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角转化
合同僵局:破解视角转换与应对体系重构——基于对《民法典》第580条的解读

合同僵局:破解视角转换与应对体系重构——基于对《民法
典》第580条的解读
刘丹
【期刊名称】《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26)1
【摘要】违约方解除权总是在破解合同僵局的意义上予以使用,但《民法典》第580条未能涵盖合同僵局的所有情况,存在着规则与实践问题不匹配的偏差。
在破解合同僵局之时,应注重转换视角,将合同僵局这一实践概念转化为“不合理地行使履行请求权”这一权利行使视角的法学概念,区分排除与限制履行请求权两种情形,构建以《民法典》第580条排除守约方履行请求权的违约方解除权和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指导下的以《民法典》第591条减损义务为法律依据的履行请求权限制规则为架构的周延的合同僵局应对体系,填补《民法典》第580条之规定的漏洞,通过赋予违约方解除权与损害赔偿减额以实现双方利益均衡这两种路径,体系化解决合同僵局这一实践问题。
【总页数】9页(P67-74)
【作者】刘丹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3.9
【相关文献】
1.合同僵局的司法破解——基于民法典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之分析
2.《民法典》实施背景下合同僵局的破解路径
3.试论合同僵局的破解——基于民法典违约方合同解除权之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写作工具知识:视角转换——如何在写作中不拘泥于一种视角,转化思维方式

写作工具知识:视角转换——如何在写作中不拘泥于一种视角,转化思维方式视角转换——如何在写作中不拘泥于一种视角,转化思维方式写作是一种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方式,而不同的视角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深度。
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陷入固定的思维方式,无法突破自己的思维局限,这时候需要进行视角转换,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来挖掘文章的更多内涵。
本文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写作中进行视角转换,以此来丰富文章的表达。
一、多方位思考,自我提问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存在固定的视角和模式,是否有探索的欲望和心态。
对于一个主题或问题,不同的视角可能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
所以我们需要多方位思考,以此来挖掘更深层次、更全面的内容。
比如,写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和提问,比如:-旅行的目的是什么?-旅行的交通方式有哪些?-旅行的行程安排应该怎样才合理?-不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美食、文化、风景等?-旅途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怎样应对?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从各个角度来突破思维限制,加深文章的思考深度和广度。
二、视角转换,换位思考除了从多个角度来看待问题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视角的转换让文章更加丰富和有意思。
换位思考,即用自己不同的角色来看待同一个问题,并试图理解不同人的想法和感受。
比如,我们可以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从而增加感受力和共鸣。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要写一篇关于妇女权益的文章,我们可以尝试从男性的角度来思考和描述妇女权益的现状,从而使文章的描述更加具有代入感。
我们还可以换位思考来理解不同文化、不同群体的想法和价值观,从而使文章更具有文化和深度。
三、调整情感,体验不同的情感写作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
情感对于文学作品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情感也可能会让我们的视角受到限制。
有时候我们的情感可能盖住了我们的思考,了解和调整情感是转化视角的重要方法。
比如,针对一个主题,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情感来体验和描述,从而使文章涵盖更广泛的表现形式。
转换叙述视角 体验叙述功能

转换叙述视角体验叙述功能作者:王海燕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7年第07期小说的叙述视角是指叙述语言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叙述视角通常由叙述人称决定。
传统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这是一种全知视角,叙述者可以无所不知和毫无阻碍地讲述故事。
他可以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地点,可以从各个方面观察人物的生活,还可以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探索。
第二人称是一种极少见的叙述视角,“你”不再是古典小说中的“各位看官”,不再是作者期待的对话者,而是作为故事的主要人物,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体验,这种叙事方式并未广泛用于叙事类作品中。
在苏教版必修二教材“遭遇战争”模块中,有两篇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的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本文以《一个人的遭遇》为例,探讨在小说教学中,通过转换叙述视角来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中的第一人称的叙述艺术。
《一个人的遭遇》讲述了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的悲惨遭遇:他41岁应征入伍,离别家园,妻子女儿被炸死,唯一的希望和寄托——儿子阿纳托利牺牲在胜利的那天早晨,失去了所有亲人的他收养战争孤儿万尼亚,和万尼亚相依为命,远走他乡。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概括情节,梳理索科洛夫的遭遇并不艰难,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呢?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叙述视角,从伊琳娜、阿纳托利、万尼亚中,任选一个人物,用第一人称来叙述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
学生的思维一下被激活了,带着这个问题重读小说,关注主人公以外其他人物的命运。
我们以伊琳娜为例,学生这样表述:“我在拥挤的车站送别丈夫,告别时,我扑在他身上痛哭。
火车启动时,他用力推开我,我看着火车消失在视线的尽头。
1942年6月,德国人开始轰炸,夜深了,外面特别喧嚣,到处是震耳欲聋的炮声和人们的哭声,城市变成一片火海,房屋在摇晃,玻璃都震碎了。
我抱紧女儿,我们陷入巨大的无助和恐惧中。
我听见一颗炮弹下坠的声音……”原文中对伊琳娜的描述并不多,只有“他和同是孤儿的伊林娜结婚,德国进攻苏联,卫国战争爆发,41岁的索科洛夫应征入伍。
[重点]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
![[重点]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https://img.taocdn.com/s3/m/8974f67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4.png)
论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1.引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体现人类的思维活动。
不同的文化对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使得语言中的视角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翻译时,译者要挣脱原语文化的传统思维模式,使原语所传达的信息,所体现的风格一并能被读者完全体会。
这就要求译者在了解语言文化背景及视角差异的基础上,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视角转换。
2.文献回顾在研究翻译的视角转换这个领域已有不少学者涉及,研究成果也颇丰富。
如刘保华在“英汉翻译技巧:视角转换”中介绍了主要的视角转换法;邵卫平在他的“英汉视角对比及翻译中的视角转换”也对如何进行视角转换进行了相关阐述;张小珊在“中英文翻译视角转换浅议”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当然还有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论题进行了探讨,在这暂不一一列举。
本文准备从英汉翻译视角转换的重要性和视角转换的方法入手,就这个论题谈谈我的观点。
3.英汉翻译中的视角转换翻译在很大程度上不仅是语言的交流,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由于英、汉语在产生的背景、经历的历史上有很大的不同,许多文化的观察视角也就有了很大区别。
请看如下一例: What we lose in hake we shall have in herring.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在此例中原句用了hake(鳕鱼)和herring(鲱鱼)两种鱼来表示,因为历史上西方人以航海捕鱼闻名,各种鱼类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必需的,从中就可以看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但如果直译成“我们从鳕鱼中失去的将会从鲱鱼中得到”,中国读者就不明其意了。
如果换成中国人熟悉的“东隅”“桑榆”两个词,就能达到意义上的对等,中国读者便能很清楚地了解这句话所传达的意思。
3.1翻译中视角转换的必要性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在考虑如何将原语传递到译语中,而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刘宓庆先生说:“转换是翻译中用得最广泛的变通手段。
在一般情况下,转换是获得灵活对应的不可少的应变对策,而失去形式则常常是转换带来的必然结果。
《故乡》中的“自我叙述”视角研究

《故乡》中的“自我叙述”视角研究摘要:《故乡》是鲁迅典型的“自我叙述”的小说之一,其主要模式是内聚焦叙述,母亲与“我”贯穿其中,闰土与杨二嫂出现,进行插入聚焦,一是通过“我”的回忆,二是通过“我”所见所闻的视角转化;通过视角转换的作用,塑造了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鲜明。
关键词:《故乡》;内聚焦;视角转换“自我小说”是日本近代政治改良对文学产生影响的结果,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式,最后形成自然主义文学运动。
这种运动有着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对人生的探索精神和对封建社会势力的批判。
而当年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正是自然主义文学盛行时代,日本那种反抗封建特权、个性张扬、自我表现、对人生探索的精神,与中国的“五四”时期“民主”、“自由”的精神基本是一致的。
鲁迅除了从日本近代文学改良中所吸取的这种精神外,还借鉴了“自我小说”的“自我叙述”手法。
他在《故乡》这篇小说中就运用了第一人称内聚焦的叙事方法。
所谓内聚焦叙事,热奈特在《论叙事话语》称之为第二种类视点:“在第二类中,叙事者=人物( 叙事者只说出某个人物所知道的) 。
”他进一步解释说:“第二类叫做内在式聚焦叙事文,这个焦点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还可以是多元的”[1]。
内聚焦的叙述是以一个或几个人作为叙事视角,基本要求是对叙事范围内的“限定性”表达,内聚焦的限定性“对叙事者来说, 无论是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叙事, 对主人公的聚焦都是一个人为缩小的视野”[1]。
由于内聚焦的叙述方式限定了视野,因此,通过人物的视角转换就可以最大限度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
《故乡》以“我”为第一视角的内聚焦叙述,母亲与我贯穿其中,闰土与杨二嫂的出现,一是通过“我”的回忆,二是通过“我”所见进行叙述,表达出了作者的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
一母亲与“我”之间视角转换《故乡》开始第一段与最后一段就是以“我”字开始,这样以“我”为第一人称“自我叙述”的叙事贯穿其中,母亲的叙述视角出现在《故乡》中,也是以“我”的活动为前提进行的,开始母亲到门口迎接“我”,最后“我”与母亲离开老屋,去异乡开始新的生活。
从“国家-社会”到“政党-国家-社会”乡村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

党政研究2021.2从“国家-社会”到“政党-国家-社会”:乡村治理研究的视角转换金玲马良灿〔摘要〕运用“国家-社会”这一视角认知乡村治理问题,将会遮蔽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其组织体系在其中的定位和作用。
但实际上,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最本质的特征。
在乡村治理研究中,宜将政党带回乡村治理研究的中心,实现由“国家-社会”到“政党-国家-社会”的视角转换。
这种视角转换,涉及对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及其乡村社会之间围绕乡村治理实践而形成的互动博弈关系、利益联结机制、治理运行逻辑、治理关系结构及其对乡村治理影响的深入探索。
运用“政党-国家-社会”的三维分析视角能够克服“国家-社会”的理论缺陷,更契合并能有效解释中国乡村治理的组织关系、现实图景与实践逻辑。
同时,这种视角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乡村治理研究的本土化认知视野。
〔关键词〕乡村治理;政党组织;乡村振兴;政党-国家-社会〔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21)02-0091-09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并将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优化乡村治理秩序和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作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和社会基础。
继十九大之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政策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关于加强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等,就如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如何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党组织领导的共建共治共享的乡〔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才专项资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农村组织体系建设问题研究(Z111022003)〔作者简介〕金玲,宁夏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宁夏区委党校讲师,宁夏银川750021;马良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杨凌712100。
从视角转换理论看

从视角转换角度看英译汉摘要:作者视角包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作者视角的准确传递对忠实传递作者意图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视角的改变往往会改变意义构建的方向,从而影响作者意图的准确传达。
然而,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有些文本的翻译不可能做到完全做到视角忠实于原文。
要想正确翻译这些文本,得到高质量的译文,就必须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某些视角进行转换,使译文自然、流畅。
关键词:视角转换、流畅性长期以来,视角作为叙述中的隐含特征得到了语言学和文学学者的广泛研究,英国语言学家levinson为区分语篇主观性表达和客观性表达,根据叙述者与被描写物体的关系将文本的划分标准区分为内在参照系标准、相对参照系标准和绝对参照系标准[1]。
美国语言学家Edward Finegan从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和说话人的认识三个标准来确定视角的主观程度[2]。
对文学作品而言,瑞典文论家伯尔梯尔·隆博格也根据作者的视角的主观性强度分出四种不同的叙述方式:(1)全知作者叙述;(2)第一人称叙述;(3)视角叙述;(4)客观叙述。
奥地利文论家斯坦采尔分出三种不同的叙述:(1)全知作者方式;(2)第一人称兼人物方式;(3)第三人称人物视角式。
[3]另外还有前景化理论(如van peer, 1986),图式理论(如cook, 1994),语篇世界理论(如Werth, 1999; Stockwell, 2002),概念隐喻和整合理论(如freeman, 1995, 2005, 2006; Steen, 1994; Gibbs, 1994; Deane, 1995,Keshavarz&Ghassemzadah, 2008)等等[4]。
以上这些例子还有很多,但无论说法有多么复杂,本质都是在描述作者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客观的事物。
调整的是描述主体、被描述客体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据此,本文将置身事外的第三人视角定义为客观视角,而将文本中角色的视角定义为主观视角,客观视角是固定的、不变的;主观视角却根据使用是否频繁而有程度差异。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摘要】生态翻译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其三维转化视角为社科类文本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入手,分析了社科类文本在翻译过程中的特点,研究了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翻译策略,并探讨了文化因素对社科类文本翻译的影响。
本文还探讨了生态翻译学在社科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以及社科类文本翻译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对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生态翻译学在社科类文本翻译领域的进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社科类文本,三维转化视角,理论基础,特点分析,翻译策略,文化因素,影响,应用,挑战,机遇,发展方向,研究建议。
1. 引言1.1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践中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社科类文本作为涉及人文、社会、经济等领域的文本,其翻译涉及到专业知识和文化背景的双重转化。
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看,社科类文本的翻译不仅需要关注语言层面的准确性,还需要考虑到对文本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的恰当表达。
在生态翻译学的框架下,社科类文本的翻译可以被视为一种三维转化的过程。
这种转化包括语言形式的转化、文化内涵的转化以及思维方式的转化。
通过对社科类文本的三维转化,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使翻译文本更具有表达力和可读性。
本文旨在探讨生态翻译学三维转化视角下的社科类文本翻译,通过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社科类文本的特点、翻译策略、文化因素、翻译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社科类文本翻译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建议。
生态翻译学在社科类文本翻译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升翻译质量,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2. 正文2.1 生态翻译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生态翻译学是在翻译研究领域中新近兴起的一个分支,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生态学、翻译学和语言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致力于探讨翻译在生态环境中的角色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xercises 1. They’ll have to be prepared to wait longer for earnings from this investment.
这项投资不会在短时间内赢利,他们得做好准备。 这项投资不会在短时间内赢利,他们得做好准备。 不会在短时间内赢利
2. Urban clearway.
Shift of Perspectives
视角转化法
视角转化法
1. riot police 2. crisis law 3. Students are still arriving. 4. Don’t stop running. 5. Inflation is Target of Bank’s New Policy (China Daily 标题) 6. arms conference 7. bench warmer
市区通道,不准停车。 市区通道,不准停车。
3. Keep upright. 切勿倒置。 切勿倒置 倒置。 4. The bill was defeated, but during the next 25 years more than 100 food and drug bills were introduced in Congress.
返回
Ⅵ. 以下每句话都有两个译文,请选出更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3) Now he certainly wouldn’t remember to come to the meeting. A:这会儿他准把开会的事给忘了。 B:这会儿他准不会记住开会的事了。 译文一 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也非常直接,属于反义正说。 (4) More often than not, you may find some businessman too busy or perhaps too rushed to greet you. A:经常地,你会碰到一个本身太忙或赶着办事而没法跟你打招呼的商人。 B:经常地,你会碰到一个本身非常忙或赶着办事而跟你打招呼的商人。 译文一 采用正义反说的方法,更合乎习惯。而译文二完全是理解错误。
返回
Ⅵ. 以下每句话都有两个译文,请选出更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6) 非本公司员工禁止入内。 A:You are forbidden to come into the office if you are not the staff of the company. B:Staff only! 译文二 译文一采用直译,虽能直接把意思充分表达出来,但未免有点太生硬,也 有点太罗嗦,而译文二则采用反义正说的方式,非常简洁,也显得很有礼 貌。
1. With the winter coming, many fashion stores start to sell warm clothes.
冬天即将来临,许多商店开始销售寒衣了。 冬天即将来临,许多商店开始销售寒衣了。 不译为“暖和的衣服” (此处 warm clothes 不译为“暖和的衣服”,经视角转换后译为 御寒的衣服,寒衣” “御寒的衣服,寒衣”。)
返回
Ⅵ. 以下每句话都有两个译文,请选出更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7)不许践踏草坪 A:Don’t tread on the grass. B:Keep off the grass. 译文二 同6。 (8)油漆未干。 A:Wet paint. B:The paint is not dry. 译文一 采用反义正说的方法,非常直观、明了地表达了原文意思,而译文二才用 直译则显得平淡。
防暴警察 反危机法 学生还没有到齐。 学生还没有到齐。 继续跑。 继续跑。 反通货膨胀是银行新 政的目标。 政的目标。 裁军会议 “冷板凳”队员(替补队员) 冷板凳”队员(替补队员) 冷板凳
视角转化法(Shift of Perspectives)
视角转换——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用 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 视角转换 在不涉及特殊文化背景因素的情况下 译语意义替代原语意义,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 译语意义替代原语意义,重组原语信息的表层形式,转 换表达角度,使译文更符合汉语习惯, 换表达角度,使译文更符合汉语习惯,更易于被读者接 更有利于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 受,更有利于译文预期功能的实现。 视角转换技巧除了包括肯定句与否定句之间的相互转换 正义反说,反义正说), ),还包括其他与原文不同或相反 (正义反说,反义正说),还包括其他与原文不同或相反ake ten percent off if your order is big enough.
如果贵方订单足够大,我方可提供 折优惠 折优惠。 如果贵方订单足够大,我方可提供9折优惠。 本义为“把价格扣除百分之十” ( take ten percent off 本义为“把价格扣除百分之十”,利用视 角转换法可翻译成“打九折” 角转换法可翻译成“打九折”。)
2. Party A shall have a right of first refusal whenever party B wishes to sell any of its shares in the Group.
乙方任何时候有意出售其持有之本集团任何股份, 乙方任何时候有意出售其持有之本集团任何股份,甲方一律拥有优 先购买权。 先购买权。 刻译成“优先拒绝权” 则有失准确, (如果把 right of first refusal 刻译成“优先拒绝权”,则有失准确, 必须经过视角转换把它译成“优先购买权”才符合行业规范。 必须经过视角转换把它译成“优先购买权”才符合行业规范。)
返回
Ⅵ. 以下每句话都有两个译文,请选出更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5) He wishes to live a life free from care. A:他想过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B:他想过一种不受任何干扰的生活。 译文一 英语中某些固定短语在翻译成汉语时一般要采用正义反译的方法,常见短 语有:far from(远非), free from(不受……), prevent from(阻止), protect from(保护……不受……), but for(要不是), but that(要不是), anything but(决不), cannot but(不得不), other than(不是), rather than(不是), more than(不是)。
6. In his 1776 work The Wealth of Nations, Scottish economist Adam Smith proposed that specialization in production leads to increased output.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国富论》中认为,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 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国富论》中认为, 斯密在其1776年所著的 专业化生产会引起产出增加。 专业化生产会引起产出增加。 这里, 增加的产出”转变为“产出增加” (这里,把“增加的产出”转变为“产出增加”。)
4. The supermarket designated quite a few pick-up points in some comparatively densely populated communities in suburban areas.
该超市在郊区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设立了好多个上车地点。 该超市在郊区人口相对密集的社区设立了好多个上车地点。 原义为“ 顾客)的地点” (pick-up points 原义为“接(顾客)的地点”,现在经过视角转 换则变为“上车地点” 换则变为“上车地点” 。)
虽然议案未获通过,但在随后的25年中, 100多个 虽然议案未获通过,但在随后的25年中,有100多个 未获通过 25年中 食品和药品法案被提交到国会。 食品和药品法案被提交到国会。
Ⅵ. 以下每句话都有两个译文,请选出更好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1)No less than fifty people attended the negotiation between the two companies. A:不少于50人参加了两公司之间的谈判。 B:多达50人参加了两公司之间的谈判。 译文二 采用反义正说更能说明参加会谈的人多。 (2) Suddenly he heard a sound behind him, and he realized he was not alone in the office. A:他突然听到背后有声响,便立刻意识到办公室里还有别人。 B:他突然听到背后有声响,便立刻意识到他不是办公室里的惟一的一个人。 译文一 采用反义正说使得译文更直接、顺畅,而译文二则稍显罗嗦。
7. But the A shares, off limits to foreign investors, were still among the best performers.
股股票, 但仅对国内投资者发行的A股股票,仍表现上佳。 仅对国内投资者发行的 股股票 仍表现上佳。
意为“ (off limits to意为“禁止进入”,直译显得语气生硬,而将“禁 意为 禁止进入” 直译显得语气生硬,而将“ 止外国投资者进入”转换视角,译为“仅对国内投资者发行” 止外国投资者进入 ” 转换视角 , 译为 “ 仅对国内投资者发行 ” 则 很委婉。 很委婉。)
返回
返回
5. The seller determines to sell it at one price.
商家决定该产品不二价销售。 商家决定该产品不二价销售。 只以一种价格” ( at one price 为“只以一种价格”,这样的表达表示不出商家不 愿同顾客讨价还价的决心,而用“不二价”则意义明确。 愿同顾客讨价还价的决心,而用“不二价”则意义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