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代报纸时期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
2)有关明代“邸报”的几个问题
a明代“邸报”的别名:(邸抄;朝报;除目,除即拜官授职,目即条目、目录;京报)
b明代“邸报”的内容:
皇帝谕旨、起居言行和有关皇家的各类消息;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社会新闻等。
3)明代的民间报房和抄报行
明代中叶以后,首都北京等地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日趋活跃,开始出现了民间的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谓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中国在夏代就已进入青铜时代,铜的冶炼和铜器的制造技术十分发达。因为周以前把铜也叫金,所以铜器上的铭文就叫作“金文” 。
(二)唐代的新闻传播活动与早期的官报
鉴于前此的古代文献中还没有发现有关报纸的记载,“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因此,唐代的进奏院状已经具有一定的报纸的作用,它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原件在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它是现在被保留下来的仅存的两份唐代的官报,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出土的两张“进奏院状”的残页。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收藏于英国伦敦大英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其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两份唐代进奏院状的实物,由于“开元杂报”已经无存,它们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了。
负责邸报发布工作的机构:都进奏院;
宋代邸报特征和内容。
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事1新闻事业:一种有规模的、有系统的社会活动。

由专业人士通过新闻机构与媒介,运用新闻手段(如报刊、图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及时、真实、公开地反映自然和社会的变动。

2新闻事业史,就是新闻事业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的事实。

3中国古代的新闻事业是指从中国古代报刊出现到近代报刊产生之前的新闻事业。

4中国古代报纸通称邸报,也有“邸钞”、“朝报”、“阁钞”、“杂报”、“条报”、“除目”、“状”、“报状”、“京报”等别称。

第一节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一、古代早期传播方式口头传播;符号传播;烽烟和旗鼓;木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以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是殷墟甲骨卜辞;情报信和“悬书”二、古代早期传播载体竹子劈成片称为简,简以绳相穿,称为策;帛即绢绸;露布1、先秦时依赖口头形式2、汉代开始以书面形式传播新闻(汉武帝晋封萧庆是中国历史上以诏书形式向民众发布官方新闻的最早记录。

)3、汉代没有专用于新闻传播的媒介第二节我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初唐“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闻多说战争功)2、唐人的著作中,至今还没有发现“邸报”字样。

“邸报”是宋人对当时的“进奏院状报”等古代报纸的称呼。

3、唐代报纸的特点:不具备中央统一官报的性质;唐代报纸一开始就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传播工具;唐代报纸均为手抄形式4、我国早期报纸的形态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这些报状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这些报状无报头、无固定名称,有的称为“进奏院状”,有的称为“邸吏状”,有的称为“报状”或“状报”等等。

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录。

新闻来源: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的则是他们所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第三节宋代的邸报和小报一、宋代邸报的改革(一)加强中央集权1、加强对官报的控制2、取消各路、州、郡在京设的进奏院,设立钤辖诸道都进奏院。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外新闻史复习

中外新闻史复习中国新闻史:第一章集权制度下的古代报纸一、官报是封建帝国集权政治的需要官报产生于唐代;宋代的朝廷官报的名称有“进奏院状报、邸报、朝报”等。

宋代的朝廷官报与唐代比,内容有了较大扩充。

官报的编发与管理无论是唐代“报状”、宋代“邸报”、“朝报”,还是明清“邸报”、“邸钞”,都是由封建王朝有关中央机关直接编发的。

朝廷对官报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发报内容的管理。

对官报上所刊载的内容,划有严格的范围,对能发报和不能发报的材料有严格的规定。

其次,是建立审查制度,管理报纸编排。

封建王朝对官报的编排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越来越严密的制度。

宋代对进奏院改革,统一任命进奏官,其目的就是为了对官报集中管理。

宋真宗咸平二年正式建立“邸报”“检详”制度,“检详”,就是审查。

先是进奏院每五日具定本报状上枢密院,然后传之四方。

到了南宋,又建立“每日判报”制度。

第三,建立传报制度,严格传报纪律。

二、非法民报的历史沿革产生于北宋后期,盛行于南宋,隐现于明清。

非法民报的主要特征其一、“小报”有一支专业或业余的编排、采写队伍。

其二、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可读性较高。

其三、小报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其四、小报的编发者以谋利为目的,因而小报是中国最早具备商品性格的报纸。

其五、小报在社会大变动的时期,传播人们需要的各种信息,有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因而在客观上起到了表达舆论的作用。

三、合法民报的主要特征其一、内容是官报的翻版其二、形式比较完备其三、报房版主经营其四、报房自办发行简论:古代报纸是政治的需要。

第二章西力东渐与在华外报马礼逊、米怜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鸦片战争前,1815年8月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创办出版了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该报同时也是外国人所办的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宣传对像的近代刊物。

故《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实为中国近代报刊之发轫。

郭士立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份报刊,是西方传教士打入中国本土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报刊。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资料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第一章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
内容提要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 二、中国古代报纸的起源(唐代的“报”、“状”)
第二节 官方邸报的发展与最终消亡 一、中国古代官报发行体制变迁 二、中国古代官报名称、报道内容及读者演化
唐代出现最早的手写新闻——封建官报(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1.“报”(朝报) (1)报(朝报) 朝报,唐代朝廷每日在宫门外,分条发布的有关皇帝
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是当时中央政府直接公开 发布宫廷新闻的重要形式。 朝报的发布方式大约是,由中书部门发布,京师官员 及驻京进奏官进行抄录,随后转递传阅。 朝报最早出现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并无名目,直 到后唐和宋代才称为“朝报”,并沿用至明清。 有关朝报记载最详尽的是孙樵《经纬集·读开元杂报》 (851年)。
文字
20:40
口语
零时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0 00 23 57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广播 语言 印 刷
::
20:40
费德瑞克·威廉斯:《传播革命》
第一节 中国新闻传播活动溯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口语传播为主 (1)最早的口语传播不晚于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官职——即所谓“喉舌之官,
(3)文字传播在先秦仅作为信息传播的一种辅助形式 存在。
原因,一是文字掌握在少数巫师、贵族手中;二是传播 载体(甲骨、金文、岩刻,及春秋时的简)的局限。
(4)先秦信息传播的活跃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其时, 口头传播、人际传播的效果被发挥到了极致。

2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

2中国古代新闻传播史

小 结
唐代官报很重要, 报状状报官文书, 还有一个进奏院, 相互依存整情报。
二、朝廷报纸发展于宋代
唐代的中央朝廷官报和藩镇情报到了宋代基本 上合二为一。
1.进奏院在宋代的质变
进奏院由唐代地方官员的派出机关变成直隶朝廷的 行政机关。 “邸报”或“进奏院状” ≠ “藩镇情报” 朝廷官 报 宋代朝廷官报名“进奏院状报”、“邸报”、“朝 报”等 特点:由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发行。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的五个时期
19世纪20年代初 到90年代初: 在华外报的垄断时期
唐朝开元年间到19世纪20年代: 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19世纪90年代中期 1915年到1927年: 到20世纪10年代中期: 中国新闻事业 国人自办近代报刊高潮期 发展的黄金时期
1927年到1949年: 两极对立新闻事业
第一章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
小结
官报小报已分离, 政事信息好传递。 无论是否定本制, 必然连续来发行。
三、朝廷报纸延伸于明清
1.明代的官报 (1)明代朝廷官报“邸报”,别名“邸 抄”“阁抄”。 (2)明代官报形式上重大变革:活字印刷。 这是我国新闻事业史和世界新闻史上的 大事件。 (3)明朝中叶以后出现京报:我国最早的 合法非官方报纸。
《京报》的特点:
1、固定刊期(日报)、报名,形式已较完备; 2、有报房为其专门从事编印和发行事务,自主 经营; 3、开始出现少量自己采写的新闻,但内容大抵 翻抄自同期邸报; 4、公开向社会发售,已成为商品。
《京报》的没落
主观原因:官方对这类新闻控制过严,很少有自 己采写的新闻,更没有评论,新闻面太窄,量少, 时效性慢。 客观原因:近代化新式报纸的出现。
清末活字印刷的新式官报如: 戊戌变法“官书局” 《官书局报》《官书局译报》 梁启超、黄遵宪、汪康年 上海《时务报》 正式出版新式官报 《北洋官报》 发行广,影响大

第二讲: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讲: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节、 第一节、远古时代的口头传播活动
一、前语言时期的信息传播与语言的形成
语言形成的过程, 语言形成的过程,初始时期语言的特点 语言形成在传播上的意义
二、早期的口头传播活动
三皇五帝时代的口头传播故事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三节 古代的官文书传播与古代官方的 思想控制
一、官文书的出现及其几种传播形式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石刻公告、诏书、奏记、露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古代官方的思想控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吕氏“齐万不同,全通下究”;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秦禁私学与焚书坑儒;汉五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发达而封闭的官文书传报系统。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一、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1、文字的出现及在传播上的意义 2、、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汉字的特点及其传播特征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先秦时代汉字的发展: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秦代“书同文”) 3、、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我国造纸发明以前书写工具的变化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 甲骨、青铜、石头、竹简、帛书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第一章:中国古代报纸产生前的 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 第二节、文字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传播活动
二、古代社会的一些传播活动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办学,游说与著述,集会与说诵,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史官的传播活动,乐官的传播活动,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情报信与悬书,狼烟烽火与鼓旗报信。 古代“消息” 古代“消息”与“新闻” 的概念。 新闻” 的概念。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中国新闻史》第一章

发现于康熙53年即1714年的严禁盗伐林木的 布告
题壁
每到驿亭先下马 循墙绕柱觅君诗
曹雪芹题壁诗
苏东坡《题西林壁》
第二节
中国古代报纸的三种类型
•从唐朝开元年间到19世纪20年代为古代报纸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约有1100年的时间,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从鼎 盛到衰落的变迁,古代报纸既是这段历史的产物,又真 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的变迁。
•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后 人称为春秋笔法,如“郑伯克 段于鄢”。 • 王安石诋《春秋》:“断烂朝 报”
• 布告:皇帝诏书和各级政 府颁布的行政法令,在固 定地点悬挂或张贴 • 露布:以流动的方式“露 而宣布”战争军事消息, 以帛或木板做载体 • 《封氏闻见录》:捷书之别
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 诸竿上,谓之露布。盖自汉已 来有其名。所以名露布者,谓 不封检,露而宣布,欲四方速 知,亦谓之露版。
(一)历史沿革 产生与北宋末年、盛行于 南宋、隐现于明清 (二)产生原因
1、社会矛盾激化 2、文 化发达 3、科技发展
(三)主要特征 1、有一支专业队伍 2、 具有商品性格 3、在一定程度 上反应民意
3、合法民报 (1)明代民间手抄报
明代中叶以后,在官方邸报发展的基础之上,首都北 京等地出现了民间报房和从事抄报工作的专门行业
西方报业“三段论”
• 在西方报业的发展进程上,有一条贯穿其中的线索:新 闻信(news-letter)——新闻书(news-book)——新 闻纸(news-paper)。 • 西方报业的最早形态是新闻信,时间大致在文艺复兴时 期。新闻信兴起之后一百多年,才有了新闻书,又称小 册子,欧洲最早的一批小册子出现在17世纪初,它的内 容与形式都同中国古代的邸报相差无几。新闻书盛行了 一百多年,才出现所谓的新闻纸即报纸,西方的第一份 新闻纸是1665年创刊的《牛津公报》。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古代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古代

中国新闻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1露布:露布起始于汉魏,是一种帛制在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

内容:虽然大谈国威帝德,但更主要的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

特点:公开性和时效性都很强,传播面也较广,是报纸诞生以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2唐代进奏院状唐代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官报的雏形。

机构: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京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

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吏或进奏官。

内容:①皇帝的活动。

②诏旨。

③官吏任免。

④臣僚章奏。

⑤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

特点:①不定期,无报头,由进奏官从首都直接发给各地的主官。

②带有某种上行公文的色彩,但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比正式的公文要早。

③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些与收阅者并无直接关系。

有不少是进奏官自行采集或筛选的,他们所着重传报的,往往是他们的主官所关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3“开元杂报”见于唐代人孙樵的《读开元杂报》一文,其中提到的“开元杂报”可能是流传下来的开元年间“留邸报状”的原件残件,也可能是抄件。

属于进奏院状一类的古代报纸。

特点:无正式名称(“开元杂报”只是孙樵自己随意加的称呼)、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意义:为唐代中期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留邸报状”即后来的“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的旁证。

4“敦煌进奏院状”是两份现存的进奏院状的原件,都是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

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这两份进奏院状又曾长期被封存在敦煌莫高窟,故称“敦煌进奏院状”。

这两份进奏院状现分别存于伦敦和巴黎的图书馆。

①存于伦敦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皇帝的临时驻地陕西凤翔发回归义军的。

只残存了开头60行,没有结尾。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兴元、凤翔两地的活动情况。

②存于巴黎的那一份,是进奏官从长安发回归义军的。

首尾完整。

内容主要是归义军节度使派遣的专使们在长安的活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段时期历史的记录—《万历邸钞》

《雒于仁传》 军士作乱、民变、日蚀、地震、雷击、彗 星、天鼓鸣、水旱灾害、宫廷失火等 时间跨度长达45年



3、清朝的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 邸报 : 宫门钞:由内阁抄发的,内容有上谕、 奏折等。 辕门钞:由各地督抚衙门抄发,以报道 各省衙门的命令及重要人事动态为主。

四、我国古代报纸的发展
1、发达的宋代报纸 (1)邸报 进奏院状报、邸状、邸报、朝报 都进奏院---直属朝廷 由中央政府统一编辑和直接发行——最大特点 定本制度:“定本”指的是经官方审定的邸报 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 得超出这个范围。 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于报纸内 容的审查以及报纸的发布进行限制的制度。
我国古代报纸分为官报和民报两种。 官报指的是邸报,也叫“状”、“邸吏 状”、“进奏院状报”、“朝报”、“邸 钞”等等,“邸报”是一个约定俗成的通 称。 民报又包括两种,一种是产生于宋代的非 法的小报,另一种是出现于清朝的合法的 京报。

古代报纸的特征: 首先,内容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刊登的 是皇帝的谕旨、臣僚的奏折以及官员的任 免升降奖惩、宫廷动态等公告性材料。没 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也没有任何言论。 其次,形式不同于现代报纸。它只是一 个材料又一个材料的堆砌,没有分栏,也 没有标题,更没有消息、通讯、评论等不 同新闻体裁的区分。它没有四开或对开的 版面,而是抄印在单张的纸上,或者装订 成小册子的形式。
第一章 古代报纸时期
主要内容: 1、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2、什么是报纸? 3、我国报纸的起源。 4、我国报纸的发展 基本要求: 1、了解我国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2、掌握我国报纸的起源和发展。

一、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1、先秦:史官和乐官 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乐官:收集民情,协助帝王统治国家 2、秦朝:石刻 书面形式传播官方新闻的萌芽 3、汉代:诏书、露布 诏书:官方传达命令的文件,我国出现的最早 的一种以文字来传播官方新闻的方式。 露布:不加检封公开发表的官文书,多用在军 事上,大多记载战场上胜利的消息,一直沿 用到明末清初。
《天变邸抄》开头部分:

天启丙寅五月初六日巳时,天色皎洁, 忽有声如吼,从东北方渐至京城西南角, 灰气涌起,屋宇动荡。须臾,大震一声, 天崩地塌,昏黑如夜,万室平沉。东自顺 城门大街(今宣武门内大街),北至刑部街 (今西长安街),西及平则门(今阜城门)南, 长三四里,周围二十三里,尽为齑粉,屋 以数万计,人以万计 。

(2)小报 非官方 我国新闻史上最先出现的民间报纸
特征:
内容较为丰富,可读性较高。 传播迅速,时效性较强。 读者面更广
意义:
小报的出版,打破了封建官报一统天下的局面, 突破了官方对于新闻传播活动的垄断和封锁,具有 积极的社会作用和很强的生命力,一直延续到清末。 但同时,它也触犯了封建统治者议论朝政的禁忌, 泄露了新闻,因此,小报自诞生之日起,都一直处 于非法的身份,历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查禁。
现存的唐代报纸——“敦煌进奏院状”
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图书馆
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 ,
早期报纸的特征:
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 任免、臣僚的奏章等等朝廷的政事活动。 发行: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它的 主要读者是各地的藩镇长官。 版式:无报头、无固定名称,称为“进奏 院状”、“邸吏状”、“报状”或“状 报”。不分栏,只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纪 录。 新闻来源: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所获得 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2、明朝时民间报房的出现和报业的独立 不设进奏院
邸报的发布和传抄,主要通过三个环节: 通政司:“朝廷的喉舌” 六科:邸报母本 提塘:加工复制,发回本省
弘治末,随州应山县女子生髭,
长三寸余,见于邸报。
民间报房的产生——我国新闻
事业独立的开端
何甥来,云送邸报为业。
《天变邸抄》和《万历邸钞》
京报 :清代民间报房所出的报纸。 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成熟的形态。
“捏造小抄,刊刻散播,以无为有”——因 办报获罪而被杀的有名可考的最早的人

何遇恩、邵南山 “初五日,王大臣等 赴圆明园叩节毕,皇 上出宫登龙舟,命王 大臣等登舟,共数十 只,俱作乐,上赐蒲 酒,由东海至西海, 驾于申时回宫。”

四、小结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报纸,是一种以报道新闻、揭载评论为
主,定期向公众发行的出版物。
三、我国报纸的起源
(一)“开元杂报”
孙樵 《读开元杂报》
樵曩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某略 曰:某日皇帝亲耕籍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 楼南,某日安北奏诸蕃君长请扈从封禅。某日皇帝自东封还, 赏赐有差。某日宣政门宰相与百僚廷争一刻罢。如此,凡数十 百条。樵当时未知何等书,徒以为朝廷近所行事。有自长安来 者,出其书示之,则曰:“吾居长安中,新天子嗣国及穷虏自 溃,则见行南郊礼,安有籍田事乎?况九推非天子礼耶?又尝 入太学,见丛甓(pi,四声)负土而起若堂皇者,就视得石刻, 乃射堂旧地,则射堂废已久矣。国家安能行大射礼耶?自关以 东,水不败田,则旱败苗,百姓入常赋不足,至有卖子为豪家 役者。吾尝背华走洛,遇西戌还兵千人,县给一食,力屈不支。 国家则能东封?从官禁兵安能仰给耶?北虏惊啮边甿(meng二 声),势不可控,宰相驰出责战,尚未报功。况西关复惊于西 戎,安有扈从事耶?武皇帝御史以窃议宰相事,望岭南走者四 人,至今卿士咋(ze,二声)舌相戒。况宰相陈奏于仗罢乎? 安有廷奏铮事焉?”语未及终,有知书者自外来,曰:“此皆 开元政事,该当时条报于外者。”樵后得《开元录》验之,条 条可复。然尚以为前朝庭所行,不当尽为坠典。及来长安,日 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 明日畋(tian二声)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樵恨不生为太平 男子,及睹开元中书,如奋臂出其间,因取其书帛而漫志其末。 凡补缺文者十三,改讹文者十一。是岁大中五年也。
“开元杂报”复制图:
(二)唐代出现早期报纸的条件 (唐代新闻得 以发展的历史背景) 1、交通发达 2、藩镇制度 3、传播工具 4、文化发展
(三)进奏院和进奏院状 进奏院 进奏院状:是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 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 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 活动、诏旨和官吏的任免、臣僚的奏章,其 他军事、政治方面的信息。

王恭厂一带,糜烂尤甚,僵尸层叠,秽气 熏天,瓦砾盈空而下,无从辨别街道门户 伤心惨目,笔所难述。震声南自河西务, 东自通州,北自密云昌平,告变相同。城 中即不被害者,屋宇无不震裂。狂奔肆行 之状,举国如狂。象房倾圮,象俱逸出。 遥望云气,有如乱丝者,有五色者,有如 灵芝黑色者,冲天而起,经时方散。…此 真天变,大可畏也。

《小饮公瑾舟中》 青泥赤日午相烘, 走访船窗柳影中。 辍我东坡无限睡, 赏君南浦不赀风。 坐观邸报谈迂叟, 闲说滁山忆醉翁。 此去澄江三万顷, 只应明月照还空 祖常’等揭纸,沿街 塞路,以致徽州、湖 广、川陕、山西等处 客商,亦共有冤揭粘 贴,娼妓龟子游船等 项,亦各有报纸相传”
二、什么是报纸
版式、纸张与印刷 版面编排 内容 发行的周期 新闻来源 发行方式 读者群

戈公振给报纸总结了八个特征: (1)报纸为公众而刊行 (2)报纸发行有定期 (3)报纸为机械的复制,即印刷 (4)报纸报告新闻 (5)报纸揭载评论 (6)报纸之内容乃一般的 (7)报纸之内容以时事为限 (8)报纸之内容乃及于多方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