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物理实验报告2(上)Array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量程0℃~100℃,最小刻度值1℃),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2个烧杯。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冷水温度。
5.用温度计测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6.整理器材。
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水的沸腾实验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纸板、温度计、水、秒表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按装置图安装实验仪器,向烧杯中加入温水,水位高为烧杯的1/2左右。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并观察.(观察水的温度变化,水发出的声音变化,水中....................的气泡变化.....)描述实验中水的沸腾前和沸腾时的情景:水中气泡在沸腾前由大变小,沸腾时由小变大3. 当水温达到90℃时开始计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

八年级上物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和尺子来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6.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或者根据体积推测物体的密度等。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密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天平、尺子和容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实验材料:•天平•尺子•容器•不同形状的物体(如长方体、圆柱体等)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子上,确保它的示数为零。
2.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记录下来。
3.将物体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等待示数稳定。
4.记录下天平的示数,这个数值即为物体的质量。
5.将物体放入容器中,并记录容器的初始质量。
6.倒入足够的水,使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记录容器中的总质量。
7.计算物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 = 长度 × 宽度 × 高度。
8.计算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 = 物体的质量 / 物体的体积。
9.将实验所得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一些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数据。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观察和推测。
例如,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体的密度,或者根据密度推测物体的成分等。
实验三:测量力的大小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实验材料:•弹簧测力计•物体(如砝码等)实验步骤:1.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水平的支架上。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范文4篇实验一: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一、实验目的1. 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2. 探究物体浮沉与密度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1. 量筒;2. 天平;3. 铁块;4. 铝块;5. 铜块;6. 水。
三、实验步骤1. 使用天平分别测量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2. 使用量筒测量一定体积的水,记录水的体积;3. 将铁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铁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 将铝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铝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铝块排开水的体积;5. 将铜块放入量筒中,观察铜块的浮沉情况,并记录铜块排开水的体积。
四、实验数据1. 铁块质量:50g;2. 铁块排开水的体积:40ml;3. 铝块质量:30g;4. 铝块排开水的体积:30ml;5. 铜块质量:20g;6. 铜块排开水的体积:20ml。
五、实验分析1. 铁块、铝块和铜块的质量分别为50g、30g和20g;2. 铁块、铝块和铜块排开水的体积分别为40ml、30ml和20ml;3. 通过计算可得,铁块、铝块和铜块的密度分别为2.5g/cm³、1g/cm³和1g/cm³;4.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浮沉与密度有关,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六、实验结论1. 物体的浮沉条件与密度有关;2. 密度大于水的物体下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上浮。
实验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流与电压的关系;2. 探究欧姆定律。
二、实验器材1. 电压表;2. 电流表;3. 电阻箱;4. 电源;5. 导线。
三、实验步骤1. 将电阻箱接入电路中,调节电阻值;2. 使用电压表测量电阻两端的电压,记录电压值;3. 使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电阻的电流,记录电流值;4. 改变电阻值,重复步骤2和3,记录多组数据。
四、实验数据1. 电阻值:10Ω;2. 电压值:2V;3. 电流值:0.2A;4. 电阻值:20Ω;5. 电压值:4V;6. 电流值:0.2A;7. 电阻值:30Ω;8. 电压值:6V;9. 电流值:0.2A。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7篇)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实验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1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并记录。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物理实验报告____级__班__号姓名_________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实验器材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2.猜想与假设:(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
(“大于”、“小于”或“等于”)3.设计并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关于初二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初二物理实验报告自查报告。
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实验过程,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均匀的小木块,并使用天平测量了它的质量。
然后,我们用尺子测量了木块的长、宽、高,计算出了它的体积。
最后,我们根据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了木块的密度。
实验结果,我们测得木块的质量为75g,体积为25cm³,计算得出密度为3g/cm³。
自查报告:
1. 实验过程是否按照实验指导书要求进行?是的,我们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依次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2. 实验中是否出现了误差?在测量木块的体积时,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我们使用的尺子可能不够精确。
3.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物理规律?根据我们的测量和计算,木块的密度属于正常范围内,符合物理规律。
4. 实验中是否有改进的地方?在测量木块体积时,可以使用更精确的仪器来减小误差。
结论,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成功测量了木块的密度,并且得出了符合物理规律的结果。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会更加注意测量的精确性,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八上物理实验报告》
在八年级的物理课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有趣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学
到了许多关于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知识。
在本次实验报告中,我将分享我们进行
的几个实验和实验结果。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静电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塑料梳子和一根羊毛布,通过梳子擦拭羊毛布,然后将梳子靠近一些小纸片。
我们观察到,纸片被
吸引到梳子上,这说明梳子带有静电荷。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静电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们明白了静电的产生和作用。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一个有关力和运动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块平滑的木板和
一些小车,将小车放在木板上,然后用手推动木板,观察小车的运动。
我们发现,当木板施加力时,小车会加速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对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最后,我们进行了一个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
我们使用了一个空的纸筒和一些
小颗粒,将小颗粒撒在纸筒的一端,然后用手拍打纸筒的另一端。
我们观察到,当纸筒被拍打时,小颗粒会跳动起来,这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这个实
验让我们对声音传播的原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物理知识,还培养了实验操作的能力和科学思维。
我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知识和能力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
希望我们能继续保持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全)实验报告1(上)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用停表测量时间实验目的: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
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作业本、物理课本等。
实验原理:使用刻度尺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和宽度,使用停表可以测量时间。
实验步骤:1.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2.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3.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长度,重复测量3次。
4.用刻度尺测量作业本的宽度,重复测量3次。
5.用停表测1分钟脉搏的次数。
6.用停表测10分钟脉搏的次数。
数据记录、处理、结果表述:1.记录数据:测量对象:长度宽度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课本25.8825.9025.9225.9018.2018.2218.2418.22作业本25.6325.6425.6525.6418.1818.1918.2018.192.测量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和脉搏跳动10次的时间(单位:秒):对象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第1次第2次第3次平均值成员xxxxxxxx3.39.29.49.69.4成员xxxxxxxx99.69.49.89.6回答问题:为什么长度测量要估读?答:为了减小误差。
讨论、分析实验中的问题:1.刻度尺应紧贴被测物体。
2.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面垂直。
3.多次测量求其平均值。
4.求平均值时,先去掉有明显错误的数据。
评语:无实验报告2(上)实验名称:测定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实验原理:小车在斜面上滑动,利用运动学公式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步骤: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度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范例五篇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牛顿三大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加深对运动学的理解。
实验器材:1. 小车2. 平滑水平轨道3. 弹簧测力计4. 重物(可选)实验原理: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如果受到合力为零的作用,就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二定律指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其加速度的乘积。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步骤:1. 在平滑水平轨道上放置一个小车。
2. 给小车加上一个初始速度,记录下它在不同时间内经过的位置,并计算出它的速度和加速度。
3. 放置一个重物在小车上,再进行第二次试验,测量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和小车的加速度。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小车初始速度为5m/s,经过10s后速度为5m/s,加速度为0。
2. 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为6N,小车的加速度为3m/s²。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并成功地测量出了小车的速度、加速度和重物对小车的作用力。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二:电路基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学生能够了解电路基础知识,包括电阻、电流、电压等概念,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
实验器材:1. 电源2. 电阻器3. 电流表4. 电压表5. 连线6. 开关实验原理:电路是电流的通路,由电源、电器和导线组成。
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特性。
电流是电荷在导体内部移动的现象,单位为安培。
电压是电流在电路中流动时产生的电场效应,单位为伏特。
实验步骤:1. 制作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别连接电源、电阻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2. 测量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数值,并计算出电路的总电阻。
3. 比较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和电流差异。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如下数据:1. 串联电路中电压为5V,电流为0.5A,总电阻为10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初二上物理实验报告
篇一: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装置:
实验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
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
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
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
观察光的反射现象,找出光反射时所遵循的规律。
实验器材:平面镜、一张白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几支彩笔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
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上图所示;
2、使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
和反射光oF的径迹;
3、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多做几次,换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5、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实验4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实验原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白纸一张、刻度尺一把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3、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5、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5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折射
实验器材:凸透镜、蜡烛、光屏、火柴、光具座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实验装置,将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2、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间某刻度处,把蜡烛放在较远处,使物距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3、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f<u<2f,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实像。
观察实像的大小和正倒。
记录物距u和像距v;
4、把蜡烛向凸透镜移近,改变物距u,使u<f,在光屏上不能得到蜡烛的像,此时成虚像,应从光屏这侧向透镜里观察蜡烛的像,观察虚像的大小和正倒。
实验数据:
篇二: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报告
八年级物理实验报告册
大柳九年制学校理化组20XX年9月1日
目录
二、用停表测量时间四、用温度计测量时的温度五、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34六、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七、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八、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九、探究光折射时的规律十、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十二、测量盐水和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
一、用刻度尺测量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