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 32页)

合集下载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课件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PT课件
2
二、消费
(一)、消费函数 1、影响消费量的因素有哪些? 凯恩斯认为,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家庭收入。 消费与收入的依存关系称为消费函数。 消费与收入同方向变动。
3
线性消费函数
❖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cy (1 > c > 0) c-常数,斜率
❖ 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 入变化而变动。
5
(2)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加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 MPC=△C/△Y
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 = a + cy MPC=△C/△Y=c
例: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第九章 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一节 总需求的构成 第二节 总需求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乘数原理 第四节不同的理论和相异的政策
1
第一节、总需求的构成
一、总需求是整个社会对产品与劳务需求 的总和。包括: (1)消费需求; (2)投资需求; (3)政府对各种产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 (4)净出口。
1、消费函数 C=f(Y)= a + cY a:自发消费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cY:引致消费,取决于MPC。 消费=自发消费+引致消费
14
2、总需求函数
AD=C+I =a+cY+I =a+I+cY =( a+I)+ cY =
自发总需求+ cY
自发总需求:总需求中不随 收入变动而变动的自发消费 与投资。用 表示。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 元。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PPT 40页)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知识(PPT 40页)


创新突破稳定品质,落实管理提高效 率。20.10.15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4时24分52秒20.10.15
谢谢大家!
若边际消费倾向β=0.8,则kg =1/1-β =1/1-0.8=5。
因此,政府购买支出若增加200亿美元,则国 民收入可增加1000亿美元,政府购买支出减 少200亿美元,国民收入也要减少1000亿美 元
二、各类乘数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税收变动的比 例。 kT =△y/ △T=-β/(1- β) kT为负值,表示收入随税收增加而减少。
若边际消费倾向β=0.8,则ktr =β/1-β =0.8/1-0.8=4。
因此,如果政府增加转移支付200亿美元,则 国民收入增加800亿美元,转移支付减少200 亿美元,则国民收入减少800亿美元。
二、各类乘数
3、平衡预算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 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 府收支变动的比例。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假定某经济的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政府 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单位均 为10亿美元),税率t=0.25。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3)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 1200,试问用:a.增加政府购买;b.或减少税收;c. 或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同一数额实现充分就业,各 需多少数额?
下图
c= α+βy
c,s
A
α
s= -α+(1-β)y

y0
y
第三节 国民收入决定
一、使用消费函数决定收入 在两部门经济中y=c+i, c=α+βy 假定计划净投资是一 个固定的量,不随国民收入水平变化,则: y=(α+i)/(1-β) 例如,假定消费函数c=1000+0.8y,自发的计划投资 始终为600(单位亿美元),则均衡的收入? y=(1000+600)/(1-0.8)=8000亿美元

国民收入决定论课件

国民收入决定论课件
=消费/收入 =C/Y
例:收入100元中 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 由总需求与总供给 共同决定、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时的国 民收入。
分析总需求时的重要假设条件:
①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 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
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③价格水平不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的另外两个假设: ④利率水平不变; ⑤投资水平不变。
均衡条件 i=s
i 投资需求函数
i=i(r)
i
IS 曲线的移动与财政政策
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IS1 IS2,
投资增加,总需求增加;Y增加。
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IS1 IS3,
投资减少,总需求减少; Y减少。
i
IS2
IS1
IS3
Y
(二)LM曲线
LM曲线上任何一点都是L=M 货币市场上,i与Y成同向变动 利率提高,总产出趋于增加; 利率降低,总产出趋于减少。
况下,引起的消费支出。
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消费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在E的左边,C>Y,超支; 在E的右边,C<Y,储蓄。
C
E a
45
Y=C
C= a + bY Y
4、总需求函数
AD=C+I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件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课件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指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金融市场和 实际经济活动来影响国民收入的 途径和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的效果取决于金融市场和实体经 济的状况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 择和运用。
政策建议与实践应用
政策建议
根据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政府应该 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调节总需求水平, 以保持国民收入的稳定增长。具体来说,政府应该通 过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收等财政政策来刺激总需求 ,同时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货币政策手段来 调节总需求水平。
凯恩斯革命
20世纪30年代,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有效需求理论, 认为市场机制无法克服有效需求不足,需要政府干预来稳 定经济。
新古典综合学派
以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凯恩斯主义与古典经 济学相结合,提出宏观干预下的经济均衡理论,成为主流 经济学派。
02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消费函数理论
1 2
消费函数
描述消费与收入之间关系的函数,通常表示为C = C(Y)。
自主消费与边际消费倾向
自主消费是指不受收入影响的消费量,边际消费 倾向是指收入每增加一单位时消费增加的量。
3
消费函数的形式
常见的消费函数形式有线性消费函数和二次消费 函数,它们分别表示为C = a + bY和C = a + bY + cY^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强调市场出清和价格灵活性,认为货币是中性的,货币政策对实际经济活动没有影响。
详细描述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市场能够迅速出清。总供 给等于总需求是经济稳定的条件。该学派主张货币政策无效,政府应该采取财政政策来稳定经济。

简单国民收入理论(精品PPT课件)

简单国民收入理论(精品PPT课件)

y=1600
设t为比例税(t=0.2y)*:
yd=y-t =y-0.2y
s=yd-c=y-0.2y-[160+0.75(y-0.2y)]=0.2y-160
0.2y-160+0.2y= 100+200
y=1150
i+g
s+t2
i+g=100+200=300
s+t
s+t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2 E1 i+g s+t1 =0.25y-100
没增加政府购买对收入的影响大。
平衡预算乘数kb
——政府收入(税收)和支出(购买)同时以相等数量 增加或减少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kb= Δ y/Δ g或= Δ y/Δ t
Δ y=kgΔ g + ktΔ t Δg = Δt
Δ y=(kg+kt)Δ g = Δ g(1-β)/ (1-β)
Δ y=100+100×0.81+100×0.82+…+ 100×0.8n-1
=100×1/(1-0.8)
Δ y=Δ i×1/(1-MPC)
k=1/(1-MPC) =1/MPS
c+i
c+i’
Δ y = y’ - y0, Δ i = i’ - i
c+i k=1/(1-MPC) =1/MPS
MPC越大或MPS越小,k越大
只有收入达到均衡水平时, c+i 既无非计划存货投资,也无 非计划存货负投资,产量等 于销量。
c+i E
c
均衡收入的决定:
总支出线(c+i)和45度线相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ave
储蓄/收入
④边际储蓄倾向:每增减1元国民 收入所带来的储蓄金额的变化。
=S/Y
收入100元中,80元 用于消费,其余20元 用于储蓄,平均储蓄 倾向 APS = S/Y =
0.2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 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边际储蓄倾向 MPS =S/Y = 26-20/120-100 = 0.3(=1-0.7)
第十章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主要涉及三个问题: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二、IS–LM模型 三、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
一、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
1、国民收入
均衡的国民收入: 由总需求与总供给 共同决定、总需求 等于总供给时的国 民收入。
分析总需求时的重要假设条件:
①潜在的国民收入,即充分就业 的国民收入水平,是不变的;
②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③价格水平不变;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时的另外两个假设: ④利率水平不变; ⑤投资水平不变。
2
2、消费与储蓄
宏观角度分析: 要达到整个国民经济产出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国民收入量和国民消费量必须相等。
但事实并非如此。
习惯上人们把一定时 期所获得的收入的 一部分用于消费, 一部分用于储蓄。
1.01
2 10000 10000 0.89 1.00
3 11000 10850 0.85 0.99
4 12000 11600 0.75 0.97
5 13000 12240 0.64 0.94
6 14000 12830 0.59 0.92
7 15000 13360 0.53 0.89
4
②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金额的变化。
指由理论体系以外的因素
决定的变量,如p、y 。
如消费量取决于收入的多少, 同时也受到政府税收的影响。 其中内生变量是 A.消费量 B.收入量 C.税收量 D.偏好
在研究投资与利率和产量的关 系时,外生变量是 A.利率的变动 B.产量的变动 C.政府政策的变动
11
乘数理论(multiplier) :K
“征富济贫”:对富人 递增征税,救济穷人, 提高整个国民的消费水 平。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 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
边际消费倾向MPC = 0.7
边际储蓄倾向 MPS = 0.3
1= 0.7 +0.3
8
3、消费函数 C=f(Y)= a + cY
自发消费 a:基本消费支
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 是最低支出。
C 45º
Y=C Y
3
消费和储蓄的倾向: propensity
①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
=消费/收入 =C/Y
例:收入100元中 80元用于消费 平均消费倾向 APC = C/Y = 0.8
消费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MPC APC
1 9000 9110
乘数的作用
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 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 利用。
乘数作用的双重性:
当自发总需求增加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增加要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增 加;
当自发总需求减少时,所 引起的国民收入的减少也 大于最初自发总需求的减 少。
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 向成正相关。
15
三部门收入决定及其乘数
16
乘数K:总需求增减导致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 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边际消费倾向为0.75
13
对乘数的感性认识
1)均衡收入为 y=(1000+i)/(1-0.8) i=600时,y=800 i=700时,y=8500 2)投资增加了100,则收 入增加了500。 3)解释:
6
储蓄倾向的感性认识
收入 消费 储蓄 MPS APS
1 9000 9110 -110
-0.01
2 10000 10000 0 0.11 0
3 11000 10850 150 0.15 0.01
4 12000 11600 400 0.25 0.03

5 13000 12240 760 0.36 0.06
投资100购买要素时,形 成要素的收入为100;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 0.8,要素收入100中, 有80用于购买。 80的购买形成新的收 入,其中有80×0.8= 64再次购买。
如此,循环往复,总 收入y=100+1000.8 +1000.80.8+....= 100 1/(1-0.8)= 500
14
AD
=a+I+cY
=( a+I)+ cY =自发总需求+ cY
自发总需求:总需求中不随 收入变动而变动的的自发消费 与投资
45度线
AD Y
10
内生与外生变量 C=f(p、y)
内生变量(因变量)
指由理论体系内的因素所 决定的变量,如C。
消费量(C),是其他变 量(如价格、收入)的函 数。
外生变量(即自变量)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引致消费cY:一定收入情
况下,引起的消费支出。
引致消费取决于() A.自发消费 B.平均消费倾向 C.收入 D.收入和边际消费倾向
在E的左边,C>Y,超支; 在E的右边,C<Y,储蓄。
C
E a
45
Y=C
C= a + cY Y
9
4、总需求函数
AD=C+I
=a+cY+I
平衡预算乘数
1)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
出以相等数量增减时国民收入变 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
平衡预算乘数()
A.等于边际储蓄倾向的 倒数
6 14000 12830 1170 0.41 0.08
7 15000 13360 1640 0.47 0.11
7
⑤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
不消费即储蓄。 APC + APS = 1 MPC + MPS = 1
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 A.价格水平下降 B.收入增加 C.储蓄增加
边际储蓄倾向递增,钱 越多,越考虑存银行。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 增加而呈现递减的趋势。
收入越高,消费占收入的比例 就越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且 小于1。
例:
收入由100元增加到 120元,消费由80元增 加到94元。
边际消费倾向MPC =C/ Y
= 94-80/120-100 =0.7
5
③平均储蓄倾向
APS average propensity t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