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82例调查4页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因素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因素糖尿病是一组呈全球流行趋势的慢性代谢性疾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趋势。
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道糖尿病病人患心脏病、坏疽、肾病和失明者分别为非糖尿病病人的2、20、17和25倍[1]。
在2型糖尿病初诊时,约有15%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约有20.5%有微量蛋白尿,22.8%有缺血性心脏病[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其发病与许多危险因素相关。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及早干预,防止或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问题。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本院内分泌科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调查对象,共入选1372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及可能造成肾、眼、脑损害的原发性疾病。
其中男651例,女721例;年龄7~88(59.6 5±14.05)岁,病程0~27(6.89±5.59)年。
1.2 方法:调查近3年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个人资料及辅助检查。
包括:①个人资料:一般情况、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家族史、治疗情况、既往病史、烟酒嗜好、有无糖尿病并发症,每例患者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压(收缩压及舒张压)。
②辅助检查:测空腹血糖(f 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_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_c)、尿微量白蛋白、24小时尿蛋白等。
慢性并发症的确定按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的实施细则进行[4],分为脑血管病变、心血管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眼部病变、肾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6种。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6.0分析软件处理,所有数据录入计算机,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
病例分析-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

一例2型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的病例讨论内分泌学员:2型糖尿病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当前生活中困扰人们的一项重大疾病[1-2],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的慢性并发[3],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是其主要原因。
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微循环障碍,进而造成神经缺血、缺氧,逐步发展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其次,年龄、病程也是影响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程的延长,糖尿病患者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神经病变。
此外,不良生活习惯,如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等,以及一些代谢性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压等)和微血管病变(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等)也是该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进而增加周围神经病变的风险。
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分为:1、针对病因治疗,主要包括(1)血糖控制;(2)神经修复;(3)改善微循环:周围神经血流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扩张血管,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和微循环,提高神经细胞的血氧供应,可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3],常用药物为前列腺素E1、已酮可可碱、贝前列素钠、西洛他唑、胰激肽原酶、钙拮抗剂和活血化瘀类中药。
2、针对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治疗。
3、疼痛管理。
4、自主神经病变的治疗。
1、病例特点:1.1、病史要点:该患于16年前体检时发现血糖增高,空腹血糖7.2mmo1/L,餐后血糖未测,无明显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未系统诊治,自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血糖控制尚可。
13年前于“桦甸市医院“就诊,复查空腹血糖8.0+mmo1/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30R降糖治疗,监测血糖控制尚可(具体不详)。
10年前因血糖不理想在“桦甸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改用门冬胰岛素30(早30IU,晚20IU)降糖泊疗。
9年前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做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诊断为"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调整降糖方案联合二甲双胍片口服,并继续皮下注射门冬30胰岛素,自述血糖达标(具体不详)。
2型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患者现状研究

2型糖尿病并发症住院患者现状研究据我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数量正在逐年增加,目前已超过1亿。
其中,并发症患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这些患者不仅承受着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而且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在并发症方面,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等。
这些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显示,并发症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患者年龄、性别等因素密切相关。
关于并发症患者的治疗情况,我国的医疗机构在糖尿病并发症的诊疗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然而,由于地区间医疗资源的差距,患者的就诊率、确诊率和治疗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研究发现,早期诊断和干预对于延缓并发症的发展、降低住院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治疗方面,患者通常需要接受药物治疗、饮食调理、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部分患者还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如心脏支架手术、肾病透析等。
然而,治疗过程中患者面临着药物副作用、手术风险等难题。
因此,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并发症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也备受关注。
由于疾病的长期困扰和生活质量的下降,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研究发现,并发症住院患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还对并发症住院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家庭和社会支持对于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仍有待加强。
为此,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家庭成员应共同参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分析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与治疗依从性的关系。
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312例,调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率,研究用药依从性及生活方式,分析其与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
结果: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总患病率为73.72%,用药依从性、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尤以饮食、运动、用药依从性关联更为密切。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测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应加强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标签: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护理干预糖尿病(DM)是当今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
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疾病已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1]。
全面有效地控制DM不仅需要早期诊断与合理治疗,还需要患者主动参与并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2]。
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以2010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住院和门诊的31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浓度:≥6.1 mmol/L,餐后2 h血糖浓度≥10.0 mmol/L)确诊,各种并发症依照WHO公布的诊断标准确诊,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继发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糖耐量受损、1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
其中男148例,女164例,平均年龄(55.3±12.3)岁,平均病程(8.53±5.19)年。
1.2 方法1.2.1 调查内容个人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病程,用药依从性,生活方式包括饮食、吸烟、体育锻炼及自我监测等,实验室及体格检查。
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分析目的分析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慢性并发症情况及其相关高危因素。
方法统计我院收治的3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病例,回顾其慢性并发症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为57.15%,其中多见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肾病,分别占30.5%、23.5%、18.0%。
200例发生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63例出现以上两种并发症,占31.5%,同时出现三种及三种以上慢性并发症的有23例,占11.5%,其他114例仅出现一种慢性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总胆固醇含量、体重指数、年龄、病程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是慢性并发症的高危因素。
结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肾脏、神经系统的病变。
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许多因素具有相关性,应该有针对性的积极预防,减少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标签: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的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1]。
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故糖尿病常伴有肾脏病变、眼底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据调查显示,我国中老年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0%,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严重影响中老年患者健康[2]。
本文选取我院350例2型糖尿病患者案例,对其慢性并发症进行回顾分析,并总结其高危因素,现将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400例,选取其中350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其中男155例,女195例,患者的年龄为35~81岁,平均年龄(59.1±2.9)岁,病程为2个月~20年,平均病程7.5年。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血红蛋 白等临床资料 。结果
[ 关键词 ] 糖尿病 ; 性并 发症 ; 险因素 慢 危 [ 中图分类 号】 R 8 . 57 1 [ 文献标识码 ] B
压 、G、 H L H A C F G和 2 P T C O 、 B 1 、P h G等因素 , 结果显示两组 间
年 龄 、 程 、 缩 压 、G、 B C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病 收 T H A1 见表 1 。 ) 表 1 两 组 各 因 素 的 比较 ( s 孟± )
( 85 ) 其 中 出现 1种 并 发 症 30例 (0 8 ) 2种 并 发 症 6.% , 8 3 .% , 2 0例 ( 37 ) 3种 并 发 症 7 2 2 .% , 9例 ( .5 )4种 及 以 上 并 发 98% , 症 2 例 ( . % ) 中 青 年 患 者 中 出 现 并 发 症 4 3 例 0 42 。 5
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 率及其 危险 因素 , 早期 对 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 2型糖 尿病患者 12 24例 , 对其
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 , 报告如下 。 现
1 资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 回顾性调查20 年 1 07 月至 1 月在宁夏医 2
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 的所有 2型糖尿病患者 12 24例 , 中男 其 70例 , 4 4例 ; 4 女 8 中青年患者 7 4例 , 1 老年患者 5 0例 。分别 1 记录性别 、 龄 、 程 、 族 史 、 重 指数 ( M ) 甘 油 三酯 年 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体 B I、
C L、 B I F G和 2 P 为 自变量 进 行 L gsc 步 回归 HO H A C、P hG oii 逐 t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调查-4页word资料

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调查2型糖尿病(T2DM)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增加社会和家庭的经济负担,其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
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DN)、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DR);大血管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等。
本研究目的是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并发症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关联。
资料与方法2008~2009年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524例,男637例,女887例,年龄38~80岁,平均63.3岁,病程0.1~22年,平均8.7年。
方法:对所研究对象测身高、体重、血压3次取均值,并计算体重指数(BMI)。
空腹采取静脉血测量血脂、空腹血糖(FBS)及口服75g葡萄糖2小时血糖(PBS),并同时测空腹及服糖后胰岛素,C肽和糖化血红蛋白,24小时尿微白蛋白。
所有患者均无急性并发症和急、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心衰及近期使用肾毒性药物史等。
用肌电图机测定正中神经、胫后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者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
彩色多普勒B超仪测定四肢周围血管。
所有糖尿,有糖尿病眼底特征改变者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
并发症确定:下列慢性并发症如心血管、脑血管、肾病、神经病变、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等与T2DM有关。
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心绞痛、慢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其他相关心脏病、周围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包括卒中、TIA;眼病变包括视网膜病、白内障和失明;肾脏病变包括微量蛋白尿、大量蛋白尿、肾功能低下及衰竭;糖尿病足是指足部溃疡或截肢。
根据受累血管,并发症分为大血管病变和小血管病变[2]。
统计学方法:应用SAS6.1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表示,率的检验采用X2分析。
结果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本组患者中,792例(52.0%)具有至少一种并发症。
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代谢和慢性并发症分析

L Yan —f U u
( t n l n hl el o i lfY nf n i ,Y nf n 2 5 0 C I A) Mae a dC i H a hH s t ag a gCt a g a g5 9 0 , H N r a d t pa o i y i A src : jcie T net a ecaatr t so m t oi dsresadc rnccm l a osi e l bta tObet oivsgt t h rc i i f ea l i dr n ho i o pi t n nwy v i eh e sc b c o : ci n
文 献标识 码 :B
M e a l s r r n t bo i Dio de sa d Chr n c Co p ia i n n Ne y c o i m lc to si wl
Di g o e Ty e 2 Di be e e lt a n s d p a t s M lius
d a n s d t p ib ts melt . e ho Ho p tlz d p te t t o lc to s o i b t s we e s r e e ig o e y e 2 d a e e li us M t ds s iaie ain s wih c mp i ain td a ee r c e n d a d ma e d t ol cin n d aa c le to .Re uls 2 5 ai n swih n wl ig s d tp a ee l t s we e su id. A— s t 7 p te t t e y d a no e y e 2 dib t s mel u r t d e i mo g t m .t e e we e 1 l nd 1 9 f mae F o 2 9 t 01 n he h r r 56 mae a 1 e l. r m 00 o 2 1.t e a e o n e ba g d fo 5 . h g fo s tc n e rm 3 3±1 . 25 t . 1 3;t e BMIc a g d fo 2 33 43. 5 k /m t 6 5 4 3 4 g o 51 3 4 5. - h h n e rm 5. - 2 g o 2 .1 . 0 k /m ;t e f sig bo d s g r a d - h a t lo u a n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82例调查
自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份,因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在我院干保科住院患者共182例,我们对各种慢性并发症发病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82例均住院患者,有完整的病历记录资料,均按WHO1997年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
其中男性 73例,女性109例,年龄30-71岁,病程5-20年。
1.2 调查方法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并发症调查表,确诊后分别填入表格。
入院后常规进行周期血糖,尿微量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糖化血红蛋白,肌酐,尿素氮,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心电图,肌电图,眼底检查,头颅CT检查。
1.3 结果 182例中周围神经病变61例,发病率:33.52% ,眼部并发症 46例,占 25.27%,其中眼底病变 20例,眼底病变合并白内障26 例。
糖尿病肾病(临床期)38例,20.89占%,糖尿病性高血压41 例,占2
2.53%;糖尿病性心脏病36例,19.78占%,各种感染 28例,15.38占% ;其中泌尿系感染 9例,呼吸道感染13 例,皮肤感染3 例,肠道感染1 例,睾丸炎2例。
糖尿病足3例,占1.65 %。
腔隙性脑梗塞 13例,7.14占 % 。
糖尿病膀胱10例,5.49占 %。
2 讨论
2.1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发病机制极其复杂,尚未完全明,认为与遗传易感性,胰岛素抵抗,高血糖,氧化应激
等多方面因素的相互影响有关。
高血糖引起的氧化应激是重要的共同机制,进一步引起多元醇途径激活,非酶糖化,蛋白激酶C(PKC)激活以及已糖胺途径激活,导致组织损伤。
此外,直接或间接参与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尚包括:胰岛素,性激素,生长激素,儿茶酚胺等多种激素水平异常;脂代谢异常,脂肪细胞的内分泌和旁分泌功能变化;低度炎症症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液凝固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活性异常等。
各种并发症可单独出现或以不同组合同时或先后出现。
并发症可在诊断糖尿病前业以存在,有些患者因并发症作为线索而发现糖尿病。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或糖尿病肾病。
与糖尿病人群相比,糖尿病人群所有原因的死亡增加1.5-2.7倍,心血管病的死亡增加1.5-4.5倍,失明高10倍,下肢坏疽及栽肢20倍;此外,糖尿病肾病是致死性肾病的第一或第二位原因。
2.1.1 大血管病变与非糖尿病病人比较,糖尿病人群中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轻,病情进展较快,作为代谢综合症的主要组分,已知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患因素:如:肥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在糖尿病(主要2型糖尿病)人群中发生率明显增高。
动脉粥样硬化主要侵犯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肢体外周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肾动脉硬化,肢体动脉硬化等。
2.1.2 微血管病变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官腔直径在100vm以下的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网,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的特异性并发症,其典型改变是,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发生机制极为复杂,除了与上述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共同发病机制有关外具有以下方面:细胞
内信号传导过程异常;细胞外信号分子调节异常;全身因素引起的局部变化,如高血压,血脂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异常等。
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和心肌组织,其中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为重要。
(1)糖尿病肾病:常见于病史超10年的患者,是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其中严重的是心,脑血管病。
(2)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患者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3)其他: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广泛灶性坏死,称为糖尿病心肌病,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
2.1.3 神经系统并发症可累及神经系统任和一部分。
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并发症,自主神经病变等。
2.1.4 糖尿病足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溃疡,感染和深部阻滞破坏,糖尿病足是栽肢,致残主要原因。
2.2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以周围神经病变,眼并发症,各种感染,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脏病,发病率较高。
各种慢性并发症均与长期持续血糖高有关,其中周围神经病变比较早期就可出现,且发病率高,对其他合并症影响大,应积极管理与治疗。
糖尿病性眼并发症以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为多,是主要致盲原因之一,应与积极预防。
糖尿病肾病发病率与糖尿病病程有关,本组均因持续蛋白尿或大量蛋白尿入院,病情已属中晚期,治疗效果欠佳,因此,今早和尽可能地严格控制好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糖尿病患者因免疫功能低下,血管损伤,神经障碍,代谢紊乱等因素易感染,尤以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多见。
糖尿病性心脏病是在糖,脂肪代谢紊乱的基础上所发生的心脏大血管,微血管,神经纤维病变所致,且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系并发症,糖尿病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予重视。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使心,脑,肾血管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并加速心血管,脑血管,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进程,应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积极降压,血压控制在110/70mmHg以下为适合。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治疗,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