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肝衰竭的治疗

合集下载

急性肝衰竭怎么治

急性肝衰竭怎么治

急性肝衰竭怎么治
一、概述
肝衰竭,顾名思义,病人不仅仅是肝脏功能紊乱的问题,而且是已经出现了肝部衰竭的症状的了,而且引起肝衰竭的原因是多样的。

肝衰竭是一种因为多种因素给造成的疾病,肝衰竭是一种严重肝脏损害。

病人体内肝脏的合成功能、解毒功能还有排泄功能,甚至是病人生物转化的功能,已经发生了非常严重障碍的症状,而且病人肝脏处于一种比较糟糕的失代偿的作用。

急性肝衰竭怎么治?
二、步骤/方法:
1、肝衰竭是需要积极的治疗的,而且治疗需要有清晰的治疗的思路。

第一需要仔仔细细去限制肝衰竭病人的蛋白摄入,这时候不要给病人吃高蛋白质的食物的,而且需要给病人去适当输入葡萄糠做支持的治疗。

2、肝衰竭的病人需要输入支链氨基酸。

而且需要给病人用泻剂,肝衰竭的病人需要卧床休息的,医生会给病人去输入乳果搪,这样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肠内对氨的吸收.这时候不要给肝衰竭的病人去喝很多的水。

3、肝衰竭的病人不要自己随随便便吃药喝水,需要治疗达到酸碱平衡.而且病人需要接受抗感染治疗.同时需要支持心,肺,肾等组织器官功能。

不仅仅需要限制入水量,而且还需要药物治疗,去调整电解质平衡。

三、注意事项:
肝衰竭是需要积极的治疗的,而且治疗需要病人积极乐观的配合的,一旦发现病人有肝衰竭的症状的时候,需要赶紧给送到医院里面去的,而且需要积极的治疗。

急性肝衰竭_应急预案

急性肝衰竭_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患者表现为肝脏功能迅速下降,病情进展迅速,若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死亡。

为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能力;2. 确保急性肝衰竭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3. 降低急性肝衰竭患者的死亡率。

三、预案内容1. 早期识别与诊断(1)医护人员应提高对急性肝衰竭的警惕性,对具有疑似症状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能、凝血功能、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检查等。

(2)对患者进行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药物、毒物、病毒感染等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

2. 急救措施(1)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2)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快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3)针对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抗病毒治疗、解毒治疗等。

(4)预防和控制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

(5)加强营养支持,给予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

3. 特殊情况处理(1)肝性脑病:及时给予降颅压、抗惊厥、镇静等治疗,必要时可行人工肝支持治疗。

(2)凝血功能障碍:给予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等输血治疗。

(3)多器官功能衰竭:积极进行器官支持治疗,如呼吸机、血液透析等。

4. 转诊与转院(1)对于病情危重、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急性肝衰竭患者,应及时转诊至具有肝移植条件的医疗机构。

(2)对于病情稳定、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治疗的患者,可转院治疗。

5. 人员培训与演练(1)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急性肝衰竭诊疗知识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

(2)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性肝衰竭救治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四、预案实施与监督1. 医院成立急性肝衰竭救治小组,负责预案的实施与监督。

2. 定期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 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高救治水平。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技术发展,适时进行修订和完善。

肝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肝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药物治疗(1)内科基础治疗原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针对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并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为肝细胞的再生赢得时间。

①一般支持治疗:卧床休息、严格消毒隔离、保证每日能量和液体供给、维持内环境稳定、动态监测肝功能、血生化、凝血项等变化。

②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的治疗:a病因治疗:对于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及HBVDNA阳性的肝衰竭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尽早酌情使用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等,临床研究显示:积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近期可遏制肝衰竭的炎症过程,远期可抑制炎症发作,延缓肝纤维化,降低肝癌发生;但应注意后续治疗中病毒变异和停药后病情加重的可能。

对于药物或酒精所致肝衰竭,及时停用可疑药物和严格戒酒。

b激素治疗: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对降低急性肝衰竭(尤其是酒精性肝衰竭)病死率有显著效果,但糖皮质激素对HBV所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应用存在一定争议。

周先珊等通过对63例早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ACLF患者的随机分组研究发现,在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mg/日×7天,后逐渐减量,总疗程7周)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活动度,同时不增加腹腔感染、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我们前期以30例HBV-ACLF 患者为治疗组应用甲基强的松龙,26例对照,结果提示激素可以改善患者预后。

c营养支持、促肝细胞再生治疗:为减少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可酌情使用促肝细胞生长素和前列腺素El(PEG1)脂质体等药物,但疗效尚需进一步确认。

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营养支持治疗,提供必需量、均衡的营养底物是肝脏再生和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我们近年来的研究提示:肝衰竭患者低代谢状态不仅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且存活的几率大,疾病的危重期保障基本代谢需求即可,过高糖的输入和能量过多都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另外,任何一个疾病阶段都提倡经胃肠道营养摄入,不足部分再静脉给予。

急性肝衰竭的急救处理与案例分享

急性肝衰竭的急救处理与案例分享
对于病情危重的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有 效治疗方法。
急性肝衰竭的药物治疗
支持性治疗
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人工肝支持等措 施,改善患者的循环、水肿和肝功能。
保肝治疗
应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类、水飞蓟素等,以 减轻肝细胞损伤,保护残余肝功能。
控制并发症
根据患者病情,积极控制感染、出血、脑病等 并发症,改善预后。
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戒酒,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保持规律作息,积极进行适度运动。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例如 保肝药物、免疫抑制剂等,以促进肝脏 修复。
急性肝衰竭的案例分享1
患者是一位28岁的男性,因不明原因腹痛、黄疸、腹水就诊。经检查确诊为 急性肝衰竭,并伴有肝性脑病。患者病情危重,曾一度陷入昏迷状态。经过 积极的治疗,患者病情逐渐稳定,最终恢复健康。
MRI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肝脏结构信息,例如肝脏脂肪含量、炎症 程度、纤维化程度等。此外,MRI还可以帮助判断肝脏是否发生 肝硬化、肝癌或其他并发症。
急性肝衰竭的鉴别诊断
急性肝炎
肝炎是导致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原因。
酒精性肝病
长期大量饮酒可导致肝脏慢性损伤,最 终发展为急性肝衰竭。
药物性肝损伤
某些药物会导致肝脏损伤,进而发展为 急性肝衰竭。
急性肝衰竭的肝移植适应证
1 1. 终末期肝病
肝衰竭进展至晚期,无法通过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改善, 患者生命受到威胁。
2 2. 肝功能衰竭
肝脏无法执行正常功能,导致黄疸、腹水、凝血功能障碍 等严重并发症。
3 3. 肝脏疾病
肝硬化、急性肝炎、肝癌等疾病导致肝功能严重受损,预 后不良。
4 4. 肝移植风险
计算,分数越高,病情越严重。

急诊科中的急性肝衰竭并发症处理技巧

急诊科中的急性肝衰竭并发症处理技巧

急诊科中的急性肝衰竭并发症处理技巧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其并发症处理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针对急性肝衰竭的主要并发症,介绍急诊科中的处理技巧和方法。

一、肝性脑病的处理肝性脑病是急性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病情进展迅速,需要及时有效的处理。

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进行意识水平的观察和记录。

对于意识混浊或昏迷的患者,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其呼吸道畅通,预防窒息。

其次,药物治疗在处理肝性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乳果糖是一种常用的药物,通过增加肠道内的渗透压,促进氨的排泄,减少肝内和全身性氨的积聚。

此外,口服抗生素(如诺氟沙星)可以抑制肠道内细菌的生长,减少氨的产生,从而改善肝性脑病的症状。

另外,肝性脑病的饮食管理也是处理的关键。

限制蛋白质摄入,增加碳水化合物摄入,可以减少氨的生成和吸收,减轻脑病的症状。

此外,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二、肺感染的处理急性肝衰竭患者常容易合并肺感染,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威胁较大。

因此,在处理肝衰竭患者时,应重点关注预防和治疗肺感染。

预防肺感染的关键措施包括呼吸道护理和加强感染控制。

对于卧床患者,应采取适当的体位转换和体位引流,保持呼吸道通畅。

此外,定期洗胃和抗酸剂的使用可以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在加强感染控制方面,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和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等。

对于已经合并肺感染的患者,应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选择抗生素时,要考虑患者肝功能和肾功能的状态,并避免肝毒性较大的药物。

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进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和指导后续处理。

三、肾功能衰竭的处理急性肝衰竭可导致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即肝功能衰竭伴随着肾功能衰竭。

对于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应根据其尿量和尿液检查结果进行处理。

对于少尿型肝肾综合征,首先应保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避免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其次,应进行肾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以及肾脏移植等。

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支持治疗策略

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支持治疗策略

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与支持治疗策略引言急性肝衰竭是一种严重且常见的临床情况,其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支持治疗策略一直备受关注。

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和发展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肝损伤、肝功能障碍、炎症反应等。

了解这些机制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探讨一些常用的支持治疗策略。

1. 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急性肝衰竭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肝细胞损伤、肝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等。

1.1 肝细胞损伤急性肝衰竭与肝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

肝细胞损伤的常见原因包括药物和毒素的暴露、肝炎病毒感染、缺血再灌注损伤等。

这些因素导致肝细胞的损伤和坏死,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1.2 肝功能障碍急性肝衰竭时,肝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由于肝细胞损伤和坏死,肝脏的合成、代谢和解毒功能受到抑制。

这导致了血液中毒性代谢产物的积累,如胆红素、氨等。

此外,肝脏也无法合成和分泌正常的凝血因子,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1.3 炎症反应急性肝衰竭时,机体的炎症反应被激活。

炎症细胞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导致了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

这种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了肝细胞的损伤,并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展。

2. 急性肝衰竭的支持治疗策略支持治疗是急性肝衰竭患者的关键治疗策略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支持治疗策略。

2.1 营养支持急性肝衰竭患者往往由于肝功能障碍而出现食欲减退或消化吸收障碍等情况。

营养支持是保证患者营养需求的重要手段。

通过口服、鼻饲或静脉营养的途径,提供足够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2.2 症状缓解与监护急性肝衰竭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

针对这些症状的缓解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重要。

此外,密切的监护也是急性肝衰竭患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3 代谢物清除由于肝功能障碍,急性肝衰竭患者往往存在氨中毒和胆红素升高等情况。

适当的药物治疗和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等,可以有效清除体内代谢物,减轻肝脏负担。

肝衰竭的保守治疗方案

肝衰竭的保守治疗方案

摘要:肝衰竭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等。

保守治疗是肝衰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旨在减轻肝脏负担,改善患者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肝衰竭的保守治疗方案,包括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并发症管理等方面。

一、引言肝衰竭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肝脏合成、代谢、解毒等功能障碍。

根据病因和病程,肝衰竭可分为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

保守治疗是肝衰竭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通过综合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二、营养支持1.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肝衰竭患者应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维持机体正常代谢。

高热量饮食有助于维持患者体重,高蛋白饮食可促进肝脏修复,高维生素饮食有助于维持肝脏功能。

2. 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可加重肝脏负担,应尽量避免。

3. 适量补充水分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电解质平衡,减轻肝脏负担。

三、药物治疗1. 抗病毒治疗对于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衰竭,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干扰素、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

2. 肝保护药物肝保护药物可减轻肝脏炎症,保护肝细胞,如多烯磷脂酰胆碱、水飞蓟素等。

3. 利尿剂肝衰竭患者常伴有腹水和水肿,利尿剂如呋塞米、螺内酯等可减轻腹水和水肿。

4. 降酶药物降酶药物如拉布立酶、奥布胆酸等可降低血氨水平,减轻肝脏负担。

5. 肝性脑病治疗肝性脑病是肝衰竭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包括调整肠道菌群、使用醒脑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四、并发症管理1. 腹水和水肿腹水和水肿是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可通过利尿剂、限制钠盐摄入等措施进行治疗。

2. 肝性脑病肝性脑病是肝衰竭的严重并发症,治疗包括调整肠道菌群、使用醒脑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3. 肝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是肝衰竭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治疗包括限制液体摄入、使用利尿剂、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4. 出血倾向肝衰竭患者常有出血倾向,需注意预防出血,如使用抗凝药物、止血药物等。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肝功能衰竭可发生在慢性肝病、肝中毒、其他系统器官衰竭等过程中。

肝有弥漫性病变,合成、转移、储存、解毒等相关功能降低,严重影响全身。

1.病毒性肝炎(A、B、C等):病毒性肝炎是由几种不同的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是肝炎和坏死病变。

它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范围广、发病率高的法定乙类传染病;部分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患者可演变为慢性,可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对人民健康危害极大。

目前已确定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五种,其中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

乙型、丙型丁型病毒性肝炎可表现为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2.化学中毒:乙酰氨基酚、甲基多巴、硫异烟胺、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氟烷、四氯化碳、水杨酸、黄磷等,可引起急性肝衰竭。

3.手术疾病:急性肝衰竭可发生在手术、创伤、休克等患者中,常发生肝硬化、阻塞性黄疸等肝功能障碍。

4.其他:妊娠(多在后3个月)Wilson急性肝功能衰竭也可发生在疾病等过程中。

1.肝性脑病:这种疾病主要是中枢神经功能障碍,主要是意识障碍。

最根本的原因是急性肝衰竭或门衰竭-身体分流,使肠道毒性物质不能被肝脏解毒或清除,或通过侧支循环直接进入身体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脑组织,导致脑功能障碍。

它通常发生在急性肝功能衰竭、肝硬化、自发或人为引起的门分流的基础上,也可发生在原发性肝癌、妊娠急性脂肪肝和严重胆道感染的基础上。

2.黄疸:又称黄胆,俗称黄胆,是血清中胆红素升高引起皮肤、粘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一些肝病、胆囊病和血液病常引起黄疸。

3.肝臭:如果患者呼气或观察尿液时闻到烂苹果和臭鸡蛋的混合气味,或者鱼腥味带有甜味,那就是肝臭。

肝臭是严重肝病患者,尤其是肝昏迷患者在肝功能衰竭时的独特特征。

4.出血:可出现皮肤出血斑、注射部位出血或胃肠道出血等。

5.其他器官系统并发性功能障碍:常见的是肾功能减退、尿量减少,甚至急性渗功能衰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TNFa单抗 –TNFa受体拮抗剂
Total Bilirubin (mg/dL)
Pilot study of Infliximab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lcoholic hepatitis: Effects on bilirubin levels and prothrombin time
血清胆红素水平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凝血酶原时间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曲格列酮所致肝衰竭
• 1997年3月FDA批准上市 • 数月后即有肝衰竭报告 • 欧洲撤市 • 美国FDA发出警告,要求严密监测 • 94人发生肝衰竭(多为肝细胞坏死性) • 2000年3月撤市
• Viral hepatitis 60%
– NANB-40% – HBV- 5% – HAV-13%
• Drugs- 14% • Wilson’s disease- 6% • Ischemia- 3% • Others: metabolic, immune, etc.- 1-2%
CRL 2006
II期临床研究中 FIAU所致7例肝衰竭
• 7 / 15发生乳酸酸中毒 • 开始用药后9 ~13 周出现 • 5人死于严重酸中毒,有的并发出血性胰腺炎 • 2 人接受紧急肝移植后存活 • 与典型急性肝衰竭不同,其转氨酶和胆红素仅轻度升高,但
乳酸严重升高 • 与Reye综合征、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即四环素或苦味酸过量中
严重酒精性肝炎
• 发热、肝大、黄疸 • 食欲不振 • 凝血机制障碍 • 脑病 • 白细胞增多 • SGOT/SGPT < 400 IU/L
Maddrey Index=(PT延长秒数4.6)+TB(mg/dl)
严重酒精性肝炎
• 病死率: 30-50% • 目前的治疗
–激素 –己酮可可碱
• 试验中的治疗
非病毒因素所致的急性肝衰竭
肝衰竭
• 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 • 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
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 • 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
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2006年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及肝病学分会的重型肝病与人工肝学组肝
急性肝衰竭的病因
• 病毒性肝炎:A,B,C,D,E • 化学性肝损伤
毒所致的暴发型脂肪肝肝衰竭相似 • 主要因线粒体受损所致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抗HBV核苷类似物-FIAU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血清乳酸水平
(N Engl J Med 1995;333:1099-105.)
5
0
10
d0
Hale Waihona Puke d3d7d14
d21
d28
d0
d3
d7
d14
d21
d28
自身免疫性肝炎 AIH
Czaja AJ, et al. Hepatology 2002; 36(2):479
AIH临床特征
• 男:女=1:4 • 有10~30岁及40岁以上两个年龄高峰 • 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慢性肝炎 • 约40%以急性肝炎起病 • 偶有以暴发性肝衰竭起病者(8.6%~10%) • 对激素疗效很好
因果关系的判断
• 时间上的先后顺序
– 起病与用药的时间关系 – 病程 – 再次用药
• 临床标准
– 病人相关的资料 – 其他危险因素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 (Paris, June 12-13, 1989) Journal of Hepatology 1990; 11:272-6.
– 药物性 – 酒精性 – 其它毒物
• 自身免疫性肝炎 • 血管异常
– Budd-Chiari综合征 – 肝小静脉阻塞性疾病(VOD) – 急性肝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 缺血性肝炎(休克肝) • 先天性代谢异常 • 妊娠期脂肪肝 • 恶性肿瘤浸润肝脏
Indications for OLT in FHF
Am J Med. 2003;114:299–306.
曲格列酮在美国导致89人肝衰竭
曲格列酮所致肝衰竭
周 Am J Med. 2003;114:299–306.
Eating wild mushrooms can poison you and your loved ones
• Which one is safe to eat? Be safe and just say “no” to wild mushroom picking.
药物性肝损害的流行病学
• 占黄疸病例的5% • 占急性肝炎的10%(50岁以上者为40%) • 占急性肝衰竭的25%(USA)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率仅为10%(USA)
FHF: drug-induced
• Differs in different areas of the world: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 infections USA- 35% acetaminophen overdose 50% viral UK- 66% acetaminophen overdose 30% HBV
肝损害的分类(3)
• 严重肝损害(Sever liver injury)
– 黄疸 – PTA<50% (注射Vit K 后) – 肝性脑病
• 暴发性肝损害(Fulminant liver injury)
– 数天至数周内出现脑病和严重凝血障碍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s (Paris, June 12-13, 1989) Journal of Hepatology 1990; 11:272-6.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PT (sec)
22,00 20,00 18,00
0,00 d0
d3
d7
d14
d21
d28
16,00 d0
d3
d7
d14
d21
d28
Total Bilirubin (mg/dL)
40
35
35 30
30
PT (sec)
25
25
20
15
20
10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