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第七章自然资源评价

合集下载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自然资源调查与评价

实地调查
04
结合地图和遥感数据进行实地考察,核实资源 分布和储量。
自然资源调查的流程
确定调查范围
根据项目需求和目标,确定 调查范围和重点区域。
收集资料
收集相关地图、地质资料、 卫星遥感数据等。
实地调查
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和 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 编写报告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 析,评估资源储量和质量。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基 础,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各
种生产生活资料。
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资源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维护生态平衡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对经济发展起着支撑和推动作
用。
保障国家安全
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如石油、 天然气等,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
案例三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利用率,加强尾矿资源利用,实现矿产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05
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
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平衡
自然资源是生态平衡的 基础,保护自然资源有 助于维护生态系统的稳
定和平衡。
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 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前提,有助于保障 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
措施
推广清洁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资 源管理制度。
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科学合理的采伐和植树造林,保持森林覆盖率和生态平衡,实现森 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案例二
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合理配置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广节水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保障国家安全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和工具介绍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和工具介绍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和工具介绍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物质基础,对其进行合理评估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然而,由于自然资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准确评估其价值和风险成为了一个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和专家们开发了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以提供全面和科学的资源评估结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和工具。

一、生态系统评估方法和工具生态系统评估是评估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状况的一项重要工具。

其中,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是用于描述和评估生态系统对人类福利的贡献和影响的方法。

常用的生态系统评估工具包括经济评估方法、评估指标和生态系统模型等。

经济评估方法可以量化生态系统服务的经济价值,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评估指标则用于定量描述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和影响,帮助分析生态系统健康状况。

生态系统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变化,为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自然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自然风险评估是评估自然灾害和环境风险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威胁程度的一种方法。

常用的自然风险评估方法包括灾害风险评估和环境风险评估。

灾害风险评估可以通过分析自然灾害的发生概率、强度和暴露度,预测和评估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环境风险评估则是通过评估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风险,以及环境事件的潜在损害程度,来帮助决策者制定环境保护和管理策略。

自然风险评估工具包括统计模型、风险评估软件和GIS技术等,能够提供全面和定量化的风险评估结果。

三、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方法和工具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是评估资源供给和利用状况的一种方法。

通过评估资源的可再生性、供需状况和利用效率等指标,可以判断资源的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估方法包括物质流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和生命周期评估等。

物质流分析可以追踪和分析资源的流动路径和利用效率,为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可以评估资源利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帮助决策者权衡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自然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评价名词解释
自然资源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区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自然资源评价以自然资源的考察研究工作为基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条件和依据所在。

其目的是从整体上提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开发利用潜力的大小、限制性及其限制强度,并提出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的建议,为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评价对象、评价侧重点和评价特定目的,自然资源评价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评价,其内容有所不同。

(1)根据评价对象不同,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分为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以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自然资源评估方法的选择与应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对其进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评估的方法选择以及其应用。

一、自然资源评估方法选择1. 区域评估法区域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它通过对一定地理区域内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估,得出该区域的自然资源价值。

它可结合地质、气象、生态等因素,综合分析资源的分布、特征以及开发利用状况,为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 生态价值评估法生态价值评估法是一种基于生态系统功能、服务和效益的评估方法。

通过对生态系统提供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气候调节等生态服务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得出该地区生态系统的价值。

这种方法能够全面考虑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支持作用,为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3. 经济评估法经济评估法是一种基于经济学原理的资源评估方法,它通过对资源的市场价格、生产成本、需求供给等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得出资源的经济价值。

这种方法能够反映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程度,为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提供指导。

二、自然资源评估方法的应用1. 自然灾害评估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可应用于自然灾害的评估中,通过对灾害发生地区的资源情况进行评估,可以了解灾害对资源的影响程度,为恢复重建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2. 资源管控与规划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可应用于资源管控与规划中,通过对资源的评估和价值的把握,可以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指导,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可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中,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估,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 可持续发展评估自然资源评估方法可应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通过对资源的评估和分析,可以判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为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依据,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结论自然资源评估是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工作,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对于精准评估资源的价值和潜力至关重要。

自然资源评估与管理

自然资源评估与管理

自然资源评估与管理引言自然资源评估与管理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合理利用和管理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自然资源评估的概念、方法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自然资源评估的概念自然资源评估是指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系统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有关资源的基本信息和特征,并对其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和分析,从而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评估的内容包括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分布格局、演化规律等方面。

自然资源评估的方法自然资源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实地调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数学模型等。

实地调查是自然资源评估的基础,通过采集样本和数据,对资源进行直接观察和测量,获取资源的基本信息和特征。

遥感技术是利用卫星或飞机等远距离传感器获取地球表面信息的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高分辨率的数据,对资源进行全面、快速的评估。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相结合,进行空间分析和地理模拟的系统,可以对资源的分布、变化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

数学模型是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对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从而为资源的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自然资源评估的意义自然资源评估对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自然资源评估可以为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资源的评估,可以了解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分布等特征,从而制定相应的利用策略和措施,避免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其次,自然资源评估可以为资源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资源的评估,可以了解资源的分布格局和演化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和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自然资源评估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资源的评估,可以了解资源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从而预测资源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指导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PPT课件
第4页/共16页
由于各单项资源的功能、性质和评价标准有所差异,特别是可更新资源与不可 更新资源之间,所以至今对自然资源的综合评价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平价体系。就 一般原则而言,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确定综合评价的 目标;划分自然资源的组合类型作为综合评价的基本单元;选定评价的项目及其指 标;根据所选项目对基本单元进行平价,得出质量优劣的判断或旨出自然资源综合 开发类型、开发方向和开发顺序。
第7页/共16页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资源开发利用评价是从经济发展需要及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角度,对自然资源 内在属性与外部有关条件的综合评估,资源开发利用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包括:自然资源 的数量与质量特征及其对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需要的保证程度与适宜程度;自然资源的地 区分布与地域组合特征及其对区域建设的有利与不利程度;影响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 条件下开发利用的可能性、方向、方式及其经济效益与环境后效。上述评价基本内容因评 价对象的范围、规律与类型的不同而各有侧重。
第15页/共16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16页/共16页
第8页/共16页
资源保护改造评价是以保护资源环境、资源生产力和改变不利条件而采取相应措施 为目的的评价。根据评价对象与目的,有水土保持、盐渍土改良、妨风治沙、围垦海 涂、灌溉排水、沼泽地改造、防止污染、土地复垦、绿化造林、珍稀动植物保护以及 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评价。资源种类繁多,对不同种类、不同类型、不同目的的保护改 造评价所考虑的评价因素是不同的,依据的原理与方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必须考虑寻 找起主要作用的限制因素。例如,水土保持评价的主要因素是地面坡度和地表组成物 质状况;盐渍土改临界标准,是指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容许的资源退化强度和速度, 即在此标准上所发生的资源退化不会给资源的主要生态环境质量和管理方式带来明显 不利影响。临界标准与资源利用具体方式相关。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

自然资源学复习提纲第一章自然资源和自然资源学1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内涵。

资源是一切有用和价值的东西。

(经济学)资源是指环境中能为人类直接利用,并带来物质财富的部分。

(地理学)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能被人类通过一定的技术获取的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的所有天然生成物,以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劳动成果。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从自然界获取的初始投入,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2 自然资源的二元多级分类。

可更新是被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后可以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功能,使之得到恢复和再生,从而能够持续利用。

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不可更新是指它的储量在人类开发利用后逐渐减少以至枯竭,而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例如:矿物资源等储量固定的资源。

3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稀缺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动态性、社会性。

4 自然资源学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发展趋势。

概念:是指主要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研究对象:单项和整体的自然资源。

研究内容:1)自然资源的基本理论2)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3)自然资源调查4)自然资源评价5)自然资源配置和开发利用规划6)自然资源管理发展趋势:1)国际合作和全球性问题研究2)区域发展模式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性研究日趋活跃3)从自然评价转向注重社会经济分析,资源管理研究逐步成为热点4)日益模式化和数量化5)研究方法和手段日益现代化5 能结合人口、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认识学习自然资源学的重要性。

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全球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如人口增长与资源短缺的矛盾、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人口增多也要占用更多空间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直接和间接破坏的矛盾等),走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正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我国自然资源稀缺和人口众多的矛盾尤其突出,自然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当前最紧迫的知识创新和素质教育内容。

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一、引言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自然资源进行评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介绍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二、自然资源评价的内容1. 资源类型评价:对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进行评价,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

评价内容包括数量、质量、分布、可再生性等方面的指标。

2. 资源利用评价:评价资源的利用状况和效益,包括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式、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等。

评价内容包括资源利用率、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利用效益等指标。

3. 资源环境评价:评价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生态破坏程度、环境污染情况等。

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环境承载力等指标。

4. 资源可持续性评价:评价资源利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包括资源的再生能力、更新速度等。

评价内容包括资源再生能力、资源消耗速度、资源更新周期等指标。

三、自然资源评价的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实地勘察和采样,收集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数据。

可以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等进行空间数据收集。

2. 统计分析: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平均值、方差、相关性等。

可以采用SPSS、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 模型模拟:利用数学模型对资源进行模拟和预测。

可以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生态经济模型等进行资源评价。

4. 综合评价:将不同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可以采用加权平均法、层次分析法等进行综合评价。

5. 空间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资源进行空间分析,包括资源分布、资源利用热点等。

可以利用ArcGIS、QGIS等软件进行空间数据分析。

四、结论自然资源评价是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评估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资源类型、资源利用、资源环境和资源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除了以上内容外,还有一些共同评价的内容 除了以上内容外, • 1、自然资源的整体优劣势 、 • 2、自然资源的组合与结构特征 、 • 3、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和地域差异 、 • 4、制约评价优势发挥的主要因子 、 • 5、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 、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2、资源丰度估算方法的探讨 、 • 不完全的农业净产值估算法及该方法的特点? 不完全的农业净产值估算法及该方法的特点? • 森林资源成为不完全部分的原因? 森林资源成为不完全部分的原因? • 指数表示法? 指数表示法?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3、资源丰度估算实例——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 、资源丰度估算实例 中国主要农业资源丰度 • (1)农牧业净产值处理 • (2)渔业净产值表示水产资源 • (3)作为特殊情况的森林资源 • 估算结果:中国地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的总趋势 是沿海高于内地,南方高于北方,平原高于山地 ,浅山地区高于深山地区,湿润地区高于干旱地 区,基本上符合中国农业资源环境的实际情况。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1)生态足迹指标计算中的生物生产面积类型及 其均衡化处理 • 采用的均衡因子分别为:耕地、建筑用地2.8;森 林、化石能源土地1.1;草地0.5;海洋0.2。(假 设全球生态系统平均生产力为1) • (2)生态足迹的计算步骤:①生态足迹的计算; ②生态承载力的计算;③生态赤字和生态盈余。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4、资源有效空间的分类 、
土地面积 类别 地区 /万km2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面积% /(万元 /(万元 /km2) 平均丰度值 平均丰度比 /万km2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面积% 有效面积

上海、江苏、山东 、天津、北京、浙 江、广东、河南、 安徽 福建、湖南、湖北 、海南、河北、辽 宁、江西、广西、 吉林、四川 贵州、陕西、黑龙 江、山西、云南 宁夏、甘肃、内蒙 古、新疆、青海、 西藏
• (3)人类负荷与生态足迹 ) • 人类负荷: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它由人口自 身规模和人均对环境的影响规模共同决定。 • 生态足迹:在一定技术条件下,要维持某一物质 消费水平下的某一人口的持续生存必须的生态生 产性土地的面积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4)生态赤字 盈余 )生态赤字/盈余 • 生态赤字: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 出现生态赤字表明该地区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 容量,要满足其人口在现有生活水平下的消费需求 ,该地区要么从地区之外进口欠缺的资源以平衡生 态足迹,要么通过消耗自然资本来弥补收入供给流 量的不足。 • 生态盈余: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 表明该地区的生态容量足以支持其人类负荷,地区 内自然资本的收入流大于人口消费的需求刘,地区 自然资本总量有可能得到增加,地区的生态容量有 望扩大,该地区消费模式具有相对可持续性。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5
评价因子的选择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 1、地壳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 • 自然特性评价 • 经济评价 • 环境影响评价 • 2、生物圈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 • 3、区域资源的评价因子和指标 、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6
综合评价的方法
• 1、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以室内评价为主 、实地评价与室内评价相结合, • 2、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以横向对比评价 、纵向与横向对比评价相结合, 为主; 为主; • 3、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以多 、单一因子评价与多因子综合评价相结合, 因子综合评价为主; 因子综合评价为主; • 4、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先进行定量,而后进 、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进行定量, 行定性评价。 行定性评价。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3 生态足迹分析
原因? • 1、产生的原因? 、产生的原因 •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使得GDP无法准确的进 行测算,而生态足迹的研究方法在对生态状况的 测量方面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2、基本理论 、 • 生态足迹: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 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它从具体的生物物 理量角度研究自然子资本消费的空间。 • (1)生态生产性土地 ) • 具有生态生产能力的土地或水体。分类:化石燃 料土地、可耕地、林地、草场、建筑用地和水域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2)生态容量和生态承载力 ) • 生态容量:在不损害有关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功 能完整的前提下,可无限持续的最大资源利用和 废物产生率。 • 生态承载力:将一个地区所能供给给人类的生态 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总和定义为该地区的生态承载 力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2、生态足迹的计算方法 、 • 前提:①人类能够估计自身消费的大多数滋养、 前提: 能源及其所产生的废弃物数量;②是这些资源和 废弃物能折算成生产和消纳这些资源和废弃物的 生物生产性面积。 • 步骤:①划分消费项目,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 步骤: 消费量;②李永平均产量数据,将个消费量折算 成为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③通过当量因子把各 类生物生产型土地面积转换为等价生产力的土地 面积,将其汇总并加和计算生态足迹的大小;④ 通过产量因子计算生态承载力,并与生态足迹相 比较,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程度。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以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 自然资源综合评价:以单项自然资源评价为基础, 综合评价 从利用的角度对区域自然资源进行的综合鉴定和分 等定级。 等定级。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1综合评价的目标 综合评价的目标
•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通过自然资源评价,提高对研究区内 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定量 了解程度;揭示各种自然资源空间组合及数量结 构上的配置问题;明确所研究去自然资源的整体 优势和劣势;分析优势资源在研究区所占的地位 ;估算优势资源的开发潜力;为自然资源开发利 用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为充分发 挥自然资源的多种功能和综合效益提供克科学依 据。 • 效益目标 效益目标:通过对资源评价来估测资源开发所能 带来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从经 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估资源的使用价 值和货币价值
7.2.2自然资源承载力分析
• 1、自然资源承载力 、 • 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 地区的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当地 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条件等,在 保证与其他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物水平下,所 能持续供养的人口。 • 简单的说,资源承载力就是资源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 能力。 • 分类:总体资源承载力—相对承载力评价法、生态足迹法 各子资源承载力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3、生态足迹实例分析 (1)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分析 (2)浙江省生态足迹分析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4、生态足迹计算分析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 影响生态足迹计算的因素: • 第一,生态足迹计算的数据基础是统计资料,统 计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着计算结果的正确与 否和可信度。 • 第二,不同类型生物生产面积的准确产量数据 • 第三,在计算国家的生态足迹时,进行贸易调整 可以确定国家的净消费量。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承载力: Cr1=I1Q1 • 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 Cre=IeQe • 相对资源承载力: Cr=W1Cr1+W2Cre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原因 相对资源承载力理论产生的原因 • 相对于周边地区,研究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 地域系统,区内外存在着资源的流通和交换 •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大背景下,自然资 源与经济资源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很大程度上可 以相互补充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2
综合评价的原则
• 1、以人类利用为核心的原则 、 • 2、比较利益原则 、 • 3、发展和生态原则 、 • 4、区域综合性原则 、 • 5、实用性原则 、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3
综合评价的内容
• 1、调查和评价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资源 、调查和评价资源的种类、数量、 潜力和保证力度 • 2、评价资源区位与开发条件 、 • 3、考虑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及资源保护、更新与再 、考虑开发中的生态问题及资源保护、 生对策
86.7
9.1
41.16
4.02
348.5
36.5

203.7
21.3
20.72
2.03
413.5
43.4

137.4
14.4
9.21
0.9
123.6
12.9

527
55.2
1.35
0.13
69.2
7.2
• Ⅰ为高丰度地区,Ⅱ为中丰度地区,Ⅲ为平丰度地区, Ⅳ为低丰度地区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 1、资源丰度的有关概念和相关因素 • 资源丰度:分为地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资源占有 量 • 资源有效空间:不同地区平均资源丰度比对各地 区原有土地面积的倍量 • 例:农业资源有效面积=各地区世纪土地面积×地 区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全国平均农业资源丰度值
第七章自然资源综合评价和优化配置
7.1.4
综合评价的步骤
• 1、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整理已有的资料数 、确定综合评价工作的目标, 据,拟定工作计划 • 2、进行资源用途的评价研究 、 • 3、进行资源特征评价研究 、 • 4、将划分结果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判断两 、将划分结果与利用上的要求进行比较, 者之间是否相适应 • 5、对评价划分的各等级的资源利用方式进行具体 、 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