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翻译(中译日)的严谨性
论新闻翻译

新闻翻译译者“信达雅”,这大概初中时便已熟记于心,大学以来,所学各科,凡涉及翻译者,其论述盖不能偏离此宗。
况且翻译之论述者,盖以文学翻译之论述为主导,谈及文学,论其“雅”,更是恰当不过。
商务翻译,旅游翻译也以此为信条,可谓是老生常谈司空见惯了。
然而说到“信达雅”,并不一定就是陈词滥调:翻译要“信”,早已深入人心,不“信”则是对原语不忠,不可取;翻译要“达”,也是耳熟能详,不“达”则失信乎读者;故而奈达,或者严复,其论述在新闻翻译中也能起到效果。
同者姑繁,且略,单谈其异者。
鉴于新闻翻译之更高的功能要求(传媒即传达之媒介,达者为先)与翻译特性,世人对新闻翻译者提出了更高更别具一格的要求,单就这点,新闻翻译给我的印象很深。
此文将以新闻翻译标准为纲,简要分析新闻特性和给译者带来的更具体的要求,并结合案例,浅析各章,以表我对新闻翻译的大体理解。
煤艺有别,其由在“新”书中有言,媒体翻译与新闻翻译是有区别的,其区别在于“新”。
以为新闻翻译由于不断涌出的各种词汇而与文学翻译不同。
对此,我深表不能苟同。
新闻翻译与文学翻译最大的不同是本质上的不同,一者为文,一者为信,服务的目的不同,其翻译标准也自然不一。
词汇新不新并不能成为区分“煤”“艺”的关键要素。
况且,新闻中固然有各种词汇新生幻化,文学(当然是狭义上的)里也不乏词汇的幻化新生。
例如,作家强调陌生感,故而常常造些词汇,作家之多,所造词汇当然也不少。
故二者有别,其由并不在“新”。
由此,本书给新闻翻译提出了三条清晰的标准:注重传播效果——媒介的任务是传达,新闻翻译的任务是跨文化传达;要求清晰易懂——传达,对象是给大众的,自然要清晰易懂;受众内外有别——既是跨文化,对象的文化氛围不同,翻译自然要注意。
译技何其多,只谈再创造由各种新闻翻译的要求而衍生的各种翻译技巧,如巧译新词,活用四字等,书中都有详解,并援引实例,内容太多,在此不一一赘述,新闻翻译对译者提出的基本功要求如政治,知识和语言等,也只略过不提。
浅谈中日时事新闻标题翻译

三 、结 论 语 言 的使用 在很 大程 度上 是受 元语用 意识 指导和 调控
的。话 语标 记语 从说 话人 的态度 、信 念 、对 话 轮的 发起和
要 寻找 一 种能 够 突 出和 强 调 即将 说 出 的话 语 的语 言 手段 , 结束 等方 面提 供 了命 题 内容 之外 的信 息 , 为 听话 人准 确把 以引起 听话 人 注 意 。于是 ,Y o u nc u l e r s t a n d和 l ' m t e l l i n y a 握 和理 解信 息提 供 了依据 ,反 映其 元语用 意识 。本 文通过
语 言 研 究
浅谈 中 日时事新 闻标题 翻译
杨延 芳 对 外经济贸 易大学外语学 院
摘 要 :在 一个 信息 化 的社会 里 ,新 闻的地位 和 作用 日益重 要。 随着 中 曰关 系的全 面发 展、 两 国交流 的 日益深入 , 我们 迫 切 需要 了解彼 此 的 需求 。新 闻作 为 一种 大众 化 的、 普及 程 度 高的信 息载体 和 文化 交 流 的桥梁 已经 被 人们 广泛 接
受 。作 为 新 闻,必 须 有准 确、 简 洁、 生 动和 鲜 明 的特 点。 新 闻标 题就 更 需 要简 练、 有 力、 引人 注 目。 时事 新 闻翻译 在 新 闻翻译 要 求的基 础上 ,对 时效 性有 着更 高 的要 求。本 文将 对 中 日时事新 闻标题 翻译 方 面进行 分析 。 关键 词 : 时事新 闻 ;标 题 ;翻译 ;词 汇
标题一新 闻的眼睛 不 能不注 意新闻标 题简洁 、有力 、引人注 目的特 点 。 打开一则 新 闻,首 先引入 眼帘 的便 是那些 醒 目的标题 。 1 、 日语 标 题汉 译 有人 把新 闻 的标题 比作 商店 的橱 窗,它 们应 该吸 引读 者或 标 题翻 译是 日语 新 闻翻译 中 的一大难 题 , 日语 新闻标 听众 , 以最快 的方 式和 速度 向读 者传 递 信息 。也 可 以把标 题有 其 自身 的特 点 ,多从新 闻中的 只言 片语提 炼而来 。如 题 比作新 闻 的眼 睛, 因为它 们 是新 闻 中最生 动 、最传 神 的 引用新 闻 中某主 要人 物 的某一句 话 或某 一个词 等 。有时无
浅析英语新闻汉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

浅析英语新闻汉译过程中的翻译技巧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英语作为世界上最为普及的语言之一,被广泛运用于国际间的交流中,其中新闻是英语传播的重要方面之一。
然而,英语新闻汉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翻译者具备一定的语言技巧和文化背景知识。
本文将从语言特点、文化差异及翻译技巧三个方面浅析英语新闻汉译中的翻译技巧。
一、英语新闻语言特点英语新闻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简短精练:英语新闻文本通常都比较简短明了,字数控制在适当范围内,尽量选用常用词语和短语,语言简洁明了。
因此,在汉译时,也需要尽量简洁明了,注意节省表述。
2.用词精准:英语新闻通常会通过精准的词汇来表达事件或事物,选用的词汇具有准确性、严谨性、权威性。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准确理解文本内容,精确选择对应的中文词汇。
3.通俗易懂:英语新闻强调传递信息和新闻价值,语言应尽可能地通俗易懂,让读者易于理解。
因此,在汉译时也需要注意清晰易懂,不过多使用复杂词汇和繁琐句式。
二、英语新闻的文化差异英语新闻常常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事物和事件,因此,在汉译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
1.涉及国家名称和地名时,需要充分理解其真实含义和文化内涵,避免直接翻译。
例如,新西兰中文名称直接翻译为“新西兰”可能会失去其独特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2.涉及文化习惯和民俗时,需要充分考虑其背景和特点,正确理解和表达相关内容,避免出现误解。
例如,英语新闻中可能会涉及到美国的万圣节“Halloween”,在汉译时需要充分了解其背景和意涵,避免错误翻译。
3.涉及宗教信仰和节日庆典时,需要充分考虑其敬畏和尊重,文本内容也需要注意到这些特点,合理表达其含义和内涵,在汉译中也要遵循同样的原则。
1.在翻译时首先要理解新闻的核心内容,明确新闻所表达的事件或事物的本质,抓住重点,明确翻译对象的特点和特殊含义,避免翻译中出现歧义和误读。
2.对于特定领域的新闻,需要熟悉和了解其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和概念,便于准确理解和使用相关表述,避免行文中出现专业上的错误。
论新闻文体中汉日同形词的日译

谢谢观看
然而,汉日同形词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干扰:
(1)造成意义混淆:由于汉日同形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可能存在差异,日本 学生在使用时容易产生混淆。例如,“大丈夫”在日语中表示“2)影响词汇量的正确掌握:由于汉日同形词的存在,日本学生可能会忽 略一些汉语特有词汇的学习,导致词汇量掌握不足。
实例分析
以“代表”这个汉日同形词为例,在汉语中“代表”通常指代替某人或某团 体表达意见或担任某种职务的人,而在日语中“代表”则可以表示代理人、代表 者等含义。因此,在翻译这个词汇时,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例如,在以下新闻标题中:
中国政府代表团抵达日本参加G20峰会
可以将“代表团”翻译成“だいひょうたん”或者“とうたん”,以保留其 原有的含义和表达方式。如果需要进一步解释,可以在新闻正文中加以说明。
二、对日本学生的汉语词汇教学 方法
针对HSK词汇大纲中的汉日同形词,教师在对日本学生进行汉语词汇教学时, 应采取以下策略:
1、重视汉日同形词的差异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讲解汉日同形词 在意义和用法上的差异,帮助学生明确区分。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词典:建议学生使用汉语词典而非日汉词典,以避免 过度依赖日语汉字的注释。同时,要让学生了解词典的使用方法,掌握查阅生词 的能力。
结论
汉日同形词的日译是新闻文体中不可避免的挑战。通过借用日语汉字、直接 翻译成日语、使用其他翻译方法等策略以及针对汉日同形词的特点采取的翻译技 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新闻文体的质量和准确性。然而,由于语言的复杂性 和文化差异,汉日同形词的翻译仍然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实践。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技术在汉日同形词翻译中的应用前景和实践效果,以为 新闻文体的翻译提供更多有效的解决方案。
中日新闻翻译要点

一、专业用语:专业用语的翻译必需正确,否则,不仅影响意思表述而且会成为整篇文章的败笔。
1、政策专用语:好比:“三农”=“農業、農村、農民”、“家电下乡”=“農村での家電購入補助轨制/中国版エコポイント轨制”,“汽车下乡”=“自動車買い替え補助轨制”等。
示例:抓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落实。
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形成政府强农、金融支农、社会助农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式=農村での家電購入補助轨制や自動車買い替え補助轨制など政策の详细化に取り組み、「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向けの資金投入を拡大し、政府による農業強化、金融による農業增援、社会による農業援助の多様な投資構図を早期に形成させる。
在该示例的翻译中,假如以为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将枢纽词原封不动的放到译文中的话,就会引起歧义,甚至令读者无法理解、看不懂。
2、经济专用语:好比:“创业板”= “中国版ナスダック”,“炒地”=“投機的な土地売買”,“软件外包”=“ソフトウェア?アウトソーシング”等。
示例:创业板成为软件外包企业的融资平台=創業板(中国版ナスダック)はアウトソーシング企業の資金調達の場となる。
跟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用语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必需保持严谨的学习立场,时刻追踪最近经济动态,把握最新经济用语。
只用这样才能从容应对、正确翻译经济专用语,做到既能准确表述,又可以实现外语风格化。
3、日常专用语:好比:“机顶盒”= “トップセットボックス”,“数字电视”= “地上デジタル放送”等。
4、产业专用语:好比:“纳米技术”=“ナノテクノロジー”,“生物科技”=“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等。
对于日常专用语、产业专用语的翻译,我们必需扩大知识面,增加单词贮备。
由于,类似词语的翻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我们只要多记、记牢即可。
5、惯用语:好比:“启动”、“影响”等。
示例1:影响:a、金融危机影响亚洲经济增长=金融危機はアジア経済成長に影を落とす。
新闻翻译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

新闻翻译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新闻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新闻翻译在新闻报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桥梁。
本文将探讨新闻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促进全球理解和沟通的巨大影响。
首先,新闻翻译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差异,新闻报道在跨国传播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翻译。
新闻翻译的核心任务是准确传达新闻信息,确保读者或观众能够真正了解事件的本质和背景。
如果没有新闻翻译,全球新闻报道将难以顺利进行,人们无法及时了解甚至是误解他国的重要事件。
其次,新闻翻译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通过新闻翻译,人们可以了解到异国他乡的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信息。
这有助于打破人们对陌生文化的偏见和误解,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
同时,新闻翻译也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基础。
新闻翻译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全球媒体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的速度和质量对于媒体的竞争力至关重要。
新闻翻译人员通过尽快准确地将国外新闻转化为本国语言,使得本国媒体能够更及时地报道最新国际资讯。
同时,新闻翻译能够帮助媒体从全球范围内获取更广泛的报道素材,丰富新闻报道的内容和角度,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
然而,新闻翻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首先,由于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新闻翻译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翻译工作。
这对翻译人员的翻译能力和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新闻报道往往存在一定的言外之意和文化内涵,这对新闻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新闻翻译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的态度,确保翻译结果不受个人意愿或政治利益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闻翻译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它不仅仅是一种传播工具,更是促进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与理解的桥梁。
新闻英语翻译特点与技巧分析

新闻英语翻译特点与技巧分析新闻英语翻译是一种特殊的领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技巧。
以下是对新闻英语翻译的特点和技巧的分析。
特点:1. 精确性:新闻英语翻译要求准确传达信息,包括事实、数据和观点等。
翻译人员需要注意细节,确保新闻的内容和意义在翻译中被准确地传达出来。
2. 实时性:新闻是时效性很强的,翻译人员需要迅速完成翻译工作,以便新闻能够及时发布。
他们需要有紧迫感和快速反应能力,以应对紧急情况,如突发事件或重大新闻。
3. 风格:新闻英语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翻译人员需要尊重新闻的语言风格,并尽可能保留原文的简洁性和清晰度。
他们需要运用恰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翻译的新闻具有与原文相同的效果。
技巧:1. 快速反应:新闻英语翻译需要迅速反应,翻译人员应该在第一时间阅读和理解原文,并开始翻译工作。
他们需要高度集中和专注,以保持快速的工作效率。
2. 处理固定表达:新闻中常常出现一些固定的表达方式,如惯用语和俗语等。
翻译人员需要熟悉这些表达,并找到相应的对等或类似表达。
他们可以使用参考资料,如词典或类似的新闻报道,来帮助他们进行翻译。
3. 根据上下文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新闻报道可能会出现一些语义不明确或含糊的词汇或句子。
翻译人员需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和推断,并选择最合适的翻译。
他们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4. 词汇选择:新闻英语翻译需要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以便传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翻译人员需要熟悉相关领域的词汇,并了解其在新闻报道中的用法。
他们可以参考类似的新闻报道和新闻机构的用语规范,以确保词汇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5. 格式和结构:新闻英语翻译需要保持原稿的格式和结构。
翻译人员应该注意段落、标题和标点等的正确使用,并尽量保持原文的篇幅和布局。
他们还应该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以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翻译的内容。
总结:新闻英语翻译具有精确性和实时性的特点,翻译人员需要保持快速反应和准确传达信息的能力。
日语新闻翻译研究报告

日语新闻翻译研究报告
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日语新闻的翻译》对于日语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
日语新闻翻译是一项复杂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同时要有扎实的文化背景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
首先,日语新闻翻译的主要难点在于语言的严谨性和表达的简洁性。
日语新闻通常以简洁、精炼的方式传递信息,对于翻译来说,保持原文的简洁和准确是一个关键挑战。
译者需要经常进行思考和权衡,以确保翻译的精确性和表达的简洁性。
其次,文化差异也是日语新闻翻译中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日本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一些独特的差异,如礼仪、价值观、历史和习俗等。
翻译者需要了解这些差异,以便准确地理解和传达新闻的意义和背景。
在一些情况下,翻译还需要进行文化适应,以在目标语言文化背景下保持相同的效果和意义。
此外,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也是新闻翻译中的两个重要因素。
新闻报道通常需要迅速地传递信息,因此翻译者需要具备高效的工作能力和迅速的反应能力。
然而,高质量的翻译也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错误或不准确的翻译可能会导致误会或误解。
为了提高日语新闻翻译的质量和效率,翻译者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技巧和工具。
例如,他们可以利用在线词典、平行语料库和机器翻译等语言资源,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翻译新闻文本。
此外,定期阅读和学习新闻相关的知识也是提高翻译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结而言,日语新闻翻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任务。
在这个领域工作的翻译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语言感知力和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同时,他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能,以保证翻译质量和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中日关系的全面发展、两国交流的日益深入,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彼此的需求。
新闻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普及程度高的信息载体和文化交流的桥梁被人们广泛接受。
在信息获取手段多元化的当今社会,包括新闻在内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因此,我们更需要严谨的新闻信息。
本文围绕专业用语、新闻结构、新闻翻译特点对新闻翻译(中译日)的严谨性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日语翻译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专业用语;新闻结构;新闻翻译特点提起翻译,很多人便会想到严复的翻译三原则。
早在19世纪末,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先生就在《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了它的三个翻译标准“信、达、雅”。
是“译文取名深意,故词句之间,时有所颠倒附译,不斤斤于字比句词,而意义则不背文本。
”严复先生的“信”,即为忠实于原文意义;“达”即为译文通顺达意;“顾信矣不达,虽译尤不译也”,“为达即所以为信”,可见严复先生认为信与达是不可分割的。
此外,则要“求其尔雅”。
(参见范仲英,1994)。
亦即说,译文应该抓住全文要旨,不失原义,至于词句则不必斤斤计较其对应和顺序。
信、达、雅一般被理解为忠实、通畅、艺术加工。
在1964年钱钟书先生提出翻译的“化境”时提到:“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为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言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留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参见丁莉,2001)。
换句话说,翻译的底线是忠实于原文、不得脱离原文的表述,然后是通顺、流畅、水到渠成,最高标准是艺术化、经典。
由此,我们在做翻译时,首先要以忠于原文为基础,然后才考虑通畅、艺术加工。
当然,忠于原文并不等于不顾译文的语言、文化习惯,生涩、勉强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首先必须达到“信、达”这一最低标准。
在此基础之上还要考虑“雅”的标准、这就是严谨,否则,不“信”、不“达”、不“雅”的翻译,即译文中包括了不准确、不正确或是对读者来说无意义的信息,翻译就是失败的、不严谨的。
比如最近的“常凯申”笑话。
某位清华大学副主任不识chiang kai-shek为蒋介石,竟然将其译为常凯申,令人贻笑大方。
这就是明显的不严谨。
由于新闻受众面广、影响力巨大、影响舆论走向并且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因此,新闻的翻译尤其需要严谨性。
如果新闻信息翻译不严谨,首先是破坏该媒体的形象,受众流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其次是传播错误信息,误导读者,误导舆论。
这些后果都是要不得的。
以下从专业用语、新闻用语、新闻翻译特点3个方面来阐述如何保证新闻信息翻译的严谨性。
一、专业用语: 专业用语的翻译必须准确,否则,不仅影响意思表述而且会成为整篇文章的败笔。
1、政策专用语:比如:“三农”=“農業、農村、農民”、“家电下乡”=“農村での家電購入補助制度/ 中国版エコポイント制度”,“汽车下乡”=“自動車買い替え補助制度”等。
示例:抓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落实。
加大“三农”投入,加快形成政府强农、金融支农、社会助农的多元化投资新格局=農村での家電購入補助制度や自動車買い替え補助制度など政策の具体化に取り組み、「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向けの資金投入を拡大し、政府による農業強化、金融による農業支援、社会による農業援助の多様な投資構図を早期に形成させる。
在该示例的翻译中,如果认为中日两国都使用汉字,将关键词原封不动的放到译文中的话,就会引起歧义,甚至令读者无法理解、看不懂。
2、经济专用语:比如:“创业板”= “中国版ナスダック”,“炒地”=“投機的な土地売買”,“软件外包”=“ソフトウェア?アウトソーシング”等。
示例:创业板成为软件外包企业的融资平台=創業板(中国版ナスダック)はアウトソーシング企業の資金調達の場とな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的经济用语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翻译工作者必须保持严谨的学习态度,时刻追踪最近经济动态,掌握最新经济用语。
只用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准确翻译经济专用语,做到既能正确表述,又可以实现外语风格化。
3、日常专用语:比如:“机顶盒”= “トップセットボックス”,“数字电视”= “地上デジタル放送”等。
4、工业专用语:比如:“纳米技术”=“ナノテクノロジー”,“生物科技”=“バイオテクノロジー”等。
对于日常专用语、工业专用语的翻译,我们必须扩大知识面,增加单词储备。
因为,类似词语的翻译基本上都是固定的,我们只要多记、记牢即可。
5、惯用语:比如:“启动”、“影响”等。
示
例1:影响:a、金融危机影响亚洲经济增长=金融危機はアジア経済成長に影を落とす。
b、成绩好坏影响找工作=成績のよしあしは就職に関係する。
c、停电影响施工=停電は工事に支障をきたす。
d、中国影响世界经济走势=中国は世界経済基調を左右する。
示例2:启动:a、北京启动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活动=北京は家電、自動車の買い替え補助制度をスタートさせる。
b、启动城市建设、科技产业和服务业70大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引进增添发展后劲=都市整備、科学技術産業、サービス産業の70大重点プロジェクトを立ち上げ、プロジェクトを導入することで発展の底力を強める。
c、力帆汽车投资18亿建立的发动机工厂也正式启动,预计将于明年完工=力帆汽車が18億元を投じて設立したエンジン工場は正式に動き出し、来年に完成すると予想される。
在翻译类似的惯用语时,我们绝对不能以不变应万变。
尤其在中译日时,同一个汉语单词在不同语境下所对应的日语译词是不同的,我们绝对不可以用一种翻译方法适用于所有情况。
上述专用语既是热点词汇、也是句子中的关键词。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不可想当然地随意翻译,或是按照字典的解释生搬硬套,必须反复验证、反复考量才行。
如果类似上述的关键词翻译错误,就不仅仅是一个词的错误,很有可能造成整篇文章的翻译失败。
另一方面,如果可以正确、严谨的翻译出来,就可以为整篇文章增添光彩、并成为整篇文章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