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节 教案

合集下载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精品)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6.探访古代文明》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 教材分析《6.探访古代文明》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课时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比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材内容涵盖了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教师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古代文明的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对比分析不同文明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此外,学生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较弱,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引导,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各种文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四个文明古国的概述。

2.难点:对比分析不同文明的特点,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古代文明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情感教育法:在教学中注重情感态度的引导,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等素材的课件,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资源。

2.学习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以便进行深入学习。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
1 / 2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六年级下
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探访古代文明 单元 多样文明多彩生活 课时 2 学习
目标
1. 了解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在世界的地位以及对世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 学习并掌握中国五大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3. 感知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宝藏,勇于探索未知奥妙。

重点
明确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社会而产生的巨大影响。

难点 古代文明、文化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将来投身于科学探索。

2 / 2。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能够简述细节和时代背景。

2、通过学习,了解到古代文明不同于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对文化历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掌握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2、理解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教学难点:1、能够深刻领会不同文明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2、培养学生对文化传承的意识,体会文化的珍贵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互动法。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1、提供几幅古代文明的图片:如神话传说、农耕文明、商贸文明、科技文明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根据自己的想法写下自己对这些图片的考察和想法。

2、询问学生对文明的理解,与其它普通的科技、宗教有什么不同。

Step 2 带领学生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代表性人物和事件。

1、掌握每个阶段的代表性事件:A、神话传说:黄帝、炎帝。

B、芝麻开花节节高:夏朝。

C、鼎力玩艺:商朝。

D、勤劳的人们竟在土地里发现了水银: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2、课上安排讨论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发现古代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影响。

Step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古代文明的价值和影响。

1、以夏朝时期作为例子,向学生展示当时社会的生产、文化和社会发展,启示学生夏朝时期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明”。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创设一个情境:考虑如果自己是古代的一位居民,自己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的。

Step 4 拓展思路,调查并比较多元文化的异同。

1、让学生寻找来自不同文化的元素,邀请他们尝试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2、培养学生拓展思路的能力,并使学生懂得不同文化之间的异同,懂得发掘多元文化的优点。

Step 5 提供各种资源,让学生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增强自己的文化素养。

1、提供各种资源,如书籍、资料、图片和视频,鼓励学生自主调查和研究。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6 探访古代文明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的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的第2课时。

教材以人类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引导学生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古代文明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古代文明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表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教学难点: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学生如何结合现实思考古代文明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古代文明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搜集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文明古国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等文明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的认识。

探访古代文明2课时教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2课时教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课

第三单元多样文明多彩生活第六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一课时早期文明发祥地备课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珍惜古代文明遗迹的意义,过程与方法:经历探讨交流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古代文明成就。

情感与态度:通过学习,感知古代文明成就,感受古代古代劳动者智慧。

二、教学重点:理解珍惜古代文明遗迹的意义,三、教学难点:经历探讨交流过程,初步学会探究古代文明成就。

四、教学方法:讲解引导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合作交流法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欣赏一组闻名于世的古代建筑图片,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一)活动一:找找文明发祥地1、观察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图思考:(1)人类早期文明分布在哪些地区?他们有什么共同体特征?(2)为什们人类早期文明离不开大河流域呢?交流探讨: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勤劳智慧的人民。

黄河和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两条河流,被称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河姆渡人,位于长江流域,,与位于黄河流域的半坡人一样,早就开始了定居生活。

这些早期人类是如何建造他们的房屋的,使用什么工具,又是怎么生活的呢?2、阅读教材中关于中华民族的发祥地的内容。

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主题探讨下列文明发现的意义: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人类的早期文明的意义:远古先民在采集生活中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在狩猎生活中学会了饲养动物,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农耕、从渔猎到畜养的伟大变革,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莫定了重要基础。

(二)活动二:说说我的考古小发现1. 说说历史上的考古故事2.考古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考古?正是通过部分出土文物,考古学家才能发现古代劳动者的智慧,并知道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活动三:体会早期文明的重要性为了更好地了解早期文明,同学们还查找到不同的资料。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教案

学生观看视频 回答
文明的辉煌历 史。
使学生了解殷墟
学生代表发言
学生畅所欲 言
帮助学生认识到 中华文明历史悠 久,从而增强爱 国情感。
学生观看并 思考
使同学们了解如 何保护文化遗 产。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到金 字塔代表的文化 水平
学生观看并思 考
帮助学生了解汉 谟拉比法典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根据新使用的部编版教材编写)
2020年最新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六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 2 课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教案
第 2课 时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 单
Hale Waihona Puke 课题3 学科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 了解文化遗产的意义; 2. 了解殷墟和金字塔 3. 结合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能够讲述古代文明的故事。 4. 体验人类文明的多元性,激发对古代璀璨文明的敬仰之情,并增强中华文 化自信力。
学生讨论后回 答
让学生认识一些 古代文明成就
学生思考畅所 欲言
学生回答
使学生认识古代 文明成就
帮助学生增强中 华文化自信力 总结语中既有对 本节课的总结和 升华,也为下一 节课的内容做好 准备。
反馈练习,巩固 所学知识,增强 学生的理解能 力,检测学生对 本节课掌握的情 况。
2020年最新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课堂练习
古波斯帝国的宫殿的图片并讲述 教师提问: 你从这众多的国家创造的灿烂文明中感受到了什 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 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 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师提问: 在众多的早期文明中,只有一种文明一直延续至今, 你知道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 要源泉。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是 世界人民的骄傲。人类文明成就辉煌,不同文明之间 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在交相辉 映的早期文明中,中华文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中华 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1. 文化遗产的意义 2. 认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 3. 增强中华文化自信力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第2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6课探访古代文明(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知道人类早期文明区域的分布,探究人类共同创造的早期文明成就及其重要意义。

2.道德修养:了解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全世界的共同财富,激发兴趣,增强保护意识。

3.责任意识:知道中华民族为世界文化作出了独特贡献,萌发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课时安排2课时。

第2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知道股墟遗址是我国世界遗产之一,感受以甲骨文、青铜器等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了解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

(重点)2.激发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的情感,愿意为传承和守护文化遗产作出积极的贡献。

(难点)3.感受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瑰宝,知道不同文明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导图探究,守护中国遗产1.回顾导入课前,老师推荐大家看了一组微课。

(出示课件:三件文物的图片,即甲骨文残片、鸮尊、妇好玉凤)提问:微课中介绍的这三件文物都来自同一个地方。

大家知道是哪里吗?预设:殷墟。

2.思考质疑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殷墟遗址的价值吧。

(1)阅读感知,初识殷墟。

引导:请同学们打开教材,阅读第47页“阅读角”关于殷墟的介绍,交流自己对殷墟的最初印象,说说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殷墟位于中国安阳市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

点评:你找到了殷墟的地理位置、朝代等相关信息。

预设2:我看到这里被誉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说明这个地方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性的一个地方。

这里标志着什么,我很好奇。

点拨:是啊!你阅读得非常仔细,很快捕捉了一个关键信息。

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人们给子这个地方很高的评价。

引导:大家是否也产生了这样的好奇?你们还对这里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1: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人们给子这里如此高的评价?预设2:我想补充。

你们俩想了解的,应该正是这里被外人《世界遗产名录》的原因吧。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探访古代文明第二课时(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1 教学目标本课主要通过探访古代文明和制度,帮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和文明的发展历史,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具体实现以下目标:1.通过对古代帝国的探访,让学生明白国家和政府的作用,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文化和历史发展。

2.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文明体系和历史文化渊源,提高历史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探究知识的积极性。

4.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识别能力,为其日后的社会交往和学习打下基础。

1.2 教学要求1.学生能够认识到古代文明和制度的重要性,并了解各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

2.学生具备基本的历史和文化素养,了解自己所处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色。

3.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识别和分析能力,能够对未来接触的文化进行辨别和识别。

4.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能够在跨文化交流中快速适应和沟通。

2.1 教学重点1.辨别和分析古代帝国的文化特点和制度组成,了解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2.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探讨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关系。

2.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认识到文明和制度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得到了文明和制度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引导他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以文化交流的视角去认识和解读古代文明和制度,加强跨文化交流的培养。

3.2 教学方法1.课前预习:教师发放资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习,了解古代帝国和文明的基本情况。

2.知识探究:通过分组、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分析古代文明和制度的特点和组成。

3.视频展示:通过播放视频,生动再现古代帝国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代文明和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⑴了解金字塔: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在尼罗河沿岸有大大小小的金字塔遗存近百处。金字塔的建造充分证明古埃及在建筑学、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水平所达到的高度。
⑵探究分享:在没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的古代,古埃及人是怎么建成如此巨大而精美的金字塔的?这些不同形状的巨石是怎样堆砌成形的?金字塔是用来做什么用的?木乃伊又是如何制作的?
6.小结: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灿烂的文明史,有众多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珍惜和保护。
环节二其它文明古国文化遗产名录
1.过渡: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骄傲。但不同文明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们接着学习探究其它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2.出示金字塔图文资料。
观看图片,说说你认识这些图片吗?它们分别是哪一个文明古国的文化遗产?
观看图片,激发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环节一中华文化遗产名录
1.观看视频《殷墟遗址宣传片》,了解中国文化遗产——殷墟。
2.出示殷墟图片及配文:殷墟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安阳市的西北郊,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都城,距今已有3300多年的历史。安阳殷墟以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于2006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历史遗址。你还知道哪些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今天,我们又该如何保护它们?
反馈预设:①震惊世界的中国文化遗产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殷墟、甘肃敦煌莫高窟、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万里长城、四川都江堰、陕西兵马俑、山东泰山、湖北武当山古建筑、北京故宫等。截止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景观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2项、世界文化景观遗产5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②保护文化遗产应做到:A。国家要是加强执行力度,严厉惩处破坏和侵占文物及文化遗产的行为;B.在进行开发拆迁文化遗产区域时,尽最大能力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C.对全民进行历史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3.出示图片,了解殷墟: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地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古代都城遗址。
4.考古发现:你知道殷墟里还有哪些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吗?请说说有关它们的故事。
反馈预设:殷墟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①建筑特色。以宫殿宗庙建筑和王陵大墓为代表的商代建筑,造型庄重肃穆、质朴典雅,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殷墟的洹北商城,具有高大的城墙、威严的宫殿、特别是严格的“中轴线”布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历代城市的特征。②甲骨文。甲骨文是汉字的前身、世界三大最古老的文字体系之一,不仅证明古老的汉字是独立起源的,还提供了中国古代独立的文字造字法则,对300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殷墟甲骨文的发现,不仅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提前到了商朝,而且由于甲骨文内容丰富,涉及殷商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对全面复原殷商社会史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为中国古代乃至人类最早的“档案库”。③青铜器。A.共四五千件,其中出土最多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第五号墓——妇好墓,竟有468件之多,而且种类齐全(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B.青铜器中铸造技术工艺最为精美的是礼器。最大最重的是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875千克,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世界最大的古代青铜器,也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此外,出土的牛鼎和鹿鼎、两件司母辛方鼎等,也是重型礼器。④此外还有鸮尊、玉龙、玉石雕刻、马驾的车子、刻文白陶和原始瓷等。A.鸮尊:尊为古代盛酒器。铜尊,最早见于商代。鸮,俗称猫头鹰。在古代,鸮是人们最喜爱和崇拜的神鸟。鸮的形象是古代艺术品经常采用的原形。商代的玉器、石器、陶器、青铜器中,都有精美的鸮形。此鸮尊即是商代鸟兽形青铜器中的精品。B.玉龙:器玉质呈墨绿色,间有褐色沁斑。圆雕玉龙,龙首微昂,双角后伏,“臣”字状目,眼珠突起,鼻部微凸,张口露齿。龙身于右侧盘曲,尾尖内卷,两短足前屈,各有四趾。中脊饰扉棱,身、尾饰双线阴勾菱形纹、鳞纹,左足外侧饰云纹。
3.出示《汉谟拉比法典》图文资料,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形成过程、法典结构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反馈预设:①为了维持统治,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共有282条。法典被刻在一块石柱上。石柱竖立在巴比伦的一座神殿里。②石柱上部是一幅精致的浮雕,宝座上的太阳神正把象征国王权力的权标授予汉谟拉比。石柱中部刻着法典的具体条文,使用的文字是楔形文字。③现在,这块石柱被珍藏在巴黎的卢浮宫。
重点
知道要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难点
如何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2.学生收集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泰姬陵、空中花园。
2.谈话导入:世界上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是世界人民的骄傲,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它们见证着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展现着早期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探究那些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反馈预设:①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建造胡夫金字塔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②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的陵墓。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法老死后会被制成木乃伊,放入密不透风的墓室,经久不坏。③古埃及的人们都相信,人死后只有把尸体保存好,不让它腐烂,才能进入天国。所以,它们总是千方百计保护尸体的完整,据说木乃伊就是这么发明的。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
6 探访古代文明 教学设计
第6课
探访古代文明
课题
第二节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
单元
3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6
学习
目标
1.懂得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创造了人类文明,保护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
2.明白古代中国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
3.初步掌握收集、整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