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标志物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

乙肝五项各项指标详解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Bsurfaceantigen,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外壳蛋白,是乙肝感染后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型肝炎早期诊断和普查指标。
孕妇、手术前、输血前、有创检查前都要检查血清HBSAg,及时发现HBV感染。
血清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常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恢复后,一般在广4个月内HBSAg消失,持续6个月以上则认为转为慢性肝炎Q无症状HBsAg携带者是肝功能正常的乙肝患者,虽然肝组织已有病变,但无临床症状。
血清HBsAg阴性不能完全排除HBV感染,需要结合乙型肝炎血清学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HBsAg阴性常见于隐匿性HBV感染者,这类患者因HBsAg抗原表位变异,造成HBSAg阴性,但是血液或肝组织中HBVDNA阳性;也见于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长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引起HBV突变,导致HBSAg阴性Q 需要注意的是:个别病例胆红素浓度过高可使血清HBSAg结果出现假阳性。
对于接受高剂量生物素(维生素B7)(>5mg∕天)治疗的患者,须在末次生物素治疗8小时后采集样本。
接受肝素治疗的患者,样本可能凝固不全,纤维蛋白存在可能会影响结果,因此应在肝素治疗前采集样本。
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Bsurfaceantibody,HBsA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
HBsAb阳性常见于HBV感染恢复期或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其为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但是如伴有高效价HBSAb者,不能排除肝脏有持续性HBV感染的可能。
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应答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30年。
HBsAb阴性常见于未曾感染HBV或未接种过乙肝疫苗的人群。
但是HBsAb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HBsAb是HBV感染后最晚出现的特异性抗体Q急性HBV感染6个月后可检测到HBSAb,慢性HBV感染者可能数年都不能检测到HBSAb。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

常见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及其检测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乙肝病毒外壳部分的蛋白质,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便在肝细胞内复制装配,其中外壳部分常有剩余,此剩物进入血液就形成HBsAg血症。
由于HBsAg本身不是完整的乙肝病毒,不含核酸,也无DNA 聚合酶活力,故无传染性,但有抗原性。
由于它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故已被定为现症HBV感染的指标之一。
检测HBsAg有助于乙型肝炎的诊断。
在急性乙型肝炎,HBsAg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后6-12周出现,当氨基转移酶(ALT、AST)或胆红素开始上升时,HBsAg滴度达到高峰;当症状出现后HBsAg滴度开始下降,多在发病4-5个月内消失。
由于HBsAg 是感染乙肝病毒后出现的第一个乙肝病毒标志物,故常用于急性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
在乙型肝炎急性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后,仍持续阳性者,常提示肝炎慢性化。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有相当一部分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其原先可能就有乙肝病毒感染,常表现为无症状带毒者,病情在不知不觉中进展,一旦出现症状,已是慢性乙型肝炎,甚至已是肝硬化了。
HBsAg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指标,但HBsAg阴性并不能排除乙型肝炎,约有5%的乙型肝炎病人出现HBsAg阴性。
原因如下:1: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阴性可能是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即HBsAg消失,抗HBs尚未出现之际。
2: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重叠感染,丁肝病毒大量复制,对HBsAg合成有抑制作用。
3:乙肝病毒的S基因变异,不表达HBsAg。
4:低水平的乙肝病毒感染,其HBsAg阴性是因为目前检测HBsAg 的方法还不够灵敏。
另外,即使HBsAg阳性,亦需澄清是否有其他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
因甲型和乙型、乙型和丙型、乙型和丁型以及乙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均有双重感染。
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可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即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
抗HBs可作为乙肝病毒既往感染的判断指标。
hbsag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HbsAg名词解释微生物学HbsAg是指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其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一种标志物。
本文将对HbsAg进行微生物学上的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该概念。
正文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表面抗原,也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诊断标志物之一。
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D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科。
它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等途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颗粒的外表面膜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乙型肝炎病毒的内部核心颗粒。
HbsAg由S(surface)基因编码产生,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结构蛋白。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早期,HbsAg 开始被产生并出现在血液中。
因此,检测人体血液中的HbsAg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中存在HbsAg抗原,被称为HbsAg阳性。
HbsAg阳性表明该人体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具有传播病毒的潜在风险。
因此,HbsAg检测是乙型肝炎的主要诊断手段之一,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sAg阳性还可能出现在一些病毒携带者身上。
病毒携带者是指在某些病毒感染后,病毒可以持续存在于体内,但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这类人群中,HbsAg阳性的个体可以将乙型肝炎病毒传播给他人,因此也需要接受相应的监测和控制。
总结起来,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它在微生物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血清五项标志物(“两对半”)的临床意义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HBsAg是机体感染HBV的标志,也是在机体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
HBsAg出现的时间,与机体感染HBV的途径和感染的剂量有关。
如果系输用HBsAg 阳性血,2周后即可检测到HBsAg,如用RIA法检测,于接种后6天,血清中即可出现HBsAg阳性;如感染剂量少,HBsAg出现阳性的时间可达3~4个月,甚至6个月;一般在感染HBV后4~6周可出现HBsAg阳性。
HBsAg出现阳性后1~7周(平均约4周)才出现肝炎症状和肝功能异常。
经血感染者,其潜伏期约为2个月;经口感染者,其潜伏期大约为3个月。
急性乙肝病程一般持续1-3个月,80%~90%的患者可以临床治愈[1]。
H BsAg阳性在血中一般持续1-6周,长者可达20周(14-148天);在肝炎症状出现后1~4周或血清转氨酶达高峰后1~12周消失,如果HBsAg阳性持续超过6个月仍不转阴则称为持续阳性或慢性携带状态; 如系急性乙肝,HBsAg 持续阳性超过6个月则提示慢性化。
我国HBV感染(急性和慢性)的人群中每年大约有4%~10%的HBsAg阳性者转阴,同时每年又有约4%~10%的人群由易感人群成为受感染者,因而,人群HBV感染状态在不断变化[2]。
HBsAg阳性持续的时间和急性乙肝慢性化的比例与感染者的年龄有关,年龄愈小,形成持续感染或病情慢性化的概率愈大;围产期感染的婴儿80%将成为HBsAg的携带者;幼儿期感染者约30%将成为持续HBsAg携带者,正常成年人感染HBV后形成持续性感染的比例可能在5%以下;社会普通人群中约35%~50%的HBsAg阳性携带者是在母婴围产期感染的[3]。
临床上,HBsAg阳性可见于急性乙肝患者的潜伏期、急性期;慢性乙肝,无症状携带者;部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中和受HBV感染的肝细胞浆中。
HBsAg阳性一般来说表明机体内存在HBV感染,但阴性也不能完全排除H BV感染。
临床分析中的肝炎病标志物检测与慢性肝病评估

临床分析中的肝炎病标志物检测与慢性肝病评估在临床实践中,肝炎病标志物检测与慢性肝病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医生能够利用各种方法来检测肝炎病标志物,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慢性肝病的评估。
本文将从肝炎病的定义、肝炎病标志物的分类以及慢性肝病的评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肝炎病的定义肝炎病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起肝细胞炎症反应的一类疾病。
肝炎病主要分为病毒性肝炎和非病毒性肝炎两大类。
前者常见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后者包括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等。
不同类型的肝炎病在患病原因和病程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法。
二、肝炎病标志物的分类肝炎病标志物是指体内的一些指标或物质,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肝炎的发展情况、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等。
根据其性质和功能,肝炎病标志物可分为病毒标志物、肝脏功能标志物和炎症反应标志物三类。
1. 病毒标志物病毒标志物是指与病毒感染相关的物质,可以用来确定肝炎的病原体类型和感染情况。
常用的病毒标志物有HBsAg、HBeAg、Anti-HCV等。
这些标志物能够帮助临床医生判断病毒是否存在、病毒是否活跃以及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等情况。
2. 肝脏功能标志物肝脏功能标志物是指反映肝脏功能状态的物质,可用来评估肝炎病的严重程度和肝脏损伤的程度。
最常用的肝脏功能标志物包括AST、ALT、ALP等。
这些标志物的水平与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可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3. 炎症反应标志物炎症反应标志物是指在肝炎疾病发展过程中,机体产生的与炎症相关的物质。
常用的炎症反应标志物有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等。
这些标志物能够反映炎症的活跃程度和病情的严重程度。
三、慢性肝病的评估方法针对慢性肝病的评估,临床医生通常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以提供全面准确的病情评估。
常见的慢性肝病评估方法包括肝活检、肝功能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1. 肝活检肝活检是目前最可靠的评估慢性肝病程度和活动性的方法之一。
如何正确理解乙型肝炎标志物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临床常用的有H B s A g、抗-H B s、HBeAg、抗HBe和抗HBc,俗称“两对半”。
各种标志物阴性、阳性有什么临床意义呢?“大三阳”通常是指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其余为阴性。
科学术语叫:E抗原阳性乙型肝炎。
“小三阳”为H B s A g、抗-H B c阳性,HBeAg阴性,科学术语叫:E抗原阴性乙型肝炎。
①HBsAg阳性:表明被乙肝病毒传染了,与病情轻重无关。
定量检测与HBV ccc DNA有一定相关,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疗效评估。
②抗- Hbs阳性:表明过去感染过乙肝,已经彻底恢复,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
③HBeAg:既往认为是病毒复制高低水平的标记,如果阳性表明体内病毒复制能力较强,传染性较强。
现在研究发现,HBeAg是HBcAg基因相关的衍生产物,没有独立的基因,与HBV复制无关,患者的HBeAg水平与HBVDNA并不平行,甚至HBeAg转阴的血清HBV DNA仍为阳性。
HBeAg不是膜蛋白,不会成为感染细胞的靶抗原引发免疫病理,因此其水平与肝组织损害也无关。
HBeAg自然转阴率达80%,所以新出版的欧洲、美国指标中,在评估治疗效果指标中已无HBeAg这个指标。
④抗-HBe阳性:反映了与病毒相关的抗原被清除,这种血清病毒免疫学标志的改变,反映了免疫状态的变化,被认为是机体某种清除病毒的机制被启动,感染状况将逐步被控制;所以在早期临床研究中,出现抗-HBe是自然好转的表现;在药物治疗中出现HBeAg血清转换甚至被看做是一种疗效。
⑤抗-HBc单独阳性,表明过去感染,基本彻底回复。
如果合并HBsAg一起出现,那是乙肝传染的标记。
其实乙肝两对半与疾病轻重关系不大,它是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一个标志物。
乙肝病毒在人体内也并不都是对人体有损伤,有时可以和人体“和平共处”。
这种“和平共处”是会改变的,所以我们让患者定期观察,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B超,目的在于观察疾病进展状态,以评估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肝炎标志物的名词解释

肝炎标志物的名词解释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主要表现为肝脏炎症和功能受损。
为了诊断和监测肝炎的发展,医学界发展了各种肝炎标志物,这些标志物通过血液检测可以提供对肝脏炎症程度、病毒感染状态以及肝功能损伤的相关信息。
本文将对肝炎标志物的相关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1. 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HBV是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蛋白,是肝炎感染的主要标志。
HBsAg的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感染HBV以及病毒在体内的存在时间。
阳性结果通常表示正在患有乙型肝炎或者是病毒携带者。
HBsAg的检测也用于乙肝疫苗的有效性评估。
2.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在感染过程中的一个标志,它是HBV核心蛋白的变异形式。
HBeAg出现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以及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个体身体液中。
HBeAg阳性可能表示乙肝病毒正在活跃复制,其价值在于病情监测和乙肝治疗的评估。
3.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HBsAb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产生的抗体,也是乙肝疫苗接种后产生的免疫应答。
HBsAb阳性表示人体已产生对乙型肝炎病毒的保护性抗体,因此有抗病毒能力。
HBsAb的检测用于确认人体是否对乙肝病毒产生免疫反应,以及乙肝疫苗接种的有效性评估。
4.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HBcAb是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抗体。
乙肝感染者在早期感染时,可能没有HBsAg出现,但会出现HBcAb阳性。
HBcAb阳性可以确认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但不能判断目前病情。
HBcAb还可分为IgM类和IgG类,IgM阳性通常意味着急性感染。
5.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anti-HCV)丙型肝炎是因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慢性肝炎,HCV抗体的检测用于诊断丙型肝炎感染。
HCV抗体阳性可确认体内病毒感染,但无法判断感染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
阳性结果后需进一步进行HCV RNA检测以确定病情以及策划治疗方案。
6. 肝脏功能指标肝脏功能指标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肝功能脂质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是指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生物学分子,包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等。
这些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的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键指标之一。
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包膜上的蛋白质,其检测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疫苗接种效果的监测。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初期,HBsAg会迅速出现在患者的血液中,并持续存在较长时间。
因此,对于疑似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检测其血液中的HBsAg可以迅速确认诊断。
其次,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期的标志物。
HBeAg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的一部分,其检测可以用于评估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水平和传染性。
一般来说,HBeAg阳性的患者具有更高的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更容易传播给他人。
因此,对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监测其血液中的HBeAg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进展和传播风险。
此外,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anti-HBc)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标志物。
anti-HBc是人体对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产生的抗体,其检测可以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感染历史的判断。
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初期,anti-HBc会出现在患者的血液中,并持续存在较长时间。
因此,对于疑似乙型肝炎感染的患者,检测其血液中的anti-HBc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生物学功能和临床应用不仅限于乙型肝炎的诊断,还可以用于预后评估和治疗监测。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anti-HBe)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免疫应答的标志物。
当患者的HBeAg转阴后,anti-HBe会出现在其血液中,这意味着患者的免疫系统对乙型肝炎病毒产生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主要是抗-HBc IgG,检出率比
HBsAg敏感,是HBV感染的敏感指标
作为乙型肝炎疫苗和血制品的安 全性鉴定和献血员的筛选
2、抗-HBc IgM测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①是机体感染HBV后在血液中最早出现的 特异抗体
②肝炎的急性期呈高滴度,是判断急性乙 型肝炎的重要指标,
③抗HBc IgM滴度(以及抗HBc IgA)降 低乃至消失,提示急性乙肝的恢复
③转阴,HCV复制受抑,预后较好 ④判断预后和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价指标
(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IgM、IGg测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IgM :早期诊断指标,持续阳性,转
为慢肝,或病毒持续存在并复制 IgG:已有HCV感染,不是早期诊断指标
感染免疫检测 一、细菌感染免疫检测 (一)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
除 ,复制减少,传染性低
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这一点与 抗HBs不同
(五)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测定 (HBcAg)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阳性
提示血清中有感染性的HBV存在, 含量多,复制活跃,传染性强,预 后差
(六)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测定(抗HBc)
1、抗-HBc总抗体(包括抗H-Bc IgM、 IgA、IgG)
HBV已被清除,预后好
(八)乙型肝炎病毒DNA测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血中HBV DNA的存在是HBV感染最为
直接、最为灵敏和最为特异的指标
可用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以及确诊和治疗效果的评价、预后等,而 且是判断患者有无传染性的最直接指标。
三 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一)丙型肝炎病毒RNA测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①感染HCV ②HCV-RNA阳性 HCV复制,传染性强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测
王小超 教授
P478
目的与要求 1、 掌握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
测的临床意义 2、熟悉各项正常值
一、甲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一)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和RNA测定 参考值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见于:
①甲肝患者,发病前2周可从粪便中排出, 故可做为急性感染的证据 ②HAV-RNA阳性,用于监测和预防
人体被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一周, 患者血清中即可出现一定量的抗链球菌 溶血素“O”抗体(ASO),约3-4周达到高 峰,可持续较长时间。
[参考值] 溶血法:<1:400 乳胶凝集法:阴性
[临床意义] 若血清ASO滴度不断上升或阳性,
提示近期有化脓性链球菌感染
见于活动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 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④如持续高滴度,表明乙肝有慢性化倾 向。
⑤抗HBc IgM转阳,乙肝复发
3、抗-HBc IgG测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既往感染的指标,不用于早期
诊断,用于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 查
(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前蛋白S2 和前S2#43;) HBV复制异常活跃,有传
染性
抗体(+) 乙肝急性期或恢复早期,
①肝炎处在活动期,HBV体内复 制,传染性强
②持续阳性,提示肝细胞损害重, 可转为慢肝或肝硬化
③ 转阴,提示病毒停止复制
(四)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测定(抗-HBe) 常在HBeAg后出现在血液中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阳性见于 ①急性期出现→慢性 ②慢活肝出现→肝硬化
③抗原、抗体(+)+ALT↑ →肝癌 ④抗HBe (+) →大部分病毒被消
若H凝集价高而O不高,则可能 是以往预防接种疫苗的结果或非特 异性回忆反应所致。
若H凝集价不高而O升高,则可 能是感染早期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
有交叉反应的其他沙门均感染。
2、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抗体IgM测定 参考值 ELISA法:阴性或滴度<1:20
临床意义
IgM抗体在发病后一周即出现升高,有 早期诊断意义
一般情况下,血清中抗HBs和 HBsAg不同时存在,若同时检出,可 能为抗HBs产生的早期, 或属于不 同亚型的HBV感染,或由HBv的S基因 变异所致。
(三)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测定(HBeAg)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阳性(出现时间稍后于HBsAg,一般 血清HBeAg阳性者,HBsAg亦为阳性 )
(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测定(抗-HBs)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阳性 ① 提示机体有一定免疫力(病后3- 6M出
现),可持续多年 ②注射疫苗或抗-HBs免疫球蛋白者
接受乙肝疫苗接种者,体内血循 环中除了抗HBs外,不应出现其它乙 肝病毒感染血清免疫学标志物,如 抗HBe、抗HBc等,一旦出现除抗HBs 以外的标志物,则应视为既往HBV感 染。
(二)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
参考值 IgA 、IgM(-) IgG(+) 可见于感染后人群
临床意义 IgM阳性 特异性早期诊断指标,提
示HAV感染 IgG阳性 恢复期持久存在,获得免
疫力,提示既往感染,作为流行 病学调查的指标
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测定 (一)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测
定 参考值 阴性 意义 阳性见于 ①急性乙肝潜伏期 ②3个月不转阴→慢性或肝硬化 ③携带者
(二)伤寒和副伤寒沙门菌免疫测定 1、肥达反应
[参考值]直接凝集法 伤寒 H <1:160,
O <1:80; 副伤寒
A <1:80, B <1:80, C <1:80
[临床意义] 当H≥1:160,O≥1:80,
副伤寒凝集价≥1:80时,才有诊断 意义。
病程中如病人H与O的凝集效价均高 于参考值或较原凝集效价升高4倍以上, 则患伤寒的可能性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