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观察

[ O Tt D , d rJ rC agS , ta S r t t ai u — i l 1 】 a J A l ,R J, hn D e,1 t e a i r o r g a e e . c o cc d s e
b o tflo i g r d oh r p n p i r a o h r n e c r i o :i o s oi , n a i t e a y i rma y n s p ay g a a cn ma m— s l
( 9 :8 —15 74) 1 1 8 .
量 的危险 , 即使肿瘤的周 边 , 应 防止 短期 高剂量放 疗。有关 亦 立体定 向放疗 的时 间、 剂量分 割方法不 同而所形成 的不同生 物
[ ] Lvna ,ae ar FJd a , 1Hg ds,i 8 e dgPC Lg wa ,ePnC ea. i e l d t h— o h h— e g
n ni n a p a nel a i m [ ] 1 , R d t no Py , ac s d ns hr ga cr n a J . n J a i O cl hs ea o y co t a
19 ,7 5 :9 9 7 3 ( ) 97—10 . 0 3
【 参考文献 】
pc o cl o t l ]It a i no Bo hs1 9 , ( ) a nl a cn o[ . R d t cl iP y,99 4 4 : t o r J nJ aO l 5
91 5—9 1 2.
[ 1 eQ T t D, on ea.mpoe a cn o wts r t t 1 ]L T,ae K ogA, 1I rvdl l ot l i te a i t c o r he o ec rdou a botnpt nswt nsp ayga ac o a[ ] Jt a i 晒cl os i ai t i ao hrne cri m J .n s e h l n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麻的比较腰麻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产科和麻醉等领域的一种麻醉技术。
在腰麻中,常常使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这两种局部麻醉剂。
本文将详细讨论这两种药物的特点,以及在腰麻中应用的优缺点。
1.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特点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两种局部麻醉剂是目前常见的腰麻用药。
罗哌卡因的分子量较小,药理作用较短,一般需要每两至三小时注射一次。
而布比卡因分子较大,可以使药物起效更持久,注射一次的时间可以持续数小时。
两者在腰麻中的使用量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布比卡因的使用量要比罗哌卡因少。
在药理学上,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略有区别。
罗哌卡因主要通过抑制神经元内部的钠通道来阻止神经冲动传递,从而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
而布比卡因则通过降低神经细胞膜的电位,从而阻止神经冲动传递。
因此,两种药物虽然在目的上相似,但在分子水平和生理学上有所不同。
2.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的优缺点(1)药物持续时间:罗哌卡因持续作用时间短,需要经常注射才能维持麻醉效果。
而布比卡因则可以持续作用数小时,不必频繁注射。
因此,布比卡因的使用更加节约时间和劳力。
(2)副作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均可能导致神经惊厥,但罗哌卡因更容易出现此类副作用。
此外,布比卡因还可能诱发心跳骤停或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因此,使用时需小心谨慎。
(3)麻醉深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剂量和使用方式不同,会对麻醉深度产生差异。
罗哌卡因可能会导致感觉轻、动作不协调等副作用,而布比卡因的使用则容易使病人过度麻痹,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等风险,因此使用时要控制剂量和速度。
(4)成本: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成本有所不同,布比卡因一般价格较高,而罗哌卡因相对便宜。
但布比卡因的优点在于每次注射的剂量少,可以节约药品的使用量,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3. 不同药物的应用场合在临床实践中,两种药物有不同的应用场合。
例如,罗哌卡因通常用于较小手术、分娩等场合,可以快速减轻疼痛,作用时间较短。
复方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对比观察

2 结 果
机制 障碍 , 肝肾功能不 良, 妊娠 、 糖尿病及有神经元病变等 患 者除外。共 8 0例 , 其中男 6 6例 , 3 , 女 4例 年龄 1 5 ( 8~ 5 中位
3) , 7 岁 体重 4 5~8 kA A I~ Ⅱ级 。随机 分 为 罗 哌 卡 因 0 gS ( 组和复方利 多卡 因 ( ) , R) L 组 每组 4 0例 。两组 患 者 的年 龄、 性别 、 身高 、 体重及 A A评级差异无显著性( S P>00 ) .5 。 12 麻 醉 方 法 所 有 患 者 均 不 用 术 前 药 , 别 采 用 . 分 035 .7 %复方 多卡因 2 m 0 L和 0 35 .7 %罗 哌卡 因 2 m 0 L行 臂 丛神经阻滞 , 入路选择肌 间沟法 。 13 观察项 目 . () 1 一般项 目观察 : 入室 后监测 心电 图, 无 创血压 ( IP 及血氧饱 和度 ( P 。开 放静脉通 路 , 卧 NB ) SO ) 静
L组 的感觉阻滞起 效时 间和运 动阻滞 起效 时间显 著快 于 R组 ( 00 ) L组的感觉 阻滞持续 时间和运 动神经 阻 P< .5 , 滞持续时间显著 长于 R组 ( 0 0 , 1 。两者对术 中镇 P< . 5 表 )
痛满意度 评估 , 良率 达 10 , 优 0 % 两者 间差异无 显著性 ( P>
效 ] 。它 和罗哌卡 因均属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 者化学结构 两
和药理学特性基本相似 , 均可逆地减少神经纤维膜对 钠离子
中效局麻药 , 其起效 时 间平 均 5 i , 用维持 1~2 。薄荷 mn作 h 脑是长效局麻药 , 动物 实验表 明其局 麻 药效 果可 维持 4 8~ 2 0 。本 注射液 溶媒 中含适量甘油 , 4h 其粘滞性可使局 麻药在
利多卡因对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 关键词 】 利多卡因 ;臂丛神经 阻滞 ;肌问沟入路 ;罗 哌卡 因
Ef f e c t s o f H d o c a i n e o n i n t e r s c a l e n e b r a c h i a l p l e x u s b l o c k v i a r o p i v o c a i n e Z h a n g L i l i ,Y u a n F u l l ,Mo L i q i u ,L i u
麻醉持续时间 A组最长 , 与C 、 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D组有 7 例发生头晕 , 其中 1 例伴有耳 鸣,
与其他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结论 利多卡因能明显缩短罗哌卡因在臂丛神经阻滞时的起效时间 , 但不 能延 长罗 哌卡 因对神经阻滞作用 的持续时间 , c组麻醉效果最佳 。
w e r e r e c o r d e d .Re s u l s Of t t h e 8 0 p a t i e n t s w h o u n d e r we n t I B P b l o c k a d e .7 3 a c h i e v e d a s a t i s f a c t o y r o u t c o me .a n d 7 r e q u i r e d s u p p l e me n t a l l o c a l a n e s t h e t i c s . T h e o n s e t t i me o f a n a l g e s i a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s h o r t e r i n g r o u p C a n d D t h a n i n
两种局麻药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比较

两种局麻药术后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比较
徐桂萍;张兰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3(026)002
【摘要】目的:观察比较0.2%罗哌卡因和0.15%布比卡因两种局麻药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中的镇痛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用0.2%罗哌卡因和0.15%布比卡因两种局麻药用于PCEA中,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0.2%罗哌卡因、0.15%布比卡因分别与0.1 mg芬太尼联合用于PCEA中,镇痛效果确切,毒副作用轻微,并发症少.结论:将0.2%罗哌卡因替代0.15%布比卡因与0.1 mg芬太尼合用后,病人术后行走能力的早期恢复可得到改善.
【总页数】2页(P178-179)
【作者】徐桂萍;张兰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3
【相关文献】
1.两种酰胺类局麻药腰麻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比较 [J], 兰秀芝
2.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和切口局麻药浸润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J], 龙波;孙唯韦;肖甄男;宋幽平
3.两种局麻药物浸润麻醉下去髓效果的比较 [J], 徐江;孙逵
4.超声引导下不同局麻药浓度连续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对前臂及手部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 [J], 王军;朱英梅
5.两种局麻药物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J], 蓝炎涛;张丽霞;申龙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对比研究

左旋布 比卡 因与罗哌卡 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 的临床对 比研 究
杨新平 卢健芳 史嘉华 郑永辉 黄绍农 广 东省深圳市第二人民 医院麻醉科 ( 深圳 583 ) 105
【 要】 目的 比较左旋布 比卡因和罗 哌卡因用 于肌 间沟臂丛神经 阻滞 的效果 及不 良反应 。 方法 摘 本 组
snoy n rea d m trnreso e os nf a tdf rn e e en tet ogop P 00 ) e sr e n oo e hw d n i icn iee csb t e w u s( > . , v v g i f w h r 5
b t t e b o k d r t n f s n o y n r e a d mo o e e o o p L we e sg i c nl o g r t a u l c u ai s o e s r e n tr n r f g u r in f a t l n e n h o v v r i y h
a d d a in, a a g sa q a i n sde ef cs we e o s r e n ur to n l e i u lt a d i fe t r b e v d. Re u t T e b o k o s ttme f y s ls h lc n e i o
u p rl b o eai s S crd p e i p rt n ,A A soe I~Ⅱ,w r i d d it t g u o iaa e( n 3 )a d m o eedv e no o r p rpvc i R, = 0 n i o n r u eob pvc i L, = 0 .T eba ha pe sbok w sue . h ev l ne t gop lv —u iaa e ( n 3 ) h rc i l u lc a sd T e n rebok ost i e n l x c m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

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分析蒋平军;宋宝华【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选自100 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两点法组和一点法组各50 例,分别行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结果两点法组1 级患者43 例,占86%,2 级患者4 例,占8%,3 级患者3 例,占6%,4 级患者0 例,而一点法组为1 级患者26 例,占52%,2 级患者10 例,占20%,3 级患者13 例,占26%,4 级患者1 例,占2%,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两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确切,能满足手术的需要,术者和患者满意程度.【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6【总页数】1页(P93-93)【关键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作者】蒋平军;宋宝华【作者单位】新疆农六师芳草湖医院功能科,新疆,昌吉,831208;新疆心脑血管病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外科手术的迅猛发展,麻醉已经深入人心,上肢手术中最为简便有效的麻醉方法之一就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其方法与入路较多。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局麻药已经广泛用于区域阻滞麻醉[1],本文针对麻醉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分析,主要是采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自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5岁~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3岁,体质量42~75kg之间,平均体质量为54.7kg,手术时间45min~300min之间,平均时间176min,ASAI或是II级,以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种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将以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为两点法组和一点法组各50例,分别行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两点法即为0.3%罗哌卡因和1%利多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为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在腋路或是肌间沟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以上两组进行效果比较与分析[2]。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和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观察

【 文献标 识 码】C
【 编号】 1 7 — 2 12 0 )2 b一 4 — 2 文章 6 3 7 1 (0 8 1 ( )1 8 0
察 术 中 不 良反 应 。 1 . 计 学 方 法 4统
罗 哌卡 因是 一种 新 型 长效 酰 胺类 局 部麻 醉 ( 局麻 ) , 药 由 于 其对 中枢 系 统和 心血 管 系 统 的毒性 低 ,临床 优 点 明确 , 国 内外应 用 于硬 膜外 麻 醉 的报道 较 多 , 目前 用 于外 周 神经 阻 滞 特 别是 臂丛 麻 醉 的报 道不 多 , 研 究 旨在 临 床观 察 该药 应 用 本 于 肌 间沟臂 丛 麻醉 时 的特 性 和安 全性 , 与 目前 常 用 的局 麻 并 药 布 比卡 因和利 多 卡 因作 比较 , 以评价 罗 哌 卡 因用 于肌 问 沟 臂 丛麻 醉 的临 床效 果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料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采用 S S 1 . 行 统计 分 析 , 据 以均 数 ± 准 差 P S 00进 数 标 为 差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2 结 果
)
表 示 , 量 资料 采用 方 差分 析 , 数资 料 采用 X 检 验 。< . 计 计 。 P 00 5
患 者 均 无 术 前 用 药 , 室 后 监 测 心 电 图 ( C 、 缩 压 入 E G) 收
12 麻 醉 方 法 .
00 ) .5 。R组 和 B组 术 中和术 后各 时点平 均 动脉 压 、 率与 麻 心 醉前 比较 , 差异 有 统 计 学 意义 ( > .5 , L组 6 i 术 P O0 ) 而 0r n及 a
后 1h的平 均动 脉压 、 心率 较麻 醉 前升 高 ( < .5 。 P 0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比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发表时间:2017-02-27T16:52:30.85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作者:扈祚雁[导读] 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湘潭县人民医院湖南湘潭 411228 【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及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将80例上肢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研究组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麻醉,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包括患者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及脉搏等体征。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麻醉前后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研究组患者感觉阻滞、镇痛
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进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效果显著,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维持效果良好,能够起到明显的镇痛效果,是临床麻醉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臂丛麻醉;临床效果
上肢损伤患者的手术方式常采用臂丛神经阻滞,而经臂丛神经干的周围将局麻药物注入,使得支配的区域产生了神经传导阻滞。
罗哌卡因在临床上属于新型长效局麻药,临床麻醉效果明显,且麻醉时间较长,对心脏的毒性小。
利多卡因在临床上是较为常见的麻醉药物,且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利多卡因应用于上肢手术存在一定副作用[1]。
本次就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位研究对象,分析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选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80例上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8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
研究组中有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均在20~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8±3.8)岁。
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3例,桡骨骨折10例,锁骨骨折8例,手部创伤骨折有9例。
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均在21~6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6±3.7)岁。
手术类型主要为:肱骨骨折14例,桡骨骨折11例,锁骨骨折7例,手部创伤骨折有8例。
两组在手术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之间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进行常规检查,且患者术前半小时进行巴比妥钠0.1克肌肉注射,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建立多条静脉输液的通道,并以3升/分钟给氧,手术过程对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进行观察,确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之后再对患者实施码子。
两组患者的入路均选择肌间沟,分别向内、下、后进行穿刺,并对臂丛神经进行组织,可采取7号头皮针,在消毒之后连接好利多卡因注射器进行定位穿刺,穿刺的深度要以1.5厘米至2.5厘米为适宜,在穿刺到有异物感后将注射器回抽,若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与血液,可与患者进行对话。
研究组患者使用0.3%罗哌卡因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
对照组使用0.7%盐酸利多卡因药物和0.25%的布比卡因混合,混合液为30毫升。
1.3观察指标
观察麻醉前后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变卦情况,并对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镇痛与阻滞维持时间进行记录。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2],各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情况以()表示,行t检验。
计数资料以(%)表示,行检验,数据比较P<0.05,则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指标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进行比较,差异有无统意义(P>0.05)。
详情如下表所示:
2.2观察两组患者组患者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感觉阻滞与镇痛维持时间进行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详情分布如下表所示:
3讨论
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是长效酰胺类的局麻药物,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有相似的药理学特点,并且能够可逆的改变神经纤维膜上的钠离子通透性,致使患者局部神经纤维的传导受到阻滞,由此致使人体造成可逆性阻滞[3]。
并且在化学结构上面,罗哌卡因为左旋异构体,因此,罗哌卡因可以更加强烈的感觉到运动神经差异性阻滞的作用[4],且罗哌卡因对机体心脏、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小,安全度高,对外周神经阻滞时间较长的手术较为适用[5]。
本次的研究数据显示,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与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
虽然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与利多卡因联合布比卡因在患者手术过程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方面对比,差异并不明显,且两者在运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方面的差异也不明显,但是在维持时间方面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的维持时间较短。
说明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对患者的副作用较小,麻醉安全度更高。
综上所述,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的麻醉效果更为显著,对患者身体的毒副作用较小,在临床手术中更为适宜。
特别是对于外周神经麻醉手术,罗哌卡因联合布比卡因是麻醉的首选药物,对手术效果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娄秀叶,王婵娟.罗哌卡因、利多卡因与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271-272.
[2]仇军,唐小艳,黄利冲等.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臂丛麻醉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5):67.
[3]付学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盐酸利多卡因用于肌间沟阻滞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22):209.
[4]潘再韩.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6):6.
[5]唐晓莉,王承海,崔晓宁等.碱性化对左旋布比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05(22):6801-6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