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件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课件PPT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所描绘 的美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 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 有几户人家。我停下来欣赏这 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 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前面老师已经对这首古诗进行了详细的讲 解,接下来请同学们开启你的智慧之门,探究 以下问题。
诗中哪一句最能体现诗人对红叶对秋季的 喜爱之情?为什么?
【诗意】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 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的菊花的 花枝,还在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 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黄橘 绿的秋季啊!
方法:把四句诗的意思连贯表达出来。
结构梳理
赠 刘
秋末的特征 荷尽无叶 菊残傲霜
鼓励友人
景 文
收获的季节
橙子金黄
积极向上
橘子青绿
诗人苏轼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是 一个更能带给人们希望的季节。
代表作有《阿房宫赋》《遣怀》 《樊川文集》等
探究读
根据指导,朗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山行》这首诗描写
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朗读指导
朗读《山行》时,语调舒缓, 注意停顿,最后三个字读时略加 重突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由读诗文,找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写出了山 路的绵长。
形象表现出白 云升腾、缭绕和飘 浮的动态,也说明 山之高。
从“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有人 家”,你能联想到什么?
“有人家”让人能联想到炊烟袅袅、鸡 鸣犬吠的乡野生活,让所见 之景充满生气,同时又照应 了前一句中的“石径”。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课件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课件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九

挑:[ tiǎo ]挑逗 [ tiāo ]挑水
形近字组词:
傲:[ào]骄傲 遨:[áo]遨游
萧:[xīao]萧瑟 箫:[xīao]吹箫
挑:[tīao]挑水 逃:[táo]逃跑 桃:[táo]桃子
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古人 也有许多写秋季的诗篇,那么今天我们 就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吧!
课文早知道:
2.“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客”是什么谁?
答:指得是诗人自己。因为自己在外地, 就像客人一样,非常思念自己的家乡。
课文赏析:
3.作者在夜里见到了什么情景呢?
答: 夜色深了,还有几个小孩在篱笆 下点着灯斗蛐蛐 。
课堂小结:
同学们 : 这三首古诗,所写的季节虽然是一样的,但 所写的景物不同、内容不同,表达的情感也不 同。希望大家熟背后用心体会。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四 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 家、书法家、画家 ,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文翻译:
荷尽已无擎雨盖,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残犹有傲霜枝。 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好景君须记,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您一定要记住,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文翻译:
远上寒山石径斜,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石路上寒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白云生出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停下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晚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经过霜染比二月花儿还红啊。
课文赏析:
1.这首诗中描写了哪些 漂亮的景色和事物呢? 你能在图中找出来吗?
①寒山 ⑥枫林
③白云 ④人家
诗文翻译:
萧萧梧叶送寒声,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动客情。 江上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思念起家乡。 知有儿童挑促织, 家中几个小孩还在斗蟋蟀, 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诗三首》精品课件

主题概括
《夜书所见》这是一首纪行诗,写了诗 人行于江上,眺望江边的_见__闻__感__受__,表达 了诗人思__念__家__乡__的心情。
拓展延伸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课堂演练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行》是 唐 代诗人 杜牧 的作品。题目中
小组合作
再次朗读古诗,试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想象 画面,和小组成员交流。
赠送
荷花凋谢、 荷叶枯败
写 景
赠送给刘景文的诗。
查阅字典
联系生活
还,尚且
傲霜斗寒
结合注释
议 景
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说明深秋 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 一面。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 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 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 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古诗《赠刘景文》。 2.预习《山行》、《夜书所见》。 3.完成本课练习。
《夜书所见》
自读提示
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并圈画出描写秋天的景物。
自学提示
再次朗读古诗,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并 说说从诗中看到了哪些画面。 在夜晚写下自己看到的景物。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4 古诗三首
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秋天是 一个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首与 秋天有关的古诗。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课件(共39张PPT)
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
古诗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艳、充满生气描写和赞
美深秋山林风景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
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
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竖向笔画端正,横画均匀。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学写字
学写字
书写技能:“文”点画居中,横画宜短,撇与点交叉处正对上点。“刂”竖
画短,竖钩长,两笔端正,间距适中。
学写字
书写技能:“”点撇间距适中;三横画平行均匀,竖画居中。“皿”呈扁
形,竖向笔画间距均匀,两边竖向中稍斜,底横宜长。
学写字
书写技能:“艹”横画稍长,两竖居中,稍向中斜。“匊”撇短,横折钩下
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
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
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
爱好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
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
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是
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
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
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
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
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
tiǎo 挑战、挑灯
朗读古诗
在山中行走
题目
这首诗写的
是诗人在山
中行走时所
看到的风景。




作者简介
杜牧
(803-852)
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课件

泊船瓜洲
(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教师说课模板
【教师试讲】【课堂演讲】【教学课件】【说课比


CONTENTS
01 教学背景 02 教学分析 03 学法分析 04 教学过程 05 版式设计 06 教学效果
di
yi zhang jie
第一章 节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 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 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由 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 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总结2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输入描述性文字输入描述性文字
1 9
4.8 布置作业
请在此处
请在此处
请在此处
输入作业
输入作业
输入作业
题目内容
题目内容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hán
jìnɡ
xié shuānɡ

人教版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第4课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课件

人教版部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第4课 古诗三首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课件

课文讲解
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远处的寒山;近处的石径;飘动的白云;寂静的
人家;傍晚的枫林;红色的霜叶。 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课文讲解
鉴赏诗歌中的词语 ①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好于“深”,“深”只是体现了远、 浓,“生”为云之源头,云腾雾涌,有动感美。 ②霜叶红于二月花:经霜的枫叶比二月花还要红,秋景胜春景, 色彩更鲜艳,体现了秋景的生机勃勃,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我会认
zâng liú
cán

ào
jūn
chãng

赠刘 残 犹 傲 君 橙橘
我会写
擎(擎天) 荷
hã (荷花) hâ (负荷)
傲(骄傲)
橙(橙色)
橘(橘红)
我会写
擎:举,向上托。 盖:车盖,这里比喻荷叶。 犹:还,依然。 傲霜: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君:你,指刘景文。
须:必须。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 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 取得成功。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引入新课
苏轼(1037—1101),北宋眉州眉山 (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
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词开豪放一派, 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
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人生哲理?
只有严酷的环境才能锻炼人,才能检验、识别一个人的风骨。
归纳总结
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 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 收的季节,激励着人们乐观向上。老师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有人说“秋”是美的,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有 人说“秋”是萧瑟的,秋风吹起,落叶飘零。不同的 人、不同的心情对相同的景物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眼 中秋天是怎样的呢?
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 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并称“苏辛”。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宋哲宗元佑五年任 杭州太守时所作。苏轼此诗表面写景,但实际 上每句都切合刘景文的身世,以此来勉励他。 我们必须透过表面的景物描写,才能领略诗中 的积极涵义。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寒山 景 石径 物 白云
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景 枫林 物
霜叶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从“远”“生”两个字中你能看出什么?
“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 “生”形象地表现出白云升腾、
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说明山之高。
从“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中的“有人家”, 你能联想到什么?
寒径斜霜赠刘盖 菊残君橙送挑
青蛙过河
犹傲 橘斜 径橙 赠
多音字
(挑选)

(挑战)
原文示例 ·知有儿童挑( 深篱落一灯明。
)促织,夜
他自信满满地挑 性的比赛项目。
选了一项具有挑
注意红色 字的读音

《山行》
杜牧
杜牧:字牧之。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 他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 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人称“小杜”,与李商 隐并称“小李杜”。

古诗课件_山行_赠刘景文_夜书所见

古诗课件_山行_赠刘景文_夜书所见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积累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 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 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叶绍翁, 字嗣宗,号靖逸,龙泉( 今浙江丽水市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 学家、诗人。著有《四朝闻见录》, 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 。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 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 江湖诗派风格。
古诗积累

咏柳
(唐代)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古诗积累

小池
(宋代)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代)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古诗积累

山 远山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白云生处有人家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房子
人家
白云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远的山上有一条斜斜的石头小路 ,在那飘着白云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枫叶 霜叶
我从这幅图片中看到了(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 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19
jìng xié
远上寒山石径斜
在深秋时节的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头小路伸向远方。
20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产生
房子 人家
你从这幅图中又看到了什么?
白云
21
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 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 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33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诗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 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山花还要红艳。
34
山行 (唐)杜牧
37
读一读,记一记。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8
结构图示:
眺望远景
山 行
驻足观赏
寒山石径 白云人家
辽阔深远
晚秋枫林
叶红于花
秋比春美
色生 彩机 鲜盎 明然
40
41
秋天是丰收 的季节,请根据 下面的图片,描 写一下你眼中的 秋天。
白云生处
白云深处
产生,生出。
比较
浓厚,浓郁。
在古代越高的山越是人迹罕至,很少有人定居,所 以“白云深处”没有“白云生处”更贴切。并且一个 “生”字,更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 动态,所以“生”比“深”更具有深美的文学意境。 22
远上寒山石径斜, 照应了上句中的“石 径”,因为这“石径”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远景
深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近景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35
这首诗作者写了哪些景物?
远景
近景
寒山
石径
枫林
人家
白云
霜叶
36
自古以来,秋天在人们的眼里往往是悲 凉的,而诗人杜牧通过这两句诗,向我们展 现了枫叶如火,嫣红满目,生机盎然的深秋 景色。虽是深秋,但并不萧条冷落,而是给 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鼓舞。
赠: 赠送。
sòng sū shì
(宋)苏 轼
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刘季孙,字景文,工诗,
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自己的好朋友刘景文的。
53
古人作诗最讲究“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那么在苏轼这首诗歌中, 又藏着一幅怎样的秋色图呢?认真朗 读诗歌,思考第一、二句。
54
qíng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9
山行
10
11
FLASH动画(控制在右下角)
山行
点击下一页
12
为了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意, 请欣赏杜牧《山行》视频赏析
13
杜牧《山行》视频赏析
点击下一页
14
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晚唐 杰出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 安)人。
主要成就:
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山行》 《赠刘景文》 《夜书所见》
(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1
同学们,秋天正向我们走来, 你们喜欢秋天吗?让我们一起来欣 赏下秋天的美景吧!
2
3
4
5
6
7
8
看到最后一张美景,老师突然想起 了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诗,你们知道 叫什么吗?
《山行》
你们想知道《山行》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内容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中吧。
举,向上托。 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55
荷尽 已无 擎雨盖,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雨盖
荷花凋谢了,像遮雨伞一样的荷叶也枯萎了。 56
说说你的感受
感受到了一种很凄凉的味道。荷花 已经开完了,并且已经枯萎了。
著作:
《阿房宫赋》 《泊秦淮》 《过华清宫》等。 15
(在山中行走)
16
jìng xié
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
伸向远方
深秋时节的山

倾斜; 这里有弯弯曲曲的意思。
寒山
小路 径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 17
jìnɡ 径 组词:田径 小径 石径 xié 斜 组词:倾斜 斜阳 斜视
18
写出山路的绵长。
42
大雁南飞
天高云淡
43
五谷丰登 层林尽染
瓜果飘香 金秋时节
44
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心目中,秋 天却有着别样的风情。这节课,让我 们继续学习苏轼描写秋天的古诗《赠 刘景文》Biblioteka 4546FLASH动画
赠刘景文
点击下一页
47
生平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 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 川)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
51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090年(元祐五年)初冬,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职,任两浙兵马都监的 刘景文也在。两人过从甚密,交易很深。诗 人一方面视刘景文为国士,并有《乞擢用刘 季孙状》予以举荐;另一方面赠此诗以勉励 之。(苏轼赠此诗时,刘景文已58岁了,难 免有迟暮之感。)
52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因为
傍晚时的枫树林
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
这句中哪个字 用得最精妙?
27
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
(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
(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 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
(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 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
白云生处有人家。 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使人联想到炊烟袅 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 深山充满生气。
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23
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
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24
诗人杜牧为什么走 着走着停了下来呢?
25
因为他看到了一大片火红的枫叶。
26
fēng
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
主要成就: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 散文均成就极高。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主要作品:
《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
《赤壁赋》等。
48
为了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诗意,请 欣赏苏轼《赠刘景文》视频赏析。
49
《赠刘景文》视频赏析
点击下一页
50
zènɡ liú
赠刘景文
(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
28
夕阳照耀下的枫林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红得似火 跟二月的花儿一样红艳……
29
红得似火
30
31

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更红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 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于:比。
32
霜叶红于二月花。
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