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 唐朝诗人

李商隐唐朝诗人商隐经令狐绚举荐,考中进士,但并未得到官职。
同年,令狐楚死于任上。
李商隐于年底随其灵柩回长安途中,亲眼看到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的贫困,写下了著名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这是他对社会问题认识的诗体总结。
开成三年(838年),李商隐应博学宏辞科,考官本已录取,但复审时却被除名。
落选后北上甘肃,入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府,受到王的信任,不久同王的女儿结了婚。
那个时候,唐王朝上层统治阶级中,以牛僧儒和李德裕为代表的牛、李两党争权夺利的斗争异常激烈,李商隐先是受知于牛党要员令狐楚,后又投效于属李党的王茂元。
李商隐不抱朋党偏见,以“青松”自比,超脱朋党之外,“恶草虽当路,寒松实挺生”,表现了他对朋党破孩的浩然正气。
一次他登临安定城楼,极目汀州,感怀身世,写下“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的著名诗句,展示了他“欲回天地”的政治抱负和进身无路的愤懑心情。
开成四年(839年),李商隐应吏部试书判拔萃科及格,得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官阶九品)。
不久,又被调为弘农县尉,到任不久,因对蒙冤刑徒有宽减而触忤上司,李商隐便辞职移居关中。
会昌元年(841年)唐武宗即位,李党得宠,牛党失势,李商隐的境遇有所好转。
会昌二年(842年),他回长安参加吏部书判甄拔考试,以书判拔萃,授秘书省正字。
不久,因母亲逝世,而离官服丧3年。
此间,他种田植树,凭吊古迹,读书赋诗,著有《-自遣》等反映乡居民情的诗篇。
会昌五年(845年)秋,李商隐守孝期满,重回秘书省做官。
大中元年(847年)唐宣宗即位,大黜李党、重用牛党,李商隐应贬为桂州剌史的郑亚的聘请,在其幕府中为支使兼掌书记。
在桂州期间,他写有《晚晴》、《高松》等诗篇,自以“高松”相比,坚信自己必将为世所用。
大中二年(848年)二月,郑亚又被贬为循州(今广西龙川县)刺史,后死于任所,李商隐不得不失职北归。
他在北归途中,写有《乱石》、《楚宫》等诗,借悼念屈原,抒发自己屡遭排斥的幽愤。
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

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李商隐:盛唐文学的隐逸诗人李商隐,是盛唐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以其高度隐逸的诗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作既展现了温婉细腻的女性美,也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本文将通过对李商隐的生平和诗歌作品进行分析,探讨他在盛唐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
一、生平概述李商隐生于盛唐贞元年间,原籍河南洛阳。
他出身于一个文化世家,家境优越。
早年,李商隐受到敦煌文化的影响,并广泛涉猎经史诸子,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然而,由于嫉恶如仇的性格以及对当时统治阶级腐败腐化的不满,李商隐多次遭到排挤和困扰,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二、诗风特点李商隐的诗作以其隐逸的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借用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他的诗句常常简练而有力,不浮夸,却能表达深层次的含义。
他的创作主题涉及爱情、友谊、名利等方面,既有对世俗伤情的抒发,又有对人生苦难和追求的深度思考。
三、爱情主题李商隐的诗作中,爱情主题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的美丽和多变。
他的爱情诗灵感来源于他与女性的亲密关系,尤其是他与著名女诗人杨玉环的爱情故事。
李商隐的爱情诗作激发了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并深入探讨了爱情的甜蜜与痛苦。
四、社会现实反思与其它盛唐诗人相比,李商隐的诗作中更多地体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判。
他深知权贵与贫穷之间的巨大差距,也意识到社会问题的复杂性。
他通过诗歌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他关注个体命运的反转,寄托了对社会正义的期许,同时也展示了个人隐逸的生活态度。
五、影响与意义李商隐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在盛唐文学中独树一帜。
他的诗作深入民心,成为灵感的源泉。
同时,他的反叛精神和批判意识也给后来的诗人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对后世文人的情感表达和社会思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结语李商隐以其独特的隐逸诗风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成为盛唐文学的重要代表。
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他自身内心的世界,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

李商隐的资料简介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以下是李商隐的资料简介,欢迎阅读。
个人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人品辩诬李商隐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李商隐出生于一个小官宦之家。
少年丧父,他协助母亲千里迢迢带着父亲的灵柩归里。
弱小孤男,撑持门面,佣书贩舂,备尝艰辛。
家境困厄,不费学业,16岁即以文章知名于文士之间,先得白居易赏识,再得令狐楚知遇,对其培植奖掖。
然科场不公,五考方得一第;官场污浊,十年不离青袍。
就婚王氏夫妻恩爱情笃,却给仕途带来厄运,致使终生处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说不清,道不明,受尽夹板气。
虽苦苦挣扎,也无法摆脱人际关系这张无形的罗网,致使他“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李商隐就生活在这样动荡不安的社会大环境中,本人又遭逢种种不幸。
但他从未向命运低头,一直在拼命抗争。
他的精美绝伦的诗文便是抗争与控诉的记录。
他是一个至情至性,重情重义,很有骨气的正人君子,绝非是势利轻浮不讲信义的轻薄小人。
只要认真考察几件事,便可以真正理解李商隐的政治品质和生活品质,而正是这两个方面使他蒙受了不白之冤。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 导语:李商隐 生活的年代正是李唐王朝江河日下,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的晚唐前期。
社会病态纷呈,矛盾重重。
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希望可 以帮助到大家!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一: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约 813 年-约 858 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 祖籍怀州河内 (今河南焦作沁阳) [1] , 出生于郑州荥阳 (今河南郑州荥阳市) , 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李商隐又与 李贺、李白 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段成式、温庭筠 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 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
他擅长诗歌 写作,骈文文学 价值也很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 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 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 说。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 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 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 中末年(约 858 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 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关于李商隐的资料二:李商隐的诗 篇一:《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篇二:《无题》1/6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篇三:《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篇四:《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与晚唐诗坛

李商隐与晚唐诗坛李商隐是唐朝末年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在晚唐诗坛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李商隐在晚唐诗坛的地位和作品特点。
一、李商隐的背景与经历李商隐,字义山,祖籍河南洛阳,自幼聪慧过人。
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从小接触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
李商隐少年时期就迷恋文学,痴迷于古文诗词的创作和收藏。
他曾在洛阳担任过官职,但并没有办法为官员生涯找到自己的定位。
他的一生充满了动荡和不安,在政治漩涡中生活。
二、李商隐的诗歌风格1. 唐代诗歌的传统特色李商隐的诗歌继承了唐代诗歌的传统特色,注重音韵、格律和修辞手法。
他的诗歌写作风格上更加偏向于虚静的氛围,对细腻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非常敏感。
2. 情感的写作方式李商隐的诗歌注重对内心情感的表达,他能够巧妙地运用寓意和比喻来创造出情感的氛围。
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郁的忧愁和哀怨,对人生苦辣和离别的描写尤为突出。
3. 对于女性的关注李商隐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女性的形象,他对女性的描写非常细致入微。
对于美丽的女性,他常常带有婉约和柔情的笔触,对于落寞的女性,他则流露出强烈的同情之情。
三、李商隐与晚唐诗坛的关系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个时期被称为盛唐之后、晚唐之前的过渡时期。
虽然处于动荡不安的社会背景下,但晚唐诗坛依然有着繁荣和发展。
李商隐作为晚唐诗坛的一员,他的诗歌受到了许多同辈诗人的赞赏和效仿。
他的作品风格与当时的其他诗人有所不同,更偏向于悲情、犀利和细腻,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李商隐与晚唐诗坛其他重要诗人如杜牧、杜甫等人有着一定的交往和影响。
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切磋,相互吸收对方的创作技巧和思想,使晚唐诗坛的创作氛围更加丰富多样。
四、李商隐的代表作品1. 《锦瑟》《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琴声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落寞和思念之情。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给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感觉。
2. 《无题》《无题》是李商隐的另一首著名作品,表达了作者的无法言说的思念之情。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生平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生平唐朝诗人李商隐的生平一、李商隐简介李商隐(813年1-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
晚唐诗人,祖籍陇西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
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四首,数量位列第四。
二、李商隐生平故事家世李商隐自称出自陇西李氏姑臧房,是北齐光州中从事李凝之的后代。
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及教育李商隐生于浙江,在李商隐10岁前后,他的父亲在浙江幕府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
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
事实上,他也确实努力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成年后,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守孝的时间,将寄葬在各地的亲属灵柩迁葬到荥阳。
陈贻焮认为这是除了受宗法思想支配外,还由于从小孤贫,家道衰微,因此更加看重骨肉之情。
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犹豫、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也表现在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同族叔父。
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但没有做过官,终身隐居。
据李商隐回忆,这位叔父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
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简介李商隐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李商隐简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李商隐(约公元813年--公元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唐代诗人,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清乾隆五十四年《怀庆府志》记载,李商隐死后葬于祖籍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人物生平: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
邠国公杜悰的表兄弟。
19岁因文才深得牛党要员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引为幕府巡官。
25岁进士及第。
26岁受聘于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幕,辟为书记。
王茂元爱其才,招为婿。
他因此遭到牛党的排斥。
李党知道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之间当幕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生,46岁便忧郁而死。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有着大不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李商隐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最后抑郁寡欢而死,死后葬何处无定论。
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占廿二首,数量位列第四。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商隐生平简介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李商隐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经过精心收集的鉴赏,欢迎广大读者阅读。
【人物生平】家世出身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
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
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
[3-4]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
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今陕西富平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早年生活李商隐的曾祖父李叔恒,十九岁登科进士,位终安阳令,祖父李俌,位终邢州录事参军。
父亲叫李嗣[5] 。
李商隐出生时,其父李嗣正任获嘉县令。
三岁左右,李商隐随李嗣赴浙。
不到十岁,李嗣去世。
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
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
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回乡后曾从一位精通五经和小学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此外,写得一手秀丽的工楷与一手好文章。
大和三年(829年)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
令狐楚欣赏李商隐的文才,对其十分器重,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等绹交游[6] ,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并“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
后又聘其入幕为巡官,曾先后随往郓州、太原等地。
在这几年中,李商隐一面积极应试,一面努力学文,在科举上虽一再失败,但在写作上则完成了由散向骈的转变,此后他很少再写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岁时,父病逝。从堂叔学古文。在艰苦 岁时,父病逝。从堂叔学古文。 岁时 的条件下发奋攻读,开始诗歌创作。 的条件下发奋攻读,开始诗歌创作。现存 古诗《无题》一首: 八岁偷照镜, 古诗《无题》一首:“八岁偷照镜,长眉 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十二 已能画。十岁去踏青,芙蓉作裙衩。 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 学弹筝,银甲不曾卸。十四藏六亲,悬知 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 犹未嫁。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这 首诗用乐府民歌常用的排比手法, 首诗用乐府民歌常用的排比手法,写一位 少女的聪明能干和羞涩依人之态, 少女的聪明能干和羞涩依人之态,曲折地 表达了他渴望施展抱负和对前途焦虑的心 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新明朗。 情。纯用白描手法,风格清新明朗。
李商隐简介
•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 清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清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晚唐诗人,字义 李商隐( 813年 约858年),晚唐诗人 晚唐诗人, 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泌 号玉谿 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 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Bì阳)人。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又与 阳 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 为朦胧诗鼻祖。 温庭筠齐名,世称“温李”。为朦胧诗鼻祖。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 二、25-33岁,踏上仕途,陷 25-33岁 踏上仕途, 入党争时期。 入党争时期。
• 娶妻,陷入党争。 娶妻,陷入党争。 • 入仕的道路坎坷,25岁赴京参加博学 入仕的道路坎坷,25岁赴京参加博学 鸿词科考试 ,失利 • 26岁再次赴吏部试判,被录取,授官 26岁再次赴吏部试判 被录取, 岁再次赴吏部试判, 秘书省校书郎。几个月后被调离。 秘书省校书郎。几个月后被调离。此 时的诗篇抒发“才命两相妨”的感慨。 时的诗篇抒发“才命两相妨”的感慨。 • 29岁他又一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 29岁他又一次参加吏部书判拔萃科考 试合格,二进秘书省 试合格, • 32岁,母病逝,守丧。 32岁 母病逝,守丧。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促 这一阶段坎坷不平的人生历程, 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 使诗人的创作向纵深发展。题材比 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 言情、 前期宽广,包括感时、抒怀、 言情、 赠答、行旅、田园、咏史、 赠答、行旅、田园、咏史、咏物许 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 多方面。诗中感情更为沉郁,表达 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 愈加婉曲,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消极颓废的思想和绮靡 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 俗艳的诗作也有所发展。
无题(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
•这首《无题》诗大约写于开成 这首《无题》 这首 四年(839), ),当时诗人任秘书 四年(839),当时诗人任秘书 省校书郎。 省校书郎。诗人与自己所爱的一 位贵家女子, 位贵家女子,在一个美好的春夜 相见, 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 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 台,开始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 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 一切美好,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 于是作者写了这首诗抒发自己的 情怀。 情怀。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 46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年的人生分为三个时期 • 从16岁到24岁,李商隐为科举 16岁到24岁 岁到24 功名奋斗几近十年。 功名奋斗几近十年。 • 行卷。他16岁时写的《才论》、 行卷。 16岁时写的 才论》 岁时写的《 圣论》两篇古文, 《圣论》两篇古文,得到文坛 名将、朝廷元老令狐楚的赏识。 名将、朝廷元老令狐楚的赏识。 • 骈文 • 但20岁和22岁两次进士考试中 20岁和22岁两次进士考试中 岁和22 都名落孙山。 都名落孙山。 • 24岁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进士及 24岁在令狐楚的帮助下进士及 第。
晚晴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是三入幕府、 三、是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后 34-46岁 期(34-46岁) 。 • 先后在桂州、徐州、梓州的幕 先后在桂州、徐州、 府中当幕僚。 府中当幕僚。 • 39岁,妻王氏病故,更使他精 39岁 妻王氏病故, 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 神上蒙受沉重打击。居东川时, 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 常抑郁不欢,顶礼佛教,甚至 想出家为僧。后返归长安。 想出家为僧。后返归长安。 一 度游江南,郑州闲居,病逝。 度游江南,郑州闲居,病逝。
这首诗善于把心灵 的波动熔铸于诗的 形象之中, 形象之中,构成深 邃的意境, 邃的意境,极其婉 曲含蓄地传达出细 腻的感情。 腻的感情。这是诗 人寄情深婉的艺术 风格的体现。 风格的体现。
平行悦读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 竹坞无尘水槛清, 相思迢递隔重城。 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 秋阴不散霜飞晚, 留得枯荷听雨声。 留得枯荷听雨声。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唐朝由衰落走向灭亡的时 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代。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纷争。 土藩、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土藩、回纥的不断侵扰,使唐王朝岌岌可危。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 而统治阶级荒淫腐朽,加重了对农民的搜刮, 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 爆发了黄巢、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唐王 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 朝终于崩溃。李商隐的一生正处在“山雨欲 来风满楼”的时代, 来风满楼”的时代,他用诗歌为这个时代唱 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出了挽歌,成为晚唐杰出的诗人。
一、李商隐的生平际遇与创作 • 三、是三入幕府、天涯漂泊的 是三入幕府、 后期 。
• 诗风变化多样,诗境日趋老成。 诗风变化多样,诗境日趋老成。
在桂州时,气韵浑成的写景抒 在桂州时,气韵浑成的写景抒 情诗如 晚晴》 访秋》 情诗如《晚晴》、《访秋》等 还以五律和五排的形式写了反 映异域民俗风物、 映异域民俗风物、具有鲜明地 方色彩的风土诗 风土诗, 方色彩的风土诗,还写了吊古 伤时、苍凉悲壮的怀古诗 怀古诗。 伤时、苍凉悲壮的怀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