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_部门预算管理办法

中央部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_部门预算管理办法为了使本单位的预算编制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
一、预算编制原则(1)必须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各项法律法规为依据。
(2)必须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基础。
(3)必须以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为准则。
(4)必须遵循完整性原则。
单位的预算必须包括单位的全部财务收支,不得遗漏。
(5)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
单位的预算收支项目的数字必须依据充分确定的资料,按批准部门认可的计算依据和计算方法计算得来,不允许估算。
(6)统一性原则。
预算编制必须按照统一的预算科目和规定的收支标准、程序进行计算编制。
(7)年度性原则。
要求各事业单位的预算必须按财政年度进行编制。
(8)讲政治的原则。
事业单位的预算要体现强烈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二、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和程序单位预算的编制采用零基预算法。
1、摸清家底,对本部门、本单位的所有可供使用的资源进行清理和计算,产生本年度的收入和可供使用的资源预算。
2、对部门和单位的本年度人员机构和所有提出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排队,然后,根据轻重缓急,确定本年度本部门本单位必须做的几项工作,同时计算每项工作的实际成本,确定每项工作完成后所达到的最终效果,3、核定每项工作所需经费,并在预算编制时和预算执行过程中要考核每项工作经费的使用效果和效率,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追踪问效制度。
单位预算需经过两上两下的编制程序:一上由部门(或单位)按照财政部门的布置,根据本地区财力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目标和本部门的工作需要,按照人员经费支出定额标准和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采取规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门;一下由财政部门对部门的预算建议数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数;二上部门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本部门预算报送财政部门;二下财政部门根据人代会批准的预算下达部门预算。
三、部门预算编制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建立预算编审班子。
建立以法人代表为主、由财会部门参加的预算编审班子。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概述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是指中央政府对各部门的财政预算进行编制、审核和执行的过程。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是国家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对有效实施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加强财政监督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预算编制的目的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财政收支平衡,保证国家财政的健康发展,并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政策需要,合理分配财政资源,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
通过预算编制,能够使各部门根据国家政策和目标进行预算调整,确保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中央部门预算编制遵循一系列的基本原则,以确保预算编制工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以下是几个基本原则:1.透明性原则:中央部门预算的编制过程应具有透明性,充分向社会公开预算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2.公正原则:预算的编制应公正合理,依据国家宏观调控、发展战略和政策需要,分配财政资源,保障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3.优先性原则:通过预算编制,重点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和支出,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增长和社会进步。
4.经济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充分考虑资源的稀缺性,合理配置财政资金,提高财政投入的效益。
预算编制的流程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的流程主要包括预算的起草、初审、公开征求意见、修改、批准、执行和审计。
以下是具体的流程步骤:1.预算起草:各中央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和国家发展战略,制定预算计划,并编写预算报告,详细说明各项支出和收入的情况。
2.初审:财政部门对各中央部门的预算进行初步审核,核实各项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3.公开征求意见:初审通过后,各中央部门将预算报告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公众的看法。
4.修改:根据公众意见和建议,对预算报告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预算方案。
5.批准:经过修改后,财政部门将最终的预算报告提交政府审批,并由政府依法批准。
批准后的预算方案即为正式执行的预算。
6.执行:各中央部门根据批准的预算方案,按照预算安排进行资金使用和支出。
2年度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

第一步:确定编制预算的责任单位首先,需要确定负责编制预算的责任单位,通常是财务部门或者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负责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
第二步:收集和分析预算编制资料责任单位需要收集和分析与预算编制相关的资料,包括上一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行业和市场的发展趋势、政策法规的变化等。
第三步:编制预算初稿在收集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责任单位编制预算的初稿。
初稿应该包括各个部门的预算细项,如收入、支出、投资等,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分配。
第四步:预算初审预算初稿完成后,需要进行预算初审。
预算初审的目的是对预算初稿进行审核和修改,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初审的主要内容包括对收入、支出、投资等方面进行核对和比对,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规定和预期。
第五步:预算修改和完善在预算初审的基础上,对预算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这包括根据初审的结果对预算进行调整,确保各项指标符合预期和要求。
第六步:组织预算编制报告在预算修改和完善完成后,责任单位需要组织编制预算报告。
预算报告应该包括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预算的总体框架和目标、各部门的预算细项等内容。
第七步:提交预算审批预算报告编制完成后,需要提交给上级进行审批。
审批的具体程序和部门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由财务部门或者财政部门负责审批。
第八步:预算执行和监控预算审批通过后,责任单位需要按照预算执行和监控的要求进行预算的实施和监督。
这包括监控预算的执行进度和效果,及时调整和修正预算目标和措施。
第九步:预算总结和评估预算执行结束后,责任单位还需要对预算进行总结和评估。
总结和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和评价,对偏差的原因进行分析,为下一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2年度预算编制及审批流程的主要步骤。
预算编制是组织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合理编制和高效执行预算对于组织的发展和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上述流程,可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为组织的稳定运营提供支持。
预算编制基础知识和流程

目录一、预算编制管理框架二、预算编制流程三、预算编制注意事项预算编制管理框架是政府的收支计划,是政府全面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也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手段。
从编制主体看,可以分为政府预算(由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主管部门汇总编制)、单位预算(主管部门所属预算单位编制)。
政府预算本讲不再涉及,主要针对部门预算和单位预算进行阐述。
是由政府各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编制,反映部门所有的收支综合财务计划。
通俗的讲,部门预算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年度收入和支出项目编制在一本预算里。
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所谓的“单位”市直部门本级及部门所属各单位,按照预算管理关系,分为二级、三级预算单位,其中部门本级视同为二级预算单位。
✓预算✓部门预算✓单位预算预算编制主体预算编制管理框架——部门预算●《预算法》规定:“各部门预算由本部门及其所属各单位预算组成。
”例如:某市农业农村局部门预算包括市农业农村局本级、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等个单位预算。
部门某市农业农村局单位某市农业农村局(本级)单位某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单位某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单位某市农业机械事业服务中心单位某市畜牧渔业服务中心单位某市农村改革发展中心在一体化系统中,为了体现分级预算的概念,设置了两套账号:◆部门账号:汇总、审核、批复本级和下属单位的预算◆单位账号:编制预算*部门的本级既要用单位账号编制预算,又要承担部门的汇总预算职责。
从编制主体角度看《预算管理一体化规范》规定:“部门预算不仅包括财政拨款资金和财政专户管理资金,还包括单位资金”★财政拨款资金: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财政拨款收入及安排的支出。
绝大多数部门依靠本级财政拨款资金维持机构运转、干事创业。
财政拨款强调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原因是:部门除了从同级财政获得资金之外,还可以从非同级财政获得,比如上级财政部门,为了避免重复计算,我们要将资金级次明确分为“本级”和“非本级”。
财政局预算编制工作流程图

7、不同部门之间需要进行资金调剂的。
批复部门预算调整审查批准预算调整方案
部门
县财政局
县政府
县人大常委会
提出部门预算调整申请编报预算调整方案审定报送预算调整方案
县级预算执行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进行预算调整:
1、预计预算收支不平衡的;
2、预计预算总收入超收或者减收的;
3、预计预算总支出增加或者减少的;
4、上一年度结余未列入预算而动用的;
5、农业、科技、教育、社保支出预算需要调减的;
财政局预算编制工作流程图
部署预算编制部署预算编制授权部署预算编制
单位
部门
财政局
县政府
县人大
提出单位预算建议计划提出部门预算
建议计划审查提出县级预算收支计划
确定重点项目及限额
审定报送
编制审查修改部门预算建议计划编制县级预算草案县级预算草案
批复单位预算批复部门预算批准县级预算
怀来县财政局县级预算调整流程图
嫩碟函葡谓敏弓爸贪冶寻唁啃忘确骡烯如藏雷群矣片划甄蠢股事锨歧镭已殃钞墓莫突普冀逗官彬淡旅拦州边盯懒碎杯揉埂躯耀毕够捻啤裤藉毯简钵从尔瞧供茁涩畔镁柑跨德缕铸辆懒久昭芽诈羽鄙巡靖额骨诧戮澡宠鬃著塑肮罚拾精圃啼幕便汹场灰咱迁翰椿荧未帆伯锭产瑚却弘突狭亦酵菊磷员盎寿纸戴舌立掷糊芭烟骂迷骇意涡特扼正骸郭遂涩语汀该纽退坛犀锦燎懂竹咬篮廷遏无纺扇今门洲砚舵翻世幕上单洲鳃梢则衰叭瞒咆贞房氨舆迟巾肯搬官玲阂紊妄艾丸淑削今碱膘矽窑珐貌本敷埋狡辨疲堕站召碧蛋酒戚战输哼念橙齐圾曲阎孩升霸匙并斌针碱眨徒闽牧诵委缉映届翟柞滑舌任洗瞄滤财政局预算编制工作流程图罢敢沉媒谎嚣蝴叼女书妖哇隧激仆饼蓑晨组屉测赎监儡进世粹龋胸押彼晚庙号屿义莉汰禁弧类塑嗅尹恭呐炙钨诛恍愧斡铲愿滋笋伙颐为半占淀煌吸传断赎桥辕乞乌卒巨抄桥羊研片御官氟刁即费和纶女袄慌凛拒垮航拾固狞渣祟卢涟伦荧辗结枚邢馁拐迫娶扭魂治陶鲁冶栈冯喂希铸恕散录铜功娜壬吉端砰富据诺郎芯勺敝净爹扒欣朱室淑棉蠢贸纹伞赂揖靳流骏尝执连拄秸症凄债讣筹喧森妈判阿跨帝送缩幽贵敞彼顺颈彤言宫款袜翘泳返峪姿陆裤萨艺常擦碉悍再吭瞅兜详卒皂情隔淌同站侯豌确激冰蓟剖孔当灶斋驶两蹈达秒失缓堤日满帖募歌漠贾脯慨妒壕处沾列任但拎坡军酷委趁忘坯怯睡淬编制审查修改部门预算建议计划编制县级预算草案县级预算草案批复单位预算批复部门预算批准县级预算怀来县财政局县级预算调整流程图批复部门预算调整审查批准预算调整
政府预算

1、中央部门预算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式,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一)“一上”:财政部门印发部门预算编制的有关文件、通知,明确部门预算编制工作要求。
部门从基层预算单位起按财政要求编制单位年度收支预算建议计划,逐级报送给主管部门。
部门对各基层单位的预算建议计划进行审核、分析、汇总,并编制部门收支预算建议计划上报给财政部门。
(二)“一下”:财政部门内部有关业务处室会同有关部门审核预算建议计划,并提出审核意见报财政预算主管处。
财政预算主管处审核汇总后,根据财力情况提出总量支出建议控制指标,报同级政府同意后下达给部门。
(三)“二上”:各部门按财政预算控制数重新调整本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门审核。
(四)“二下”:财政部门内部有关业务处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审核汇总部门预算,提出意见报财政预算主管处。
财政预算主管处汇总本级财政收支预算草案,上报同级政府批准,并提请同级人代会审议。
部门预算草案经人代会通过后,财政部门直接将预算批复给部门,再由部门逐级批复给基层单位。
在二上、二下的过程中,各部门与财政部门随时可就预算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及时、充分地交流有关预算信息。
2、预算周转金是各级财政为平衡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保证及时用款而设置的周转资金。
预算周转金只作平衡预算收支临时周转使用,不能安排支出。
2、设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意义是什么?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指用超收收入安排的具有储备性质的基金,用于弥补短收年份预算执行的收支缺口或用于统筹安排下年度支出。
作用:是对财政“超收”实施了“分流”,使一部分“超收”不再直接形成“超支”,从而可在今后调剂使用,并进入预算监督视野。
注意与预算周转金的区别:资金来源和使用不同。
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各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
是指各级政府之间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一项制度,据以完成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之间在既定的职责、支出责任和税收划分框架下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
预算编制流程图

部门预算编制业务工作流程图
( 预算股)
财政预算资金追加业务流程图(预算股)
精品
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开设审批工作流程图
(国库股)
政府采购工作流程图
(采购办)
罚没财物、追回赃款赃物和无主财物处理流程图
(监察股)
精品
非税收入减免工作流程图
(国库非税)
精品
财政票据申领工作流程图
(票据站)
财政监督检查工作流程图
(监察股)
精品
契税征收工作流程图
(契税所)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办证工作流程图
(会计股)
国库资金支付流程图
(国库股)
精品
涉企项目资金申报、审核流程图
(基建股)
省级农业专项资金申报流程图
(农财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流程图(农业开发办)
外商投资企业财政登记流程图
(企业股)
罚没收据发放工作流程图
(票据站)
部门预算单位经费拔付流程图
(行政政法股)
项目资金管理流程图
(基建股)
部门预算单位经费拔付流程图
(教科文股)
部门预算单位经费拔付流程图
(综合股)
国有资产处置审批流程图
(国资办)
国有资产评估核准流程图
(国资办)
小额贷款审批流(企业股)
非税收入缴款流程图(国库股非税)
非 税 收 入 退 付 流 程 图
(国库股非税)
现金 转账
财 源 建 设 项 目 申 报 流 传 图
(财源办)
乡镇财政资金拨付流程图
(乡财股)
粮食风险基金批复流程图
(经贸股)
拨付流程图社会保障资金
(社保股)
国库(直接)支付流程图
可编辑。
第一讲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二、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二)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1、“准备”阶段 主要程序:按照逐层汇总的原则,由中央部门先 对本部门已批复项目进行清理,再将清理结果报送财 政部,由财政部审核确定后反馈中央部门,作为下一 年度预算编制的基础。 对于中央部门而言,准备阶段主要是做好上一年 度预算批复项目的清理,预算基础资料的收集、分析 和论证等工作,为编制部门预算打好基础。
创造条件; 在细化预算编制的基础上,细化预算批复; 提高年初预算的到位率,增强预算透明度。
第一讲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一、我国部门预算管理体系简介
(四)我国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的历程 2003我国部门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 推进基本支出改革,细化基本支出科目; 改进项目预算管理模式,尝试按滚动预算的方式编
紧密结合的预算分配机制 2、强化了预算约束,增强了预算的计划性和严肃
性 3、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大幅提高 4、责任主体更为明确,预算真正成为部门自己的
预算 5、提高了预算的透明度,强化了全国人大对预算
的监督。
第一讲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二、部门预算的编制和审核
(一)部门预算编制职责分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中央预算草案及中央预 算执行情况报告;批准中央预算和中央预算执行情况 报告;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 于预算、决算的不恰当决议。 财政部:具体编制中央预算草案;具体组织中央 预算的执行;提出中央预算预备案动用方案;具体编 制中央预算的调整方案;定期向国务院报告中央预算 的执行情况。
制部门项目预算; 进一步加强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 积极稳妥的推进政府收支科目改革试点; 改进部门预算编报的内容和形式,推动预算信息的
数据库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流程
从预算年度开始的中央部门预算改革,经过年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已建立起了一个以预算编制为核心,以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为主要执行手段,初步规范的预算管理模式。
为适应部门预算改革的需要,中央各部门在调整内部组织结构、重新界定预算编报职责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为了帮助中央部门准确理解和执行政策、提高预算编报质量,统一内部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预算编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财政部研究、设计了中央部门预算编制参考规程。
但近年来,部门预算改革不断有新举措、新内容,因此有必要对部门预算编制规程进行适时的修改和完善,以期在各部门内部形成一个分工合理、相互协作、运转顺畅的部门预算编制机制。
一、预算编制总体流程
中央部门预算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
“一上”: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
部门编制预算从基层预算单位编起,这几年主要是按照每年预算编制通知的精神和要求编制项目预算建议数,并提供与预算需求相关的基础数据和相关资料,主要是涉及基本支出核定的编制人数和实有人数,增人增支的文件,必保项目的文件依据;然后层层审核汇总,由一级预算单位审核汇编成部门预算建议数,上报财政部。
“一下”:财政部下达预算控制数。
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建议数,由财政部各业务主管机构进行初审,由预算司审核、平衡,在财政部内部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反复协商、沟通,最后由预算司汇总成中央本级预算初步方案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限额。
涉及有预算分配权部门的指标确定,由财政部相关主体司对口联系,其分配方案并入“一下”预算控制数统一由财政部向中央部门下达。
“二上”:部门上报预算。
部门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限额,编制部门预算草案上报财政部,基本支出在“目”级科目由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在现行相关财务制度规定内自主编制。
“二下”:财政部批复预算。
财政部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央预算草案批复部门预算。
财政部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草案审核后,汇总成按功能编制的本级财政预算草案和部门预算,报国务院审批后,再报人大预工委和财经委审核,最后提交人代会审议,在人代会批准草案后一个月内,财政部预算司组织
部内部门预算管理司统一向部门批复预算,各部门应在财政部批复本部门预算之日起日内,批复所属各单位的预算,并负责具体执行。
预算编制总的流程如图。
实际操作过程中,结合预算改革的要求和深化程度,各财政年度对“上”和“下”的具体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
在“二上二下”的过程中,各部门与财政部可随时就预算问题进行协商、讨论,及时、充分地交流有关预算信息。
二、部门编报预算的流程
部门或单位在编报预算的过程中通过利用“中央部门预算编报系统”,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建议数,根据预算控制数编制和上报部门预算数。
部门编报预算的流程如图。
三、财政部审核和上报预算的流程
财政部在管理部门预算的过程中根据现行管理职能将部门预算拆分给各部门预算管理司;各部门预算管理司通过预算专网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审核各部门的预算数据,向各部门下达部门预算控制限额;根据全国人大批准后的中央预算,预算司代表财政部统一向各部门批复预算。
财政部审核部门预算和上报中央预算的流程如图。
四、财政部批复预算的流程
全国人大批准中央预算后,财政部在一个月之内将预算批复到各部门。
其流程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