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影视改编热在当下的原因和意义

合集下载

巴金作品影视改编现象及原因探析

巴金作品影视改编现象及原因探析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Journal of He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 Comprehensive Edition )2020年12月第20卷第4期Dec. 2020Vol.20 No.4•纪念巴金逝世15周年编者按:巴金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编辑、出版家,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文学作品基本收在了 26卷本《巴金全集》和10卷本《巴金译文全集》中。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巴金的文学创作和编辑出版活动就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小说《家》、《寒夜》和散文集《随想录》已成为文学经典,多部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大型期刊《收获》享誉文学界,巴金及其文学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化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是巴金逝世15周年,本刊特推出三篇巴金研究者的近期成果,既是纪念——纪念巴金为我们留下的文学记忆,亦是期待——期待学界同仁与 我们携手,阅读巴金,研究巴金,继续弘扬巴金的文化精神,共同促进中国优秀文化的当代建构。

巴金作品影视改编现象及原因探析刘福泉(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28)摘要:在中国现代文学改编史中,根据巴金小说改编而成的影视剧在同时代作家中是数量最多的,巴金小说的影视 改编具有持续时间长、数量多、质量好、影响广等特征,可谓历久弥新。

这一现象的形成与巴金作品的思想性、故事性强以及巴金对改编所持有的宽容态度等原因密切相关。

探究这一问题,对于当下的影视改编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巴金作品;影视改编;启蒙精神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573( 2020) 04-0032-06小说和影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艺术形式,各有 自己独特的形象表意体系,小说是依靠语言文字表 情达意,它所表述的形象塑造是相对抽象的,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形象 的思维形式去补充还原,同样一个人物形象,不同的 人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理解会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而越来越深刻。

潮流影视趋势

潮流影视趋势

潮流影视趋势影视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娱乐消遣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迁,影视产业也在不断演化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潮流影视趋势,剖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对社会的影响。

一、全球化的影视市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影视市场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范围,而是逐渐形成了全球化的格局。

许多好莱坞大片在全球范围内热映,中国电影也在全球市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各国的影视产业受益,同时也推动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合作。

二、网络影视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提升,网络影视逐渐成为人们观影的主要方式之一。

不少平台如Netflix、Amazon Prime等提供了大量优质影片和剧集供用户在线观看。

同时,越来越多的原创网络剧和网络电影也受到了观众的追捧。

网络影视的兴起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表现的空间和机会,也为观众提供了更多选择。

三、内容多样化潮流影视如今呈现出内容多样化的趋势。

传统的爱情片、动作片以及喜剧片之外,科幻、奇幻、悬疑、历史剧等不同类型电影和剧集也在受众中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种多样化的内容不仅满足了观众的不同需求,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多创作的可能性。

四、IP改编的热潮影视IP(知识产权)改编也成为当下潮流影视的一大亮点。

许多小说、漫画、游戏等优秀的原创作品被相继改编成了电影和电视剧。

通过借助原作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影视IP改编往往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也能够为创作方带来更多商业价值。

五、社会热点和现实题材的关注潮流影视也更加注重反映社会热点和现实题材。

近年来,许多电影和电视剧都开始关注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环境保护、性别平等等。

这种关注使得潮流影视具备了更多的思考和传递价值的功能,也能够引发社会讨论和思考。

六、用户参与性的增强在潮流影视中,用户的参与性越来越强。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方便地与创作者和其他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观众的意见和反馈也更容易被创作者所感知和吸纳,这为产生优质的潮流影视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

受众视角下的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近年来,影视作品的翻拍现象愈发盛行,原版电影和电视剧不断被搬上荧幕,再次展现在观众们的面前。

作为观众,我们对这些翻拍作品的态度如何呢?是选择忠于原著,还是追求全新的改编和创新?本文将从受众的视角出发,探讨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一、受众的期望经典影视作品通常被人们称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在当时的影视行业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而当这些经典作品被翻拍时,观众们往往抱着对原作的敬畏之心,期待新版作品能够延续原著的魅力和精髓,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受众对翻拍作品的期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对原著的尊重和对创新的期待。

对原著的尊重是指观众希望翻拍作品能够忠实还原原著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情感表达,让观众在新作品中找到熟悉的感觉,重新沉浸在原作的情感氛围中。

而对创新的期待则是指观众希望新版作品能够在保留原有经典元素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创意,以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让作品更加接地气和时尚。

二、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的意义经典影视作品翻拍现象的存在,不仅可以带来一些商业价值和利润,更重要的是为观众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和重新体验经典作品的机会。

通过对原作的重新演绎和再创作,可以让新一代的观众重新认识和接受经典作品,为经典作品的传承和延续注入新的活力和生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需求的不断变化,原版作品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现代观众的需求,因此翻拍作品也成为了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的一种解决方案。

通过改编和创新,可以为观众带来与原作不同的视听享受,满足他们对作品的新奇和独特的追求。

三、受众对翻拍作品的态度在实际情况中,受众对翻拍作品的态度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部分观众可能会对翻拍作品持保守态度,希望新版作品能够尊重原著,忠于原作,对经典元素进行保留和传承。

另一部分观众则更加开放和接受新事物,他们希望翻拍作品能够在继承原作精华的进行改编和创新,为观众带来新的惊喜和刺激。

影视剧翻拍对传承经典的影响

影视剧翻拍对传承经典的影响

影视剧翻拍对传承经典的影响影视剧翻拍对于传承经典的影响,是一个备受关注和讨论的话题。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逐渐变化,经典的影视作品也不断被翻拍和重新诠释。

而影视剧作为传播和延续经典的媒介,其翻拍所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影视剧翻拍对传承经典的影响,并分析其在文化传承、市场影响和审美价值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影视剧翻拍对于传承经典在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作品源远流长,是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影视剧的翻拍,经典作品得以在新的时代和形式下被重新呈现,使得这些经典作品能够更好地与当代观众产生共鸣,并传承给后人。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曾被多次搬上银幕,不仅使得这部作品的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也让新一代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影视剧的翻拍也可以为经典作品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得其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从而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影视剧翻拍对于传承经典在市场影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影视剧的市场影响力也愈发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翻拍经典影视剧不仅可以满足观众对经典作品的期待,也可以为影视制作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许多经典影视作品的翻拍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广泛关注,为中国影视文化的传播和输出注入新的动力。

经典作品的翻拍也为相关产业链带来了丰富的商机,比如影视周边产品的开发和衍生品的销售,进一步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影视剧翻拍对于传承经典在审美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观众审美观念的不断变化,传统的经典作品有时会与现代观众的审美趣味产生一定的脱节。

而通过影视剧的翻拍,可以使得经典作品以更加现代化和多元化的方式呈现,从而更好地迎合当下观众的口味。

翻拍还可以为经典作品注入更多的思想和情感元素,使其更具有时代感和情感共鸣,从而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享受。

近年来一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改编影视剧如《琅琊榜》、《三国演义》等,不仅在剧情上做了大幅度的创新和改编,同时也在视觉效果和表现手法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改造,使得这些经典作品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浅谈路遥小说《人生》影视化改编的意义——以电视剧《人生之路》为对照

浅谈路遥小说《人生》影视化改编的意义——以电视剧《人生之路》为对照

130《名家名作》·研究[摘 要] 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备受读者喜爱,因此多次被进行影视化改编,近期热播的《人生之路》便是根据路遥小说《人生》改编创作的。

从小说主题、小说人物形象与剧中人物形象的对照以及该剧在当下的社会意义等几个方面展开分析,探究路遥小说影视改编的意义与影响。

[关 键 词] 路遥;影视化;《人生》;《人生之路》浅谈路遥小说《人生》影视化改编的意义——以电视剧《人生之路》为对照吕 蓓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一直以来都备受大众读者的喜爱,他的短篇小说《人生》早期在中央电视台被广播,之后又被改编成电影,可以说因为《人生》的爆火,让路遥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路遥的热度一直居高不下,这或许也是他的小说被多次改编为电视剧搬上大荧屏的原因之一。

一、路遥的小说《人生》《人生》是路遥于1982年创作的短篇小说。

小说以陕北农村新青年高加林人生的起起伏伏为主要叙事情节,生动刻画了高加林离乡与无奈再回乡的生活处境,以及他与两位女性巧珍和黄亚萍之间的情感,最终因为社会环境与个人因素等造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路遥通过小说向我们展现了新农村青年在当时想要离开贫瘠的家乡的强烈愿望,以及所遭遇的种种曲折。

但作者也通过高加林的悲剧启迪我们年轻一代:无论外在环境如何难以突破,人在关键时候的选择不能错,不能放弃生活的原则,不能将最宝贵的良心丢弃,否则一旦摔了跤,便会对人生造成巨大的阵痛。

正如柳青所言,毕竟人生紧要处只有几步,但凡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甚至可以影响一生。

二、电视剧《人生之路》前段时间在央视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人生之路》便是取材于路遥的短篇小说《人生》。

影视的创作需要适应当下的人文环境,迎合大众的审美,因此在进行影视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有意增加了更多的戏剧冲突。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中,编剧延续了路遥小说的主题与主要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但也进行了部分改动,编剧将高加林的命运置于更大的阴霾下,在剧中的高加林考上大学,但在高明楼的操作下被高双星所顶替。

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热之原因探究

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热之原因探究

第31卷第5期2010年10月衡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 f Heng yang N o rmal U niv ersit yN o.5V o l.31O ct12010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热之原因探究阳姣丽,唐莉娜(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湖南衡阳421008)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界掀起了一股/张爱玲作品改编热0,从而使之成为作品被影视改编最多的中国现当代作家之一。

社会环境的变化、影视事业的发展及其作品本身与观众审美取向的契合是促成这一现象的最终原因。

关键词:张爱玲;影视改编;原因探究中图分类号:I20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313(2010)05-0103-04文学名著改编成为近年荧屏的一大热潮。

面对庞大的市场剧本需求,越来越多的编导将目光投向了文学名著。

在这股改编热潮中,女作家张爱玲之作品显得格外耀眼,她那为数不多的几部经典也被一而再、再而三地搬上荧屏:1984年导演许鞍华把5倾城之恋6搬上了银幕;1988年但汉章导演了5怨女6;1994年关锦鹏导演的5红玫瑰白玫瑰6获第31届金马奖等5项大奖;1997年许鞍华又将5半生缘6改编成电影;2003年大陆这边推出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苏州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等联合制作的35集电视连续剧5半生缘6;2005年长安影业公司则将3万字的小说5金锁记6拍成20集电视连续剧;2007年,著名导演李安又将张爱玲的短篇小说5色戒6改编成电影,并获得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0 ,,可以这样说,在中国现当代女性作家中,张的作品改编无论从数量还是热度上来说,均一直名列前茅。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成了/张爱玲作品改编热0的最终形成呢?1社会环境的变化为/张爱玲作品改编热0提供了舞台众所周知,张爱玲成名于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其小说素有/纸上电影0之称,尤其抗战胜利后,张爱玲又曾转向电影剧本的创作并大获成功。

然而,在建国后三十年时间里,我们却没有看到任何与张爱玲有关的影视作品。

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

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

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论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近年来,网络小说的兴起引起了人们对于文学形式的新思考,而网络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改编成影视作品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现象,分析其原因、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影视改编的原因首先,网络小说具有生动的想象力和多样的题材,适合影视改编。

网络小说的作者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利用网络这个平台进行创作,可以不受传统文学束缚,大胆尝试各种奇幻、玄幻、言情等题材,使得作品更加多样化。

这些题材和故事情节在影视屏幕上的展现,能够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

其次,影视改编能够拓宽网络小说的传播渠道。

网络小说的读者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上,而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后,在电视、电影等传统媒体上的播放,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

尤其是一些知名网络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后,作者与作品都会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关注,同时也为网络小说创作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撑。

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特点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忠实还原原著故事。

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通常会尽量保持原著故事的基本框架和情节,以满足原著读者对于作品忠实度的期待,避免对原著造成太大的改动。

2. 视觉呈现的突破。

网络小说的特点是将文字描绘的世界通过读者的想象展现出来,而影视改编可以通过特效、场景搭建等手段,直接呈现出原著中的奇幻场景和想象世界,使观众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视觉冲击力。

3. 艺术综合性的体验。

影视作品不仅仅是网络小说的简单翻拍,它也是导演、编剧、演员等各种创作者的艺术创作。

这些创作者们在保持原著基本故事框架的同时,会根据自己的艺术追求在影视作品中加入更多创新元素,使其更具有观赏性与艺术性。

三、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存在的问题尽管网络小说影视改编有着诸多好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 部分改编质量低下。

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时,质量参差不齐。

有些改编作品无法忠实还原原著,丧失了原著的精髓;有些改编作品对原著进行了夸张、改动甚至扭曲,使得观众对于作品感到失望。

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的原因与引导作用浅析——以《山海情》为例

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的原因与引导作用浅析——以《山海情》为例

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的原因与引导作用浅析——以《山海情》为例作者:杨钰来源:《声屏世界》 2021年第12期杨钰摘要:作为一部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影视作品,《山海情》以其真实的拍摄手法、鲜明的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淳朴的方言赢得极佳口碑,获得超高收视率,继电视剧《大江大河》之后让现实题材的电视剧又再一次抓住了大众的眼球。

文章以电视剧《山海情》的热播为背景,探讨当下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的原因及其引导作用。

关键词:现实题材《山海情》引导作用2021年伊始,一部电视剧迅速以超高收视率以及极佳的口碑占领了市场,说起《山海情》,人们都是津津乐道。

究其原因,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这部电视剧以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为拍摄背景,讲述了宁夏西海固的移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下,在福建的对口帮扶下,通过“闽宁模式”互帮互带,劳务输出,勤劳致富,将飞沙走石的戈壁滩建设成为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这部电视剧将上世纪90年代艰苦奋斗的老一辈人坚韧不拔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用心用情地以小人物展现伟大时代的作品深入人心,平凡的英雄让人感动,平凡的故事让人难忘。

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发展现状影视剧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目前现实题材电视剧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占据了文化市场的大量份额,在赢得观众认可的同时成功证明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当下社会文化语境的新方向、新发展,为现实主义电视剧类型注入了新的血液。

在人们的印象里,现实题材的电视剧缺乏丰富的形式,内容枯燥,难以引起观众的共鸣。

而当下的现实题材剧推陈出新,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剧情生动又饱满,用细节和真实引起人们的共情,使得目前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迅速发酵。

现实题材电视剧持续升温的原因分析文化方针与政策扶持。

在流量明星、偶像明星层出不穷,青春偶像剧占据文化市场主要阵地的当今社会,像《山海情》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热播离不开国家文化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

现如今影视文化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国家文化方针与政策的作用对于影视行业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热在当下的原因和意义
张琦
摘要:20世纪90年代,张爱玲作品在影视界舌J起了一阵改缟旋风。

有关她作品的各种版本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

但深究其中。

我们会发现这种改编热的原因与众不同。

在本文中,作者引证关于怀旧的概念,结合时代特色。

进行分析和阐述,论证张爱玲作品影视改编热在当下的原因和意义。

关键词:怀旧;张爱玲;影视改编
在90年代国内影视作品一片改编热中,作家张爱玲的作品以异军突起之势呈现在观众眼前,从<红玫瑰和白玫瑰>、‘半生缘》到<金锁记>,曾经在40年代以力透纸背的阴冷笔法和悲苦凄清的市井传奇风靡上海的女作家。

时至今日。

仍然在众多电影、电视工作者和影迷眼中有着不可抗拒的魅力。

有关她的为数不多的几部经典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搬上银幕。

那么。

反观张爱玲的作品,无论是放置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抑或是回归文学史上讲,其艺术性虽有目共睹。

但并非独占鳌头。

与她同时代的作家无论是声望还是艺术水准高于她的都大有人在。

不胜枚举;另外,张爱玲作品的艺术特点多为擅长人物的心理刻画.注重心理潜台词的设计,精于细节描摹和语言的艺术性,但在故事的通俗性和观赏性上明显与电影、电视作品要求的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相差甚远。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索在推动着张爱玲的崇拜热潮呢?
让我们首先回到张爱玲走红的90年代去看看。

20世纪90年代。

处于经济全球化的特殊时期,中国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了自身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经验已经表明:现代化进程同时也是世俗化进程,现代化与世俗化是一体两面的同一事物。

(I)作为世俗化来讲.本质含义指向两方面。

首先就是消解神圣性,就是对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神圣性统统进行消解;其次,世俗化
殊性。

这些为中国人民的敌人——日本侵略军服务的翻译人员.其汉奸翻译官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

可以预见,将来的抗战片中。

汉奸翻译官的艺术形象还将继续。

结语
中国三千多年厚重的翻译文化史无与伦比.中国今天翻译事业的进步有目共睹。

抗战时期只是中国三千多年翻译文化史中的一个瞬同。

即使在抗战时期乃至其他时期。

危害中华民族利益的汉奸翻译人员也只是翻译人员中的极少数。

因此。

我们完全有理由在文学作品中塑造正面的艺术形象.全面反映翻译人员的历史作用。

翻译人员艺术形象的重塑。

需要选准突破口。

任何试图突破中华民族情感的底线.从普通人角度、全方位、立体地刻画日军翻译官的努力都注定是富有争议性的。

抗战期间文艺作品中汉奸翻译官的艺术形象。

已经在中国人民心中成为一种符号。

蠢译人员正面形象的塑造,应该放在其他历史时期。

我国翻译史上著名翻译家如群星璀璨。

唐代有跨越千山万水翻译大师玄奘,现在有译品、人品皆可为后入楷模的翻译家傅雷、“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的国学大师季羡林、。

将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等。

他们为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架起了桥梁。

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而且,其中很多翻译家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可谓波澜壮闼。

可歌可泣。

我们通过文
236娉代文辱以D11.4下半月学作品,反映这些伟大翻译家的历史功勋,这是重塑翻译人员艺术形象的必由之路。

影视作品的社会作用巨大,因此。

通过在影视作品中塑造正面的艺术形象来全面展示翻译的历史作用,这是一条捷径。

参考文献:
【11季羡蒜.<中国翻译词典>序【A1.<中国翻译词典)圈.长沙: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5。

【2】季羡昧.许钧.翻译之为用大矣哉Ⅱ】.<译林>1998(4)。

嘲中国译协表彰239住资深翻译家季羡林获终生成就奖D三B/oL】.口006一09—26】.http://wWw.clli∞.conLcIl/钦七/2006一09/26/conte:旺j194921—3.h仃ll。

[41孙云宽.纠结的<南京!南京!>。

纠结的人性现、历史现Ⅱ】.(电影文学>2009(16):42。

【5】陈迪、罗敏.人性的祷问与民族情意——电影‘南京!南京!>Ⅱ】.‘电影文学>2009(17):32。

【6】卡仔.‘叶问>中的翻译官【DB/oL】.新浪同.【20lO一卜15】.http:,,例og墨n“o札∞觚loo内8锄70100cocb.h缸l[1l。

f7】纳米凝胶.不是影评,写给影片中的“翻译官”和意图为“翻译官”平反的言论【EB/oL】.豆辨网.【2010一3—15】.Intp://Ⅵ,、Ⅳw.doub狮.com/咒、,iew/1666116/o
(作者单位:1、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2、山东轻工业学院金融职业学院)
艺术审美批判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