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合集下载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1/20惦((名家通识讲座书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在所学专业领域是佼佼者,知识渊博,见解独到,可其他学科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某些方面的文化素养,可能还不如一个小学生.这不能不说是人生中的一个缺憾.中国以往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只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视野窄小, 既不利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专业上也难于培养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学校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素质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健全人格的培养,是眼界的拓展与文化品味的熏陶.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提倡通识教育,鼓励学生选修专业之外的课程,打开视野,有个性地发展,提高学生 {苕笞的整体素质(铭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读物.全套书系汁划出版1O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是同类普及读物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者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书系的定位是"名家讲通识",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教科书,不是专业课的存放B)随机文件记录的长度是随机的C)执行打开文件的命令后,自动生成一个文件指针D)LOF函数返回给文件分配的字节数选项A和B的描述是关于顺序文件和随机文件的概念.顺序文件就是指文件中的数据一个个地顺序存放,而随机文件不是指记录的长度是随机的,恰好相反,随机文件中记录的长度是固定,这样才能使文件中的记录可以随机访问.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而选项C和D的描述均正确.因此答案应该是B. 五,分析结论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这12部分内容中,第1,2,3部分是基础,虽然所占分值不 26零多,但必须掌握,它们是掌握后面知识的前提.第5,6,7部分是重点要掌握的部分.第 4,8至12部分在考试中都会涉及,但所占分值相对较少.大家可以根据各部分所占比例以及自己的情况,在复习时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以上的分析能够给将要参加考试的学员和培训指导老师以一定的帮助.最后还要提示一句,虽然这里分析的是笔试考试,但仍然要以一定的上机实践为基础,在实践过程中锻炼阅读,调试程序的能力,才能在考试时更好地理解题意,并在实际应用中学以致用.祝你成功!1/2oos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压缩或简化.重要的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渎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读者的人格素有良好养.作者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建树,的教学经验,又能将学问深入浅出地传达出来的重量级学者,这些作者有不同的治学风格,但又都有共同的追求,既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通俗易懂,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附:"名家通识讲座书系''部分选目《西方哲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张志伟《现代西方哲学十五讲》复旦大学哲学系张汝伦《哲学修养十五讲》吉林大学哲学系孙正聿《美学十五讲》东南大学艺术系凌继尧《宗教学基础十五讲》清华大学哲学系王晓朝《生物伦理十五讲》北大生命科学院高崇明张爱琴《艺术哲学十五讲》北大比较文学所刘东《文化哲学十五讲》黑龙江大学衣俊卿《科技哲学十五讲》南京大学哲学系林德宏《政治学十五讲》北大政府管理学院燕继荣《口才训练十五讲》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孙海燕《社会学理论方法十五讲》北大社会学系王思斌《公共管理十五讲》北大政府管理学院赵成根《西方经济学十五讲》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方福前 <Lt较教育十五讲》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王英杰《道教文化十五讲》厦门大学宗教所詹石窗《周易哲学与易文化十五讲》清华大学思想文化所廖名春《美国文化与社会十五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袁明《佛教文化十五讲》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何云《中国文化史十五讲》北京大学古籍研究中心安平秋杨忠刘玉才《儒家文化十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郑家栋《文化研究基础十五讲》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戴锦华《企业文化学十五讲》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钟青林《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厦门大学哲学系陈嘉明《日本文化十五讲》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所严绍三i! 《汉语与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沈阳《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中文系沈阳《唐诗宋词十五讲》北京大学中文系葛晓音《中国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中文系周先慎27。

语文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温儒敏总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

语文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温儒敏总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

语文老师如何用好统编新教材?温儒敏总主编的最新5点建议!中国教师报导读10月18日,统编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在会议上发表讲话,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和语文教师业务提升问题与参会人员进行了交流,下面的正文就是他的5点看法。

我先发言,不是什么专题报告,就是漫谈吧,希望能与在座老师互动,能听到你们的意见,向大家学习。

我先就语文统编教材的使用中大家议论较多的问题讲几点意见,然后再讲讲语文教师业务提升的问题。

1减轻使用统编教材带来的压力统编教材改动比较大,老师们拿到新教材,看到许多课文是新的,体例和教法是新的,改革的力度大,担心跟不上,用起来困难。

这可以理解。

但也要看到,这套教材的“新”,并非以革命的姿态把以前的教材教法全部颠覆,它是“守正创新”,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变化革新,是那种大家经过努力就跟得上的“创新”。

所以不必焦虑,要以积极而又正常的心态来使用教材。

特别是高中语文统编教材,改革的幅度大,推开使用的步子应当稳一点。

不能指望新教材一用,教学就来个天翻地覆。

使用新教材,采用新教法,这是时代要求,大家对语文教学都有这样那样的不满嘛,要借新教材的使用去改进教学。

但也不必把以往的语文教学说得一无是处,那并不符合事实,别把语文老师弄得“灰头土脸”。

其实我们就是那样一步步走过来的,要尊重历史,有所继承,有所扬弃,有所发展。

使用新教材,改革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立足于各自的学情,根据自己所在地区、学校或者班级的条件,在原有基础上去逐步调整、改进与更新。

新教材的使用能否让我们的教学更上层楼,关键是教师,老师的思想和业务水平必须跟上,吃透教材,才能用好教材。

而这需要时间,不可能靠几次培训就解决问题。

使用新教材,我不赞成一哄而起搞“运动”,不赞成形式主义,不赞成“一刀切”。

办学条件好的,改革步子可以大一点,条件差的,也可以分步实施,创造条件去改,能改一寸是一寸。

今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后老师才拿到教材,时间这么紧张,现在对新教材还来不及熟悉和消化。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三集
5
怎样评价这十 多年的课改
为何中小学生减负越 减越重?
课改要摸清底细直面 问题
北京市语文教学的 “新政”是否管用?
如何看待语文教育水 平的低下?
语文教科书编
写(修订)的 十二个问题 —
1
—在教育部语
文教材编写
(修订)会议
上讲话
《民国时期中 2
学国文教科书 研究》序
3
语文课本不只 是美文汇编
4 关于中小学语
文学研究也要“接地 气”
如何看待鲁迅 的“骂人”
《新青年》并 未造成文化的 断裂
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无法知道温儒敏教授的思想是如此博大,对研究中小学教育的教授也会存在误解和 偏见,所以说阅读会纠正人的思想认识,能在这本书看到一位学者走进基础教育,想要将自己贡献给教育殿堂的 决心,勇气和责任感!这里面选取的篇目和内容距离2022年已经有些过了十年了,现在看这篇文章发现,教育改 革和政策的确如温教授所说在徐徐推进,我很感动!因为我可以在进入基础教育工作第二年就看到了这本书,也 很庆幸看了这本书,打开了我的思维和眼界!。
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平常与同行接触太少,看和听温教授对语文的解读和看法,还是很受益的。
精彩摘录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 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二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三是重视语文 课程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注重积累、感悟、实践和综合学习,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四是遵循语文教育 规律,体现学科目标和内容的循序渐进;五是合理地设计课程目标和内容,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

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学习温儒敏教授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的报告心得体会

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学习温儒敏教授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的报告心得体会

语文课,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学习温儒敏教授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的报告心得体会
温儒敏教授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的报告让我深刻的感受到,读书是一件头等大事,它能够
帮助我们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增加经验,提高能力,拓展思维,丰富人生,激发潜能,
提升文化修养。

在语文课上,我们可以融入更多的读书内容,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
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有充分的时间去阅读,去探索新的知识,去拓展自己的视野,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如何分析文章,如何提出问题,如
何思考问题,以及如何去探索知识,让他们有能力去深入了解文章,有能力去提出自己独
特的见解。

总之,要把读书当作头等大事,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读书,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
事情,让孩子们在读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拓展视野,提升文化修养,实现自我价值。

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紧扣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发布时间:2021-01-18T08:09:43.767Z 来源:《教育学》2021年1月总第236期作者:李艳芬[导读] 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本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通过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多个渠道来体现,组建了完整的语文知识“链”和能力体系“网”,从而强化能力沉淀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要清晰了解每个年级每个阅读单元的能力训练点,树立语文要素序列化的理念。

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希贤小学510000温儒敏教授指出:统编本教材将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通过单元导语、课后习题、语文园地等多个渠道来体现,组建了完整的语文知识“链”和能力体系“网”,从而强化能力沉淀语文素养。

因此,教师要清晰了解每个年级每个阅读单元的能力训练点,树立语文要素序列化的理念。

下面以统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为例,说说如何解析课后习题的价值,确立精准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设计。

一、依据课后习题,制订教学目标为了更清晰地明确教材的设计意图,备课时要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制订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层面进行思考:依据课后习题制定常规教学目标;依据单元语文要素制定单元目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落实教材学段目标。

现以第三单元为例,分析研究如何依据语文要素和课后练习题制定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围绕这一语文要素,教材编排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四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是精读课,后一篇是略读课。

根据课后习题,前三篇课文意在让学生学习方法;略读课,意在让学生尝试运用方法。

在交流平台中,总结了围绕一个意思把话写清楚的作用;“词句段运用”中的第一题,意在让学生抓住动词,运用连接词把手工活动过程说清楚;“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学习“先总说,后分说”的表达方法,意在让学习运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表达,单元习作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习作。

名家通识讲座《美国历史十五讲》叙事指瑕

名家通识讲座《美国历史十五讲》叙事指瑕

【摘要】史学叙事的第一要义是真实──文字表述必须与历史事件相符合,教材与工具书尤其应该如此。

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中的《美国历史十五讲》,既是高品位的学科普及读物,又可作为大学本科生的通识课教材,采用和解读史料时有不当,以讹传讹,难免误人子弟。

至于《辞海》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等核心工具书,更没有理由出现史学常识性的叙事瑕疵。

如此令人震惊的文本硬伤,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修辞问题。

【关键词】《美国历史十五讲》;美国总统;生卒年;任期;文本;修辞【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068(2018)03-0136-03名家通识讲座《美国历史十五讲》叙事指瑕王靖宇1,关小龙2(1锦州医科大学,辽宁锦州121002;2北京印刷学院,北京102600)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16卷第3期2018年8月Vol.16No.3Aug.,2018【收稿日期】2018-04-25【作者简介】王靖宇,男,1958年生,满族,辽宁朝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关小龙,男,1996年生,辽宁葫芦岛人,编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推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委会主任许智宏院士时任北京大学校长,执行主编温儒敏教授时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

2007年5月,上海学林版《美国史通论》更名为《美国历史十五讲》,并进入“讲座”书系,其作者是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历史学教授何顺果(曾任第9~10届“中国美国史研究会”副理事长)。

本文针对书中的几处叙事瑕疵,略陈管见。

一、约翰·亚当斯总统生卒年括注有误《美国历史十五讲》第五讲“建国方针之确立:杰斐逊与汉密尔顿之争”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798年,新上台的总统约翰·亚当斯(1796~1800)以捍卫联邦制为由,要求国会通过《归化法》、《客籍法》、《惩治叛乱法》、《处置敌侨法》。

温儒敏谈读书参考文献格式

温儒敏谈读书参考文献格式

温儒敏谈读书参考文献格式
温儒敏宣传读书参考文献格式的主要观点有:
1. 书目格式:温儒敏强调参考文献的书目格式应该按照国际通用标准进行编写,包括作者的姓和名字的顺序、标题的斜体或引号、书名的斜体或引号、出版社的名称和日期、页码的范围等。

2. 作者姓名:温儒敏指出,在参考文献中,作者的姓名可以按照姓和名的顺序列出,也可以按照名和姓的顺序列出,但是在整个文中要保持一致。

3. 标题与书名:温儒敏强调在参考文献中,论文或文章的标题应该用引号括起来,而书籍的标题应该用斜体表示。

4. 日期与页码:温儒敏建议在参考文献中,出版日期应该写在书名的后面,以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书籍的出版年份。

此外,如果引用页码范围,应该在书名后面加上逗号。

总之,温儒敏认为,正确的参考文献格式对于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和透明度非常重要,因此读者在写作过程中要仔细遵循国际通用标准,并注意作者姓名、标题与书名、日期与页码的格式。

温儒敏推荐大学生经典阅读20本书

温儒敏推荐大学生经典阅读20本书

温儒敏推荐大学生经典阅读基本书目(20种)我在北大、山大等校授课,学生常常问我应当读些什么基本的书,意思是专业之外的书。

最近有位同学要出国,我给她开了一份书单。

事后我又认真整理这份书单,想着对一般大学生也都有参考价值。

我并非什么“通人",也不是什么“青年导师”,此举无非是对当下的大学教育有些看法,希望用书单来提出一点改进意见。

书单其实也是自己的,对我来说其中的书也有重新阅读、不断学习的必要。

书单的提出有现实指向性。

近年来,很多大学都开始注重通识教育.但为何要通识教育?怎样开展?和专业教育什么关系?教学效果如何?都值得认真检讨。

通识教育应当包含这么几层涵义:这是面对所有大学生的教育;又是相对专业教育而言,属于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与专业教育可以互相补充;还有,这是全人教育或博雅教育,通过接触人类文化的精粹,在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领域获取通识,培养有教养、有能力、有责任的公民,最好是那种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

这样来定位的通识教育,就不只是课程的调整补充,更不是来些拼盘点缀,而是实行一种更利于培养健全人格和博雅精神的教育理念.通识教育应当引导学生接触人类文化经典.不要搞知识“拼盘”,要读一些相对公认的基本的书,而且要通读。

在短短三四年宝贵的大学时光,与其浮光掠影读许多“节选”或概论,东张西望上各种“好听”的讲座,还真不如通读一、二十种经典。

各种“概论”或者“文学史”“哲学史"“艺术史”也有用,就是提供基本的知识背景和书目,但这不能取代原典的通读。

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阅读经典,要的就是那种了解、思考、涵养的过程,这是精神成长的必须途径。

由于时代隔膜,经典都不太好读。

阅读经典需要沉下心来,“磨性子”,有一份超越,有一份尊崇,尽可能调动自己的感觉与灵性去接近,去理解,就能深入堂奥,高雅的兴趣就会慢慢培养出来.现在颠覆经典成了时髦,人们失去传统的尊严感,颠覆之下的“文化快餐"和垃圾太多,包围了青少年,他们不再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儒敏:《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由北京大学发起,全国十多所重点大学和一些科研单位协作编写的一套大型多学科普及
读物。

全套书系计划出版100种,涵盖文、史、哲、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个主要学科领域,第一、二批近50种将在2019年内出齐。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出任这套书系的编审委员会主任,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任执行主编,来自全国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主持各书的撰写。

目前为止,这是同类普及读物和教材中学科覆盖面最广、规模最大、编撰者阵容最强的丛书之一。

本书系的定位是“通识”,是高品味的学科普及读物,能够满足社会上各类读者获取知识与提高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是为配合高校推进素质教育而设计的讲座类书系,可以作为大学本科生通识课(通选课)的选修教材和课外读物。

素质教育正在成为当今大学教育和社会公民教育的趋势。

为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拓展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造就更多有创新潜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全国许多大学都在调整课程,推行学分制改革,改变本科教学以往比较单纯的专业培养模式。

多数大学的本科教学计划中,都已经规定和设计了通识课(通选课)的内容和学分比例,要求学生在完成本专业课程之外,选修一定比例的外专业课程,包括供全校选修的通识课。

但是,从调查的情况看,许多学校虽然在努力建
设通识课,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缺少统一的规划,到底应当有哪些基本的通识课,可能通盘考虑不够;课程不正规,往往因人设课;课量不足学生缺少选择的空间;更普遍的问题是,很少真正适合通识课教育的教材,有时只好用专业课教材替代,影响了教学效果。

一般来说,综合性大学这方面情况稍好,其他普通的大学,特别是理工医农类学校因为相对缺少这方面的教学资源,加上很少可供选择的教材,开设通识课的困难就更大。

这些年来,各地也陆续出版过一些面向素质教育的丛书或教材,但选题偏窄,内容又可能偏深,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到底应当如何建设好通识课,使之能真正纳入正常的教学系统,并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这是许多学校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

从2019年开始,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发起,联合了本校和一些兄弟院校的老师,经过广泛的调查,并征求许多院校通识课主讲教师的意见,提出要策划一套大型的多学科的青年普及读物,同时又是大学素质教育通识课系列教材。

这项建议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院士的支持,并由他牵头,组成了一个在学术界和教育界都有相当影响力的编审委员会,实际上也就是有效地联合了许多重点大学,协力同心来做成这套大型的书系。

北京大学出版社历来以出版高质量的大学教科书闻名,由北大出版社承担这样一套多学科的大型书系的出版任务,也顺理
成章。

编写出版这套书的目标是明确的,那就是:充分整合和利用全国各相关学科的教学资源,通过本书系的编写、出版和推广,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贯彻到通识课知识体系和教学方式中,使这一类课程的学科搭配结构更合理,更正规,更具有系统性和开发性,从而也更方便全国各大学设计和安排这一类课程。

2019年底,本书系的第一批课题确定。

选题的确定,主要是考虑大学生素质教育和知识结构的需要,也参考了一些重点大学的相关课程安排。

课题的酝酿和作者的聘请反复征求过各学科专家以及教育部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并直接得到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支持。

第一批选题的作者当中,有一部分就是由各大学推荐的,他们已经在所属学校成功地开设过相关的通识课程。

令人感动的是,虽然受聘的作者大都是各学科领域的顶尖学者,不少还是学科带头人,科研与教学工作本来就很忙,但多数作者还是非常乐于接受聘请,宁可先放下其他工作,也要挤时间保证这套书的完成。

学者们如此关心和积极参与素质教育之大业,应当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

本书系的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选择阅读,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

每一种书都有一定的知识系统,有相对独立的学科范围和专业性,但又不同于专业课,不是专业课的压缩或简化。

重要的
是能适合本专业之外的一般大学生和读者,深入浅出地传授相关学科的知识,扩展学术的胸襟和眼光,进而增进学生的人格素养。

本书系每一种选题都在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把学问真正做活了,并能加于普及。

因此对这套书作者的要求很高。

我们所邀请的大都是那些真正有学术建树,有良好的教学经验,又能将学问深入浅出地传达的重量级学者,是“大家”讲“通识”。

命名为《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意在精选名校名牌课程,实现大学教学资源共享,让更多的学子能够通过这套书,亲炙名家名师课堂。

本书系由不同的作者撰写,自然会有不同的治学风格,但又都注意知识的相对稳定性,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又能适当接触学科前沿,引发跨学科的思考和学习的兴趣。

本书系大都采用学术讲座的风格,有意保留讲课的口气和生动的文风,有“讲”的现场感,比较亲切、有趣。

本书系适合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术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本书系作为参考教材。

本书系每一本都是“十五讲”,主要是要求在较少的篇幅内讲清楚某一学科领域的通识,如果选为教材,十五讲又正好讲一个学期,符合一般通识课的课时要求。

同时这也有意形
成一种系列出版物的鲜明特色,一种图书品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