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上《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其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接触过计算器,但可能只停留在会使用计算器的阶段,对计算器的功能和结构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认识和掌握计算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计算器,了解其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器的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2.难点:计算器在实际运算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游戏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实践、交流,从而掌握计算器的使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若干台,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操作;2.准备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3.准备一些数学题目,用于学生在课堂上练习使用计算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计算器,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计算器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展示计算器的结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计算器。

同时,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各个部分,如显示屏、按键等,并演示如何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一台计算器。

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操作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如加、减、乘、除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单元-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课题名称: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教学年级: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1)计算工具的认识:熟悉几种常见的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计算机等;了解计算工具发生发展的历史(2)用计算器计算:用计算器计算、验算、探索规律。

2.教材编写特点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使学生基于“大数的认识”上,对大数的读写、组成、比较大小、改写、求近似数等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后的一种数学文化的补充和数学技巧的点拨。

本节课运用大量的直观图,比较形象直观的让学生在观察和活动中认识常用的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体会人们为了方便计算在计算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祖国、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会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本节课体现了数学——计算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并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4.我的思考本节课包含了认识计算工具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两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老师要使学生认识从古至今的几种计算工具,感受到计算工具在人类发展史上的突出作用,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掌握现代最普遍的计算工具——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这两项内容一个重在分享、听说、一个重在操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的高。

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做好课前准备尤为重要,课前需要老师和学生提前阅读和收集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以做到心中有数。

同时这节课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关系,把这两节放在一课时时间稍显紧张,所以时间的分配也应适当把握。

二、学生分析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学生在小学阶段完成了“数的认识”,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知识。

学生在生活中大量的接触数及计算相关的内容,比如乘车、买东西等,为课堂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生活背景;对与计算器,由于它本身快速、准确、便携等特点,这已经是各家各户常见的计算工具,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具备了简单的操作能力,如加减乘除,对本节课对此认识和操作并不陌生,有浓厚的生活支撑。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

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四年级数学《计算工具的认识》教案1 【教学目的】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开展史。

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究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展计算。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才能和创新才能。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消费理论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利用计算器来进展计算。

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展,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开展有一个比拟全面的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开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究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

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展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

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

课一开场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进步学习兴趣。

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开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开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和计算器)》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让学生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及使用方法;二是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对数字敏感,好奇心强。

但他们使用算盘和计算器的经验不足,对计算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还需加强指导。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新事物的接受程度和操作能力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能熟练地使用算盘和计算器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及使用方法。

2.难点:算盘和计算器的操作技巧,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计算工具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演示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模仿操作。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反馈评价法: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足够的算盘和计算器,以便学生实践操作。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算盘和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以便课后自主学习。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算盘和计算器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见过算盘和计算器吗?它们有什么作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3《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计算基础,对于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他们可能对计算器的使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了解其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以及操作方法。

2.使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实践法、小组合作法、问答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计算器,学会使用计算器,并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计算器,确保其正常运行。

2.准备相关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

3.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用于让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到过计算工具?让学生分享自己使用计算工具的经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计算器的各个功能键及操作方法,并通过PPT或黑板进行讲解。

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操练(15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然后用计算器进行实际操作。

教师在旁边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挑选几名学生,让他们在讲台上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计算器的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计算器,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工具进行数学计算?让学生举例说明,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人教新课标一、学习目的〔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落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

这是先生第一次系统的看法和运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开展为契子,营建计算工具演化文明开展的气氛,让先生在文明的归结进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历程,拓宽先生的知识面。

然后布置了借助计算器停止复杂的运算,阅历运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进程,学会用计算器探求复杂的数学规律。

〔二〕中心才干在用计算器停止四那么运算的进程中,进一步增强入手操作才干,经过用计算器探求规律,培育观察、推理才干。

〔三〕学习目的1.经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开展历程,看法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共同的数学文明魅力。

2.经过引见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用键的作用,会运用计算器停止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求规律,开展合情推理才干。

〔四〕学习重点看法算盘、计算器,应用计算器停止计算。

〔五〕学习难点探求发现复杂的数学规律〔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义务〔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1.导入出示标题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同窗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相似的大数,当计算比拟复杂时,可以运用计算工具——计算器。

从古至今,人类都运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开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明天我们就一同来初步看法、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篇一:《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理解计算工具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工具(系绳、记笔记、计算等)的开发。

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让学生了解计算器上每个功能键的功能,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重点和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并会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算盘、计算器、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一些计算工具。

首先,谁第一个说,你知道什么计算工具?1.学生介绍计算工具2.展示课件,介绍古代计算工具二、新课学习(一)理解算盘:1.介绍算盘的由来:2.介绍算盘的组成:3.算盘的两种功能:4.练习老师说数,请你拨,比比谁拨的快贰万肆仟陆佰捌万陆仟零捌仟玖佰伍拾陆万叁仟贰拾柒万陆仟捌佰玖拾元整345678942094823098(二)对计算器的理解1.介绍功能键:On/C:谁知道这把钥匙是干什么的?off:谁知道这个键有什么作用?2.计算操作:由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然后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课件演示:计算器3.利用计算器计算(1)386+179825-138先估算这道题大约得几?怎样估算?利用计算器怎样计算?(2)用计算器计算乘法和除法26×39312÷8估计多少钱?如何估计?4.练习用计算器计算陆叁×柒佰捌拾肆万贰仟叁佰陆拾伍×734327180÷492三、课堂作业1.教科书第30页的问题11和12;2、教材30页第13题看清要求在书上完成;四、总结:五、板书设计理解计算工具算筹算盘计算器:on/c开和清除键走调篇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学设计理解和使用计算器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23-25页信息窗第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并能计算大数。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工具的认识与使用

《计算工具的理解与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简单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结绳记事、算筹等)2、向学生介绍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

3、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实行计算。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理解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难点;利用计算器来实行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今天我们来一起理解一些计算工具。

你知道哪些计算工具?2、学生介绍计算工具3、介绍古代计算工具: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持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

人们就用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的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

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

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

用算筹表示一个数,采用十进位制,并且纵式横式交替使用。

个位数用纵式表示,十位数用横是表示,百位数再用纵式表示“……”空格表示零。

二、新授:(一)理解算盘:1、介绍算盘的由来: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

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2、介绍算盘的组成:刚刚同学们介绍了很多的计算工具,其中(1)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很多地方还能见到。

你理解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理解?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2)两种不同的算盘: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23~25页情境图及第26页例1、例2和做一做。

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的认识和使用计算器,教材以计算工具的发展为契子,营造计算工具演变文化发展的氛围,让学生在文化的演绎过程中初步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然后安排了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经历使用计算器计算——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发现规律的过程,学会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二)核心能力
在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强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用计算器探究规律,培养观察、推理能力。

(三)学习目标
1.通过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程,认识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通过介绍计算器,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四)学习重点
认识算盘、计算器,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五)学习难点
探索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计算工具的认识和使用》名师教学课件、教具算盘、计算器。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预习课本第24~26页内容。

(2)运用互联网,查出算盘上的每个珠子表示什么数字?
(3)在算盘上拨出10572、319645、1000001、987654321这些数字,并写出它们的读法。

(二)课堂设计
1.导入
出示题目
第一组:25×20 45+55 360÷36 1900-100
第二组:123456+98552 3698×46201 36952872÷2332
同学们能快速算出第二组算式的得数吗?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类似的大数,当计算比较复杂时,可以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器。

从古至今,人类都使用了哪些计算工具呢?它们发展的历程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初步认识、了解计算工具。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计算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一些可以直接看出结果的题目,如果用计算器计算会比较慢,而对于一些大数目的复杂题目计算,用计算器会比较快捷。


2.问题探究
(1)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学生介绍知道的计算工具。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

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


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出示课本第23页情境图,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设计意图:从古到今完整的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感受计算工具独特的数学文化魅力。


(2)认识算盘
(出示实物)你都在哪见过算盘?你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介绍算盘的框、梁、档、珠子。

问题1:你知道算盘的1颗上珠表示几?1颗下珠表示几?
(出示两种算盘图)根据图示,教师介绍这两种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

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

因为我国古代是15
进制。

现在是满十进一。

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

进行了改进。

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

上面是1颗珠子。

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

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问题2:(出示图示)你能写出下面算盘表示的数吗?
请在算盘上拨出602、534067。

同桌之间相互拨数,第一组,先拨数再写数;第二组,先说数再拨数。

【设计意图:通过相互拨数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算盘中不同的珠子表示不同的数的理解。


(3)认识计算器
①了解计算器的功能键
出示课本第25页用计算器计算的情境图。

问题1:观察自己手中的计算器,你知道哪些键的功能,在小组内交流。

②用计算器计算
根据大屏幕上的步骤,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用计算器算一算386+179。

自己试一试:825-138,26×39,312÷8
闯关游戏:(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

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4)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出示例2的前四个算式: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1)用计算器计算。

2)观察四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应用规律写出后三题的得数。

4)用计算器验证。

照这样,你还能写出别的算式吗?
9999×6= 9999×8= 9999×11 9999×12=
用计算器验证:你发现结果还符合规律吗?可以进一步探索。

5)完成课本第26页做一做第二题。

(检测目标2的达成)
6)思考:怎样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
交流后小结:计算器计算——观察猜想规律——计算器验证——得出规律——应用规律
3. 课堂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计算工具的发展史,知道了如何用算盘表示多位数,能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会借助计算器探索简单的规律并进行运用。

(三)课时作业
1.课本第28页第1题。

答案:412;53;85;354;3465;741。

解析:会用计算器计算(检测目标2)。

2.课本第28页第3题。

答案:435;330;580;1345。

解析:这个题又告诉学生一种检验方法(检测目标2)。

3.课本第28页第4题。

答案:142857;285714;428571;571428;714285;857142。

规律:计算结果都由142857这几个数字…
解析:通过计算结果,学生观察、分析得出规律(检测目标2)。

4.课本第28页第5题。

答案:500×7=3500。

解析:采用简便方法会比计算器算得快。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中间的数是500,前三个数分别比500少1,2,3,而后三个数则分别比500多1,2,3,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求7个500是多少,口算就可算出得数(检测目标2)。

5.课本第28页第9题。

答案:356+175=181结果不合理,错误原因:加数不可能大于和。

179-86=265结果不合理,错误原因:差不可能大于被减数,个位上9减6不可能等于5。

38×45=1748结果不合理,错误原因:个位数应是0,不是8。

395÷5=390结果不合理,错误原因:商的个位数不可能是0;商不可能是三位数。

解析:略(检测目标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