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塑胶零件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保证塑料制品的质量,在产品来料时严格把关,使其达到生产要求和满足客户的要求,本检验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注塑零件的具体检验要求、项目和方法,以及来料抽样方案。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塑料件制成,外壳及有关塑料件以及二次加工件制品(喷涂、丝印、电镀)的检验与验收

2.流程

贵宝电器有限公司

3.抽样标准

—品质检验人员抽样计划依照抽样标准图,单次抽样。如客户有特殊要求,以客户提供之抽样水准抽样。品质检验允收水谁(AQL): Min:1.5 Maj:1.0 Cri:0.0 。抽样计划采用“分批检查,分批验退”的方式

4.术语:

4.1缺陷等级分类:

致命缺陷(Cri):指由经验和判断表明产品不符合产品功能的缺陷,在正常使用、维修和保管中会对人身造成安全危险的缺陷。

严重缺陷(Maj):指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降低产品可靠性或严重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轻微缺陷(Min):偏离限定标准,但不影响产品正常使用功能或外观缺陷不太明显的缺陷。

4.2表面分类:

S 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透明表面。如透明水尺,显示屏

A 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正面,手柄、旋律

B 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常可见的表面。如:产品的后面

C 面:在正常的产品操作中不可见的表面。如:产品底面和非外露面|

4.2注塑外观缺陷

1)异色点:与本身颜色不同的杂点或混入树脂中的杂点暴露在表面上。

2)气丝(气纹):由于种种原因,气体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与底面颜色不同并发亮,带有流动样。

3)塌坑(缩水):由于材料收缩,在产品胶位厚的地方或进胶口远端产品局部整体表面下陷。

4)熔接缝(夹水线):产品在成型过程中,二股以上的融熔料相汇合的接线,目视及手感都有感觉。

5)缺料(缺胶):产品某个部位不饱满。

6)白印(顶白):由于内应力,在产品表面产生与本色不同的白色痕迹。

7)滋边(毛刺):由于锁模不紧或边缘缺等原因,产品非结构部分产生多余的料。

8)圭寸堵(盲孔):应该通透的地方由于滋边造成不通。

9)断裂:塑料质理局部断开后的缺陷。

10)拉毛:因摩擦而产生的细皮,附在塑料表面的现象,一般在塑件边缘处可见。

11)油丝,油痕:模具(前模边缘及后模顶针位)上有油,油污(包括脱模式剂)在产品表面留下的痕迹,使该部位发光并带有流动样。

12)阴阳色:

4.3喷油外观缺陷

1)漆点(积油):涂层厚度比周围涂层厚的部分。

2)垂流:涂层后由于局部喷漆量过大,产生下垂形成条状物。

3)皱皮:由于涂膜的流平性不良,涂层处产生的皱褶。

4)分界线不清:一种或两种不同颜色的涂料边界线互相交错。

5)针孔:由于喷涂产生的气泡破裂产生的小孔。

6)露底:该喷没喷的部位称露底。

7)虚喷(少油):涂膜厚度过薄,可看见基材底色发黑等的部位。

8)喷花:涂膜厚度不均匀的部位。

9)杂物:涂膜表面因杂点,毛尘引起凹凸点。

10)泛白:涂膜表面呈气雾状。

11)污垢:光滑面上的污迹,通常在不干净的环境中造成。

4.3丝印外观缺陷

1)异物:丝印后,涂膜附着灰尘、点状或丝状异物。

2)露底:由于丝印位置丝印太薄露底色。

3)漏印:要求丝印位置未丝印到。

5)丝印厚薄不均匀:由于丝印操作不当,造成点线或图案的丝印层厚薄不均。

6)错位:由于丝印位置不准,丝印位偏移。

7)附着力差:丝印涂层附着力不够,用3M胶纸可贴掉。

8 )针孔:涂膜表面能看见针眼状小孔。

9)擦伤/划痕:丝印后保护不善造成。

10)杂色/污渍:非丝印颜色附着在丝印面上。

11)色差:和标准色板相比颜色有偏差

5.检验项目

检查项目

检测工具方

法资料检验

水平

检验内容Cri Maj Min

包装检查目视n 1?来料包装整齐无破烂,无混装等现象,否则:X

2 ?来料包装须注明品名、规格、数量、日期等,否则:X

3 ?包装上须贴供应商检验合格标识,提供岀厂检验报告,

否则:

X

4 ?若符合 ROHS REACH要求,包装上须贴“ ROHS和“ REACH

标识。

X

5 ?如果产品包装有规格要求,须然规格包装,否则X

5.2

1)检验人员要求矫正视力大于 1.0,无色盲和色弱

2)照明要求:被检验品的照明度为800-1000LUX,相当于将检验品放置在距离2个40W日光灯1.0米下照射1.0 米。

3)观察:检验人员的眼睛距被检验品30-60度,观察时间: S面和A面10秒,B面5 秒,C面3S

0.3-0.5米,观察角度为

5.3结构尺寸检验

1)检测工具:卡尺、直尺、千分尺、投影测量仪、塞规、牙规等。

2)检测内容:设计图纸所有标注公差的尺寸、装配尺寸。

3)检测方法:抽样数量5pcs,每个尺寸至少测量三次,测量直径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数字,取平均值为最终值。4)判断标准:尺寸超出公差范围,不影响功能和装配判Min,影响功能和装配判Maj。

5.4结构装配检验

5.5

5.6 其他检验项目:如果客户有要求,但是工厂没有设备和能力检测的检测项目,提交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钣金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编制:刘桂强 审核: 批准: Xxxxxxxxxxxxxxx有限公司 发放范围:车间、生产部、技术部、档案室各一份

一、目的 规范钣金结构件的检验标准,以使各过程的产品质量得以控制,保证本公司的产品质量,从而使我公司的产品让顾客满意。。 二、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钣金结构件的检验,图纸和技术文件并同使用。当有冲突时,以技术规范和客户要求为准。 三、引用标准 本标准的尺寸未注单位皆为mm,未注公差按以下国标IT13级执行 GB/T1800.3-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 GB/T1800.4 -1998 极限与配合标准公差等级和孔、轴的极限偏差表 GB/1804-2000 一般公差未注公差的线性和角度尺寸的公差 未注形位公差按GB/T1184 –1996 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执行。 四、原材料检验标准 1.金属材料 1.1钣材厚度及质量应符合国标,采用的钣材需出示性能测试报告及厂商明。 1.2材料外观:平整无锈迹,无开裂与变形。 1.3 尺寸:按图纸或技术要求执行,本司未有的按现行国标执行。 2.塑粉

2.1塑粉整批来料一致性良好,有出厂证明与检验报告,包含粉号、色号以及各项检验参数。 2.2试用后符合产品要求(包括颜色、光泽、流平性、附着力等)。3通用五金件、紧固件 3.1外观:表面无绣迹、无毛刺批锋,整批来料外观一致性良好。3.2尺寸:按图纸与国标要求,重要尺寸零缺陷。 3.3性能:试装配与使用性能符合产品要求。 五、工序质量检验标准 1.冲裁检验标准 1.1对有可能造成伤害的尖角、棱边、粗糙要做去除毛刺处理。 1.2图纸中未明确标明之尖角(除特别注明外)均为R1.5。 1.3冲压加工所产生的毛刺,对于门板、面板等外露可见面应无明显凸起、凹陷、粗糙不平、划伤、锈蚀等缺陷。 1.4毛刺:冲裁后毛刺高L≤5%t(t为板厚)。 1.5划伤、刀痕:以用手触摸不刮手为合格,应≤0.1。 1.6平面公差度要求见表一。 附表一、平面度公差要求 表面尺寸(mm) 变形尺寸(mm) 3以下±0.2以下 大于3小于30 ±0.3以下 大于30小于315 ±0.5以下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表面氧化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表面氧化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表面氧化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IQC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

1.目的:规定IQC对来的检验方法和步骤,确保来料满足规定的要求。 2.范围:适用于兴达公司对采购之物料及外协加工之产品(含客户提供)的质量检验工作。 3.职责: 3.1IQC负责来料检验、验证和核查工作,填写检验报告,对不合格之物料进行标识、隔离,并请示上级对不合格品如何处理。 3.2QA主管负责审核来料之检验报告,对不合格来料提出和落实的处置方法,负责与供方进行品质联络。3.3品质部经理负责裁定不合格来料的处置方法。 4.工具和物料:见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 5.检验程序: 5.1 5.3检验前的准备: 5.3.1.IQC在收到有来料到厂的通知后,须及时了解来料的情况作好检验前的准备。 5.3.1a.准备好每种物料的“来料允收标准”(如未制定有允收标准,则按内部制程标准),如为外发加工品,需找到该产品的MI资料。 5.3.1b.准备好<合格供应商清单>。 5.3.1C.按“来料允收标准”或MI要求,准备好所需的检验工具和物料。 5.3.1d.准备好。 5.3.2.核对来料的编号、名称、规格是否相符,如不符,则与采购(或仓库)确认清楚。 5. 3. 3.核对来料有无欧盟之ROHS要求,如有需贴有ROHS标签,否则判为不合格.

直接判为不合格来料。 5.4.检验和判定: 5.4.1.根据来料数量对照5.2条和附件1〈抽样表〉确定抽查的样本(即抽查数量),然后从来料中随机抽取相应数量之来料,(外发加工尾数板和问题板必须全检)。 5.4.2.依据该来料相应的“来料允收标准”或MI中规定的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允收标准进行检查。 5.4.3.将检验结果(不合格原因、数量)记录于〈IQC检验报告〉中,记录时把不良缺陷分开为“MA”和“MI”两个级别。 5.4.4.将样本中所有存在的不合品按样方案的AC、Re进行判定,只要有一类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Re 数,则判定该批来料为“不合格”,只有类的不合格数都小于或等于AC数,于判定该批来料为“合格”。5.5.检验结果的处理: 5.5.1.如判定来料为“合格品”,在《流程卡》上签名,放入下工序。 5.5.2.如判定来料为“不合格”,及时反应给QA主管,由QA主管根据不良情况提出处理方法,由品质部经理作出裁定,然后由QA主管根据裁定之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6.注意事项: 6.1.每班的IQC在下班前统计好当班的报表,交给主管审核后存档。 6.2.交接班时,将工具放回原处,填写交班记录本,作好交接班工作。 7.相关文件和记录: 7.1《合格供应商清单》 7.2相关之“来料允收标准”、MI 7.3《IQC检验报告》 7.4《流程卡》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物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料度划,满足市场产品要求。 二、范围: 适用所有机型的电容排、电阻排、坦电容、晶振、石英晶体、震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二极管、发光二极管、三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阻、SMT电容、SMT电感、峰鸣器、ESD 管来料、压敏电阻、纽扣电池、IC、QFP、BGA、屏蔽罩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检验设备、方法、环境: 3.1、检验环境准备: 3.1.1、照明:室内照明,450LUX以上,10倍放大镜,必要时备用50倍以下显微镜; 3.1.2、 ESD防护,必须佩戴良好的静电防护措施(佩戴静电手套与静电 手环,手环接上静电接地线)ESD必须符合要求(桌面对地阻抗小 于2欧姆,桌面的绝缘阻抗:1*10^6—1*10^9等); 3.1.3、检验前需要确认工作平台的清洁 3.2、外观检验方法: 3.2.1、对于包装、料号、封装等项目的外观检查,只需要目视检查就可以。 3.2.2、对于尺寸、平面度、曲翘等要用10倍以上放大镜、显微镜,塞尺等工具检验。

3.3、检验工具/仪器: 3.3.1、游标卡尺、平面台、塞尺; 3.3.2、10倍放大镜、显微镜。 四、特殊定义: 4.1.标准: 4.1.1允许标准(Accept Criterion):包括理想状况、允许状况、拒 收状况三种状况。 4.1.2 理想状况(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进理想或完美的 组装结果,良好的组装可靠度。 4.1.3 允许状况(Accept criterion):此组装未达到理想组装结果,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视为合格。 4.1.4 拒收状况(Reject criterion):此组装不能符合标准,影响公司组装产品功能,视为不合格。 4.2.缺点定义: 4.2.1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足以造成人或机器产生伤害, 或危及生命财产的安全的缺点,我们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4.2.2主要缺点(major defect):缺点已造成制品实质功能失去实 用性或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之为主要缺点, 以MA表示; 4.2.3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缺点并无造产品的实用性,且仍

(完整word版)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指导检验员正确操作程序,控制好产品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对白胎检验员的选瓷工序。 三、职责:检验员负责正确执行本作业指导。 四、工作程序及作业内容: 1、由车间办公室开具生产计划加工单,班长按计划单要求开领料单到仓库领料。 2、班长负责产品的器型、材质等信息和内容的核对,并填写交接单(即领料单)。 3、班长应按规划好指定的地方,带领检验员按要求堆放未检验、已检验、次品、废品,并按要求挂标识牌,要列明订单号、品名、数量、材质,对次品要在每盒上贴上《次品明细表》,并按要求集中到指定的地点。 4、要爱护产品,轻拿轻放,禁止人为的破坏现象。 5、检验程序 1)在检验前,每一个检验员必须先对样品(样品由班长提供,分别画列出可接受及不可接受参对样)并要告知检验员相关注意事项、质量等级。 2)A俯视杯口及杯内 B双手拿杯从杯把部位开始转动检验、目测、变形、针孔、落渣、黑点、刺手等外观质量、按公司内控质量标准,如有指定要求的则按

指定要求来操作。 3)底部严禁单手拿杯。 4)原则上检验是原包装来,原包装回,如有要求按托盒或木板,则应按要求更换。 5)检验过的产品要按要求堆放,并做好记录。 6)班长要统计好每天每单挑选报表,并在第二天上午10:00前交办公室审核。 7)检验员发现质量超出正常范围,应告知班长,班长应告知办公室人员,办公室人员做出最终认定。 8)班长要对检验员检验过的产品进行抽检,抽检率是不能低于10%,发现检验员检验的产品超出内控指定的范围2%以上的,班长要通知其进行复核。 9)要求服从工作安排,团结协作。 10)坚持按时上下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加班,应按要求来加班。11)保持工作场地及岗位的清洁、整齐,做到随时干净,养成下班前及时整理的习惯。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Rev.B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1. 目的和范围 为来料、半成品及成品外观检验标准检查提供工作指引。 2. 定义: 2.1 AQL: 可接收的质量水平 2.2 Plan C=0: 零缺陷(样本经检验后是零缺陷方可接收) 2.3 异常通知单: 用于记录和判定、处理不合格品的单据 2.4 特采通知单: 此表格用于裁定那些不符合特定规范的产品 2.5 MRB: 物料评审委员会 2.6 SCAR: 外部供应商纠正措施要求 2.7 ICAR: 内纠正措施要求 3. 职责 3.1 检验员: 负责抽样和检验,标识和记录。 3.2 质量工程师: 负责确定外观检验标准,并对不合格品进行判断及提供处理结论。 4. 授权 4.1 质量工程师 4.2 质保经理 5.程序 5.1 检验员在接到检验通知后,确认产品名、数量、及材质正确后执行抽样检验。 5.2 外观检查首先参照相应部件的图纸或签样检查产品结构与要求是否一致,然后按 以下5.3外观要求允收标准进行检验。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

外观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Array 6. 参考程序 6.1 进料检验指导书WI-5001 6.2 巡检作业指导书WI-5003 6.3 终检作业指导书WI-5002 6.4 驻供应商检查员出货检验及品质稽查指导书WI-5004 7. 表格/记录 7.1 来料检验记录FM-0013-XXXX 7.2 巡检记录FM-0012-XXXX 7.3 成品检验记录FM-0014-XXXX

文档从网络中收集,已重新整理排版.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8. 记录保存 所有记录保存期参考《质量记录控制程序》中规定

04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长城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经理手册-质量控制编号:CCPG/G-0205-C304 版号/改次:C/1密级:D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工作文件第1 页共1 页 1.0适用范围 1.1管理处品质主管每周/月对专业组的例行品质检验。 2.0检验准备 2.1品质主管应编制月度品质检验时间安排表并提前知会相关专业主管,要求其一起参与品 质检验和做好品质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2.2品质检验前各专业主管的例行工作检查应已完成。 2.3品质主管每天应浏览公司EAS系统、CRM系统、PMS系统、社区网站和相关媒体报道。2.4品质主管应整理本期对各专业组日常发现的问题记录以及上期发出的《纠正预防单》。2.5品质主管应在PMS 系统中编制工作计划并生成品质检验工单。 2.6准备PDA、记录笔、《品质检验表》和《工作日记本》等检验工具。 3.0现场检验 3.1品质主管应抽检专业组的各项工作记录表单,对所有工作记录表单每月应至少检验一遍。 3.2品质主管应检验专业主管的《服务检查表》、《工作日记本》。 3.3对本期日常发现的问题,品质主管应跟踪检验。 3.4品质主管应对上期发出的《纠正预防单》进行现场验证,符合的关闭,不符合的继续跟 踪。 3.5品质主管应针对《品质检验表》内容逐项检验,当场指出存在问题,并取得陪检人的确 认。 3.6品质主管应针对《品质检验表》内容进行判定(合格项A、不完善项B、不合格项X、 不相关项N),并将检验结果录入PMS系统中。 3.7品质主管和专业主管双方在《品质检验表》内签字确认。 4.0检验沟通 4.1品质主管应针对重大不合格项或经常重复发生的一般项(包括《品质检验表》外的问题) 与专业主管沟通其成因和相应的影响。 4.2要求专业主管提出纠正预防措施和纠正预防完成时间。 4.3品质主管应在《工作日记本》中做好记录或发出《纠正预防单》。

冲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作业指导书最新参考版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使冲压工装得到安全正确的使用和精心维护,确保冲压零件质量,提高冲压生产效率,延长模具寿命,以达到完好的技术状态和环保要求。特制定以下《模具使用及维修保养规范》 2职责 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工艺文件,严肃工艺纪律,规范操作,维护保养设备,完善原始记录。3作业程序 3.1冲压模具的使用规范 3.1.1整理工作场地及检查《设备点检记录》: 从压力机工作台上,将与工作无关的物件与工具清理干净,查看《设备点检记录》,有无未解决的问题。 3.1.2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首先确保设备的运转正常。 3.1.3认真阅读《冲压操作指导书》 3.1.4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使用规范: a)检查压板、调节螺钉及压板螺钉是否有损伤; b)模具长度大于1.5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6套,模具长度不大于1.5 米的使用相应冲床配套的压板不少于4套; c)尽量使用压板槽固定模具。 3.1.5模具安装: a)确认模具安装前的高度; b)调整压力机闭合高度大于模具安装前的高度10mm c)将上下模板安装面擦拭干净; d)将模具放置在工作台上,(带气顶杆的模具安装时,首先按相应工艺要求装入气顶杆),调整压力机滑块,使之与模具上模板安装面贴合,若是双动模具先安装凸模再安装压料 圈,用相应压板、压板螺丝、垫块拧紧固定好; e)将压力机滑块开至上死点,检查上、下冲模是否清洁,有无毛刺,刃口处有无裂纹、凹痕或伤痕等,模具导柱涂油润滑; f)开动机床将上下模导正后,将模具下模板安装板固定好。 3.1.6冲压件生产调试 a)准备好工作时所需的工具、夹具等; b)调整模具高度,放入料片,进行试冲,参考作业指导书并由检验确认合格; c)压力机重新启动、模具修理后及压缩空气压力改变后均要重复以上操作。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书

深圳市****** 家具有限公司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版本/版次:A/1 总页数:18页文件编号:MB-PZ-003 生效日期: 编制:审核:核准: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效日期

文件编号 ■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4/18 生效日期 制定 审核 批准 文件编号 MB-PZ-003 版本/版次 A/1 页 次 3/18 生效日期 1、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是为规范制程检验的流程以及发现问题的处理程序,确保公司产品在加工 过程的质量控制 4. 2. 1制程巡检的时机与频次 A )当首件判定合格后,品管员必须对生产过程的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主要是通过技术要求 、客供样板和作业指导书对生产过程产品进行判定,指导员工进行有效生产;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家具有限公司品质管理工作细则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制程检验作业指导书 B)正常情况下,每1小时必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 定的产品需加大巡回检查频率,每30分钟须对生产各工序进行巡回检查一次。每个工序最少检 验5PCS产品,把相关巡查的情况记录在《制程检验报告》上,便于追踪。 4. 2. 2、制程巡检的异常处理 A )当在巡回检查过程中发现工序生产不合格品时,必须首先通知生产作业员停止生产,把不品隔离 开来并标识清楚,记录相关的数量及质量状况,与车间班组长协商处理,达成一致后须 上报品质主管。如不能达成一致,须通知生产主管和品质主管处理,车间品管按最终处理结对不 良品进行处理。 B)车间不良品的处理方法通常有:报废、返修/返工、让步接收、降级处理等。 C)针对连续出现多次的工序不合格情况,生产部在短时间又无法改善时,制程品管须发出《纠 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追踪生产部改善进度。 4. 2. 3制程巡检的要点 A)员工是否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作业; B)员工是否按要求每半小时进行一次自检,核对图纸与样板; C)车间的不良品是否有按要求进行标识; D)转序产品是否有进行确认; E)设备是否进行检点; F)其它相关事项。 4. 3自检与互检的控制 4. 3. 1员工在做首件时,必须对试样的产品进行自检,量产的产品必须每30分钟进行一次自 检,发现不良情况必须立即向制程品管报告; 4. 3. 2生产过程的产品在转序时必须进行互检,当上一工序要转到下一工序加工和生产时,上一 工序作业员必须填写清楚《制程标识卡》,通知制程品管确认是否可以转序,只有经品管人 员确认和盖章的产品才可以转序。 5.记录保存:《制程检验报告》、《首件检验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由品管保存,《制程标 识卡》由品质部保存。

钣金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钣金车间冲压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为了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保证产品质量,特制订本作业指导书,以规范 作业程序。本作业指导书规定只准许经过公司培训的人才能使用冲压机械。 2.作业程序 2.1 作业前的准备 2.1.1 看懂图纸要加工的内容,选用正确的模具。 2.1.2 开机前,对滑轨、离合器、转动轴处进行加油润滑。 2.2 装模、试模 2.2.1 装模前,要弄清楚本模具所需工作压力是否小于被装冲床的工作压力,严禁超负荷运 转,以免损坏冲床,但也不能不考虑功率消耗,一般取机床额定压力的85%左右,还要 清楚模具的闭合高度必须小于冲床的最大闭合高度,小于最小闭合高度时要加装垫板;

其次要知道模具的模柄与冲头孔径是否相符;以上三者有不符之一的就要调换冲床。 2.2.2 用推车把模具推到工作机旁,开始清理冲床周围工作环境并清洁工作台面。 2.2.3 开启电机,让冲床空转几下,听听工作声音是否正常,并试一下离合器,操纵杆、刹 车等控制部位是否运转正常。 2.2.4 关闭电机,把上下闭合的模具放到工作台面上。 2.2.5 松开连杆上的锁紧螺母和紧定螺钉,适当调整滑块高度后,再松开滑块上的上模柄锁 紧螺母。 2.2.6 当上模上平面与滑块下平面贴紧无缝后锁紧模柄螺母,调整滑块螺母,让上模向上稍 稍抬起,但不得使上、下模脱开,用扳手把下模向内轻打后,稍稍固定下模。 2.2.7 用撬杠或用手转动大飞轮带动滑块作几次空行程转动,目测后用纸试冲,看模具的周 边间隙是否均匀,不均时调整下模,直到均匀为止。 2.2.8 调整好行程后,固定锁紧螺母和紧定螺钉。2.2.9 再次锁紧下模,开启电机进行试冲。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电子类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了规范电子物料来料检验及抽样计划,满足客户的要求,特制定该检验规范。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所有机型电容排、电阻排、聚脂薄膜电容、钽电容、晶振、石英晶体、振荡器、滤波器、变压器、耦合器、晶体管、场效应管、三极管、三极管组合、变容二极管、功放、功放控制器、红外管、SMT电容、NTC电阻、SMT电阻、各种机型IC、BGA、SMT发光二极管、普通二极管、SMT电感、蜂鸣器、ESD管来料、压敏电阻、钮扣电池(电容)等贴片电子类来料。 三、标准与定义: 1、标准 【允收标准】 (Accept Criterion):允收标准为包括理想状况、允收状况、拒收状况等三种状况。 【理想状况】 (Targe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接近理想与完美的组装结果。能有良好组装可靠度,判定为理想状况。 【允收状况】 (Accep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符合接近理想状况,但能维持组装可靠度故视为合格状况,判定为允收状况。 【拒收状况】(Reject Condition):此组装情形未能符合标准,其有可能影响产品的功能性,但基于外观因素以维持本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判定为拒收状况。 2、缺点定义 【致命缺点】(Critical Defect):指缺点足以造成人体或机器产生伤害,或危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缺点,称为致命缺点,以CR表示。 【主要缺点】(Major Defect):指缺点对制品的实质功能上已失去实用性或造成可靠度降低,产品损坏、功能不良称为主要缺点,以MA表示。 【次要缺点】(Minor Defect):指单位缺点的使用性能,实质上并无降低其实用性,且仍能达到所期望目的,一般为外观或机构组装上的差异,以MI表示。 3、抽样计划 按GB2828普通级Ⅱ级水准: 【致命缺点】(CR:Critical)不允许出现此类缺陷;

(完整版)检验作业指导书

检验作业指导书 1.进料检验 1.1 定义 进料检验又称来料检验,是制止不良物料进入生产环节的首要控制点。进料检验由IQC执行。 1.2 检测要项 IQC在对来货检验前,首先应清楚该批货物的品质检测要项,不明之处要向本部门主管问询,直到 清楚明了为止。在必要时,IQC验货员可从来货中随机抽取两件来货样,交IQC主管签发来货检验临时样品,并附相应的品质检测说明,不得在不明来货检验与验证项目、方法和品质允收标准的情况下进行验收。 1.3 检验项目与方法 1.3.1 外观检测 一般用目视、手感、限度样品进行验证。 1.3.2 尺寸检测 一般用卡尺、千分尺、塞规等量具验证。 1.3.3 结构检测 一般用拉力器、扭力器、压力器验证。 1.3.4 特性检测 如电气的、物理的、化学的、机械的特性一般采用检测仪器和特定方法来验证。 1.4 检验方式的选择 1.4.1 全检方式 适用于来货数量少、价值高、不允许有不合格品物料或公司指定进行全检的物料。 1.4.2 免检方式 适用于低值、辅助性材料或经认定的免检厂来料以及生产急用而特批免检的,对于后者IQC应跟进生产时的品质状况。 1.4.3 抽样检验方式 适用于平均数量较多、经常性使用的物料。 样本大小:批量的10%(不少于20件),允收数AC=0,拒收数RE=1。 1.5 检验结果的处理方式 1.5.1 允收 经IQC验证,不合格品数低于限定的不合格品个数时,则判为该批来货允收。IQC应在验收单上签名,盖检验合格印章,通知货仓收货。

若不合格品数大于限定的不良品个数,则判定该送检批为拒收。IQC应及时填制《IQC退货报告》,经相关部门会签后,交仓库、采购办理退货事宜。同时在该送检批货品外箱标签上盖“退货”字样,并挂“退货”标牌。 1.5.3 特采 特采,即进料经IQC检验,品质低于允许水准。IQC虽提出“退货”的要求,但由于生产的原因,而 做出的“特别采用”的要求。 若非迫不得已,公司应尽可能不启用“特采”。“特采”必须由总经理批准,可行时还必须征得客户的 书面许可。 1.5.3.1 偏差 送检批物料全部不良,但只影响工厂生产速度,不会造成产品最终品质不合格。在此情况下,经特批,予 以接收。此类货品由生产、质检单位按实际生产情况,估算出耗费工时数,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5.3.2 全检 送检批不合格品数超过规定的允收水准,经特批后,进行全数检验。选出其中的不合格品,退回供 应商,合格品办理入库或投入生产。 1.5.3.3 重工 送检批几乎全部不合格,但经过加工处理后,货品即可接受。在此情况下,由公司抽调人力进行来 货再处理。IQC对加工后的货品进行重检,对合格品接受,对不合格品开出《IQC退货报告》交相关部门办理退货。此类货品由IQC统计加工工时,对供应商做扣款处理。 1.6 紧急放行控制 1.6.1 紧急放行内涵 a. 紧急放行的定义 紧急放行是指生产急需来不及验证就放行产品的做法,称为“紧急放行” b. 紧急放行条件 产品发现的不合格能在技术上给以纠正,并且在经济上不会发生较大损失,也不会影响相关、连接、相配 的零部件质量,可紧急放行。 1.6.2 紧急放行的具体操作步骤 1.6. 2.1 应设置适当的紧急放行的停止点,对于流转到停止点上的紧急放行产品,在接到证明该批产品合 格的检验报告后,才能将产品放行。 1.6. 2.2 若发现紧急放行的产品经检验不合格,要立即根据可追溯性标识及识别记录将不合格品追回。 2.过程检验: 过程检验(IPQC)指来料入仓后,至成品组装(或包装)完成之前所进行的质量检验活动。

五金件检验规范

第1页 共 7 页 作 业 指 导 书 五金件检验规范 编 号 第 1 版 第 0 次修改 生效日期 2008-02-01 1.目的及适及范围: 本检验规范为了进一步提高五金制品的质量,在产品生产及出厂时能严格把关,制定出适应本公司的五金件检验标准,为外观检验提供科学、客观的方法。对某些无法用定量表明的缺陷,用供需双方制订的检验标准和封样的办法加以解决。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金属五金件制成的餐厨具产品及其相关加工组成品的检验与验收。 2. 参照文件 本检验规范参照《检验和试验工作手册》 3. 内容: 3.1 术语: 刮伤---手指感觉不出之线凹痕或痕迹。 裂缝---材料部份断裂,典型的例子是以生在折弯引伸加工之外侧。 披锋---剪切或冲压导致残留不平整边缘,模具设计需使客人接触到的披锋减至最少。 梗屎---通常此种痕迹产生与压印及冲压成型有关。 氧化---材料与空气中的氧起化学变化,失去原有特性:如生锈。 凹凸痕---表面异常凸起或凹陷。 擦伤---指材料表面因互相接触摩擦所导致的损伤。 污渍---一般为加工过程中,不明油渍或污物附着造成。 拉模---一般为加工过程中,因冲制拉伸或卸料不良导致。 变形---指不明造成的外观形状变异。 材质不符---使用非指定的材质。 焊痕---焊接所留下的痕迹。 喷溅---点焊时,从焊件贴合面或电极与焊件接触面间飞出熔化金属颗粒的现象。 脱焊---焊点分离。 错位---指焊件未正确定位。 错件---未依规定零件。 3.2 检验方法 3.2.1 外观缺陷的检验方法及要求: 将待验品置于以下条件,作检验判定: A 、目测距离: 距离产品30CM 。 B 、检验角度: 成45度目视检试之。 C 、检验光源: 正常日光灯,室内无日光时用40W 日光灯或60W 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D 、观察时间:<10秒 (每个可见平面需要3秒)。 E 、检查半成品、成品之前应核对相关检验资料。 批准人签名 审核人签名 制定人签名 批准日期 审核日期 制定日期 第2页 共 7 页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受控状态 分发号

外发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外发加工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来料检验人员明确来料品质质量要求,特制定此通用标准作为来料检验的标准,同时提供给供应商了解本公司的品质水平要求,加强品质管理。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所有外发加工产品(电镀件、导电漆、喷油件、镭雕件、移印件、丝印件)入厂时的检验。 3.权责单位 3.1检验规范由品保单位制定,品保单位经理核准后发行。 3.2所制定之规格,如有修改时,须经原核准单位同意后修改之。 4.0检验依据 4.1依据工程提供产品图纸进行检验。 4.2依据工程提供的产品样板进行检验。 4.3依据制定的检验标准以及相关的资料进行检验。 5.0检验标准 5.1检验工具 卡尺、工具显微镜、投影仪、点卡、刀片、3M600胶纸、RAC耐耐磨仪、硬度测试仪、酒精、棉布等。 5.2允收标准 a. 外观按照MIL-STD-105E一般检验水准II抽样,AQL定为CRI=0、MAJ=0.65、

MIN=1.0; b. 性能测试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1抽样,AQL定为C=0; c. 尺寸按照MIL-STD-105E特殊检验水准S-3抽样,AQL定为C=0. 5.3缺陷定义 a. 缺陷(CRI):产品功能完全失常或会导致使用者或操作者生命安全之缺陷。 b. 缺陷(MAJ):产品部分功能、结构失常或严重的外观不良会导致客户拒收或抱怨的缺陷。 c. 缺陷(MIN):产品明显的外观不良可能会导致客户抱怨或包装方面的缺陷。 5.4检验条件 a. 光源:标准光源灯光; b. 检物表面与眼睛距离:30~40cm; c. 视线与被检物表面角度: 45±15o; d. 检验时间:≤10S; e. 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且无色盲。 6.0检验内容 ①电镀件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冲压件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冲压件进行外观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五金冲压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产品检验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为规范五金件的检验作业,明确检验内容和要求,有效管控材料品质,确保满足客户和生产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五金件的进料检验。 三.抽样方案 采用GB/T2828.1-2003单次抽样,检查水平(IL)和接收质量(AQL)遵循如下规定: 四.定义 4.1 A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正前面、上表面(在使用过程能直接看到的表面); 4.2 B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侧面(需将视线偏转45°~90°才能看到的四周边)。 4.3C面:指组装成整机后的背面及底面(正常使用时看不到的背面及底面)。 4.4△E(DELTA-E):在均匀颜色感觉空间中,人眼感觉色差的测试单位。当△E为1.0时,人眼就可以感觉到色彩的变化了。这种测试方法用于当顾客指定或接受某种颜色时,用以保证色彩一致性的量度。 4.5毛边:由于机械冲压或切割后未处理好,导致加工件边缘或分型面处所产生的金属毛刺。 4.6划伤:由于在加工或包装、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导致产品表面出现的划痕、削伤。 4.7裁切不齐:由于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定位或设备固定不当,导致产品边缘切割不齐。 4.8变形:因加工设备调校不当或材料因内应力而造成的产品平面形变。 4.9氧化生锈:因产品加工后未进行相应防锈处理或处理措施不当,而导致产品表面出现锈斑。 4.10尺寸偏差:因加工设备的精度不够,导致产品尺寸偏差超过设计允许水平。 4.11“R角”过大:产品因折弯或冲压设备精度不够,导致折弯处弧度过大。 4.12表面凹痕:由于材料热处理不好或材料生锈,其内部杂质导致金属表面形成的凹痕。 4.13倒圆角不够:产品裁切边缘因切割或冲压原因产生的锐边未处理成圆弧状,易导致割手。 4.14焊接疤痕:产品焊接后未经打磨刨光而残留的凸起疤痕。 4.15色差:产品表面颜色与标准样品颜色有差异。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五金件喷油检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为了在对五金件喷油进行检查时提供客观依据,使全公司的外观判定标准得到统一,同时缩小与物料供应商之间的判定误差。 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喷油表面处理的五金结构件的外观判断。 3.参考资料 标准参照GB/T6739-1966和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标准。 4.外观面的定义 A面:处于成品的前面和上面;LOGO位置 B面:处于成品的侧面和背面 C面:处于成品的底部 D面:处于成品的内部,不拆机的情况下无法看到。 5.涉及到的缺陷定义 4.1 点(含杂质):具有点的形状,测量时以其最大直径为其尺寸 4.2 披锋:在五金件冲压的背面边缘的线性凸起 (模具磨损越严重则披锋越大) 4.3 压伤:冲压模具有伤痕或模具内有金属碎屑在冲压时在工件上留下的痕迹。 4.4气泡:表面进行喷油或喷粉时隔离区的气体使表面产生圆形的突起

4.5变形:制造或运输等过程中有外力强加于工件引起的形状改变 4.6生锈:五金件表面未经防锈处理,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致使金属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 4.7起泡:五金件表面除锈处理不彻底就进行喷油或喷粉等的后处理,时间稍长后表面产生的泡装缺陷 4.8断印:印刷中由于杂质或其它原因造成印刷字体中的白点等情况。 4.9漏印:印刷内容缺划或缺角或字体断印缺陷大于2mm,也被认为有漏印。 4.10色差:指实际部品颜色与承认样品颜色或色号比对超出允收值。 4.11同色点: 指颜色与部品颜色相接近的点;反之为异色点。 4.12缝隙:除了设计时规定的缝隙外,由两部组件装配造成的缝隙 4.13段差:装配后两个面之间高低的相差尺寸 4.14磨花:无深度的表面擦伤或痕迹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5划伤:硬物或锐器造成零件表面的深度线性伤痕 (通常为手工操作时造成) 4.16不可见:指瑕疵直径<0.03mm为不可见 4.17碰伤:产品表面或边缘遭硬物撞击而产生的痕迹 4.18油斑:附着在对象表面的油性液体 4.19漏喷:应喷漆之产品表面部份因异常原因而导致油漆没有喷到露出底材之现象 4.20毛屑:分布在喷漆件表面的线型杂质 4.21开裂:由于受到较强的外力致使产品裂开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模板

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目的:对IQC品检人员的作业方法及流程进行规,提高IQC检验作业水平,控制来料不良,提高品质。 1、实用围:来料进料检验 2、质检步骤 (1)来料暂收 (2)来料检查 (3)物料入库 3、质检要点及规 (1)来料暂收:仓管收到供应商的送货单后根据送货单核对来料:数量,种类及标签容等无误后送交IQC 检验,予以暂收,并签回货单给来料厂商。 (2)来料检查:IQC品检人员收到进料验收单后,依验收单和采购单核对来料与标签容是否相符,来料规格,种类;是否相符,如不符拒检验,并通知仓管、采购及生管,如符合,则进行下一步检验。一般先抽查来料的一定比例(以仓库来料质检标准),查看品质情况,再决定入库全检,还是退料。 (3)检查容: (1)外观:自然光或日光灯下,距离样品30CM目视; (2)尺寸规格:用卡尺/钢尺测量,厚度用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 (3)粘性分别按:GB/T4852-2002、GB/T4851-1998、GB/T2792-1998中方法执行,结果记录于《可靠度测试报告》中; (4)包装完好、标识正确、完整、清晰,环保材料查看是否贴有相应的环保标签,第一批进料时要附SGS 报告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

(5)检验合格后贴上合格标签,填写《物料检验表》并通知仓库入库,仓库要按材料类型(环保与实用型)及种类分开放置标示清楚,成品料由IQC人员包装放于待出货区。以仓库物料质检标准。 (6)物料入库:检查完毕,要提交《原材料进库验货》交上级处理,并对合格暂收物料进行入库登记。异常物料特《原材料进库验货》批示后,按批示处理。 4、注意事项 (1)要保持物料的整洁。 (2)贵重物品及特殊要求物料要逐一检查。 (3)新的物料需给技术开发部确认。 5、异常处理办法 物料在检验过程中发现异常,即时向采购及品管主管反映,录求解决方法,尽快处理。 6、不合格品的处理: (1)IQC判定为不合格时,在产品包装外贴上退货/拒收标签,把产品转移到不合格/退货区域,并报品质主管确认签字后,送采购/生管签名后发到供应商,供应商未在2个工作日回复的报仓库直接作退货处理;如为急料,经品质主管与采购,生管,业务协商后,呈经理审批,按评审意见办理; (2)跟据供应商提供的改善方案,IQC品管员对下批来料改善效果进行确认,并记录结果。 7、材料环保要求管理: (1)原材料必须符合无毒或低毒环保要求,且符合国际环境保护之法律法规要求,每批来料必须符合联昌环境有害物质管理标准之规定,第一批来料必须附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如SGS)及物质安全表及客户要求的其它有害物质检测报告)并贴有环保标签,按批随货物送达; (2)原材料为环保产品,必须要求仓库单独放在环保区域且要分类保管,贴上环保标签;

生产过程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生产过程品质检验作业指导书 适用本厂木工产品的品质检验。 检验内容: 一)备料: 1.材质:备料材质是否符合订单生产要求; 2.材料品质:依油漆颜色决定蓝斑/节疤/虫孔等材料的使用,油漆颜色越深或白色要求越松,反之加严; 3.弯曲:材料弯曲不超过3MM; 4.刮伤:深度不超过0.5MM; 5.毛料尺寸:宽度+3MM、长度+10MM,白色产品尺寸要求加严; 6.其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二)加工: 1.尺寸:组件经过处理后尺寸宽+.5MM,长+1MM(参图纸); 2.孔径:偏差不超过0.2MM; 3.孔距:偏差不超过0.5MM; 4.孔深:偏差不超过+2.5MM; 5.遗漏操作:不可有任何遗漏操作; 6.粗糙:组件表面须经过处理不可粗糙; 7.刮伤:深度不超过0.2MM 8.材料:材料不良或前工段备料不良一律另行处理; 9.其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三)砂光: 1.材料/配料:凡节疤太大/腐朽/开裂/大面积蓝斑/尺寸不符/拼缝过大/脱胶等砂光无法处理的组件,须另处理再定; 2.水渍/胶水/污渍:组件表面不可有水渍/胶水/污渍; 3.砂痕:所有组件砂光须顺木纹进行,不可逆木纹砂光且要光滑; 4.刮/压伤:组件表面的刮/压伤须砂光除掉或另处理; 5.刀具烧伤:组件表面不可有刀具烧伤; 6.砂穿/凹陷:不可有严重的砂穿/凹陷; 枪钉:所有组件表面不可有出钉情况; 7.锐点/锐角/锐边:所有组件不可有锐点/锐角/锐边; 8.遗漏操作:不可有任何遗漏操作; 10.它品质情况依产品的实际状况而定。 四)油漆: 1.污染:漆面不可有污染; 2.粘漆:组件不可有粘漆情况; 3.流油:组件正面不允许有流油,背面允许有轻微流油; 4.涂膜不均或不足:组件不允许有涂膜不均或不足情况; 5.粗糙:漆面光滑不可粗糙; 6.色差:组件不可有严重色差(参色板相差不超过15%); 7.起泡:组件不允许有起泡现象;

纸板来料检验作业指导书

纸品有限公司 文件类型作业文件 来料检验作业指 导书版本号 2.0 文件编号LW-WI-15-002 修订号01 执行部门质检部 页码1/5 总页码10 生效日期2011年9月16日适用范围所有人员 目的指导材料检验方法、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工具耐破仪器、边压仪器、抗压仪器、戳穿仪器、跌落仪器、水分仪器、数字显示天平称

一、对瓦楞纸板的了解 1.概述 1-1。包装行业的印刷方式主要有: 平版胶印(油墨彩色印刷)、凸版印刷(纸箱水墨印刷)。其中,纸箱水性印刷相比彩色印刷具有强度高、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交期快),整体印刷效果接近彩印,广泛适用于产品的运输包装。 1-2。纸箱主要生产工序 瓦楞纸板自动生产线、印刷工序、后加工及成型工序;目前印刷工作已基本实现印刷、开槽、模切、粘箱、包装一次成型自动化作业。 2.印刷材料----原纸 1、原纸分类 1.1:瓦楞原纸(corrugating medium) 国家标准分为A级、B级、C级、D级四种。D级瓦楞纸基本被市场淘汰,很少厂家购买使用。 1.2:箱板纸(linerboard) 1.2.1:牛皮卡纸(美卡、俄卡)。特点:长纤维、重施胶,物理强度高、纸板粗糙;纯木浆或少量OCC。简称:进口牛卡。 1.2.2:仿牛皮卡纸。特点:表面挂15-25%木浆、其余为OCC;纤维较短、强度较牛卡纸差。纸面平整,不同程度施胶(吸水性30—55g/m2不等)、表面染色处理。简称:国产牛卡。 编制审核批准

品有限公司 文件类型作业文件 来料检验作业指 导书版本号 2.0 文件编号LW-WI-15-002 修订号01 执行部门质检部 页码2/5 总页码10 生效日期2011年9月16日适用范围所有人员 目的指导材料检验方法、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 工具耐破仪器、边压仪器、抗压仪器、戳穿仪器、跌落仪器、水分仪器、数字显示天平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