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1)
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平等 的外交关系
作用
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地位, 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中国的控制权,不承认国民
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 权,为与世界各地世界 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 交关系奠定基础
“一边倒” 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 使新中国在国际交往中不
邻近国家:“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方针 ,推出多种新机制和新举措,深化同日本、韩国、东盟各国等周边国家 的关系;
非洲国家:提出“真、实、亲、诚”原则,加强与非洲国家之间的团
结合作。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2.十九大以来的外交关系
(1)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九大提出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 合作共贏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 、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经济全球 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答案】A
4.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
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交下引领
◆“全方位”,不结盟政策、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全球治理
主要内容: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负责任大国.
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 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课件--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

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给予中国的贷款,总数为三亿美元,年利百分之一。
——节选自《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四、外交成就
2、第一次建交高潮
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交简表 (1949~1953年)
1949年(10个)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匈牙利 朝鲜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蒙古 民主德国 阿尔巴尼亚
是要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和影响。”这充分体现了新中国
外交的( )
A.继承性
B.开放性
C.包容性 D.革命性
课堂练习
2、刘少奇在1950年曾说:“我们已经把中国大门的钥匙放在自己的
袋子里,而不是如过去一样放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袋子里。从今以后,
中国工业就不致受到帝国主义的廉价商品的竞争,中国的原料将首先供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1949年,米高扬访问西柏坡, 双方明确了关于新疆、东北等 几个问题上的基本立场,并商 谈了苏联向中国提供贷款的问 题。毛泽东关于苏联对新中国 将采取友好态度有了把握。
——摘编自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4、最终抉择
刘少奇访苏(1949.06~07)
中共的目的:寻求苏联帮助 6月27日晚提出: 贷款、专家、海军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从以上史实谈谈你对中苏关系的认识。
思考:中苏之间有矛盾是不是意味着中苏不能合作?
二、外交抉择 2、中苏关系
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形势不利,斯大林亦担心毛泽东等中共领导
人的安全,想接毛泽东访苏……
——曲星 钟龙彪《当代中国外交》
思考:苏联为什么担心毛泽东安全?

必修一历史第十四课ppt课件

必修一历史第十四课ppt课件

国际 背景四运动的口号 外争主权 (三)经过
时间
第一阶 段 第二阶 段 1919年 1919年 5月4日起
内除国贼
中心 北京 主力 学生 斗争形式 罢课
6月5日 上海 工人阶级 三罢斗争 起 中国无产阶级从此登上政治的舞台
(四)五四运动的结果
初步胜利 ——释放 、罢 免、拒绝 释放
四、国民大革命运动(1924-1927) 国民大革命运动( )
(一)兴起:东征,成立广州国民政府,统 兴起:东征,成立广州国民政府, 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 (二)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高潮:北伐战争(1926~1927年
对象: 1、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2、结果: 结果: ①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势力 ②国民政府中心由广州迁到武汉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③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一)五四运动
请回答: 请回答: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要求?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要求?
答: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 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 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5、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 、意义: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 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政党性质—工人阶级政党 政党性质 工人阶级政党 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奋斗目标—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 奋斗目标
群众基础——广泛 广泛 群众基础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4课

2020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4课

民族经济和思想解放发展最快的一段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我国从1919年到1949年的革命属于新民主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返回导航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2.诞生:中共“一大”。 (1)时间、地点:□10 ____1_9_2_1_____年 7 月 23 日,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
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主要内容
①通过了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② 奋 斗 目 标 是 用 革 命 军 队 与 无 产 阶 级 一 起 推 翻 资 产 阶 级 政 权 , 建 立 □11 ___无__产__阶__级__专__政___,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2)作用:它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 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 __中__国__共__产__党____成立做了思想上干 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 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__转__折__点____,在近代以来 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 __里__程__碑____意义。
新课标导学
历史
必修① ·人教版
课堂学案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十四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1
学习目标诠解
2
课前自主学习
3
课堂探究研析
4
随堂达标训练
5
课时作业
·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学习目标诠解
历 史 必 修 ① 人 教 版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4课

2020年秋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14课

【重点难点】
1.概述五四运动过程 1.重点:五四运动;北伐战争。
及历史意义。
2.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国民
2.理解中国共产党成 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
立的条件及意义。 【学法导引】
3.理解国共合作的原 1.列表理清五四运动的过程。
因,北伐战争的条件、 2.用比较法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 过程及意义以及国民 命的区别。
霖三派势力。
• (3)进程
• ①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北伐军很快歼灭吴佩孚、 孙传芳部主长力江,流域革命势力发展到____________。
• ②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武迁汉往________。
帝国主义
北洋军阀
• (4)影响:动摇了____________统治中国的根基,基本推翻
了____________的统治。
第一阶 段
1919年5月4 日
北京
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罢课
第二阶 段
1919年
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上海 工人
• 3.结果:取得初步胜利。
• (1)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 (2)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
和约
• (3)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反拒帝绝反在封建________上签字。 • 4.性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______________的革命
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张玉法《中国现代史》 奠定了基础。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的国家情
感存在与力量的突出证明,如果还有什么地 [思考] 材料三所说的“中国
方的人对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力量和普及程度 人的国家情感”具体指的是什
抱怀疑态度,那么这正证明就是深切而且令 么?
人信服的教训”。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15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课件:第四单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共15张)
两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殖 民
反封建反侵略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敢问路在何方?
探究问题一: 结合教材思考,上述场景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青年学生为什么要走上街头游行?
1919年的五四运动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青年学生的爱国 主义情绪 (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
探究问题四:阅读教材P69,回答下列问题:
3、国共两党合作后有哪些重要活动? ①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 ②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③进行北伐战争; ④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北伐战争的战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张作霖
吴佩孚 国民政府(武汉) 孙传芳
国民政府(广州)
探究问题五:本次国共合作的最终结果如何?根据教材分 析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
伟大 绩刀 丰阔 功斧 焕创 新政 颜党 ;,
中国 流破 砥山 柱河 是齐 少呜 年咽 ;,
外争主权 拒废 除源自内除国贼绝 在二








1919年 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
材料一: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 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探究问题二:从材料可以看出,还有哪些阶层也参加了本 次运动?他们的参与对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从 中可以看出,五四运动中的革命力量与以往的革命运动相 比有何显著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高中历史必修一14 共27页PPT资料

高中历史必修一14 共27页PPT资料
特点: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马+工,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
作用: 础
影响: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是一场广泛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阅读教阶材级P6基7,归纳建党的条件 础: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 础: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
社 会 主
马 克
义 革 命

阶 专政 义 思 级 国家 社 主
会义
的 异 同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右下图为某年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三)、斗争的结果
——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A、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放学)
B、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 (罢官)
C、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政府代表也没有 在“和约”上签字(拒签)
四)、意义
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近代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 目标 前途 指导
旧民 主主
义革 资 命产
阶 新民 级 主主 民 义革 主 命革

阶级
思想
反 帝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十四课
──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6年
第14课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一、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背景:
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国家性质: 国家独立,向社会主义过渡 国家利益: 捍卫主权、打破封锁
巩固政权、保卫和平
2.基本外交方针:
1.“另起炉灶”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一边倒”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 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 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首先清除帝国 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取缔特权,然后再考 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一边倒”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பைடு நூலகம்成就:与17国建交
中美建交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 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 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 “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 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外交部副部长 乔冠华潇洒而 豪放的大笑, 被西方媒体描 述为:“震碎 了议会大厦的
玻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3)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 苏联 • 保加利亚 • 罗马尼亚 • 匈牙利 • 朝鲜 • 捷克斯洛伐克 • 波兰 • 蒙古 • 民主德国 • 阿尔巴尼亚 • 越南
印度 瑞典 丹麦 缅甸 瑞士 芬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旧民 主主
义革 资 命产
阶 新民 级 主主 民 义革 主 命革

阶级
思想
反 帝


资产阶 本

产 级共和 主 民
阶 国 义主

社义

比 较 新 旧 民 主 主
反 封
无 人民 产 民主
社 会 主
马 克
义 革 命

阶 专政 义 思 级 国家 社 主
会义
的 异 同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 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 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 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2)教训: a中国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 阶级领导
b必须坚持对于革命,尤其 是革命武装的领导权
本课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919—1927)
一个开端
五四运动
一个政党
中国共产党 (焕然一新)
一次合作 一次高潮
第一次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 国民革命 (北伐战争)
一条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思想基 础:
党的早期组织的建立
组织基 础: 共产国际的帮助
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
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 → 嘉兴南湖
代表: 毛泽东等13人
党的名称: 中国共产党
党纲 奋斗目标: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内容:党的中心工作: 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党的中央机构: 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中央给国民军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伯坚的信》1926.11.9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政策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 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1)原因: 主观: a中共处于幼年,缺乏经验;
b陈独秀犯了右倾错误
客观: a敌人力量强大; b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意义: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新的领导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
新型的政党: 新的奋斗目标: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 一新,“新”在哪里?
中国共产党 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
是一个革命的党。 (四)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二) 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目的: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3、成果:
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国民政 府从广州迁至武汉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广州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 ·

汪 精


太平天国运动
结果:失败
辛亥革命
近代民主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崛起
课标要求:
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 立的史实
2、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 主义的主要史实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 (直接原因)中:国外交失败
请回答:
(1)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正义要求?
答: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 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2)中国的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弱国无外交。
一.五四风雷
一)背景
二)经过
二)经过
结合课本内容完成下表:第一阶段: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5月4日 北京 -6月4日
学生
示威游行(罢课)
1、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废除二十一条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右下图为某年的一份报纸的一角,它反映了: A、响应“五四”运动的国内专电
√B、“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C、北伐战争的胜利 D、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3、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 最重要的原因是
——毛泽东 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
①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 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阅读教材P67,归纳建党的条件
阶级基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础: 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并同中
国工人运动日益结合
◆中共诞生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
表现在哪里?
A、新的领导阶级: ——无产阶级领导
B、新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
C、新的前途: ——社会主义
D、群众基础: ——工人、农民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
1、原因:只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 2、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3、影响: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
三)意义
性质: 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 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作用: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 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 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
了思想基础。
影响: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名称 性质 任务 领导 目标 前途 指导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1、目的: 消灭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北京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江苏 上海

湖北

浙江
湖江
孙 南 西 福建
广西 广东

吴佩孚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20万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 党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 此议决。
—摘自中共“三大”决议
阅读材料,请说一说共产党为什么与国民党联合进行民主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工人运动中,深感要战胜强大的 敌人,必须联合其他革命阶级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而当时 的国民党是一个比较革命的政党,长期从事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斗争。
A、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无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并显示了伟
大的力量
C、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D、陈独秀、李大钊领导了学生运动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 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工作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C、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D、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5、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 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 星。”誓词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6、大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不包括: A、帝国主义干涉、破坏中国革命 B、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中国革命 C、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地点 主力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阶级
斗争形式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结果
取得初 步胜利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胜利
释放 罢免 拒绝
初步
提出的口号没有完全实现 没有改变山东的状况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 政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一)国共合作 二)北伐战争——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 三)反革命政变 ——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材料一: “此后我们的人力务全用在民众方面,万勿参加政府工作。”
——《中央局给鄂区的信》1926.9.27
材料二: “只是注意政治宣传的事,而不可干涉到军事行政上事。”
√D、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