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常见的八种修辞手法中考必考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以下八种: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答题技巧如下:
修辞手法的作用:
1. 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2. 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表达生动而有趣。
3. 夸张: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引起联想效果,给读者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排比:句式整齐,增强气势;长于抒情,更有气魄;叙写透彻,条分缕析。
5. 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增强语言的节奏感,使语言节奏明快。
答题技巧:
1. 熟悉各种修辞手法本身的作用。
2. 分析句子语境,判断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3. 结合句子语境分析修辞手法在句子中的作用。
4. 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恰当的表述方式。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在于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有力。
答题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和题目要求,准确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利用象形记忆法记住不同的事物

利用象形记忆法记住不同的事物象形记忆法是一种古老且广泛使用的记忆技巧,通过将事物形象化、抽象化的方式来记忆,使人们更容易记住不同的事物。
这种记忆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人脑对于形象信息的记忆能力更强,通过构建生动形象的联想,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象的形象,提高记忆效果。
本文将介绍象形记忆法的基本原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技巧,帮助读者利用象形记忆法有效记住不同的事物。
一、象形记忆法的基本原理象形记忆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人类大脑对于形象信息处理和记忆的特点。
人脑在处理形象信息时,有着更强大的记忆能力。
相比于抽象的概念或文字,形象更易于引起人脑的注意和记忆。
因此,通过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象的形象,能够更容易记住。
二、利用象形记忆法记住不同的事物的实用技巧1. 联想图像化将要记忆的事物想象成一个具体的图像。
例如,如果你要记住桌子这个词,可以将它联想成一个长方形的木质桌子,上面摆放着书籍和文具。
这样形象化的图像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2. 构建故事情节将要记忆的事物组合成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中的每个元素都与要记忆的事物相关联。
例如,要记住苹果、钢琴和树这三个词,可以构建一个故事情节:有一只会弹钢琴的猴子坐在树上,手上拿着一个苹果吃。
这样的情节更容易被大脑记住。
3. 手势配合记忆结合手势和动作,与要记忆的事物形成关联。
例如,要记住小狗走路的姿势,可以模仿小狗走路的动作,同时配以相应的手势。
这样的身体记忆可以加强记忆效果。
4. 利用空间记忆将要记忆的事物与具体的空间位置相关联。
例如,要记住购物清单中的物品,可以想象自己在超市中逐个取物。
将每个物品与不同的位置相关联,例如将苹果放在第一个展示柜台,牛奶放在第二个柜台,这样的空间关联能够提高记忆效果。
三、象形记忆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学习外语词汇利用象形记忆法可以更轻松地记忆大量的外语单词。
通过将外语单词联想成与之相关的图像,或构建与单词有关的故事情节,可以提高记忆效果。
比喻修辞的形象化和抽象化

比喻修辞的形象化和抽象化比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在日常写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能够增强语言的鲜明性和生动性,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模糊的形象具体化,深邃的意境明确化。
因此,追求形象性和生动性就成为写作过程中运用比喻修辞的一个基本要求。
例如:①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象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②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几个。
(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例①句中将那女人比喻成画图仪器的圆规,贴切生动,很富于形象性,突出了杨二嫂脸瘦如削、身瘦如棍的形体特征,将她的瘦骨嶙峋刻画得栩栩如生,传神至极。
例②句中用“肥皂泡”作比将那多收了三五斗的农民在卖粮时希望的破灭刻画得真实形象,生动灵活地展现了旧中国农民生活的辛酸和苦难,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恨和控诉,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这两个明显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比喻句都有一个基本相似的特征,若将这些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这些比喻句的本体是一些相对较抽象的名词或事物,而喻体则明显通俗得多。
这些比喻句的句型结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抽象事物+比喻词+具体事物”,我们可称之为“形象化”的比喻句。
当然,本体和喻体的抽象和具体只是相对而言的。
其实在这类“形象化”的比喻句中,本体的“抽象化”程度也是存在差别的,例②句中的“希望”比例①句中的“女人”就抽象得多,但它们与各自的喻体相比又较抽象。
然而在日常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读到一些特殊的比喻句。
首先来看几个例子。
③离开苍老疲惫的家门,像逃跑出一个恐怖的梦境。
(莫言《欢乐》)④那时侯,阳光还好,藏在墨绿的叶片下的辣椒像一串串凝固的血泪,也像一串串沉重的叹息。
(莫言《欢乐》)⑤新鲜的微风拂拂地吹着,好像地球的幸福的叹息,掠着湿雨的小鸟的快乐的歌声,可从田野森林间听得。
将抽象变为形象

将抽象变为形象“在我看来,所谓的散论就是把抽象的主题、抽象的论述变成形象化的东西,变成可知可感的具体形象,从而使文章从里到外、从头到尾都美起来,这大概就是散论的基本形态了。
而要达到这么一个文笔的高度,就要有美丽的主题、漂亮的标题、抒情式的材料叙述和用来升华各个材料及文章主题的诗化语言,使文章在散在的结构中通过抒情来完成说理。
”、“由浅入深地进行想像语言、语言节奏、句式转换、诗化语言、诗歌的训练。
”,可见,诗化语言对于散文之类的文章是很重要的,不仅如此,诗化语言对小说的作用也是异乎寻常的。
说到诗化语言就得先说说诗。
当年,我们报社的总编辑讽刺一位副总编辑的诗:什么是诗?就是把连着写的文章断了句断了行,不加标点,然后再让人看不明白,这就是诗。
到现在我都觉得总编辑说的有道理,现代诗是必须断行的,必须不加标点,尽量让人看不明白。
可是,断了行的、不加标点的不一定就是诗,比如;我今天早晨起来穿上衣服洗了脸吃完了饭走出门外打了出租车上班去了(这是我瞎编的)这是诗吗?显然不是,谁也不会说这就是诗,也谈不上诗化语言。
再看下面的断行: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转自博客心语如诗)这就不能说不是诗了。
为什么?因为这里的语言得到了诗化,你看,抽象的岁月幻化成溪水边,诗行还能用手捡起来,梦是有航线的(因为他是一个小船)。
这就是诗化语言。
如果我们把这些诗化语言连起来,加上标点,就不是诗了,而是文(无论他是什么文体),是诗化语言的文字: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当然,我们还可以把这些文字重新断行,还是诗,因为是诗化语言:在岁月的溪水边我终于听到梦境里熟悉的铃声终于拣拾起在梦中闪亮已久的诗行心又一次起航沿着梦的航线...不仅诗里,任何文学艺术形式都需要诗化语言。
诗化语言是文学艺术的霓裳。
中考语文常出现的八种修辞手法

中考语文常出现的八种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彩。【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 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作用分析】:描写了冬季北国气候严寒,冰雪覆盖的壮阔景色,读起来音调铿锵,节奏明快,更增强了表现力。6.反复:根据表达的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一种修辞方法。包括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作用】: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例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用分析】:“盼望着”一个短语连续反复初中地理,表现对春的喜爱,盼望春天早日到来的急切心情。7.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的修辞方法。【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气势,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例句】: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作用分析】:这个设问突出强调了来的是出使宫市的太监,写出他们骄横的神态8.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它的特点是用肯定的语气表达否定的内容;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可以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例句】: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作用分析】:在记叙了志愿战士的英雄事迹之后,用这两个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感情,赞扬志愿军战士的英雄行为。用否定的语气表达肯定的内容,启发读者深思。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修辞手法之比喻+课件

下列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同类相比: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表示猜度: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表示想象: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仿佛置身于天真烂 漫的少年时代。 表示举例:在祖国建设的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 像雷锋等。
3.种类:①明喻,②暗喻,③借喻,④博喻(指用几个喻体从 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一个本体。如“瞧,那一群骑自行 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 蓝孔雀?”)。 比喻的几种特殊形式: 本体同喻体并列:从喷泉里喷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流出 来的都是血。
比喻的构成与效果:
(1)构成(三个内容):本体、喻体与比喻词 (2)效果(三个方向):①内容上:描绘了对象的……特点或阐释了……道理;② 艺术上:形象生动或化抽象为形象;③表达感情上:表达什么观点或感情。 比喻的表达效果:①对事物特征进行生动的描绘或渲染,化平淡为生动;②用浅显 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形象说明,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里其实 有两个方向,在描述性语段中,比喻主要是对描写对象进行修饰,使之更形象,更 生动,特点更鲜明;而在议论性语段中,使用比喻,则可以便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 可以化抽象为形象。
中考语文试卷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

中考语文试卷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常见的事物、情境或道理来比方抽象、生疏的事物、情境或道理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例句】: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分析】:以虹的形状比喻石拱桥的桥洞,形象生动地写出石拱桥形式优美的特点,引起人们美的联想。
2.拟人:拟物为人,把事物人格化,将它写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行为的修辞方法。
教育硕士考试【作用】: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情感色彩。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作用分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春花艳丽、桃李争春的热闹景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形象。
3.夸张: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方法。
【作用】:可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或在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和理解上起积极作用。
【例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作用分析】: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封冻之快,突出了北国的严寒。
4.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递相排列,用来表达相近或相关语意的修辞方法。
【作用】: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比较集中、透彻、感情强烈,使气势贯通、流畅,使形式整齐,音节响亮。
【例句】: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
【作用分析】:具体描绘了祥子在暴风雨中拉车的感受,渲染了在恶劣的环境下祥子的痛苦、无奈,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关联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方法。
【作用】:从形式上看句式整齐,增强语言的形式美;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加强了语意的相反相成,也使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琅琅上口,意义严谨而又富有表现力。
【例句】:(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成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从而日子过得飞快,轻松愉快地几乎把他的牢狱之苦全然赦免。
可是生活中有许多人明明没有进监狱,却把自己关在心造的监狱里,不肯自我赦免。
请以“解除心灵的监禁”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范围之内,不少于800字。
•
•“心灵的监禁”是指束缚我们心灵、让心灵受苦的、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例如:
•不喜欢自己的职业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竞争对手别人的成绩
•嫉妒虚荣
•贪欲失败
•打击厄运
•挫折… …
解除心灵的监禁: 找到寄托从而使自己心灵得到赦免
例文:放飞心灵,书写人生(原稿)
①当梵·高的血液在向日葵粗犷的线条中燃烧,他的心灵已摆脱了贫穷、饥饿与嘲笑的囚困。
②当李白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的心灵已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
③当贝多芬指下流出《命运交响曲》,他的心灵已解除了疾病的监禁。
④只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才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修改
①
②当贝多芬将他的心灵从失聪痛苦的监禁中解脱出来时,他的指下流淌出美妙的《命运交响曲》。
③当梵·高的心灵摆脱了贫穷、饥饿与嘲笑的囚困他的血液在向日葵粗犷的线条中燃烧得更加热烈。
⑤放飞心灵,成就大业。
先哲孟子说过,承担大任的人,必将先经历困苦。
当顽强的心灵冲破重重困苦,就是大业将成之时。
汉代司马迁,由于触怒汉武帝,惨遭极刑。
如此巨大的打击,谁都无法马上接受。
司马迁,这位铁铮铮的汉子,他也曾绝望、彷徨,在众人的流言中无法抬头。
可是,案头那一卷又一卷的汗青,打开了他心灵的枷锁。
他沉浸其中,手持铁笔,几十年如一日地著成《太史公书》。
是放飞心灵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清代蒲松龄,科举落第,仕途渺茫。
于是他留连于鬼狐传说之中,为后世留下《聊斋志异》这本文学巨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他放飞心灵的绝响。
修改后:
⑥放飞心灵,潇洒人生。
生活总会给人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使人心中苦闷不堪。
【而将心灵囚禁在无形的监禁中,不能自拔,苦不堪言】。
只有放飞心灵,才能潇洒地穿行于生活之中。
一代词宗苏轼,官场失意,屡遭贬谪。
然而他的心灵并没有在痛苦失意中沉沦,而是在青山绿水间漫步,于诗词书画中飞翔。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地为心灵解禁。
7放飞心灵,重燃希望。
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困境也非绝境,只要我们能解除心灵的监禁,希望之火会重新燃烧。
台湾画家谢坤山,年少时意外地失去双臂和一脚。
生活似乎就这样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然而是那神奇的画笔,为他的心灵画了一扇敞开的窗子。
他沉醉在画中,于是心灵又一次在蓝天下飞翔,希望又一次照亮生活。
⑧只有自由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响,只有放飞的心灵才能写出人生的绝句。
例文:放飞心灵,书写人生(修改)
①当李白放飞心灵,远离黑暗官场的笼罩时,他在青山绿水间高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快意人生。
②当贝多芬将他的心灵从失聪痛苦的监禁中解脱出来时,他的指下流淌出美妙的《命运交响曲》。
③当梵·高的心灵摆脱了贫穷、饥饿与嘲笑的囚困他的血液在向日葵粗犷的线条中燃烧得更加热烈。
④只有自由飞翔的心灵,才能书写出不平凡的人生。
⑤放飞心灵,成就大业。
先哲孟子说过,承担大任的人,必将先经历困苦。
当顽强的心灵冲破重重困苦,就是大业将成之时。
汉代司马迁,由于触怒汉武帝,惨遭极刑。
如此巨大的打击,谁都无法马上接受。
司马迁,这位铁铮铮的汉子,他也曾绝望、彷徨,在众人的流言中无法抬头。
可是,案头那一卷又一卷的汗青,打开了他心灵的枷锁。
他沉浸其中,手持铁笔,十六年如一日地著成《太史公书》。
是放飞心灵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大业,同时书写了辉煌的人生。
⑥放飞心灵,潇洒人生。
生活总会给人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使人心中苦闷不堪【而将心灵囚禁在无形的监禁中,不能自拔,苦不堪言】。
只有放飞心灵,才能潇洒地穿行于生活之中。
一代词宗苏轼,官场失意,屡遭贬谪。
然而他的心灵并没有在痛苦失意中沉沦【而被囚禁】,而是在青山绿水间漫步,于诗词书画中飞翔。
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洒脱地为心灵解禁。
清代蒲松龄,科举落第,仕途渺茫。
【但他的心灵并没有因此而被囚禁起来,他洒脱地】留连于鬼狐传说之中,为后世留下《聊斋志异》这本文学巨著。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正是他放飞心灵的绝响。
【蒲松龄也由此创造出浪漫潇洒的人生。
】
⑦放飞心灵,重燃希望。
挫折其实并不可怕,困境也非绝境,只要我们能解除心灵的监禁,希望之火会重新燃烧。
台湾画家谢坤山,年少时意外地失去双臂和一脚。
生活似乎就这样陷入了绝望的境地。
【但他并没有将心囚禁起来,】而是【用嘴“拿起了”】那神奇的画笔,为他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敞开的窗子。
【于是】他沉醉在画中,【让】心灵又一次在蓝天下【自由】飞翔,【他成了杰出的残疾人画家,生命之火再一次发出耀眼的光芒,】希望又一次【燃】亮【人生】。
⑧只有自由的手指才能弹出人间的绝响,只有放飞的心灵才能写出【辉煌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