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PPT课件 (1)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PPT课件 (1)

三)评评悟悟————爱因斯坦心中的“伟大”
1、爱因斯坦觉得自己伟大吗?
2、爱因斯坦以为什么才是正的“伟大”?
四)、说说写写————我心中的“伟大”
2019/5/23
3
2019/5/23
2
四、精读,理解“伟大”
一)、读读议议————父亲心中的“伟大”
1、自读课文,找出最能表明爱因斯坦身份的一句话。
2、小女孩的父亲为什么如此兴奋?
3、小女孩父亲心中的“伟大”是什么?
二)想想问问————小女孩心中的“伟大”
1、小女孩觉得他伟大吗?
2、在小女孩心目中,“伟大”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教材简析: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讲述的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 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 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 颗童心。
2019/5/23
1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成功名言——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和小姑娘 二、初读 说说爱因斯坦与小姑娘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再读 1、分别找出“相撞、相遇、相邀、相处”部分 2、再读读每次相遇的第一句话及最后一部分的第一句话,相信聪明的你一定会有新 的发现的。 3、选择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次交往,读一读。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文原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文原文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课文原文1940年的一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边走边玩,一下撞上了迎面而来的一个老人。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小女孩这么想。

回到家,她将碰到这老人的事情告诉了父亲。

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是爱因斯坦!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第二天,女孩又遇上了那老人。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能记住吗?她问。

也许能。

第三天下午,爱因斯坦在路边等待放学回家的小姑娘。

小姑娘看见他的时候简直吓了一跳,他整个变了一个人,按小姑娘说的那样穿戴得整整齐齐。

爱因斯坦先生,你比昨天年轻了20岁。

是吗?太好了!我打算请你到我那里做客。

小姑娘跟着爱因斯坦走进了他的工作室。

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你得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女孩这样说。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于是,小姑娘手把手地教起了爱因斯坦。

从此,小姑娘每天放学回家,都要到爱因斯坦的工作室坐坐。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备课本语文学科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备:马静教学内容课题:《爱因斯坦和小女孩》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学重点1.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2.凭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体会爱因斯坦对科学事业的执著追求,学习他谦虚好学的美德,感受小姑娘的率真可爱。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句子的投影片,爱因斯坦的小故事课时安排 2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面……”、“只好”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修改栏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1.了解爱因斯坦。

设问:爱因斯坦是谁?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有关爱因斯坦的课文。

(板书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提笔即是练字时,我们只要写字就要认认真真地写,把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端正。

好,齐读课题。

3.设疑。

齐读课题后提问: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从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预习展示1、你对爱因斯坦有哪些了解呢,谁能简单地说一说。

(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师激情补充:出示课件,爱因斯坦的头像。

他就是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毕生潜心科学研究,他的相对论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世界科学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四下第21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四下第21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一、重点字音:蓄着一撮棕褐色深陷蓬乱趿拉踱步要领一塌糊涂冷不丁纳闷兴奋二、重点字词:深陷拖鞋裹挟纳闷踱步装束穿戴一塌糊涂衣衫不整蓬乱蓄着三、课文内容:1、本文记叙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偶然相遇并相处的生活片段,表现了爱因斯坦潜心钻研,忽视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2、人物品质:爱因斯坦(尊重儿童、谦虚友善、不拘小节、潜心科学研究)小女孩(天真活泼、乐于助人)3、学会用“一面······一面”“只好”造句。

4、近义词:纳闷(困惑)装束(装扮)思考(思索)要领(要点)照顾(照料)简单(简易)蓬乱(杂乱)伟大(崇高)5、区分“照顾照料照应”“思索思考”“蓬乱凌乱”(1)第一组都是动词,都有注意、关心、照看的意思。

“照顾”侧重于特别注意、关心,甚至予以优待,多指精神上的或物质上的;“照料”侧重指关心和照料等行动;“照应”侧重指照看,是一般的注意、关心,语义比“照顾”轻。

(2)第二组都有用心想的意思。

“思索”指思考和探求、探索,对象常是需较长时间寻求的、很费心的事物;“思考”指较深刻、周到地想、考虑,对象常是费心研究或费心思考的事物。

(3)第三组都是形容词,都有不整齐的意思。

“蓬乱”指头发、草等松散杂乱;“凌乱”指没有秩序,不整齐。

6、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最伟大的人”?因为他非常谦虚好学,不仅科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且还虚心向一个12岁的小女孩请教,具有伟大的人格。

四、拓展知识1、描写人物外貌的成语虎背熊腰眉清目秀文质彬彬骨瘦如柴和蔼可亲2、“一”字开头的成语一表人才一见如故一唱一和一帆风顺一目十行一丝不苟一尘不染一本正经一马当先一成不变3、爱因斯坦的名言(1)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谈空话。

(2)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

练习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新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21课 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处的童心。
拓展:
你能写出一个表现互教互学的词语吗?
示例:教学相长
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爱因斯坦是个宽容、谦虚、平易近人的人。他虽然在科学上取 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却虚心向一位12岁的小女孩请教,他宽容、 谦虚、平易近人的品格让人敬佩。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从哪里可以判断出来?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叙述的。从本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1940年的一天下午”“第二天”“第三天下午”可以判断出来。
爱因斯坦:
(1879~1955)美籍德裔犹太人。
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他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并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被公 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 物理学家。
上下结构: 蓄 上中下: 裹 左右结构: 鞋、呵、啥 独体: 鬼
啥(shá )
拖鞋( xié)
蓄( xù )水
。他不拘小节,是因为把精力都放在了科学研究上,他一心研究
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另一方面,他宽容、谦逊、平易 近人,还有一颗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童心。
主动;“应付”侧重表示对人或事采取相应的措
施,行为较被动。 1.他终于找到了对付洪水的办法。 2.用应付的态度做事是不会成功的。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从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交往中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
串珠问题: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叙述的?从哪里可以判断出来? 2.课文第2段中对爱因斯坦的两次外貌描写说明了什么? 3.本文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的三次相遇,体现了他的什么特点? 4.爱因斯坦是伟大的吗?为什么?
么”相呼应,表现了爱因斯坦思考的专注与对科学研究

2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1 爱因斯坦与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句容市袁巷中心小学卢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

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事业,不拘生活小节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点、难点:从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中感悟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品格。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今天想送大家一条有关成功的秘诀(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生齐读),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名读)同学们,你们都想成功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记住这条秘诀吧!(齐读)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板书:爱因斯坦)你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介绍)师简介“爱因斯坦”(出示文字资料: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人,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他的相对论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2、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齐读课题(齐读)读了课题后,你产生了一些什么疑问呢?(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一个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与一个12岁的小女孩,他们之间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3、过渡: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知道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生答)(课文主要写了爱因斯坦与小女孩在偶然的情况下相遇,在交往的过程中,小女孩教爱因斯坦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布置房间,爱因斯坦教小女孩做数学作业,最后成为了好朋友。

)3、课文除了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还写了谁?(父亲、母亲)4、下面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要求:一人饰演爱因斯坦,一人饰演小女孩,一人饰演父亲,一人饰演母亲,其余内容一起读,朗读时要注意,有错误要及时纠正。

人教版小学语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资料

人教版小学语文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课堂实录)资料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成功人士吗?那么,请记住这条秘诀吧!(出示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途径和方法+不说空话)(学生齐读名言)师:知道这句名言出自哪位名人之口吗?生: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

(板书:爱因斯坦)师:能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爱因斯坦吗?生: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

生:爱因斯坦1879年生于德国,1955年4月18日于美国普林斯顿逝世。

生:他的相对论远比牛顿物理学先进,对世界科学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生:他的物质粒子可以转变为巨大能量的理论,已由原子弹、氢弹的威力得到确证。

生: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被确认为整个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板书完整课题:爱因斯坦与小女孩)(齐读课题)师: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想知道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生:我想了解他们俩是怎么认识的?生: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与一个小女孩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生:从他俩发生的故事中又可看出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师在课题处适时打上大小不同的?)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读课文,找找答案吧![“揭示课题”这一环节对整堂课的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由“揭示成功秘诀”的“名言”引出“名人”——爱因斯坦,让学生介绍一下爱因斯坦,对其有个大概的了解,初步奠定情感基础。

第二步让学生在“无疑处生疑”,在你问他问大家问的热烈氛围中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意在激发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吸引着学生非读下去不可。

]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愿意读哪部分就读哪部分,我们其他同学可以来当小评委。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再读)师:请我们的小评委们作一番评议吧!当然,可以是值得发扬之处,也可以指出欠缺地方。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

请三位同学来读第一大段,想一想,第一大段写了 什么?
一个12岁的小女孩在街上撞上了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撞
概括方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概括段意的时候可以按照
“ (时候) (人)在 (地方)做了 (什 么) ” 这样的句式来说。
想一想
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一位是科学巨人,一个是边走边玩的小 女孩。他们因相撞相遇而相识,并因相邀相 处而成为忘年交。在小女孩的眼中,这位老 朋友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
“呵,小教授,请你再教教我。”
“她教我怎样穿戴,怎样放东西和布置房间。 我呢,什么也帮不了她,只好教她做数学作业。”
谦虚 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童心
我眼中的爱因斯坦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 思考着什么。冷不丁被小姑娘一 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女孩一 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 小心。”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 考着什么?
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潜心科学研究事业
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不拘小节,平时很少有时间顾自己。
从哪儿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平时很少有时间来照顾自己?
从“蓄着、深陷、蓬乱”等词看出。
小女孩第一次遇到了爱因斯坦,她是怎么想的?
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 表示一个动作跟另一
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个动作同时进行。说
“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 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
事书里走出来的。”小女孩这么想。 么。练习造句。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 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 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理清文章的脉络,能用小标题来概括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的事。

3、能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爱因斯坦外貌的句子,并迁移写法,有序、形象地描写。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大人物,点出爱因斯坦的图片,出示词卡:爱因斯坦,谁来响亮地读出他的名字?(抽弱势学生)了解他吗?用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评价:你了解了他的国籍,他是个热爱和平的科学家 他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是他获得的一份殊荣 他还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科学巨人)2、从同学们短暂的交流中,我们已经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个对全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科学家。

(板书:伟大)我们不去了解他伟大的科学成就,而是走进他的生活,去读他和一个小女孩的故事。

(补完课题)4、学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小女孩是个怎样的人?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1、带上问题,大声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读完一遍的,举手示意一下。

三、检查初读:1、读词语:裹在 趿拉 穿戴踱步 两手一摊 肩膀一耸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 一双棕褐色的眼睛 一头蓬乱的头发第一排:A、指名读 裹是这一课的生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摘了果子,用衣服包得紧紧的,这就是裹。

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果捺变成点。

教师范写:写得时候要紧凑,每一部分都要拉扁。

学生描红。

第二排:读一读第三排:A、这个多音字你读得很准!这个字我们以前接触过,还记得吗?出示《桂花雨》谁来做一做“撮”的动作?用手捏取细小的东西就叫做撮。

撮在表示量词时可以读作------读错:在这里读什么?你能根据词典中的解释来选择一下。

开火车读一读。

读对:为什么这里念?我们来看看词典中的解释。

开火车读。

E、一行一行地读,你有什么发现?(第一列描写爱因斯坦的穿戴,第二列描写爱因斯坦的动作,第三列描写爱因斯坦的面貌。

)这些都是用来写人的很形象的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边读边记,把它们存进词库里。

2、同学们读得很好,声音响亮,也很有节奏!那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碰面时又说了些什么呢?让我们来读读他们的对话:“先生,你好!”小姑娘说,“我父亲说你是最伟大的爱因斯坦,……”“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1)谁来读?一个人扮演两个角色,读的这么流利,不容易!(2)谁能带上自己的理解去读?指名分角色读,反问句读得特别好!(3)第二组对话更长,有信心读好吗?好的,和同桌练习一下: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这还不简单!”女孩将平日妈妈教给她的穿戴要领一口气全说了出来。

“能记住吗?”她问。

“也许能”(1)指名读,配合得挺默契。

还有谁愿意挑战一下?(读得正确、流利,还挺自信呢!)(2)男女生分角色读。

(3)出示两段话:从这两段对话中,你知道爱因斯坦和小女孩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吗?(板书:教穿戴)你概括得很简洁,你是怎样把长长的两段话读成三个字?答对:你真会学习!提炼对话的主题,从对话中也能读出事情来。

答错:你发现没有,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说了这么多话,但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说的?(穿戴)从对话中读出事情来,可需要火眼金睛啊!课文第六自然段也写到了人物的对话,请同学们读一读,也试着用刚才的方法归纳。

(1)开火车读。

正音:一塌糊涂(2)你从对话中读出事情来了吗?(邀请作客、教整理工作室)评价:你也学会从对话中读出事情来了。

3、教师引读从此-----一天-----你又读到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板书:教数学)4、同学们概括得真好!你们火眼金睛哦!这些事情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里,请你速读课文,用笔圈出表示时间顺序的词!(学生交流:引:还有一个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藏得很深?你们关注到了吗?请看第七自然段的开头:从此 是不是也表示时间?此是指什么时候?)5、同学们,课文虽然叙述了多件事,但是用上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读来条理就会很清晰。

6、现在,你能结合板书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吗?(你概括的不错,如果前面再加上一个前提: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认识后,)四、学习第一段:1、让我们回到1940年的那个下午,一个12岁的小姑娘撞上了一位老人,回到家,小姑娘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怎么说,出示父亲的话:读得不好:哦,父亲觉得这件事平淡无奇。

读得好:这位父亲不光兴奋,还很激动呢!为什么?----引:要知道爱因斯坦可是----- 指板书:是个伟大的人。

2、可是,小女孩是怎么想的呢?出示句子:按小女孩的理解,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算是伟大的人呢? 伟大?3、怎么会是这个印象呢?请同学们细细品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关键词句说说当时小女孩为什么这么想?4、学生交流:出示外貌描写的句子1:紧扣“蓬乱的灰白头发”-----评价:整个人蓬头垢面的!一副邋遢样!回扣:难怪小女孩对他的“伟大”大打问号呢!那我们来看看爱因斯坦是不是这样呢!出示图片:指导朗读。

5、继续交流:出示句2:紧扣又肥又大的衣服,裹在被单里感受爱因斯坦的不修边幅!紧扣趿拉:词语也会说话的,读着趿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评价:你们听到的,看到的就是对趿拉最好的解释。

6、他的穿着打扮与周遭的环境是格格不入,难怪小女孩这么想,引读童话故事里的人!7、小结写法:作者抓住了人物的面部和穿戴中与众不同之处,用上“一撮、一双、一头”等词,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个不修边幅的爱因斯坦。

这么邋遢的爱因斯坦,怎么能回扣算是最伟大的人呢?五、小练笔:1、可是几天以后,爱因斯坦整个人都变了,你发现爱因斯坦哪儿变了?仔细观察图上爱因斯坦,你也能像作者一样抓住人物的面部和穿戴,有序地来描述一下吗?你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

2、学生练笔3、交流:六、延伸:1、在小女孩的指导下,三天前后的爱因斯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穿戴整齐的人是不是就可以称之为伟大的人?下节课我们继续探讨。

21、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一面……一面……”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和外貌描写的作用,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特点的学习能力,体会说话必须做到言之有据。

4、感悟爱因斯坦潜心科研、不拘生活小节的平凡而又伟大的品格和关爱孩子、乐于与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人物的不同特点。

2、体会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对人和事的不同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这两个原本陌生的人,从一次不经意的相撞到偶然的相遇,再到特意的相邀,最后成为了一对熟悉的朋友。

那么在这一次次的交往中,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拿出铅笔,找出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二、小女孩眼中的爱因斯坦。

1、刚才老师看到同学们一边读书一边思考,并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了旁边,这其实就是古人一直倡导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这种习惯能够提高我们的读书效率。

爱因斯坦给小女孩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有关语句,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句子1老人蓄着一撮短而硬的小胡子,一双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窝里,长着一头蓬乱的灰白头发。

(字音注意点:撮,关键词语:蓬乱)女孩望着老人,只见他穿的衣服又肥又长,整个人就像裹在一张大被单里,脚下趿拉着一双卧室里穿的拖鞋。

(关键词语:又肥又长、裹、趿拉、拖鞋,字音注意点:趿拉)“嘿!这个人简直就是从我的童话故事书里走出来的。

”小女孩这么想。

句子2女孩直纳闷:这个连衣服也穿不整齐的人,怎么能是“最伟大的人”呢?“我说也是嘛,瞧你,穿衣服还不会呢,怎么谈得上伟大?”理解“纳闷”,指导朗读。

你能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吗?句子3工作室很大,到处摆着书架和书,屋子中间摆着一张办公桌,桌上的东西乱得一塌糊涂。

(字音注意点:塌,关键词语:到处 乱得一塌糊涂)三、大人眼中的爱因斯坦1、过渡:课文用了这么多笔墨难道就是想向我们展现这样的一个爱因斯坦吗?那么,你们能通过课文中小女孩爸爸妈妈的话看出大人们眼里的爱因斯坦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2、出示有关语句,引导理解,指导朗读。

句子1父亲听后兴奋地说:“孩子,你今天撞着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他是爱因斯坦!”(关键词语:兴奋 最伟大 字音注意点:兴奋撞着)爸爸为什么说爱因斯坦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及后人对他的评价等。

句子2她好奇地问:“爱因斯坦教授,我女儿跟您在一起时,你们都谈些啥?(关键词语:教授 您)四、我们眼里的爱因斯坦1、过渡:小女孩因为爱因斯坦衣衫不整、工作间乱得一塌糊涂而认为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人;在大人的眼里爱因斯坦因为极其突出的科学成就而成了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然而课文中对爱因斯坦先生的描写远不止这些。

我们再来看这几句话,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这几句话又让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爱因斯坦呢?2、出示相关语句,感悟内涵句子1他一边埋头走路,一边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冷不丁被小姑娘一撞,他抬起头,友好地冲小女孩一笑:“对不起,小姑娘,是我不小心。

”说完又低头向前走去。

(关键词语:友好地 一笑、对不起 关键句式:一边……一边……) 他仍是衣衫不整,仍是一面踱步一面埋头沉思。

(关键句式:一面……一面…… 练习造句) 你会一面做什么一面做什么呢?(指名学生造句)那你们知道爱因斯坦走路的时候想什么想得如此入神吗?(有关科学知识、有关他的研究等等)课外故事拓展故事1 年轻时的爱因斯坦推着儿子的小车在街头边走边思考问题,差点被马车撞了。

故事2 在桥头等一位学生时,爱因斯坦掏出纸进行计算,雨水淋湿了他的衣服也没有觉察。

句子2“噢,他只讲对了一半,我是爱因斯坦,但并不伟大。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爱因斯坦是个怎样的人呢?(谦虚)句子3听了这话,爱因斯坦那深陷的眼窝里突然放射出温柔的目光,他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装束,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你说得对,我是不会对付衣服鞋子这类玩意儿,但愿你肯教我。

”(关键词语:两手一摊,肩膀一耸,冲小姑娘做了个鬼脸) 3、写法小结这句话运用的就是动作描写的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因斯坦的那颗童心。

课文正是运用了大量的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描写的写作方法,写出了爱因斯坦乐于和孩子交往,拥有一颗可爱的童心,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让我们感受到爱因斯坦无处不在的人格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