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按摩降血压

合集下载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
一、介绍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严重时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耳穴压豆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


文详细介绍了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耳穴定位
1.神门穴:在耳廓末端凹陷处的最高点,与口唇连线上。

2.肾脏穴:在耳廓后侧面,背部高血压疗法肾上腺状突起的最
高点水平高血压疗法。

3.神门穴:在耳廓后侧面,与内眼角连线高血压疗法。

三、耳穴压豆方法
1.准备工作:消毒棉球、针灸豆、医用胶布。

2.清洁耳廓:用温水和无刺激性香皂轻轻清洁耳廓,保持干净。

3.定位:根据耳穴定位图,在耳廓上准确找到相应的穴位。

4.穴位贴豆:用消毒棉球沾取适量酒精擦拭耳穴,然后将针灸
豆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用医用胶布固定。

5.每日按压:每天按摩针灸豆,用力适中,每次10分钟,早晚各一次。

6.养生调理:饮食要清淡健康,禁烟限酒,保持心情舒畅,适量运动。

四、注意事项
1.进行耳穴压豆前,应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

2.针灸豆应保持清洁,避免污染和感染。

3.对豆贴在耳廓上的位置和力度要掌握好,避免过度压力或不当位置。

4.没有改善效果或出现异常症状时,应及时停止耳穴压豆并就医。

附件:
1.耳穴定位图
2.针灸豆购买渠道推荐
法律名词及注释:
1.针灸: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中医师:具备中医学专业知识,有中医执业证书的医师。

高血压的耳穴防治方法2024

高血压的耳穴防治方法2024

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长期不加控制和治疗的话,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

传统药物治疗作为主流方法,但是人们对于非药物治疗方法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耳穴对高血压时的治疗方法,这篇文章将继续介绍另外几种耳穴防治方法。

正文内容:一、外踝点位按压法外踝点是位于脚踝前面骨头屋外侧突起处的一个穴位。

按摩外踝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调节血压。

具体操作如下:1.双手握拳,用拳头指节部位轻轻敲击患者的外踝点,每次约1520下。

2.在敲击时,可以适当加大力度,并且注意用力均匀。

3.敲击后,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按压外踝点,每次约1015秒钟。

二、通阳二点按压法通阳二是耳朵上的两个穴位,分别位于耳尖上方的位置。

通过按摩这两个点可以调节心脑血管功能,进而影响血压调节。

1.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通阳二点,轻轻按压并稍微转动,每次约1520秒。

2.按压时力度要均匀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3.每次按压结束后,可以稍作休息,然后再重复操作。

三、迎香穴按压法迎香穴位于耳轮与耳尖之间的凹陷处。

通过按摩迎香穴可以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从而影响血压的控制。

1.用食指和中指捏起迎香穴,轻轻按压并稍微旋转,每次约1015秒。

2.按压时要注意力度适中,不宜过猛,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3.每次按压结束后,可以稍事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轮按摩。

四、肺部穴位按压法肺部穴位位于耳轮上方,与迎香穴比较相近。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血压,缓解高血压症状。

1.用拇指指腹轻轻按压肺部穴位,每次约1015秒。

2.按压时力度要均匀适中,不宜过大或过小,以患者感到舒适为宜。

3.每个穴位按摩结束后,可以稍事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穴位的按摩。

五、颌下窝按压法颌下窝位于下颌骨角下方突出的部位。

按摩颌下窝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高血压症状。

1.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颌下窝,轻轻按压并稍微旋转,每次约1520秒。

耳穴治疗高血压(一)

耳穴治疗高血压(一)

耳穴治疗高血压(一)引言概述:耳穴治疗高血压是一种非药物干预方法,通过刺激耳部特定穴位,帮助调节全身血压,达到控制高血压的效果。

本文将从理论基础、治疗原理、适应症、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五个大点来介绍耳穴治疗高血压的相关内容。

正文:1. 理论基础- 耳穴理论:耳穴是中医学的一个分支,认为耳朵是人体的迷宫反射区,与内脏器官、神经、血管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 耳穴与高血压:根据耳穴理论,特定的耳穴穴位与高血压有关,如心脏穴、肾上腺穴等。

2. 治疗原理- 神经调节:通过刺激耳穴,可以激活迷走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平衡,从而调节血压水平。

- 血管舒张:部分耳穴穴位刺激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降低血压。

- 内分泌调节:耳穴刺激可以调节内分泌系统,使其正常分泌调节血压的激素,如肾素、醛固酮等。

3. 适应症- 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耳穴治疗适用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 失眠、焦虑症患者:耳穴治疗还可缓解高血压患者的失眠和焦虑症状。

- 高风险人群:耳穴治疗也可适用于一些高风险人群,如家族遗传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4. 操作方法- 穴位选择: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相关的耳穴穴位,包括肾上腺穴、心脏穴、肾脏穴等。

- 刺激方式:可通过手指按压、针刺、艾灸等方式刺激耳穴穴位,持续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 治疗频率:治疗频率因人而异,一般为每周1-3次,连续几周或几个月。

5. 注意事项- 寻医咨询:在接受耳穴治疗前,建议咨询专业医师,确保治疗合适。

- 卫生要求:治疗前应清洁耳朵,并确保使用无菌器具。

- 不适反应:可能出现短暂的耳部疼痛、灼热等不适反应,停止治疗后会自行缓解。

总结:耳穴治疗高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法,通过刺激耳穴穴位调节神经、血管和内分泌系统,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然而,针对不同的个体情况和病情需求,治疗操作、频率和注意事项有所不同,因此在接受耳穴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师。

按摩两穴位可以控制高血压

按摩两穴位可以控制高血压

按摩两穴位可以控制高血压常常按压耳背沟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一科苗阳主任表示,耳朵的形状就像一个头下脚上倒置的胎儿,不仅是人类采集声音信息的器官,更与人体脏腑经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血压多为肝阳上亢所致,可以通过对耳部肝胆经穴位的刺激,达到清肝胆、除肝热、稳血压的目的。

中医发现,经常按压耳背沟有助于降血压。

因此,这道沟又有“降压沟”之称。

平时若感觉血压偏高有所不适,可以按揉此穴。

如果想持久见效,也可以请医生采取外用疗法。

即,取王不留行籽一粒,用医用胶布包埋在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平时常按压王不留行籽。

此法降压效果较明显。

按摩重点在涌泉脚被称为人体第二心脏。

脚上有诸多穴位同脏腑相连。

第二军医大学上海长海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群提示,高血压患者,常对足部进行按摩,另外结合中药材泡脚,也能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

按摩重点放在涌泉穴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

按摩时还要着重寻找压痛点。

这是因为当人体脏腑发生病理改变的时候,便会在双足对应的反射区产生压痛。

按摩后30分钟内需饮温开水,以利于血液循环,有助排毒。

另外,每晚洗脚时,可以在温水中加入一些钩藤、冰片;或者用桑叶、桑枝、茺蔚子各15克,用布包上,放在锅里煮,然后用煮后的水泡脚,长期坚持,能起到一定效果。

高血压病人除了日常的用药之外呢,还需要靠平时的按摩穴位,其中这两种穴位对于控制高血压病情,或者是抑制高血压得危害有很大的作用的,长期这样坚持按摩的话,肯定能过让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得到更好的缓解。

治疗高血压的食谱1.松花淡菜粥用治高血压[配方] 松花蛋1个,淡菜50克,大米50克。

[制用法] 松花蛋去皮,淡菜浸泡洗净,同大米共煮作粥,可加少许盐调味。

食蛋菜饮粥,每早空腹用。

[功效] 清心降火。

治高血压、耳鸣、眩晕、牙齿肿痛等。

2.柠檬马蹄汤治高血压[配方] 柠檬1个,马蹄荸荠10个。

[制用法] 水煎。

可食可饮,常服有效。

刺激耳穴双向调血压

刺激耳穴双向调血压

刺激耳穴双向调血压
刺激耳穴双向调血压
2016-06-22 05:10
耳朵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体脏腑组织在耳朵上有相应的反应点,刺激耳穴对相应的脏腑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时按揉耳朵上不同的反应点会起到截然不同的疗效。

高血压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病症,容易导致脑中风和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按揉耳朵的降压点可以降低血压。

降压点位于耳屏前下方部位,用食指指腹揉按此穴,力度要适中,以能够承受为佳,两耳交替进行,每次3分钟,每天2~3次。

降压点具有滋养肝肾,清泻肝热的功效,经常按揉可以预防高血压,治疗轻度高血压,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亦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老年人低血压与高血压一样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患者常有乏力、头晕、失眠、记忆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等症状。

长期低血压可导致各种重要脏器功能进行性衰退,突发的低血压则可导致老年人晕厥、跌倒、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以致危及生命。

按揉耳朵的下耳根穴可治疗低血压,下耳根穴位于耳根的最下缘,具有升阳益气的功效,能够升高血压。

分别将两手的拇指放在耳垂后面的凹陷处,用指尖按揉,可双侧同时进行,或者两手交替操作,按揉的力度要柔和,每次2分钟,每天2~3次。

耳穴治疗高血压(二)

耳穴治疗高血压(二)

耳穴治疗高血压(二)引言概述:在耳穴治疗领域中,耳穴治疗高血压成为了一种受欢迎的非药物治疗方式。

本文将探讨耳穴治疗高血压的相关信息,并分为五个大点进行阐述,包括耳穴定位、按压方法、按压时间、按压频率以及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一、耳穴定位1. 神门穴:位于人耳尖的尖部,是治疗高血压的重要穴位。

2. 肾上腺穴:位于耳廓上方,耳轮尖的外缘下方。

3. 心脏穴:位于耳廓中央,肚脐穴与耳轮尖的连线上。

4. 肾穴:位于耳廓下方,与耳轮下缘平行的位置。

5. 肝穴:位于耳廓前上方的凹陷处,近耳轮上方。

二、按压方法1. 用拇指按压耳穴,施加适度的力度。

2. 可适当旋转按压,或采用按压与松开交替进行的方式。

3. 每次按压耳穴约3-5分钟,并保持舒适感。

三、按压时间1. 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2. 每次按压耳穴约15分钟。

3. 按压之间应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刺激。

四、按压频率1. 初期治疗阶段,每周按压三次。

2. 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减少至每周一次。

3. 长期坚持按压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五、注意事项1. 治疗前先洗手,保持耳朵和手指的清洁。

2. 避免干扰,选择安静、舒适的环境进行治疗。

3. 注意按压力度,过度用力可能引起不适。

4.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并定期复查血压。

5. 耐心而坚持地按摩耳穴是取得治疗效果的关键。

总结:耳穴治疗高血压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控制血压并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通过准确定位耳穴、正确按压方法、合理的频率和时间安排,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在进行耳穴治疗前,务必遵循相应的注意事项,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只有坚持治疗,才能持续维持良好的效果。

耳穴定位(156)升压点(一)2024

耳穴定位(156)升压点(一)2024

耳穴定位(156)升压点(一)引言概述:耳穴定位是一种中医调理方法,通过按压耳朵上特定位置的穴位,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耳穴定位中的升压点(一),包括该穴位的位置、作用及按压方法。

正文:一、升压点(一)的位置1. 位于耳廓的上半部分,距耳垂大概0.5cm的位置。

2. 针对不同人群,该穴位的位置可能会有轻微差别,因此应该根据自己的耳廓形态进行准确定位。

二、升压点(一)的作用1. 降低血压:按压该穴位可以刺激神经系统,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2. 缓解头痛:升压点(一)与头部神经直接相连,按压该穴位可以缓解头痛和偏头痛等头部不适症状。

3. 改善睡眠:按压该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能量平衡,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和多梦等问题。

三、升压点(一)的按压方法1. 使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该穴位,适度用力,以感觉到舒适为宜。

2. 每次按压持续约3-5分钟,可以先轻柔按压后逐渐加力。

3. 按压时可以直接用手指,也可以借助按摩棒等辅助工具。

四、升压点(一)的注意事项1. 在按压之前,应将手指洗净,保持清洁,避免引起感染。

2. 按压时应找准位置,避免偏移,以免影响按压效果。

3. 按压时应保持放松的姿势,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五、升压点(一)的效果与时间1. 升压点(一)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会立即感受到明显的改善,而对于有些人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发挥作用。

2.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应持之以恒,每天按压该穴位,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达到明显的效果。

总结:升压点(一)是耳穴定位中的一个重要穴位,按压该穴位可以降低血压、缓解头痛和改善睡眠等问题。

按压时需要注意正确的位置和适量的力度,坚持一段时间才能获得明显的效果。

如果您有血压问题或其他相关疾病,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耳穴按压。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

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有哪些(二)引言概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而耳穴疗法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调治高血压病。

本文将介绍调治高血压病常用的耳穴。

以下将从五个大点着手,分别阐述相关的小点。

第一大点:内分泌调节1. 心神舒缓穴:位于耳轮的上方,能够调节交感神经的兴奋状态。

2. 下垂体穴:位于耳郭的上部内凹处,可调节下垂体功能,平衡血液中的激素水平。

3. 甲状腺穴:位于耳垂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甲状腺功能,平衡代谢水平。

第二大点:血压调整1. 眼穴:位于耳郭的中央,能够调节激素水平,进而控制血压。

2. 肾上腺穴:位于耳轮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肾上腺功能,帮助控制血压。

3. 大肠穴:位于耳垂后缘,通过刺激大肠穴,有助于舒张血管,降低血压。

第三大点:镇痛功效1. 视觉区域:位于耳轮的上方,能够缓解头痛和偏头痛,促进全身放松。

2. 耳骨区:位于耳轮的下方,可缓解背部和脊柱的疼痛。

3. 面部反射区:位于耳轮的中央下方,可以减轻面部疼痛和牙痛。

第四大点:神经调节1. 颞颥凹:位于耳轮前庭,能够调节自主神经功能,降低血压。

2. 迷走神经穴:位于耳垂的上部内凹处,能够激活迷走神经,减缓心率和血压的增加。

3. 交感神经穴:位于耳轮的下部内凹处,可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降低心脏负荷。

第五大点:心理调节1. 心境穴:位于耳轮的上部内凹处,能够调节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2. 睡眠穴:位于耳轮的下方,可帮助改善睡眠质量,缓解高血压带来的疲劳感。

3. 抗压穴:位于耳轮的中央,能够减轻压力和焦虑感。

总结:通过调节内分泌、血压、镇痛、神经和心理机能,常用的耳穴可以帮助调治高血压病。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耳穴,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耳穴按摩降血压
作者:雷晴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0年第01期
高血压是以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类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病机。

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

心脏、血管、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预防”。

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被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

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郭相应点上。

耳背有一“耳背沟”。

位于耳郭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

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自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因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
个穴位,左右耳交替治疗。

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

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

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