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合集下载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一、治疗方法1.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一种牙周治疗常用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手术方式清理牙齿表面的硬结石和软菌斑,并利用手术器械去除根面菌斑和根面结石,以此消除病菌、改善牙周炎症和修复牙齿表面的形态。

2.局部用药治疗局部用药指的是针对牙周病患者口腔内局部存在的炎症和菌斑进行药物治疗。

常见的局部用药主要包括口腔喷雾、口腔涂抹等方式,通常采用的药物有抗菌药物、抗炎药物和止痛药物等。

二、疗效观察本次研究招募了200名牙周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其中100名患者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另外100名患者则采用局部用药治疗。

治疗时均注意卫生防护,避免感染交叉和二次感染。

治疗方案实施后,我们对患者口腔内相关指标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在牙周深度和牙周炎症两方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疗效比局部用药治疗组更好。

具体表现为:1.牙周深度在牙周深度方面,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牙周深度的平均值明显下降,而局部用药治疗组的患者牙周深度明显较高。

2.牙周炎症三、结论通过对200名牙周病患者的治疗观察可以发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这可能与该治疗方法可以消除病菌和去除牙齿表面硬结石和根面结石有关。

而局部用药治疗组可能仅是暂时抑制了炎症和菌斑的增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虽然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较为创伤,但是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对于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健康有更好的保障。

因此,在对牙周病治疗方案进行选择时,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根面平整术

根面平整术

根面平整术是牙周治疗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也是牙周治疗最主要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口腔内科治疗技术中最为困难的技术之一。

一般说来,它是与龈下刮治术联系在一起的。

所谓龈下刮治术就是指用器械治疗的方法清除龈下牙石和菌斑;而根面子整术则是龈下刮治术的继续,它的主要目的在于清除龈下刮治后的残留牙石、菌斑和病变牙骨质,形成光滑、无沟痕、对软组织无损伤的根面治疗方法。

它们的基本目的都是通过清除导致牙周组织炎症的刺激因素,恢复组织健康。

龈下刮治术过程【适应证】牙周炎有较浅的骨上袋并存在龈下牙石者,均须作龈下刮治术以去除牙周袋内刺激因素。

作为消除较深的牙周袋和牙周病手术前的准备。

【术前准备】准备器械:牙周探针,尖探针,匙形刮治器共4件,前后牙各一对。

锄形刮治器两对,挫形刮治器两对。

【手术步骤】用牙周探针探测牙周袋深度,再用尖探针探察龈下牙石,明确其大小位置。

用1%碘酊消毒术区,包括牙龈、牙面和牙周袋。

根据龈下牙石分布的情况,进行分区,分次地进行治疗。

作全口刮治术时,常从最后磨牙远中开始,循颊面至近中面,并向前逐牙进行刮治。

先用龈下锄形刮治器刮除较大的牙石,然后以匙形刮治器或挫形刮治器刮除较小龈下牙石,挫光牙面。

作完颊面,再作舌面,其他各区亦顺序进行刮治。

在进行刮治术中或刮治完成后,必须用尖探针细致地探查龈下牙石是否去净,牙根表面是否光滑,以便决定是否需要再刮治。

用生理盐水或3%过氧化氢液冲洗术区后,涂擦1%碘酊或2%碘甘油。

【术后处理】在龈下刮治术中出血较多者,术后可适当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或局部敷用牙周塞治剂4~6天。

指导病员使用正确刷牙方法,注意口腔卫生,门诊定期随访根面平整术是龈下刮治术的继续,二者是连续的手术过程。

从技术上根面平整术与龈下刮治术有以下三点区别:第一,根面平整主要是使根面光滑,所以侧压力使用宜轻些;第二,刀叶运动幅度在根面平整时可适当增大,这样在刮除一层病变牙骨质之后,使根面比较平滑;第三,由于清除的为粘附更紧的残留牙石以及病变牙骨质,故器械刃口要求更为锐利,否则无效。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它主要是由于牙龈周围的菌斑和牙菌斑引起的。

牙周病病情进展较快,若不进行治疗,会严重影响牙齿的健康和咀嚼功能,甚至导致牙齿脱落。

对于牙周病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牙周病的过程中,刮治和根面平整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而局部用药也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观察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

一、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原理刮治和根面平整是治疗牙周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其原理是通过手术操作和器械刮除牙龈周围和根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石,清除牙齿表面的病理组织,使牙周组织恢复正常。

刮治和根面平整的主要目的是清除病变的牙龈和根面组织,消除感染源,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恢复牙周组织的健康状态。

二、局部用药的治疗原理局部用药是治疗牙周病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常见的局部用药包括漱口水、牙膏、口腔喷雾剂等。

局部用药的原理是通过药物的直接接触和渗透,抑制和杀灭口腔中的微生物,减轻牙周组织的炎症反应,促进牙龈和根面组织的愈合,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

1. 随访对象本次观察随访了50例患有牙周病的患者,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0岁至50岁之间。

2. 观察指标在治疗过程中,主要观察患者的牙周出血情况、牙周袋深度、牙龈牙槽骨的变化、牙周病症状的变化等指标。

3. 治疗方法本次观察采用了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方法和局部用药的治疗方法。

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过程中,通过手术操作和器械刮除了牙龈周围和根面上的牙菌斑和牙石;局部用药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每日使用漱口水、牙膏和口腔喷雾剂等。

4. 观察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发现患者的牙周出血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牙周袋深度减小,牙龈和根面组织的充血、肿胀得到了缓解。

经过治疗后,部分牙槽骨的重塑和愈合也有显著改善。

4. 讨论及结论通过本次观察得出的结论是,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牙周病症状,减轻炎症,促进组织修复。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牙周病是指由牙周软组织和牙周骨质的疾病所引起的口腔疾病。

牙周病不仅会导致口腔问题,还会引起全身其他部位疾病的发生或加重。

因此,牙周病的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观察。

1.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治疗牙周病的主要病变是龈下菌斑,因此清除龈下菌斑是治疗牙周病的核心。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是去除龈下菌斑的主要手段。

根据牙周组织状况,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以分为浅龋治疗和深龋治疗两种。

浅龋牙周病是指龈缘下龈袋深度在3mm以下的牙周组织病变。

治疗浅龋牙周病时,可以采用手工或超声波清洁器清除牙根面上的菌斑和牙石,并对牙周袋做轻微的龈下刮治,使龈下菌斑得到清除,龈下组织得以恢复。

2. 局部用药治疗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是指将药物直接涂抹在牙龈袋或龈下组织上,通过药物的作用减轻牙周病的症状,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

局部用药种类较多,目前常用的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抗炎药物和局部中药等。

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可用于治疗严重的牙周炎,常常与根面平整和龈下刮治组合应用,以减轻症状和收缩龈下袋。

抗炎药物和局部中药常用于轻度和中度牙周病的治疗,可通过减轻疼痛和炎症、促进牙周组织的愈合来达到治疗效果。

3. 疗效观察采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可以有效治疗牙周组织病变,并改善口腔状况。

具体效果如下:(1)减轻炎症和牙痛。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清除病菌,抑制炎症反应,使症状得到快速缓解。

局部用药可减轻疼痛和炎症,进一步缓解牙周炎症和牙痛症状。

(2)减缓龈下袋发展。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清除牙根面上的牙石和龈下菌斑,减少菌斑的沉积,减轻龈下袋的病理变化,使牙龈逐渐回缩,龈下组织得以恢复。

(3)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局部用药可通过抗炎、抗菌、扩展血管等作用,促进牙周组织的生长和修复。

龈下组织得以重建,减少龈下袋深度和复发率。

4. 结论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减轻症状、促进龈下组织生长和修复,达到治疗牙周病的目的。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流程2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流程2

开封市口腔医院牙周病科-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流程
牙周黏膜科马文斌2011.9.26
2牙周手术之前清除龈下结石者。

X片。

牙齿、口腔状态、身体状态、精神心理状态。

(1) 口腔生宣教。

(2)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的好处。

(3)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的方法。

(5分钟)(4)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的费用及时间。

(5)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时的医患配合。

(6)患者对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个要求。

(1)设备检查调试。

(2)常规器械准备。

(3)铺胸巾。

(4)抗菌含漱剂漱口(复方氯已定)。

(5)0.5%碘伏口腔消毒。

(6)必要时局部麻醉。

(1)超声加手工刮治根面平整术。

(2)术后检查牙根面洁净度,有遗漏处继续清洁。

.(3)牙周袋冲洗用药(3%双氧水、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已定冲洗牙周袋)。

(4)牙周袋局部用药。

牙周袋干燥上10%碘甘油或派丽奥。

(5)牙齿敏感者行牙齿脱敏术。

)复方氯已定含漱液10mL一日三次漱口。

)丁硼乳膏1g一日三次刷牙。

)牙齿敏感者可行牙齿脱敏术或自用脱敏牙膏刷牙。

)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消炎止疼药。

)避免食用热、凉、酸、甜刺激性食物,避免咀嚼硬食。

)一周后必须复诊,复查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效果,有遗漏处继续清洁至洁净。

)每日早晚刷牙,正确刷牙,饭后漱口。

)每隔六周到三个月复查一次,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与西药联合治疗重症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与西药联合治疗重症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与西药联合治疗重症牙周炎临床疗效观察目的:分析西药伐昔洛韦联合牙周炎机械治疗、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应用于重症牙周炎治疗的实际效果。

方法:以我院收治的40例重症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入院后40例患者均进行常规口腔卫生检查以及龈上洁治。

治疗一周内,给予对照组20例患者口服安慰剂,观察组20例患者口服伐昔洛韦。

一周后,分别进行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治疗。

分别在基线点以及治疗后3、7月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牙周检查,统计其牙周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阳性位点百分比、PD>4mm位点百分比较基线点的变化值。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相关牙周指标差异比较不显著(P>0.05),经治疗后3月、7月,观察组PD、PD>4mm位点百分比、BOP阳性位点百分比较基线点减少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利用机械治疗方法龈下刮治及根面平整联合伐昔洛韦治疗重症牙周炎疗效确切。

标签:伐昔洛韦;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牙周炎;临床疗效目前,对于重症牙周炎的病因研究[1]已经揭示:人巨细胞病毒、EB病毒以及HSV病毒常出现在牙周炎发病部位。

这表明这些病毒可能与重症慢性牙周炎的发生有关。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病毒和细菌的混合感染可能是导致牙周炎的重要原因。

但是,国内目前关于抗病毒药物应用于重症牙周炎的治疗报道很少。

国外有研究报道抗病毒药物应用于重症牙周炎治疗效果良好。

因此,临床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重症牙周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应用抗病毒药物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式,以期增强治疗效果[2]。

当然,其临床安全性以及有效性还需严格临床实验进行验证。

本文以笔者所在医院40例重症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抗病毒药物伐昔洛韦应用于重症牙周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40例重症牙周炎患者。

入组标准:经严格临床检查确诊为重症牙周炎,余牙数>16,并且其中有至少5颗牙的探诊深度>6mm,1年内未接受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治疗。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观察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口腔健康。

牙周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牙周病的治疗中,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可以有效清除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石,减少龈沟的深度,恢复龈沟形态,有利于牙周组织的修复和再生。

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则可以通过给药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起到杀菌、消炎、促进愈合的作用。

目前对于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还存在一些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其疗效不明显,有时会出现复发等情况。

有必要对这种治疗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察,以评估其真实的疗效和临床应用效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和临床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疗效进行观察,评价这种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龈状况、牙周袋深度和出血指数等指标的变化,评估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的治疗效果。

对比不同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技术及局部用药方案的疗效差异,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还将探讨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及局部用药在防治牙周病中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和提高治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提高患者牙周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口腔医学领域的发展,以及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1.3 研究意义牙周病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和生活质量。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以及局部用药治疗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研究对这些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

深入研究这些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牙周病的发病机制,提高治疗水平和技术。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

龈下刮治(根面平整术)
• 调节椅位和光源:调整 合适的椅位和光源)
术中护理
• 口腔检查:左手持探针 一侧末端,右手持口镜 工作末端同时传递于医 生进行口腔检查;并嘱 患者用漱口液多次含漱。
• 消毒:传递含碘伏的棉 球于医生涂擦牙体和牙 周组织
术中护理
• 龈上洁治:安装洁牙手柄和低速手 机,并选择安装合适工作尖,协助 吸唾
3. 适举左手示意,不可随意说话,起身、蹬腿、扭动身 躯等。
4. 向患者解释术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局部麻醉后触觉和 痛觉的差别等,取得患者配合。
5. 麻醉过后可能会有疼痛,嘱患者按医嘱服用镇痛药, 缓解疼痛。
6. 龈下刮治后会出现牙齿遇冷、热等不适情况,若情况 严重则及时就诊。
7. 术后不要反复吸吮术区和吐唾液,以免引起出血。 8. 术后30min内勿漱口和进食,以保证药物的疗效。 9. 术后当日可进食温凉软食或流质饮食,不宜进食过热、
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术)
龈下刮治术
• 目的:刮出位于牙周袋内根面上的牙 石和菌斑,以及病理性牙骨质。
• 适应症:龈袋、牙周袋中查有龈下结 石;牙周手术前。
术前健康指导
1. 介绍牙周病的相关知识及龈下刮治术的治疗步骤、治 疗时间、预后等
2. 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用鼻呼吸,避免误吞冲洗液、 碎属等;如有不
• 抛光:准备抛光膏、抛光杯,协助 医生进行牙面抛光,协助吸唾
• 局部用药:传递干棉球;适量碘甘 油于无菌盘中,协助医生局部上药 (患者喷砂需准备:安装手柄并取 适量沙粉于医生进行牙面喷砂)
术中护理
• 要点: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 保持术野清晰,及时调节光源、
吸唾 • 观察患者反应,做好心理护理 • 操作熟练,配合默契 • 整个操作过程必须在3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侧刃缘平行,均为工 作刃
#
(三) 龈下锄形刮治器 ( hoe )
• 喙部薄而窄小
• 刃部与颈部相交约成 100°
• 刃部末端变薄成线形刀口
• 刀刃置于牙石根方,与牙面 2 点接触,向冠方用力
#
器械的选择 :
• 2对 • 前牙唇、舌侧一对同时
可做后牙近、远中面 • 后牙颊、舌侧一对同时
可做前牙近、远中面
通称为机械治疗
#
二 . 常用器械及使用
• 探针( Probe ) • 匙形刮治器( curettes ) • 龈下锄形刮治器 (hoes) • 根面锉 (files)
#
(一)探针 :
1. 普通尖探针: 用于探查龈下牙石分布及根面粗糙情况
#
2. 牙周探针:
探测有无牙周袋 , 及其深度、宽度,形状, 有无附着丧失及其程度。
四 . SRP 的步骤
1. 可选择性局麻,常规消毒。
2. 通过牙周探诊明确牙周袋 PD ,位置,形状,牙石 分布及量,根面形态等。
3. 根据所刮治牙区域选择合适的器械。
器械使用顺序: curettes
hoes
files
4. 按龈下刮治的基本操作要点进行。
5. 刮治过程中及结束时,应不断仔细检查
4. 冲洗,上药 #
Gracey
有牙位与牙面特异性 ( 7 支,至少 4 只)
不同型号适于不同牙 的不同面
sal
用于前、后牙的设计不 同
( 2 对)
有前后牙之分,每支适 用于牙的各个面 前牙对角,后牙对半
偏侧刃缘,刃与颈部 非偏侧刃缘,两侧刃缘
呈 70 ° 角
等长,刃与颈部 90°
单刃
长而凸的外侧刃缘为 工作刃
用探针检查根面的光洁度
#
• 牙周袋壁肉芽组织的刮除:
刮除龈下牙石的同时,手指轻压牙周袋 壁,工作端的另一侧刃可将袋内壁炎症 肉芽组织刮掉
动作轻柔,注意止血
#
龈下刮治术基本操作注意事项
• 视野清楚 • 正确选择、使用器械 • 有效工作刃 • 握持与支点的稳固性 • 器械进入角度 • 发力方式 • 叠瓦式、重复性操作 • 器械的使用应系统化,尽可能少更换器械 • 全口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可分 6 各区),以免遗漏 #
临床操作注意事项
• 在龈下刮治开始之前,对于全口牙龈的炎症程度 和范围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破坏情况必须给予恰 当的评定。
一 . 什么是 SRP?
龈下刮治 (subgingival scaling) :
用龈下刮治器械除去附着于牙周袋内根 面上的龈下牙石和菌斑。
根面平整 (root planing) :
用龈下刮治器械清除附着和嵌入牙骨质 内的牙石,并刮除牙根表面受到污染的病 变牙骨质,从而形成光滑,坚硬且清洁的 根面 , 有利于牙周组织新附着的形成。
#
• 改良握笔法握持器械 • 中指与无名指联合支点 • 常规的口内支点
#
#
• Gracey 合适角度的判断:
Lower shank 与所刮治牙面的长轴平行
• 使用有效刀刃(前 1/3 )
• 有效刃位于牙石基底部
整块刮除牙石,不层层剥脱
• 用力方式:
借助指 - 腕向根面侧向加压,紧贴根面 前臂 - 腕转动发力
共性: 工作端:匙形 横截面:半圆形 底部:圆滑的凹面 工作刃:底部侧面与工作面相交成刃 有效工作刃:前 1/3
#
通用型刮治器 (universal curretes)
• 工作端两侧缘等长 • 2 个工作刃 • 工作刃构成的工作面与颈部下端呈 90
o
#
前牙通用型 curretes
颈部弯曲度较小
有效工作刃低刀刃
• 工作端标有刻度,以 mm 为单位 • 每个刻度为 1mm 或 2-3mm • 圆柱形或球状工作头 • 尖端逐渐变细 • 尖端直径为 0.5mm
#
PD = ?
#
PD = ?
#
牙周探针的使用:
1. 改良握笔法及支点 2. 探诊力量: 20 ~ 25g 的探诊压力 3. 探入角度:紧贴牙面,与牙长轴平行,
龈下刮治术及根面平整术
( scaling and root planning SR
P)
口内教研室
牙龈炎与牙周炎的区别
上皮附着丧失 牙槽骨吸收 牙周袋形成
#
仅通过龈上洁治术 不能进行彻底的菌 斑和牙石的清除
#
【实验目的】
1. 了解龈下刮治器的构造和类型,能正确辨别 和使用龈下刮治器
2. 掌握龈下刮治术
#
(四) 根面挫 ( files )
工作端扁平,一面有细锉,另一面 光滑,前端圆钝
两对,分别用于近远中面和颊舌面 刮净根面牙石后,可用锉进入牙周
袋内,将根面锉平、锉光 使用方法 : 与锄形器类似
#
三 . 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的方法
龈下刮治可使用手用或超声器械, 但根面平整需用手工操作完成。
70o #
前牙各个面 后牙颊、舌面
后牙近中面 后牙远中面
#
#
Gracey 5-6
适用于前牙及尖牙
#
Gracey 7-8
适用于磨牙及前磨牙颊舌面
#
Gracey 11-12 Gracey 13-14
后牙近中面
后牙远中面
#
Universial 与 Gracey 的区别
设计
应用区域 工作刃角
度 工作刃
#
• 用力方向: 直向冠方
牙周袋较宽时,可斜向或水平向运动
• 用力大小:
探查力度(轻柔) 力度
刮治力度(较大)
(较小)
• 幅度: • 工作端不要超出龈缘( 1 ~ 2mm ) • 根面平整的幅度略大于龈下刮治
根面平整
• 连续性、叠瓦式 #
• 根面平整:
刮除软化的牙骨质层,平整根面 使用力度轻柔,不过度去除牙骨质 锄形器、根面锉要两点接触
避让牙石达袋底 4. 提插式 “爬行” 移动探针 5. 龈谷处略倾斜
#
6. 探诊有序进行,助手协助记录
• 全口牙按一定顺序进行

远中 A 8

B8 远中

每个牙
6
个位点:
远中 中央
近中
(颊)
6
远中 中央 近中 (舌)
#
(二) 手用龈下匙形刮治器
通用型匙形器 ( universal curretes ) 区域专用型匙形器 Gracey ( area-specific curretes )
后牙通用型 curretes
颈部弯曲较大 ( 半圆形 )
低刀刃 ( 近中面 + 颊或舌 面 ) 高刀刃 ( 后牙远中面 )
#
Gracey 刮治器 (area-specific curretes)
目前国际上最普遍使用的 curretes
• 区域专用 • 工作端两侧缘不等长 • 单工作刃 (外侧长刃) • 工作刃构成的工作面与颈部下端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