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相色谱峰形拖尾的原因和改善方法 极限色谱柱
色谱峰拖尾的原因

液相色谱峰有拖尾现象是什么原因之马矢奏春创作A、峰拖尾1、筛板壅塞(a、反冲色谱柱 b、更换进口筛板 c、更换色谱柱)2、色谱柱塌陷(填充色谱柱)3、搅扰峰(a、运用更长的色谱柱 b、修改流淌相或更换色谱柱)4、流淌相PH选择错误(调解PH值.对于碱性化合物,低PH值更有利于得到对称峰)5、样品与填料概略的熔解点产生反应(a、参加离子对试剂或碱性挥发性修饰剂b、换柱子)B、峰前延1、柱温低(升高柱温)2、样品溶剂选择不适当(运用流淌相作为样品溶剂)3、样品过载(降低样品含量)4、色谱柱损坏(见A1、A2)C、峰分叉1、呵护柱或阐发柱污染图(取下呵护柱再进行阐发.假如需要更换呵护柱.假如阐发柱壅塞,拆下来清洗.假如问题仍然消掉,可能是柱子被强保存物质污染,运用适当的再生措施.假如问题仍然消掉,进口可能被壅塞,更换筛板或更换色谱柱.)2、样品溶剂不溶于流淌相(修改样品溶剂.假如可能采纳流淌相作为样品溶剂.)D、峰变形1、样品过载(削减样品载量)E、早出的峰变形1、样品溶剂选择不适当(a、削减进样体积 b、运用低极性样品溶剂)F、早出的峰拖尾程度大于晚出的峰1、柱外效应(a、调解系统连接(运用更短、内径更小的管路) b、运用小体积的流利池)G、K’增加时,脱尾更稍微1、二级保存效应,反相模式(a、参加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参加乙酸(或酸性样品)c、参加盐或缓冲剂(或离子化样品)d、更换一支柱子)2、二级保存效应,正相模式(a、参加三乙胺(或碱性样品)b、参加乙酸(或酸性样品)c、参加水(或多官能团化合物)d、试用另一种方法)3、二级保存效应,离子对 (参加三乙胺(或碱性样品))H、酸性或碱性化合物的峰拖尾1、缓冲不合适 (a、运用浓度50-100mM的缓冲液 b、运用Pka等于流淌相PH值的缓冲液)I、额外的峰1、样品中有其他组份 (正常)2、前一次进样的洗脱峰 (a、增加运行时间或梯度斜率 b、提高流速)3、空位或鬼峰 (a、检查流淌相是否纯净 b、运用流淌相作为样品溶剂 c、削减进样体积)J、保存时间动摇1、温控不当 (调好柱温) 2、流淌相组分变更 (避免变更(蒸发、反应等))3、色谱柱没有平衡 (在每一次运行之前赐与足够的时间平衡色谱柱)K、保存时间不竭变更1、流速变更 (从新设定流速)2、泵中有气泡 (从泵中除去气泡)3、流淌相选择不适当 (a、更换合适的流淌相 b、选择合适的混淆流淌相)L、基线漂移1、柱温动摇,即使是很小的温度变更都邑引起基线的动摇.常日影响示差检测器、电导检测器、较低灵敏度的紫外检测器或其它光电类检测器. (控制好柱子和流淌相的温度,在检测器之前运用热交换器图)2、流淌相不平均,流淌相前提变更引起的基线漂移大于温度导致的漂移.(运用HPLC级的溶剂,高纯度的盐和添加剂.流淌相在运用提高行脱气,运用中运用氦气.)3、流利池被污染或有气体 (用甲醇或其他强极性溶剂冲洗流利池.如有需要,可以用1M的硝酸.(不要用盐酸))4、检测器出口壅塞,高压造成流利池窗口破裂,产生噪音基线 (掏出壅塞物或更换管子.参考检测器手册更换流利池窗)5、流淌相配比不当或流速变更 (更改配比或流速,按期检查流淌相组成及流速)6、柱平衡慢,特别是流淌相产生变更时 (用中等强度的溶剂进行冲洗,更改流淌相时,在阐发前用10-20倍体积的新流淌相对柱子进行冲洗)7、流淌相污染、演化或由低品格溶剂配成(检查流淌相的组成.运用高品格的化学试剂及HPLC级的溶剂)8、样品中有强保存的物质(高K’值)以馒头峰样被洗脱出,从而表示出一个慢慢升高的基线.(运用呵护柱,如有需要,在进样之间或在阐发过程中,按期用强溶剂冲洗柱子)9、运用轮回溶剂,但检测器未调解(从新设定基线.当检测器动力学范围产生变更时,运用新的流淌相)10、检测器没有设定在最大吸收波长处.(将波长调解至最大吸收波长处%%%%%%%%%%%%%%%%%%%%%%%%%%%%%%%%%%%%%%%%%%%%%%%HPLC阐发中,在色谱柱正常,样品灵敏度足够,阐发方法合适,色谱峰在出峰时间较短的前提下(不包含梯度),峰型应对称而尖锐.但是,在对样品理解程度不敷,方法不当,样品处理方法及进样方法不合理下,会消掉各类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对色谱峰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尤其对于新手更是如斯.色谱双峰指的是明明是同一种物质,但在色谱图中消掉双峰,而标明含二种物质.这种情况分为四种原因.1 色谱柱假如你阐发样品时创造每个色谱峰都双峰消掉(出峰越快,双峰的可能性会削减),尤其采取单一纯物质时,可以肯定色谱柱出问题-呵护柱污染或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掉落,或颗粒聚集在色谱柱的进口筛板上.假如进样量少,本来色谱柱正常,色谱峰的外形多为一大峰带一小峰,不必定拖尾,这一般应是柱头受堵,将色谱柱反过来接,用流淌相冲洗或酸洗或其它溶剂,将堵在柱头的残留物冲掉落落,再反过来,一般情况下就行了.当然不反冲,正冲有时也会正常的.假如峰拖尾,双峰强弱相差不大,柱头固定相变脏或流掉落可能性更大,这是可以将进样那头拧开,将微孔滤片超声,柱头刮去一部分填料,从新填上新填料拧紧,不过这种活,需要必定技能,同时不克不及老干那种事,不然用不了几回,色谱柱就会应柱效很低而报废.2 溶剂极性及进样量许多HPLC阐发者对此可能不以为然,一般的hplc的书本和文献都不会提到这方面的内容,而这确是双峰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今朝hplc阐发多为反相色谱,流淌相多为甲醇、乙腈、水,加各类添加剂以改进别离机能.样品一般用与流淌相相溶的溶剂消融.最佳的消融方法是用流淌相消融,但是许多情况是不一致的.当用溶剂极性强度大的试剂,如纯甲醇、纯乙腈,纯乙醇,而阐发系统中以水为主,样品进样量大,如定量管为20ul,此前提下完整可以肯定,单一的纯物质出双峰,第二峰比第一峰小(每次都不太一样),且拖尾,保存时间会提前(相对进样量少而言),将进样量削减一半以上,峰型将变成正常.这是样品的溶剂与流淌相极性相差太大,而流淌相来不及将其稀释达到平衡造成的.这是上面提到进样量造成双峰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进样量不必定大,但绝对量很大,色谱图上的双峰紧靠在一路,底子上齐高,不拖尾(假如出峰很快,也可能是色谱柱问题).将样品稀释再进样就可以了,这是因为进样量过大,色谱柱过载造成的.假如样品溶剂与流淌相不溶或互溶性不好,当样品注入色谱别离系统中,会析出并接着再消融的可能,这时相当于二次进样,也很是随意马虎产生双峰..3 样品的特点及pH值有些样品因为其化学机关的特点,消掉互变异构现象,而这种互变异构体无法分隔,而是以一个动态平衡消掉.在色谱阐发时,在一个特定的前提下,一种物质将消掉双峰,甚至三峰.这时一般双峰靠的很近,底子齐高,不拖尾,前提稍一变更,尤其pH,双峰现象将消掉落,如红霉素等.有的样品紫外的色谱图上看不到双峰,但在LC-MS下,用质谱检测器,其质谱的总离子流图上较明显.pH对峰形的影响在缓冲液流淌相平衡过程中很是明显,当中断进样时,受pH的中断变更影响会经常碰着这种双峰的情况.别的,在样品阐发时,流淌相的pH尽量远离被阐发物的等电点,不然也随意马虎引起双峰的产生.在用离子对试剂阐发时,选择不好前提也会随意马虎引起双峰的产生.4 仪器参数记录的参数一般都内定的,不必修改,但GC和HPLC的参数是不完整一致的,例如C-R3A数据记录仪上的一般记录时间距离GC为2ms,HPLC 为5ms,假如记录距离时间缩短,一个峰将变成二个峰或更多.还有一种情况是,参比波长设置错误,例如设置阐发波长254nm,参比波长400nm,这个对于大多半化合物可能没影响.但是假如被测化合物,在400nm处也有强的紫外吸收,比254nm更高.这样其出峰时,因为布景的抵扣传染感动,本来一个峰会变成对称的二个峰,并且假如将二峰之间的峰谷反转180度,正好是一个完整的峰.这时要将参比波长设置更大,或者撤消.。
色谱峰的前沿与拖尾问题

1.产生前沿和拖尾的原因一般有哪些?拖尾:1 干扰峰,优化条件分离2 色谱柱塌陷,更换色谱柱 3 流动相pH不合适,调节pH值 4 管路没有接好,存在较大的死体积,可以重新接一下前沿:1 溶剂选择不合适,选择合适的溶剂 2 样品过载,降低进样量 3 柱温太低,升高柱温4 色谱柱损坏,更换色谱柱5 干扰峰,优化色谱条件分离可能的问题:1.柱子问题2.流动相不恰当3.定容样品的溶剂不合适产生峰前沿的原因:柱过载,柱头塌陷,溶剂选择不对产生峰拖尾的原因:存在杂质未分开,柱污染,柱子选择不对。
拖尾峰与柱子有关,可能是过载,稀释样品再做,或换新柱做吧一般产生托尾峰往往是有机性相近杂质没有分开,可以优化分析方法,或更换柱子试一试;也可能由于柱子使用时间太久柱效下降出现塌陷等原因;再有也会根样品本身性质有关,基团需要流动相中添加能与之结合优化峰形的化学物质,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柱子可能污染了吧,溶剂也可能有,或柱效下降。
图谱前沿和拖尾的原因主要是流动相选择不合适,可以相应调整流动相的极性,或者适当加入酸来调整,可以得到较好的改善。
一般来讲,酸碱在流动相中对于前沿和拖尾影响较大。
柱前沿是可能因为柱超载,拖尾是可能因为样品被污染,选择合适的流动相,调节好PH能够改善这以情况。
液相拖尾峰出现原因及解决办法:1.柱头有空隙。
解决办法:使用填料或玻璃珠填充柱顶部。
2.柱上样品超载。
解决办法:使用更高负载量的固定相。
增加色谱柱内径、减少样品量。
3.单峰- 存在干扰性组分。
解决办法:净化样品;预分离。
4.存在未扫的死体积。
解决办法:减少接头的数量、确保进样器密封垫紧密、确保接头正确固定。
5.碱性化合物- 硅醇相互作用。
解决办法:换成聚合物固定相。
6.碱性基质- 硅醇相互作用。
解决办法:使用更强的流动相或添加竞争碱(例如,三甲胺)。
7.硅胶基- 柱降解。
解决办法:使用特种色谱柱;聚合物柱或空间位阻。
8.溶剂相极性不匹配。
较早流出的峰或靠近溶剂前沿的峰更容易出现拖尾,解决办法:改变样品溶剂。
005 峰拖尾原因分析(上)

色谱柱: ZORBAX Extend-C18, 4.6 x 150 mm, 5 mm 流动相: 30% 缓冲液: 70% MeOH pH 7缓冲液 20mM Na2HPO4,pH 11缓冲液20 mM TEA 流速: 1.0 mL/min; 温度: RT; 检测器: UV 254 nm
2、酸性化合物拖尾则需要降低流动相的pH 值,尽量使酸质子化,可以通过向流动相中 加入竞争的有机酸, 如图3,我们已经使用 0.1% 三氟乙酸 (TFA) 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并且这种添加剂具有比较低的紫外截止波长。
峰拖尾原因分析(上)
峰拖尾(Peak tailing)是液相色谱分析 中的最常见问题之一。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 度降低,灵敏度减弱,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引起拖尾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可以从以下七 个方面考虑。
被分析物与色谱柱间次级相互作用 一般在方法开发阶段遇到这种情况。以 反相色谱为例,良好的色谱分离,样品分子 仅以单一的作用被保留,即疏水相互作用。 但是硅胶基质填料的色谱柱,某些化合物还 能与硅醇基相互作用,就是次级相互作用。 这种相互作用一般是发生在带正电荷的碱性 化合物与带负电荷的色谱柱表面硅羟基之间 的离子交换。当流动相的 pH 值大于 4.5-5.0 时, 色谱柱表面的硅羟基会带负电荷,因此 解决这类峰拖尾的最有效方式是降低硅羟基 或化合物的活性和离子化。
三、色谱柱污染 如方法已经建立,在开始时没问题,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这个问题,可 能是由于污染引起的。这时需要对色 谱柱加强冲洗,即使用比方法流动相 更强的溶剂冲洗色谱柱。
四、保护柱失效 如果样品基质比较脏,使用一段时间 之后,发现的峰型变差等问题,很有 可能是保护柱失效造成的。一般粗略 判断标准,塔板数、压力或分离度的 改变超过10%,就需要更换保护柱了。 保护柱是消耗品,样品分析,有时候并不是真正的拖尾, 而是由于两个组分未分开所致,也叫假 拖尾。通常表现出标准品的峰正常,被 测样品的峰变宽或拖尾。用二极管阵列 检测器查看光谱图也能辨别峰纯度。解 决办法是调节流动相组成以改善选择性 或选择新的固定相,改善样品净化。图5 是用反相C18柱分析马萘雌酮、马烯雌酮 和雌酮的同系物,通过调整流动相组成 改善分离效果。
如何解决峰拖尾与峰前延知识总结

如何解决峰拖尾与峰前延?峰形对称性的优劣对峰面积和分离度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色谱实践中,大部分的峰形问题都不是色谱柱的问题,仪器参数设定、色谱条件和方法正确与否对峰形有很大影响。
引起峰形异常的因素很多,柱外死体积引起峰形异常有个特点:对先出的峰影响大,对后出峰影响小;柱头塌陷、柱头和筛板污染会引起所有的峰形都异常,而硅醇基次级保留只引起部分峰拖尾。
相塌陷除了引起保留下降外,也会造成峰拖尾。
峰拖尾常见的3种拖尾情况:次级保留引起峰拖尾的机理解析:反相色谱中,通常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能获得良好的峰形,而带有-COOH、-NH2、-NHR、-NR2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则比较容易产生拖尾,原因是硅胶表面残留硅羟基对极性和碱性样品分子产生次级保留效应。
反相填料表面有残余的硅羟基,具有一定的酸性,其pKa约为4.5~4.7。
根据电离规律,流动相的pH-pKa>2即pH>6.7时,99%以上的硅羟基应该是呈离子状态的,即Si-O- ,而pKa-pH>2即pH<2.5时,酸性环境抑制了硅羟基的电离,99%以上的硅羟基应该是呈分子状态的,即Si-OH,但其极性仍然存在,即Si-Oδ-Hδ+。
Si-Oδ-Hδ+和-Si-O-对于极性化合物之间的作用力则是一种极性的静电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比范德华力要强得多。
同时,因为硅胶表面键合了C18长链,由于空间位阻作用,样品分子中能接触到残余硅羟基的机会不多,只有少部分的分子才能与残余硅羟基产生强的静电作用而被推迟洗脱出来,产生后拖。
拖尾严重的程度与样品分子极性大小和残余硅羟基的多少有着直接的关系。
完全硅羟化的硅胶表面硅羟基浓度为8mol/m2,由于空间位阻的作用,通常与C18硅烷基发生反应的仅达2~3.5mol/m2,需要再用小分子的硅烷跟硅羟基反应,如图中的三甲基氯硅烷,使硅羟基中的氢变成了三甲基硅烷的一个惰性基团。
三甲基硅烷还是比氢原子大得多,还是不能将所有的残余硅羟基的活性封闭掉。
峰形后拖解决方案

峰形后拖解决方案继前一篇《峰形前拖解决方案》,我们对峰形后拖的情况及其解决方案也进行了总结。
与《峰形前拖解决方案》相同,在这里我们也同样的撇开所有的污染、塌陷、死体积等其它因素,假设系统是好的,柱子是新的、好的,单纯探讨液相方法与峰形后拖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液相方法来解决峰形前拖的问题。
这样有利于厘清拖尾产生的根本原因,对峰形拖尾的问题提供一些经验上解决方案。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峰形后拖的几种常见形式,三种常见的拖尾如下:二甲基苯氧乙酸的测定Tf=1.991地红霉素的测定Tf=1.268头孢地嗪钠的测定Tf=3.109系统是好的,柱子是好的,为什么会产生后拖?我们还是回顾一下,色谱分离的一般过程,正常的峰形应该是样品在色谱柱上均匀前移的情况下得到的,浓度分布在整个通过色谱柱柱床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呈正态分布,如下图所示:色谱分离是一个物理过程,样品分子经过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多次分配、吸附解吸,由于不同分子与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差异而使它们在色谱柱中的移动速度不同,以此实现分离的目的。
相同色谱条件下,有些化合物容易产生拖尾,有些则不产生拖尾,这说明拖尾的产生跟样品本身的性质是密切相关的,通常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能获得良好的峰形,而带有-COOH、-NH2、-NHR、-NR2等极性基团的化合物则比较容易产生拖尾。
可以想象一下,样品分子在分析过程所处的环境,一是流动相,二是固定相,流动相可以自由流动的,均一性比较好,因此可以认为样品分子四周都被相同组成的流动相所包围,其对每个样品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均匀的、对称的,不应该是引起浓度分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虑固定相,固定相中除了C18长链外还有填料键合时残余的硅羟基,由于C18长链是非极性的,其与样品分子的相互作用力也是很微弱的范德华力,而硅羟基则具有一定的极性Si-Oδ-Hδ+,在pH一定的条件下甚至还会发生电离,形成-Si-O-形式的离子态。
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色谱峰拖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色谱峰拖尾那可真让人头疼!为啥会拖尾呢?可能是色谱柱受损啦,就像你的宝贝手机屏幕被划了一道,那肯定不好使了呀!也可能是样品过载,哎呀妈呀,这就好比小货车硬要装大卡车的货,能不垮嘛!还可能是流动相不合适,这就跟你穿了不合脚的鞋子去跑步,能舒服嘛!
那咋处理呢?如果是色谱柱受损,赶紧换一根新的呗!要是样品过载,那就减少进样量呀,可别贪心哦!流动相不合适的话,就调整流动相的组成和比例呗,这就跟做饭调味一样,得恰到好处。
这过程中安全性很重要哦!可别不小心碰到那些有毒的试剂,那可不得了。
稳定性也得注意,别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得有个准头。
这在很多场景都能用得上呢!比如药物分析,你想想,要是药物分析不准确,那多吓人呀!优势嘛,能让你的分析更准确,就像有了一双火眼金睛,啥问题都能看出来。
我给你说个实际案例哈,有一次在实验室,大家就遇到了色谱峰拖尾的问题,后来一检查,原来是色谱柱不行了,换了一根新的,嘿,立马就好了。
这效果,杠杠的!
色谱峰拖尾就得赶紧找原因解决,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实验更顺利,分析更准确。
咱可不能让这小问题影响了大事。
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

【转】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我查看一些资料来班门弄斧了。
1、当经历维修色谱问题(色谱峰拖尾、灵敏度降低、保留时间改变等)时,切去色谱柱前端的1/2 到1 米。
必要时,更换进样口内衬管、隔垫,并清洗进样口。
保护柱可用于提高色谱柱的使用寿命。
(气相)2、衬管脱活进样口衬管上的活性点可以吸附样品组分并导致出现拖尾峰,并可能损失灵敏度和重现性。
用脱活制剂用来覆盖衬管玻璃表面的活性点或与之发生反应。
脱活程序进行脱活,该程序可以使衬管重现性高、惰性好,且使用寿命长。
对于不分流的应用,或者在必须分析极性很弱的化合物时,应当使用脱活的衬管。
即使使用脱活的衬管开始也会表现出活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当更换衬管。
可以清洁衬管以除去颗粒物或用溶剂冲洗衬管以除去挥发性较低的组分。
但是,选择合适的衬管清洗程序可能较为困难。
某些溶剂可能会除去脱活层,并且工具可能会划伤衬管的玻璃表面,从而导致出现多余的活性点。
新的衬管几乎总比已清洁过并且重新脱活的衬管表现优异- 尤其对于痕量分析。
3、色谱柱、进样口衬管或被污染的金属进样口密封垫所吸收的样品组分使用新的脱活的衬管或清洗旧衬管并更换玻璃毛。
进样针针头撞击,进样口衬管内的填充物破碎。
从衬管中取出部分填充物,或使用无填充的衬管。
色谱柱末端切口不整齐(样品吸附于此)卸下色谱柱。
使用安全的毛细管熔融石英切割工具(例如陶瓷片或色谱柱切割器)将色谱柱切成垂直的齐口,然后重新装入色谱柱。
断裂或破碎的进样口衬管确保进样口中的总流速为40 ml/min以上。
4、色谱柱在进样口中的位置不正确,可能载气流路存在密封垫的颗粒。
5、一支色谱柱上不能装入超过2-3 个接头。
多个接头会造成死体积(拖尾峰)问题。
6、超出色谱柱的温度上限会造成固定相和管表面的加速损坏。
这样会造成色谱柱的过分流失,活性组分形成拖尾,以及/或降低柱效(分离度)。
幸好热损坏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此,在色谱柱严重损坏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可在高于温度极限的条件下使用。
改善反向液相色谱峰拖尾的方法

改善反向液相色谱峰拖尾的方法改善反相HPLC中的峰拖尾一、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强于流动相引起的拖尾现象:1、先流出的峰的拖尾较后流出的峰拖尾严重; 分离碱性化合物、通过HPLC分析药物成分时是经常产生拖尾2、进样量减少或样品经流动相稀释后进样峰拖尾情况减轻。
峰拖尾可以引起分离度降低、灵敏度减弱、精密度和定量变差。
(峰之间的分离度和灵敏度与峰拖尾成负相关;准确度和精密度因数据系二、由样品量(进样量超过柱子容量)过载引起的峰拖尾统无法准确识别峰的起点和终点而受到影响)现象: 峰拖尾原因及解决方案1、样品峰呈现直角三角形,当更多的样品量注入时,峰前端变尖、编号原因解决方案后端拖尾更严重。
2、色谱柱过载后,保留时间随样品量的增加而提前。
(见图3) 样品溶剂在流动相中溶解样品,或者将样品经解决方案:减少进样量一极性强于流流动相稀释至进样后峰拖尾符合要求,动相总之尽可能降低样品溶剂的强度柱直径(mm)参考最大样品样品量过减少进样量,参考表2中推荐的不同ID 量(mg) 二载柱型对应的不同进样体积 10 35-65 1.调节流动相的pH<3.0。
4.6 4.5-9.0 2.增加流动相的离子强度,25mM,3.0 2.0-4.0 50mM。
表2 HPLC色谱柱的直径、参考的最大进样量、进样量的范围硅醇基与因为实际进样量依赖于柱子的填料(具有高的表面积的填充材料三胺类物质的3.流动相中增加竞争性的胺类,10mM可以具有大的进样量),分析物质(分子量大的进样量要少),和其他结合的TEA(三乙胺)。
的因素比如样品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
4.选择低硅醇活性的固定相。
参照图6 C18柱按固定相硅醇活性分级。
1.增加流动相中盐的浓度,25mM,50mM。
酸性物质四在硅胶上的2.调节流动相的pH<3.0 吸附 3.增加竞争性的有机酸,1%醋酸或者是0.1%TFA(三氟乙酸) 更换新的色谱柱五柱子空隙尝试填充空隙很少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造成峰形拖尾的原因分析:
[柱物理损坏]
色谱柱有物理损坏是造成峰形拖尾的根源。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更换新柱。
[柱内填料污染]
流动相和样品中的杂质是色谱柱主要污染源。
流动相所用的各种溶剂至少是分析纯,尽量使用色谱纯试剂。
流动相所用的水最好是超纯水或全玻璃器皿双蒸水。
用前先用0.45um溶剂微孔过滤(器)过滤,除去可能存在的微粒。
流动相建议现用现配,对于含盐的溶液尤其注意长置会产生细菌或出现沉淀。
此外还得保证储存流动相的容器清洁。
复杂样品可选用0.45um溶剂微孔过滤(器)或样品预处理柱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确保样品中不含微粒杂质。
若样品不便处理,要使用保护柱。
柱内填料污染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用专用工具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填料,再以相同的填料重新填入,修复。
或以能溶解污染物的流动相按色谱柱使用的相反方向,冲洗色谱柱(约20至30倍柱体积,或视具体情况而定;另外,此时不能接检测器),将污染物冲出色谱柱,再按色谱柱标明的使用方向使用。
[柱进口处有异物]
当断定是柱进口处有异物时,可将柱头螺丝卸下,取出滤帽并将其置于20%硝酸溶液中,用超声波清洗约20分钟,再置于超纯水中,并用超声波清洗约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内即可。
[样品浓度过高致使柱超载]
样品在柱上超载能引起峰展宽,拖尾(或伸舌)。
适当减小进样量或样品浓度(需要时,可提高检测器灵敏度)直至峰形和保留时间不再改变,便可消除这种不良影响。
减小进样量还能改善其分离度。
正常情况下,样品中每种化合物在150×4.6mm柱中进样量保持在3~50ug范围内,不会引起明显超载。
[样品溶剂不对]
选择合适的样品溶剂,以排除不必要的干扰。
最好选用流动相溶解样品。
[柱外效应]
柱外效应(即进样阀、色谱柱及检测器间的管路过长、直径过粗、管路接头不匹配、有死体积)是影响色谱柱柱效的主要因素之一。
所以在可能的条件下,色谱柱的两端连接管路要尽可能短,连接管内径尽可能细小,切口务必平整光滑,尽可能的减小死体积,以防止因样品扩散造成不能反映色谱柱真实柱效等情况发生。
[缓冲不足或不合适]
在缓冲不好或离子强度过低的分离中,也会出现保留时间重现性差和峰形拖尾。
增加缓冲浓度(与样品大小相匹配)能改善此情况。
[硅醇基团作用]
仔细分析色谱柱内填料表面性质可知:反相色谱柱填料的表面大约被键合相覆盖了一半,其余的就是未被键合的硅醇基团。
所谓的保留是指样品分子与键合相相互作用的结果。
但是,酸性或碱性化合物与硅胶表面残存的硅醇基团或金属杂质之间相互作用而引起双重保留机理,因此,发生了峰形拖尾。
为了减小峰形拖尾,通常可在流动相加入25mM三乙胺(抑制剂)。
三乙胺能与硅醇基团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或阻断样品分子与硅醇基团的作用,以保证保留机理正常进行,并大大缓解了峰形拖尾。
使用长链的硅醇基抑制剂,虽起效较慢,但持续力较三乙胺
长。
因为抑制剂分子中除了胺基与硅醇基团发生极性作用外,大分子中非极性部分与固定相也会发生反相作用而产生保留现象。
如果将抑制剂加至样品中,效果会显著。
[柱内金属污染]
柱内金属污染(Fe,Ni等)可引起某引些化合物峰形拖尾。
金属可由填料本身带进,也可由腐蚀性流动相缓慢溶解柱进口的金属滤片,随流动相沉积到柱填料中。
例如C18柱填料被金属污染后,造成酸性/碱性样品拖尾,可用碱洗/酸洗后再键合的填料,得到的峰是尖锐且对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