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诊疗

合集下载

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论文

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论文

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研究【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主要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给予患者控制血糖、降血脂等方面治疗,分析患者治疗效果。

结果: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病情得到好转这63例,有效率为95.5%。

在患者出院后6个月~3年的随访中显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任何其他疾病,生活质量没有受到影响。

结论:在治疗脑梗死患者时首先需要的是诊断患者是否为糖尿病,若确诊那么则要及时做好降血脂和降血糖的工作,控制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2型糖尿病;脑梗死;临床;例【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166-01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糖尿病相对于脑梗死而言更为常见,是发病人群最多的一种疾病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相对于单纯的脑梗死和糖尿病而言其死亡率更好,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死亡率比单纯糖尿病的死亡率高出两倍,其发病率约在3.6~6.2%.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情况,我院对6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其中,男36例,女30例;最小年龄33岁,最大年龄87岁,平均年龄60岁。

患者糖尿病病程最短为2年,最长为28年,平均为15年。

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制定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症状,确诊为糖尿病脑梗死疾病。

所有患者在病程、性别、年龄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治疗方法有两个步骤:首先,进行常规检查。

进行血脂、血糖、胆固醇检查。

检测前一晚上要求患者8点后开始不能进食,早晨一起来在空腹状态下就开始进行检查。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是目前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如今的发病率呈现出上升与低龄化趋势。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在中医范畴中属于“消渴病中风”,在糖尿病发展到后期而出现的病变。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就是脑梗死,占据整个脑血管病变88%以上,已经成为社会公众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

为了能够进一步改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可通过中医药治疗疾病,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一、中药复方治疗降压治疗: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通常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容易引起小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就是脑血栓的形成,该疾病的发生主要是血管壁本身病变,病因基础在于动脉粥样硬化,其中高血压就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通常比较严重,梗死病灶主要特点在于出血性病灶、大面积病灶等,因此必须要予以降血压治疗。

可应用复方丹参滴丸起到预防性保护神经的作用,联合华法林则能够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应用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性比较高。

改善糖脂代谢治疗: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有降糖作用,能巩固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各种症状,减轻化学药物的副作用。

通过应用通脉降糖胶囊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身体糖脂代谢紊乱症状,患者的症状也有明显减轻,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以及神经功能,应用效果显著。

另外,益气解毒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性也比较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与血脂水平,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疾病转归等。

降糖降脂治疗: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降糖降脂治疗,能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应用效果显著,治疗药物包括芪葛蛭丹通络汤、谷红注射液、华佗再造丸。

益气养阴活血化痰方等,这些中药复方均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应用效果显著。

抗炎治疗:炎症与炎性血清标记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与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C反应蛋白是血清炎性标记物之一,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关联,也是脑梗死这一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取10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0例为实验组,接受丁苯酞治疗,另外50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两组患
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情况均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的患者口服丁苯酞片,每日一次,剂量为每次2毫克。

对照组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控制血糖、抗血小板、抗凝等治疗
措施。

研究结果:
经过治疗4周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较对照组更好。

实验组的平均空腹血糖
水平为6.8毫摩尔/升,而对照组为7.5毫摩尔/升。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2%,而对照组为68%。

实验组的患者在脑功能恢复方面也较对照组更好。

实验组患者的国际神经功能评分(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为3.8分,对照组为4.5分(P<0.05)。

同样,实验组的患者在脑血流灌注方面表现更好,平均流量为42.5 ml/100g/min,而对照组为39.6 ml/100g/min。

两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能够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血糖控
制和脑功能恢复效果。

丁苯酞还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脑血流灌注。


苯酞是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有效药物之一。

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长期疗
效和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50例

丹红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50例
需 增 加 常规 剂 量 薄 层 扫 描 或增 强 扫 描 。粟 粒 性肺 结核 低 剂 量
[ 藕 日期 】 2 0 收 0 8一O 一O 8 8
肺 内病 灶 与 肺 门淋 巴 结肿 大 同时 显 示 , 断 容 易 ; 纯 胸 内 淋 诊 单 巴结 结 核 低 剂 量 C 显 示 阳性 率 高 , 特 异 性 征 象 少 且 由 于 T 但 图像 噪 声较 大 , 淋 巴结 内小 的 钙 化 或低 密 度坏 死 显 示 不 清 , 使
诊 断 的 同时 , 何 减 少 患 者 的 受 照 剂 量 是 面 临 的 主 要 问 题 。 如
总之 , 剂 量 C 在尽量减少患者受照剂量的前提下 , 低 T 能
够 发 现 比 x 线 胸 片更 多 的病 灶 , 利 于 肺 结 核 的早 期 发 现 和 有
早 期 治 疗 。 当临 床 怀 疑 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结 核 而 胸 片 阴性 时 , 及 时 进 行 低 应 剂量 C T扫 描 。 [ 参 考 文 献 ]
位结 核 , T检 查 能 提 供 比平 片更 多 的 信 息 , 诊 断肺 结 核 不 C 是
可 或缺 的检 查 方 法 。肺 结 核 表 现 为 多形 性病 变 ,T 能 很好 地 C 显 示这 些 病 变 特 征 , 显 提 高 了 肺 结 核 的 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能 明 力l J 2 。但 由于 C 检 查 费 用 高 、 射 剂 量 大 , 使 它 的使 用 T 辐 而 受到 限 制 。 近年 来 , 着 我 国 医 疗 卫 生 水 平 的 提 高 及 C 设 随 T 备 的普 及 , T检 查 在 疾 病 诊 断 中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 提 高 疾 病 C 在
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2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120例
了提高 临床疗 效 ,我们使用 中西医结合方法 治疗糖 尿病合 并脑 梗死患 者 ,取得 了 良 的疗效 ,现报道 如下。 好
8 %p_ 糖尿病会导致脂质代谢异常,患者常伴动脉硬化、高血 o lk 脂并发心脑血管病,而且血 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也会使血粘度和凝固 性增高,有利于脑梗死形成 。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为心血管病变,
减及针 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 %,对照组总有效率 8 . %,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4 5 ,P> 0 5 ;治疗组显效率 20 0 80 0 = . 4 2 .) 0
7. %,对照组显效率4. %,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 . 4 P<o 5。结论 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例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的 60 0 80 0 ) 5 2, ( 0 2 .) 0
【 摘要】目的 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疗 效。方法 将我科 2 0 08年 3月至 2 1 年 3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脑梗 死 10 01 2
例 病例 ,随机 分 为治疗 组和 对 照 组 ,两组 均使 用 西 医常规 疗 法 治疗 , 治疗 组在 西 医常规 治 疗 的基础 上 ,应 用益 气养 阴 ,活 血 化瘀 中药加
化 ,加速c a 从细胞内释放、抑制c a 内流,因此造成血管平滑肌细 胞胞质内c a 减少导致血管平滑肌松弛,从而改善心肌血供 。②硝
酸 酯类 药物如 果 长期使 用将导 致耐药 性 的产生 ,这是 因为 一氧化 氮 作用下 降或 是消 失、血 管平滑 肌巯基 生成 受 限或耗 竭和血 管局 部 内
3 ・中医中药 ・ 8 6
. 3
表 1 两组 患者 , 床 治疗 效果 ( ,%) I 岳 r l
2 . 3两组患者不 良反 应观察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

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分析叶磊【期刊名称】《蛇志》【年(卷),期】2018(030)002【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9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9例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5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血脂水平、炎症因子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HDLC高于对照组,TC、TG、LDLC、hs-CRP、IL-6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颈动脉内膜斑块面积、CAIMT、不稳定性斑块率、NIHSS评分、S100β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为26.00%略高于对照组22.4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总页数】3页(P223-225)【作者】叶磊【作者单位】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民医院 ,河南漯河 462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3;R587.1【相关文献】1.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r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价值 [J], 李美杰;张立娜;姚丽娜;纪利利;韩莉;夏春晓;汪丹;刘新颖;岳术义;郭书琴2.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杜自霞;李雅文3.瑞舒伐他汀联合银杏叶提取物片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J], 孙科;杨清成4.瑞舒伐他汀与普罗布考联合用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J], 刘智刚5.普罗布考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血脂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 董晓柳;朱丽霞;徐士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
冰毒 中毒对 社会危 害大 ,值得 引起 重视 ,应 加 强对夜 总
会、迪斯科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 ,加大对毒品的打击 力度 ,加强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 ,树立正确 、健康 的人生观 , 从源头上遏制此类 中毒事件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1 刘志民 . “新型毒 品”及其危害 [J].药物不 良反应杂志 ,2005
实 用 心 脑 肺 血 管 病 杂 志 2012年 4月 第 20卷第 4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0软件进行 统计 分析 ,计量资
两组 SBP、颈 动脉 斑 块发 生 率、颈 动脉 内膜厚 度 、TC、
料以 ( ±s)表示,计学 意义 (P<0.05),而 DBP、
【关键词】 耱 尿病 ;脑梗死;颈动脉疾病 【中图分类号】R 743.33 R 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5971(2012)04—0694—02.
我 国2007-2008年进行糖尿病 流行病 学调查发现 ,20岁 以上 的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 9.7% ,我国糖尿 病患者数 已达 到 9240万 。可能已成 为糖 尿病患者人数最多 的国家… 。而糖 尿病是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糖尿病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发 生率较非糖尿病者高 2—6倍 。因而 ,通过 比较脑 梗死合并 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因素 ,讨论糖尿病对脑梗死 的影 响 ,积极控制血糖 ,减少脑梗死 的发生率,改善脑梗死 的 预后 ,在 临床工作中很重要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1年 1月—7月住 院的初发 急性脑梗 死患者 92例 ,年龄 40—55岁 ,分为糖尿病 组与非糖 尿病组。 其中糖尿病组 42例 ,非糖尿病组 50例 ,2型糖尿病符合 1999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临床护理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60例临床护理
现 出 照 章办 事 的 一 面 , 又可 以展 示 出人 文 关 怀 的一 面 , 于 对 护理 项 目十分复 杂 而又 特殊 的感染 科 而 言 , 目前这 一 措施 是 最有 效 、 实 用 的 , 最 值得 临 床 的进一 步 推广 。 [ 考 文 献】 参
【] 米 继 民, 云 霞 , 顺 秋 . 国 医院 职 业 陪护 管理 现 状 探 讨 . 放 军 护 I 凌 杨 我 解
【 标识 码】C 文献
【 章 编号】 1 7 — 7 1 2 1 )0 a - 2 - 2 文 6 4 4 2 (0 1 1 ( ) 1 9 0
脑梗 死 为糖 尿 病较 常见 的临床 并 发症 , 尿病 患者 合 并 糖 有 脑梗 死 的发 生 , 主要 的 原 因为 , 尿 病 患 者 其病 程 迁 延 其 糖
21 0 1年 1 O月第 l 8卷第 2 8期
护理研究
糖 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 6 例 临床 护理 0
满 玉 玲
山东 省 蓬莱 市人 民医 院 内四科 , 山东 蓬 莱
2 50 6 60
【 要】目的 : 6 摘 对 0例糖 尿 病合 并有 脑 梗死 患者 的 临床 护理 进 行 总结 。方 法 : 回顾 本院 2 0 0 8年 1 2月- 0 0年 l 21 2月 , 收治 的 6 0例 糖尿 病 合并 有 脑梗 死 患者 临床 资料 , 对全 部 患者 进 行心 理 护理 、 药 护理 、 复护 理 以及 健 康教 育 。结 用 康 果 :0例患 者 经过 治 疗 与护 理 后 , 6 其肌 力 能 够 恢 复 至 I级 的 患者 5例 , Ⅱ级 的患 者 7例 , Ⅲ级 的患 者 1 6例 , Ⅳ级 的 患者 2 0例 . V级的 患者 1 2例 , 且智 能 缺损 与失 语 者 都有 不 同程 度 的好转 。 论 : 合糖 尿 病合 并有 脑 梗死 患 者其 并 结 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诊疗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并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诺和灵30R治疗)与观察组(25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糖指标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 h 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及神经功能缺血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4.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采取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有助于快速降低血糖指标情况,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具有疗效理想,安全可靠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标签:糖尿病;脑梗死;甘精胰岛素;阿卡波糖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多尿、多食、多饮及消瘦[1]。

糖尿病患者在出现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后,其脑损害较为严重,同时神经功能预后较差,将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极大影响,严重的甚至可导致死亡[2]。

因此,针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必须加强血糖控制,而低血糖又会加重脑梗死。

甘精胰岛素属于一种疗效理想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可以平稳降糖,同时具有较低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3],而阿卡波糖能够对餐后血糖起到降低的功效。

笔者所在医院进一步探讨了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在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满足世界卫生组织(WHO)1999年糖尿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62~79岁,平均(68.19±2.67)岁;糖尿病病程2~9年,平均(7.49±1.08)年。

对照组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62~81岁,平均(68.24±2.65)岁;糖尿病病程2~10年,平均(7.51±1.11)年。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均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饮食疗法、运动疗法、精神疗法等积极控制血糖,同时给予活血、神经细胞保护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对脑梗死行对症治疗,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基于此,对照组注射诺和灵30R(厂家:NovoNordiskA/S,批号:注册证号X19990260)治疗,4~12 U/次,1次/d,给药时间为每天7:00 AM与19:00 PM两次;观察组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厂家:Aventis Pharma Deutschland,批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S2*******)治疗,起始剂量为0.15 U/kg,1次/d,给药时间为每天22:00 PM,同时联合口服阿卡波糖(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90205)治疗,25~100 mg/d,3次/d。

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同时配合合理的运动及饮食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记录两组血糖低于3.2 mmol/L或低血糖症状发生情况。

遵循《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评定,若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1%~100%,同时残疾程度为0则评定为基本痊愈;若减少46%~90%,同時残疾程度属于1~3级则评定为显效;若减少18%~45%则评定为有效;若减少低于17%(含17%)则评定为无效。

总有效率=100%-无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血糖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BG、2 h PBG及HbA1c等血糖指标及神经功能缺血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24/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19/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无效有效显效基本痊愈总有效观察组(n=25)1(4.00)14(56.00)6(24.00)4(16.00)24(96.00)对照组(n=25)6(24.00)13(52.00)4(16.00)2(8.00)19(76.00)字2值 4.152 8P值0.041 62.3 两组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夜间低血糖事件1例,发生率为4.00%(1/25);对照组出现6例,发生率为24.00%(6/25)。

观察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152 8,P=0.041 6)。

3 讨论3.1 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特点糖尿病属于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发展缓慢,症状隐匿的特点,少数患者不会出现典型的体征及“三高一低”的症状,因此极易被患者及医生忽视,常常在突然出现脑血管病之后才于医院诊治[4]。

临床上普遍认为糖尿病的病因与遗传、脂代谢异常及内分泌失调相关。

中老年人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内分泌紊乱,加上高血糖、高血脂及肥胖等外在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糖代谢紊乱的现象。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黏稠度增加,血小板对血管壁黏附性增强,红细胞可变性降低,加上胆固醇合成增多、脂代谢异常的影响,极易诱发全身小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出现缺血、缺氧及玻璃样变等诸多病理改变。

此外,脑部血管会出现弹性降低及管腔狭窄的现象,增加了损害末梢神经、眼底、心脑肾的风险,据相关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可高达1/3[5],少数患者还可合并脑出血、痴呆以及脑萎缩等疾病。

因此,平稳控制血糖是防治脑梗死的关键,然而,过低的血糖同样可导致神经细胞发生缺氧坏死等症状,增加再梗死的风险。

据相关研究显示,血糖水平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血糖水平越高,病情则越严重[6]。

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1)高血糖患者脑缺血时将影响脑组织对糖有氧代谢的过程,加速无氧糖酵解,增加乳酸生成,进而引发缺血区乳酸性酸中毒;此外,还可生成大量血栓烷A2,引发脑ATP 再生减少,致使钠泵功能衰竭以及钠离子内流,此类因素均可诱发脑细胞水肿,进一步损害缺血脑组织。

(2)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液黏稠度及弥漫性血管病变的现象,一旦血糖显著升高、脱水时,便可增加血液黏稠度,对梗死区侧支循环产生影响,进而扩大梗死灶。

(3)脑梗死的范围越大则应激反应越严重,同时血糖也将越高。

另有资料表明,血糖水平与急性期预后相关,若血糖水平超过16.70 mmol/L,则预后不良,可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现象,将明显增加病死率[7],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与血糖显著升高时极易引发酮症酸中毒或其他全身并发症,加重病情有关。

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重加强血糖控制,避免梗死面积扩大。

3.2 高血糖对血管的病变危害及二级预防3.2.1 高血糖对血管的病变危害糖尿病并发血管病变属于糖尿病患者临床多发并发症之一,患者可能会因为血管过于狭窄或者血管闭塞造成肢体坏疽,部分患者甚至出现截肢或者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导致其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危及患者生命和健康[8]。

有数据表明,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大概为5%,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血糖及高血脂的现象,且其血液黏稠度通常比较高,可能会造成患者血流缓慢或者出现瘀滞及动脉硬化的问题,进而诱发脑梗死[9]。

糖化血糖蛋白(HbA1c)是反应糖尿病患者长期平均血糖的“金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及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糖尿病患者对于血糖控制的目标应为HbA1c水平小于6.5%[10]。

因此,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诊疗过程中也应将HbA1c水平控制在这一水平。

然而,实际工作中即便是能够对HbA1c进行良好控制,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血糖波动,造成各种血管并发症。

有研究发现,不管是1型糖尿病亦或是2型糖尿病,其在传导动脉以及阻力动脉内皮细胞依赖性舒张功能(EDVD)上均与血糖水平呈现出负相关的特点[11]。

还有研究称,糖尿病血管EDVD以及内皮细胞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VD)在糖耐量低减期间出现明显受损,同时与其血糖水平之间存在密切关系[12]。

由此可知,持续的高血糖及反复的餐后高血糖均可能造成糖尿病血管病变。

有国外研究发现,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诊疗过程中,将HbA1c水平控制在<7.1%,能够促进微血管病变发生概率的大幅降低,延缓其病变发展,实现对肱动脉舒张功能的有效改善等[13]。

3.2.2 高血糖血管病变的二级预防有报道称,HbA1c每提高1%,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5%~18%,而并发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则增加28%~32%,可见高血糖对于血管病变的危害性之大[14]。

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二级预防工作,加强对HbA1c等的检测,实现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有效预测,针对糖尿病危险分层进行科学评估,以便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控制预防,同时实现早期治疗,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及其发展。

根据美国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并发糖尿病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必须要针对其血糖进行有效控制,降低微血管病变及大血管病变发生率。

中国卒中指南提出,糖尿病血糖控制应将其把目标设置为HbA1c小于6.5%,然而针对高危糖尿病2型患者血糖水平过低可能诱发病死[15]。

针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可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进行治疗,将其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实现对患者血糖水平及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同时使用他汀类药物,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

3.3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效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属于临床多发神经内科疾病之一,脑梗死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而要想实现对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有效防止,科学的血糖控制属于重中之重。

甘精胰岛素属于一种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当皮下注射后,在人体内发生的生理及化学反应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类似,可以通过促进脂肪末梢组织与人体骨骼肌吸收葡萄糖,通过相应激素传播而发挥抑制、降低肝糖原分解的作用,能够促进胰岛素等电点的提高,使其能够在酸性环境中可溶,在中性环境中沉着,可达到延缓吸收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