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发达的市中心,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建设已经成为趋势。城市立体化建设,旨在利用城市丰富、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构建高效的城市运作系统。立体化建设的内容涉及城市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综合体、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多方面。本篇报告主要研究城市资源的其中一部分----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利用。

公交首末站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合理的设置和布局,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和舒适程度,提高公交分担率,降低机动车的交通量。通常,首末站集结了很多条公交线路,它不仅具备客流转换和集结大量客流的基本功能,而且配有各种运营调度组织管理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多种用途、多种功能的综合建筑群。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交首末站都停留在平面发展阶段,既没有上下开发地下空间,又没有向上发展商业居住元素。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社会效益的角度上分析,城市公交首末站的开发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开发主体,尤其是掌握或能够争取到公交首末站资源的投融资平台,需要重新审视起站场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城市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基础和实践,并由此引出立体化开发中公交首末站开发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了目前公交首末站开发的现状和主要开发模式与经验总结,由此提出投融资平台作为开发主体参与公交首末站开发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投融资平台涉入公交首末站的组织形式、开发资金筹集与投融资建议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盈利与风险分析。最后,以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为例,探索性的提出了实际的开发建议及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公交首末站立体化开发

(一)城市的立体化建设

城市立体化建设,是城市活动基面的立体化,也是集约化城市形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利用城市丰富、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构建高效的城市运作系统。从形态上,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地下空间协调扩展;从功能上,居住、商业、娱乐、休闲、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综合高效的利用和挖掘城市现有的空间资源。

1、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的经济实力、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的立体化建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世界范围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进程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一致的。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城市的市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该城市就初步具备了开发立体空间的经济实力。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尤其对于大中城市来说,早已达到了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标准,城市立体化开发的经济基础基本满足。

●现代技术革命

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开始建设地下铁道;在美国升降机已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中。20世纪,现代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建筑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成为推动城市空间向高空、向地下立体化发展最大的动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例如生态环境技术、防震防灾技术、新一代建筑材料的应用、地下空间的通风与采光等技术正不断得以更新和推广,完全能满足现阶段的立体化发展

需要。

2、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与具体实践

城市立体化建设涉及城市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综合体、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多方面。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型发展,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公共空间立体混合开发,涵盖了绿化主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步行商业街、地下商城、传统商业楼五大部分;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东安市场中安排了商业、写字办公、旅馆餐饮等功能,建筑内部采用了中庭、室内商业街、屋顶花园等城市空间设计手段,营造大型综合公共中心;

图1:上海西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剖面图

上海西站地下空间(如图1所示)依托交通枢纽,分担城市副中心的商业商务功能,发展交通转换设施和旅游集散设施,以及配套的商业、商务、旅馆、餐饮设施。

(二)公交首末站立体化开发的意义

本篇报告重点研究城市资源的其中一部分----城市公交。城市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即使在以地铁为代表的先进交通公交广泛应用的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公交以其灵活的路线、相对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建设难度,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目前城市公交存在很多问题:

1、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

为了不断的完善城市公交体系的发展,中央及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建设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各地方政府颁布的“公共交通规划”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各地的公交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涌现出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的城市公交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公交首末站面积狭窄、使用年限长、设施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停车、车辆保养等需要,部分公交车辆甚至“露宿街头”,影响公交车辆的及时维修和正常保养,给公交车

的安全营运带来隐患;公共交通设施与城市道路发展不配套,首末站停车场地、公交调度用房、洗车场所、出租车综合服务站等公共客运配套设施未能与小区开发、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至道路修好了,小区建成了,公交车却无法延伸;科学先进的运营管理技术(如BRT快速公交系统)未得到普遍应用。

●企业运营困难,政府财政压力巨大

地方财政对公交行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城市公交在价格上受到严格控制,公交企业盈利有限。公交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过重,同时,地方政府也承担着每年补贴的巨大财政压力。这种两难的局面,使得多地的公交行业处于亏损状态。公交行业效益不佳直接带来驾驶员严重流失、服务质量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下降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品质的提升。

2、开发公交首末站的现实意义

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城市公交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统一。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无疑能为公交行业的两难发展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促进城市公交体系集约化发展

城市化快速发展,伴生了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和有限土地资源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土地(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日益稀缺,带来公共交通的服务受限,使得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空间发展方式——空间化开发利用(由二维向三维空间转化)。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是对公交首末站站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自身带来的客流量和交通便利等因素,丰富站场区域的功能。不仅能够优化站场的调度与环境,满足公交车自身的停车需求,还能整合站场周边资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公共停车场的建造)。综合利用首末站站场的空间资源,对解决交通难

题,促进城市公交体系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经济效益的获取

城市公交首末站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而言,南京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小型的公交首末站分布零散,一般仅进行地上空间的单一开发以满足停车的需求。实践表明,公交首末站的空间化综合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元素、开发的住宅(部分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地下停车位等,能够改变以往低下的利用率,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这是市场化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开发主体的合理需求。

二、公交首末站开发与投融资平台

(一)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在如今城市化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公交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大城市都在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公交系统,包括线路的安排,车辆的配置,已经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一些城市由于土地极其稀缺,面临着公交车“停车难”等问题,公交首末站有综合(或复合)开发的需要。大部分城市在旧城的翻新改造与新城区扩张建设的时候,公交首末站都被划入了规划建设之中。

哈尔滨群力新区近年来打造了哈市第一个公交首末站。该公交首末站总占地面积4425平方米,建设规模1124平方米,其中包含站房1000平方米、候车廊124平方米、停车泊位20余辆。在设计打破了传统公交车调度室的概念,设计为一个主体两大部分,建筑主体高约13米,两大部分分为洗车房与营运厅,中部设有通车长廊,其中营业厅为两层,第一层内设候车厅、卫生间及满足乘客需

求的商业配套,第二层设有餐厅及办公室等设施,人们可在等车的同时就餐或娱乐。

2007年编制的《南京市公交场站总体规划》重包含了《南京市公交停车保养场控地规划》、《南京市公交枢纽站控地规划》、《南京市公交首末站控地规划》三个子项,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对场站形式的研究上提出了联合开发、立体化建设等思路,突破了南京市公交场站传统的平面独立建设模式,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有效的协调场站与周边用地设施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2年成都首个公交场站综合体年内亮相。公交场站集购物、餐饮、影院等综合业态为一体,并引入了高科技解决噪音尾气等难题。早在2010年,成都就曾提出大力实施公交场站立体开发,建设停车楼,增加停车面积;将停车楼设置在地下,上面综合配套商业。目前正在做公交场站综合体的商业形态总体规划,每个场站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商业形态,主要为便民超市、银行网点、药店和日化品销售等。市民通过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甚至足不出站,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商业服务和文化生活乐趣,同时也减轻了城市交通负担,丰富了区域商业结构。今年在成都还将启动9个公交场站综合体的报批、建设等工作,城区内现有的公交场站也将在条件成熟时启动改造。

图2:成都德源公交场站综合体建筑示意图

可以看出,未来公交首末站趋向于规模化和复合化发展。规模化对集中配置、综合管理、土地资源利用有着成本上的优势,同时能够聚集较大的客流量,便于商业开发与经营。对空间资源的复合利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地面停车的难处,并且能够扩展经营的业务和范围,在以往单一的枢纽站上附加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等功能,多元化的经营能使各个部分协调发展。不仅能够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好的承担了社会公共交通的责任,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

(二)主要开发模式与经验借鉴

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是基于对站场土地的空间资源合理化利用,由于站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上下班出行高峰期,车流和人流相互交叉影响较大;与一般地区相比空气和噪声污染相对较严重;位于主城区的站场其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此在开发模式上,各地主要推行的还是“交通+商业+居住”的多功能组合模

式。所谓的“交通+商业+居住”就是将公交首末站、生鲜超市和住宅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厦门在新建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的具体项目上,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县后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项目

该项目位于厦门岛北端县后片区,总用地面积3475.31㎡,总建筑面积9624.51㎡,地下建筑面积2063.28㎡,地上建筑面积7561.23㎡,其中住宅面积(含配套用房)6969.12㎡,生鲜超市面积500.11㎡,公交场站配套面积92.00㎡。住宅户型均为一房一厅,总户数为154户;公交车停车数38辆,其中地上20辆,地下18辆。

图3:县后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项目鸟瞰图

●农科所枢纽站项目

该项目位于莲前西路南侧,云顶中路西侧。总用地面积15652.383㎡,总建筑面积89010㎡,地下建筑面积9910㎡,地上建筑面积79100㎡,其中,住宅建筑面积44900㎡,商业建筑面积10000㎡,市政公共部分(含公交场站、BRT 管理用房及控制中心)建筑面积24000㎡,附建式开闭所建筑面积200㎡。BRT 停车数10辆。

图4:农科所枢纽站鸟瞰图

西柯枢纽站项目

该项目位于滨海西大道南侧,官浔路以东侧。总用地面积28208㎡,总建筑面积117160㎡,地下建筑面积16626㎡,地上建筑面积100534㎡,其中,住宅建筑面积54623㎡,市政公共部分(含公交场站、BRT管理用房及控制中心)建筑面积45711㎡,附建式开闭所建筑面积200㎡。停车数374辆,其中,BRT停车数14辆,地下停车数315辆,地上停车数45辆。

图5:西柯枢纽站鸟瞰图

推进公交首末站的开发,需要明确开发主体。适当的开发主体,对空间资源能否有效利用,具体项目能否按期、保质保量地推进,以及能否统筹协调各项工

作,完成城市建设任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投融资平台作为公交首末站的开发主体

1、资源归属

公交首末站属于城市公交资源的一部分,而绝大多数的城市公交资源属于当地的国有独资企业----公交总公司拥有,而各地公交总公司的归属则各有不同:以南京公交总公司为代表,其作为南京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属于城市建设投融资平台;重庆城市交通开发投资集团作为地方交通投融资平台,几乎整合了重庆所有公交系统的存量资产,垄断了重庆所有的公交产业;以襄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为代表,公交资源由襄阳市交通局直接管理。

从资源归属的角度来看,地方投融资平台(包括城建类平台与交通类平台)在对城市公交资源的利用上无疑有着先天的优势。

2、介入的优势

作为投融资平台公司,在城市建设领域有着多年的建设和资产运作经验,并且对于已经掌握甚至是垄断城市公交资源的平台来说,开拓既有资源的和产业链的延伸(开发-经营-管理-维护)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特别在对公交首末站进行综合开发的过程中,涉及到如今争议不断的地下空间归属权,虽然归属权暂时无法确认,但作为地上建筑(区域)或地下公益性项目的开发者,更容易争取到相关的地下空间的开发运营权。

2、介入的意义

作为投融资平台,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累积了大量的问题,如业务单一、优质资产稀少、现金流不稳定、投融资资金平衡缺口等。随着城市化率不断攀升,各种资源相对稀缺,开发成本的上涨压缩了开发利润,致使平台的很多业务无利

可图。新形势下的投融资平台又受到规范运作与现金流的要求,却苦于没有优质资产,经营性现金流匮乏,不但影响到平台当期的偿债和融资能力,带来不小的风险,同时也使平台未来的发展陷入困境。相比之下,立体化开发程度还不高的公交首末站,其各项空间资源并未有效利用,对投融资平台来说,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合理有效的利用公交首末站的资源进行,其中潜在的大量收益将为投融资平台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三、投融资平台涉入的公交首末站开发

从投融资平台的角度,需要从组织形式、资金筹措、运营管理以及盈利风险几个维度,对综合开发公交首末站的核心要点进行解析。

(一)组织形式

由投融资平台公司(以某城建集团为例,由城建集团下属的公交总公司成立相应的项目公司,或由集团直接)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设立“运营管理部”、“投融资部”、“办公室”等部门,通过与市场化的企业进行项目投融资、招商等工作进行具体项目的运作。项目公司在进行项目开发的过程中,需要与相关规划部门确定和协调相应的政策规划,与科研单位进行相关可行性的研究以保障项目方案在技术上可以操作,项目公司投融资需求也需要评估机构的参与。

图6:组织结构示意图

(二)资金筹集与投融资建议

1、资金筹集

交通、商业、居住,不同侧重点的开发方式,所需的资金也不同。在开展工作之前,需要对所需的资金做出整体上的预估,并制定出相关的投融资方案,以保证开发项目顺利实施。

图7:资金筹集方式

政府给予的包括启动资金、

前期建设资金税费方面的支持;

自有资金及自筹资金。款支持。

通过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

目开发;

合资入股或发行债券。

公交首末站开发建设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有三个,分别为内部资金、银行和民间资本。

内部资金,包括对一些项目,政府将给予的启动资金、前期建设资金和税费方面的支持,平台公司自身的资产及资金。这里的“自有资金”为狭义上的概念,包括所得税后提取的盈余公积金,以及折旧资金、资产处置收益等自有资金;

银行的支持,对一些主要建筑和配套设施的项目,争取到一部分银行的贷款支持;

引入民间资本,通过开发或投资主体发行的市政债券、城投债,进行BOT、TOT等项目融资,引入战略投资者,进行合资入股等。

2、完善投融资机制

(1)综合开发的特点

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兼具盈利性和公益性——部分项目(如地下车库、商业街区的建设、住宅的建设等)具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一些公交场站的基础设施,或地下空间的一部分设施,其效益不能由其投资者和经营者直接获得;

投资额高、投资回收期长——首末站的整合、地下车库(停车场)的建设经营等项目存在着初期投资高,回收周期长的问题,特别是地下空间开发对资金的需求往往大于同规模、同功能地面建设的投资。据测算,开发地下空间所耗费的资金是开发地上同样单位成本的3-4倍,最高可达8-10倍。同时为保持良好的环境质量,地下空间设施的后期运营费用和维护费用也相对较高,导致首末站整体开发的投资回收期较长;

投资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只有当首末站具有足够的规模和完善的功能,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最大,相比之下较小的首末站受到土地、成本、既有商圈和周边环境的制约,往往难以建设;

投资具有不可逆性——特指其中地下空间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和拆除,不仅资产建成后难以改变其用途和使用地点,如果工程半途而废,就会造成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投融资模式的选择

公交首末站的投融资模式是指对站场项目进行资金投入与融通时可供仿效和重复运用的方案,包括投资主体、资金来源和融资方式三个基本要素。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了地下空间投融资的主要内容,即“由谁来投资”、“资金来自何种渠道”和“运用什么方法来实现项目的投资目标”。

在站场的投融资过程中,项目的资产收益特性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决策,因此,不同资产收益特征的项目应该采用不同的投融资模式。对投融资模式的研究首先需要对不同项目的资产收益特征进行分析,然后研究具有相同收益特征的同类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和普通的项目类似,我们可将首末站的开发项目划分为非经营性、准经营性和经营性三种,根据项目的属性决定项目的投融资模式。

非经营性项目:主要是指站场的一些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的设备系统等;

●经营性项目:住宅、商业街、购物中心、各类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广告,属于

经营性项目,可以取得可观的利润;

●准经营性项目:地下车库、停车场,具有潜在利润,但带有部分公益性。

公交首末站开发项目,其经营性、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的区分并非绝对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收费定价制度、技术进步、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以定价制度为例,通过建立收费机制或提高收费价格等,使项目的可经营性提升,即准经营性项目可变成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项目也可变成准经营性项目、甚至变成为经营性项目;而经营性项目一旦取消了收费即又成为非经营性项目。(三)运营管理

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往往是在“谁开发,谁运营,谁维护”的原则下进行的,负责进行项目开发的,由项目公司取得运营权,负责公交首末站的后期运营、管理、招商和维护工作。对于部分投融资项目,我们可以借鉴开创公交站场开BOT 先河的广州市,对其22个公交站场改造将采用BOT模式,公交站场的规划与方案完成后,对外招投标吸引投资,企业按规划图出钱建设,并拥有10-15年的经营期限。作为回报,企业不仅拥有站场内商业用地及车站广告的经营权,公交公司也要向企业缴纳进场费,特许期结束后将项目所有权移交给项目公司继续经营。(四)盈利与风险分析

取得综合效益是公交首末站综合利用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进行开发利用时必须充分衡量开发经营的各项成本,收益以及风险,以最终获取最大的综合效益。特别是在非盈利性项目的开发中,虽然短期经济价值较低,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开发价值,只是开发价值主要表现在社会效益、环境或长期的经济效益上。

1、成本

开发经营的各项成本,主要包含土地费用、资金成本、建设费用与运营管理费用。

●土地费用,为取得使用权(包括地下空间的使用权)而支付的土地出让金,

或因为转让支付的转让金、过户费等费用;

●资金成本,主要包括融资所支付的资金使用费和利息等融资成本;

●建设费用,包含相关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和相关配套设备(如电力、通讯、

消防、通风设备)等的修建、接入、改造费用;

●运行管理费用,运营期间固定资产的损耗、使用人力资源所支付的薪酬、招

商策划、广告宣传、购买相关保险等费用。

2、经济效益

一般来说,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经营期间的各项收入上,包括住宅的租售、商铺的租金、地下车库的租售、广告收入等。

●住宅的租售:无论是普通商品房,还是保障性住房,所获得的收益都比较大;

●商铺租金:作为商业部分经济效益的主要来源,也较为稳定。通过设置商铺,

吸引商家入驻,收取商铺的租金;

●地下车库:地下车库(或停车位)多针对于不固定人群,因此以出租(或承

包)为主;

●广告收入:包括墙壁、通道、指示牌、扶梯的广告,电子显示屏、出入口地

面贴等。对于人流量较大的首末站,广告收入也较多;

3、可能存在的风险

●规划施工风险:包括规划的不合理、施工工期延长、施工难度超预期等;

●运营风险:包括投资项目未达预期、融资成本超出预期、运营;

●安全风险:对于突发事故或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的损失;

●环境风险:噪音、空气、污水、垃圾所带来的污染产生的影响;

●政策风险:国家或地方相关政策法规的修改带来的开发和经营风险。

表1:成本收益测算表(例)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需要对比成本与效益,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风险并不断调整开发运营思路和策略,以保证取得最佳的综合效益。由于不同站场的实际情况不同,需要有选择的对部分站场进行开发建设。下文我们将以其中一个为例,简单的拟定开发思路并给予相关建议。

四、以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中北大院)为例的综合开发建议

1、简介

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中北大院)地处新模范马路与中山路交界处,紧邻南京公交总公司、南京汽车集团、玄武湖以及地铁一号线新模范马路站,南京工业大

学、南京药科大学也坐落于周边。

图8: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中北大院)地理位置图

作为南京市域范围内较大的的首末站之一,站场面积约90亩,容纳34、31、95、83、54、24、10、32、18等线路的公交车,人流量较大,且地理环境较为优越,周边已建成商业中心,金融、酒店业发达,商务气息浓厚。

2、开发建议

(1)模式选择与定位

基于“交通+商业+居住”的多功能组合模式,以及周末浓厚的商务、学府气息,建议以商用办公楼为主,结合交通与居住综合开发。

(2)站场开发

由于站场路线丰富,面积较大,周边既有环境较好,不用担心人流量的问题。但是站场的开发程度较低,各项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有一定的开发难度。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若资金较为紧缺,则考虑综合开发,将近期收益项目与远期收益项目相结合;若资金较为雄厚,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1 术语和定义 1.1 公交首末站指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的始发终到服务,司乘人员的后勤服务,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 1.2 公共交通标准车(以下简称标准车)是为准确衡量各类型公交车辆占用设施资源的大小关系而选取的基准车型。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车长7-10m的公交车辆换算系数为,其它类别车辆按车长折算。 表1-1各类型公交车辆换算系数标准 1.3 回车道指场站内供车辆进出、移位、回转方向使用的道路。

1.4 场站停车能力指公交首末站所能停放的最大公交车辆数,以标准车计。

2 建设规模 2.1 公交首末站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每处首末站最小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最大用地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停放线路不超过5条。 2.2 按照公交首末站影响区域内服务人口不小于10标台/万人的公交车辆配置标准确定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规模。 2.3 公交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可分为小型站(10-20 标准车)、中型站(21-40 标准车)和大型站(41-50 标准车)三类。 2.4 本指引以21-4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为研究重点。对于10-2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在21-40标准车规模公交首末站的基础上乘以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对于41-5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乘以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

3 建设内容 3.1 公交首末站功能包括客流集散、场站管理、车辆停放、调度管理、车辆清洗、车辆检修和后勤保障等。 3.2 为实现功能要求,公交首末站应建设停车坪、回车道、上下车区和候车廊、调度管理用房、场站管理用房、休息用房等设施。 3.3 对于位置较为偏远的公交首末站,为方便工作人员值晚班和发早班车,可根据需要设置夜间休息室。 3.4 具体功能及建设内容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 独立占地公交首末站建设内容表

公交场站设计要求规范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得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与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城市公共交通就是城市规划得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得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1、0、3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与出租汽车新建、扩建与改建得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得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得其它有关标准与规范得要求。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首末站得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得为大型站;26~50辆得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得为小型站。 第2、1、2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得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得需要与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得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与道路客流主要方向得同侧。 第2、1、3条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得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得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得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得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得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得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得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1 术语和定义 1.1 公交首末站指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的始发终到服务,司乘人员的后勤服务,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 1.2 公共交通标准车(以下简称标准车)是为准确衡量各类型公交车辆占用设施资源的大小关系而选取的基准车型。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车长7-10m的公交车辆换算系数为1.0,其它类别车辆按车长折算。 1.3 回车道指场站内供车辆进出、移位、回转方向使用的道路。 1.4 场站停车能力指公交首末站所能停放的最大公交车辆数,以标准车计。 2 建设规模 2.1 公交首末站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每处首末站最小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最大用地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停放线路不超过5条。

2.2 按照公交首末站影响区域内服务人口不小于10标台/万人的公交车辆配置标准确定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规模。 2.3 公交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 定。可分为小型站(10-20 标准车)、中型站(21-40 标准车)和大型站(41-50 标准车)三类。 2.4 本指引以21-4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为研究重点。对于10-20 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在21-40标准车规模公交首末站的基础上乘以0.8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对于41-50 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乘以 1.1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 3 建设内容 3.1 公交首末站功能包括客流集散、场站管理、车辆停放、调度管理、车辆清洗、车辆检修和后勤保障等。 3.2 为实现功能要求,公交首末站应建设停车坪、回车道、上下车区和候车廊、调度管理用房、场站管理用房、休息用房等设施。 3.3 对于位置较为偏远的公交首末站,为方便工作人员值 晚班和发早班车,可根据需要设置夜间休息室。

公交首末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交首末站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总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3发展畜牧业条件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5项目建设地区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6项目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2.市场预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产品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3.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肉羊养殖繁育基地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肉牛养殖繁育基地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奶牛养殖基地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饲料青储氨化设施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牧草种植基地建设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水利工程设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7基础设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4.场址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地点与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土地利用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地形、地貌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气候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土壤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公交场站设计要求规范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第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条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条 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条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条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

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条 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条 首末站在建站时必须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在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第条 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停车坪在不用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线路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停车坪内要有明显的车位标志、行驶方向标志及其它营运标志。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第条 首末站必须设有标志明显、严格分隔开的入口和出口,其使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1 术语和定义 1.1 公交首末站指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的始发终到服务,司乘人员的后勤服务,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 1.2 公共交通标准车(以下简称标准车)是为准确衡量各类型公交车辆占用设施资源的大小关系而选取的基准车型。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车长7-10m的公交车辆换算系数为,其它类别车辆按车长折算。 表1-1各类型公交车辆换算系数标准 1.3 回车道指场站内供车辆进出、移位、回转方向使用的道路。 1.4 场站停车能力指公交首末站所能停放的最大公交车辆数,以标准车计。

2 建设规模 2.1 公交首末站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每处首末站最小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最大用地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停放线路不超过5条。 2.2 按照公交首末站影响区域内服务人口不小于10标台/万人的公交车辆配置标准确定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规模。 2.3 公交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可分为小型站(10-20 标准车)、中型站(21-40 标准车)和大型站(41-50 标准车)三类。 2.4 本指引以21-4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为研究重点。对于10-2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在21-40标准车规模公交首末站的基础上乘以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对于41-5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乘以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

深圳市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

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 条文

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 前言 本指引是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第76号文件要求,由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和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编制。 本指引的编制,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了国家、行业和深圳市相关标准规范,广泛听取了各方意见。本指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总则;2场站功能定位;3规划指引;4设计指引;5实施机制。 本指引为首次编制,在执行过程中,如存在意见和建议,请及时联系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中心(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西路8009号规划大厦;邮政编码:518040)。 编制单位: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主要编制人: 主要审查人: 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 二○一二年十一月

大型建筑公交场站配建指引 目次 1总则 (1) 1.1编制背景 (1) 1.2编制目的 (1) 1.3编制依据 (2) 1.4适用范围 (2) 1.5编制原则 (2) 1.6其他 (2) 2场站功能定位 (3) 3规划指引 (4) 3.1场站设置原则 (4) 3.2场站配置标准 (4) 3.3场站最小规模控制指标 (5) 4设计指引 (7) 4.1通则 (7) 4.2平面布局 (7) 4.3设计内容 (7) 4.4功能设施设计要求 (8) 4.5柱网要求 (10) 4.6消防要求 (10) 4.7环保要求 (11) 5实施机制 (12) 5.1规划行政管理流程 (12) 5.2规划设计要点相关条文 (13) 5.3规划报建审查要点相关条文 (13) 附图 (15) 附录 (17) 条文说明 (21)

城市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CJJ15-87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 CJJ15-87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车站和渡轮站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二节城市公共电、汽车中途站 第三节出租汽车营业站 第四节渡轮站 第三章停车场 第一节停车场的功能和选址 第二节停车场的用地和布置 第三节停车场的进出口 第四节低级保养 第五节工间 第六节油料管理 第七节清扫机械 第八节办公及生活性建筑 第九节绿化 第十节多层与地下停车库 第十一节出租汽车停车场 第四章保养场 第一节功能与场址 第二节平面布置和用地 第三节生产与生活性建筑 第四节油库 第五节出租汽车保养场 第六节保养中心 第五章修理厂 第一节建厂与用地 第二节库房、道路、其它 第三节渡轮修理厂 第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

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第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第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第首末站在建站时必须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在用地较困难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第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停车坪在不用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线路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停车坪内要有明显的车位标志、行驶方向标志及其它营运标志。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第首末站必须设有标志明显、严格分隔开的入口和出口,其使用宽度应不小于标准车宽的3~4倍。若站外道路的车行道宽度小于14m时,进出口宽度应增加20~25%。在出入口后退2m的通道中心线两侧各60°范围内能清楚地看到站内或站外的车辆和行人。第首末站非铰接车的出入口宽度应不小于7.5m。候车廊的建设规模,按廊宽3m规划。廊边应设置明显的站牌标志和发车显示装置,夜间廊内应有灯光照明。候车廊的建筑式样、材料、颜色等各城市应根据本地的建筑特点统一设计建设,宜实用与外形美相结合。第首末站周围宜安排绿化用地(包括死角及发展预留用地),其面积宜不小于该站总用地的15%。 第首末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每条营运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数量确定。规划部门作城区的新建、改建、扩建规划时,应配套安排首末站的规划用地。对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的首末站宜结合用地条件适当放宽用地标准。 第首末站的规划用地面积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90~100m2计算。若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少于10辆或者所划用地属于不够方正或地貌高低错落等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之一时,宜乘以1.5以上的用地系数。首末站安排在建筑物内时,用房面积

工程竣工报告(公交站)

棠口公交首末站红线外溪边挡土墙工程 竣工报告 屏南华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0一七年八月

棠口公交首末站红线外溪边挡土墙工程 竣工报告 1、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棠口公交首末站红线外溪边挡土墙工程位于屏南县棠口乡棠口村上游河道右侧,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有:埋石砼挡墙、土方回填等。 2017年7月17日工程进行招投标工作。2017年8月4日我公司通过投标中标成为本工程的施工单位。合同中标价为1351446元,工期为45日历天。 1.2 合同项目情况 本工程项目名称为棠口公交首末站红线外溪边挡土墙工程,工程由屏南县水利局批复实施,合同工期为45日历天,合同总造价为1351446元, 工程于2017年8月17日签订施工合同,监理签发的开工日期为2017年8月18日,2017年10月2日完工。完成总造价约1278070元。 招标与完工工程量对比清单如下: 合同工程量与完工工程量对比清单

2、工程项目管理 2.1项目组织机构 我单位对本工程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和项目经理负责制,组成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组成项目领导决策班子;项

目管理层由工程部、质安部、综合部组成;项目作业层有土建班组、质检安全班组、测量班组组成。每个部门设一个负责人,共计八人。施工组织机构见下图。 施工组织机构 项目部领导机构及项目五大员名单如下: 项目经理:陈文献 技术负责人:周永茂 施工员:吴风华 质量员:龚翠珍 材料员:黄腾翔 安全员:郑雅娟 机械员:周永河 试验员:张天宽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工程部 综合部 质安部 土建班组 质检安全班组 测量班组

重庆市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

重庆市公交首末站建设标准(试行) 1 术语和定义 1.1 公交首末站指常规公交线路的起点和终点站,承担客流集散服务,公交车辆的始发终到服务,司乘人员的后勤服务,公交车辆的运营调度、检修清洗、夜间停车服务等。 1.2 公共交通标准车(以下简称标准车)是为准确衡量各类型公交车辆占用设施资源的大小关系而选取的基准车型。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车长7-10m 的公交车辆换算系数为1.0,其它类别车辆按车长折算。 表1-1各类型公交车辆换算系数标准 1.3 回车道指场站内供车辆进出、移位、回转方向使用的道路。 1.4 场站停车能力指公交首末站所能停放的最大公交车 辆数,以标准车计。

2 建设规模 2.1 公交首末站应大、中、小相结合,分散布置。每处首末站最小用地面积不得小于1000平方米;最大用地面积不宜大于5000平方米,停放线路不超过5条。 2.2 按照公交首末站影响区域内服务人口不小于10标台/万人的公交车辆配置标准确定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规模。2.3 公交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可分为小型站(10-20 标准车)、中型站(21-40 标准车)和大型站(41-50 标准车)三类。 2.4 本指引以21-4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为研究重点。对于10-2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应在21-40标准车规模公交首末站的基础上乘以0.8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对于41-50标准车规模的公交首末站,其站务用房的建筑面积乘以1.1的弹性系数予以调整。

3 建设内容 3.1 公交首末站功能包括客流集散、场站管理、车辆停放、调度管理、车辆清洗、车辆检修和后勤保障等。 3.2 为实现功能要求,公交首末站应建设停车坪、回车道、上下车区和候车廊、调度管理用房、场站管理用房、休息用房等设施。 3.3 对于位置较为偏远的公交首末站,为方便工作人员值晚班和发早班车,可根据需要设置夜间休息室。 3.4 具体功能及建设内容应符合表4-1的规定: 表4-1 独立占地公交首末站建设内容表 3.5 公交首末站应同步建设智能信息系统。智能信息系统应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系统:LED动态信息显示系统、电子监控系统、公交信息查询系统等(参见图1)。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前言 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发达的市中心,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建设已经成为趋势。城市立体化建设,旨在利用城市丰富、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构建高效的城市运作系统。立体化建设的内容涉及城市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综合体、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多方面。本篇报告主要研究城市资源的其中一部分----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利用。 公交首末站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合理的设置和布局,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和舒适程度,提高公交分担率,降低机动车的交通量。通常,首末站集结了很多条公交线路,它不仅具备客流转换和集结大量客流的基本功能,而且配有各种运营调度组织管理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多种用途、多种功能的综合建筑群。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交首末站都停留在平面发展阶段,既没有上下开发地下空间,又没有向上发展商业居住元素。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社会效益的角度上分析,城市公交首末站的开发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作为开发主体,尤其是掌握或能够争取到公交首末站资源的投融资平台,需要重新审视起站场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城市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基础和实践,并由此引出立体化开发中公交首末站开发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了目前公交首末站开发的现状和主要开发模式与经验总结,由此提出投融资平台作为开发主体参与公交首末站开发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投融资平台涉入公交首末站的组织形式、开发资金筹集与投融资建议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盈利与风险分析。最后,以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为例,探索性的提出了实际的开发建议及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标准

公交场站设计规范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1.0.3条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第2.1.1条 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

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 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2.1.6条

某公交首末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76页)【全实用资料】

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江苏宏澄建设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九月

目录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阶段划分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四、拟投入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投入计划 五、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扬尘控制措施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阶段划分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说明 根据业主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作为基点,通过现场勘察,地方调查,以总工期150天为进度控制目标,统筹考虑整个改造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依据本项目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以及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 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计划,仅作为施工参考,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工程招投标文件 (2)、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 (3)、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如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07版) 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公交首末站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公交首末站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况 (1) 1.2编制单位 (1) 1.3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1) 1.4项目单位 (2) 1.5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2) 1.7项目单位简介 (2) 1.8可研报告编制内容 (3) 1.9研究目的和意义 (3)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4) 2.1项目背景 (4) 2.2建设必要性 (4) 第三章项目可行性分析 (6) 3.1政策可行性 (6) 3.2路网布局可行性 (6) 3.3建设的可行性 (6) 3.4技术的可行性 (7) 第四章土地利用及用地指标 (8) 4.1项目选址原则 (8) 4.2 土地利用及用地指标 (9) 4.3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10) 第五章工程规划方案 (12) 5.1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12) 5.2规划原则 (14)

5.4项目规划目标 (15) 5.5项目规划 (15)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22) 6.1首末站建设原则 (22) 6.2 总平面布置 (25) 6.3建设工程方案 (25) 6.4建设内容方案 (26) 6.5公用工程建设方案 (26) 第七章生态与环境影响评价 (30) 7.1 环境保护标准及现状 (30) 7.2 环境综合保护措施 (31) 7.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建议 (33) 第八章能耗分析 (35) 8.1编制依据及原则 (35) 8.2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 (36) 8.3节能措施 (38) 8.4综合评估意见 (39) 第九章劳动卫生与消防 (41) 9.1项目分析依据 (41) 9.2劳动安全 (41) 9.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43) 9.4安全报告 (44) 9.5安全分析 (44) 9.6卫生防护 (44)

公交首末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公交首末站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编制: 审核: 审批: 江苏宏澄建设有限公司 二零一七年九月 目录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阶段划分 二、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和临时设施、临时道路布置 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四、拟投入劳动力、机械设备及材料投入计划

五、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六、安全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扬尘控制措施 一、总体概述:施工组织总体设想、方案针对性及施工阶段划分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1、编制说明 根据业主签署的施工承包合同书,特制定本施工组织设计。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以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作为基点,经过现场勘察,地方调查,以总工期150天为进度控制目标,统筹考

虑整个改造工程的施工工艺、现场布置及施工进度计划,依据本项目设计文件、技术规范、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以及我公司在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 施工组织设计中列出的工、料、机具设备计划,仅作为施工参考,不作为最后的供应计划。其各项数量如有出入,应以施工预算中的数量为准。主要编制依据如下: (1)、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工程招投标文件 (2)、外滩公交首末站项目工程施工设计图 (3)、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如下: 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 )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4、<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07版) 5、<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 )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 ) 7、<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 ) 8、<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 9、<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 ) 10、<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 ) 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12、<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公交场站设计要求规范标准

公交场站设计规 第1.0.1条 为使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能适应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使其站、场、厂等主要设施能根据规定要求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特制定本规。 第1.0.2条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规划的主要容之一。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的设计应结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计划用地,做到保障城市公共交通畅通安全、使用方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1.0.3条 本规适用于我国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轮渡和出租汽车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站、场、厂。有轨电车、索道缆车的站、场、厂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4条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除执行本规外,尚应符合我国现行的其它有关标准和规的要求。 第一节 城市公共电、汽车首末站

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 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围,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围。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 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深圳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导则(2020年修订版)》

深圳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导则(2020年修订版)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2020年10月

前言 2013年,深圳市编制出台《深圳市民用建筑配建公交场站设计导则(试行)》,并于2017年进行了修订,发布实施《深圳市民用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导则(修编稿)》(以下简称“《导则》”),应用于全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的设计和建设工作中。《导则》有效提升了深圳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的设计质量和建设水平,促进了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的建设进程和标准化,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指标概念不明确、指标设置不合理、指标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论证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建设、使用等实践经验和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方案审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经全面调查调研及深入理论研究,并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同时参考国家、行业、深圳市相关规范标准,经过反复讨论、修改和完善,形成本次修订成果。 本导则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 术语;3 建设内容;4 空间布局;5 设施设置要求。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名称修改为《深圳市建筑配建公交首末站设计导则》;2.梳理优化导则的章、节、条,将“4 建设规模”和“5 总体布局”等两个章节合并为“4 空间布局”一个章节; 3.删减、修改和增加部分术语; 4.优化调整到/发车位规模、出入口

路缘石转弯半径、人行通道净宽、站务用房规模、变配电室规模等指标;5.新增充电桩与停车位的配置比例、消防设施等指标;6.条文说明补充大量示意图以便设计人员理解和执行。 本导则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并归口管理。在执行本导则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深圳市交通运输局交通设施处(地址:深圳市福田区竹子林四路2号;邮政编码:518040)。

公交场站施工设计方案

公交场站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 ..1 第二章、施工项目班子主要管理人员.. (2) 第三章、专业人员技术力量 (9) 第四章、劳动力计划 (13) 第五章、施工进度计划 (15) 第六章、施工进度及工程保证措施 (16) 第七章、施工方案或方法或施工措施 (25) 第八章、质量保证措施 (123) 第九章、各工序的协调措施 (152) 第十章、现场文明及安全保证施工措施 (155) 第十一章、施工现场环保及维护措施 (162) 第十二章、工程交验后服务承诺 (169) (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171) (2)劳动力计划表 (172) (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173) (4)施工总平面图 (174)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一节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方山道公交场站工程 2、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青岚山路与方山道交口以北,东侧与青岚山路紧邻 3、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天津中心城区公交场站工程-东丽方山道站工程为公交首末站,位于天津市东丽区青岚山路与方山道交口以北,东侧与青岚山路紧邻,为交通用地,用地呈长方形。占地面积3070平方米,用地周边道路市政道路平坦。公交站房建筑面积446平方米、结构为地上1层框架结构、单跨跨度为7.5米,高4.5米,内设有调度室、机房、办公室、配电间、休息室、餐厅、卫生间。 4、开、竣工日期:计划于2015年7月22日开工,计划于2015年10月2日竣工。 5、地形、地质、地震、气象资料 本建筑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结构类型为二层框架结构。设计主体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重力加速度值为0.15g。 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总平面布置图见附表) (1)驻地建设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设在庭院红线范围内,是项目经理部人员办公、食宿的地点。

X路公交首末站工程施工设计

X路公交首末站工程(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人: 审核人: X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3) 第二章工期及工期管理保证措施 (3) 第三章施工组织机构…………………………………………第四章文件和资料的管理…………………………………第五章资源配备及工程进度计划…………………………第六章施工技术措施…………………………………………第七章施工质量管理保证措施………………………………第八章成品保护措施…………………………………………第九章施工安全消防措施……………………………………第十章施工现场文明管理措施……………………………

第一章工程概况 1、概况 工程名称:X路公交首末站工程 建设单位:徐州市云龙房城市建设重点工程指挥部 设计单位:徐州市市政建筑设计院 建设地点:徐州市云龙区X路北侧 建筑面积 2、工程范围 电气安装、给排水安装。 4、工期 开工日期:以甲方下达的开工日期为实际开工日期。 工期:120天;与土建工期同步。 5、工程质量 合格工程。 二、编制、验收依据 1、编制依据 X路公交首末站工程设计文件;国家施工验收规范及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2、验收依据 国家、江苏省建筑技术规则: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0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给排水工程DB32/J39-2006 《江苏省建筑安装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电气工程DB32/J40-2006 《等电位联结安装图集》02D501-2 《防水套管安装图集》02S404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规范》 《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江苏省单位估价表2004版》 《江苏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J10687-2006 第二章工期及工期管理保证措施 2.1工期 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及工程量的需要,工期定为120天。 2.2工期管理保证措施 施工工期是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内容,它直接牵涉到业主的切身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施工单位的社会信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切实抓好本工程的施地进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2.1配备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及综合素质高的职工队伍,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施工组织机构,是保证工期的基础和前提。 2.2.2施工前组织参与工程的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图纸,深刻领会设计意图,并在图纸会审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做到各有关人员无能明确自己所在岗位的职责,避免施工时出现串工现象。 2.2.3做好各专业的施工准备工作,特别是对现场工具机械台班、材料及人员进场安装应允分准备,避免施工时上述因素不能灵活调动而造成浪工。 2.2.4施工过程中,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验收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尽量做到一次到位,避免返工或整改。 2.2.5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组织施工,对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变更要及时、合理地统筹安排,做出相应调整避免窝工或怠工。

城市公交首末站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设计规程★★★ 浏览: 144 更新时间:2009-10-17 17:11:33 城市公共汽车首末站设计规程 第2.1.1条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总数来确定。一般配车总数(折算为标准车)大于50辆的为大型站;26~50辆的为中型站;等于或小于25辆的为小型站。 第2.1.2条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道路网的建设与发展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的需要和规划,优先考虑首末站的设置,使其选择在紧靠客流集散点和道路客流主要方向的同侧。 第2.1.3条首末站一般设置在周围有一定空地,道路使用面积较富裕而人口又比较集中的居住区、商业区或文体中心附近,使一般乘客都在以该站为中心的350m半径范围内,其最远的乘客应在700~800m半径范围内。在缺乏空地的地方,城市规划部门应根据此要求利用建筑物优先安排设站。 第2.1.4条首末站宜设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这些集散点一般都在几种公交线路的交叉点上。如火车站、码头、大型商场、分区中心、公园、体育馆、剧院等。在这种情况下,不宜一条线路单独设首末站,而宜设置几条线路共用的交通枢纽站。不应在平交路口附近设置首末站。 第2.1.5条在设置无轨电车的首末站时,应同时考虑车辆转弯时的偏线距和架设触线网的可能性;车辆特别集中的首末站要尽量靠近整流站,充分考虑电力供应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第2.1.6条首末站在建站时必须保证在站内按最大铰接车辆的回转轨迹划定足够的回车道,道宽应不小于7m,在用 地较困难的地方,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应安排利用就近街道回车。 第2.1.7条首末站必须建停车坪。停车坪在不用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线路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 停车坪内要有明显的车位标志、行驶方向标志及其它营运标志。 停车坪与回车道一起构成站内停车、行车、回车的整体。 第2.1.8条首末站必须设有标志明显、严格分隔开的入口和出口,其使用宽度应不小于标准车宽的3~4倍。若站外 道路的车行道宽度小于14m时,进出口宽度应增加20~25%。在出入口后退2m的通道中心线两侧各60°范围内能清楚 地看到站内或站外的车辆和行人。 第2.1.9条首末站非铰接车的出入口宽度应不小于7.5m。候车廊的建设规模,按廊宽3m规划。廊边应设置明显的站牌标志和发车显示装置,夜间廊内应有灯光照明。 候车廊的建筑式样、材料、颜色等各城市应根据本地的建筑特点统一设计建设,宜实用与外形美相结合。 第2.1.10条首末站周围宜安排绿化用地(包括死角及发展预留用地),其面积宜不小于该站总用地的15%。 第2.1.11条首末站的建设规模应根据每条营运线路所配营运车辆的数量确定。规划部门作城区的新建、改建、扩建 规划时,应配套安排首末站的规划用地。对位于城市边缘或近郊的首末站宜结合用地条件适当放宽用地标准。 第2.1.12条首末站的规划用地面积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90~100m2计算。若该线路所配营运车辆少于10辆或者所 划用地属于不够方正或地貌高低错落等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之一时,宜乘以1.5以上的用地系数。 首末站安排在建筑物内时,用房面积宜因地制宜。 首末站若用作夜间停车,其停车坪应按该线路营运车辆的全部车位面积计算。 第2.1.13条为了确保首末站的建设规模,回车道(行车道)和候车廊的用地不包含在90~100m2的计算指标内,应 按第2.1.6条、第2.1.9条要求另算后再加入站的用地面积中。 第2.1.14条末站停车坪的大小按线路营运车辆车位面积的10%计算;末站生产、生活性建筑面积一般为首站建筑面 积的12~15%。 若全线单程运行时间超过30min,则末站增加开水间、备餐间等建筑,全站建筑面积宜为首站的20%。 第2.1.15条若首末站建加油设施,其用地应参照GBJ 67—84《汽车库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要求另行核算后加入, 并按其要求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