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部诗歌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

读完《声律启蒙》,我深受启发,感悟颇多。

首先,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对诗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提出了“声律”、“启蒙”等概念,强调了诗歌创作中对于音韵、节奏的重视,以及对于语言表达的精准和准确。

通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和分析,袁枚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诗歌创作理论,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指导。

其次,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对人生、情感、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他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性的关怀,展现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于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些思想内涵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也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心灵震撼。

最后,袁枚在《声律启蒙》中展现了非凡的艺术才华。

他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工整优美,而且在意境上深邃广阔,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袁枚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受好评,而且在后世也
被誉为经典之作,对于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声律启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精品之作。

它不仅在诗歌创作技巧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在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完《声律启蒙》,我对于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人生、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部作品将继续为后人所传颂,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是一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作者是清代的著名诗人顾炎武。

这部书以其优美的文笔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阅读完《声律启蒙》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思想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书中对于诗歌创作的要求和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顾炎武提出了“声律”和“启蒙”两个概念,他认为诗歌应该遵循一定的音乐规律,同时要有启发人心的作用。

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让我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书中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也让我深有感触。

顾炎武在书中反复强调了“忠孝节义”等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性,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进行了批判。

这些观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当今社会的现状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最后,书中的语言和表达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顾炎武的文笔优美,表达深刻,让人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语言简练而不失深刻,让人感受到了他对于诗歌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热爱。

总的来说,阅读《声律启蒙》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

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让我对诗歌创作、人生和社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这部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也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部书,受益其中。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清代文学家袁枚所著,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声律启蒙》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袁枚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同时也受益匪浅。

在《声律启蒙》中,袁枚通过对声韵的论述和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向读者展示了他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

他不仅深入浅出地解释了声韵的基本概念和诗歌的创作技巧,还通过丰富多彩的例子和生动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在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袁枚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也对诗歌创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除此之外,我还从《声律启蒙》中感受到了袁枚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在书中,袁枚不仅通过对诗歌的创作技巧的讲解,还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向读者传递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对诗歌创作技巧的讲解,向读者展示了诗歌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同时也通过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向读者传递了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

在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袁枚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人生的思考,也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声律启蒙》是一部富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著作,它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也对后人的文学创作和生活思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读完《声律启蒙》后,我深深感受到了袁枚对于文学艺术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思考,也对诗歌创作、生活和人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这部作品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更是一部富有智慧和情感的人生之书。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部优秀的著作,从中受益,感悟人生,提升自我。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理论著作,它的问世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顾德辉以独特的角度和深刻的思考,论述了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艺术境界,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指导意义。

在《声律启蒙》中,顾德辉首先提出了“声律”这一概念,认为诗歌创作不仅要注重意境的表达,还要注重音韵的和谐。

他强调诗歌的音韵应该符合自然的规律,要求诗歌的韵律要和谐流畅,这样才能使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感染力。

同时,顾德辉还强调了诗歌的格律和韵律的重要性,认为格律和韵律是诗歌的基本要素,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写出优秀的诗歌作品。

另外,顾德辉在《声律启蒙》中还提出了“启蒙”这一概念,他认为诗歌的创作要注重启发读者的思想情感,要有启蒙的作用。

他指出,好的诗歌作品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从而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启发和升华。

他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有启蒙的作用,要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情感,从而使读者得到心灵的升华和提高。

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顾德辉对诗歌创作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的理论不仅对于古代诗歌的创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于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学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声律启蒙》中的理论对于当代文学的创作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将会更加注重诗歌的声律和启蒙作用,努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诗歌作品,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总之,《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文学著作,它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于当代文学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于诗歌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于文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文学创作中,我会更加注重诗歌的声律和启蒙作用,努力创作出更加优秀的诗歌作品,从而使自己的文学创作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
作者:车万育
字数:
我喜欢的句子:
1.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2.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3.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我喜欢的段落: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

冯妇虎,叶公龙,舞蝶对鸣蛩。

衔泥双紫燕,课蜜几黄蜂。

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

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远路;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

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

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

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我的感悟:
《声律启蒙》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

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

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

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

声律启蒙的读后感《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作者是清代著名诗人袁枚。

这部诗集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婉约细腻的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深受读者喜爱。

在读完《声律启蒙》之后,我深感袁枚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也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首先,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婉约细腻。

他的诗歌在形式上注重声律韵律的运用,使得诗句优美流畅,读起来十分悦耳。

同时,他的诗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有对人情世故的反映,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他的诗歌既有婉约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深刻的人生感悟,这种风格让人耳目一新,深受读者喜爱。

其次,袁枚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令人敬佩。

在《声律启蒙》中,袁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对人情世故的反映,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力。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丽和变幻,用深刻的思考展现出人生的曲折和无常,用敏锐的观察捕捉到人情世故的复杂和纷扰。

他深刻的洞察力和对生活的真实感悟,让人深受启发和感动。

最后,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袁枚的诗歌不仅在形式上注重声律韵律的运用,而且在内容上注重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描绘和思考,展现出了古代诗歌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

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也对古代诗人的才华和智慧有了更深的敬佩。

总之,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袁枚的诗歌才华和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也让我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欣赏。

袁枚的诗歌风格清新脱俗,婉约细腻,深受读者喜爱;他对生活、人情的深刻洞察力令人敬佩;通过阅读《声律启蒙》,我对古代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袁枚的《声律启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诗歌经典,让人受益匪浅。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

声律启蒙读后感50字《声律启蒙》是一部中国古代经典诗歌教材,它以其简洁明快的风格,深刻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在阅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诗歌形式、意境和表达方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声律启蒙》以七言绝句为主要形式,每首诗都是由四句七言组成,韵律优美,朗朗上口。

这种形式的诗歌不仅在语言上要求准确、精炼,更要求诗歌的内容要有深刻的内涵。

在读到这些诗歌的时候,我深深感受到了这种形式对诗歌的约束和提升,也更加欣赏这种形式所展现的美感和力量。

其次,《声律启蒙》中的诗歌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诗人通过对自然、人生、情感等方方面面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比如《题临安邸》中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通过对临安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这些意境深远的诗句,让我在阅读中不仅感受到了美的享受,更加深了对生活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最后,《声律启蒙》中的诗歌表达方式简洁明快,富有力量。

诗人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比喻手法,通过对事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比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些简洁而有力的诗句,让我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也更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总的来说,《声律启蒙》是一部充满魅力和力量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形式上有着严谨的要求,更在内容上有着深刻的内涵。

在阅读《声律启蒙》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欣赏,也更加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欣赏,更好地理解和传承这些经典之作。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读后感《声律启蒙》读后感。

《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毛泽东的一部诗歌散文集。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读完这部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对其中的一些观点和情感产生了一些深刻的感悟。

首先,我被《声律启蒙》中的诗歌所深深打动。

毛泽东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独特,他的诗歌不仅在意象和意境上非常丰富,而且在音韵和韵律上也十分优美。

例如《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以及《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都展现了毛泽东诗歌中的音韵美和意境美。

通过这些诗歌,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力量,以及诗歌对人们情感的激发和启迪。

其次,我被《声律启蒙》中的散文所震撼。

毛泽东的散文作品在思想深刻和表达生动上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察力,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深层次问题。

例如《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农民运动的分析和评价,以及《实践论》中对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的阐述,都展现了毛泽东散文的思想深度和表达力量。

通过这些散文,我对社会现实和人性的认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被《声律启蒙》中的情感所感染。

毛泽东的作品中充满了对人民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他的作品中蕴含着对理想和信念的追求,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例如《七律·长征》中的“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以及《沁园春·雪》中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都展现了毛泽东作品中的豪迈和激情。

通过这些作品,我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也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综上所述,《声律启蒙》是一部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作品。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诗歌和散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我相信,《声律启蒙》会继续影响着后人,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追求美好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律启蒙》读书笔记第一段------------------------------------------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云和雨都是常见的自然现象,日常生活中,风、云、雨、雪常常一起出现:风雪常交加,云开则雨霁。

这些现象在诗词中出现也极多,试举几例。

如唐代岑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又如,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再如,宋代赵眘《阮郎归·远德殿作和赵志忠》:“留连春意晚花稠。

云疏雨未收。

新荷池面叶齐抽。

凉天醉碧楼。

能达理,有何愁。

心宽万事休。

人生还似水中沤。

金樽尽更酬。

”(眘,音同甚)又如,宋代王铚《梅花》:“古称秀色若堪餐,冷艳幽香画更难。

草木尽枯风正恶,雪霜初霁月偏寒。

须知净几明窗见,不似苍山迥野看。

羌笛一声悲落尽,伤心何待百花残。

”(铚,音同至,古代割禾穗的短镰刀)古人写梅花的不少,入选小学教材的就有两首,同为写梅花,不同的角度和手法。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卢钺《雪梅》:“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晚照一般有两个意项,一指夕阳,二指月亮。

指夕阳的诗句更多一些。

如唐代罗隐《红叶》:“不奈荒城畔,那堪晚照中。

野晴霜浥绿,山冷雨催红。

游子灞陵道,美人长信宫。

等闲居岁暮,摇落意无穷。

”又如,唐代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指月亮的少一些。

如宋代苏轼长诗《和韩宗弼暴雨》中有句:“苟令终岁熟,敢有今日怒。

晚照上东轩,清风袭虚庑。

”(和,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晴空,晴朗的天空。

如唐代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脁,音同挑)又如,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来鸿”“去燕”的说法较早出现于宋元时期元好问的作品中,例如:“春风去后瑶草歇,来鸿去燕遥相望。

鸳鸯不得双,燕鸿天一方。

”(《元遗山集》卷第六)“来鸿去燕三年别,深谷高陵万事非。

”(《元遗山集》卷第八)来鸿去燕多指行迹漂泊不定的人,后来也指书信往来。

“宿鸟”“鸣虫”则较早出自唐代释无可的《陨叶》:“绕巷夹溪红,萧条逐北风。

别林遗宿鸟,浮水载鸣虫。

石小埋初尽,枝长落未终。

带霜书丽什,闲读白云中。

”又如,唐代岑参的《佐郡思旧游》:“幸得趋紫殿,却忆侍丹墀。

史笔众推直,谏书人莫窥。

平生恒自负,垂老此安卑。

同类皆先达,非才独后时。

庭槐宿鸟乱,阶草夜虫悲。

白发今无数,青云未有期。

”宿鸟、鸣虫多有荒凉、渺小之意。

“三尺剑”的典故语出《史记·高祖本纪》:“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

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于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寥寥数语,将刘邦一代帝王的睥睨气概与草根无赖的泼皮底蕴刻画得栩栩如生。

自史记后,三尺剑的典故广为流传,在很多名家作品中都有出现。

“六钧弓”则源自于《左传·定公八年》:“八年春,王正月,公侵齐,门于阳州。

士皆坐列,曰:‘颜高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

”杜预注:“颜高,鲁人。

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

古称重,故以为异强。

”六钧弓意思是要拉满弓需要用力一百八十斤,后多以此指强弓、硬弓。

“岭北”在古时往往指五岭以北,如唐代韩愈《次同冠峡》:“今日是何朝,天晴物色饶。

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

泄乳交岩脉,悬流揭浪标。

无心思岭北,猿鸟莫相撩。

”五岭是南岭的代表性山脉,南岭和岭南都是地域片区概念。

一般认为南岭是秦汉早期开始的朝廷及其相关人员对楚国之南(湘桂赣粤相连区)的群山区域的总称,其中与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相关的五个战略要地被突出而称为五岭。

而“江东”一般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

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古时以此段长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江东为大家熟知还是自史记始。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项羽枭雄一世,留给后世太多话题与感慨,成王败寇,古今皆然。

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觉得项羽应该能屈能伸,积蓄力量以待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与之观点相反,他觉得项羽已经走投无路,即便不死也不可能东山再起了,《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至于才女李清照则视角不同,她认为项羽不管怎么说,都是个响当当的爷们儿,《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现实中的“清暑殿”一般认为是晋孝武帝建造,《晋书·孝武帝纪》:“(太元)二十一年春正月,造清暑殿。

”又见《景定建康志》:“清暑殿在台城内,晋孝武帝建。

殿前重楼复道通华林园,爽垲奇丽,天下无比,虽暑月常有清风,故以为名。

”提及“广寒宫”,很容易联想到嫦娥。

关于嫦娥有多种版本的传说,有种说法称嫦娥本名姮娥,后世因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而被改称“嫦娥”,《诗经》称她是“帝喾下妃之女”。

姮娥和后羿结婚,后来寒国的寒浞杀掉后羿称王,她改嫁寒浞。

寒国的宫殿统称“寒宫”,寒浞为了取悦姮娥,建造了一座规模更宏大的宫殿供她居住,即为“广寒宫”。

(夏商之前有很多传说,因缺乏相应的考古与文献佐证,版本不一,比较混乱,如后羿、大羿、嫦娥、寒浞这些传说。

仅做一种参考)五代时王仁裕曾在《开元天宝遗事》写到:“明皇游月宫,见榜曰广寒清虚之府。

”有人认为这是“广寒宫”的由来。

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人人皆知,明皇梦游月宫是暗喻玉环美若广寒仙子?不过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嫦娥仙子都是苗条美女,似乎和贵妃的丰腴之美截然不同。

“两岸晓烟杨柳绿”,或源于唐代李乂《次苏州》:“洛渚问吴潮,吴门想洛桥。

夕烟杨柳岸,春水木兰桡。

城邑南楼近,星辰北斗遥。

无因生羽翼,轻举托还飙。

”(桡,音同饶,桨)又如,宋代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官道两旁种植柳树,据传与隋炀帝有关。

《开封府志》卷五《汴河》:“隋大业元年,开通济渠,自板渚引河,历荥泽入汴,又自大梁之东,引汴水入泗,达于淮。

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名曰隋堤,一曰汴堤。

”《资治通鉴·炀皇帝上之上》:“又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江。

渠广四十步,渠旁皆筑御道,树以柳……京官吏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

”杨广高压之下,大运河这样一个浩大的工程用时六年即成,虽然功用不小,如唐人李吉甫在《元和郡县图志》中评价到:“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虽苦,后代实受其利焉。

”但炀帝彼时为一己私欲,付出数十万人生命的代价,好大喜功一至于斯,无约束的皇权与个人崇拜或许会带来一些实惠,但永不会让人民感到安全与幸福。

“一园春雨杏花红”,化自宋代叶绍翁那首著名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出墙红杏的香艳意味深入人心,而原诗里面隐藏的这层本意反而被人淡忘:良好的德行是隐藏不住的,迟早会被人所熟知。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唐代孟浩然《途次望乡》:“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

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

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

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诗中那种灰暗思家的心情,似乎可以具化为这样一位“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的旅者形象。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或化自宋代陆游《鹊桥仙·一竿风月》:“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

卖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

一蓑风雨,时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诗中所说的严光,是历史上的一个名人。

严光(前39年—41年),本姓庄,后人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其姓,又名遵,字子陵,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招揽严光做官,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记载了严光的一些轶事,择一如下。

(刘秀)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帝从容问光曰:“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明日,太史奏客星犯御坐甚急。

帝笑曰:“朕故人严子陵共卧耳。

”大意是,刘秀又请严光到宫里去,谈说过去的交往旧事,两人在一起相处好多天。

一次,刘秀随口问严光:“我比过去怎么样?”严光说:“陛下比过去稍稍有点变化。

”说完话便睡在一起。

严光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

第二天,太史奏告,说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

刘秀笑道:“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

”宋代苏轼《定风波》也有“一蓑风雨”之说,但意境略有不同:“(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古诗词中,“渔父”形象经常出现,渔父较早出现于《庄子·渔父篇》,庄子借渔父之口阐述道家“抱朴守真,无为而治”的思想。

屈原在《渔父》一文中则通过和渔父的对话表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屈原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对世人沉沦的不满和痛惜,同时抱有自己独自一人无法改变天下的无奈。

而渔父所说“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则是明晰天下形势,明哲保身,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态度。

后人常以“渔父”的形象来代表不问世事的隐士,但这样的隐士心中往往又有一些不甘和无奈,真正能做乐在其中真隐士的不多,张志和应该算一个吧:“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