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学
刑事技术_教学课件3_工具痕迹检验

三、工痕认定结论的种类
根据工具痕迹所反映出的某一种或类
种类认定 (种属认定)
工具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所作出的判断性结论
同一认定
根据工具痕迹中,所反映出的某一把 工具所特有的特征,同其他任何一把工具 绝对地相区别开
四、工痕鉴定结论的作用
(一)认定结论:
间
认定的只是工具
接
证 (二)否定结论
据
否定的是送检工具,不能否定工
6.4、7.3、8.2、9.1、10.2、10.9公斤; 什锦锤等等。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羊角锤
圆头羊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羊角锤
方头羊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八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圆头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其他锤类
钳工锤
斩口锤
电焊锤
拷锈锤
检车锤
扁尾锤
三、常见打击工具之棍棒
常被罪犯作为打击工具的棍棒,常常是在现 场就地取材或随手取用某机件和附件,因此, 无标定规格和统一的形状、大小。
第六节 工具痕迹的作用
Ⅴ 确定罪犯特点
①工具痕迹的位置、作用力的大小、方 向(角度)等可以反映出作案人的身高、
体力和动作习惯
②根据罪犯所使用的工具种类、技巧和 熟练程度可以分析罪犯的职业
Ⅵ 提供并案依据
①查明现场遗留的作案工具或 其他物品的归属
②通过检验现场遗留的作案工 具或其他遗留物品的归属
第二章 工痕检验鉴定的基本原理
工具痕迹检验
湖南警察学院 赵幼鸣
第一章 工具痕迹的概念
定义
作用
概念
任务
分类
特点
第一节 工具痕迹的定义
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作 用的加载客体(一般是作案工具)使承载客体 (一般是现场的被破坏客体)与其接触作用部 位发生塑性形变后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工具痕迹的形成与特点一、工具痕迹形成工具痕迹是指作案人利用一定的工具破坏或侵害客体时,引起承痕体的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形变或断离而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形成须具备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个要素。
(一)作用力工具痕迹是两个物体发生作用后形成的。
这种作用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物理学上称之为机械作用,用力的大小来表示作用的强度,用力的方向来表示作用的方向。
产生这一机械作用的直接原因是物体发生了运动。
物体的运动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能量即动能,没有动能,物体是不会运动的只会是静止状态,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是不会产生机械作用的。
因此要形成工具痕迹,必然要求作案人使得某一物体具有了一定的动能,发生了机械运动。
而动能却可能是其他能量转化过来的,这些能量包括热能、势能、化学能及引力、磁力、机械力产生的能量等。
机械力是形成工具痕迹的主要因素。
所以,工具痕迹不应该包括热能引起的炸断痕迹;电能引起的燃烧痕迹;或者化学腐蚀引起的以及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各种断裂痕迹。
(二)造痕体和承痕体在工具痕迹学中,称施力的一方为造痕体;受力后而被破坏或变形的一方客体为承痕体。
两客体相接触后,由于物质材料的性能不同,作案工具也可以遭到破坏或变形。
因此作案工具不一定永远是造痕体,特别是对某一特定的检验对象,有时难以区分造痕体和承痕体。
(三)塑性变形工具痕迹的承痕体均为固体材料,它具有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这就有可能消除外力所引起的变形,使其恢复原来的状态,称客体为弹性变形,难以形成工具痕迹。
如:橡胶体、轮胎、橡胶棒等。
工具痕迹的形成都是在机械力取消后,承痕体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是材料的塑性,塑性体所产生的变形,叫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形成立体工具痕迹。
二、工具痕迹特点(一)特定性特定性是指某一工具与其它任何工具都有绝对的区别,在自然界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互相同一的工具,只有相似。
工具或器械的特定性,首先是由它们的外表结构形态的特征所决定的。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具痕迹检验

总结与提问答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工具痕迹检验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提问。
பைடு நூலகம்
实际案例分析
1
案例1:刀具痕迹
通过刀具痕迹的形状和深度,确定作案工具为刀,并与嫌疑人的刀具进行对比鉴 定。
2
案例2:撬锁痕迹
通过撬锁痕迹的特征,辅助分析作案工具的类型、大小和形状,为侦破案件提供 线索。
3
案例3:抛射痕迹
通过抛射痕迹的分布和形态,推断使用的工具是何种类型的枪械,并与嫌疑人的 枪支进行比对。
刑事技术-教学课件3-工 具痕迹检验
本课程将介绍工具痕迹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帮助学员了解犯罪现场中工 具痕迹的重要性以及在犯罪调查中的应用。
工具痕迹概述
工具痕迹是指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上的留下的痕迹,如刀刃痕、锤击痕等。 通过分析工具痕迹,我们可以获取作案工具的特征信息,帮助破案和定罪。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
常见误解与解答
1 误解1:工具痕迹不
可靠
解答: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经过科学验证,具有较高 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2 误解2:工具痕迹无
法证明罪行
解答:工具痕迹可以为犯 罪调查提供重要线索,有 助于还原作案过程并找出 嫌疑人。
3 误解3:工具痕迹分
析时间长
解答:随着技术的进步, 工具痕迹分析时间得以缩 短,增加了侦破速度。
工具痕迹检验的目的是确定犯罪现场或作案工具与嫌疑人之间的联系,进一 步收集证据,为犯罪调查和法庭审判提供科学依据。
工具痕迹检验方法
显微镜检验
利用显微镜观察工具痕迹的形态特征和纹理细节,辅助识别工具类型。
物理化学检验
运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分析工具痕迹的组成成分,确定工具的材料和特征。
工具痕迹检验_图文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二、造痕体(工具)
(二)工具的特征 1 、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 2 、特征的来源:
①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 ②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 ③自然腐蚀(铁锈等) 3 、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重 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
按切削角度的不同可分
为:
ɑ
ɑ
(1)直刺切;
(2)斜刺切;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二、刺切痕迹的分类 根据造痕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切痕:砍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2、刺痕:刺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三、切痕 包括砍、切、剁等动作所形成的 刀背
痕迹。 工具:刃口较长。
刃侧
1、常见工具结构
契角 刀刃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一定
距离内瞬间接触而 产 生的破坏作用。
由于接触时间很短 ,冲击载荷作用明显 。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 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
擦划线痕; 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成擦划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一)类型:
1 、金属客体: 2 、木质客体: 3 、人的肌体和骨质客体: 4 、其他(玻璃、橡胶、塑料、皮革、 纺织物、土质等)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二)客体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
弹性与塑性、强度、刚度、硬度 韧性、脆性等
工具痕迹鉴定(课堂PPT)

5、切割痕迹: 一次切削作 用使承受客 体形成两个 断口,两个 截面,每个 断口上的断 面多呈向一 侧倾斜状, 当切割较厚 的金属时, 切壁和切出 口长出现线 条状痕迹。
11
12
三、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 1、照相法 2、实物提取法 3、制模法 A、硅橡胶制模法 B、石膏提取法 C、橡皮泥提取法 D、硬塑料制模法 E、醋酸纤维素薄膜提取法 F、易熔金属制模提取
工具痕迹鉴定
1
目的:工具痕迹是盗窃、抢劫、杀人案件中最 常出现 的一种痕迹,对于认定案件的性 质,确定犯罪嫌 疑人是一种重要的物证,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几种主要工具痕迹的特 征,鉴定的基本方法。
重点:工具痕迹中静态印压痕迹和动态线条 痕迹的特征,以及几种主要工具区别于其 他工具痕迹的特点。
2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一)工具痕迹概念与特点
16
思考题: 1、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2、工具痕迹的分类 3、动态线形痕迹和动态线形痕迹的特征 4、几种常见工具痕迹区别于其它痕迹的主要
特点 5、工具痕迹检验步骤
17
13
五、工具痕迹的分析
(一)推断工具的种类 1、根据平时掌握的工具结构、形态分析判断 2、结合发案地区、单位可能有的工具进行分析判
断 3、根据现场上多处出现的工具痕迹进行分析判断 4、结合现场上的其他痕迹综合分析 (二)根据工具痕迹推断罪犯应具备的条件 1、推断作案人的职业 2、推断作案人的体力、身高和习惯
4、切割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切割工具起到切 割作用,主要有菜刀类、钢锹类、匕首类等
5、割削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割削工具起切削
作用,主要有锯类、锉类工具等。
4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与特征 (一)工具痕迹的分类 1、按造型体和承受客体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
两类工具痕迹

两类工具痕迹
本章学习要点:理解工具痕迹的分类方法;掌握两类痕迹的结构、性
质及其特征。 第一节 工具与客体接触关系
一、接触部位:留痕部位 二、接触过程
1.开始阶段 2.中间阶段 3.最后阶段 三、接触状态:指工具对客体的作用方式。
1.切划接触:工具与被破坏客体两者接触点相对运动的作用方式。
在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为线条类痕迹。
2.印压接触:工具与被破坏客体两者接触点不改变的作用方式。
在客体上形成的反映形象为凹陷类痕迹。
第二节 两类痕迹及其特征 一.定义 被破坏客体与工具在切划接触状态下而产生的变形。
4.特征 (1)种类特征:压痕的轮廓、形状 (2)个别特征:凸凹坑丘的具体位置、结构、形态、大小、间距等。 (3)质量好特征:稳定、稀有、明显的凸凹坑丘。
接触状态
切划接触
印压接触
两类痕迹结构
1—痕起缘 3—痕迹壁
2—痕止缘 4—痕 底
凸凹坑丘
单一线痕结构
凸凹坑丘
两类痕迹结构
线条类痕迹结构
单一线痕结构
单一线痕的结构包含:峰、谷、腰 峰:一般反映在突起线条的顶端,其形状又有各种区别,常见尖、圆、平
等形状,称为尖峰、圆峰、平峰等。 谷:一般反映在凹下线的底部,按形状不同又分为尖谷、圆谷、平谷等。 腰:一般为连接凸、凹线二者之间的结构部位,按陡缓差异分为突腰、斜
2.性质 痕迹以凸凹线条的起伏形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特征,且凸凹像相反。
3.结构 痕起缘:形痕初始阶段工具与被破坏客体的接触线。 痕迹面:形痕中间阶段工具在被破坏客体上的运动轨迹。 痕止缘:终止形痕时工具与被破坏客体的接触线。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指犯罪分子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上留下的痕迹。
2、工具痕迹的作用(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3)根据现场痕迹串并案件(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二、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一)接触状态1、切划接触——切划接触时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故称线条状痕迹或称线型痕迹。
2、印压接触——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的接触点不改变,这种接触即为印压接触。
夹持痕迹(二)工痕的基本形状与特征反映1、线条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地方痕迹面——痕起缘与痕止缘中间的部位(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线痕的宽窄、形状。
个别特征: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其中粗大的、明显的、连贯的凹凸线痕是质量好的特征。
2、凹陷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底——终止形成痕迹的部位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边缘痕壁——痕起缘与痕止缘的中间地方(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痕迹的形状、大小个别特征:单一凹凸坑丘的具体结构形态,其中稀有的、明显的、稳定的凹凸坑丘是质量最好的特征。
凹陷状痕迹主要包括:撬压、打击痕迹。
线条状痕迹主要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痕迹。
(三)工具痕迹的种类1、撬压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利用杠杆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并常伴有擦划线条痕迹;痕迹成对出现,一个在支点,一个在重点,两点对应,方向相反。
2、打击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利用所持的工具,快速运动形成的碰撞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一般情况下,每打击一次,形成一处痕迹,形成的凹陷状其痕止缘部位常是工具的边角或突出部位形成的。
3、擦划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对客体表层在压划作用下形成的线条状痕迹。
工具痕迹学中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

工具痕迹学中同一认定的科学基础
1 工具痕迹学的背景和概念
工具痕迹学是一门刑侦学科,主要研究犯罪现场和案件中遗留下的工具痕迹,通过对工具痕迹的物理、化学、机械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分析和比对,进而确认作案工具的性质和来源,从而推断犯罪类型、时间、地点和作案人员等重要线索,为案件侦破提供科学依据。
2 工具痕迹学的科学基础
工具痕迹学的科学基础主要包括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理论。
在工具痕迹的鉴定中,需要利用物理学的力学、光学和热学等基础理论,确定工具对物体的作用力、力学效应的变化规律、工具与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方式;在化学方面,需要对工具痕迹的成分进行分析,如物质的化学成分、颜色、纹理等方面,以便区分不同工具留下的不同痕迹;在材料学方面,要对工具的材料质量及特性进行分析,以辅助判断工具的种类;最后在工程学方面,需要理解和掌握工具制造的相关知识和技术,以确定工具的制造厂家和年代。
3 工具痕迹学的应用
工具痕迹学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刑侦现场,如抢劫、盗窃、绑架、杀人等犯罪案件。
在案件现场,犯罪嫌疑人常常留下各种工具痕迹,如破坏的门锁、玻璃、车门等,以及足迹、手印等,这些工具痕迹都可以被利用。
通过对工具痕迹的分析和研究,可以确定作案工具的性质、来源和特征,进而对案件进行重要线索的推断,甚至可以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和落脚地点,对犯罪的侦破提供了极大帮助,为维护社会安宁和公正司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为工具痕迹?工具痕迹在侦查审判中有何作用?
行为人运用工具破坏或者侵害某种客体物,留下的反应该工具外表结构的反映形象
判断案件真假
分析行为人作案的方式手段过程
分析行为人的体力职业用力习惯
找出作案工具
指认作案人
缩小侦查范围,确定侦查方向
为指认犯罪提供依据
影响擦划痕迹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接触力大小
接触多少点线面
接触角的变化前角侧角偏角
如何区别钳类和剪类工具痕迹?
1、根据被破坏线材硬度大小判断。
2、根据断头斜坡面加工花纹不同判断。
断线钳粗糙大
3、根据断头侧面形状反映不同判断。
钢丝钳两个断头一大一小,立定高直
4、根据咬合方式不同判断。
对口咬合错口咬合
5、根据作用力不同在痕迹中的反映判断。
断线钳印压明显剪刀剪切明显
锯痕和锉痕
1、断口组合形态不同锯开线T 锉痕V
2、锯痕有阶梯纹,而锉痕没有
3、锯断面的起始端有展平面痕,而锉痕没有
4、锯屑块状切屑多,带状切屑少、锉屑块状少,带状多。
钳类:
1、痕迹特征反应刃口形状、咬合角的断头峰角大小,形状特征。
2、断头斜截面上反映出工具刃口斜面加工方法的纹痕等一般特征
3、断头斜截面上因印压形成的粗大、明显的斜向、横向印痕
4、在痕止缘上因印压发一个刃顶表面形状
5、凹凸特征等为细节特征。
剪类:
1、剪刀痕迹在断头上反映出剪刀刃部形状、咬合角度的一般特征
2、在断头斜坡部上,反映刃口、刃侧特征的单一凸线或凹线痕迹的结构形态。
3、以及剪止缘上出现明显凹凸坑丘等细节特征。
如何发展发现、判别工具痕迹?
1、出入口
2、犯罪中心及其周围
3、破坏的物体
4、可能接触的封闭设施
5、逃跑路线
6、犯罪嫌疑人居所
推断工具种类的依据是什么?
1、根据平时掌握的工具结构,形状分析判断先是自己知道的
2、结合发案地区、单位可能有的工具进行分析判断然后是看周围环境可能的
3、根据现场上多出出现的工具痕迹进行综合分析在看现场出现的
4、结合现场其他痕迹综合分析在看乱七八糟的
5、根据附着物进行分析在看细枝末节的
何为实验样本、自然样本?
工具痕迹作用
(一)推断工具种类,突出侦查重点
(二)分析痕迹形成,确定事件性质
(三)根据痕迹反映,揭露伪造现场
(四)利用工具痕迹,提供串案依据
(五)根据行为技巧,判定犯嫌特点
(六)认定作案工具,提供诉讼证据
工具痕迹检验的任务和内容
工具痕迹鉴定的依据?
撬压痕迹
利用杠杆原理破坏成痕物体,造成反应工具接触部位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特点
撬压痕迹的特点表现为:多为凹陷状痕迹;一次动作形成两处(支点、重点)相互对应、受力相反的痕迹
打击痕迹
利用碰撞作用破坏客体,造成反应工具接触部位的塑性变形的痕迹。
1、打击痕迹的特点为:属于凹陷痕迹,一次动作形成一处痕迹。
2、按照打击的方向不同,可分为垂直打击和倾斜打击。
钳剪痕迹
利用具有咬合刃口的工具剪切客体形成的反映工具接触部位塑性形变称为钳剪痕迹。
痕迹特点:一次钳剪形成两个断头,每个断头是双斜坡,且斜坡上的线条痕迹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一致。
断头结构:正面形、侧面形、立顶、断裂缘、剪起缘、剪止缘(立顶根部)。
擦划痕迹
在客体表面施加压划作用而引起的线条状变形称为擦划痕迹。
割削痕迹
利用锯、锉、钻等工具对客体进行切削破坏所形成的形变称为割削痕迹。
其痕迹特点为:容易出现重复切划面而产生复合线条痕迹;容易产生分离物(切屑)
切割(刺切)痕迹
利用劈破作用破坏客体所引起的局部形变称为刺切痕迹。
形成劈破痕迹的工具多为锐器。
切痕特点:一次动作形成两个断口斜面,断口斜面上为由起到止缘的贯通线痕
刺痕特点:一次刺扎形成一个孔洞,孔洞形状反映工具截面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