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语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汉语委婉语

一、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二、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三、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四、汉语委婉语的内容
一、汉语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一)语言禁忌
因恐惧、敬畏、礼貌等原因而忌讳一些事 物或现象
(二)儒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的“中庸”思想主张为人处世要采取 不偏不倚、公正和谐的态度,认为凡事“过 犹不及”。
二、汉语委婉语的分类
2.省略
死——离开了(人世) 怀孕——有了(身孕)
(三)修辞手段
1.暗喻法 贿金——油水 堕落——走入歧途
2.借代法 爱喝酒——贪杯 老色鬼——老手 坟墓——三尺土 地痞流氓——哨子
3.谐音 吸毒成瘾者——隐(瘾)君子 丈夫在家受妻子的气—气(妻)管炎(严)
四、汉语委婉语的内容
(一)关于死亡的委婉语
(五)其他方面的委婉语
钱——金、银、钞票、现金 没钱或缺钱——拮据、手头紧、囊中羞涩
汉语委婉语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文 化特征、文化意识和中国人的思维方法 和行为方式。
恰当地使用委婉语不但可以避免刺 激,给人以安慰;而且可以消除粗俗, 给人以文雅。善于使用委语,可以帮助 我们有效地进行交际活动,与人交流。
汉语委婉语可以分为传统委婉语、文 体委婉语和反委婉语三类:
(一)传统委婉语 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相关,它 主要是对死、病、葬、等禁忌事物以典 雅、含蓄、中听、礼貌的表达。
(二)文体委婉语
文体委婉语实际是指恭维话、溢美之 词。
(三)反委婉语
反委婉语又叫自谦委婉语,是指说话 者故意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抬高对方,以表 示尊敬、谦虚。
三、汉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一)词汇手段
1.同义词替代法
残废——残疾或残障 耳聋——耳背
2.借词法
英语中的委婉语

英语中的委婉语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系源自希腊语。
词头"eu-"的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
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成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
所谓传统委婉语亦称是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
象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那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
反之,如果间接表达,这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
所谓文体委婉语,亦称实际上是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
英、美人(尤其是当代美国人)在交际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
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拼写手段,词汇手段,语法手段和修辞手段等。
(1)合词法(compounding):如:gezudna(goes+under+“床下放”,即夜壶)。
(2)反成法(backformation):反成法是通过删除假想中的词缀来构成委婉词。
由于这种构词法产词是不大,所以造出的词大多新颖别致,用来代替常见的敏感词,也能收到委婉的效果。
如:bugle(盗窃,由burglar[夜盗]盗删去“词尾”而成,用以替代。
(3)首字母组合法(acronym):首字母组合法是将禁忌词语或敏感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拼合在一起借以掩饰。
如:BM(bowel movement,大便)the Big C (癌症)(4)截短法(clipping):截短法是将一些词语斩头去尾以掩饰。
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由George Blunt 在16 世纪80 年代提出。
在希腊语中,委婉语原是指“好兆头”或者“吉祥的话”等。
直到现在,对委婉语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一般而言,委婉语通常被定义为“用一个无意冒犯的、令人愉悦的表达来代替另外一个直接的、使人不快的表达,也就是,用善意的谎言来掩盖事实的真相”[2]。
为了顺利地达到交际目的和效果,人们往往尽量避免提及一些粗鲁无礼的或人们避讳的词语,取而代之的是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因此,委婉语是言语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1] 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 [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1- 37.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随着认知语言学科的发展,从转喻的角度来剖析委婉语的构成的研究逐渐开展起来。
Lakoff&Johnson 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对概念隐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1],为委婉语构成的探讨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2] Neaman, J.S. & Silver, C.G. Kind Words—A Treasure of Euphemism [M].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 1983.Rawson Hugh认为委婉语是使用温和、惬意或迂回的词汇替代粗鄙、痛苦或无礼的说法。
5 Rawson,H.,1981,A Dictionary of Euphemisms andOther Double-talk,CrownEnright(1985)认为世界因受到阻碍而停止运行,人类因不用委婉语的表达方式而充满敌意。
Enrigh, D.J. Fair of Speech---The use of Euphemism. New York,1985Hudson(1980)认为委婉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委婉语的翻译

2. 套译法(application of existing euphemism)
例1:少刻,宝玉出席解手。(《红楼梦》) Presently, Baoyu left the room to relieve himself. (Yang Xianyi) 例2: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红楼梦》) The lady dowager passes away peacefully. (Yang Xianyi)
1. 委婉语就是用一种不明说的,能使人感到愉快的 含糊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重 的表达方法。 ——《语言与语言学词典》 2. 委婉语是用一种无害的或悦耳的词语替代一种直 接的、唐突的言词,用善意的话语把事实掩盖起 来的修辞手段。 ——《英语委婉语详解词典》
委婉语指用文雅的、悦耳的或委婉的说法来代替 粗野的、刺耳的或直露的说法。
语言现象 (一定场合、交际) 委婉语 社会文化现象 (反映社会现象、人类心理)
二、委婉语的特征
间接性 (驾鹤西去,香消玉殒,捐躯) 模糊性 (有了,有喜,没了) 悦耳性 second-hand furniture(旧家具)
antiques (古董)
三、委婉语的使用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 ------ 避讳 ------ 尊重、礼貌、拘谨、顾及受话人心理
例1: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原来也体丰怯热。(《红楼梦》) No wonder they compare you to Lady Yang, you're both ''plump and sensitive to the heat''. (Notes: Lady Yang, favorite of Emperor Minghuang of the Tang Dynasty, was supposed to be rather plump.) (Yang Xianyi) 例2:Harry used an Anglo-Saxon word. 哈里用了一个脏词。(注:Anglo-Saxon在这里是委婉语。一般说来 英语中最脏的粗话,如“字母词”,都是源自古英语,故名。)
交际中委婉语的语境解析——具体委婉语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源自希腊语。
“eu”是前缀,意思是“好的”,词根“pheme”的意思是“话语”,因此字面上的意思是说好听的话或用礼貌的方式说话。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在语言当中的一种体现。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对某些概念或事物总想避免直接提到,尽管在他们所用的语言里有这些词语。
要提到某种概念或事物时,就用另一个听起来比较委婉的词语来替代。
委婉语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共存于人类社会各语种之中,无论在书面或口头表达中,人们都有意或无意地在使用委婉语,使交际顺利、愉快地进行。
在当今社会中,委婉语的使用更是有增无减,而且不断推陈出新,令人目不暇接。
对委婉语的研究在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可谓如火如荼.什么是委婉语?不同的书有着不同的定义。
但归纳起来,其大意不外乎是:委婉语往往是用一种令人愉快的、委婉有礼的、听起来不刺耳的词语来代替令人不快的、粗鲁无礼的、听起来刺耳的词语。
根据不同的标准,委婉语有不同的分类。
根据所表达事物禁忌与否,把委婉语分为积极委婉语和消极委婉语。
根据委婉语的本义是否被遗忘可分为无意识委婉语和有意识委婉语。
语境是研究语言使用和功能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范畴。
语境的定义很广,而且不同学派、不同学科中人们对其认识也不一样。
但就一般而言,语境就是言语交际所依赖的环境。
语境直接影响委婉语的选择和理解,而委婉语的运用也依赖于语境。
如果对语境有足够的了解,并能恰当地加以利用,就能获得较好的语境效果,取得交际成功。
中文摘要委婉语在社会和文化交际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一种重要的交际策略,它是用一种间接而礼貌的方式来表达使人感到不快、尴尬的事情。
迄今为止,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来研究委婉语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相比,其他研究方法都或多或少地缺乏普适性。
鉴于委婉语是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顺应交际语境做出的具体的语言选择,是为实现某些交际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语言策略,故运用顺应理论对委婉语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委婉语的概念_共7页

1.2委婉语的概念委婉语是指用一种不明说、能使人感到愉快或含糊的说法,代替具有令人不悦的含义或不够尊敬的表达方法,以达到交际的功能。
委婉语(Euphemism)一词最早出自希腊语,意为“good speech”。
宗教与委婉语产生于古人对大自然的迷惑不解和敬畏崇拜。
人们认为用委婉语称呼传说中的神灵,可以起到安抚和尊敬他们的作用。
现代委婉语范畴较广,不仅包括鬼神、裸体、排泄、新盖、生育、疾病和死亡等传统禁区,而且涉及到年龄、婚姻、职业、金钱、政治和战争等当代生活中最敏感的领域。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交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又莫过于年龄、婚姻、职业、金钱、生老病死和排泄等几个方面。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委婉语的运用均十分广泛,历史悠久。
从它的广泛运用,可以体现出中英方文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中国人在语言交往中喜欢试探,言辞婉转含蓄,为的就是要避免过于直接而给对方造成难堪、尴尬的场面,从而维护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美人在交往中注意显示自我,他们把人际交往看成是一种思想交流、信息传递的方式,对于对方的脸面和人际关系的和谐的考虑是次要的,因此他们谈话的话题十分自由广泛,并且强调直截了当的回答。
中英方这种交际观念和模式的差异常会给跨文化交际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就中英两种语言中有关死亡的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其中的文化差异,寻求中英文化融入的切入口,加强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因素的融入,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便更加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
英语/ Euphem ism0一词源于希腊语euphemos,其中前缀eu-的意思是/ good0或/ w ell0, / phem e0即speech的意思。
整个字面意思为ausp icious, good或fortunate speech,即/好听的话0或/中听的话0。
委婉语的产生与语言禁忌或塔布( taboo)有关。
委婉语的社会语用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委婉语是汉、英语言中共有的现象,有着相同的心理基础和共同的适用范围;同时也透射出宗教信仰、价值观念、伦理传统等文化的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心理基础;文化异同Abstract:Euphemism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languages with similar psychological basis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And it reflects the difference in its origin, values and traditional customs. This paper 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euphemism.Key words: euphemism; psychological basis; cultural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委婉即“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婉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英语中的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于希腊语的前缀eu(好)和词根pheme(说话),意为good speak(说好听的或友善辞令)。
英语中的“euphemism”和汉语中的“委婉语”意思大体等价 [1]。
委婉语不仅指委婉词语,它更是积极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一种交际方式,在语言符号的所指和能指之间造成心理上的疏离效应,力图代替、掩饰、削减表达的禁忌、直接和粗鄙。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
我国语言学家戚雨村先生认为,语言,包括语言的使用方式在内,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不能脱离一个民族流传下来的、决定这一民族生活面貌和风俗习惯的信念体系。
因此,汉英委婉语无一例外地都会折射出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文化价值观念[2]。
一、汉、英委婉语共同的适用范围及心理基础汉、英委婉语折射出汉英两种文化有共同的适用范围。
在汉英文化中,委婉语主要适用范围大致为:生、老、病、死;性;排泄;穷困;犯罪;职业;政治。
就老年人之“死”而言,英语有与汉语意思相似的婉称,常见的有:to close/end one’s days(终其天年); shut one’s light off(逝世);to cross the bar(去了);to pay the debt of Nature/to pay one’s last debt(寿终);to run one’s race(了其一生、寿终正寝);to slip by/away(悄然去了); to be home and free(归去来兮自由哉)等。
汉、英委婉语中有一些完全或基本的等价,反映了汉、英民族对外部世界的共识和共同的避讳、美化、掩饰心理基础和思维模式。
1.对某些事物情形的避讳“忌讳”汉、英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共同的社会心理基础。
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英美国家,都是产生委婉语的重要心理基础。
远古时代,人类不能正确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力,于是就产生了一种对超自然力(the supernatural)的崇拜乃至恐惧,即所谓“灵物崇拜”(Fetishism)。
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灵物崇拜”(Word Fetishism)。
出于对鬼神的敬畏,神明与魔鬼的名字首先必须回避,担心直呼其名会招致危险和灾难,往往另辟蹊径。
英语中有关“Devil”的委婉语有上千个之多,如“the Bleak One”,“Old Boy”, “the Tempter”, “the Big D” ,“Old Harry”, “the Enemy”, “the Wicked One”, “Old Nick”, “Prince of Darkness”等[3]。
中国是个多神崇拜的国家,早在仰韶文化时代(约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人们就相信各种自然现象均由各种不同的自然之神所支配,为求避祸,忌讳提及崇拜或敬畏对象的名字,给它们以美称如称日神为“义和”,称水神为“河伯”,称风神为“飞廉”,称火神为“祝融”。
在民间的社会生活中,人们还称各种敬奉的神为“菩萨”、“老爷”。
此外,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汉语中出现了独特的“名讳”、“国讳”、“自讳”和“家讳”,皇帝、官员、宗亲长辈的名字不能直称,不得不提到时也要用其他字代替。
2.对生理缺陷及某些行为的掩饰汉、英语言中常用委婉语说明人体的某些特征和生理缺陷,以避免引起不快或冒犯。
如在汉语中人们用“腿脚不方便”或“行动不便”指代“瘸子”或“双目失明的人”;用“说话有点慢”指代“口吃”、“大舌头”。
英语中用“imperfect hearing”代替“the deaf”( 聋子),用“visually retarded”指“the blind”(瞎子),用“queer”表示“homosexual”(同性恋)。
委婉语的礼仪功能( ritual function)也掩盖了羞于启齿的令人难堪的事实,用委婉语来表达人们讳言的生理行为,以避免交际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
如人们去厕所大小便,英语中婉转地表达为“to washone’ shand, to powderone’snose, to spend a penny,to payacall, to gosomewhere, toanswer the call of nature”等。
这些说法近似于汉语的“方便一下、去洗手间、去一号、去洗个手、去补一下妆等”,更绝妙的是在团体旅行时有些导游将上厕所自创婉语为“唱歌”[4]。
有时将一些丑陋或不合理的东西冠以高雅、正当的称谓,使委婉语的使用常常具有一定的掩饰性。
在英美,囚犯们为了自我美化和自我“洗刷”,用“college” (学院)来称呼监狱。
他们把因犯罪而被迫关进监狱强行学习、改造美化为在大学为增加知识而学习,体现了囚犯们强烈的虚荣心,使这个词成为一个具有讽刺意义的委婉语。
两次海湾战争中美国的主要盟友英国的飞机、装甲车屡屡被美军击中,好几十名英军士兵被误伤,这种误炸却被称为“friendly fire”(友好的炮火),“accidental delivery of ordnance”(误送弹药)。
3.对事物的美化人的价值观里有趋美性和趋好性的一面,委婉语的作用除了避免刺激、消除粗俗、摒弃陈腐外,还可满足人们的社会心理需要,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给人以安慰。
职业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敏感话题。
社会有分工,有的职业脏、苦、累,有的净、闲、逸。
有的职业赚钱多,有的职业赚钱少。
于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委婉语里就出现了一些花哨、委婉而动听的名称以升华职业,提高社会地位消除怕“失体面”的忧虑。
在中国人们将以前称呼的“保姆”、“钟点工”改为“小姐姐”、“阿姨”、“大嫂”、“家政人员”等;将没有固定工作的人员称为“自由职业者”。
在英美国家如称Hairdresser(理发师)为beautician(美容师); gardener (园丁)为tree surgeon(花木外科医师)或landscape architect(风景建筑师);“打字员”自封为secretary(秘书);“补鞋匠”自封为shoe rebuilder(鞋子复原师); 就连butcher(屠夫)也以meat technologist(肉类技术专家)自称 ; funeral undertaker (葬礼承办人)也被一个更高尚的词代替为mortician或grief therapist( 哀伤治疗师)。
另一典型的例子是航空公司对机舱等级的美化,一等舱(first class)改称豪华舱(deluxe class),二等舱(second class )就升格成了一等舱(first class),三等舱名称不雅、不美改为商务舱(business class)或旅游舱(tourist class)。
这样一来,旅客皆大欢喜,不论坐哪等舱,都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4.对事物的幽默调侃委婉语的使用把严肃正经的事实寓于幽默中,使人类的语言妙趣横生、诙谐幽默。
如:改革开放后中国新时期的开明政策,使中国老百姓参政议政的意识正处于空前活跃的状态。
针对时弊,针对腐败,人们创造了一些风格诙谐轻松、带有深层批评指责含义的委婉语。
“一阵风”(指短期内工作做得轰轰烈烈,但不够深入和持久,很快就恢复旧时的样子);“走过场”(应付上级审查,搞例行公事之类形式化动作);“家长制”(不讲民主,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踢皮球”(领导者或经办人之间互相推卸责任,把待解决的问题推给别人)等。
还有驾车新手车尾“我不是美女,请别吻我”的善意提醒,堪能令你轻松一笑。
“battle of the buige”本源于德军在1944年末发动的最后一次攻势“the Battle of the Buige”(优势之战,突出部之战),在英美国家现在用来委婉地调侃为保持体型的女士们所进行的减肥持久战。
汉英委婉语在使用上还是有细微的差异。
首先,汉语委婉语强调用委婉含蓄的话代替或烘托暗示原意,汉语委婉语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距离更大,显得更为委婉曲折,折射出王权思想和尊祖敬宗、仁义道德的儒家传统。
而英语委婉语则强调用单词和短语替代原语。
其次,英语委婉语强调替代词语更文雅、更温和,不冒犯人,使人高兴,具有“关爱”的情感内涵。
而汉语委婉语只强调用与本意相关的话委曲含蓄、转弯抹角地代替或烘托暗示出不能或不愿直说的话。
当然,里面也含有“关爱”的情感内涵,但不局限于“关爱”。
以“死亡”的委婉语为例,英语中有数百种代替“death”和“die”的词语,如“to go home”、“to be at rest”、“pass away”等,并不把“kick the bucket”,“be done for”, “one way ticket”等戏谑词算作委婉语。
而古汉语中“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
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去世了”、“不在了”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而“完蛋了”则用于表示对敌人的憎限;对英雄模范人物的死,常用“牺牲”、“为国捐躯”、“以身殉职”等[5]。
?二、委婉语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蕴涵委婉语的使用十分广泛,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在东西方社会里得到认可的言谈举止的准则、人们的思维模式和道德观、价值观。
它不单单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涉及使用该语言国家的文化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
不同的文化背景,必然会在委婉语中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