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标记语 W ha teve r的认知语用解读

话语标记语 W ha teve r的认知语用解读
话语标记语 W ha teve r的认知语用解读

第20卷第2期

2007年3月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JOURNAL OF N I N G BO UN I V ERSI TY (L I B ERAL ARTS E D I TI O N ) Vol .20No .2

Mar . 2007

话语标记语W hatever 的认知语用解读

侯 阗

(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临海317000)

摘要:以言语交际中作为话语标记语的W hatever 为研究对象,以认知语用为视角,借助元语用意识理论

和关联理论,探讨了不同语境条件下它的三个话语标记功能:(1)标示消极情感功能;(2)强调或突出命

题功能;(3)连贯或终结话语功能。类似的微观研究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更进

一步了解人们对语言的认知心理轨迹。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W hatever;认知语用;元语用意识;关联

中图分类号:H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124(2007)02-0104-05

 收稿日期:2006-12-19

 作者简介:侯 阗(1971-),女,浙江临海人,台州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

一、话语标记语概述

话语标记语就是指诸如but 、well 、s o 、therefore 等单个语词和you know 、I mean 、after all 、in con 2clusi on 等短语或小句。它们是口语或会话交流中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从句法—语用、语义—语用以及认知—语用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包括个案及概述等的大量的研究。然而,迄今为止,话语标记语的概念仍缺乏统一界定,对其范围及数量也看法不一致。不管话语标记语如何定义,研究人员们都趋于认同:在言语交际中,它们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内容,所起的作用不是句法的也不是语义的,而是通过多种方式调控话语和言语交际

的互动性,具有动态的语用特征。

[1]二、话语标记语wha teve r 的研究现状

“W hatever 作为话语标记语,近年在美国英语中具有显著的地位。”[2]

笔者就职学院的美国教授Ted Clark 博士也曾说起美国年轻一代语言退化,日常口语所用的词汇十分有限,“他们用what 2ever 。”但是,在各国学者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研究中,业已成为日常言语交际“口头禅”式的话语标记语whatever 却几乎未被提及。而且,现有的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大多是以关联理论为指导,只是从话语理解即听话人的视角对话语标记语进行诠释。言语交际是一个交际双方互动的过程,仅仅关注话语标记语在听话人理解过程中的认知制约或引导,却忽视其在说话人话语生成过程中的认知调控和指导无疑是片面的。那么,W hatever 用作话语标记语究竟标示了说话人在建构话语时怎样的元语用意识?它又是如何在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过程中起到制约或引导作用的?本文将从whatever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形成及其认知理据导入,从元语用意识和话语关联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whatev 2er 作一动态考察,具体分析它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对说话人言语建构和听话人话语理解两个层面的认知语用标记功能,旨在揭示这一话语标记语的生成和理解规律,从而帮助人们深入了解语言认知心理轨迹,进一步探索和掌握语言自身的发展规律。三、w ha te ve r 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理据

Sperber 和W ils on [3]

从认知效果和认知努力的角度把语言的编码意义二分为概念意义和程序意义。概念意义即构成话语的命题意义,与传统的真值条件有关;程序意义不直接构成话语的命题意义,与传统的真值条件无关。从信息编码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所负载的是一种程序意义,主

要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4]whatever 作为话语标记语被人们遗忘的原因之一

就在于whatever 作为一个实词,在一些场合仍实现其概念意义。如:

(1)Ellie:Do you want this?

Gerry:I don ’t m ind .I use whatever .Just not stra wberries .

(2)Choose a subject such as nursery rhy mes,books,fil m s,or whatever subject your children are

interested in .

例(1)中名词性代词whatever 在句中相当于any (thing ),它表明了说话人对某固定选项的随意任选性(lack of comm it m ent );例(2)中置于一个或一系列类似的名词或形容词之后的词组or what 2ever 表示对列举相同类别事物或性质的省略,可理解为“等等”、“诸如此类”。它们表达的是一定的概念意义,构成了话语的命题内容,因此并不是作为语用项目(p rag matic ite m )的话语标记。“某一词项演变为话语标记语的过程就是一个从编码概念意义到程序意义的过程”,[5]

也即语法化的过程。在长期的不断反复的言语交际中,口语表达式whatever 被交际主体用来促进交际双方的信息互动,原有的命题意义和功能淡化消退,逐渐虚化成表程序意义的语用标记,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显现出不同的认知语用效果。今天口语中俯拾皆是的whatever 的用法,其程序意义与概念意义并存,前者甚至比后者得到更广泛的使用。四、话语标记语w ha te ve r 的认知语用标记功能

Verschueren [6]把话语标记语称为元语用意识指示语(indicat or of metap rag matic a wareness ),认

为话语标记语就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因此,从言语建构的角度来说,话语标记语whatever 反映了说话人在交际过程中的认知能动性。为了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说话人自觉而非盲目自动地根据语境和交际目的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选择适当的语言表现形

式,并及时对它们做出协商和调整。同时,作为一种明示导向标记,[7]话语标记语whatever 将听话

人引向说话人这种外化了的元语用意识,帮助引导听话人对话语的正确理解,减少信息加工处理需付出的努力,使交际双方的会话互动顺利地延续下去。

我们结合元语用意识理论和关联理论,对whatever 在不同语境中的话语标记功能进行了如下的动态考察和梳理。

(一)标示消极情感功能

在论及话语标记语成语用标记的主要功能时,Holker 指出话语标记语“具一定的情感功能或表

达功能”。[8]说话人选择使用话语标记语whatever,首先就反映了说话人要表明他们说该话语时的

一种否定、消极态度的元语用意识,由此也提供给听话人准确把握和理解信息的依据。如:

(3)A:W hat do you think of me going bl onde?

B:Hey,it ’s like,whatever,that ’s cool .Hell,get s ome dregs,I don ’t care .

(4)The whatever 2it 2was was com ing al ong fast no w and getting cl ose behind Gi m li .

例句(3)中的whatever 表示说话人在话轮延续期间的选词构思过程,没有指称意义或固有的概念意义,但它并不等同于只是作为思索音(thinking noise )并且一般不会引起听话人注意的ahh 、h mm 、uhh 等。说话人选择whatever 不是偶然的,而是在元语用意识指导和调控下的结果。通过whatever,说话人隐含地传递了自己消极、否定的元语用情感意识。同样,例句(4)中的名词短语whatever 2it 2is (was )或whatever 2y ou 2call 2it 等也反映了说话人对所指物的马虎、敷衍塞责、不愿费功夫去确切描述的消极态度。说话人此时还常伴有耸肩的动作。无论话语本身是如何肯定的评价,真正所要传递的信息却恰恰相反:并不怎么样;与我何干;糟糕透了。因此,通过话语标记语的明示作用,听话人“察言观色”,超越句子意义(sentence meaning )而正确理解了说话人意义(s peaker ’s meaning )。如:

(5)Tom:You need t o st op being jeal ous .He and I are just friends .You ’re acting really childish .501第2期 侯 阗:话语标记语W hatever 的认知语用解读

601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Jeff:I have three words f or you.WHAT…E…VER.

(6)A:Can’t I do it t omorr ow?

B:W hatever.

话语标记语的明示性从语音的角度来说指它们在话语中往往可以通过停顿、语调高低等来识别。W hatever是一个三音节词,按正常语调发音的话,重音应该落在第二音节/e/上。例句(5)中, W hatever的三个音节都被重读,听觉上成为三个独立的单词,产生一种极为消极的情感指示语用功能,说话人对对方的话语行为等表示极度的不屑或抗议。例句(6)中,若按正常习惯将重音落在第二音节上,B表示“可以,无所谓,你自己看着办”,传达了说话人漠然、与己无关的消极态度;如果说话人将单词的发音拉长(what…ever),第一音节也重读,而且音调升高,同样用词的一句话所要传递的信息便成了“绝对不行,现在马上就得做!”,表现出说话人对对方提议的严辞拒绝。听话人可准确推断出说话人的意图,确定下一步该怎么办。

(二)强调或突出命题功能

W hatever作为话语标记语,体现了元语用意识在其作出语言选择时所给予的指导和调控。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它标示了说话人想强调或突出他下面要说的话语的命题内容这样的元语用意识。听话人接受了此信息,可以决定下一个话轮如何延续。如:

(7)W hatever do you mean by that?

(8)Iwonder whatever queer thing he’ll do next.

whatever作为what的强势语,加强了问话人的“惊讶、困惑或难以置信”的心理状态。(7)你说?(8)真不知道他接下去还要做出怎样怪诞的事来。给听话人以提示,引导交际顺利进行是说话人选择话语时的最基本目标,但是说话人自身的这种困惑、惊讶的元语用意识心理却是他使用话语标记语whatever的初衷。如:

(9)There can be no doubt whatever about it.

(10)I know nothing whatever of M r.Jellyby.

置于any、no、all、nothing以及anything等词后的whatever相当于at all,强调否定语气。(9)关于这一点,没有任何疑问/毫无疑问;(10)我根本就不认识Jellyby先生。W hatever在这里对其所修饰的命题意义具有插入性特征,缺省后不影响所在话语的语义完整或违背句法常规,仍足够完成说话人传达信息的意图。但是它们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冗余成分。而且,其作用不是局部的,而是从整体上对话语的构建与理解产生影响。由当时的语境因素激发的元语用意识不满足于缺省后的那种表达,它要寻找一种能够突出或强调其否定语气的语言手段,以避免听话人在理解他们的话语时对某点内容的可靠性方面产生怀疑,于是经过选择,whatever便承担了反映说话人的这种元语用意识的任务。听话人也能够明智地判断说话人话语的真实性。

(三)连贯或终结话语功能

言语交际中,交际主体对交际过程连贯性的关注是必然的。由于人的认知力、语言表达力等的局限性,说话人有时很难将前后话语即时地整理成一个有序而连贯的整体。于是,为了组织话语的有效成分,说话人常常要借助一些语言的或副语言的手段。例句(3)中,说话人便选用了whatever 而使得话语语篇具有了连贯性,因而体现了whatever的语篇组织连贯功能。话语标记语whatever 的连贯功能更多地体现在它引导状语从句,等于no matter what,标示说话人欲表现的一种与原话语主句意义相反或让步的元语用意识。如:

(11)W hatever the defects of American universities,they disse m inate no p rejudice.

(12)W hatever happen,I’ll take your side.

例(11)中whatever相当于though、not w ithstanding、anything that,“尽管美国大学还有不足之处,它们却不带任何偏见。”例(12)中whatever相当于whether one thing or another happens,它后跟的动

词常常是虚拟语气(=whatever may happen ),“不管发生什么,我都将支持你。”说话人通过whatev 2er 引导的从句,连接起主句与从句并将其间的转折或让步的逻辑关系明示给听话人。

在不同场景中,话语标记语whatever 还反映了说话人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想再多费口舌、要结束一个话题这样的元语用意识,并因此引导或制约听话人的话语理解,选择顺应语境的后续话语,以使交际顺利进行。如:

(13)W ife:Do you like this one?

Husband:W hatever .

(14)Pers on 1:Fight Club is the best book,you should read it .

Pers on 2:No,I think I ’d rather read Girl,I nterrup ted .

Pers on 1:Read it,damn it!!Come on!!

Pers on 2:W hatever .

例(13)中,夫妻两人去购物,妻子兴致勃勃地货比三家,但丈夫兴趣索然,于是用一个whatever 来应答征求他意见的妻子。丈夫听起来很随和,一切由妻子做主,而从其说话的元语用意识来看,却是为了达到他拒绝参与、偷懒逃避的效果。妻子也应该因此明白丈夫的真实想法,不再勉强丈夫继续跟班。

例(14)中,交际双方意见不一,发生争执,其中一方用whatever 来结束这一场争执。我并不赞同你,但我不想再跟你纠缠下去。元语用意识在说话人作出语言选择时给予了指导和调控,提供了话语命题内容之外的与说话人的主观意识等因素有关的一些信息,由此引导或制约听话人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关于本话题的谈论就到此为止,多说无益。

五、结语

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中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说话人为了实现某种交际目的而选择的关联明示手段,反映了他的元语用意识,显现了不同的认知语用效果。至此,我们揭示了whatever 这一日常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却颇受冷落的话语标记语的生成及理解的规律,论述了在不同语境条件下元语用意识在说话人选择此标记语时给予的指导和调控,他所要表达的真实情感、意图或态度,以及由此提供给听话人的相应的明示关联信息,引导听话人如何去处理后续话语。言语交际中还有很多类似的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有待进一步深入剖析。类似的微观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解释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深入了解人们的语言认知心理轨迹,有效地使用语言并成功地进行言语交际。

对话语标记语的解读还涉及到对其的英汉比较和翻译。由于话语标记语所承载的不是概念意义,一般词典上找不到相应的释义,翻译时我们必须结合语境,仔细聆听并做分析,选择准确到位的译语词汇。因此,解析话语标记语的认知—语用功能对我们的二语习得及英汉翻译等相关学科都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8.

[2]CAMERON D.D iscourse and Gender[R ].Lecture at Ne w York University,Depart m ent of L inguistics,1999.

[3]SPERBER D,W I L S ON D.Relevance:Cogniti on and Communicati on[M ].Oxf ord:B lackwell,1986.

[4]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2000,(4):8-14.

[5]冉永平.语用学与社会语言学之间的交叉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1):74-77.

[6]VERCHUEREN J.Understanding Prag matics[M ].London:Edward A rnold,1999.

[7]马萧.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与翻译[J ].中国翻译,2003,(5):36-39.

[8]HOLKER K .Franz osisich:Partikelforschung .Lesikon der Romanistischen L inguistik (Vol.l )[M ].Tubinen:N ie meyere,

1991.

701第2期 侯 阗:话语标记语W hatever 的认知语用解读

801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7

A Cognitive and Prag matic I nter p retati on of D iscourse MarkerWHATEVER

HOU Tian

(F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Taizhou College,L inhai317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 ocuses on WHATE VER as a discourse marker,which,in verbal communicati on,has made its way int o the language t o indicate the metap rag matic a wareness of the s peaker and exp licate the best relevance in the discourse.

I n different context,WHATE VER res pectively functi ons as a negative attitude indicat or,an e mphatic variant and the link or ter m inat or of a discourse.Such a study fr om a m icr o pers pective m ight hel p t 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p r ocess in the constructi on and inter p retati on of a discourse.

Key W ords:discourse marker;W hatever;cognitive p rag matics;metap rag matic a wareness;relevance

(责任编辑 骆良钢)

“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在宁波大学成立

为充分发挥科技进步与创新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2006年12月14日下午,“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宁波大学安中大楼碧华厅隆重举行。市委副书记郭正伟,市委常委、校党委书记程刚出席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副市长陈炳水,市委副秘书长、市农办主任戴国华,副校长郑孟状,副校长唐绍祥,市农办副主任周建飞等领导参加了大会。

市委郭正伟副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能成为服务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的平台,成为传递新农村建设相关政策的桥梁、连接政府与农村的纽带,使宁波新农村建设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市委常委、校党委书记程刚在讲话中强调,作为一所由城市名称直接命名的大学,宁大牢固确立了为地方服务的理念。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宁大将进一步整合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知识、技术等优势,加强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的力度,为宁波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

“宁波市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是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宁波大学成立的,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技术指导和人才培训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发挥了高校人才、知识、技术优势,直接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话语标记ppt文本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泄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左义及特征 1.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 well, like, anyway, so 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 in addition to? in short, after all 等;③句子,如:you know, I think > you see> that is to say 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立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like 不会被说成likes> liked等;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麗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 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1)Jolm can't go. And Maiy can t go either. (2)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A: Susan s not coniui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e been workuig. Fm workui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Jack: Well, she had beautiful hands, you see? Rose: I tliiiik you must have had a love afiair with her... 从功能上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添加任何话语内容.对话语表达的命题不产生影响,但能衔接句子结构,从整体或者局部上对话语的理解产生制约性,体现说话者意图,表明对信息、观点的认识状态。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和书面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用来指示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自从Halliday和Hasan的《英语衔接》及Schiffrin的《话语标记语》出版后,人们对话语标记语产生了浓厚兴趣。20世纪50、60年代是语言学这门学科开始大发展的阶段,作为其分支的话语标记语研究是在70年代后期才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譬如,Ostman以you know为第一个研究对象来研究话语标记语;Schourup也是对话语标记语较早研究的学者,使用的名称为“普通话语小品词”;Watts根据话语标记语出现的常见位置将它们分成“左标记语”和“右标记语”;Fraser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并从语法-语用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研究。Schiffrin是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系统研究最有影响的学者,其终极成果集中于专著《话语标记语》一书。Schiffrin采用了“自下而上”的研究方法,她认为,话语标记语对话语连贯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话语连贯模式。 从现有的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Sperber &Wilson的关联理论角度进行探讨。Blakemore就是以Sperber&Wilson 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关联理论从人的认知特点与过程出发,将交际当作是一种认知活动,认为人类的认知有一个总的目标,即在认知过程中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去获取最大的认知效果。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人们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最为关联的信息上。这一认识是语言认知研究的巨大进步。根据该理论,说话者一般总会最大程度地表达话语信息,以便让对方话语理解时付出尽可能小的代价,为此,说话者便会制约听话者对话语关联性的寻找。Sperber&Wilson从认知的角度提出了人类交往的关联理论。根据该理论,人类的交际行为是明示-推理过程,说话人通过明示交际行为,让听话人获取某种信息。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中,语境被认为是变项,关联是常项,寻找语境就是寻找语境关联,话语标记语被看作是寻找关联的向导,它可以制约语境和认知效果的选择。 国内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不像其他国家那样全面,但也有许多在此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如廖秋仲、何自然、冉永平等。国内对话语标记语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理论研究,譬如,一些研究侧重于关联理论中话语标记语对语境的制约功能,何自然和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制约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冉永平对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进行探究,并出版了《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一书。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话语标记语的看法不一,但他们都认同话语标记语具有促进语篇连贯的作用。关联理论认为,语篇连贯是听话人寻求话语最佳关联的结果,而话语标记语通过限制话语的生成和理解帮助听话人寻求话语的最佳关联。从话语生成的角度,话语标记语可以帮助听话人组织信息从而产生尽可能明晰的话语。 写作也是一种交际方式,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际。在中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大纲一直在强调语篇连贯的重要性。然而,对很多学生而言,作文缺乏连贯始终是个无法理解的问题。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写作中不能正确使用话语标记语,结果导致文章不连贯。因此,本文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探讨了大学英语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情况。 通过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进行分析发现,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话语标记语时,存在许多问题,如:误用话语标记语;缺少话语标记语;过 多使用话语标记语以及机械套用话语标记语。针对这些情况,本人尝试地提出了一些写作教学建议:一、增强学生对话语标记语语用功能的意识;二、通过阅读练习,让学生更直接地了解话语标记语在真实语境中的功能和语法;三、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练习机会以充分掌握话语标记语的用法。 写作是一个语言编码的过程,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来讲,写作的编码不仅包括反映文章中心思想的概念意义,还有帮助文章理解的程序意义,因此,作者应当考虑如何引导读者理解他在文章中想要表达的内容。首先,作者需要避免读者误解或扭曲表达的意义,因此就要增加读者正确理解的可能性;其次,作者要使读者用最小的努力获得最大的理解原文上的收获。因此作者有两个选择:用普通的语言表达明确的命题意义,或用语言手段来提供必要的解释。在通常情况下,作者会做第二种选择,也就是说,作者会通过使用语言手段来帮助读者理解原文内容。话语标记语是写作中所使用的语言手段中的重要的一种。 总的来说,话语标记语是使写作更加连贯的手段。从本质上说,它反映了作者和读者时间的一种互动。英语话语标记语的数量很多,不同的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相同的语境效果而且一些话语标记语可以达到两个,甚至是三个语境效果,例如:for instance,however,in other words等等。 在书面语中,话语标记语不仅具有衔接话语单元的语义功能,同时又发挥重要的认识—语用功能,它既可以帮助作者生成语篇又能引导读者理解语篇,具体表现为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这二种功能并非互相排斥,而是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的。由于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学生熟练掌握了话语标记语的运用,就可以把意义上相互联系的话语单位连接起来,从而生成一个语义连贯的篇章。 因为话语标记语在语篇中的重要功能,学生对话语标记语的掌握程度与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有很大关联。然而,对于中国学生,把英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来说,还未能熟练、准确把握和运用话语标记语,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话语标记语的相关知识,并分析它们的功能,以使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话语标记语。在英语写作中,利用话语标记语找到连贯关系,以帮助其理解和使篇章顺畅。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 elevance[M].Oxford, Blackwell,1987. [2]Fraser,B.An Approach to Discourse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0. [3]Johns,A.M.Textual Cohesion and the Chinese Speakers of English [J].Language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1984. [4]Sperber,D.&D.Wilson.R elevance.Blackwell.1995. [5]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6]冯光武.汉语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现代外语,2004. [7]李明贤.话语标记语与外语写作教学[D].山东大学,2005. 在英语写作中研究话语标记语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宁宁 [摘要]话语标记语指那些不参与句法结构,往往连接于上下两个话语片段之间,且为发话者主观外加、能发挥一定话语篇章功能的特殊的言语成分。目前,话语标记语已成为建构主义语言模式的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它们不仅可以使得言谈自然并合乎语境,而且还表明语言是人类所独有的。因此,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交际能力来说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语言是如何通过适当的文化方式借助认知、社会、表达以及语篇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运作的。本文对话语标记语的分析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关联理论的两大基本原则是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认知原则即人类认知倾向于同最大关联相吻合;关联的交际原则即每一个明示的行为都应设想为它本身具有最佳关联。第二原则以第一原则为基础。语言学家,特别是语用学家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广泛的探索研究。话语标记语是当今话语分析、语用学等学科所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却很少从写作的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我们认为,话语标记语具有独特的语篇链接功能。如果学生在写作中能正确熟练地运用话语标记语,那么学生的语篇连贯写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大提高。 464 ——

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语 Discourse Markers 主要内容 一、话语标记语的界定及识别 二、话语标记语的名称 三、话语标记语的研究角度 四、研究派别及国内外部分研究 五、总结 1.话语标记语的定义及特征 1.1 话语标记语的定义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人为了引导和制约听话人正确理解话语而选择的语言标记。它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是一些在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 话语标记语这一说法是由Schiffrin提出的,即“标记话语单元序列关系的独立的语言成分”。 冉永平(2003) :英语中well, oh, you know, you see, I mean, that is to say, in other words, as I said 等和汉语中“你知道”、“大家知道”、“我的意思是”、“也就是说”等是言语交际中常见的话语表达形式,我们统称为“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 1.2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 从形式上看,话语标记语主要由以下三种语言单位充当:①词,如:now,well,like,anyway,so等;②短语,如:in other words,in addition to,in short,after all等;③句子,如: you know, I think,you see,that is to say等。 从词尾变化上看,像介词、冠词一样,它是固定的语言形式,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如: like不会被说成likes,liked等; that is to say不会变成复数形式those are to say。 从位置上看,大多数话语标记语位于它们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之间,即位于第二个分句的句首,有时也会夹在一句话中间。 John ca n’t go. And Mary can’t go either. We were late in getting up. Anyway, we attended the lecture on time. (3) A: Susan’s not coming today. B: After all, Tom’s in town. (4) A: I hope you manage to do some work today. B: Oh, I have been work ing. I’m working on Sandy’s talk. I mean, my talk in Sandy’s class. (5) Rose: You like this woman. You used her several times.

话语标记论文:话语标记语用分析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论文:话语标记语用分析语用功能 【中文摘要】随着语用学的发展,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已经成了语言研究中发展十分迅速的—个领域。经研究发现,即使把话语标记语从其所依附的话语中删除也不影响该话语的语法正确性及其命题内容,但却影响其语用得体性和社会层面上的人际关系。这一事实表明,话语标记语的使用不是出于句法或语义上的需要,而是出于语用方面的需要。言语交际成功与否,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恰当地运用话语标记语。因此本文主要研究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本文主要借鉴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结果,并以PETS口语测试的考生为 研究对象,首先是讨论了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及定义,在理论研究的基 础上,继续探讨了学习者在公共英语口试测试中为什么频繁地使用话语标记语,以及分析了考生们在公共英语测试中进行口语交际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并在现有的口语交际中,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 实例让学习者们深刻地理解了话语标记的语用功能,并提出了改善的途径和方法。 【英文摘要】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language study of discourse markers has become a rapidly developing field. Discourse marker is a kind of common phenomena in spoken language, which usually does not constitute the truth value of the semantic content of discourse. But it mainly provides the clues with discourse expression and comprehension, and

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Abstract:Discourse markers (hereafter DMs) are pervasively used in spoken language, which have very important pragmatic functions-repair function and politeness function. It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our daily communication, and enables speakers to make logical and coherent utterances.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s; communication; pragmatic functions I. Introduction When paying attention to spoken English, one will notice a group of lexical expressions in utterances. They do not convey any propositional meaning, but they are part of a discourse segment. These expressions are called discourse markers (DMs). DMs have very important pragmatic functions in communication. Many scholars (Schiffrin, 1996; Fraser, 1987; Blakemore, 2001) have showed keen interest in DMs and some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researches in an attempt to name and define these lexical expressions. This paper analyzes repair function and politeness function of DMs. II. Properties of DMs The first and most established study of DMs is reported in Schiffrin(31). She defines DMs as “linguistic elements that signal relations and participation framework levels of the discourse”. To get a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DMs, we can look at the following basic features that characterize DMs: they are free morphemes; they are more often used in spoken language; they are used to express speakers’intentions in communication, and to make utterances more fluent; they do not contribute to the meaning of utterances. If a discourse marker is removed from an utterance, the utterance will not become ungrammatical or change its meaning. III.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There is no agreement on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In China, Ran Rongping (58) mainly analyzes the functions of “well”, that is, face-threatening mitigator, markers of hesitation, markers of lacking information, and markers of repair. Since the pragmatic functions of DMs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are to add discourse coherence, a good command of employing DMs can make our conversation more lively, personal and genuine. And this study will especially focus on the repair function and the politeness function. A. Repair Function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we often find that the speaker may have a slip of tongue or a slip of ear; he may choose incorrect words or misunderstand what the other has said. In such cases, the speaker or the hearer may “repair on line”.Bois put out four kinds of repair markers: reference editing (that is), difference editing (rather), error editing (I mean), and sta tement editing (well). The insertion of “well” in the discourse may fulfill the function of editing. For example: “The author stands for, well, is in favor of gun control.” The function of well is used to correct the mistake made by the speaker. The speaker may wake up to something incorrect in his utterance, for example, the slip of the tongue, a wrong use of a word or a wrong

话语标记语论文:话语标记语wellsolike及youknou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语境语用功能

话语标记语论文:话语标记语 well so like及you knou 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语境语用功能 【中文摘要】研究表明,话语标记语在语言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它们已成为语言学领域学者们所追捧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回顾了话语标记语研究中一些最常见的概念与构念,如话语标记语的术语名称,显著特征,语用功能及其分类。文章重点分析了四个常用的话语标记语,即well, so, like和you know,并分别介绍了它们的语用功能及英语学习者的习得情况。基于前人的研究,本论文提出了五个假设,对不同英语水平的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习得话语标记语的情况作出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研究生,尤其是低水平组的受试,他们和中国的中学生及本科大学生一样,仍然需要提高 在英语口语中恰当使用话语标记语的能力。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揭示他们使用well, so, like和you know时的不当之处,其中包括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话语标记语类型以及语用功能。 【英文摘要】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DMs (discourse marker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therefore they have become a popular research object in the linguistic area.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some general aspects concerning DMs, such as their confusing terminology, common properties, complex functions and

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周明强)

2013年11月 第6期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November 2013No.6 收稿日期:2013-09-1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YY00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1YJA740125) 作者简介:徐蕾(1991-),女,浙江余杭人,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教育集团教师;周明强(1956-),男,浙江安吉人,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教授,文学博士。 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语用功能 徐蕾1,周明强 2(1.杭州市余杭区闲林小学教育集团,浙江杭州311121; 2.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 要:“等于说”是具有明显的语用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它在语篇连贯和人际认知方面 都有特定的功能。在语篇连贯方面,视“等于说”出现位置的不同,分别具有延续和转换话轮的功能;在引导人们理解话语意义方面,“等于说”具有详述解释和话题化的语用功能。在人 际认知方面 ,“等于说”具有强化和监控认知语境的功能,视听说双方对背景信息掌握情况的不同,“等于说”可采用不同的话语标记语使用模式。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 ;“等于说”;话题化;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074(2013)06-0009-07 日常口语交际过程的随意性、交际双方的互动性、语境假设具有的动态性,造成了语言表达的不 连贯性和不完整性。因而说话人常常要根据语境的动态变化、 听话人的认知心理有意识地选择简单的话语表达式、语音停顿等语用机制来辅助完成理想的表达。话语标记就是这类语用机制中的一种。“从交际功能上说,它能提供理解说话者与命题内容之间关系的信息,引导和制约听话人对话语的意 义作出正确理解。”[1]研究话语标记在话语表达中所发挥的特有的语用功能,对于揭示交际主体的认 知心理轨迹, 还原话语的实际语用含义有着重要的意义。“等于说”就是具有这种语用功能的一种话语标记语。廖秋忠早在1992年论述换言连接成分定义时,就对“等于说”“换句话说”等话语标记语有 过讨论,认为这类连接成分主要是用来“明确表达语言片段之间在语义上的种种传承关系”[2],可见 “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早就引起了学者的注意。但是,对“等于说”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到目前为止,很少有人再作进一步的深入讨论。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汉语话语标记语“等于说”展开 讨论,考察话语标记语“等于说”的基本特征、使用模式,以及在语篇连贯和人际认知方面所发挥的语 用功能。 一、“等于说”的基本特征 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将“等于”[3]168和“说”[3]510均定为动词,“等于说”就是由两个动词 凝固而成的短语形式。在两个动词凝聚成短语的过程中,“等于”和“说”的意义都随之消失,并不表 示实际的意义。在自然口语中,“等于说”已经不再单纯地表示逻辑语义关系,而只用作辅助小句或段 落的衔接,出现了弱化现象,其作用类似一个连词。例如①: (1)后来到初一,等于说獉獉獉 五年级到六年级呀之间,六年级根本没上,直接上的初一。(摘自国家语

话语标记语And的语用功能研究

5齐齐哈尔大学学报6(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1月 Journal of Q iqi har U n i v ers it y (Ph&i Soc Sc i ) January 2011 [收稿日期]2010-11-10 [作者简介]杨晓红(1974-),女,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语用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p 外语研究 话语标记语And 的语用功能研究 杨晓红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240)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and ;语用;信息 [摘 要]话语标记语是一种明示语言标记,在语言交际活动中,契关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话语标记语没有逻辑属性,编码的是程序信息,不涉及话语概念表征的内容,但对处理话语的命题意义起语用制约作用。文章依据关联理论,从认知推理的角度探讨了话语标记语and 在自然语言交际中丰富的语用功能。[中图分类号]H 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38(2011)01-0125-05一、引言 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 arkers)在各种自然语言交际中运用非常之广,使用非常之频繁。如英语中有you see ,w el,l act ua lly ,li ke ,and ,i n o t her wo rds 等;汉语中有/我想0、/你知道0、/我跟你说0、/幸亏0等等。语言研究者们对此类语言结构所使用的术语也不一而足。如小品词(parti c les)、连接词(con j unctions)、话语联系语(discourse connectives)、语用标记语(prag m a tic m arkers)等等。本文采用美国G eo rgetown 大学语言学系教授谢夫林(Sch iffri n)等人的用法,称之为话语标记语。Sch iffri n(1992:363)曾指出,话语标记语不仅对于话语连贯和交际能力非常关键,而且对话语标记的分析也有益于语法结构的探讨。对话语标记语在语篇整体中的作用(书面的和口头的),传统的分析法有结构主义和功能主义两种途径。结构主义着重形式,认为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显示语言编码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功能主义侧重语言的功能,认为语言是行为的产物,话语标记语的作用是标记行为单位之间的关系,所以对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着眼于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的实现。运用这些方法均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效。冉永平在5国外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6(2000)一文中全面评述了相关研究成果。对话语标记语在自然语言中的丰富的语用功能从认知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的,国外学者 D.B l ake m ore (1987,1992,2002)为第一人。在R ele -vance and L i nguistic M ean i ng:T he Se m antics and P ragm ati cs o f D iscourse M arker(2002)一书中,B lake m ore 依据Sperber 和W ilson(1986/1995)的关联理论区分了两类编码信息)))概念信息和程序信息,并根据程序信息在推理过程中的不同作用阐明了一些话语标记语如but ,ho w ever ,nevertheless 之间的细微差异,为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拟依据关联理论,参照B lakemo re 的研究思路,从认知推理的角度对话语标记语and 的语用功能进行探析,旨在揭示看似简单的and 在自然语言运用中灵活多变的语用功能。 二、理论依据 关联理论(R e levance Theory)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的角度对语言交际作出解释,它将认知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试图对话语表达和理解过程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Sperber 和W il son 的新交际观是基于Fodo r (1983)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之上的。F odo r 认为人的大脑内存在着两个系统:一个是输入系统(i nput sy stem ),负责处理听觉、视觉和语言解码;另一个是中心系统(centra l system ),负责接受输入系统和记忆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推理处理。Spe rber 和W ilson(1986/1995)指出语言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是按一定的推理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明示和推理是同一过程的正反两面。对于说话人来说,交际是一种保证取得关联的明示行为;而对听话人来说,交际是一个识别说话人意图的推理过程。关联理论以关联性的定义及两条笼统的原则为基础。这两条原则是: 认知原则)人类的认知倾向于同最大程度的关联性吻 合; 交际原则)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他行为)都应设想为话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Sperber &W ilson :1995:260) 而对于关联这一定义,Sperber 和W ilson 是从认知效果(cogniti v e effec t)和理解话语所付出的努力(P rocessi ng e-f fo rt)两个方面来定义的。认知效果产生于新旧信息的相互作用,有三种可能性:a .新信息和现有的语境假设结合产生

话语标记语well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2019年文档

话语标记语well 的语用功能及其翻译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of Discourse Marker well Li Jing Zheng Qun :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discourse marker well and its corresponding Chinese translation in Friends (Season O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y of Pragmatic Transl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ragmatic analysis should be done to achieve pragmatic equivalenc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1.引言 冉永平[2] 指出,目前对于什么是话语标记语还没有形成统 一界定,但从近年的研究成果来看,越来越多的学者趋向于认为 它们是口语或会话交流中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它们在话语 中的主要作用是语用的、动态的。 根据Trillo 对成人和儿童口语的调查,well 在话语中的出现率分别高达87.4?G和97.8?G。作为一个高频词汇,well具有话语标记语的典型特征,“较之于其它的标记语更具吸引力” [3] 。 冉永平[4] 提出,well 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以下四种主要语用功能:1)言语行为面子缓和语;2)言语行为延缓标记语;3)

话语标记语的功能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 学者们基本上认为, 话语标记语具有Halliday ( 1985) 所说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中的语用功能和语篇功能。由于话语标记语多数缺乏语义(命题) 意义, 通常被认为没有概念功能, 但这不等于话语标记语没有意义。Ostman( 1981: 39- 40) 认为, 语用功能是话语标记语的主要功能。Ostman( 1981: 39- 40) 认为, 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是标记事件和话轮。Brinton( 1996: 38) 主张要分析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需要考虑比Halliday 所用的更大的语言结构, 即超乎句子层面的、包括整个话语的结构。Aijmer( 2002: 46) 指出, 具有话语框架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在说话人即将转换话题或者交谈出现中断之时使用, 目的是引起听话人的注意。Brinton ( 1996) 认为, 话语标记语能表达主观意义和人际意义。 话语标记是说话者为了促进、引导解释过程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它主要体现语篇功能,来促进解释特定话语单位与它周围交谈情景之间的连贯关系。语篇建构功能是指说话者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把零碎的、不连贯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的、可明确表意的话语。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具有灵活、多变性,其受语境的制约程度很大。人际互动功能主要是指话语标记语在建立和调节人际关系,表达情感、态度、评价、判断、期待和要求,表明说话人的身份或地位,缓和语气,减少面子威胁、转换话题等方面的作用。作为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信号标记,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实现使说话者成功地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与参与,标识话轮的转换,维持话语的正常进行,确认听话者是否按预期理解话语的意思,是否同意说话者观点等作用,从而调节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这样的话语标记语有: Ok, right, well, you know, Oh。 话语标记语是话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发话人可以运用话语标记语构建语篇,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并对受话人的话语加工努力作出制约。 话语标记是说话者为了促进、引导解释过程而使用的一种手段。学者们基本上认为, 话语标记语具有Halliday ( 1985) 所说的语言三大元功能中的语用功能 和语篇功能。 Ostman( 1981: 39- 40) 认为, 语用功能是话语标记语的主要功能。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具有灵活、多变性,其受语境的制约程度很大。语用功能主要是指话语标记语在建立和调节人际关系,表达情感、态度、评价、判断、期待和要求,表明说话人的身份或地位,缓和语气,减少面子威胁、转换话题等方面的作用。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包括语用制约功能,预测推理功能和语义明示功能. Ostman( 1981: 39- 40) 认为, 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是标记事件和话轮。语篇功能是指说话者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把零碎的、不连贯的话语组织成连贯的、可明确表意的话语,以此来促进解释特定话语单位与它周围交谈情景之间的连 贯关系。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对理解话语结构和用意很有帮助,它可以使句子表达的命题或由这些命题引起的言语行为更明晰化且不改变句子表达的意义。话语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包括预测语篇理解功能和对语篇理解的限制和制约功能。 话语标记语的最主要作用还是帮助交际双方控制话语交际.作为话语交际过程中的一种明示信号标记,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可以实现使说话者成功地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与参与,标识话轮的转换,维持话语的正常进行,确认听话者是否按预期理解话语的意思,是否同意说话者观点等作用,从而调节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这样的话语标记语有: Ok, right, well, you know, Oh。

话语标记语的语法

话语标记语的语法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以话语为基础,帮助人们正确理解话语的一种标记语言,具有过渡、连接、指示等作用。话语标记语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行业中,同时每个行业对于话语标记语的应用标准也有不同的界定方法。但是国内学者主要是倾向于把话语标记语看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可见对于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话语标记语概述 国内学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主要是从连贯视角、关联理论视角、语言语用视角出发。连贯视角是从语言内部的连贯性出发,关联理论视角主要是从语言的概念和程序意义出发。虽然早期学者曾给语言标记语下过定义,但是话语标记语的概念、哪些是话语标记语、有什么作用仍未有清晰的定义。而从语言语用角度分析话语标记语主要是语句的结构成分出发,深入研究具有不同结构功能的话语标记语。另外,从语言语用角度出发,虽然话语标记语独立于语句,但是它仍是语句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功能用途划分,语用标记语分为基础语用、评述语用、平行语用以及话语标记语四类。而话语标记语正是其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话语标记语的研究 1. 话语标记语的特征。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特征包括明细语句 逻辑关系、拓展语境、强化否定现存假设。话语标记语的语法特征主要是用于语义构建。

从形式上来说,话语标记语一般是词、短语、句子三种语言单位来充当。如now、after all 、you see 等可以用作话语标记语。从词尾变化形式上来看,话语标记语类似于介词、冠词等无数、格的变化。如like 不会转化为likes 。从位置上来看,话语标记语一般是处于句首或两个句子中间。从功能上来看,话语标记语本身不具有意义,但是它在语句中能够起到衔接、制约等作用。如话语表达者可以用话语标记语表达另一个话语表达者的相反观点,避免尴尬问题。如I think he has done a terrible job at that moment ,if it were up to me I would fire hin ,回答者可这样说:See,I don 't know if I 'd go that far 。其中See 就是话语标记语。 2.语用研究。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主要是起源于20 世纪70 年代。虽然话语标记语不构成语句命题内容,但是它却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最早对于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的学者是Qstman,主要是研究you know话语标记语。同时他还提出了话语标记语的语用作用,即标记和组织语言、相互应对性标记、态度标记。 但从语用角度研究话语标记语,话语标记语研究逐渐凸显出动态发展功能、功能细化等特点。早期的研究学者是把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对象限制在词汇表达方面。整个研究体系是建立自上而下的理论体系中。也就是在2006 年,语用标记语分被划分为基础语用、评述语用、平行语用以及话语标记语四类。随后,在标记语理论体系的调整中,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也更加细化。

话语标记语及相关书籍

如果要对这个概念有一个较好的了解,以下是我认为应当读的一些重要文献。只有discourse marker的相关研究有了相当的认识之后才不致于将各种语言形式混为一谈。我这里希望提请大家注意的一点是要明确“话语标记”是一个话语概念不是句法概念。 Abraham, Werner (ed.). 1991. Discourse Particles: Descriptive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Logical, Syntactic and Pragmatic Properties of Discourse Particles in German.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ijmer, Karin. 2002. English Discourse Particles: Evidence from a Corpus.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ndersen, Gisle and Thorstein Fretheim (eds.). 2000. Pragmatic Markers and Propositional Attitude.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ndersen, Gisle. 2001. Pragmatic Markers and Sociolinguistic Variation: A Relevance-theoretic Approach to the Language of Adolescents.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Archakis, Argiris. 2001. On discourse markers: Evidence from modern Greek. Journal of Pragmatics 33: 1235-1261. Biq, Yung-O. 1990. Conversation, continuation, and connectives. Text 10: 187-208. Blakemore, Diane. 1987. Semantic Constraints on Relevance. 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iane.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 Oxford: Blackwell. Blakemore, Diane. 2002. Relevance and Meaning: 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inton, Laurel. 1996. Pragmatic Markers in English: Grammaticalization and Discourse Functions. Berlin and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Chen, Yiya and Agnes Weiyun He. 2001. Dui bu dui as a pragmatic marker: Evidence from Chinese classroom discourse. Journal of Pragmatics 33: 1441-1465. Couper-Kuhlen, Elizabeth and Bernd Kortmann (eds.). 2000. Cause-Condition -Concession-Contrast: Cognitive and Discourse Perspectives. Berlin and Ne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