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鸭技术初探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

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及技术要点(一)一、稻田生态养鸭的优势1.对水稻的好处让鸭子在稻田中长期生活,在水稻田中自由穿行、觅食,可以刺激水稻的生长,同时能为水稻除去杂苹和害虫。
鸭子排的粪便又是很好的农家肥料,能被水稻很好地吸收利用,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对土壤质量的改变和水稻的长势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从而节约了化肥、农药以及人力的支出,是个一举多得的养殖方法。
2.对鸭子的好处稻田生态养鸭方式为鸭子无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养殖场所,鸭子能在稻田的水面休息嬉戏,同时水稻还可以为鸭子遮阴避日,更为重要的是稻田为鸭子提供了昆虫、水生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解决了鸭子部分食物尤其是动物活性蛋白质的来源,促进了鸭子健康生长。
从而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饲料投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了养殖效益,对生态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稻田生态养鸭的技术要点1.搞好场地建设稻田生态养鸭虽然好处很多,操作也比较容易.但对拟作为养鸭场地的稻田要进行一些改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添置养殖鸭子的围栏。
设置围栏的目的在于便于管理和防止鸭子逃窜。
建筑材料上要注意控制成本,提倡就地取材,可以因陋就简,木条、竹条、尼龙网、编织袋等都可以用。
围栏高度以50~60厘米为好,围栏间距要适中,以不让鸭子逃出为宜;二是要搭建栖架,供鸭子上岸休息使用。
通常在田埂上搭建,材料也要因地制宜,一般以木条、竹条为好。
栖架上最好有顶棚,可以遮阴避雨。
栖架要高出稻田20厘米左右。
搭建栖架的面积根据饲养鸭子数量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6~7只为宜。
2.选好放养品种稻田养鸭的养殖环境和普通养鸭不同。
稻田养鸭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大,更接近于野生状态,因此,放养品种的选择要根据稻田养鸭的特点来确定。
一是要选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二是要选择耐水性好、行动灵敏、浑水效果好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野食能力强,除虫、除草能力强的品种。
目前适合于稻田养殖的品种较多,国内优良的地方品种如绍兴鸭、金定鸭等中小型鸭都是较好的选择。
稻鸭共生技术浅析

稻鸭公司技术浅析1稻田养鸭共生技术稻田养鸭共生技术就是在水稻移栽后10-15天,将雏鸭(脱温后10天)白天放入稻田觅食,晚上收回,直至水稻抽穗灌浆,稻鸭共生时间在60天左右。
1.1稻、鸭品种选择1.1.1水稻品种。
水稻品种选择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优良的广稻二号、文稻一号等。
1.1.2鸭子品种。
鸭子品种选择生活力强、抗逆性好、善运动、嗜食的本地麻鸭、北京鸭等。
1. 2水稻育秧方式1.2.1培育壮秧。
采用旱育秧或湿润育秧,培育秧龄35-40天,带2-3蘖,秧苗外观要求达到敦实矮壮、整齐多蘖、叶片挺举、植株均质富有弹力。
1.3水稻栽插技术1.3.1稻田的准备。
稻田应选择在较为平坦和连片且水源较充足田块。
稻田中应经常保持水深约15厘米,尤其是鸭子在活动时,脚爪能抓到浮泥,起到中耕松土,促进根、蘖生长发育的作用。
1.2.2精耕细作。
大田要求做到三犁三耙,田平泥化。
1.2.3合理施肥。
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
如果是首次放养鸭子的稻田应一次增施三元复合肥30-50公斤/亩。
1.2.4实行规范化种植。
为了有利于鸭子在稻田间活动,采取宽行种植,株距16厘米,行距23厘米,每穴插2-3苗为宜。
或采取宽窄行条栽,宽行27厘米,窄行17厘米,株距13厘米。
1.4鸭子主要管理技术1.4.1放养前管理1.4.1.1防护网及鸭棚的准备。
为了防御天敌的袭击鸭子在田野里乱窜,鸭子在放入田间前,在稻田的四周必须设置防护网,高度40-60厘米即可, 5-10亩围一个小区。
防护网一般采用价格便宜结实的塑料编织网。
同时,为了防止强光照射和暴雨袭击,也为了便于喂食,在每小区稻田的一角修建1-2个简易鸭棚,为鸭子提供休息、补饲和避护场所。
1.4.1.2选择健壮雏鸭。
体态均匀,绒毛整洁、有光泽,腹部柔软,脐部愈合良好,雏鸭体饱满有膘,手提时挣扎有力,叫声响亮、干脆,手摸鸭子脚有暖感,泄殖腔干净、稍潮湿、收缩有力。
稻鸭共生田间管理技术

稻鸭共生田间管理技术摘要结合当地实际,就稻鸭共育过程中,鸭的饲喂、看护、调教,水稻的水肥管理、病虫防治等核心技术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稻鸭共生;饲喂量;营养均衡;雏鸭看护;采食训练;信号调教;中耕浑水;有机肥料;频振式杀虫灯随着稻鸭共生技术的普遍推广与实施,全国各地许多种植户也都效仿,以期获得更大的利润。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农户以为只要将鸭子放入稻田内就可以坐享收获,田间疏于管理,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因此,稻鸭共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不能等闲视之。
1 鸭的管理1.1鸭的饲喂雏鸭放入稻田前是在育雏舍内以人工饲喂为主,当将其放入稻田后,就逐步转向在田间自由采食为主,根据具体情况辅以人工饲喂。
如果鸭子在稻田间采食不够,可以适当地补喂饲料,这样不仅有助于鸭子能保持充沛的精力与体力去胜任田间各种工作,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鸭关系,以便更好地对鸭进行管理。
但是在人工饲喂的过程中,量一定要掌握好,如果饲喂的太多,就失去了稻鸭共生的意义,变成稻田养鸭,鸭子在稻田间的作用就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至于饲喂量如何确定,并没有严格的规定,只要根据平时多多观察鸭子生长发育、在田间活动的情况等灵活调控。
当发现鸭子不容易安定下来,到简易鸭舍的次数增加,并且要食吃的情况比较厉害,感觉始终吃不饱,由此可以大致判断出稻田间的天然食物太少,已经不够鸭子吃,这时,就可以适当的多喂些饲料,以补充食物的不足;当鸭子不怎么上来要食物吃,喜欢在稻田间自由地觅食,说明田间杂草、害虫、浮游生物种类繁多,营养丰富,那就可以不喂或少喂。
在日常管理中,还可以根据鸭子的体膘状况来确定人工饲喂量。
正常情况下,稻鸭共生鸭的生长曲线应该与舍饲相同品种鸭的生长曲线基本相同。
管理者要定期对稻鸭共生鸭进行体重称量,同时还要和舍饲同品种鸭相比较,从而判断出稻鸭共生鸭的生长发育状况,了解稻鸭共生鸭体质如何,根据掌握的情况来适当增减鸭的饲喂量。
如果稻鸭共生鸭的体膘太瘦弱,相应的就缺少旺盛的活力,不能很好地完成所担负的繁重的田间各种工作,有时甚至会因危及到生命;如果将稻鸭共生鸭饲养得太肥,鸭子就会因为身体肥胖而变懒,活动量减少,不能很好地在稻田里寻找食物,消灭害虫与杂草的工作也不能更好地完成,稻鸭共生预期的效果不能达到。
浅谈稻田养鸭

浅谈稻田养鸭浅谈稻田养鸭稻田养鸭是一种生态型的种养技术,就是把雏鸭适时放入稻田里,四周用篾栅围起来,昼夜在稻田中饲养,实行稻鸭共栖双丰收的一项种养配套新技术,它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野鸭为家禽进行饲养,并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国家之一。
稻田养鸭最先起源于我国的明清时期,当时的目的是用鸭防治稻田蟛蛴,其后是用来防治蝗虫。
经过大约400年的时间,稻田养鸭从传统的稻田养鸭法发展到现代的稻鸭共栖法。
现代的稻鸭共栖实现了农牧的有机结合,是传统的稻田养鸭的继承和发展。
稻鸭共作技术,源于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稻田养鸭,完善于日本,发展于亚洲。
一、稻田养鸭的意义稻田养鸭技术是一项发展优质稻、养鸭技术相结合的稻田种养新技术,具有除草、防病治虫、施肥、中耕、减少农药和化肥的用量等优点,能有效改善稻米质量和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利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一项农业生态环保技术。
1.清除杂草稻鸭除草效果好于任何化学除草剂。
据调查,鸭子的除草效果可达95%以上。
鸭在稻田里不断踩踏,使杂草明显减少;鸭小时吃小草,长大后以吃双子叶杂草为主;鸭子的频繁活动,使稻田水体浑浊,透光性差,影响稻田水体底部杂草的光合作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杂草的数量。
2.防治害虫鸭在稻丛间频繁活动,可以吃掉潜叶蝇、蛾类及幼虫、二化螟、负泥虫等有害的虫类,对卷叶螟、稻苞虫、螟虫和纹枯病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减少对稻苗的危害。
3.提高肥力鸭在稻田里生活,其排泄物成为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满足水稻全生长期所需的氮、磷、钾养分,改善了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肥力15%左右。
根据调查,一只鸭在稻丛中两个月左右时间累计排泄物湿重达10千克左右。
相当于47克氮、70克五氧化二磷、31克氧化钾。
4.增加产量鸭有天生拱地的习性,鸭子的频繁活动,有利于疏松土壤,增加氧气,促进水稻根系发育,活秆成熟,提高水稻千粒重和成熟度,而且稻米品质优良、口味佳,生产的大米达到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大米的标准。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

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第一篇:稻田养鸭的技巧和方法稻田养鸭技术利用水稻田中的水和鸭子嬉水及食杂草的特性,把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成一个水稻——鸭子互利互补的生长环境,有利于生产出味好、食用安全稻米。
稻田养鸭技术是生产无公害水稻的一种有效途径。
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韩国等国家就已经广泛应用稻田养鸭技术来生产有机水稻。
尤其是在韩国还出现了稻田养鸭一品村。
我市稻田养鸭技术是从2003年由海林市从韩国引进,历经了三年的试验示范过程,到目前已从原来的10余亩发展到500余亩,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推广价值.1.稻田养鸭技术有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1.1消除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鸭子食草性较杂,能吃掉稻田中很多的杂草;同时在稻丛间不断踩踏,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因此,稻田里放养鸭子,一般不施用化学除草剂除草,利用鸭子的食草特性,既可起到稻田化学除草剂的除草效果,又不必担心除草剂对水稻的污染,省工、省成本。
1.2减少农药的使用量稻田养鸭,鸭子在水田中活动,可以活水,有利于提高水温和地温,同时又可以起到松土、透气的效应,给水稻根部提供充足的氧气,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根系发达,植株生长健壮,不易被病虫侵害,鸭子在稻丛间不断觅食过程中,能吃掉多种水稻害虫,像负泥虫、潜叶蝇可直接被鸭子吃掉,减少农药用量,减少对水稻生育的危害,利于生产无公害水稻。
1.3减少无机化肥的对稻田环境和水稻的污染鸭子的粪便勤,数量多,1只鸭子在稻田中排泄粪便约10kg(鸭粪养分丰富,10kg鸭粪相当于N49g、P2O572g、K2O32g),能够有效地培肥土壤。
鸭粪直接排放到田里,经发酵后及时反补给水稻利用,为水稻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稻田中放养鸭子,头两年可适当少施无机化肥,3-5年以后开始可以完全不施无机化肥,可减少化肥对人体的危害,尤其是氮肥对人体的危害。
2.稻田养鸭技术经济效益高稻田养鸭形成了一个水稻——鸭子,种养结合,互利互补的生态环境,实现了水稻、鸭子双丰收,由单一收入变为双项收入,综合效益高。
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

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一、本文概述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绿色水稻生产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方向。
其中,稻田养鸭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农民所接受和应用。
本文将对绿色水稻生产的新技术——稻田养鸭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包括其基本原理、技术特点、应用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稻田养鸭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价值,为推广绿色水稻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还将探讨稻田养鸭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该技术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稻田养鸭技术的理论基础稻田养鸭技术是一种结合了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理念的新型水稻生产方式。
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生态学、生物学和农业工程学。
在生态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充分利用了稻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鸭子在稻田中活动,可以捕食稻田中的害虫,如稻飞虱、稻叶蝉等,从而减轻水稻的虫害压力。
同时,鸭子的粪便又是优质的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的生长。
这种方式既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又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在生物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遵循了生物共生和互惠互利的原则。
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可以促进稻田的水体流动和氧气交换,有利于水稻的根系发育和生长。
同时,鸭子在稻田中的觅食行为也可以促进稻田的土壤松软和通气,有利于水稻根系的生长和吸收养分。
这种生物共生关系使得稻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高效。
在农业工程学方面,稻田养鸭技术注重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优化。
通过合理的稻田设计和鸭子养殖管理,可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最大效益。
例如,合理的稻田布局和鸭子养殖密度可以提高稻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和鸭子的健康。
通过科学的鸭子养殖技术和稻田管理措施,可以实现稻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和高效利用。
稻田养鸭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多方面的,它不仅符合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的理念,也符合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

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文章摘要: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抛栽水稻后放养一定数量野性强的鸭子,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抗性、稻田有益生物、生物农药等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实现稻鸭双丰收�...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是指在稻田抛栽水稻后放养一定数量野性强的鸭子,在不施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利用水稻抗性、稻田有益生物、生物农药等控制稻田有害生物的危害,实现稻鸭双丰收的一种生态种养技术。
该技术由湖南农业大学等单位共同研究完成,于2001年通过了专家鉴定,并已在长沙、汉寿、浏阳等县市进行了较大面积的示范与推广。
一、技术特点一是增收。
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每亩能增收160元以上。
二是稻米卫生品质好。
采用稻鸭生态种养技术生产的稻米,马拉硫磷、磷化物、氰化物、氰化苦含量比国标减少30-80%。
三是生态效益明显。
鸭子能捕食稻田害虫的成虫、幼虫和部分菌核菌丝,能清除水稻的病叶、老叶及稻田杂草,因此,对水稻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蝗虫、粘虫等水稻病虫和稻田杂草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一般情况下不会超过防治指标。
由于鸭子的活动,还大大改善了稻田土壤的透气性,减轻了有毒物质的危害,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
二、操作规程1、稻田与品种的选择①稻田:应选择水源充足、阳光充裕的垅田,以便鸭子栖息、取食②水稻:选择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抗性强的优质稻品种。
早稻选用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香两优68等;晚稻选用湘晚籼9号、湘晚籼12号、金优207、新香优80等;中稻选用两优培九等品种或组合。
③鸭子:选择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野性强、抗性好、产蛋期早、产蛋率高、体型中等偏小的优良鸭种,如江南一号水鸭、四川麻鸭、滨湖鸭、建昌鸭等。
要求鸭体大小能适应水稻种植密度,以满足鸭子自由穿行觅食的要求。
鸭子除草效果2、水稻大田栽培①整田施肥:大田整地要求下粗上细,平整,高低相差不超过5厘米。
实行一次性施肥,不使用追肥,轻氮重磷钾,即每季每亩施用25%水稻专用复混肥50公斤,加尿素4—6公斤。
农田生态种养新模式——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探

田畈 、 群 体 、 饲 喂 的 稻 鸭共 育 生态 种 养 相 结 合 的新 模 小 少
式 。 据 我 们 的成 本效 益 测 算 , 子平 均 成 活 率 为 9 %, 根 鸭 1 平 均养 鸭 2 75 2 .5只/ m2销 售价 为 1 .1元/ , 除 放养 成本 h , 63 只 扣 1 .6元 / , 均 纯 上 益 可 达 5 02元 / m 超 级 稻 单 产 37 只 平 5. h ; 86 5 g h , 市场 价 1 2 k / m2按 . 8元/ 计 , 值 1 2 产 55 5万 元/ m2 h ,
31 精 心 选 择 田 块 .
稻 田养 鸭对 田间 杂草 有 明显 的抑 制 作 用 , 特别 是 牛毛
草 、 舌草 , 子基 本 上能 吞食 、 踏 消灭 ; 其 他 杂草如 四 鸭 鸭 践 对 叶 萍 、 草 、 草 类 也有 明 显抑 制 作 用 ; 稗 莎 通过 鸭 子 吞食 老 黄
无公 害 稻 鸭共 育 技术 是 以 水 田 为基 础 , 植 优 质 稻 为 种 中心, 家鸭 野养 为特 点 , 生产 无公 害 稻鸭 产 品为 目标 的 大 以
1 . 降低 生产 成本 4
鸭 子 的排 泄 物具 有 丰 富 的营 养 元 素 , 少 了 水 稻施 肥 减 的 次 数 和 数 量 , 常 规 栽 培 减 少 化 肥 1次 , 量 7  ̄10 比 数 5 5 k / m 成 本 10 2 5元/ m2由于 病 虫 害 发 生 轻 , 减 少 gh , 5 ̄ 2 h ; 可
维普资讯
大 田农艺
《 代农 业 科技 ) o 8年 第 2期 现 2o
农 田生态种养新模式—— 无公害稻鸭共育技术初 探
毛 正荣 周 爱珠 z 周 正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中 22 第4 科技 0 年 期 1
每只鸭子每天 约排泄 30 粪便 ,一 只鸭子在 生 5g 长过程 中 ,排泄在 稻 田里 的粪便在 1k 以上 ,肥效 Og 大 , 布均匀 , 散 直接作 为水 稻肥料 , 鸭稻 田可减 少 放
施肥 。
63 .. 4少施农药 6 .. 药高效低毒 ,施用高效高毒类农药及除草 .41农 3 剂前收 回鸭子 , 药力失效后把 鸭子移 回来 , 且提高水
1 品种选择
在进 、 出水 口和溢洪 口设拦 鸭栅 , 其高度 和宽 度 大于进 、 出水 口和溢洪 I2 c Z Om为宜 。 l 34 防逃 圈 . 每亩约需 优质尼龙 网25 g在 四周 围成防逃 圈 , . , k 围网高6 e , 0 r 每隔 10 2 0m竖一支撑杆。 a 5— 0c 35 栖息 地 . 在稻 田中央或一 角 , 设三 面作 挡且通风透气 、 高 出地 面1 — 5m的栖息地 。要求一 面高一面低 , 0 1c 顶部 有遮 阳棚 , 底部铺 竹笆 , 面挖—2 于栖 息地大 小 、 下 倍 深5 - 6 e 的水 函。栖息地 每m 饲养量为 1— 2 日 0 -0 r a 。 5 5 龄 8 1 只 ;2 — O 2 日龄至上市 为6 8 — 只。
36 嬉水 沟 .Fra bibliotek稻 田养鸭应选择 耐粗饲 ,抗逆性 强的 中小 型优 稻 田间 开挖宽 3c 5m、深3e 的丰产 沟若 干条 , 0r a 良品种, 以蛋肉兼用品种最为适宜。 汉中山麻鸭就是 在放 鸭期 间始终注满水 , 鸭子嬉水 。 供 4 育雏 比较合适 的品种 。
41 育雏季节 . 应选择 地势较 高 , 源充 足无 污染 , 、 水 注 排水 方 稻 鸭共栖 的鸭 苗主要 是春雏 和夏雏 。3 月份 —5 便, 土壤保水力强 , 浮游生物多 的稻 田。且应早 整地 孵 出的雏鸭 为春雏 ,育雏 结束 正好与水稻栽插相 衔 6- 月份孵 出的雏鸭为 夏雏 。 夏雏一般不需供热 ( 按旱育稀植或 机械插秧技术 整地 ) 、早放水 、早插 接。 - 8 秧、 早放雏鸭 。 保温 , 饲养成本较低 。 42 育雏方式 . 3 田 间工 程 31 田埂修建 . 421平 面地面育雏 .. 田埂应坚 固结实 ,防止漏水 、坍塌 。内 田埂高 直接在鸭舍地 面铺上 垫料进行育雏 。 .2半地 半 网育雏 2 4 —0r, 宽 3c 底宽 6c 夕 田埂 高5 —0m, 4 . 05e 顶 a 5m, 0m.卜 0 6c 顶宽4c , 5m底宽7c 0m。在外 埂上 留一个2— 0r( ) 0 3e 高 a 鸭舍 1 地 面设 置离 地 斜坡 网面 ,地 面铺 上 垫 / 3 xl0 -5 e ( 的溢洪 口。 - 10m  ̄) O 料, 饮水器放在 网上 , 网面坡 度应小于2 度。 5 32 进水 口、 . 出水 口对角 设置 。 小 以3 一 0 m宽 为 43 饲养管理 大 o 6c . 431饮水 .. 宜。 33 拦鸭栅 . 雏鸭 出壳2h 4 内一定要 饮到水 , 即将雏 鸭放 人深
汉 中 市 位 于 汉 水 上 游 ,水 稻 常 年 种 植 面 积
90Om , 40h 2 农户素有养鸭的习惯 , 具备推广稻田养鸭 技术 的基本条件 。 田养鸭是将 2 一 0 稻 O 3 日龄 的鸭子放 人稻 田, 几方 面 的优点 : 具有 利用鸭子 的杂食性消灭 杂草和害虫 , 减少饲料消耗 ; 鸭子 的活 动可产生 中耕 效果 , 激水稻生 长 ; 子粪便 作 为稻 田肥料 , 刺 鸭 改善 土壤品质 ,提 高大米和鸭 肉的 品质 ;减 少了使用农 药、 化肥 对环境 造成 的污染 ; 节约 生产成 本 , 提高 稻 田综合效益 。由于该项 技术涉及 农 、牧两方 面的技 术 , 人通过实地考察并 参考 了相关 文献 , 总结 本 探索 出了适合我市实际的稻 田养鸭技术 。
农 业科技
汉中 2 2 第4 科技 0 年 期 1
稻 田 养 鸭 技 术 初 探
陈俊 华 杨 芬侠 蒋宏伟2 , ,
(汉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 . 陕西汉中 730 ;. 2 002 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陕西汉中 7 30 ) 20 0
摘要 : 田养鸭技术是指通过 农牧结合 的方式 , 田为基础 , 稻 以水 以种稻 为中心 , 家鸭野 养为特点的稻 鸭共作技术 , 它具有保护生态环境 、 综合 经济效益显著 的技 术优势 。本 文就 目 稻 田养鸭技术 在汉中市 前 各地试验研究与示范应用, 探讨总结出了比较成熟的技术路线和技术措施, 包括品种选择、 田块利用水 分管理 、 肥制度与病虫 防治、 施 鸭子饲养 与管 理、 鸭病免疫与 防治 。 关键词 : 田; 鸭技术 稻 养
位, 以降低水 中药物残 留浓度 , 减轻对鸭子的危害和 鸭产 品污染 。 63 . ..2粉剂类农 药在早 晨露水 未干 时 、 4 水剂 ( 乳剂 ) 在 晴天无 露水 时喷洒在水 稻茎叶上 ,减少落入水体 中的药物 。 434 通 风 .. 63 .5合理放牧 . 夏季 于上午 1时前和 下午 凉爽时放牧 ,气温超 0 使用开放式鸭舍 , 由开闭 门窗控制通风 。 43 _5饲养密度 . 过 3 c 时不放鸭 ; 0c 同一稻 田不宜多次重复放牧 , 当 适 雏鹏群以4 0 10 只为宜 ,地面平养每m 饲养量 休 闲几天 。鸭子放 养6—0 后体重 可达2 2 k, 0—00 2 07d — . g收 5 为: 一周龄2 只、 0 二周龄1只 、 4 三周龄后为1只以下。 0 割前 1— 0 捉鸭子 。 0 2d 7 疫病 防治 43 .6温度 . 13 — 口龄3 一 2 ,— 日龄 2 — 0 , 日龄 起每 O3 ℃ 4 7 83 ℃ 8 稻 田养鸭属于开放性 饲养 ,容易感染和传播疫 病 , 好常见疫病 的免疫 接种和 防治工作 。卜3 要做 日 周降2 3 递减 至2  ̄左右 即可。 — ℃, 0C 4. .7光照 3 龄 , 毒性肝 炎。 日龄 , 鸭病 7 鸭瘟 。0 2 日龄 , 高致病性禽 03 - 日龄2 h 4 光照 ,光线强度 以雏 鸭能看见饲料 流感 。 和饮水 为宜 。其后采用 自然光 。 8 经济效 益分析 5 鸭子 的驯化 81 3 日龄 鸭子放人稻 田, . 0 平均 每亩投放 1只 , 5 饲养 先 调教采食 落地谷子 , 即将谷 子撒入浅水 中 , 让 至7 日龄销 售 , 田饲 养时间平均为4 天。 0 稻 0 每只鸭子 鸭去啄食 , 如此饲喂多次 即形 成条件反射 , 将其放入 常规 日均耗 料 20 , 田鸭 日均耗料 6 g 每 日每 只 5g 稻 0, 稻 田会主动寻找食 物。 次 , 其 驯化鸭群凭 固定声音行 鸭子节约饲料 10 , 50 饲料价格 为1 元 , 9 g每 0g . 仅饲料 6 动的习惯 , 以利 于 日常管理 和顺 利捉鸭子。 项 每 亩 稻 田4 天 可 节 约 成 本 为 4 O 0×1 5×I0× 9 6 放养 1 50 11 元 。 . 0=2 . 6÷ 6 61 入 田时间 . 82 常规稻 田每 亩施 肥成本 为10 10 , . 0 — 2 元 放鸭稻 田 插完秧苗 1天 以上 、水稻 分蘖盛期或在施药 防 不施肥 , 2 就可节约此项开支 。 治三化螟 5 7 以后 , 2 日龄 以上 、 重达7 g —d 将 0 体 5 ̄ A上 综合 以上分析 ,采 用稻 田养鸭每亩稻 田可增加 的雏鸭放入稻 田。 2 0 以上 的经济效益 。笔者认为 , 2元 在提倡生产无公 62 放养密度 . 害农产品 的今天 ,在我 市大力推广稻 田养 鸭技术是 每亩投入雏 鸭2 ~ O 、 0 3 只 育成鸭 1— 5 0 1 只。 切实可行和十分必要的 。 参考文献 : 63 田间管理 . 【 沈晓 昆. l 1 稻鸭共 作 : 无公 害 生产 有机 稻 米新技 术 】 . 北 6. .1保持水深 3 京: 中国农业科技 出版社 ,0 3 1 — 0 2 0 :6 2 . 水深要求 : 稻生长初 期6 8m、 水 — c 中期 1— 8m、 5 1c
2 稻 田要求 作者简介: 陈俊华,15一 。 助理兽医师, (94 )男, 主要从事动物疾病防治和动物检疫工作
一
3 6—
农 业 科 技
lm、 e 接近室温的水 中几分钟 , 让雏鸭湿脚和饮水 , 称 作“ 点水 ” 。每天要更换饮水 、 清洗饮水用具 。 43 .2开食 . 雏 鸭出壳 2 — 8 内先点水后 开食 ,开食 时间不 4 2h 要超过3h 0 3 6 。 — 日龄每天喂7 8 — 次不等。其后 自由饮 食, 晚上不加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