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论文:浅谈越南语中的称呼词

合集下载

越南人称谓方式浅析

越南人称谓方式浅析

作者: 黄华
作者机构: 广州外国语学院东语系510421
出版物刊名: 现代外语
页码: 54-56页
主题词: 第三人称代词;称谓词;越南人;第二人称代词;主要表现;三个方面;家庭成员关系;人际关系;日常交往;第一人称代词
摘要: <正> 越南人的称谓颇具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把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称谓词(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叔伯姑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孙侄甥舅等等)普遍运用于日常交际之中。

这些表示年龄、辈分或含有特定意义的名词,都被用作称谓词(人称代词),而不用正式的人称代词你(您)、我、他……。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偏误分析[论文]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偏误分析[论文]

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分析【摘要】在汉语学习中,越南留学生时常出现理解和使用具有色彩义词语的偏误。

本文对越南留学生学习汉语词语色彩义的偏误进行了分类,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越南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词语的色彩义时常出现的偏误有:误代、错用、误解、搭配偏误。

造成这些偏误的原因有二:一是母语的负迁移;二是目的语知识掌握不充分。

【关键词】越南留学生词语色彩义偏误一、词语色彩义的内涵及分类一个词语由音、形、义三部分组成,词义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邵敬敏编著的《现代汉语通论》指出:“词义的内容非常丰富,它以概念义为基本内容,同时也含有各种各样的色彩义,例如感情义、语体义、古今义、雅俗义、语体义、修辞义、地域义、社区义、时间义等”。

这说明词义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具有理性义,同时也具有各种色彩义。

词语的色彩义主要是指词义中依附在理性意义上表示人们的主观态度、评价或词的使用范围、场合以及形象特点等的那部分意义。

本文采用中华书局出版的兰宾汉和刑向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中对词汇色彩意义的分类,将词汇色彩意义分为形象色彩义、语体色彩义、感情色彩义和文化色彩义。

本文将从以上四个方面来考察留学生对汉语词语色彩义的掌握情况。

二、偏误的调查与分析(一)问卷设计和调查1.问卷调查本文采用调查的方式获得资料,被试是汉语水平为中高级(hsk6—9级)的越南留学生。

本次调查一共发放了80份问卷,收回95份,有效率为95%。

调查方法为:向越南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在45分钟内不借助词典或他人的帮助独立答题。

然后收回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调查结果从调查结果可知。

连线题平均正确率最高,为87.5%;改错题平均正确率最低,为47.3%;阅读理解题平均正确率为75.0%;阅读选择题平均正确率为65.2%。

有答案供选择的题目正确率要高于无答案供选择的题目。

(二)偏误分析根据问卷题目的类型以及调查的结果,可以把被被试学习现代汉语词语色彩义所出现的偏误分为以下几类。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探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探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教育教学※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越南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探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张惠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崇左 532200)摘 要:通过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2021届越南语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分析,总结出越南语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主要集中在文化风俗,商贸经济,文学、语言、翻译,教育、教学、就业,旅游等方面。

针对论文选题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今后的毕业论文选题教学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越南语专业;论文选题;策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891(2022)02-0087-06本科毕业论文是高校本科教学和考核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途径。

毕业论文的质量是教育部对普通高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学位条例中规定,学生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和答辩,并达到所规定的标准,才能够获取学位。

可见,毕业论文是衡量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

因此,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指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选题是写好毕业论文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那怎样才能做好选题这项工作呢?本文通过分析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2021届越南语专业毕业生论文的选题,探讨其中所存在的优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试图找出解决的方案,提出今后的论文选题指导建议。

一、选题情况分析越南语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文学领域或方向,而是呈现出多元化的现象。

笔者按照文化风俗,商贸经济,文学、语言、翻译,教育、教学、就业,旅游、其他等几大类统计了194篇论文的选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最近5年,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越南语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构成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文化风俗方向的选题占比突出,并呈上升态势中越两国山连山、水连水,自古以来历史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在文化风俗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越南语的人称代词概况

越南语的人称代词概况

越南语的人称代词概况作者:武青春(越南留学生) 摘要正文字体大小:大中小越南人如果学汉语或英语时,都觉得这两种外语(语言) 的人称代词很容易掌握的,而外国人学越南语时,却在越南语的人称代词遇到不少麻烦,原因何在?在于越南语的人称代词太多了,使用起来又千变万化,使大多数开始学越南语的外国朋友都觉得几乎掌握不了、经常用错。

如果单独介绍越南语的人称代词,恐怕只能给学习者带来一种乱七八糟的感觉,所以要把越南语跟其他语言的人称代词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描述,相信一定会把越南语人称代词的情况搞得一清二楚。

这里就与汉语和英语的人称代词相比:语言种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英语 I you He/she汉语我你/您他/她/它越语 tôi, tao,ta, tớ, anh, e m, mình………. mày,cậu, an h, em, mi, bạn,ấy……... nó, ch ịấy, anh ấy, y, thị,mụ,hắn,…可见,越南语人称代词的数量比英语和汉语多。

越南语人称代词的特点、分类及语用功能1、人称代词系统的特点: 1) 数量多、分类细、有性别之分;2) 有一部分人称代词是借用称谓词或名词的;3) 具有时代性;4) 在不同社交场合里,根据说话者、听话者和被提及者的身份使用不同的人称代词。

2、人称代词的分类:第一人称:*上述代词前面加上“bọn”、“chúng”、“hội”等词语时变成复数。

第二人称:*上述代词前面加上“bọn”、“các”、“hội”、“tụi”等词语时变成复数。

第三人称:*上述代词前面加上“bọn”、“chúng”、“tụi”、“hội”等词语时变成复数。

***另外,“họ”、“chúng n ó”、“bọn nó”、“bọnấy”等词语也是第三人称复数。

3、人称代词的语用功能:越南语人称代词的第二个特点是有一部分人称代词是借用称谓词或名词的。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

现代汉语与越南语亲属称谓词对比研究——裴香江[越南](一)一致性1、汉语和越语一样,都有着庞大、细致、繁杂的亲属称谓系统,而且亲属称谓都根据家庭和宗族内部成员的属系、血缘关系、辈分、性别、年龄等差异来确定的。

因此,汉语和越语的称谓都表现出: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特点。

如爷爷奶奶,越南语称“Ông nội, Bà nội”, 有着直系血亲关系。

妈妈的弟弟,汉语称“舅舅”,越南语称“Cậu”, 有着旁系血亲关系。

2、汉语和越南语都受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的影响,特别体现出男权主义的思想。

女子出嫁后所生的子女为外姓,所以都要加“外”,这充分体现了内外分明的特点。

例如:汉语“外公”“外婆”“外孙”;越南语“Ông ngoại”、“ bà ngoại”、“Cháu ngoại” 。

(二)差异性1、汉语可以将人称代词用于自称,越语却多用亲属称谓词。

例如:汉语: “爸爸妈妈,我很想你们。

”越南语: “BốMẹ,con rất nhớBốMẹ.”(爸爸妈妈,孩子很想爸爸妈妈。

)2、汉语中大量使用通称,越语还是习惯用亲属称谓词。

例如:汉语: “红河,我很想你。

”越南语: “Hà, Chị rất nhớem.”(河,姐姐很想妹妹。

)3、越语亲属称谓的含义范围大于汉语。

例如:(1)越语中,伯伯、伯母和比爸爸妈妈大几岁的不分男女都用一个词Bác来表示;(2)越语中,姑姑等比爸爸妈妈小几岁的女士都用一个词Cô来表示;(3)越语中,儿子、女儿和儿媳、女婿都用一个词Con来表示;(4)越语中,弟弟、妹妹、表弟、表妹等比自己小几岁的人都用一个词Em来表示;(5)越语中,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孩子都用一个词Cháu 来表示;(6)越语中,孙子、孙女等孙辈都用一个词Cháu 来表示。

4、汉语与越南语单、双音节使用频率不同。

汉语亲属称谓词中多用双音节,如果是单音节的还可以重叠。

越中日常称谓语比较研究 中越语

越中日常称谓语比较研究 中越语

T xưng hô trong ngôn ng sinh ho t c a ngư i Vi t Nam
第三章: 第三章:越南人的口语称谓语 Nh ng tương ñ ng và khác bi t v t xưng hô trong ngôn ng sinh ho t c a ngư i Trung Qu c và ngư i Vi t Nam
CHƯƠNG II: T XƯNG HÔ TRONG NGÔN NG II: SINH HO T C A NGƯ I TRUNG QU C
第二章:中国人的口语称谓语 第二章:
• Trong chương này, chúng tôi ñã trình bày v các t xưng hô thư ng dùng trong gia ñình v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xã h i c a ngư i Trung Qu c. c. 第二章, 第二章,本文进行讨论过中国人在日常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和 社会称谓语。 社会称谓语。 • Các t xưng hô thư ng dùng trong gia ñình như t xưng hô gi a b m và con cái, t xưng hô gi a v ch ng, t xưng hô gi a anh ch em và t xưng hô gi a ông bà và con cháu. 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如父母与子女的称呼词、 常用的亲属称谓语如父母与子女的称呼词、夫妻之间的称呼 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词、祖父母与孙子的称呼词。 词、兄弟姐妹之间的称呼词、祖父母与孙子的称呼词。 • Các t xưng hô thư ng dùng trong xã h i như t xưng hô theo tu i tác, t xưng hô theo ch c v , ch c hàm, t xưng hô theo ngh nghi p và t xưng hô theo h tên. 在社会中,常用的称呼语包括年龄称呼词、职务(职衔) 在社会中,常用的称呼语包括年龄称呼词、职务(职衔)称 呼词、行业称呼词、姓名称呼词。 呼词、行业称呼词、姓名称呼词。

浅析越南语中的称谓文化

浅析越南语中的称谓文化

漫议越南语中的称谓文化特点张飞摘要现代越南语作为越南各民族交流的主要工具得以广泛使用,而要实现良好的交流,称谓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体和恰当的称呼将会提高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越南语中的称谓词对于深入了解越南人的称谓文化和称谓特点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越南人家庭亲属间的称谓、社交场合的称谓、外交场合的称谓和特殊场合的称谓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越南语称谓语言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越南语言文化称谓1称谓,顾名思义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称呼。

人们在家庭生活与社会交往中,天天都在使用称谓。

称谓所表明的是人们相互间的各种社会关系,称谓所区分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

称谓作为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该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历程和某些内容。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越族(亦称京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程度较高。

在这个大家庭中,男女老少,长幼分明,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尊师重道成了每个公民的美德。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其对话的称谓中就可听得明明白白,看得一清二楚。

这是因为越南语称谓中除少数几个可表示第一、二、三人称代词(如单数:tôi, tao, tớ, m ình, m ày, mi, ngươi, nó, hắn, y;多数:ch úng tôi, ch úng ta, ta, ch úng tao, ch úng tớ, ch úng m ày, c ác ngươi, ch úng bay, bay, ch úng, ch úng n ó, h ọ...)外,其大多数用以表示辈分的代词都用家族称谓词(如c ụ, ông, b à, cha, m ẹ, b ác, ch ú, th ím, cô, d ì, cậu, mợ, anh, ch ị, em, ch áu...)来表示,这种替代方式应用范围极广,而且十分复杂。

越南语中的汉越词及其语素变化探究

越南语中的汉越词及其语素变化探究

越南语中的汉越词及其语素变化探究汉越词是指在唐代传入越南、已融入越语词汇系统、受越语语音、语法和语义支配的汉语借词。

经过漫长的变化,很多汉越词已与其相对应的汉语词的词义、用法有所不同。

此外,因为各种原因,与原来的汉语词的语素相比,汉越词的语素也有所变化:有的语素还保留着,有的语素已经消失了,有的汉越词语素顺序与原来的汉语词相反。

标签:越南语汉越词汉语词语素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趋势中,各语言之间的接触是难免的。

语言干扰是语言接触的结果。

干扰可以发生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层面上。

借用现象发生在所有的语言中。

这是社会语言学的普遍规律。

越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4个少数民族和睦共处。

总人口中,京族占绝大多数。

京族的语言——越南语是目前全国通用的语言。

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54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语言,其语言分属于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

与汉语一样,越南语属于孤立语,也是单音节性、有声调的语言。

在语音方面,越南语音节跟汉语音节一样,是音系中最基本的语音单位。

在文字书写形式方面,现代越语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的表音文字,越语语音与文字基本上一致,即各个元音、辅音和整个音节的语音形式怎么读,文字就怎么记录,每个音节都隔开来写。

在语法上,越语与汉语也有许多共同点,如词本身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虚词和语序是重要的語法手段,主语通常在谓语前面等等。

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如在语序方面,越语中的状语多放在中心语之后,定语也放在中心语之后。

另外,越南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其语言分属于南亚语系、南岛语系和汉藏语系。

越南语中的补语成分虽然有的跟汉语一样,但也有的不像汉语的补语成分那样有固定、具体的格式,它们可以活用。

现代越南语词汇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固有词语,另一部分是外来词。

固有词语是指京语、芒语、泰语、蒙高棉语(柬埔寨语等)本来就有的词汇。

外来词包括从法语(如:phomát-奶酪、vétt?ng-西服、v? balê-等)、英语(如:míttin-会议、càphê-咖啡、ghita-吉他)、俄语(如:b?nsêvích-布尔什维克、mensêvích-孟什维克)和汉语借来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越南语论文:浅谈越南语中的称呼词【摘要】越南作为中国的邻邦,在语言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中,称呼词既与本民族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同时也较大程度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

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以及称呼词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有利于我们研究中国文化与越南文化的异同。

【关键词】越南语;称呼词;文化差异性在汉语和西方语言广泛使用人称代词作为称呼词的今天,越南语却大量使用亲属名词作为称呼词,而且亲属名词大有取代人称代词的趋势。

在两国文化博大精深的背景下,汉语和越南语的称呼词都非常丰富,可以看成一个开放系统。

因此探究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以及越南语与汉语称呼词的差异是十分有趣又十分复杂的工作。

一、越南语中的称呼词(一)人称代词(二)亲属名词1.直系亲属:ky(高祖父母),cu ong,cu ba(曾祖父母),ong,ba(祖父母),cha,me(父母),ban than(本人),con(儿子),chau(孙子),chat(曾孙),chut(玄孙)。

越南语中称呼父母的词很多,称呼父亲:cha,bo,thay,tia,ba,cau,等称呼母亲:me,bu,ma,bam,mo,u等。

2.平辈:anh em chi em ruot(兄弟姐妹),anh em chi em con chu con bac(堂兄,堂弟,堂姐,堂妹),anh em chi em con di chon gia(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都称呼为anh,em。

3.外亲:ong ngoai(外祖父),ba ngoai(外祖母),cau(舅父),bac(大舅),gia(大姨),di(小姨),在交际中,越南语也和汉语一样有亲属名称+排行的称呼,比如:co tam(八姑),cau ut(小舅),anh hai(二哥)。

4.夫妻互称:越南语中夫妻互称非常多:nha toi,minh,nha,cau,mo,bo no,anh,em,……不同年龄段,夫妻互称也会发生变化。

越南语中,一些用以指夫妻关系的词是不能用作称呼的,这也是越南文化的特殊性以及越南人民在交际中的观念和习惯的体现。

当在交际中必须在外人面前提及丈夫或妻子时,往往不直接称呼,而称为nha toi(我家那位),ba no (他娘)等,甚至夫妻间互称也用其他叫法。

如年轻夫妻常叫名字或称“anh”“em”,在农村和山区,受落后思想影响,人们羞于直呼夫妻,常称为dang ay(那边的,你),丈夫有时称妻子为co(姑娘),甚至“缺词称呼”。

有了小孩或年龄渐老后,夫妻互称更多样化,常降低一两个辈分来称呼,比如:thay no(他爸),bu no(他娘),thay con thanh (阿青他爸),bu thang bao(阿宝他娘),ba no(他奶奶)……在越南旧社会,男女不平等,夫妻互称一定程度反映出夫尊妻卑现象。

由此可见,儒教的父权和重男轻女思想对越南人从家庭到社会的交际文化影响都非常深刻。

(三)非亲属关系称呼词1.直接使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

越南语常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绝大多数亲属名词都可用以称呼非亲属。

常用词有:anh,chi,em,bac,chu,co,ong,ba,cu,cau,chau。

2.亲属名词+名。

比如:anh hoa(华哥),chi mai(梅姐),em hang(小姮),ong cuong(阿强先生),ba huong (阿香太太)。

3.亲属名词+姓名。

比如:anh nguyen van loi(阮文利哥哥),cu bui ky(裴记爷爷)。

4.名。

比如:loi(阿雷),hue(阿慧)。

5.姓名。

比如:pham thi hong nhung(范氏红蓉),le van lam(黎文林)。

6.亲属名词+职业。

比如:co y ta(护士阿姨),anh canh sat(警察大哥),chu bo doi(解放军叔叔)。

7.职业+(姓)名。

giao su ly(李教授),bac si hoang quang huy(黄光辉医生)。

8.行政职务+姓名。

比如:chu tich ho chi minh(胡志明主席),thu truong ngoai giao hoang bich son(外交部黄碧山副部长)。

9.泛指称呼。

比如:dong chi(同志)。

10.卑称。

比如:do deu(无赖),con khi(死猴子),do cho(狗东西),do ngoc(蠢货)。

二、比较汉语与越南语称呼词的异同(一)人称代词越南语人称代词的数量比汉语多,但没有一个代词像汉语的“你”“我”“他”使用那么广泛、无限制。

越南语的人称代词都带有感情色彩,而汉语的人称代词是中性的。

比如,汉语中“我”是第一人称单数,可以使用在很多场合,对亲属、长辈、晚辈、上级、下级自称都可以使用。

但toi 在越南语中就不能使用如此广泛。

在很多场合是不能使用toi作为自称的。

只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为了表示对儿子的不满,甚至生气,或者父亲年龄大了,儿子已经长大成人,父亲也可以自称toi。

经考究,在一些农村,很大一部分中年夫妻使用toi作为自称。

而其他的关系如父——子,祖父——孙子,哥哥——弟弟等都不会在实际交际中使用toi作为自称。

但在汉语中,“我”却能在上述关系的交际中广泛使用,并不会让人觉得关系疏远。

(二)亲属名词1.汉语和越南语的亲属称呼词都非常复杂,分类清楚,都分内亲、外亲;长辈、晚辈;上级、下级……但在具体应用中又有区别。

最大的区别是,越南语往往要严格依照亲属辈分来称呼,而汉语可以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来代替。

比如,在汉语中对长辈的自称可以不使用亲属名词:爸爸,你先走,我后走。

而越南语就必须说:bo oi,bo di truoc,con di sau。

在越南语中,丈夫的弟弟称为chu(叔叔),现代汉语中却一般随丈夫叫弟弟或直接叫名字。

在越南语中,有时也有长辈对晚辈使用人称代词tao-may,一般是态度傲慢的情况下。

2.越南语中,对各种关系都有较完善的称呼词,如chi dau(新娘),anh re(新郎)等,但在实际称呼中往往会抹去该词的具体角色性,只称为anh,chi。

汉语中除了亲属名词外,可以广泛使用人称代词“你”“我”“他”,有时亲属名词与人称代词配合使用,用以体现关系亲密。

(三)非亲属关系称呼词1.越南语使用这种称呼方式比汉语更普遍。

越南语没有“你”“我”“他”这样的中性人称代词,因此在交际中都要使用亲属名词称呼非亲属关系人。

比如青年人与老年人对话,要自称chau(孙子),称对方为cu(对老者的尊称),或bac(伯父母);而老年人则要自称bac,称对方为chau,或chu(叔叔,随自己孙子的称呼法)。

与同辈但比自己年长的人对话时,要自称em(弟弟,妹妹),称对方为anh(哥哥),或chi(姐姐)。

学生与老师对话时,要自称em,称老师为thay(男老师),或co(女老师)。

问到对方的丈夫要称为anh ay(他),对方的妻子称为chi ay(她)。

而汉语只有晚辈面对长辈才要使用到亲属名词。

比如叫年纪大的人为“大爷”、“大伯”等,自称可用“我”。

而长辈对晚辈是可以不用亲属名词来称呼的。

2.越南语中,一般常用内亲的亲属名词作为称呼,比如cu,ong,ba,chau,anh,chi,em,bac,chu,co等,只有很特殊的场合才会用到外亲亲属名词。

而汉语则内亲、外亲亲属名词都在使用,比如“叔叔”是内亲亲属名词,“阿姨”则是外亲亲属名词。

小孩称呼与母亲年龄相仿的女子,汉语用“阿姨”,越南语则用co(姑姑)。

越南语中的ong (祖父),ba(祖母)用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时,已完全丧失了亲属性质,变成社交尊称,相当于汉语的“先生”和“女士”。

(四)非亲属关系称呼词其他用法1.越南语的“亲属名词+名”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姓(或名)+亲属名词”,这种称呼方式用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态度是友善的,这种称呼方式在越南语中使用比汉语要广泛。

2.越南语的“亲属名词+姓名”用法相当于汉语的“姓名+亲属名词”,这也是用来称呼非亲属关系人的,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态度是友善、尊重的。

3.越南语和汉语都普遍使用“名”作为对亲密朋友的称呼。

但越南语中只称姓名最后一个字比较普遍,汉语则更喜欢叫双名,或加一个“阿”或“小”等字,在音节上念起来顺口些。

4.越南语和汉语都普遍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

汉语使用“姓名”的称呼方式要比越南语普遍些,一般使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比如在学校,老师称呼学生,或学生之间互称都可直呼姓名。

其他场合,同辈间也可以使用。

而越南语只有在学校点名、在军队里才会直呼姓名。

5.越南语的“亲属名词+职业”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职业+亲属名词”。

这种称呼方式在汉语和越南语中都普遍使用,态度是友善尊重的。

6.越南语的“职业+(姓)名”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姓(名)+职业”,这种称呼方式是对对方的尊称,一般用于德高望重、职位较高的人。

比如:giao su truong lam (张林教授)。

越南语中一般使用“职业+名”,而汉语则喜欢用姓代替名。

比如,陈强老师,汉语习惯称为陈老师,越南语则要说thay cuong(阿强老师)。

7.越南语的“行政职务+姓名”称呼方式相当于汉语的“姓(名)+行政职务”,使用于庄重正式的场合。

这种称呼方式汉语使用广泛,而越南语则相对较少。

8.泛指称呼。

汉语中,“同志”、“师傅”、“先生”、“小姐”作为泛指称呼词用得非常广泛。

越南语中dong chi 意思和汉语的“同志”是一样的,但只用来称呼共产党党员、革命团体里的成员,而其他场合仍使用亲属名词。

越南语中ong,ba是“先生”、“小姐”的意思,也使用广泛,但已经归入亲属名词的范畴。

三、汉语和越南语称呼反映出的两国文化差异性1.中国和越南都大量使用亲属名词用以称呼。

两国都相当重视血统关系,这与儒家宣扬的“忠君孝亲”,“三纲五常”等思想是分不开的。

而经过千年的发展,越南比中国更重视家族关系。

因为越南文化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文化,以田地为生的农民用劳动力换口粮,要使家族兴旺,就必须要重视家族中的长幼尊卑,逐渐形成了家族至上的传统,即使越南成立社会主义共和国后,这种传统也一直在延续。

2.汉语使用行政职务作为称呼较普遍,越南语则使用较少。

儒家思想的“君为臣纲”,宣扬忠君思想,中国君主制国家产生之后,宗法制与君主制、官僚制相结合,这些思想和制度融入社会和政治中,为广大民众接受和广泛使用,形成严格的官尊民卑的传统,一直影响至今。

而越南语使用行政职务作为称呼较少,就连称呼胡志明也称呼为bac ho(胡伯伯),只在正式的场合才用chu tich ho chi minh(胡志明主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