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强度的分析
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

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机械结构在工程设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保证结构的强度是一个关键问题。
强度的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涉及材料的力学性质、结构的几何形状、应力分布等诸多因素。
下面将从材料强度、结构设计以及应力分析三个方面来讨论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
材料强度是影响机械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指标。
弹性模量代表了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屈服强度则是材料开始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外力,断裂强度是材料在极限外力作用下破裂的现象。
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选择适当的材料是确保结构强度的关键一步。
不同的工程需要的强度指标不同,因此在选择材料时,需要对不同材料的强度指标进行比较和选择。
结构设计是影响机械结构强度的另一个关键因素。
结构的几何形状、连接方式和焊接工艺等都会对结构的强度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在钢结构设计中,决定强度的一个因素是截面的形状和尺寸,截面越大,越能承受较大的外力。
此外,结构的连接方式也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如果连接处的强度低于结构其他部位,容易出现破裂和疲劳现象。
因此,在机械结构设计中,需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几何形状和连接方式,以确保结构能够承受预期的外力。
应力分析是机械结构强度分析的核心环节。
应力是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内力表现形式,分为正应力和剪应力。
正应力是垂直于物体截面的力的效果,剪应力则是平行于物体截面的力的效果。
应力的分布规律会直接影响机械结构的强度。
通常,应力分析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方法两种途径进行。
理论计算是根据结构的几何形状和外力的大小,应用力学原理得出应力分布规律。
而有限元方法则是将结构划分为许多小的有限元单元,在每个单元内应用力学原理得出局部应力分布,最后通过整体单元的相互作用来得出结构的整体应力分布。
通过应力分析,可以准确评估结构的强度,并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综上所述,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课题,涉及众多因素。
材料的强度、结构设计和应力分析是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工程力学中的结构强度分析

工程力学中的结构强度分析引言工程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和变形规律的学科,而结构强度分析是工程力学的重要分支之一。
在工程实践中,结构强度分析是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探讨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方法以及实际应用。
一、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概念1.1 结构强度与材料力学性质结构强度是指结构在受到外部荷载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或应变程度。
材料力学性质包括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断裂强度等参数,这些参数对结构的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1.2 结构强度的分类结构强度可分为静力强度和动力强度。
静力强度是指结构在静态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动力强度则是指结构在动态荷载作用下的强度。
两者在分析方法和计算过程上有所不同。
1.3 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原理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受力分析和力学平衡原理,通过计算结构内部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进而评估结构的强度。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静力学方法、有限元方法等。
二、结构强度分析的常用方法2.1 静力学方法静力学方法是最基础也是最常用的结构强度分析方法之一。
它基于静力学平衡原理,通过受力分析和应力计算,确定结构的强度。
常见的静力学方法包括弯矩法、剪力法、轴力法等。
2.2 有限元方法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数值计算方法,广泛应用于结构强度分析中。
它将结构离散为有限个小单元,通过求解各个单元的位移和应力,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分布情况。
有限元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适应性,特别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分析。
2.3 疲劳强度分析疲劳强度分析是指结构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强度评估。
它考虑了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损伤累积效应,通过疲劳寿命预测和应力分析,确定结构的疲劳强度。
三、结构强度分析的实际应用3.1 建筑结构强度分析建筑结构强度分析是工程力学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通过对建筑物各个部分的强度进行分析,可以确保建筑物在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下的安全性。
常见的建筑结构强度分析包括楼板、梁、柱等部分的强度评估。
机械设计中的结构强度分析

机械设计中的结构强度分析机械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术。
其中,结构强度分析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结构强度分析通过对机械结构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可以确保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断裂或其他结构故障,保证了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机械设计中,结构强度分析通常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两个方面。
静力学分析主要是对机械结构在静止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可以计算出机械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这些计算结果可以用来评估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从而确定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动力学分析则是对机械结构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在机械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来自于运动部件的冲击和振动力。
这些力的作用会导致机械结构的应力集中和疲劳破坏,因此需要进行动力学分析来评估机械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
在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时,需要考虑到机械结构的材料特性、几何形状和受力情况等因素。
首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是影响结构强度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因此在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参数。
其次,几何形状对结构强度也有重要影响。
机械结构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了其受力情况和应力分布。
一些常见的结构形状,如梁、柱、板等,可以通过经典的力学理论进行分析。
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结构形状,如曲面、曲线等,可能需要借助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和分析。
最后,受力情况是进行结构强度分析的基础。
机械结构在工作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不同的力的作用,如拉力、压力、弯矩、剪力等。
这些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直接影响机械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因此,在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时,需要准确地确定受力情况,包括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结构强度分析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理论计算可以通过应用力学原理和数学方法,推导出机械结构的应力和变形方程。
然后,通过求解这些方程,可以得到机械结构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强度分析

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强度分析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和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而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结构强度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文将对建筑工程中的结构强度分析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一、结构强度的定义和意义结构强度是指建筑物在建成后能够承受荷载并保持其稳定性的能力。
这包括了建筑材料的强度、构件的稳定性、结构的整体刚度等方面。
结构强度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保障建筑物正常使用的重要条件。
二、结构强度分析的步骤1. 了解结构设计要求:在进行结构强度分析之前,需要详细了解设计方案和建筑要求。
这包括计算所需使用的建筑材料、设计荷载以及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等。
2. 材料强度分析:建筑材料的强度是结构强度的基础。
根据设计方案中所规定的使用材料进行相关实验和测量,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强度参数。
3. 结构构件分析:结构构件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有限元分析等方法,对结构构件进行力学计算和模拟,评估其在荷载作用下的强度和变形情况。
4. 整体结构分析:在了解了构件的强度后,需要将各个构件组合在一起,进行整体结构的分析。
这可以通过建筑结构分析软件进行,对整个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和强度分析,判断其在设计荷载下的安全性。
5. 结果评估和修改:根据结构强度分析的结果,评估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如果结构存在弱点或不足之处,需要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保证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三、常用的结构强度分析方法1. 解析法:解析法是根据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公式进行计算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解析法可以获得结构的闭式解,适用于简单形状和荷载情况规律的结构。
2. 数值分析法:数值分析法是通过数值计算和模拟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精确的力学分析。
常用的数值分析法包括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
这些方法适用于复杂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3. 实验测试法:实验测试法是通过模型试验和现场测试的方式,对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评估。
建筑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

建筑结构强度与稳定性分析建筑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只有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才能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和分析时,强度和稳定性分析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一、强度分析建筑结构的强度分析主要是为了确定结构的抗力能力是否足够,是否能够承受设计荷载而不发生破坏。
强度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 结构材料的性能分析: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因此需要对选定的结构材料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以确定其强度参数。
常见的结构材料包括钢筋、钢材、混凝土等。
2. 荷载分析:荷载是指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外部力,如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强度分析的关键是确定不同类型荷载的大小和作用方向,以及它们对建筑结构的影响。
3. 结构模型建立:建筑结构可以用各种模型进行简化和近似。
常见的结构模型包括弹性模型、刚塑性模型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模型,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方程。
4. 应力分析:通过建立结构的数学模型,可以计算出结构中各部位的内应力分布情况。
应力分析可以确定结构中的薄弱区域,并根据计算结果进行必要的加固处理。
5. 破坏准则:破坏准则是用来衡量结构是否达到破坏的标准。
常见的破坏准则包括极限状态设计(Ultimate Limit State, ULS)和使用状态设计(Serviceability Limit State, SLS)。
二、稳定性分析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分析主要是为了确定结构在承受外部荷载时是否会产生不稳定和倾覆现象。
稳定性分析的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 建筑结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的建筑结构在稳定性分析上有不同的考虑因素。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框架结构、悬臂结构、拱结构等。
根据结构类型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2. 结构稳定性计算:结构稳定性计算是为了确定结构在承受荷载时是否会失去稳定性。
常见的稳定性计算方法包括屈曲分析、扭转分析等。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

机械制造中的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在机械制造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参数,它们直接影响到机械的使用寿命和运行稳定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机械结构强度和刚度的概念、分析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设计和改进来提高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
一、机械结构强度分析机械结构的强度指材料在外部载荷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为了保证机械结构的安全运行,必须对其进行强度分析。
常用的强度分析方法有静态强度分析和动态强度分析。
1.1 静态强度分析静态强度分析主要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软件进行,通过数值模拟和有限元分析,可以预测机械结构在静态载荷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指导机械结构的设计和改进。
1.2 动态强度分析动态强度分析主要针对机械结构在振动载荷作用下的抵抗能力。
在严苛的工况下,机械结构可能会受到频繁的振动载荷,因此动态强度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模态分析和振动台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机械结构在动态载荷下的动态响应性能,以及可能导致疲劳破坏的危险因素。
二、机械结构刚度分析机械结构的刚度指其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程度。
刚度大小直接关系到机械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精度。
刚度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和改进机械结构的设计方案。
2.1 刚度的定义刚度定义为单位载荷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量。
刚度越大,机械结构的刚度越高,变形越小。
2.2 刚度的计算机械结构的刚度计算一般通过有限元分析来进行。
通过建立合适的有限元模型,可以计算出机械结构在受力作用下的刚度。
刚度分析还可以通过实验测量来确定,例如使用测力计和位移传感器等仪器。
三、影响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的因素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3.1 材料的选用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刚度特性,因此在机械结构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
3.2 结构形式机械结构的形式和结构布局对强度和刚度有很大影响。
设计时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最优的结构形式。
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强度分析

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强度分析引言建筑物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设计过程中,强度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强度分析能够评估建筑物结构在承受外力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工程师提供重要的设计依据。
本文将探讨建筑物结构设计方案的强度分析方法和关键考量因素。
一、强度分析的基本原理强度分析是通过对建筑物结构的材料性能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其承受外力的能力。
基本原理包括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
1.1 力学原理力学原理是强度分析的基础,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研究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动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通常采用静力学原理进行强度分析。
1.2 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研究材料的强度和变形特性。
建筑物结构的强度分析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和变形,以及材料的破坏模式。
常见的材料力学参数包括抗拉强度、抗压强度、抗弯强度等。
1.3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它研究建筑物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和破坏。
结构力学分析包括静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
二、强度分析方法强度分析方法根据建筑物结构的特点和受力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静力学分析和动力学分析。
2.1 静力学分析静力学分析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最常用的强度分析方法。
它通过分析建筑物结构在静力平衡下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静力学分析通常采用有限元法、刚度法等方法进行。
2.2 动力学分析动力学分析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研究建筑物结构在地震、风荷载等动力荷载下的受力情况,评估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动力学分析通常采用模态分析、时程分析等方法进行。
三、强度分析的关键考量因素强度分析的结果直接影响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强度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
3.1 荷载荷载是建筑物结构设计中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荷载包括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静力荷载包括自重、活载、雪荷等,动力荷载包括地震、风荷载等。
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

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机械结构的强度是指其抵抗外力作用下变形和破坏的能力。
对于机械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强度分析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对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方法进行介绍,包括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应力分析、变形分析以及疲劳寿命预测等。
1. 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机械结构的强度受到材料的影响,因此首先需要进行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
常用的测试包括拉伸试验、冲击试验和硬度测试等。
拉伸试验可以获取材料的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等参数,冲击试验可以评估材料的韧性,硬度测试则可以了解材料的硬度。
通过这些测试数据可以帮助工程师确定材料的强度,并为后续的强度分析提供基础数据。
2. 应力分析在进行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时,需要首先进行应力分析。
应力分析可以通过有限元方法来实现。
有限元方法是一种数值计算的方法,将大块结构分割成许多小的单元,在每个单元内进行应力计算,然后再将结果组合在一起得到整个结构的应力分布。
通过应力分析可以了解结构各个部位的受力情况,进而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3. 变形分析与应力分析类似,变形分析也是通过有限元方法进行的。
变形分析可以帮助工程师了解机械结构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情况。
对于某些对尺寸要求非常严格的机械结构,变形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变形分析可以确定结构的变形程度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以及是否会对其他部件的功能造成影响。
4. 疲劳寿命预测在实际工作中,机械结构经常要经历反复加载。
如果结构的疲劳寿命不足,就会出现疲劳断裂的问题。
因此,疲劳寿命预测也是强度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
疲劳寿命预测可以通过应力-寿命曲线和振动实验来实现。
根据这些数据,可以估计机械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并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总结:机械结构的强度分析是确保机械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测试、应力分析、变形分析以及疲劳寿命预测等方法的应用,可以充分了解机械结构的强度情况,为结构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依据。
只有在合理的强度分析基础上,才能确保机械结构在使用中的安全可靠性,避免因强度不足而引发事故和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结构与稳定性
一、新课内容:
结构的稳定性是指结构在负载的作用下,维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台风过后,部分结构却完好无损,这又说明,有的结构稳定,有的结构不稳定。
想一想:
结构的稳定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填表说明下表中的物体有可能因受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现不稳定现象,并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简要说明原因。
(P012)
(一)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实验探究1]:
学生拿一本书,让它直立在桌面上,它马上倾倒了,显然,其稳定性不好。
同样的一本书,把它的下端各书页展开一定的角度,仍旧将它直立在桌面上,它就能很好的挺立住。
因素一:支撑面积的大小
1. 稳定性与支撑面积的大小有关
支撑面越大越稳定,越小越不稳定。
A.落地电风扇或者宾馆里的落地灯,它们都有一个比较大的底座。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构的底座,结构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
B:为什么大坝的横截面总是建成梯形?
生:思考回答
师:大坝需要承受很大的力的作用,如自身的重力,水的冲击力、压力等等,要起到防洪的作用,大坝必须要求非常稳固。
大坝建成梯形,增大了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支撑面越大越坚实,稳定性就越好。
C.为什么许多课桌椅的支撑脚要做成往外倾斜?
生:思考回答
师:这是为了进一步增大与地面接触所形成的支撑面积,增加稳定性。
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支撑面积大小有关。
注意:支撑面≠接触面。
(接触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的面。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点的连线与地面构成的面。
)
[实验探究2]:显示落地扇的图片
师:落地扇为什么不易倾倒?
生:思考回答
师:落地扇的底座采用较重的材料,风扇比底座轻很多,使落地扇的重心降低。
因素二:重心位置
2.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
物体重心越低,越稳定。
A.不倒翁为什么不倒?如果在它脖子上挂上一定数量的铁环,它还会不倒吗?
师:研究不倒翁的结构,发现不倒翁的重心很低,就在它与地面的接触点上,所以不倒,如果往它的脖子挂上铁环,它的重心位置升高了,当铁环达到一定数量时,不倒翁就不在是不倒翁了。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重心的高低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好;重心越高,稳定性越差。
B.以前的农作物个子高,遭遇暴风骤雨容易倾覆,造成减产;现在的农作物普遍个子矮。
就是利用了重心低结构稳定的原理。
C.屏幕显示比萨斜塔的图片,比萨斜塔为什么不倒塌?(简单介绍比萨斜塔。
)
通过分析长方体重心的垂线位置与稳定性示意图,使学生容易理解,比萨斜塔不倒的原因是它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塔的底面的范围内。
当塔倾斜到一定程度,重心的垂线不再落在塔的底面时,塔就会倾倒。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结构的稳定性与重心位置有关。
结构重心的位置:结构重心所在点的垂线是否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落在就是稳定的,没有就是不稳定的。
例如:一摞书,整齐放置时的稳如泰山;另一种放法:每本都往一边慢慢往外放置,到一定程度时一摞书就全倒了。
小资料(中国的斜塔):辽宁瑞州古塔,现存塔身高10米,塔身向东北方向倾斜12度,塔尖水平位移1.7米。
该塔建成之后虽几经地震与洪水破坏,却始终斜而不倒,堪称奇迹。
3、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有关。
A、A字形梯为什么载人时能够保持稳定?如果没有梯子中间的
生:思考回答
师:一般情况下,梯子打开的时候,梯面与地面组成三角形,梯子本身就能站得稳。
当连接两个梯面的横杆拉直时,两个梯面的上半部分就与横杆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这就进一步加强了梯子的稳定性,保证梯子能承受人体的压力。
如果没有梯子中间的拉杆,载人时就不能保持稳定。
B、照相机的支撑架为什么常使用三脚架而不用其他形状?
生:思考回答
师:分析,因为三角支架与地面有三个接触点,形成的三角形结构使照相机的支撑架更容易稳定。
师: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结构的稳定性与它的几何形状有关。
补充(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建筑中广泛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房子、桥梁的桁架大多都是由多个三角形构成的;钢架结构的十字梁同样是运用这一原理,在四边形的框
架中用两条杆件作对角线,形成多个三角形,既节省了材料,减轻了结构的质量,又有效地加强了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十字钢梁也是建筑中常用的构件,如在高压输电的铁塔、悬索桥的塔架,以及摩天大楼钢架结构中都被普遍地采用。
[案例分析]:静止状态的单车如何保持稳定
(2)单腿支撑
探究
1.调整单脚支撑位置,研究何时最易倒下,何时最平衡?自行车骑起来时,只有两个支撑点,为什么不会倒下呢?
[试验 ]:学生骑自行车
[教师讲述]:在静止情况下,自行车本身不能自我平衡,需要加一支撑脚。
当由骑车人和自行车构成一个系统时,系统动起来之后,骑车人为系统注入动力,从而在自行车前进的时候,通过人的不断调节,自行车和骑车人与地面垂直,使自行车的重心落在车轮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内。
因此,在没有明显的外力干涉时,这一动态系统能够表现出一种稳定。
2.走钢丝的人为什么要拿一条长棒?
注意:运动状态下与静止状态下物体的稳定条件有所不同。
这个谜,直到本世纪八十年代初才解开。
一位美国的物理系研究生,通过电脑进行复杂
的运算,终于从理论上解决了。
问题就出在旋转速度和摩擦上了。
陀螺在旋转起来时,
支持点周围也不免与支持面(桌面)产生摩擦,而这种旋转的物体总是使运动趋向于摩
擦更小的状态。
当陀螺摇摇晃晃地立起来,终于使一个尖端着地时,就逐渐达到了支持
点面积最小,稳定旋转的状态,水平的能量转化成为绕对称轴旋转的动作。
当然,由于
摩擦,它的转速又会慢慢减小。
然后开始摇晃,最后,倒下来,因为这时它要趋向重心
更低,更稳定的状态。
(陀螺效应:凡是高速旋转的物体,都有一种使转动轴保持不变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得陀螺即使在不平的支持面上转动也不会倒下。
教师演示滚动的硬币
不倒,转动的陀螺不倒的演示试验。
所以一旦自行车运动起来后,转动的车轮也具备这
种能力,这种能力使得自行车即使发生了倾斜,也能自动地把自行车调整过来,这就是
自行车不倒的原因。
)
马上行动:摩托车的支撑架(课本:P14)
[教师总结]:运动状态下与静止状态下物体的稳定条件有所不同。
结构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方面人们利用稳定的结构抵抗外力、承受负载,另一方面又利用不稳定的结构实现某些功能。
拓展:不稳定的结构应用
学生举例:如移动门、折叠椅等等。
1.倒置的啤酒瓶可以预报地震。
2.在打水的桶口边挂一重物,在水面时能自动翻倒打水。
[练习]:
(1)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已没有座位,你必须站着,而扶手你让给了旁边的老人,你在公
共汽车上要如何才能保持自己的没摔倒?
人的身体的稳定性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人体姿势重心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两脚分
得越开,则重心越低,支撑面变大,越稳定!
(2)货物应尽量放在船舱里还是甲板上?为什么?
(3) 在我国四川的广汉三星堆出土的器具有许多都是尖底的。
怎么摆放才稳定呢?
(4)P023页第1题
教师:要提高这种篮球架的稳定性可以怎么做?
学生发言:在篮球底座上加些比较重的石板之类的重物。
教师: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
学生发言:是为了使篮球架的重心向后偏移,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达到结构稳定的基本条件。
教师:还有什么方法吗?
学生发言:可以增大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这样也可以使重心所在点的垂线落在结构底面的范围内。
教师: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发现这样做的,为什么呢?
如果这样做了,大家想一想,运动员在跑动时候,很可能就会撞到支架上去了是吧?所以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还不要忘记要考虑人机关系。
[分析]:关于增大支撑面提高稳定性不够现实,教师重点讲解,上升到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别忽略了人机关系
案例分析:
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人坐在一只小板凳上,用力摇几下,板凳就坏了,人也摔倒在地上。
人踩在窗户的防盗网上擦玻璃,防盗网合金条的焊接处断裂,险些酿成大祸。
问题:根据你的理解,结合教材,上述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由于板凳、防盗网没有能够承受住人的重力所造成的后果。
我们说它们不结实,板凳和防盗网合金条的焊接处不结实,板凳和防盗网的结构不能够抵抗外力---人的重力---所造成的对它们的破坏。
那我们如何来评价这条板凳、这个防盗网呢?我们就要用到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