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偏误类型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汉字偏误。
汉字偏误指的是外国留学生在书写和使用汉字时,由于对汉语的语音和文字特点不熟悉,造成书写错误或用字不当的现象。
一般来说,汉字偏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音形混淆、误用生僻字、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等方面。
下面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
一、音形混淆由于中文拼音和拉丁文拼音系统的不同,外国留学生常常在音形上出现混淆。
例如,L和N音相近,容易混用“老”和“奶”,“里”和“你”等字。
R和L音相似,容易混用“热”和“乐”,“荣”和“弄”,“鸭”和“压”等字。
C和S音相似,容易混用“错”和“初”,“华”和“画”等字。
棘手的是,有些汉字音形相同,但意义截然不同,如“洪”(大水)和“红”(颜色),“话”(谈话)和“化”(改变)等等。
二、误用生僻字生僻字是文学语言中常见的用以表达特定含意的汉字,包括俗字和文言字等,不常用,难以记忆。
外国留学生在使用汉字时,常常误用生僻字。
例如,“卜”字和“篷”字非常相似,但意义却完全不同,外国留学生很容易把它们弄混,导致书写错误。
此外,“弭”字和“迷”字的读音非常接近,造成在写作时混淆。
因此,在学习汉字时,应该注意生僻字的学习和掌握,同时注意认清汉字的内涵意义和字形结构。
三、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汉字是一种形音义的文字,它除了表达事物内涵,还有一定的书写规律。
而且汉字在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上与其他语言都不相同,因此外国留学生易出现误用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的情况,比如“句”字和“既”字,以及“乙”和“飞” 等容易混淆的字。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汉字时,应该多加练习汉字书写,熟悉多种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结构特点,从而确保汉字的准确书写。
四、误写同音字和异形字汉语中有很多同音字和异形字,如“好”字和“号”字,容易混用或误写。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需要认真学习汉字的同音异形规律,并加强对汉字的记忆和理解,特别是要记忆并区分近义词和同音字,减少误写汉字的概率。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留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偏误,这主要是由于汉字的复杂性和多音字的存在导致的。
以下是针对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的分析。
1.音节偏误:由于汉字的发音和拼写之间存在差异,留学生常常会将汉字的读音从他们母语的语音系统中照搬过来。
“长”字的拼音为“cháng”,但留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读作“chang”。
2.声调偏误:汉字的声调对于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他们可能会在书写汉字时忽略了正确的声调,导致意思的误解。
“来”字的第二声读作“lái”,但留学生可能会错误地读作“lǎi”。
3.字形偏误:汉字的字形非常复杂,不同的笔画顺序和结构都会影响字的意义。
留学生可能会在书写汉字时遇到一些字形上的困难,导致写错或写漏。
“马”字的中间部分为竖起的横杠,但留学生可能会错误地将其写成平直的横线。
4.字义偏误:汉字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重含义,在书写时留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偏误。
他们可能会将一个汉字的意思与其在母语中的对应词汇进行简单的翻译,但这样有时会导致理解上的差异。
“爱”字在英语中通常翻译为“love”,但其实“爱”的含义远远不止“love”。
5.书写顺序偏误:汉字的笔画顺序对于字的书写非常重要,不同的顺序可能导致字形变形或不易识别。
留学生可能会忽略了正确的笔画顺序,导致汉字的书写产生偏误。
“中”字的正确书写顺序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但留学生可能会从中间开始书写,导致字的结构上的偏差。
留学生在学习汉字书写时常常会遇到音节、声调、字形、字义和书写顺序等方面的偏误。
这些偏误主要是由于汉字的特点和复杂性所导致的。
为了改善这些偏误,留学生需要加强对汉字的学习和理解,注重练字和反复书写,加强对字形、字义和书写顺序的掌握。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习得偏误类型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习得偏误类型近年来,“强化词汇教学,淡化句法教学”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主流共识。
惯用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精华部分之一,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惯用语使用面很广,无论在口头表达还是在书面表达中都可起到言简义丰、形象生动的作用。
外国留学生对汉语惯用语的掌握情况可作为衡量他们汉语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发现留学生对惯用语的理解和运用都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书面材料的分析,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中高级留学生惯用语习得偏误分为形式偏误、语义偏误、句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四种类型。
标签:惯用语语义语境偏误通过分析我们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广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作文及惯用语造句等书面表达材料中搜集选择的语料,发现了留学生汉语惯用语使用中的偏误,然后对其进行了鉴别和分类。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把中高级留学生惯用语习得偏误分为“形式偏误、语义偏误、句法偏误和语用偏误”四种类型。
以下对几类偏误进行具体分析。
一、形式偏误(一)错别字(1)我很想吃妈妈的拿手采——烤肉。
(2)……但排除异己手法过分强烈,如捉弄、排驾子等。
(3)远离家乡,我饱尝人情冷暖,始终觉得家是最好的避风巷。
(4)刚进入小学一年级,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凑曲,居民纷纷涌向所谓的“安全地带”。
(5)总之,现在我们听到的有些歌曲太不象话了。
(6)任何人都会在工作上碰到麻烦的事情,比如老板吵他的油渔。
例(1)、(2)中,“采”和“排驾子”显然是“菜”和“摆架子”的书写偏误,主要原因是同音或近音字混淆,即不注意区别同音字,造成书写错误。
例(3)、(4)中,“巷”和“凑”分别是“港”和“奏”的书写偏误,这是属于形近字混淆,没有注意区别形近字。
例(5)、(6)中,“象”和“吵油渔”显然是“像”和“炒鱿鱼”的书写偏误,这里属于同音形近混淆兼而有之,可能是这两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根据调查,第三种情况的比重是最大的。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

留学生汉语成语习得偏误分析导言: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学习汉语。
汉语的成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化特色,也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
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留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偏误。
这些偏误源于对成语的理解不够深入,或是将母语语法结构直接套用到汉语成语上,导致了成语使用的不准确和误解。
本文将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留学生在汉语成语习得中的偏误现象,并提出相关改进建议。
一、语言深层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一、成语意义的误解留学生学习汉语成语时,由于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往往会出现对成语意义的误解。
“画蛇添足”是一个常用成语,表示做多余的事情,但是有些学生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是“画蛇,又加上了足”,认为是做了正确的事情。
这种误解源于对成语的字面意思看待,没有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为了解决这种偏误,留学生应该多与母语人士交流,多阅读汉语经典文学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真正意义。
二、成语搭配的误用由于母语和汉语之间的语法结构不同,留学生也会出现成语搭配的误用。
“不可思议”这个词在英语里表示“惊人的”、“难以置信的”,但是当留学生将其直译为“unbelievable”时,却与汉语成语“难以置信”有一定的区别。
这就是典型的语法结构差异导致的偏误。
要解决这个问题,留学生需要通过大量阅读,多接触汉语语境,提高对汉语成语的搭配用法的敏感度。
二、对比分析及改进建议一、对比分析以上述例子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会受语言深层结构差异的影响,出现成语意义的误解和成语搭配的误用。
这是因为母语与汉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表达方式存在差异,导致了留学生在习得汉语成语的时候产生偏误。
二、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提高汉语成语敏感度。
留学生应该通过文学作品、新闻报道等多种渠道接触汉语成语的用法,提高对成语的敏感度和运用能力。
2. 深入了解汉语文化。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基于语料库留学生“胜”“赢”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一、引言在汉语学习中,留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词汇的用法和含义上的偏误。
其中,“胜”和“赢”是两个常见的词汇,其意义相近但用法有所不同。
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词汇,本文基于语料库对留学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二、语料库中“胜”“赢”的偏误分析(一)偏误类型1. 误用:留学生在使用“胜”和“赢”时,常常将它们混淆使用或误用。
例如,在表示赢得比赛时,可能会误用“胜利”为“赢了比赛”,或反之。
2. 语义理解不准确:部分留学生对于“胜”和“赢”的语义理解不够准确,无法准确把握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
3. 语法错误:部分留学生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会因为语法知识掌握不扎实而出现错误。
例如,在使用这两个词汇时出现主谓搭配不当、时态错误等问题。
(二)偏误原因1. 母语干扰:留学生的母语中可能没有与“胜”“赢”完全对应的词汇,导致他们在理解和使用时出现困难。
2. 教材和教师的影响:部分教材在解释这两个词汇时可能不够详尽,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可能不够科学,导致留学生无法准确理解和掌握它们的用法。
3. 语言环境:留学生所处的语言环境可能缺乏足够的汉语实践机会,导致他们无法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这两个词汇。
三、教学策略(一)强化词汇基础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讲解“胜”和“赢”的语义和用法,让留学生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同时,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句和语境进行讲解,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
(二)采用对比教学法教师可以采用对比教学法,将“胜”和“赢”进行对比教学,让留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它们的异同点。
通过对比教学,留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和含义。
(三)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教师应为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学习和运用“胜”和“赢”。
例如,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方式进行练习,帮助留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词汇的用法。
外国留学生中文作文语法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中文作文语法偏误分析偏误是指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好而产生的一种规律性错误,它偏离了目的语的轨道,反映了说话者的语言能力和水准。
它不同于失误,失误指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本文以72篇留学生作文为语料,总结出其中存在的偏误,并按照鲁健骥(1994)的分类,把偏误分为遗漏、错序、误代、误加四大类。
这四种类型从语法形式上进行分类,一般进行偏误分析都以此为框架。
通过对这些偏误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我们今后的教学也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留学生语法偏误的类型偏误类型主要有四种:遗漏、错序、误代、误加。
从留学生的作文中也可以归纳出这四种偏误类型。
(一)遗漏偏误。
遗漏表现为框式结构缺少对应、附加成分的遗漏和意义较虚的词被遗漏。
框式结构包括短语结构以及配对使用的关联词。
关于附加成分的遗漏,鲁健骥认为,词尾、结构助词等容易被遗漏。
如,“得”、“的”、“了”等。
⒈“着、了、得”遗漏:⑴听他的话你一定想:“那有什么可害羞,他要感觉自豪才对。
”⑵如果你现在摔倒了那赶快站起来吧。
因为成功,正在前面等你。
⑶十年后,他成一个大学生,在每年他都是一次名。
⒉“的”遗漏:⑴比如我国家以前经济还没发展,技术也很落后。
⑵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两个方面,好方面和坏方面。
⑶在这道路上,往往不是平坦和顺利。
在汉语中,形容词、名词或名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介词短语、人称短语等作定语时后边要用结构助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定语都要用“的”(刘月华1983)。
(二)错序偏误。
错序偏误指的是由于句中的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
主要有结构顺序错误和逻辑顺序错误两种。
结构顺序错误分前置错误和后置错误。
前置错误是把该放在后面的成分放到了前面。
⒈状语的错序:⑴「也」我看报纸和课外的书。
⑵可能上帝「也」创造人的时候这样想的。
这类偏误主要是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
由于受母语语言习惯的影响,时间和处所状语常常放在句末。
所以留学生常常出现这类错序的情况。
留学生汉语熟语的语用偏误类型研究

留学生汉语熟语的语用偏误类型研究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其中包括越来越多的留学生。
留学生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语法、用词等语用偏误。
本文旨在探讨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熟语时可能出现的语用偏误类型,并给出相应建议。
一、词义偏误熟语有其特定的词义,但是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同一熟语的词义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留学生在使用汉语熟语时,很容易出现词义偏误。
例如,“大吃一惊”在中文中表示惊讶的意思,但是在某些文化中,“吃惊”常常有“烦恼,烦心”的意思,因此留学生可能会误用“大吃一惊”来表示自己很烦恼,而引起误解。
建议:在学习汉语熟语时,除了要学习具体的用法外,还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避免因为文化差异导致的理解错误。
二、语法偏误汉语熟语的语法往往比较固定,但是留学生在使用时经常出现语法偏误。
例如,“活见鬼”是一个汉语熟语,用于表达极其不可思议、难以理解的事情,但是如果留学生将其直译成“Living to see ghosts”,就会出现语法错误。
另一个例子是“看不起人”,意思是藐视、轻视他人,但是留学生可能会说成“看不上人”,这里的用词不准确可能会导致语义的误解。
建议:学习汉语熟语时,需要了解其固定搭配的语法结构,这样才能正确使用,并且在练习时需要多多操练,以巩固语法知识。
汉语熟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往往不同,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熟语时容易出现语境偏误。
例如,“半途而废”在中文中表示中途放弃,但是如果留学生在某种情况下使用了这个熟语,却不符合语境,就会产生误解。
另一个例子是“两面三刀”,意思是表里不一,有两个面孔,但是如果留学生在一个比较正式的场合中使用这个熟语,也会引起不必要的争议。
建议:在使用汉语熟语时,要注意所处的语境,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如果没有明确的语境,就需要仔细思考这个熟语的用法和含义。
四、文化偏误汉语熟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留学生的文化背景差异,难免会出现文化偏误。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选择来中国留学,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化和知识。
由于汉字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偏误。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也反映了汉字学习的难度和挑战。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语音转写造成的偏误许多外国留学生的母语与汉语完全不同,他们在学习汉字时会受到自己母语语音体系的影响。
一些外国留学生将自己的母语语音转写成汉字,导致汉字的发音和书写与汉语实际语音不符。
“珍惜”可能被误写成“真西”、“正吃”可能被误写成“政吃”。
2.缺乏汉字笔顺知识汉字的书写顺序十分重要,因为它决定了汉字的结构和形态。
许多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汉字笔顺教育,导致他们在书写汉字时无法掌握正确的笔顺,出现笔画顺序颠倒或者错位的现象。
3.语义误解由于文化和语言的差异,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时很容易产生语义误解,将汉字的意思和自己母语的字面意思进行对应,造成偏误。
“激动”可能被误解为“激热”、“滑稽”可能被误解为“滑鸡”。
二、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的解决方法1.加强汉字笔顺教育为了解决外国留学生汉字偏误问题,教育机构需要加强对汉字笔顺的教育,使外国留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每个汉字的书写顺序。
可以通过示范写、比划画等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帮助外国留学生牢固掌握汉字的正确笔顺。
2.语音和语义的结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语音转写和语义对照的方式,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字的发音和意义。
通过将汉字的发音和实际语音进行对照,帮助外国留学生正确理解和书写汉字。
3.注重语言和文化的交融教育机构还应该注重外国留学生对汉语语言和中国文化的综合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和日常生活,避免在学习汉字时出现语义误解和偏误。
三、总结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汉字过程中出现的偏误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汉字是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文字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留学生语篇中的偏误类型
本文所分析的篇章偏误主要是留学生用汉语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出现的偏误现象。
为了便于研究分析,我对30篇外国留学生作文进行了分析。
这30篇留学生作文是取自香港公交部门在“万圣节趣味竞赛”中组织的外国留学生征文活动中的,题目分别是留学生对中国交通系列问题的看法和“难忘的……”。
这30名留学生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属中高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
随后对30篇留学生作文中的偏误进行了认真的整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
由数据统计可知,留学生篇章偏误主要表现在成分残缺和冗余错用方面,所占比例分别达到45%和50%,其中主语成分和关联词语偏误为主要偏误,偏误比例达到39.2%和40%,时间成分的偏误所占比例也有15.8%。
语序的问题虽然相对少点,但也要引起重视。
下面是根据上表数据对留学生篇章偏误类型的具体分析:
(一)留学生篇章中的成分残缺问题
成分残缺是指句中成分该有的地方没有,致使出现语义不明,前后连接不顺畅的现象。
这里主要说到三种成分残缺的现象,分别是主语残缺、时间词语残缺和关联词语残缺。
由上面的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成分残缺问题所占比例达
到45%。
1、主语成分的残缺
在所有的篇章偏误中主语残缺出现的频率最高,有36例,占篇章偏误的30%。
主语省略自由、灵活,使用频率高,是最常见的省略衔接手段之一,但是主语省略要求有一定的语篇环境。
在同一个语段里,多个小句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语义关系,这时候,如果前一个小句出现了主语,并且后面小句与前面小句是同一个主语,那么后面小句的主语可以省略。
许多留学生对此往往运用不佳,出现主语残缺的现象,也就是语篇中不该省略主语的地方省略了主语,造成主语缺失。
如:
例(1):随着社会的发展,a的生活质量也有所大的变化。
例(2):a还有一个也是现在非常严重的,b那就是车太多造成堵塞的现象。
例(3):a只要做到这么细小的事就可以帮助改善大气的污染,b然后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如;公交车与铁路等,c从而令到市内行驶的车减少。
例(4):a首尔市内有公共汽车专用线。
b只能开公共汽车的。
例(1)的a句缺少主语,想表达的意思应该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
”例(2)中a句的主语应该是“问题”,“现在非常重要的”是“问题”的定语,缺失了主语。
例(3)的c小句缺少主语,“减少”的应该是“车的数量”。
例(4)中b句的主语不可省略,a、b是独立的两句话,即使主语一致,也不可省略,所以b句应该加上主语“公共汽车专用线是”才正确。
主语残缺这种偏误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对主语省略原则的错误运用,造成句子的不完整,引起了语义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