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热管理开发介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整车热管理系统研究PPT课件

117
4. 优化匹配计算分析
118
2
3
** 与热管理相关的车辆子系统
4
** 汽车热管理开发过程
5
** 热管理模拟的各个部分
6
** 目前在用软件
Kuli: 特点: -- 整车和发动机开发中心开发的软件,实用 -- 整体考虑整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器、热交换器、
风扇)零部件,可以在热管理平台上优化各系统和零部件 -- 技术支持:Magna中国技术中心
24
** 冷却空气流动模型
25
** 冷却空气侧计算网络
26
** 一款柴油机轿车空气侧模型
27
** Audi A8 V8 TDI空气侧冷却系统示意图
28
** 空气侧和传热模型
29
(2)数据测量(试验台)
30
** 结构阻力曲线测量试验台
31
** 结构阻力特征线测量数据模式
32
** 面积阻力的阻力特性曲线
49
** 空调循环示意图
50
** 空调循环过程
51
** 空调和车辆冷却模型
52
** 冷却系统和空调的模拟计算模型
53
** 空调系统模型
54
2. 冷却零部件
55
1)散热器(水箱) 热功率特性曲线
(Nesselt数与Reynold数和Prandt数之间的关系)
56
** 散热器工作点与车辆运行工况点的对应关系
63
** 考虑通过风扇功率变化适应发动机运行工况点变动的 模拟计算模型
64
** 粘性风扇
65
** 风扇接合控制策略
66
** 风扇接合控制策略
67
整车热管理系统研究

整车热管理系统研究首先,发动机冷却系统是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
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发掉,将会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损坏。
因此,发动机冷却系统通过循环冷却剂来吸收和散发热量,确保发动机工作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包括水泵、散热器、风扇和温度传感器等组件。
水泵负责循环冷却剂,将热量从发动机传递给散热器。
散热器则利用风扇的辅助,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
而温度传感器则用于监测发动机温度,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就会触发风扇工作,加速热量散发。
其次,车内暖风系统是为了保持车内温暖而设计的。
它通过从发动机散热系统中获得热量,然后通过暖风管道输送到车内各个区域。
暖风系统通常包括暖风器、风扇和控制面板等组件。
暖风器负责加热来自发动机的冷却剂,并将热空气通过风扇送入车内,以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而控制面板则用于调节暖风系统的温度和风速等参数,使驾驶员和乘客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整车内温度。
最后,空调系统是整车热管理系统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制冷剂的循环来调节车内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空调系统通常包括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和控制面板等组件。
压缩机负责将制冷剂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将热量通过冷凝器散发到空气中,使制冷剂变成高温高压液体。
随后,高温高压液体通过蒸发器蒸发,吸收车内热量并降低车内温度。
最后,制冷剂通过蒸发后变成低温低压气体,再经过压缩机的压缩循环。
控制面板用于调节空调系统的温度、风速和空气循环模式等参数,以满足驾驶员和乘客对舒适度的需求。
总之,整车热管理系统在汽车行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保持发动机和车内的适宜温度,还能提供舒适的驾乘体验。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材料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效能和可靠性。
2024年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的分析研究,对2024年该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
经过对行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本文提出了该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该采取的战略。
一、行业背景汽车热管理指的是对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和空调系统等进行管理和调控,以确保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处于适宜的范围内,从而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目前,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包括热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
二、市场现状目前,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和对汽车品质的要求提高,使得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另外,政府对燃油效率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也促使了汽车热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目前,中国汽车热管理行业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已经成为全球汽车热管理技术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
三、发展趋势1.燃油效率的提高:随着能源资源的日益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燃油效率的提高是未来汽车热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和节约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需要进一步提高热效率和热回收能力。
2.新能源汽车的兴起: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将对汽车热管理行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对热管理系统的要求不同于传统汽车,需要开发和应用新的热管理技术。
3.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智能化和网络化的发展是未来汽车热管理行业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网络化的热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车辆的远程监控和控制,提高车辆的热管理效率和节能。
四、应对策略1.加强研发创新:在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下,研发创新是汽车热管理企业应该采取的重要策略。
加大对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力。
2.提高品质和售后服务:提高产品的品质和售后服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
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应用研究报告

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应用研究报告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应用研究报告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汽车市场也在逐步扩大。
在汽车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热管理技术已经成为了重要的一环。
汽车的动力系统、电子系统、驾驶员舱以及车身等部分都需要进行热管理,以保证汽车的安全、舒适和性能。
本文主要探讨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商业应用研究情况。
一、热管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热管理技术是指使用各种方法优化车辆内部温度、温度分布和热传递,以实现节能、性能可靠和安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热管理技术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发展趋势。
以下是汽车热管理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1.多物理场模拟多物理场模拟将热传输、空气流动、热辐射和传导媒介上移动的液体的相互作用考虑在内。
通过引入多物理场计算方式,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汽车内部的热流和温度分布,使得汽车整体效率更高。
2.多通道空调系统多通道空调系统可以分别为驾驶员、副驾驶、后排乘客以及后备箱提供不同的温度、空气流速、方向等,以满足不同环境下的需求。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乘客舒适度和车辆性能。
3.车辆主动热管理系统车辆主动热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天气条件和运行状态来自动调节发动机和电池组的热量,并可利用车身结构进行热量传递,以节省能源和提高车辆效率。
4.热电联合系统热电联合系统是利用发动机废热产生电力的过程来供应车辆电力需求。
这种系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商业应用情况汽车热管理技术的创新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商业应用。
以下是目前汽车热管理技术的主要商业应用情况:1.电动汽车电动汽车具有高效、节能、低碳等特点,使其成为了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主流。
现有的电动汽车中,热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池组温度控制、电机和电子系统散热等方面。
2.智能驾驶智能驾驶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汽车行业的重要方向。
在智能驾驶中,热管理技术可用于控制车辆模块的温度、空气质量和湿度,并保证整车系统的可靠性。
3.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多种形式。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成为了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这两个方面的管理对于提高汽车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整车热管理是指对汽车热能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以保持车内舒适温度、提高发动机效率和延长零部件寿命。
在汽车运行过程中,发动机产生的热量需要通过散热系统进行有效的散发,以避免过热对发动机和其他零部件造成损害。
同时,车内的热能也需要通过空调系统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驾乘环境。
因此,整车热管理需要综合考虑发动机散热、车内空调和其他热源的热能分配和利用。
能量管理是指对汽车能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和减少尾气排放。
随着能源紧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汽车工程师们致力于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汽车的能源利用效率。
在能量管理方面,一方面需要通过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和减小内部摩擦损失来提高燃油经济性;另一方面,还需要通过混合动力、电动化和轻量化等技术手段来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尾气排放。
为了实现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的目标,汽车工程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
在整车热管理方面,他们通过优化散热系统的设计和材料选择,提高散热效率;通过采用智能温控系统,实现对车内温度的精确控制;通过热回收技术,将发动机废热转化为有用能量。
在能量管理方面,他们通过改进发动机的燃烧系统和控制策略,提高燃烧效率;通过采用轻量化材料和优化车身结构,降低整车重量;通过混合动力和电动化技术,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的研究不仅涉及到汽车工程领域的多个学科,还需要与能源、材料和控制等领域进行紧密的合作。
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实现汽车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整车热管理及能量管理是汽车工程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合理的热能分配和利用,以及能源的高效管理,可以提高汽车的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汽车工程师们将继续努力,推动整车热管理和能量管理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汽车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车辆热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汽车内部和外部的热量进行管理和控制,以提高车辆热效应和驾驶舒适度。
车辆热管理的研究方法和内容主要包括热源研究、热传递分析、热力学模拟、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等方面。
一、热源研究热源是指汽车引擎和排气系统产生的热量。
热源研究主要包括对燃烧过程和排气过程的分析和优化,以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热量损失。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实验测试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对引擎和排气系统的温度、流速和压力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来分析热源的特性和性能。
数值模拟则可以通过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建立热源模型,模拟和预测热源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二、热传递分析热传递是指热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分析主要包括内部热传递和外部热传递两个方面。
内部热传递分析是指研究汽车内部各个部件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以确定热量分布和传递路径。
外部热传递分析是指研究汽车外部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过程,以确定车身和窗户等部件的热绝缘和隔热性能。
热传递分析的方法包括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如换热器性能测试、传热和传质的数学模型建立等。
三、热力学模拟热力学模拟是运用热力学原理和计算方法,对车辆热系统进行建模和仿真,以分析和评估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热力学模拟主要包括热力学循环分析、能量平衡分析和热力学特性优化等方面。
研究方法包括理论推导和计算模型建立。
理论推导可以通过热力学基本原理,建立热力学模型和方程,分析系统的热力学循环过程。
计算模型建立可以通过将热力学方程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相结合,建立数值模型,模拟和预测热系统的工作过程和性能。
四、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是指根据研究结果和需求分析,对车辆热系统进行设计、改进和升级,以提高热系统的性能和效果。
热管理系统设计和优化主要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元件选择和布置、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等方面。
设计和优化的方法包括规划设计和仿真分析。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设计研究报告

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设计研究报告汽车热管理系统是汽车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的主要任务是控制车辆中的温度,使车内环境保持舒适,提高驾乘舒适度和安全性。
本报告将介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设计研究。
一、研究背景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的发展,车辆数量快速增长,使得汽车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
同时,车内环境对驾驶员和乘客的身体健康和舒适度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汽车热管理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内容1. 系统结构设计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包括散热器、水泵、恒温阀、风扇、传感器、控制器等组成部分。
本研究将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结构设计,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和调节车内温度。
2. 功能实现设计热管理系统需要实现多种功能,包括温度控制、冷却、加热等。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本研究将设计开发智能控制算法,通过控制器来实现全自动调节车内温度,使驾乘舒适度得到提高。
3. 材料选型与优化为了保障系统的耐用性和长期稳定运行,本研究将对散热器、水泵、恒温阀、风扇等部件的材料进行优化设计,并在实验中进行验证。
同时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使其在不同工况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4. 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在系统开发完成后,本研究将进行性能测试和数据分析,评估系统的实际效果和各个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以指导后续的生产和使用。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实验室中进行零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测试,并使用数值模拟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其性能并进行优化。
四、预期成果1. 系统稳定性能得到提升,实现全自动调节车内温度。
2. 散热器、水泵、恒温阀、风扇等组成部分的性能指标得到提高,保障系统的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
3. 为后续生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汽车工程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五、结论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生产设计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研究通过系统结构设计、功能实现设计、材料选型与优化、性能测试与数据分析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整车热管理开发流程及实践

整车热管理开发流程及实践殷红敏;翟晓红;翁锐;杨栋【摘要】先进的汽车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冷却系统、润滑系统、HVAC等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目前整车热管理系统基本都是基于设计开发完成的车型上进行的,属于后期优化,没有对整车热管理系统开发进行系统的实践经验.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热管理的开发流程,需要基于全新车型对热管理的开发流程进行全面实践,掌控并完善热管理的系统开发流程.【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年(卷),期】2017(000)018【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热管理;流程;热平衡【作者】殷红敏;翟晓红;翁锐;杨栋【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62.1Abstract:Advanced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design must also consider the engine cooling system and lubricating system, HVAC system, and influence each other,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the nacelle with systematic and modular design method. Integrate the cooling system, lubrication system, HVAC, etc., and integrate in into an effe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The current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is done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basic models, belong tothe late optimization, not the system on the vehicl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experience.In order to be able to better grasp the thermal man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models for thermal management process to conduct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control and improve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Keywords: Thermal Management; Process; Heat BalanceCLC NO.: U462.1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18-79-04 热管理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足车辆性能的冷凝器温度及换热量、冷凝器、中冷 空调系统零部件匹配计 器等的性能指标要求 算 空调系统搭载整车工况 空调系统搭载整车工况下的性能表现 下的仿真计算 乘员舱内部空气速度分布,乘员舱内部温度分布 空调风管计算 人体表面相对空气速度分布,人体表面温度分布,乘 乘员舱舒适性计算 员舱内部舒适性指标计算、评价 整车冷却系统布置条件下的冷却系统相关零部件的温 发动机台架热平衡试验 度、压力及流量等测量 GB/T12542-2009或企业 整车冷却系统开发、机舱布置、零部件耐受性的评价 标准 1 空调升温试验 1、空调升温试验 车辆空调系统性能评价 2、空调降温试验 冷却系统、空调系统搭载整车工况下的性能评价
汽车工程研究院
AERI热管理的优势
• AERI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试验验证、性能测试到整车热管理开发全 可以为客户提供从试验验证 性能测试到整车热管理开发全 流程技术服务 • 具有完整的开发流程及测试规范 • 依托合作方及外籍专家的技术支持 • 先进的整车、发动机、HVAC测试能力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整车热管理开发仿真开发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开 发 阶 段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冷却系统1D和3D模拟计算 重点与整车测试规范 与试验相互验证 提高模拟 与试验相互验证,提高模拟 精度 更好的理解冷却系统的内部 认知水平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某 浙江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技术中心 某控股有限公司 D003电平衡试验 皮卡除霜除雾 D003-1V32热平衡试验 C303热平衡试验 D003-1V5热平衡试验 D003-2V7热平衡试验 热平衡 (不带喇叭)热平衡 不带喇叭)热平衡 D009热平衡(2台) D015热平衡(2台) 1.8T热平衡 充放电系统性能 D009车型PWM风扇标定项目 环模试验 D003-2.0T对标车途观2.0T热平衡试验 皮卡环境试验2车除霜除雾采暖 零部件耐候性能 热平衡试验 SUV除霜除雾 电平衡试验+环境9月份 整车环境试验 月 整车环境试验10月 B50改型车1V13 热平衡 D003发电机温度振动测试 某 某1.4T、GL8、丰田阿尔法环模试验 丰 阿尔法环模试 S30低温模拟试验 越野车采暖试验 某乘用车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乘用车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有限公司 某汽车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股份有限公司 某汽车有限公司 某汽车有限公司 空调降温试验 D009变速箱油温试验 B50F整车热平衡试验 整车热平衡+机舱热保护试验 整车空调降温、热平衡试验 整车热平衡试验 整车热平衡试验 整车热平衡 机舱热保护试验 整车热平衡+机舱热保护试验 整车热平衡试验 1.8T整车热平衡&机舱热保护试验 空调降温试验 D003-2 D003 2.0TPWM风扇标定 0TPWM风扇标定 C303 1.8TPWM风扇标定 D003-2.0T自动变速箱油温试验 C303-1.8T自动变速箱油温试验 C303-2.0T热平衡试验 LF6420和LF6380B空调降温 18车热平衡 B50FHVAC性能 C303-1.8T 发电机温度测量 530空调试验 空调试验 LF330空调试验 机舱热保护试验(环境舱2次,道路试验1次 某股份有限公司 ) 某汽车有限公司 620空调试验 调试 某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G501整车环模试验 某股份有限公司 热平衡&热保护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验 环境试 环境试验
机舱流场分析 冷却系统 空调系统
机舱温度场计算 乘员舱空调舒适度 计算
整车热平衡试验
耦合计算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整车热管理开发技术评估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1-D模拟计算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项目开发目标 –具体内容 –技术要求 –项目的技术难度进行评估 –项目可行性评估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整车热管理开发立项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1-D模拟计算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建立DVP 收集完整的数据集 详细的 详细的一维模型 维模型 –系统性能研究 –确认系统架构 快速CFD模型生成 –局部热管理问题 –RadTherm分析
Note) A : Approval / R : Responsible / S : Support / I : inform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整车热管理项目 合作内容 交付物内容 具体内容 发动机风扇、冷却模块空间布置的合理匹配建议、其 一维冷却系统性能匹配 一维冷却系统性能匹配仿真分析报告 它设计关注的分析目标值 仿真分析 维冷却系统性能匹配 一维冷却系统性能匹配 满足车辆性能的冷却系统子部件,如水箱、风扇等的 冷却系统零部件匹配计 冷却系统零部件选型指导报告 性能指标要求 算 冷却系统搭载整车工况 整车驾驶工况仿真 整车驾驶工况仿真计算报告 冷却系统搭载整车工况下的性能匹配 下的仿真计算 发动机舱内部空气速度场,中截面速度矢量场,散热 整车发动机舱冷态仿真 整车冷却性能 整车发动机舱冷态仿真分析报告 器空气侧平均空气流速、流量 分析 开发 发动机舱内部部件表面温度分布,中截面空气温度分 整车发动机舱热态仿真 整车发动机舱热态仿真分析报告 三维冷流场、温度场、 布,关注区域温度分布,散热器表面温度分布 分析 热害仿真及优化 整车发动机舱热害仿真 机舱热害仿真计算评估报告 机舱关键部件表面温度及可靠性评价 分析 发动机舱布置优化建议报告 一维空调系统性能匹配仿真分析报告 一维空调系统性能匹配 空调系统子部件选型指导报告 调系统子部件 指导报告 空调系统性能 开发 整车驾驶工况仿真 三维乘员舱热舒适性仿 真及优化 需求参数获取试验 整车热平衡、热害试验 验证及验收 试验(方案一 ) 空调系统试验验证及验 收 整车驾驶工况试验验证 及验收 整车驾驶工况仿真计算报告 空调风管计算仿真分析报告 乘员舱热舒适性的优化建议报告 需求参数获取试验报告 整车热平衡、热害试验验证报告 空调系统升温试验报告 空调系统降温试验报告 整车驾驶工况试验验证及验收报告 对计算结果分析及合理化建议 空调系统的整车性能匹配计算 发动机舱布置优化分析 空调系统性能匹配仿真 工作内容 交付物
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开 发 阶 段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性能预测空气流冷却包 详细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 热管理和设计指导
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开 发 阶 段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
期
准
备
立
项
阶 段
开 发 阶 段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热分析 详细空气流动和温度分布 热管理和设计指导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汽车工程研究院
前期准备实验 台架热平衡试验 关键零部件试验
汽车工程研究院
试验规范
汽车工程研究院 案例1:某重卡车型机舱热管理计算
新车型考核车内热平衡 情况;
从前脸压力云图上看, 从前脸压力云图上看 压力最大处基本在进气 格栅的位置,保证了有 足够的空气进入到发动 机舱内部;
冷凝器
冷凝器和中冷器前部的 压力分布不均匀,主要 中冷器 原因是由于没有稳定的 气流进入到芯体中 气流进入到芯体中。
汽车工程研究院
冷却性能预测 冷却液,润滑油,其他流体的温度 关键部件的温度 热管理和设计指导
汽车工程研究院 试验验证阶段
整车热测试包括冷却系统,热管理和空调系统测试 –流体系统(冷却液,油,制冷剂) –冷却包和发动机舱的空气 –发动机舱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数
据
库
台架热平衡试验
1-D模拟计算
3-D CFD计算
辐射散热计算
实验验证
部件: 类似的数据模型 模型 模型: 相近的一维模型 发动机模型 整车模型 整车驾驶工况
早期的选型指导 获取建立一维计算 装配指导 模型所需的参数和 边界条件 条件 冷却系统 冷 空调系统
汽车工程研究院
整车热管理开发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汽车工程研究院
概述:
团队现有硕士6人,博士2人(CAE团队热管理方向), 及外籍专家支持; 拥有环境仓、发动机台架、零部件实验室等满足多层 次需求的试验条件; 。通过利用CFD、电控以及试验等综合手段,能够提供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开发、改造及优化等技术服务,涵 盖的范围包括冷却水腔优化 冷却系电控化改造 发 盖的范围包括冷却水腔优化、冷却系电控化改造、发 动机舱热管理、冷却系关键子部件选型及布置优化、 冷却系专题试验 空调系统关键子部件选型优化 乘 冷却系专题试验、空调系统关键子部件选型优化、乘 员舱舒适度计算以及发动机台架评价测试、整车环境 仓测试评价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