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童年》

合集下载

名著阅读《童年》习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童年》习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童年》习题及答案《童年》一、选择题1、他是一个被遗弃的孩子,“我”的外祖母将他养大,外祖父却怂恿他每次赶集都要偷东西。

他聪明能干,却由于雅科夫舅舅的自私,在搬十字架时被压死。

他是高尔基《童年》中的()A.小茨冈 B.阿廖沙 C.格里戈里一、答案:1. A二、填空题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塑造了这一鄙视贪婪、同情不幸、憧憬美好生活的正直少年的形象,生动地再现了的生活状况。

2、高尔基的《童年》用第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家中的生活历程。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填空。

(2分)夜来了,一种有力的、清新的、宛如慈母的体贴似的东西注入胸怀,寂静像温暖的、毛茸茸的手轻柔地抚摸着,拂去记忆中应当忘掉的一切——所有的苦难和辛酸,白天所沾染的一切侵蚀人的细尘。

仰面朝天躺着,看星星怎样亮起来而使天空显得深不可测,真是让人陶醉的事情……外祖母久久不能入睡,她躺在那里,把手交叉着枕在脑后,兴奋地讲着故事。

“阿廖沙,你睡着了吗?”显然她很在乎我是否在听。

她总能找出一个恰当的童话故事,使我感觉夜晚是如此的美丽和神秘。

听着她均匀有节奏的话语,我不知不觉地进入了梦乡。

上述文字节选白文学名著,作者是。

4、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休息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

……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聊不起的!”有一次我偷偷的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这段文字选自《______ _》,作者是________ 。

(2分)(2)读完这部小说后,你认为主人公阿廖沙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5、走近名著。

(4分)全宅子里,谁也不喜欢这位“好事情”,大家都用讥笑的口气说他;那个快乐的军人妻子,叫他“石灰鼻子”,彼得伯伯叫他“药剂师”和“巫师”,外祖父叫他“妖术师”、“危险人物”。

名著《童年》阅读练习

名著《童年》阅读练习

初一复习讲义《童年》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题1、《童年》的作者是(国籍)作家(人名)。

这本书讲述的是(作者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2、在表兄萨沙的怂恿下,,萨沙又向外祖父告了密,结果阿廖沙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随后大病了一场。

3、阿廖沙遇到第一个优秀人物是,这个绰号是因为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时,他总是回答一句而得来的。

4、外祖父的染坊起火,把硫酸盐从火里取出来。

5、外祖父家年轻力壮的学徒小身份很特殊,而秃顶大胡子的则常常受到捉弄。

6、节日狂欢中,通常由弹琴,表演的舞蹈则让大家如痴如醉。

7、“我”到外祖母家,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其中印象最好的是这个故事。

8、“我”到外祖母家,两个舅舅闹着要分家更厉害了,其原因是,甚至因此两个舅舅还。

9、第一个教阿廖沙识字的人是。

10、外祖母从猫嘴里救下一只并教他说话,可是外祖父却不喜欢他,因为他。

11、在的教导下,阿廖沙打败了街上最厉害的小孩克留什尼可夫。

12、在阿廖沙即将被赶出学校时,来了一位被阿廖沙称作救星的人,他是。

13、阿廖沙因为而没能参加母亲的婚礼。

14、为了鼓励阿廖沙把字母表都认全,外祖父用做为奖励。

15、阿廖沙读了小学。

16、在外祖父眼里,他认为法律就是。

17、阿廖沙上街总是和邻居的孩子打架,他对打架不太在乎,但特别厌恶。

18、童年刻画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外祖父是一个的人,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外祖母,对谁都很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作品中,乐观纯朴的,正直的老工人,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都给主人公以力量和支持。

19、《童年》中塑造了的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20、《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

是作者创作这部作品的第一主题。

二、简答题1.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包括哪几部?2.谁鼓励高尔基把童年的经历写出来的?3.高尔基在《童年》中记叙了哪些内容?4.阿廖沙为什么会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5.“小茨冈”在外祖父家是人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过着怎样的生活?他因为什么事而死去?6.外祖父的染坊失火了,据外祖父推测是谁放的火?救火之后是谁死去?7.默默工作的戈里格里最后结果如何?8.外祖父的房客“好事情”在我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9.外祖父的另一位房客彼得伯伯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0.外祖父在阿瘳沙眼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1.站在读者的角度看,外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2.举例说说作者眼中“野蛮的俄罗斯生活中这些铅一样沉重的丑事”?13.为什么阿廖沙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能成长成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童年》一、填空题1、《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名著导读《童年》完整版PPT课件
经历家庭变故
阿廖沙的家庭遭遇变故,他被迫离开学校,开始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
接触社会底层人民
在社会底层,阿廖沙接触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人,包括流浪汉、小偷、 妓女等。
反思社会现实
通过与社会底层人民的接触,阿廖沙开始反思社会现实,对贫富差距、 阶级矛盾等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结局及影响
结局
阿廖沙在经历种种磨难后,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他最终找到了 自己的方向,并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
塑造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人物关系及其演变
阿廖沙与外祖母
阿廖沙与外祖父
亲密无间,外祖母是阿廖沙成长过程中的精 神支柱和庇护所。
关系复杂,既有亲情也有矛盾,外祖父的性 格和行为对阿廖沙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阿廖沙与舅舅们
其他人物关系
关系疏远,舅舅们的行为和性格与阿廖沙格 格不入,彼此之间缺乏真正的亲情。
小说中还有其他众多的人物关系,如邻里关 系、友情关系等,这些关系共同构成了一个 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
阅读心得交流及感悟启示
01
童年生活的珍贵回忆
通过阅读《童年》,可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感受那段时光的美好
与纯真,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02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与坚持
小说中的人物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最终都凭借自己
的努力和坚持走向了成功,这对读者也是一种启示和鼓舞。
03
家庭与亲情的重要性
小说中描写了家庭中的亲情和温暖,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庭的重
07
《童年》阅读指导与建议
阅读方法与技巧分享
精读与泛读相结合
对于重要章节和精彩片段,建议采用精读方式,仔细品味文本;对 于辅助性内容,可以采用泛读方式,快速了解故事情节。

第13讲:《童年》-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第13讲:《童年》-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语文名著阅读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第13讲:《童年》(解析版)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

代表作有剧本《小市民》和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长篇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作品简介】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

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

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

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

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

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

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

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

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

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

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

这里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

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

小茨冈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

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

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

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

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

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

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

名著阅读——《童年》

名著阅读——《童年》

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尔基两次在俄国 南部流浪。最后到梯弗里斯,进入铁路修配厂做工。 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 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走上 文学创作的道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缩写】
本书描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之后随母 亲寄住到外祖父家中度过的岁月。在那里,他得 到了外祖母的关怀、呵护,受到她的优美童话的 熏陶。一次,阿廖沙因把白布都放到染缸中而被 外祖父暴打,母亲也因此受尽责骂。他亲眼目睹 了两位舅舅为了财产而互相争吵,十分自私,贪 婪。母亲病故后,外祖父用鄙夷的目光盯着阿辽 莎,把他逐出了家门。阿辽莎带着没有快乐的童 年时光,踏上了同样冷酷的社会……
这个片段节选自《 ,片段中的她是 》,作者 , 我是


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他,他成了阿 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 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 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 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 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 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 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好事儿
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 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 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 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 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 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 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 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 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 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 上的光辉。
茨冈
他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 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 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 “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么值得留 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 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 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 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他终因不 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 生气但毫无办法。

名著阅读《童年》-精选.pdf

名著阅读《童年》-精选.pdf

名著阅读《童年》一、主题思想它讲述的是阿廖沙三岁至十岁这一段时期的童年生活。

小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如写“我”刚到外祖父家时见舅舅们为争夺家产而争吵斗殴的情景,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残暴;写“我”在母亲死后与外祖母相依为命的一段生活,作者刻画了外祖父的贪婪吝啬(该他出钱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十分注意倒给他的茶的浓度;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外祖母的宽厚善良(该她出钱买的全是好肉;对着“我”挣来的钱默默流泪)等等。

《童年》最基本的主题之一是:阿廖沙的成长。

阿廖沙这一形象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典型。

这部小说还折射出19世纪末期俄国生活的普遍情形,勾画了俄罗斯底层人民种种生动的形象,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

二、人物形象。

①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

②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③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

④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

①阿廖沙:阿廖沙是全书的中心人物,他从小心地善良,特别是在外祖母的哺育下,生成了一颗善恶分明、是非分明、能爱能恨的灵魂。

他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使他锻炼成长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人。

他性格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对知识的渴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生活的困苦并没有使他退却,他坚信黑暗终将过去,未来将会一片光明。

阿廖沙这个形象是俄罗斯一代新人的代表,他的成长道路是俄国千百万劳动者走向革命、走向新生活之路。

②外祖父卡希林:家长制手工业者的形象,凶恶残暴,没有亲情,惟利是图,寡情薄义。

③外祖母伊凡诺夫娜:勤劳、善良、乐观、智慧,体现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三、艺术特点。

①交替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描写的多视角描写方法。

②语言生动活泼,描写栩栩如生。

名著阅读:《童年》内容提要与作者简介

名著阅读:《童年》内容提要与作者简介

名著阅读:《童年》内容提要与作者简介《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三部曲分别是《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长历程。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

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

“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

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高尔基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

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他的父亲是木匠。

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

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旧社会的底层度过的。

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练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

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义短篇《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描写流浪汉生活的代表作《切尔卡什》,都是在1895年发表的。

1899年,高尔基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

1901年,高尔基因参加彼得堡的示威游行而被捕。

著名散文诗《海燕》就是他参加这次示威游行后写的,他以这篇豪情洋溢的革命檄文,迎接了20世纪无产阶级的革命风暴。

同年,他写了第一个剧本《小市民》,其突出成就是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革命无产者的形象。

语文名著阅读课件:名著阅读《童年》课件

语文名著阅读课件:名著阅读《童年》课件

第一 部分
第二 部分
母的了解。写阿廖沙丧父后被外祖母 接到家里,外祖母在途中给阿廖沙讲 故事来安慰他。
这部分是小说的主体部分。写阿 廖沙在外祖父家里生活的情况,主要 有几个情节:
续表
(1)阿廖沙受怂恿把白布染成了蓝色,
被外祖父毒打之后昏死过去,“小茨
冈”因劝阻外祖父也被打肿了胳膊,
把握纲领
外祖父后来来看阿廖沙并给阿廖沙讲
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 动,非常口语化,非常合适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 境。 阅读体验
从阿廖沙的成长环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即使在恶俗 的环境中成长,只要保持一颗天真、烂漫、纯洁的心, 就能战胜黑暗。
第二章 外祖父一家 这一章可分三大部分:一、“兄弟斗殴”;二、
“凶残的外祖父”;三、“外祖父来病床看我”。具体 情节如下:
“绑起来!打死他!……”我失去了知觉,接着就病了一 场,趴在床上躺了几天。生病的那几天,是我一生重大 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我大概长得很快,并且有了一 种特别不同的感觉。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视察 人们,好像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 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 有难以忍受的敏锐。“小茨冈”来看我了,胳膊上满是 鞭
《童年》:在苦难中长大
作家作品
一、作家简介 高尔基(1868—1936),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列宁称他是“无产阶 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高尔基出身贫苦,四岁丧父, 寄居外祖父家,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 年小学,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走,当过装卸工、面
心理特点,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发掘,他以一种沉重的心 情反思并剖析了俄罗斯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积淀:愚昧 落后、自私野蛮、目光短浅、因循守旧等,这些根深蒂 固的小市民习气,是俄国人民和俄国革命的大敌。高尔 基深刻认识到,必须把唤醒人民看作是自己义不容辞的 义务和权利,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产生的直接原因, 同时革命导师列宁也鼓励他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少年生 活都写出来,《童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组PK:
说说我最喜欢的片段
1、是什么内容? 2、为什么喜欢?
品读《童年》,分析人物
• 小组讨论: • 1、作品刻画了哪些人物?哪个人物给你
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童年》一书刻画 了 (阿廖沙)(外祖母) (外祖父)( 舅舅 ) ( 小茨冈(伊凡) ) ( 老工人 )( 好事情) 等人物形象。
2、重点理解书中三个典型人物:
也说童年□龚爱玲
拎着个大篮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 后捡麦子,大篮子却总是撞到我的脚 后跟。两条小辫儿上下欢快地跳动着, 白蝴蝶在身边快乐地翩翩飞舞。湛蓝 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微风挑逗着 衣襟,篮中的麦穗已有大半。童年的 美好时光也就是在欢欣愉悦的劳动中 度过的。
也说童年□龚爱玲
走进了书香四溢的校园,也成了一个读书郎。充实的 一天就在这琅琅的读书声中开始了。老师热心地传授 我们知识,同学们互相探讨,我们像一棵棵小树苗, 在接受春风雨露的滋润--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识,茁壮成 长。在这知识的海洋中,我结束了快乐的童年,开始 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个充满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国家中,这里 没有抽人的鞭子,没有殴打的拳脚,没有仇恨,没有 贪婪,没有乖戾,更没有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这 里的人是善良、纯洁、乐观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满 了幸福和快乐的。
《童年》
● 高尔基
学习目的:
1、初步了解高尔基,了解《童年》写作背景。 2、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的精彩片 断,理清小说梗概。 3、交流《童年》一书中的三个主要人物形象 (阿廖沙、外祖母和外祖父),通过抓住描写 方法等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并从中受到启发, 珍惜生活。
说说我心中的高尔基
高尔基是苏联文 学的创始人,20 世纪最重要的作 家之一。他的作 品对我国的文学 产生了巨大影响。
• 外祖母 • 外祖父 • 阿廖沙
人物性格 外祖母
慈祥善良、聪明能干、 热爱生活。对谁都很忍 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 大胸怀。
人物性格 外祖父
吝啬、贪婪专横、残暴、 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 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暗放高利贷,怂恿帮工偷 东西。
人物性格 阿廖沙
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 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并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 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 人。
(1868---1936)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 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贫苦,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 上奔波,当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 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 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 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
高尔基刻苦自学文化知识,并积极投身革命活 动,探求改造现实的途径。1892年发表处女作 《马卡尔·楚德拉》,登上文坛,他的早期作 品,杂存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这 是他无产阶级世界观形成前必然经历的阶段。
1902年至1904年间,高尔基与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 租居于这幢19世纪80年代建的寓所里。高尔基在此
小说主题: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 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 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 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 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 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 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 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 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 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阿辽沙的童年是怎样的?我 的童年是怎样的?请比较一 下,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
也说苦难、挫折
1、说一说,阿辽沙童年的苦难有哪些? 2、如何看待少年时代的挫折?
苦难是我的金库——食指 (诗人) 有钱难买少年穷——中国古语
读点名言说点感受
燧石受到的敲打越厉害,发出的光就越灿烂。 ——马克思
正如恶劣的品质可以在幸
《童年》是高尔基 著名的自传体三部 曲中的第一部。三 部曲分别是《童年》 (1913年)、《在 人间》(1916年)、 《我的大学》 (1923年)。三部 曲描写了“我”的 成长过程。从中我 们可以了解到高尔 基的成长历程。
小说从“我” ( 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 ) 写起,到(外祖父叫“我” 去“人间”混饭吃)结束。
在命运的颠沛中,最可以看出人们的气节。 ——莎士比亚
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 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中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 望。 ——巴尔扎克
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 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 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 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 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 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萨拉
说点感受
也说童年□龚爱玲
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给我的感触颇深。马克西姆·高
尔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 高尔基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却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
周围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
高尔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惨,和他比起来,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个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 亲人亲切无比的疼爱,伙伴们天真无邪的友爱,使欢乐的音 符时时洒落在我的身边。在竹林里嬉戏,去山上采蘑菇,入 溪水抓螃蟹,追蝴蝶,闻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这样 无忧无虑开始的。
祖母
——慈爱、善良
高尔基的文学地位比不上俄罗斯 的几位经典作家。但对于我们中 国人却非常亲切。他的自传三部 曲对苦难生活中普通人的善良做 了动人的描述,祖母让你联想到 了怎样的人?
《童年》塑造的祖母形象使所有读过本书的人难以忘 怀。艰苦的生活中,女性——母亲往往承受更多的苦难,她 们的乐观、忍耐与深厚的母爱滋养着我们的生命。高尔 基塑造的慈祥的祖母在世界名著中找不出第二个能取代 她。她会使我们每个稍有阅历的读者都会激发起对艰苦 生活的回忆,对女性——母亲的爱与感激。
写了长诗《人》,并为小说《母亲》收集素材。 1904年,高尔基离开下诺夫哥罗德,但他后来从未 中断与这座古城、也是他的故乡的联系。1928年、 1929年和1935年,高尔基都曾回到这里。
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 篇小说《母亲》和剧 本《敌人》两部最重 要的作品——标志着 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 峰。《母亲》塑造了 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 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 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 的英雄形象,是社会 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 奠基作。列宁肯定了 它的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