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合集下载

食品硒检测实验报告

食品硒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中硒含量的检测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实验技能。

3. 了解硒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

二、实验原理硒是一种重要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食品中硒含量的检测通常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本实验采用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中的硒含量,评估食品的营养价值。

三、实验材料1. 样品:大米、猪肉、蔬菜等富含硒的食品。

2. 仪器:原子荧光光谱仪、电子天平、离心机、微波消解仪等。

3. 试剂:硒标准溶液、硝酸、氢氟酸、硝酸溶液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前处理(1)称取适量样品,加入适量硝酸和氢氟酸,进行微波消解。

(2)消解完成后,将溶液转移至离心管中,离心分离。

(3)取上清液,用硝酸溶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2. 标准曲线绘制(1)配制一系列硒标准溶液,分别加入硝酸溶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2)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各标准溶液的荧光强度。

(3)以硒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强度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 样品测定(1)取适量处理后的样品溶液,加入硝酸溶液稀释至适宜浓度。

(2)使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样品溶液的荧光强度。

(3)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硒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标准曲线(1)绘制标准曲线,得到线性方程:y = 0.0002x + 0.0031,相关系数R² = 0.9989。

(2)根据线性方程,硒浓度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

2. 样品测定结果(1)大米中硒含量:0.2 mg/kg。

(2)猪肉中硒含量:0.5 mg/kg。

(3)蔬菜中硒含量:0.1 mg/kg。

六、实验讨论1. 本实验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中硒含量,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2. 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微波消解可有效提高样品的消解率,缩短实验时间。

3. 实验结果表明,大米、猪肉、蔬菜等食品中硒含量符合国家标准。

七、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检测了食品中硒含量,为食品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食品分析第七章 矿物质的测定

食品分析第七章  矿物质的测定
临用时混合配制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碘化钾氧化而释放出为原来 样品中6倍的游离碘
思考题
1.微量元素(铁、铜、锌、碘、钙)的测定 原理和方法
2.比色法测定微量元素的操作步骤 3.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有哪些?举例说明
A lg I0 KlN I
K'c
5.另外还有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荧 光分光光度法。
(极谱法——光学分析的一种,让电流通过溶液, 然后增加电压,由电流变化情况来进行定量、定 性分析。如:小型极谱仪,可用来自动监测自来 水中限量元素的含量,实验操作全都自动化,每 隔12min记录一次水样中Cu、Pb、Cd、Zn的含量
Pb、Cd、Cu、Hg、Fe等离子
测定吸光度 530nm波长处

(三)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1.硫氰酸盐比色法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Fe3+与CNS-作用, 生成血红色硫氰酸铁配合物,溶液颜色深 浅与铁含量成正比,可以比色测定。
食品中铁的测定方法
1.硫氰酸盐比色法
测定要素: pH条件:酸性 显色剂:硫氰酸钾(20%) 氧化剂:过硫酸钾(2%) 测定吸光度: 485nm波长处
1.如Hg、Cd、Pb、As、Sn、Cr等,这些元素在 体内不易排出,有积蓄性,半衰期都很长。
例:① 甲基汞:在体内半衰期为70天 ② 铅:在体内半衰期为1460天。 在骨骼中为10年 ③ 镉在体内半衰期为16—31年。
北京部分 农产品含 砷量过高 可能导致 中毒!
04年网上 报道。
13
13
二、样品的处理与制备
GB 5009.14—2003(双硫腙比色法)
1.原理:在pH4.5—5.0时,锌与双硫腙作 用生成紫红色配合物, 它能溶于氯仿、 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可用硫代硫酸钠 和盐酸羟胺掩蔽干扰离子。

粮食、油料主要化学指标检验—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粮食、油料主要化学指标检验—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测定(粮油食品检验技术课件)
加显色剂。 2. 铁标准溶液不宜放置时间太长。
2.标准曲线绘制及样品测定
50ml比色管
1
2
3
4
5
6
10mg/L铁标准溶液(ml) 0.00 0.20 0.40 0.60 1.00 1.40
水(ml)
5
盐酸羟胺溶液(ml)
0.5 0.5 0.5 0.5
0.5
0.5
摇匀,放置5min
邻二氮菲溶液(ml)
1
1
1
1
1
1

至25ml
放置30min。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10nm波长处,用比色皿测定吸光度。以测得的 吸光度为纵坐标,铁含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3.结果计算:
X m铁 106 m V1 V2
式中:X——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
m铁 ——从标准曲线中查得样液中的铁含量,μg;
——测定用样液的体积,mL; V1 ——样液总体积,mL; V2 ——样品质量,g。 m
五、说明及注意事项 1. 试液的pH对显色影响较大,必须严格控制pH值在4~5时再
二、实验仪器 可见分光光度计、成套比色管(50mL)
三、实验试剂 1.10%盐酸羟胺溶液 2.0.12%邻二氮菲水溶液(新鲜配制) 3.10%乙酸钠溶液 4.1mol/L盐酸溶液 5.铁标准溶液
四、操作步骤 1.样品处理 称取均匀样品10.0g,干法灰化后,加2mL(1+1)盐酸于水
浴上蒸干,再加入5mL蒸馏水,加热煮沸,冷却,移入100mL容 量瓶用水定容,摇匀。
无机盐及微量元素的测定
铁元素的测定——邻二氮菲比色法
一、实验原理 在pH=2~9的溶液中,能与邻二氮菲反应生成橙红色络合物,在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食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很低,因此需要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检测。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与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一、食品中微量元素的重要性微量元素是指在人体中所需量极少的元素,但却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铁是血红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铁会导致贫血;锌是许多酶的辅助因子,缺乏锌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合理摄入食品中的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1. 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原子吸收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种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准确性和高选择性的优点,适用于各类食品样品的分析。

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它可以同时测定多种元素。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转化为离子状态,然后利用质谱仪测定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从而确定元素的含量。

ICP-MS方法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

三、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技术1.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它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荧光光谱的强度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和非破坏性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2. 电化学方法电化学方法包括极谱法、电位滴定法等,通过测量样品中微量元素的电化学行为来确定元素的含量。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适用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

四、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见问题1.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壤中元素含量、植物吸收能力等。

因此,不同地区和不同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可能存在差异。

2. 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微量元素的损失或增加。

例如,高温烹调会导致一些易挥发的微量元素损失,而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增加某些微量元素的含量。

微量元素的测定

微量元素的测定

微量元素的测定铁标准溶液(1.0 mg/ml)称取样品0.5-4.00克于聚四氟乙烯溶样杯内(若样品中含有乙醇、二氧化碳等挥发性物质时,应先于水浴上蒸发至近干),根据样品消解的难易程度,依次加入4—7ml硝酸,1—2ml过氧化氢,混匀。

盖好安全阀,放入微波消解系统中,……取出放冷并定容至10,混匀备用,同时做试剂空白试验粗蛋白测定1 凯氏常量定氮法:不论常量、半微量以及微量定氮法它们的原理都是一样的,首先第一个步骤是消化:(1)消化:样品与硫酸一起加热消化,硫酸使有机物脱水。

并破坏有机物,使有机物中的C、H氧化为CO2和H2O蒸汽逸出,而pro则分解氮,则与硫酸结合成硫酸铵,留在酸性溶液中。

(2)在消化过程中添加硫酸钾可以提高温度加快有机物分解,它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氢钾,可提高反应温度,一般纯硫酸加热沸点330℃,而添加硫酸钾后,温度可达400℃,加速了整个反应过程。

此外,也可以加入硫酸钠,氢化钾盐类来提高沸点。

其理由随着消化过程硫酸的不断地被分解,水分的逸出而使硫酸钾的浓度增大,沸点增加。

加速了有机的分解。

但硫酸钾加入量不能太大,否则温度太高,生成的硫酸氢铵也会分解,放出氨而造成损失。

为了加速反应过程,还加入硫酸铜,氧化汞或硒粉作为催化剂以及加入少量过氧化氢,次氯酸钾作为氧化剂。

但为了防止污染通常使用硫酸铜。

所以有机物全部消化后,出现硫酸铜的兰绿色,它具有催化功能,还可以作为碱性反应指示剂。

(1)蒸馏:样液中的硫酸铵在碱性条件下释放出氨,在这操作中,一是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要过量,二是要防止样液中氨气逸出。

(2)吸收与滴定:蒸馏过程中放出的氨可用一定量的标准硫酸或标准盐酸溶液进行氨的吸收,然后再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反滴定过剩的硫酸或盐酸溶液,从而计算出总氮量。

半微量或微量定氮通常用硼酸溶液吸收后,再用标准盐酸直接滴定,硼酸呈微弱酸性,用酸滴定不影响指示剂变色反应,它有吸收氨的作用。

准确称取样品中0.50-2.00g→于500ml凯氏瓶中→加10g无水K2SO4→加0.5gCuSO4→加20ml H2SO4→在通风橱中先以小火加热,待泡沫消失后,加大火力,消化至透明无黑粒后,将瓶子摇动一下使瓶壁炭粒溶于硫酸中→继续消化30分钟→至到样液呈绿色状态,停止消化,冷却→加200ml水→连接蒸馏装置→用硼酸作吸收液→在K氏瓶中加波动珠数粒和80ml50% NaOH→立即接好定氮球→加热→至到K氏瓶内残液减少到三分之一时,取出用水冲洗→用0.1N HCl滴定。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三、铅的测定
2.分光光度法(二硫腙比色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分析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四、汞的测定
1.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八、锰的测定
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八、锰的测定
2.分光光度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分析步骤 (5)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九、铬的测定
1.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 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等。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铁的测定
1.分光光度法(邻二氮菲法) (1)原理 (2)试剂 (3)测定方法 (4)结果计算
第六章 第二节 微量金属元素的测定
一、铁的测定
2.原子吸收光谱法 (1)原理 (2)试剂 (3)仪器 (4)操作步骤 (5)结果计算
食品分析(第三版)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食品分析检验的一般方法 第三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第四章 食品一般成分的检验 第五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CONTENTS
第七章 食品中农药及药物(兽药)残留的测定 第八章 食品中毒素和激素的测定 第九章 食品中安全热点物质的测定

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十二章 微量元素的测定

LOGO
LOGO
6.说明 (1)灰化样品时,加入氢氧化钾的作用是使碘形成难 挥发的碘化钾,防止碘在高温灰化时挥发损失。
(2)本法操作简便、显色稳定、重现性好。
LOGO
三、铅的测定
食品原料生产中含铅农药的使用,食品原料加工中含铅 镀锡管道、器具和容器、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陶瓷食具釉料 中使用的含铅颜料,都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食品污染,使食 品中含有一定是的铅。由于铅是一种具有积蓄性的有害元素, 经常摄入含铅食品,会引起慢性中毒。铅的允许限量为乳类 (鲜小于)0.05mg/kg;蛋类、蔬菜、水果小于0.2mg/kg、蒸 馏酒与配制酒、食醋和酱油小于(均以铅计)1mg/L。 食品中铅的测定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石墨炉原子吸 收光谱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二硫腙比色法 、单扫 描极谱法等五种国家标准分析方法。下面介绍二硫腙比色法 (GB/T5009.11-2010) 。
LOGO
②标准曲线绘制:吸取10g/mL铁标准溶液0.0mL、 1.0mL、3.0mL、4.0mL、5.0mL,分别臵于50mL容 量瓶中,加入1mol/L盐酸溶液1mL、10%盐酸羟胺 1mL、0.12%邻二氮菲1mL。然后加入10%醋酸钠 5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以不加铁的试剂空白 溶液作参比液,在510nm波长处,用1cm比色皿测吸 光度,绘制标准曲线。 ③样品测定:准确吸取样液5~10mL于50mL容量瓶中, 以下按标准曲线绘制操作,测定吸光度,在标准曲线 上查出相对应的含铁量(μg)。
LOGO
(4)结果计算
式中
Fe含量( g / 100 g )
X V1 m V2
1----测定用样液体积,mL V2----样液总体积,mL
X----从标准曲线上查得测定用样液相当 的铁含量, μg。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常规检验方法

食品中微量兀素的常规检验方法食品中微量兀素的常规检验方法摘要:现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社会报道的食品安全事件较为关注,尤其是对于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污染问题,逐渐成为人类健康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对食品安全有严重的威胁。

因此,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已成为当前食品安全检查中的核心工作内容。

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测定与问题分析相比较而言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关键词:食品安全微量元素检验测定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重要难题和挑战,对于政府的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和生产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我国现有的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完善的检验方式,一门新兴的边缘化科学“生命科学中的微量元素”由此应运而生。

本文就当前常规的食品微量元素的检验方法及其测定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探讨。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每种元素的原子荧光强度都是特定的,根据此原理就可以检验出待测的元素含量。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检测的灵敏度较高,实施过程中的干扰比较少,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并且能够将较多的元素放在一起同时检测分析。

NaBH4与汞离子、SnCL2与汞离子都可以反应形成原子态的汞,在室温环境中能够被相互作用从而变成汞原子荧光,这种方式叫做冷原子荧光光谱法,也可以称作冷蒸汽法。

因为AFS的测定方法对检验汞的敏感程度较高,所以在分析样品汞含量的时候通常较多的运用冷原子荧光与无焰、有焰HG-AFG^几种测定方式。

如果想要检验大米当中的汞元素就可以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它是通过微波加热的方式使样品在温度较高和压力较大的环境下消解样品。

同时也可以利用此方法检验错这一微量元素,它多存在于保健食品当中。

可以研究酸介质和氢氧化物等因素对检验所产生的影响。

把仪器最适宜的工作条件选定出来,用酒石酸来进行检验,不仅能够打破干扰因素共存离子,还能够增敏,可以适用于在室温原子化环境下检验错在保健食品中的痕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
必需 元素
+
有毒 元素
自然条件 决定的
强化营养添加 到食品中的
加工、包装、 加工、包装、 贮存时污染
进入人体的渠 道(主要是食 物)
新材料及工 业三废等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检测方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原子荧光光谱法 (2)原子荧光光谱法 (3)分光光度计法 (3)分光光度计法 (4)比色法 (4)比色法 (5)滴定法 (5)滴定法

• 1.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显色时间的 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显色时间的 注意加入试剂的顺序 影响可与绘制吸收曲线同步进行。 影响可与绘制吸收曲线同步进行。 • 2.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后应摇匀,使Fe3+ 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后应摇匀, 加入盐酸羟胺溶液后应摇匀

完全还原为Fe 后再加入显色剂。 完全还原为 2+后再加入显色剂
(3)萃取溶剂的选择: 萃取溶剂的选择: 溶剂是否有利于萃取的分离主要取决于它们的物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般尽量采用惰性溶剂,避免产生副反应。 ①一般尽量采用惰性溶剂,避免产生副反应。 根据螯合物的结构,由相似相溶原理来选: ②根据螯合物的结构,由相似相溶原理来选: 含烷基螯合物选卤代烃( 含烷基螯合物选卤代烃(CCl4、CHCl3等), 含芳香基螯合物选芳香烃( 甲苯等) 含芳香基螯合物选芳香烃(苯、甲苯等) 溶剂的相对密度与溶液差别要大、粘度小。 ③溶剂的相对密度与溶液差别要大、粘度小。 ④无毒。无特殊气体、挥发性较小。 无毒。无特殊气体、挥发性较小。
Fe3+与邻菲罗啉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稳 与邻菲罗啉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 定性较差。 定性较差。样品中若有 Fe3+,应在酸性溶液中 加入盐酸羟胺(还原剂)将三价铁还原为二价 加入盐酸羟胺(还原剂) 盐酸羟胺 铁。此时测定的是总铁含量。 此时测定的是总铁含量。
2、实验器材 、
• 1. 仪器:分光光度计 • 2. 试剂: • (1)盐酸羟胺溶液(10%):称取10g盐酸羟胺,用 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现用现配) • (2)盐酸:1:1和1:9溶液; • (3)乙酸钠溶液(450g/L):称取45g乙酸钠,加水溶 解并稀释至100mL; • (4)0.1%邻菲罗啉:称取0.10g邻菲罗啉于烧杯中, 加60mL水,加热溶解(不超过80℃),移入1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 (5)铁标准贮备液(1000µg/mL) • (6)铁标准使用液(10µg/mL)
1.干法灰化 干法灰化
原理:将样品置于电炉上加热, 原理:将样品置于电炉上加热,使其中 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 的有机物脱水、炭化、分解、氧化,再置 高温炉中灼烧灰化, 高温炉中灼烧灰化,直至残灰为白色或灰 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色为止,所得残渣即为无机成分。
电炉
干法灰化方法优点
• 标准曲曲及样品测定
0 标准使用液体积 0.00 10%盐酸羟胺 盐酸羟胺 0.1%邻菲罗啉 邻菲罗啉 醋酸-醋酸钠缓冲 醋酸 醋酸钠缓冲 溶液(pH) 溶液( 水 比色测吸光度 1 1.0 2 2.0 3 4.0 4 6.0 5 8.0 6 10.0 样品 5.0 5.0
1.0mL,稍摇动 , 2.0mL 5mL 至刻度(充分摇匀 静置 至刻度 充分摇匀,静置 充分摇匀 静置5min) 3cm比色皿 比色皿,510nm,0管调零 比色皿 管调零
原子化器 空心阴极灯 切光器
单色仪 检测器
燃气 原子化系统
助燃气 雾化器 废液
样品液
原子吸收仪器结构示意图
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 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 灰分体积小, 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 有机物分解彻底, 单。
干法灰化方法缺点
所需时间长。 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 元素的损失。 元素的损失。 ③坩埚有吸留作用,使测定 坩埚有吸留作用, 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4.干扰离子的消除 一种螯合剂往往同时和几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 物 , 控制条件可有选择地只萃取一种离子或连续 萃取几种离子,使之相互分离。 萃取几种离子,使之相互分离。 ⑴控制酸度 控制溶液的pH pH值 控制溶液的pH值 ⑵使用掩蔽剂 例.KCN 可掩蔽 Zn2+ 、Cu2+ 柠檬酸铵可掩蔽 Ca2+、Mg2+、AL3+、Fe3+ EDTA可以掩蔽除 EDTA 可以掩蔽除 Hg2+ 、 Au2+ 以 外许多金属离子 。
样品的采 集与处理
仪器
试剂
影响测定结 果准确定性 的因素
实验用水
溶液配制
第二节
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以上这些元素都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 在于食品中,要测定这些元素先要做两件事: 在于食品中,要测定这些元素先要做两件事: 1.用灰化法和湿化法先将有机物质破坏掉, 1.用灰化法和湿化法先将有机物质破坏掉,释放 用灰化法和湿化法先将有机物质破坏掉 出被测元素。以不丢失待测成分为原则。 出被测元素。以不丢失待测成分为原则。 2.破坏掉有机物后的样液中, 2.破坏掉有机物后的样液中,多数情况下待测元 破坏掉有机物后的样液中 素浓度很低,且为多种元素共存的状态, 素浓度很低,且为多种元素共存的状态,有其它 元素的干扰,所以要浓缩和除去干扰。 元素的干扰,所以要浓缩和除去干扰。
食物中各种元素对人体需要来说,分为: 食物中各种元素对人体需要来说,分为: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微量元素: 地球化学角度:占地球组成0 01% 60余种元素 地球化学角度:占地球组成0.01%的60余种元素 医学角度: 医学角度: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
人体必需的有铁、 人体必需的有铁、锌、铜、锡、锰、硒、碘、氟等14种 氟等14种
第二节 元素的提取与分离
破坏有机物质。 1、破坏有机物质。 2、浓缩和分离。 浓缩和分离。
测定方法
原子吸收
比色法
(一)有机物破坏法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 测定食品中无机成分的含量,需要 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 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如蛋白质等。 操作方法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大 类。
湿法灰化方法优点
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 有机物分解速度快, 需时间短。 需时间短。


由于加热温度低, 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 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湿法灰化方法缺点
产生有害气体。 ①产生有害气体。


②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外溢
试剂用量大, ③试剂用量大,空白值偏高
浓缩、分离处理方法与后边测定方法有关。 浓缩、分离处理方法与后边测定方法有关。 例: • 比色法测定, 比色法测定, 用合适的金属螯合剂在一定条件下与被测 金属离子生成金属螯合物, 金属离子生成金属螯合物,然后用有机溶剂进 行液液萃取, 行液液萃取,使金属螯合物进入有机相从而达 到分离与浓缩。 到分离与浓缩。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一般可不用特殊处理。 一般可不用特殊处理。测痕量元素则用离 子交换法分离、提纯金属离子或除去干扰离子。 子交换法分离、提纯金属离子或除去干扰离子。
常用的螯合剂
双硫腙(HDZ) 双硫腙(HDZ)
丁二酮肟
二乙基二硫代甲酸钠 NaDDTC) (NaDDTC)
与 金属 离子生 成金属螯 合物, 合物,相当稳 难溶于水, 定,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时可直接比色
食品中铁的测定
邻菲罗啉光度法
原理: 一般控制pH=5-6)的溶液中,邻菲罗啉与 的溶液中, 原理:在pH为2-9(一般控制 为 一般控制 的溶液中 Fe2+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其lgK稳=21.3,最大吸收波 生成稳定的橙红色配合物, 稳 , 长为510nm,摩尔吸光系数为1.1×104。在一定浓度范围 ,摩尔吸光系数为 × 长为 。 内, Fe2+的浓度与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 的浓度与吸光度符合比尔定律。
第六章 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第一节
矿物质元素: ★ 矿物质元素:
概述
食物中的元素50余种 食物中的元素 余种 ,除C、H、O、N 、 、 、 外的其他元素称为矿物质元素。 外的其他元素称为矿物质元素。
营养学: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 营养学:必需元素、非必需元素、 需要程度:常量元素、 需要程度: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性质:金属元素、 性质: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
0 0.5
A
0.4
0.2
0.0
cx
1
1.5
2
测Ax, 得出 c x = A x c s
As
c
• 3. 结果计算: c×v×1000 X=—————— v样×1000
式中:X——试样中铁的含量,mg/L c——根据试样的吸光度,从标准 曲线上查出的铁浓度 v样——实验所取试样的体积 v——定容体积
吸收曲线: 吸收曲线:每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 程度是不同的 。如果我们让各种不同波长的光 分别通过被测物质, 分别通过被测物质,分别测定物质对不同波长光 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 的吸收程度。以波长为横坐标,吸收程度为纵坐 标作图所得曲线。 标作图所得曲线。


2. 湿法消化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使 原理: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并加热消煮,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 样品中的有机物质完全分解、氧化,呈气态逸 出,待测组分转化为无机物状态存在于消化液 中。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 常用的强氧化剂有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