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公交调研报告

城市公交调研报告

城市公交调研报告城市公交已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乃至整个城市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几篇城市公交调研报告,一起看一下吧! 城市公交调研报告篇1一、城市公交基本情况我市城市公交开通于**年5月,**年11月移交交通部门管理。

目前,全市现有公交经营企业2家,公交车保有量为148辆,城市公交线路14条,设有公交站台117座,运营线路总里程311.2公里,基本覆盖新老城区以及周边的7个镇(办事处)。

二、城市公交发展规划**年,委托江苏纬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邳州市城市公交发展规划》,提出了近期(2013-2015年)和中远期(2016-2030年)城市公交发展目标。

预计到2015年,全市公交车保有量达到281辆,公交线路达到24条(其中新辟10条,调整线路6条);到2030年,公交车保有量达到1089辆,公交线路达到36条(新增12条,调整6条),公交线路总里程为595公里。

2013年,市交通运输局将公交发展列入交通十件为民实事之一,加大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计划投资2360万元,新建公交车调度中心(保养场)1座、公交首末站4座、公交港湾式站亭64个,站牌62个,新上燃气公交车20辆,稳步推进公交车运营国有化。

三、当前城市公交发展存在问题、对策和建议(一)在公交线网规划方面,一是公交线网覆盖度低,新城片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甚至老城区北部区域公交覆盖均不足;二是城区道路中公交线路重复系数不均衡,公交线路比较曲折,存在大量的迂回运输、逆向运输现象;三是站点服务覆盖率较低,据测算,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率为21%,500米覆盖率仅为33%。

解决对策:对于新增线路建设时序的安排总体原则是需求迫切、道路条件满足的先开通;调整线路的建设时序安排原则上是经营合同先到期的先调整。

其中近期(2013-2015年)新增线路8条,分别为17、19、29、30、15、21、26、28路);调整线路6条,分别为3、4、5、6、7、13路。

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绍兴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工程实践为例

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绍兴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工程实践为例

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利用研究——以绍兴1号线鉴湖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工程实践为例一、研究背景在集约紧凑型城市发展的需求下,国内各大城市都在探索“轨道+物业”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综合开发模式(TOD),可以使轨道交通建设和相关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以实现“一地多用途、高效紧凑布局、多式交通联运高效衔接、环境优美、尺度宜人、高品质社区生活圈”为基本目标的开发模式。

车辆基地和停车场是城市轨道交通必备的重要设施;而车辆基地和停车场内运用库占地面积大、检修库内柱网整齐具备上盖综合开发的先天条件。

而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是一种复合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加密城市空间的建设方式。

多项政策导向明确了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规划研究的必要性,开展规划设计研究,能有效总结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的规划设计关键技术,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经验。

国家层面出台如《城市轨道沿线地区规划设计导则》(建规函【2015】27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等文件。

本文基于绍兴轨道交通1号线监湖停车场上盖开发的实践,首先介绍了综合开发的背景和意义,然后研究了国内一线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项目经验,从总体规划、功能布局、交通设计和规划引导等多个角度介绍了鉴湖停车场综合开发设计策略,最后总结了车辆基地综合开发的未来发展趋势。

二、国内车辆基地上盖综合开发经验分析目前香港、深圳、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厦门、杭州等城市已陆续建成了一批与物业开发相结合的地铁车辆段,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响。

1、香港——日出康城项目日出康城是香港首个公园城市小区,是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综合开发项目;其将车辆段上盖及周边改造为全绿化公园城市的小区,小区内所有物业均坐落于园林环境内;康城也是“轨道+社区”可持续健康生活方式的典范。

日出康城也是香港最大的社区,其占地面积33.6公顷,住宅面积超过160万平米,容纳住宅商业学校政府部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等多种功能;历时20余年,1997~2019年,总分13期开发,日出康城其商场——The LOHAS 康城总面积4.8万平米,充分利用地铁车辆段上盖和地铁站出口,串联起各住宅楼栋和娱乐设施,形成社区共享空间和通道。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分析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分析

Academic Forum464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分析苗 雷(亳州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安徽 亳州 236800)摘要: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建设质量对广大群众出行具有重要影响。

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并且提出具体的建设方法,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性建议,做到科学规划与选址布局,加强场站建设。

同时,建立保障机制,为公共交通场站的顺利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从而提高建设质量与效率,促进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场站设施;首末站;统筹规划近年来,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极大程度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出行水平。

公共交通场站是重要交通设施,其中主要包括公交停靠站与公交首末站,以及停车场与枢纽站等,通过加强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公交场站,为交通企业的经营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城市的交通发展。

1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规划建设的发展方向在建设公交场站时,需要综合分析土地利用率与公交运营实际需求,防止浪费土地资源。

在计算场站的规模时,需要合理预算城市客流需求,从而获得准确的公交运力,之后利用各种用地指标,计算出总体规模。

通过计算的建筑面积,可以有效预估公交的规模。

例如,新加坡不仅土地资源较为稀缺,而且人口较为密集,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将建筑物与公交场站相结合,充分利用每块土地资源。

根据研究表明,部分城市客流量较大,已经难以找到可停放车辆的场地,对当地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公共交通部门需要科学合理建设公交场站,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

此外,公交车车辆形式对公交场站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交通企业可以采用双层巴士等高容量公交车,有效减少场地占用面积,以及公交运力需求[1]。

2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设施的规划建设方法2.1 科学规划与选址布局2.1.1 场站规划标准首先,首末站。

在公共交通场站管理中,首末站可以作为人员休息与调度运营的地方,当白天客运高峰时间过去后或晚间停放车辆都需要在首末站等待,因此,需要合理规划其规模。

公交场站立体复合开发模式初步探讨——以成都5个场站为例

公交场站立体复合开发模式初步探讨——以成都5个场站为例

学海泛舟Academic Research引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大量人口聚集于城市,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机动化水平的提升,交通拥堵成为特大城市的主要问题之一,实施公共交通优先的交通模式是各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主要途径,公交场站是实施公交优先的重要支撑条件,但是受多种原因影响,公交场站用地大都没有随着公交车辆的增加而稳步增加。

复合开发是指在某一地块内或临近地块上,具有公交首末站、枢纽站、停保场等一种功能或几种功能,同时具备商业、办公、居住等某一种或几种业态的行为。

复合开发是近年来大城市公交场站建设的新方式,土地的使用效率大幅提升,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实践层面国内城市也进行了初步探索[1-6],但是,总体来看,复合开发模式仍处于初级阶段,相关规划建设审批程序没有明确,设计理论有待继续总结与提升,各个城市少量的探索多针对建筑设计方案,对于规划审批、业态构成、交通支撑系统等研究不公交场站立体复合开发模式初步探讨——以成都5个场站为例刘永欣1 靳来勇2 王超深3(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交通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都 610031;2.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成都 610041;3.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成都 610065)摘 要:公交场站具有典型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特征,从城市经营的视角出发,具备与其他业态复合开发的理论前提,本文以成都5个公交场站立体开发为例,变传统的单一交通功能为集商业、居住、办公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从规划管理、土地开发、政策与制度保障等角度详细分析了场站业态构成、交通配套设施规模等核心指标与开发经验,以及实际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这一模式的推广提供案例借鉴,促进公交场站的复合开发。

关键字:城市经营;公交综合体;公交场站;复合开发中图分类号:U492.1+1 文献标识码:A Refle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the target of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metropolitan citiesLiu Yongxin 1 Jin Laiyong 2 Wang Chaoshen 3(1.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and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China Railway Eryua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Chengdu 610031; 2.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College,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 3.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Abstract: Public transport stations have typical quasi-public product attributes and positive external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management, they have the theoretical premise of compound development with other formats. This paper takes the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five public transport stations in Chengdu as an example, changes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ransport function into a comprehensive function integrating commerce, residence, office, etc., from planning management, land development, policy and system prot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bstacles,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core indicators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the stations, the scale of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so as to provide a cas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of this mode and promote the compound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stations.Key words: urban management; public transport complex; public transport station; composite development学海泛舟Academic Research够深入,影响了公交场站复合开发的推广。

广西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标准化研究

广西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标准化研究

标准评析广西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标准化研究■ 鲍 春1 莫宽文2(1.南宁学院,广西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2.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摘 要: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是城市公共交通正常运行的基础。

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标准化既可保障公交车辆有序停放、维修保养的需要,又能推动公交用地集约发展。

如何改变传统公交场站建设模式,提高公交场站利用率是有效解决场站落地实施的关键环节。

该文介绍了广西地方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规范》编制的工作背景及建设标准化的必要性,结合公交场站建设现状实际出发,从创新公交场站建设模式、明确公交场站建设条件、统一公交场站建设标准和完善新能源设施的配套等方面予以规范,对指导公交场站的建设、推动公交行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建设,标准化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20.027Research 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Construction in GuangxiBAO Chun1 MO Kuan-wen2(1.Nanning University, Guangxi Key Laboratory of International Join for China-ASEAN Comprehensive Transportation;2. Department of Transport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Abstract: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are the basis for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urban public transportation. The standardization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is not only ensure the orderly parking, maintenance and repair of buses, but also promote the intensive development of public transport land. How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ode of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an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is the key link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necessity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in Guangxi local standard Construction specifi cation for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and combines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to regulate in the aspects such as innovating the mode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clarifying the conditions for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unifying the standards for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and improving the supporting facilities for new energy sources.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 cance for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ublic transport industry.Keyword: urban bus and trolleybus, station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0 引 言城市公共汽电车场站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后方重要的基础设施,由于建设成本高、资金需求大,且土地资源和场站建设资金有限,使得目前公交场站建设滞后、数量不足,直接影响公交线路的正常运行,制约公交的可持续发展。

深圳市公交综合车场现状分析

深圳市公交综合车场现状分析

深圳市公交综合车场现状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城市交通客流量呈快速增长趋势,交通问题已成为大城市的突出矛盾。

深圳作为一座特大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的命脉,建设一体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是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随着国务院“公交优先”战略的深入和公共交通的发展,对公交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圳作为首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常规公交一直以来是深圳市公共交通的主体之一,常规公交与轨道一体化运营更是提高公共交通竞争力的关键。

而公交场站设施是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关键基础,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举措,因此,近来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积极推进公交综合车场的建设。

为充分了解已建综合车场的运营使用情况本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现状调研剖析公交综合车场运营存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后续公交综合车场规划调整、建设、运营提供一定指导作用。

1 公交综合车场的定义[1]指以公交车辆停放、充电、维修保养为核心功能,兼具车辆清洗、车场现场管理等辅助功能、并兼做公交企业运营管理和指挥调度中心的立体集约型公交场站。

公交综合车场的规划建设应有利于保障公共交通效率和安全,节约资源和用地。

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基础上,可进行土地的综合利用开发,并应适应城市景观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2 存在问题问题一、场站停车位设计净高、长度不足e-BUS车辆度(一般3.5m)高于普通公交车,e-BUS车辆停车后,车辆顶部仅剩几公分空间,对于设置排气管道的停车位(限高3.3m),因净高不足,e-BUS车辆无法停放。

图1:深圳市某综合车场车辆停放情况问题二、充电设施性能落后,充电设施供给不足充电设施性能落后,充电设施供给不足是制约现状停车位使用率的最大因素。

图2:现状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问题三、出口距交叉口太近,出入口相交道路高峰期拥堵,存在“进不去出不来”情况综合车场一般设置1个入口和1个出口,不同方向公交车辆进出需掉头,绕行路径较远,进出流线存在不便捷。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概要

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概要

第二章咸阳市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与分析评价2.1 现状调查的目的与内容2.1.1 调查的目的为确定公共交通线路走向、线路网调整、场(厂)、站设施布设方案提供依据。

同时,也为咸阳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策略研究奠定基础。

2.1.2 调查的内容现状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有关基础资料的收集;●咸阳市城市交通状况调查;●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场(厂)、站设施及车辆调查;●咸阳市现状公共交通客运需求状况调查;●咸阳市公共交通满意度调查。

2.2 咸阳市社会经济基础资料整理咸阳市市区的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发展状况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市区*社会经济和人口历史数据汇总表表2-1*注:文中所提到的咸阳市市区,均指秦都区和渭城区两个区。

根据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市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均逐年递增。

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在2001年出现轻微的下降外,从2001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5.7%的速度快速增长。

市区人口从1996年到2005年以年均递增1.93%的速度快速增长。

2.3 咸阳市公共交通线路现状调查分析经过40多年的发展,咸阳市公共交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已形成了以市公共交通总公司为主体、个体客运户参与部分郊区线路运营的格局。

截止2006年底,在本项目研究区域内共有25条公交线路,其中包括15条城区线路,9条城镇线路和1条城际线路,公交运营线路总长430.6公里,运营车辆总数为530辆。

2.3.1 咸阳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一、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咸阳市市区历年客运量、运营总里程和运营车辆数等统计数据见表2-1所示。

咸阳市历年公交客运量统计表表2-1注:数据由咸阳市公共交通总公司提供,未包括5、6、8、10这4条城镇线路。

从表2-1可以看出,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在1997年~2000年增长较为缓慢。

从2001年以后,咸阳市公交客运量快速增长,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0.79%。

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咸阳市市民的公交出行需求大大地增加。

格尔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规划及综合开发研究

格尔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规划及综合开发研究

格尔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规划及综合开发研究韩超【摘要】为了实现格尔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交通功能最优化与开发收益最大化,对枢纽交通规划及综合开发进行研究意义重大.枢纽交通规划从客流预测、交通换乘、设施规模预测、设施布局、车场布置、客流组织、外部道路交通优化分析,枢纽综合开发从业态需求、业态定位、地决价值、业态布局、收益测算研究.研究表明,格尔木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在可实现交通功能最优的同时,确保综合开发盈利弥补建设运营的亏损,为类似项目提供借鉴参考.%The aim of Golmud railway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hub construction is to achieve the best utilization of transport functions and the best profit of development,which is important to hub transport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The hub transport planning focuses on the traffic prediction,traffic transfer,facility size prediction,facility layout,outer road transport improvement analysis,hub comprehensivedevelopment,requirements of business,business location,land value,layout of business and profit prediction analysis.The study shows that Golmud railway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hub maximizes transport functions and guarantee profit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make up for the loss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which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7(061)010【总页数】6页(P5-10)【关键词】客运枢纽站;交通换乘;客流组织;综合开发【作者】韩超【作者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西安710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Abstract: The aim of Golmud railway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hub construction is to achieve the best utilization of transport functions and the best profit of development, which is important to hub transport planning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 hub transport planning focuses on the traffic prediction, traffic transfer, facility size prediction, facility layout, outer road transport improvement analysis, hub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 business location, land value, layout of business and profit prediction analysis. The study shows that Golmud railway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hub maximizes transport functions and guarantee profit from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o make up for the loss of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which may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imilar projects.Key words: Passenger hub station; Traffic transfer; Passenger flow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随着格尔木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格尔木既有火车站及相关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客流量增长的需求,格库、格成、格敦3条铁路引入后,格尔木将形成5向通达的铁路综合枢纽,格尔木火车站将成为集铁路、长途、公交、出租、社会车辆等交通方式于一体的重要综合交通枢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研究前言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集中在发达的市中心,城市空间的立体化建设已经成为趋势。

城市立体化建设,旨在利用城市丰富、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构建高效的城市运作系统。

立体化建设的内容涉及城市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综合体、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多方面。

本篇报告主要研究城市资源的其中一部分----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利用。

公交首末站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合理的设置和布局,可以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和舒适程度,提高公交分担率,降低机动车的交通量。

通常,首末站集结了很多条公交线路,它不仅具备客流转换和集结大量客流的基本功能,而且配有各种运营调度组织管理及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多种用途、多种功能的综合建筑群。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公交首末站都停留在平面发展阶段,既没有上下开发地下空间,又没有向上发展商业居住元素。

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资源的综合利用带来的社会效益的角度上分析,城市公交首末站的开发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作为开发主体,尤其是掌握或能够争取到公交首末站资源的投融资平台,需要重新审视起站场丰富的可利用资源,最大程度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城市的现代化和集约化建设作出贡献。

本文首先介绍了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基础和实践,并由此引出立体化开发中公交首末站开发的重要意义;其次,介绍了目前公交首末站开发的现状和主要开发模式与经验总结,由此提出投融资平台作为开发主体参与公交首末站开发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介绍投融资平台涉入公交首末站的组织形式、开发资金筹集与投融资建议以及后期的运营管理和盈利与风险分析。

最后,以南京公交总公司站为例,探索性的提出了实际的开发建议及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公交首末站立体化开发(一)城市的立体化建设城市立体化建设,是城市活动基面的立体化,也是集约化城市形制的一种表现形式,旨在利用城市丰富、多样化的空间资源构建高效的城市运作系统。

从形态上,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地下空间协调扩展;从功能上,居住、商业、娱乐、休闲、公共服务的有机结合,综合高效的利用和挖掘城市现有的空间资源。

1、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经济实力、交通运输条件、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的立体化建设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从总体上看,世界范围的城市空间立体化发展进程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一致的。

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当一个城市的市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000美元.该城市就初步具备了开发立体空间的经济实力。

2011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元,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元。

尤其对于大中城市来说,早已达到了人均年收入1000美元的标准,城市立体化开发的经济基础基本满足。

●现代技术革命19世纪下半叶,英国已开始建设地下铁道;在美国升降机已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中。

20世纪,现代的交通运输的发展,建筑中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应用,成为推动城市空间向高空、向地下立体化发展最大的动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设施工技术水平和机械化程度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例如生态环境技术、防震防灾技术、新一代建筑材料的应用、地下空间的通风与采光等技术正不断得以更新和推广,完全能满足现阶段的立体化发展需要。

2、城市立体化建设的内容与具体实践城市立体化建设涉及城市广场、商业街、步行街、综合体、交通枢纽、市政设施等多方面。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由粗放式转向集约型发展,各地都在探索如何有效的利用城市空间资源:西安钟鼓楼广场的公共空间立体混合开发,涵盖了绿化主广场、下沉式广场、下沉式步行商业街、地下商城、传统商业楼五大部分;北京王府井大街的新东安市场中安排了商业、写字办公、旅馆餐饮等功能,建筑内部采用了中庭、室内商业街、屋顶花园等城市空间设计手段,营造大型综合公共中心;图1:上海西站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剖面图上海西站地下空间(如图1所示)依托交通枢纽,分担城市副中心的商业商务功能,发展交通转换设施和旅游集散设施,以及配套的商业、商务、旅馆、餐饮设施。

(二)公交首末站立体化开发的意义本篇报告重点研究城市资源的其中一部分----城市公交。

城市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即使在以地铁为代表的先进交通公交广泛应用的大型城市(如北京、上海、南京等),公交以其灵活的路线、相对较低的成本、较小的建设难度,仍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目前城市公交存在很多问题:1、城市公交存在的问题为了不断的完善城市公交体系的发展,中央及地方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如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建设部等四部委出台的《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各地方政府颁布的“公共交通规划”以及相关的规范性文件),但各地的公交在运行的过程中仍然涌现出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从全国范围来看,大部分的城市公交都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如公交首末站面积狭窄、使用年限长、设施落后,根本不能满足停车、车辆保养等需要,部分公交车辆甚至“露宿街头”,影响公交车辆的及时维修和正常保养,给公交车的安全营运带来隐患;公共交通设施与城市道路发展不配套,首末站停车场地、公交调度用房、洗车场所、出租车综合服务站等公共客运配套设施未能与小区开发、园区建设同步规划、建设,以至道路修好了,小区建成了,公交车却无法延伸;科学先进的运营管理技术(如BRT快速公交系统)未得到普遍应用。

●企业运营困难,政府财政压力巨大地方财政对公交行业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当地城市公交发展的需要。

城市公交在价格上受到严格控制,公交企业盈利有限。

公交企业承担的税费负担过重,同时,地方政府也承担着每年补贴的巨大财政压力。

这种两难的局面,使得多地的公交行业处于亏损状态。

公交行业效益不佳直接带来驾驶员严重流失、服务质量下降、服务能力和水平的下降严重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也影响着城市品质的提升。

2、开发公交首末站的现实意义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让城市公交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实现统一。

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实现其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与利用,无疑能为公交行业的两难发展带来崭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

●促进城市公交体系集约化发展城市化快速发展,伴生了快速膨胀的城市人口和有限土地资源与公共服务之间的矛盾。

土地(特别是中心城区)的日益稀缺,带来公共交通的服务受限,使得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空间发展方式——空间化开发利用(由二维向三维空间转化)。

地上地下空间的开发是对公交首末站站场资源的有效利用,利用自身带来的客流量和交通便利等因素,丰富站场区域的功能。

不仅能够优化站场的调度与环境,满足公交车自身的停车需求,还能整合站场周边资源,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如公共停车场的建造)。

综合利用首末站站场的空间资源,对解决交通难题,促进城市公交体系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经济效益的获取城市公交首末站系统是城市公交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而言,南京市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利用程度较低,小型的公交首末站分布零散,一般仅进行地上空间的单一开发以满足停车的需求。

实践表明,公交首末站的空间化综合开发,所带来的商业元素、开发的住宅(部分为保障性住房)、提供的地下停车位等,能够改变以往低下的利用率,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是市场化开发的客观要求,也是作为开发主体的合理需求。

二、公交首末站开发与投融资平台(一)行业现状与趋势分析在如今城市化如火如荼的进程中,公交作为城市交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人们的日常出行息息相关,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各大城市都在建设和完善自身的公交系统,包括线路的安排,车辆的配置,已经相应配套设施的建设。

一些城市由于土地极其稀缺,面临着公交车“停车难”等问题,公交首末站有综合(或复合)开发的需要。

大部分城市在旧城的翻新改造与新城区扩张建设的时候,公交首末站都被划入了规划建设之中。

哈尔滨群力新区近年来打造了哈市第一个公交首末站。

该公交首末站总占地面积4425平方米,建设规模1124平方米,其中包含站房1000平方米、候车廊124平方米、停车泊位20余辆。

在设计打破了传统公交车调度室的概念,设计为一个主体两大部分,建筑主体高约13米,两大部分分为洗车房与营运厅,中部设有通车长廊,其中营业厅为两层,第一层内设候车厅、卫生间及满足乘客需求的商业配套,第二层设有餐厅及办公室等设施,人们可在等车的同时就餐或娱乐。

2007年编制的《南京市公交场站总体规划》重包含了《南京市公交停车保养场控地规划》、《南京市公交枢纽站控地规划》、《南京市公交首末站控地规划》三个子项,结合南京市的实际情况,在对场站形式的研究上提出了联合开发、立体化建设等思路,突破了南京市公交场站传统的平面独立建设模式,对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节约土地资源、有效的协调场站与周边用地设施等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12年成都首个公交场站综合体年内亮相。

公交场站集购物、餐饮、影院等综合业态为一体,并引入了高科技解决噪音尾气等难题。

早在2010年,成都就曾提出大力实施公交场站立体开发,建设停车楼,增加停车面积;将停车楼设置在地下,上面综合配套商业。

目前正在做公交场站综合体的商业形态总体规划,每个场站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些商业形态,主要为便民超市、银行网点、药店和日化品销售等。

市民通过便利的公共交通体系,甚至足不出站,就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商业服务和文化生活乐趣,同时也减轻了城市交通负担,丰富了区域商业结构。

今年在成都还将启动9个公交场站综合体的报批、建设等工作,城区内现有的公交场站也将在条件成熟时启动改造。

图2:成都德源公交场站综合体建筑示意图可以看出,未来公交首末站趋向于规模化和复合化发展。

规模化对集中配置、综合管理、土地资源利用有着成本上的优势,同时能够聚集较大的客流量,便于商业开发与经营。

对空间资源的复合利用能够有效的解决地面停车的难处,并且能够扩展经营的业务和范围,在以往单一的枢纽站上附加商业、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商务办公等功能,多元化的经营能使各个部分协调发展。

不仅能够创造客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更好的承担了社会公共交通的责任,满足人们日常的出行。

(二)主要开发模式与经验借鉴公交首末站的综合开发是基于对站场土地的空间资源合理化利用,由于站场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上下班出行高峰期,车流和人流相互交叉影响较大;与一般地区相比空气和噪声污染相对较严重;位于主城区的站场其土地资源极其有限。

因此在开发模式上,各地主要推行的还是“交通+商业+居住”的多功能组合模式。

所谓的“交通+商业+居住”就是将公交首末站、生鲜超市和住宅项目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厦门在新建公交首末站综合开发的具体项目上,具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