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

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抗凝血药是一类可以延长凝血时间的药物,常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抗凝血药的治疗范围及科普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药物。

一、抗凝血药物的治疗范围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预防和治疗:1.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部血栓栓塞(PE)。

抗凝治疗可防止血栓进一步生长和蔓延,预防病情恶化,并降低再发风险。

2. 心房颤动(AF):患有心房颤动的患者易形成心脏内的血栓,增加中风风险。

抗凝治疗能有效降低中风的风险,并帮助维持正常的心跳节律。

3.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患者需要长期使用抗凝药物来预防瓣膜相关的血栓形成。

4. 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某些具有高血栓形成风险的人群,如长时间卧床不动的患者、癌症患者等,可能需要接受抗凝治疗来预防血栓的发生。

二、常见的抗凝药物类型及用法常见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肝素类药物、华法林类药物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它们的用途和用法略有不同:1. 肝素类药物:包括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这类药物常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用于急性血栓疾病的治疗。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以调整剂量和疗程。

2. 华法林类药物: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需要经常检查凝血时间(INR值)来调整剂量。

它广泛用于治疗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等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华法林与某些食物和药物有相互作用,应按医生建议进行饮食和其他药物的管理。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属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或十达网设置物因子抑制剂。

与华法林相比,这些药物作用更为直接,疗效稳定,并且无需经常监测凝血时间。

三、抗凝药物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抗凝药物需注意以下事项:1. 准确遵循医生的处方和建议,按时按量服药。

2. 定期检查凝血指标或INR值,以确保抗凝效果在安全范围内。

3. 避免突然停药或改变剂量,以免引起血栓或出血等不良反应。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抗凝药物的基本分类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抗凝药):
肝素、华法令、香豆乙酯、蚓激酶等
2、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药物(溶栓药):
尿激酶、链激酶、降纤酶、阿替普酶等
3、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前列环素、双嘧达
莫、氯吡格雷、阿那格雷登
一、抗凝药物
常用药物:
(一)肝素类
1)、成份及种类:肝素钠/钙,普通/低分子
⑥、预防性使用肝素后,应避免硬膜外麻醉
⑦、肝素过量,可用1%硫酸鱼精蛋白中和。
普通肝素(Heparin)
机制:改变抗凝血酶III的构造 抑制凝血因子IIa、Xa、Xa 抑制凝血酶的生成和活性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抗凝血和抗血栓,治 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和抗血栓,以及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的抗凝血处理 (肝素化)等。
④、D-二聚体升高是溶栓的特异性标志物。 ⑤、如用药24小时仍无效或发生严重出血倾向应
停药 。
三、抗血小板药物
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血小板聚集
第一相聚集:血小板粘附在异常或损伤 的内皮表面,血小板互相聚集
第二相聚集:第一相聚集后血小板释放
ADP(二磷酸腺苷),使更多的血小板
发生更致密的聚集形成牢固不能解聚的
②、可诱导肝脏产生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前体 物质,降低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
华法令
3)、临床注意事项:
①、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100%。半衰期40~50小 时。作用发挥慢,12~24小时出现抗凝作用,1~3日达 高峰,单次给药持续时间2~5日,多次给药持续时间 4~5日。
②、近期手术及术后3天内、脑、脊髓及眼科手术者禁用。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抗凝药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来预防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发生。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抗凝药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Xa因子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形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来减少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因子Ⅶ、Ⅸ和Ⅹ,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华法林是一种代表性的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奏效慢而持久,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

同时,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有影响,需要注意避免与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同时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和对乙酞氨基酚等,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则会降低其抗凝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和食物也可能会影响其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对其用药量进行监测。

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几天内,需要进行多次监测,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INR未达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每4周检查1次即可。

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钙是常用的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可以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Ⅹa、Ⅱa因子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钙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深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

对于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情况,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抗凝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栓塞等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种抗凝药物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肝素是一种多糖抗凝剂,主要通过抑制血浆中的凝血酶和血小板的聚集来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可以静脉或皮下注射,通常用于急性血栓形成的治疗,例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使用肝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肝素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剂量和疗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肝素是一种具有抗凝效果的药物,会增加患者的出血风险,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3.患者在使用肝素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和身体的剧烈碰撞,以防止出血的风险。

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减少凝血因子的合成,进而起到抗凝作用。

华法林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例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使用华法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华法林的使用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如INR值,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INR值应该在2-3之间。

2.患者在使用华法林期间,应避免食用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菠菜、菜花、奶酪等,以免影响华法林的效果。

3.华法林的开始剂量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并且剂量的调整需要根据患者的INR值来进行。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利伐沙班等,是近年来用于抗凝治疗的新药物,与传统的抗凝药物相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阿司匹林和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虽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但在使用过程中仍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必要时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

2.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规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间来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不要随意改变剂量或停药。

3.可能会有胃肠道反应(如胃灼热、恶心、呕吐等)或出血的副作用,在使用期间应密切观察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时就医。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注意事项

生活
图标元素
医疗
图标元素
H.影响血小板功能:水杨酸类、保泰松、氯 丙嗪、苯海拉明。
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A.肠道与抗凝药物结合:消胆胺。
B.促进肝微粒体酶活性,加快华法林的肝内代 谢:催眠药、利福平、灰黄霉素。
C.使血中并列血因子含量升高:雌激素、口服 避孕药。
演讲结束,谢谢大家支持
附PPT常用图标,方便大家提高工作效 率
二、抗凝血酶
❖ 华法林钠(香豆素类)
本品为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其作用机 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肝细 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具有降低凝血酶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因而具有 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适应症:
1.华法林钠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 钠片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 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髋关节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病、髋关节 固定术、人工置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 血栓发生率。
❖ 主要不良反应: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 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 起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 (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50U肝素)。
2.肝素钙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收良 好。适应症 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用于 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 位,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 天。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 续60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对 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 /kg持续静脉点滴。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 转即应停用。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症:对血小板聚集有抑 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 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 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总之 临床用于防止小血栓的形成。

抗凝药物你知道多少ppt课件

抗凝药物你知道多少ppt课件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与纤溶酶中的赖氨酸结合部位结合,阻断纤溶酶的作用、抑制纤 维蛋白凝块的裂解而止血 氨甲苯酸 ICU常用0.6g 可以微泵也可以静滴
3.酚磺乙胺(止血敏)
能使血小板数量增加,并增强血小板的凝集和黏附力,促进凝血活性物质的释放, 从而产生止血作用 ICU常用3g可以微泵也可以静滴
4.凝血酶 能使纤维蛋白原转化成纤维蛋白
1、阻止纤维蛋白形成的药物
肝素类 (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药理作用】 在体内外都有抗凝血作用主要通过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 阻止血小板凝集和破坏,妨碍凝血激活酶的形成; 阻止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从而妨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适应症】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抗凝
次方
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对INR的要求
• 血流速度 主动脉瓣 >二尖瓣 >三尖瓣
• INR比值 1.8-2.0
ICU常见于PCI术后患者,具体用法 :依据医嘱来执行
3、抗血小板药
拜阿司匹林与阿斯匹林 (本品为非甾体镇痛抗炎药 )
拜阿司匹林 • 适用于:不稳定心绞痛、防止心急梗塞、动脉血管术后、预防一过性 脑
缺血发作和脑梗塞 • 胃肠道副作用小 阿斯匹林
更多用于解热镇痛药、胃肠道副作用大
ICU常用促凝药物
【药理作用】 竞争性抑制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
延长出血时间、抑制血栓形成。 【适应症】
与肝素联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也适用于冠脉缺血综合征患 者进行冠 脉血管成形术或冠脉内斑块切除术,以预防与经治冠脉突然闭塞有 关的心脏缺血并发症。 【用法用量】 不稳定型心绞痛或非Q波心梗起始静滴速率为0.4ug/kg/分,30分钟后继续以 0.1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与肝素联用一般至少持续48小时,并可达108 小时。 血管成形术/动脉内斑块切除术起始剂量为10ug/kg,在3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 而后以0.15ug/kg/分的速率维持滴注36小时。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常用抗凝药物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如下:
1、了解禁忌证。

抗凝药物主要能够达到抗凝血的效果,可以用来改善血栓、心肌梗死等疾病。

患者在用药时需要了解其适应证,避免用药不当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有出血风险的人群,比如消化道溃疡、颅脑损伤等人群禁止使用。

2、用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由于不同的抗凝药物给身体带来的损伤程度不同,因此在用药时患者需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情况,并且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凝血功能。

3、不可私自盲目用药。

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如果用药不当,可能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影响凝血功能。

此外,患者在使用药物期间还要注意饮食、注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做好个人防护等。

如有不适,建议去专业医院就诊。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

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合理使用抗凝药物的分类及合理使用肝素是一种多功能的酸性黏多糖,可用于抗凝治疗。

临床上,肝素分为三类:第一代普通肝素,第二代低分子肝素和第三代合成的肝素戊糖。

肝素类抗凝药物的抗凝作用机制包括激活抗凝血酶Ⅲ(AT-Ⅲ)和激活肝素辅因子Ⅱ。

其中,肝素类药物能与AT-Ⅲ结合,催化灭活多种凝血因子。

肝素和AT结合后可以脱落参与再利用。

肝素-AT复合物能够灭活多种凝血因子,其中IIa和Ⅹa最易受抑制,但机制有所不同。

灭活凝血因子Ⅱa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肝素分子链必须有足够的长度,至少要达到18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要大于5400;而灭活凝血因子Ⅹa,则只需和AT结合,不需要形成三联复合物,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没有要求。

因此,在使用肝素类抗凝药物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抗凝效果。

肝素可以通过激活肝素辅因子Ⅱ来直接灭活凝血因子Ⅱa,这种作用是电荷依赖的,不需要戊糖结构,但需要较高的肝素浓度。

肝素辅因子Ⅱ介导的凝血因子Ⅱa灭活是相对分子质量依赖的,需要至少24个糖单位(相对分子质量7200以上)。

在严重AT缺乏时,肝素的这种机制可起作用。

TFPI是体内主要的生理抗凝物质,肝素能够促进与内皮结合的TFPI的释放。

TFPI与凝血因子Ⅹa结合并灭活Ⅹa,形成TFPI/凝血因子Ⅹa复合物,灭活与组织因子结合的凝血因子Ⅶa。

肝素通过这种途径可以抑制内皮损伤和粥样斑块破裂所导致的血栓形成。

肝素还可以与血小板结合,抑制血小板表面凝血酶的形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与释放,并且与血小板4因子(PF4)结合后可以抑制PF4依赖性血小板功能,引起出血。

此外,肝素还可以增加血管壁的通透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抑制成骨细胞的合成,激活破骨细胞促进骨质丢失。

此外,肝素还具有抗炎、调节细胞增殖作用、免疫调节、调节多肽生长因子、抗肿瘤转移等多种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

普通肝素是一种分子量不均一的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范围3000-不等,绝大部分在5400以上,既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Ⅹa又可以灭活凝血因子Ⅱa,抑制凝血因子Ⅹa和凝血因子Ⅱa的作用相似,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4因子以及骨细胞结合力较强,易引起出血及骨钙流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阿司匹林口服后,被胃和十二指肠(pH值 2—3)快速吸收,并在15—20分钟内达到最大 的血药浓度,因此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 可能会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等症状,严重 情况下可使溃疡病加重或引起胃溃疡,甚至 胃出血。
肠溶阿司匹林在酸性环境下不易溶解,在小 肠的碱性环境中溶解释放,并缓慢吸收。 因此,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与普通阿司 匹林相比,对胃黏膜刺激要小的多。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适应症:对血小板聚集有抑 制作用,可以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 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 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 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型心绞痛,总之 临床用于防止小血栓的形成。
2、硫酸氢氯吡格雷 本品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临床用途 适用于有过近期发作的中风,心肌梗塞和确 诊外周动脉硬化的患者,波立维(氯吡格雷) 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性事件的发生(如心 肌梗塞,中风和血管性死亡)。
氯吡咯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 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 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 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3、潘生丁(双嘧达莫)
本品为较强的冠脉扩张剂。可改善心 肌的供氧和供血,同时不增加心肌耗氧量。 用于慢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心绞痛、心 梗等。另外还有抗病毒性感染,抑制血小 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用于冠心病。
3、出血并发症的处理: (1)较轻出血:如 牙龈出血、皮肤淤点 可根据化验结果减少 用量。 (2)明显出血:如鼻衄、血尿可停用。 (3)严重出血:如咯血、呕血、颅内出血、 立即静注维生素K120mg,待出血停止后观 察1-2天,重新抗凝。 (4)危重病例应使用 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剂,以补充 凝血因子。 (5)勿忘与手术医院联系。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
1.注射用抗凝血药
肝素 水蛭素、阿加曲班
素、阿地肝素 2.口服抗凝血药 素、硝酸香豆素 3.体外抗凝药 4.凝血酶抑制剂
临床常用的凝血药物
一、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1、阿斯匹林片
大剂量用于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小剂 量用于抗血小板聚集。
4、抗凝期间手术的处理: 以手术不引起过度失血为目的,可采用 以下方法: (1)不停抗凝:出血少或可通 过压迫止血的小手术可不停抗凝,如体表 小肿物切除、清创。
(2)维持抗凝:手术后近期尚末开始抗凝者需作 急症手术时可推迟抗凝时间,如气管切开, 急症手术后无继续出血倾向,应尽早开始抗 凝。 (3)中止抗凝:需作急症手术时,立即采血测凝 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同时静注维生素 K120mg, 4小时后复查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主要不良反应:用药过多可致自发性出血,
故每次注射前应测定凝血时间。如注射后引 起严重出血,可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 (lmg硫酸鱼精蛋白可中和150U肝素)。
2.肝素钙
本品口服不吸收,皮下或静脉注射吸 收良好。适应症 可阻抑血液的凝固过程。 用于防止血栓的形成。
预防性应用,术前2小时深部皮下注射5000单位, 之后每8~12小时重复上述剂量,持续7天。 对于心血管外科手术,其首次剂量及持续60 分钟以内的手术用量同成人常用量。对于弥 散性血管内凝血,每4小时25~50单位/kg持 续静脉点滴。若4~8小时后病情无好转即应 停用。
后即可手术,如时间紧迫,可不待化验结 果,静注维生素K1后开始手术,术中仔细 止血,出血停止后24-48小时开始抗凝。 (4)暂停抗凝:术前3-5天停华法林,化验正 常后手术,或术前5天停华法林。注射肝素, 术前4-6小时停肝素。
影响药物用量及监测结果的因素
增强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A.使肠道产生的维生素K减少;广谱抗菌素 B.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使末与蛋白结合的药物比例 增加、阿司匹林、安妥明、磺胺、丙磺舒。 C.使维生素K吸收减少;液体石腊等。 D.抑制降解化法林的酶类:氯霉素、甲硝唑、甲氰咪 呱、双硫醒、酒精。 E.竞争相同的代射途径:苯妥英纳、甲苯磺丁脲
纤维蛋白溶解药
1.尿激酶 为溶栓药。
【用法用量】 1 肺栓塞初次剂量4400单位/公 斤体重,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 以90毫升/小时速度在10分钟内滴完;其后以 每小时4400单位的给药速度,连续静脉滴注2 小时或12小时。肺栓塞时,也可按每公斤体 重15000单位生理盐水配制后肺动脉内注入; 必要时,可根据情况调整剂量,间隔24小时 重复一次,最多使用三次;
2.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链激酶
三、其它抗凝血药
1.肝素钠
抗凝血药及溶栓药 。 适应症 用于防治血栓形成或栓塞性疾病 (如心肌梗塞、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 等);各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IC);也用于血液透析、体外循环、导 管术、微血管手术等操作中及某些血液标 本或器械的抗凝处理。
用药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常表现为鼻衄、 牙龈出血、尿血,腹内出血表现为腹痛颅 内出血表现为昏迷等。如有出血征象,即使 化验在适当范围,也应减量或暂停。并立即 与医院联系。
2、注意有无血栓形成和栓塞:血栓形成的原
因除抗凝不足外尚与瓣膜材料、 结构有关, 血栓形成表现为瓣膜音响改变,出现心衰, 如脑血管栓塞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神志不清、 偏瘫等。
常用抗凝药物种类及用 药注意事项
十一病区 杨中芳
抗凝药
抗凝药是指能降低机体的凝血 功能,防止血栓形成或对已形成血 栓的可防止其进一步发展的药物。
正常凝血机制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凝胶 状态,它是十分复杂的理化反应。肉眼可见 的血块形成既是纤维蛋白形成的物理现象, 也是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的终点。整个过程 涉及许多凝血因子。
二、抗凝血酶
华法林钠(香豆素类)
本品为双香豆素类中效抗凝剂。其作用 机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抑制肝 细胞中凝血因子的合成,还具有降低凝血 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因而具 有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功能。
适应症:
1.华法林钠片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华法林 钠片可防止血栓形成与发展,如治疗血栓 栓塞性静脉炎,降低肺栓塞的发病率和死 亡率,减少外科大手术,风湿性心脏病、 髋关节固定术、人工臵换心脏病、髋关节 固定术、人工臵换心脏瓣膜手术等的静脉 血栓发生率。 2.心肌梗塞的辅助用药。
F.在药物使用部位加强其作用或改变其它凝 血素:奎尼丁、安妥明、甲状腺素、苯乙 双胍。 G.协同抗凝作用:阿斯匹林、醋氨酚。 H.影响血小板功能:水杨酸类、保泰松、氯 丙嗪、苯海拉明。
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如下: A.肠道与抗凝药物结合:消胆胺。 B.促进肝微粒体酶活性,加快华法林的肝内代 谢:催眠药、利福平、灰黄霉素。 C.使血中并列血因子含量升高:雌激素、口服 避孕药。
2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 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出血倾向等,至 少每4小时记录1次; 3 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 免局部出血或血肿; 4 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 部加压至少30分钟,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 加压包扎,以免出血;
【禁忌症】 下列情况的病人禁用本品:急性 内脏出血、急性颅内出血,陈旧性脑梗死、 近两月内进行过颅内或脊髓内外科手术、 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出血素 质、严重难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相对禁忌 症包括延长的心肺复苏术、严重高血压、 近4周内的外伤、3周内手术或组织穿刺、 妊娠、分娩后10天、活跃性溃疡病。
不良反应: 1、局部刺激,可见注射局部小结节和血肿, 数日后自行消失。 2、长期用药可引起出 血,血小板减少及骨质疏松等。 3、过敏 反应较少见。
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速碧林
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低分子量的肝素, 由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的普通肝素 解聚而成。
适应证:预防血栓性栓塞性疾病,特别是预防 普通外科手术或骨科手术的血栓栓塞性疾病。 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 凝块形成。
2 、 心肌梗死建议以生理盐水配制后,按 6000单位/分速度冠状动脉内连续滴注2小 时,滴注前应先行静脉给予肝素250010000单位。
【注意事项】 1 应用本品前,应对病人进行红细胞压积、血 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 间(PT)、激活的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 (APTT)测定。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 围内;
肝素相关并发症
出血 HIT 低血压
发生率 1%-33%
肝素-血小板 减少-血栓形 成综合征发 生率2.7%12%
抑制ET-1
肝素相关并发症
骨质疏松 AT-Ⅲ 下降 血脂异常
剂量 >20000U 用药6个月 以上
发生肝素 抵抗
激活脂蛋 白酶引起 高甘油三 酯及HDL下 降
预防性治疗:高危血栓形成病人,大多是用 于腹部手术之后,以防止深部静脉血栓。 在外科手术前2小时先给5000单位肝素皮下 注射,但麻醉方式应避免硬膜外麻醉,然 后每隔8-12小时5000单位,共约 7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