辑/韦丹丹】
39
万方数据
试论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和超越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张丽红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400065 传承(学术理论版) INHERITANCE & INNOVTION 2011(4)
【责任编辑/覃飞燕】
-'I’,'',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博士论文对黑格尔哲学的继承和超越
提要:马克思的博士论文提出了自我意识主要关注于客体与自我的关系,实现了对希腊哲学的超越;提出了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完善了自我意识结构;提出了自我意识必然面对和解决不同的时代问题。

马克思博士论文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头和马克思公开出版的第一部著作。

本文立足于文本,具体分析了马克思通过博士论文究竟在哪些方面批判继承了黑格尔哲学,又在哪些层面实现了对黑格尔超越。

关键词:马克思博士论文;黑格尔;自我意识
一、马克思博士论文中自我意识哲学的提出
人们对于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在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地位评价并不高,称其为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作品,也不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

这种观点的理由在于,虽然马克思在青年黑格尔派的影响下开始用个别自我意识来冲破黑格尔的哲学体系,也闪现了一些零星的实践唯物主义思想的萌芽,比如提出了“世界的哲学化同时也是哲学的世界化”来说明哲学的世界批判意义,但是这种尝试仍然是在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的基础上开展的,所以总的说来这时马克思还是一个彻底的黑格尔主义者。

事实上马克思已经在《博士论文》中,对黑格尔哲学及青年黑格尔派哲学展开了批判的考察。

所以,与其说《博士论文》是青年黑格尔派的马克思的不成熟著作,不如把他看成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一次尝试性突破,这对于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史前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博士论文》开始就讨论了关于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主义、怀疑主义三大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定位,在马克思眼中,希腊哲学看起来似乎遇到了一出好的悲剧所不应遇到的结局,即平淡的结局。

在希腊,哲学的客观历史似乎在亚里士多德这个希腊哲学中的马其顿王亚历山大那里就停止了。

马克思认为,这样一种理解显然割裂了罗马哲学与希腊哲学的内在关联。

这正是他要区别德谟克利特原子论和伊壁鸠鲁原子论差别的一个重要动机。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是外在的,只是量上的相互组合和凝聚,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势必会得出上述的结论。

而伊壁鸠鲁的原子则是原子自身的各种变化,是原子的本质与存在的关系,是内在的关系,以这种眼光看待希腊哲学与罗马哲学,结论很显然,所谓的罗马哲学不过是希腊哲学的新的形式。

所以,希腊哲学的死亡就如英雄之死:英雄之死与太阳落山相似,而和青蛙因胀破肚皮而死不同。

太阳的落山不过意味着新的旭日东升,希腊哲学死亡之处,正是新哲学重生之地。

《博士论文》中对自我意识哲学的肯定,这一点是和青年黑格尔派一致的。

在第一部分中,马克思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基本差别,即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对待学问的态度和实践上,以及
对反思的形式上。

(一)在对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方面
马克思认为,在对人的知识的真理性和确定性上。

德谟克利特采取怀疑的、不确定的、模糊不清的态度,伊壁鸠鲁则采取独断的态度,坚持一切感性直觉都具有客观真实性,感性知觉是唯一客观的现象,“一切感官都是真理的报道者”。

①因此,在马克思看来,德谟克利特怀疑感性世界,伊壁鸠鲁则肯定感性世界,“哲人比大家高明之处,正在于他对自己的认识深信不疑”②。

也就是说,对伊壁鸠鲁来说,唯一真实的东西就是人的感性知觉,这是唯一能让灵魂宁静的东西,这也意味着,在伊壁鸠鲁那里,肯定人及其主体性的自由是他的理论前提。

(二)在对待学问和实践以及在反思性关系方面
马克思认为,德谟克利特由于怀疑感性世界而寄希望于追求背后的真理,因此他不满足于哲学,并且声称要投入到实证知识的怀抱,他试图在经验事物中发现因果联系,于是他就不可避免地要受限于客观的必然性,这也即意味着对命运、天道,对世界的创造主的服从和对人的主体性自由的否定。

伊壁鸠鲁对于这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肯定人的感性知觉才是唯一的客观现象,因此他认为没有必要再到经验世界中去寻求实证知识,所以他注重偶然性。

在马克思看来,肯定偶然性就意味着肯定了人的自由,肯定主体选择的可能性和多样性。

因为,伊壁鸠鲁认为,服务于哲学本身就是自由。

马克思对这个观点十分赞同,他引用伊壁鸠鲁的话说,“在必然性的生活中,是不幸的事,但是在必然性中生活,并不是一种必然性。

通向自由的道路到处都敞开着,这种道路很多,它们是便捷易行的”③
二、马克思博士论文对自我意识结构的完善
无论是黑格尔还是马克思,他们关于自我意识结构的看法存在某种相似性,他们都认为,三大派哲学各自代表自我意识结构中的一环,因此,三大派哲学的整合正好构成自我意识的完整结构。

所以,马克思说:“自我意识的一切环节都得到充分表现,不过每个环节都表现为一种特殊的存在……这些体系合在一起形成自我意识的完整结构”。


黑格尔认为自我意识的三个原则:这样就有三个原则是必然的:(一)思维的原则,即普遍性本身的原则……思维是真理的标准,是规定真理的东西。

(二)与思维对立的一方是特定的东西本身,是个别性的原则,也就是一般的感觉、知觉、直观。

以上就是斯多葛派哲学和伊壁鸠鲁派哲学的原则……(三)在斯多葛主义和伊壁鸠鲁主义以外,存在着第三者,怀疑主义,这是前面两种片面性的否定。

⑤怀疑论在这里是作为前面两种片面性的综合二出现的,但是黑格尔认为长期以来人们对怀疑派的认识是错误的,他说:“古代的怀疑论并不怀疑,它对于非真理是确知的;它并不只是徘徊不定,心里存着一些思想,……换句话说,怀疑对于它乃是确定的,……它并不是悬而不决的,而是斩钉截铁的,完全确定的。


也就是说,怀疑论可以洞见自我意识的本质:就是要让人的心灵和精神获得拯救与解放。

为此,自我意识不太能接受自身之外存在一个决定自身的本质,但是,对于自我意识来说,恰恰就是这种东西。

事实上,当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提出哲学的世界化和世界的哲学化时,他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自我意识结构。

传统的自我意识结构主要关注的是思想与存在的矛盾问题,或者是要从思想上理解真理(斯多亚派),或者是从个别的感性去理解真理(伊壁鸠鲁),从而使自我意识得到满足。

但马克思将思想与存在的自我意识结构转换为理论与实践的结构,核心在于,不仅要理解真理,从而使自我意识满足,更重要的是,也要改变自我意识,实现哲学的世界化。

同时,改变世界,实现世界的哲学化,使之成为世界历史的行动,实现自然的人化(彻底的自然主义)和人化的自然(彻底的人道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