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的特殊现象归纳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如芸苔类花药绒毡层细胞。
(二)核内有丝分裂
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正常复制、(着丝粒)正常分 裂,核、质不分裂。每条染色体复制、分裂产生的两条 染色体包含在同一个细胞核内。核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增 加,形成内源多倍性(endopolyploidy)细胞。
(三)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染色体正常 复制,整个细胞经常性处于间 期状态,不发生着丝粒分裂, 不进行核、质分裂。复制一次 ,染色体的染色质线成倍增加 ,并由一个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形成多线染色体。如,双翅 昆虫摇蚊、果蝇幼虫唾腺细胞 出现巨型染色体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教学资源库
《遗传学》
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特殊现象
有丝分裂的特殊情况
一、内源有丝分裂 二、多次有丝分裂 三、体细胞联会 四、有丝分裂异常现象与异常时期的关系
编著者 申顺先;审阅者 卢良峰
一、内源有丝分裂
(一)多核细胞 染色体复制和核分裂正常进
行,不发生细胞质分裂,形成具 有多个游离细胞核的多核细胞。
三、体细胞联会
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条染色体在细胞内 通常是随机分布,同源染色体之间在空间分布上互不影 响。
四、有丝分裂异常现象与异常时期的关系(1复3层分)
间期 后期 末期 末期
类型 染色体复 着丝粒分 细胞核分 细胞质分 结果
制
裂
裂
裂
正常 有丝分裂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体细 胞
正常
×
×
× 多线细胞
内源 有丝分裂
正常
正常
×
×
内源多倍 体细胞
正常 正常 正常
× 多核细胞
多次有丝 分裂
关于高中遗传学知识中的几则“例外”

2020年7期┆205随笔关于高中遗传学知识中的几则“例外”王 瑞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由于其研究对象种类的多样性、生命活动的复杂性,使得生物学中的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几乎都存在“例外”现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一般性知识容易理解,但对例外知识却掌握不准,总是感到似是而非。
因此,研究生物知识中“例外”现象,无论是对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理解生命的本质,还是应对高考都十分重要。
遗传学模块知识较其他知识相对复杂难学,因此本文以高中遗传学模块为例,对其中一些“一般”知识背后隐藏的“例外”进行分析,以期对广大师生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中;生物;遗传学;例外 一、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F2的表现型都是9:3:3:1吗?在学习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时,通过孟德尔做的豌豆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我们知道在F 2中一共有四种表现型,经大量统计得到性状分离比为9:3:3:1,但我们只能理解为具有两对相对性状(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亲本杂交,F 2中性状分离比一般是9:3:3:1,因为后来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基因对生物体性状的控制并没有那么简单,多数性状不仅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是由两对或两对基因基因共同决定的,即基因互作效应,[1]因此出现了以下一些例外情况:互补作用:在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状中,当存在两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其余的基因型则都表现为另外一种性状,F 2表现型比例为9:7。
例如,香豌豆中有紫花(PPCC )和白花(ppcc )两种品系,二者杂交产生的F 1都是紫花。
F 1植株自交,F 2代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比例为9:7。
这是由于紫色素的合成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只有当P 基因和C 基因都存在时才能完成此反应。
此外还有积加作用(9:6:1):性状表现的程度取决于显性基因数量的多少;重叠作用(15:1):只要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现基因便表现显性性状。
抑制作用(13:3):某显性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但可抑制另一种显性基因的表达。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的特殊情况

如芸苔类花药绒毡层细胞。
(二)核内有丝分裂
核内有丝分裂:染色体正常复制、(着丝粒)正常分 裂,核、质不分裂。每条染色体复制、分裂产生的两条 染色体包含在同一个细胞核内。核内染色体数目成倍增 加,形成内源多倍性(endopolyploidy)细胞。
(三)多线染色体
多线染色体:染色体正常 复制,整个细胞经常性处于间 期状态,不发生着丝粒分裂, 不进行核、质分裂。复制一次 ,染色体的染色质线成倍增加 ,并由一个着丝粒结合在一起 ,形成多线染色体。如,双翅 昆虫摇蚊、果蝇幼虫唾腺细胞 出现巨型染色体
内源 有丝分裂细胞
正常 正常 正常
× 多核细胞
多次有丝 分裂
×
不正常 发生
发生 畸形细胞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三、体细胞联会
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过程中各条染色体在细胞内 通常是随机分布,同源染色体之间在空间分布上互不影 响。
四、有丝分裂异常现象与异常时期的关系(1复3层分)
间期 后期 末期 末期
类型 染色体复 着丝粒分 细胞核分 细胞质分 结果
制
裂
裂
裂
正常 有丝分裂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体细 胞
正常
×
×
× 多线细胞
二、多次有丝分裂
时间:多次有丝分裂现象往往发生在减数分裂的产物 四分孢子的进一步分裂过程中。
过程:不经过染色体的复制,细胞核和细胞质连续发 生多次分裂,这个过程中染色体随机分配到子细胞中。
结果: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极不完整,还会出现只有 一条染色体,甚至没有染色体的小细胞。
三、体细胞联会
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特殊类型分析

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特殊类型分析摘要人教版高中生物为模块式的教学,必修2主要介绍的为遗传与进化,关于孟德尔的两大定律是本模块的重点知识,通过教材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孟德尔的两大基本定律,但在习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同于教材中一些比例,这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点,本文就相关的一些特殊比例举例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字基因互作自由组合定律表型模拟致死基因1、基因互作概念: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通常有以下情况。
1.1、互补效应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测交后代产生1:3的比例。
例1:(2008年宁夏理综)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
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
请回答: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种,其中基因型是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
基因型为和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
基因型为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解析】由题意可知,紫色花的基因型为A B ,其他的都是白色,所以紫色的基因型有4种,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
其中AaBb自交后代为A B :A bb:aaB :aabbr=9:3:3:1,即紫色:白色=9:1。
而AABB 自交后代全为AABB,即紫色。
AaBB、AABb相当于是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分离定律,后代比例为3:1。
【答案】4 AaBb AaBB AABb AABB1.2、积加效应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测交后代比例为1:2:1。
例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和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全为蓝色,F1自交,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蓝色:紫色:红色=9:6:1,F2中紫色植株的基因型有几种,分别是哪些?(用A和a,B和b表示)【解析】根据题意,F2中的比例为9:6:1,可以知道控制花色的基因有两对,并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特殊遗传现象

特例三
不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 ,在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白花=3∶1 ,在不完全显性时,Aa自交后代中红花(AA)∶粉红 花(Aa)∶白花(aa)=1∶2∶1。
例3:在阿拉伯牵牛花的遗传实验中,用纯合子红色牵牛花和纯合子白色牵 牛花杂交,F1全是粉红色牵牛花。将F1自交后,F2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 色三种类型的牵牛花,比例为1∶2∶1,如果取F2中的粉红色的牵牛花和红
解析:由题干知,基因型是AA和Aa的该植物在25℃条件下都开红花、而在30℃条件 下均开白花,说明环境能影响生物的性状,A正确; B、探究一株该植物的基因型是AA、Aa还是aa,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在25℃条件下进 行自交,并在25℃的条件下培养后代,如果后代全部是红花植株、说明该植植株的基因 型为AA,如果都开白花、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如果既有开白花的植株,也有开红 花的植株,则说明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B错误; C、由题干知,在25℃的条件下生长的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此种基因型的个体自交 后代的基因型仍为aa、表现为白花,后代中不会出现红花植株,C正确; D、由题干知,在30℃的条件下,各种基因型的植株均开白花,所以在30℃的条件下生长 的白花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在25℃条件下生长可能会出现红花植株,D正确.
解析:无尾猫自交,后代中出现有尾猫,说明无尾为显性,有尾为隐性。 设控制无尾性状的基因为A,有尾性状的基因为a,则有尾猫的基因型为aa,无尾 猫的基因型为Aa或AA。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后代性状分离比保持为无尾:有尾 =2:1,可推测AA基因型的个体无法存活,即无尾猫基因型均为Aa。所以无尾猫 和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25℃(正常温度) 35℃
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

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基因突变是指在生物个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变异现象,它是基因的一种特殊变化形式。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两种主要类型:点突变和结构性突变。
1. 点突变点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包括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错义突变。
错义突变是指由于一个碱基的改变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从而影响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无义突变是指由于一个碱基的改变导致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从而导致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
读位点突变是指由于一个碱基的改变导致密码子的读位发生改变,从而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2. 结构性突变结构性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一段碱基序列发生插入、缺失或倒位等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组结构的变化。
这种突变可能会导致基因的功能丧失或改变。
例如,某个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蛋白质无法正常合成或功能异常。
基因突变的遗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稳定性基因突变是在个体的基因组中发生的,但并不一定会被遗传到下一代。
突变的遗传性取决于突变发生的细胞类型和时机。
例如,如果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那么它有可能被遗传到后代;相反,如果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那么它只会影响个体自身,不会被遗传。
2. 遗传模式基因突变可以以不同的方式遗传给下一代。
如果突变是显性突变,那么只要个体携带了该突变的一个等位基因,就会表现出突变的特征。
如果突变是隐性突变,那么个体必须携带两个突变等位基因才会表现出突变的特征。
3. 多样性基因突变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增加。
突变是基因组演化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可以导致新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出现。
这种多样性对于物种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起到重要的作用。
4. 可逆性虽然大部分基因突变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就无法修复,但也存在某些突变是可逆的情况。
例如,一些外界因素(如辐射)引起的突变可能会被细胞修复机制修复,从而恢复到正常的基因序列。
5. 累积性基因突变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
在生物个体的一生中,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作用,基因组中会不断发生突变。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

高中生物遗传类型题目十种解题方法一、显、隐性的判断:①性状分离,分离出的性状为隐性性状;②杂交:两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③随机交配的群体中,显性性状》隐性性状;④假设推导:假设某表型为显性,按题干的给出的杂交组合逐代推导,看是否符合;再设该表型为隐性,推导,看是否符合;最后做出判断;二、纯合子杂合子的判断:①测交:若只有一种表型出现,则为纯合子(体);若出现两种比例相同的表现型,则为杂合体;②自交:若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不出现(或者稳定遗传),则为纯合子;注意:若是动物实验材料,材料适合的时候选择测交;若是植物实验材料,适合的方法是测交和自交,但是最简单的方法为自交;三、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验证:①测交:选择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与隐性个体杂交,若子代出现1:1(或者1:1:1:1),则符合;反之,不符合;②自交:杂合(或者双杂合)的个体自交,若子代出现3:1(1:2:1)或者9:3:3:1(其他的变式也可),则符合;否则,不符合;③通过鉴定配子的种类也可以;如:花粉鉴定;再如:通过观察雄峰的表型及比例推测蜂王产生的卵细胞的种类进而验证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四、自交和自由(随机)交配的相关计算:①自交:只要确定一方的基因型,另一方的出现概率为“1”(只要带一个系数即可);②自由交配:推荐使用分别求出双亲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再进行雌雄配子的自由结合得出子代(若双亲都有多种可能的基因型,要讲各自的系数相乘)。
注意:若对自交或者自由交配的后代进行了相应表型的选择之后,注意子代相应比例的改变。
五、遗传现象中的“特殊遗传”:①不完全显性:如Aa表型介于AA和aa之间的现象。
判断的依据可以根据分离比1:2:1变化推导得知;②复等位基因:一对相对性状受受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但每个个体依然只含其中的两个)的现象,先根据题干给出的信息确定出不同表型的基因型,再答题。
③一对相对性状受两对或者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现象;④致死现象,如某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可以根据子代的分离比的偏离情况分析得出,注意该种情况下得到的子代比例的变化。
特殊遗传现象的解题(二轮复习学案)初稿

特殊遗传现象的解题(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基因分离定律中的不完全显性、致死、复等位基因等特殊遗传现象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其规律解题2.理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遗传现象的规律,并能熟练运用其规律解题【重点、难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遗传现象的规律教学过程【导】:一:遗传的基本规律:表现型:显性:隐性=杂交F2基因型:DD:Dd:dd =1、基因分离定律表现型:显性:隐性=测交后代基因型:Dd : dd =表现型:双显性:单显性:单显性:双隐性=杂交F2基因型:9种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表现型:双显性:单显性:单显性:双隐性=测交后代基因型:4种二、基因分离定律涉及的特殊问题:【思、议】【例1】用开红花的紫茉莉品种与开白花的紫茉莉品种杂交,F1全为粉红色。
F1自交,F2中1/4开红花,1/2开粉红花,1/4开白花。
若让F2中的全部红花植物和粉红花植物群体内相互授粉,则F3出现红花植物的概率为()A.3/8B.4/9C.1/2D.9/16【例2】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
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交多代,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
由此推断正确的是()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B.自交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C.自交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例3】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植物,控制植株绿色(A)和金黄色(a)的基因位于X染色问:第一、二组没有出现雌株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例4】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
G对g、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Gg和Gg-能杂交并产生雄株B.决定喷瓜性别的基因型共有六种C.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D.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后代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中特殊遗传现象【思、议】【例5】某植物有紫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A和a、B和b是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 对a、B对b为显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编辑ppt
10
三、致死基因
致死基因是指某个基因的存在能使个体或配子致死,有 以下几种情况: (一)据致死基因的显隐性可分为:
1.隐性致死:指隐性基因纯合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 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隐性致死的,即纯合体HbSHbS是致死 的(隐性纯合子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 )。植物中常见的白化基 因也是隐性致死的,因为不能形成叶绿素,最后植株死亡。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不__可_遗__传__变__异______,理由
仅仅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可编辑ppt
9
5) ①方法步骤:第一,用该未知基因型黄色果 蝇与正常黄色果蝇yy交配; 第二,将这些卵孵化出的幼虫用不含有银盐的饲 料饲养,其它条件均为适宜条件; 第三,待幼虫羽化成成虫后,观察其颜色 ②A 如果后代中出现了褐色果蝇,则说明所检测 的果蝇为“表型模写”,如果后代全为黄色,则 说明所测黄色果蝇的基因型是yy,而不是“表型 模写”。
可编辑ppt
5
这样看来,所谓显隐性关系,是看所依据的标准而定,标准不同,显隐性关系也就改 变了。
(三)显性与环境的影响
生物体在整个发育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基因的控制,还要受到环境条件的 影响。
1.外界环境 ●同一株水毛茛,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和浸在水中的叶,就表现出了两种不 同的形态。前者呈扁平状,后者深裂而呈丝状。这种现象表明,在不同的环境 条件下,同一种基因型的个体,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型。 ●玉米中有些隐性基因(例如其中一对是aa)使叶内不能形成叶绿体,造 成白化幼苗,它的显性等位基因A是叶绿体形成的必要条件。AA和Aa的种子在 不见光的暗处发芽,长成的幼苗也是白化;而在光照下发芽,则长成的幼苗就 成绿色,如下表。
生物遗传中的特殊现象
可编辑ppt
1
一、基因的显性
(一)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 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并且在表现程度上和显 性亲本完全一样,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完全显性。孟德 尔所研究的7对相对性状,都属于完全显性。在生物 界中,遗传的完全显性现象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大 量的动植物杂交试验也表明,有时候F1所表现的显性 是不完全的,如不完全显性和共显性等现象。
发育成不同的表型。因此,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 相互作用的结果。
可编辑ppt
7
二、表型模写
环境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有时与由某基因 引起的表型变化很相似,这叫做表型模写。例如黑 腹果蝇的野生型是长翅的,而突变型(vgvg)是残 翅的,长翅对残翅是显性。用一定的高温处理残翅 果蝇的幼虫,以后个体长大羽化为成虫后,翅膀接 近于野生型。不过它们的基因型还是vgvg,它们和 一般突变型个体(vgvg)交配,并在常温下培育子 代时,子代个体的翅膀都是残翅的,所以在这个例 子中,用高温处理残翅个体,可使突变型个体模写 野生型的表型。
现型:红色花、粉色花和白色
花,并且它们之间的分离比是
1∶2∶1,如右图。这一结果表
明,在等位基因Rr中,红色花
基因R对白色花基因r是不完全
显性。
可编辑ppt
3
2.共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果两个亲本的性 状同时在F1的个体上显现出来,而不是只单 一的表现出中间性状,这种显性表现叫做共 显性。例如,红毛马(RR)与白毛马(rr) 交配,F1是两色掺杂在一起的混花毛马 (Rr)。马的毛色遗传表明,Rr这一对等位 基因之间互不遮盖,红色毛与白色毛这两个 亲本所具有的性状都在杂合体(F1)身上同 时得到了显现。
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辑ppt
2
1.不完全显性
在生物性状的遗传中,如
果F1的性状表现介于显性和隐
性的亲本之间,这种显性表现
叫做不完全显性。例如,在紫
茉莉的花色遗传中,纯合的红
色花(RR)亲本与纯合的白 色花(rr)亲本杂交,F1的表
现型既不是红色花,也不是白
色花,而是粉色花(Rr)。F1 自交后,在F2中出现了三种表
2.显性致死:基因的致死作用在杂合体中表现的。如 人的神经胶症基因只要一份就可引起皮肤的畸形生长,严 重的智力缺陷,多发性肿瘤,所以这对基因是杂合的个体 在很年轻时就丧失生命。
可编辑ppt
11
(二)据致死基因发生作用的不同发育阶段可分为: 1.配子致死:指致死基因在配子时期发生作用,从而不能
可编辑ppt
8
31.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有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 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
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 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 3条常染色体+X+Y
●营养、温度、日照长短等影响可编性辑别pp分t 化(具体内容详见后面) 6
2.内部环境 ●控制雄性和雌性山羊角的基因型是一样的,
但公羊的角比母羊的角更重、更卷曲。 ●雄孔雀的尾屏色彩丰富、华丽,雌孔雀的尾
屏相对不发达。 这些差异都是由于不同的激素造成的,而激素
又是由其他一些基因决定的。 由此可见,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可
可编辑ppt
4
(二)条件显性
显隐性可随所依据的标准而更改。如人类中有一种严重的疾 病,叫做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在遗传上通常说是由一对隐性基因 HbSHbS控制的,把这种病人的血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不使之接触 氧气,全部红血球都变为镰刀形。杂合体的人(HbAHbS)似乎是完 全正常的,没有相应病状;不过把他们的血液放在显微镜下检验, 不使之接触氧气,红血细胞也有一部分成为镰刀形。从这个例子 看来,所谓显性其实是相对的,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