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
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

云南省加速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整体规划 (2012—2020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十月(2012-2020年)目录前言第一章整体要求第一节基础条件第二节时机与挑战第三节战略定位第四节指导思想第五节发展目标第二章地区布局第一节加强滇中城市经济圈的辐射带动作用第二节建设沿边开放经济带第三节形成对内经济走廊第三章提升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第一节成立内联外通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第二节修筑干净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系统第三节打造国际性的信息枢纽第四节建设保障有力的水利工程系统第五节完满口岸设施和功能第四章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第一节提升对外经贸水平第二节推进开放平台建设第三节深入推行“走出去”战略第四节加强对内经济合作第五章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第一节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第二节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第三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四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五节完满科技创新服务系统第六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节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第二节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第三节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第四节推进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第七章加速社会事业发展第一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第二节加速发展医疗卫惹祸业第三节完满城乡就业公共服务系统第四节加速推进住所保障系统建设第五节加强收入分配调治第六节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第七节加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系统第八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建设第八章推进扶贫攻坚和兴边富民工程第一节促进边境地区加速发展第二节赶忙解决深度贫困人口脱贫发展问题第三节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第四节加强边防建设和管理第五节加速农垦企业改革第九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完满政策系统第二节创新系统体系第三节推行重要项目第四节加强组织领导前言云南省是我国重要的边境省份和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和南亚重要陆上通道,区位优势独到,自然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邃。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获取了显着成就,具备了加速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加速把云南省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有利于成立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国际大通道;有利于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有利于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边境友好牢固。
试论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试论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张怀志;聂玉梅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把云南建设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对国家和云南省都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但是云南作为我国西南边疆省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还很低,虽然已经具备支撑国家桥头堡战略的基础条件,但离真正达到这个要求还有一段距离,需要政府大力支持。
【总页数】4页(P68-71)
【作者】张怀志;聂玉梅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3
【相关文献】
1.试论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2.立足优势找准定位努力打造云南"桥头堡"建设东部引擎和战略支撑点——富宁县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优势及定位
3.打造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北部蓝色引擎和战略支撑点
4.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5.云南桥头堡战略支撑体系建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中国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国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意义
浅析中国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意义
赵畅
【摘要】[摘要]云南省地处中国与东南亚及南亚三大经济区的结合部,连接中国、东南亚和南亚三大市场,并具有沟通太平洋、印度洋的区位优势。
2009年7月2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将云南建设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这一定位彰显了云南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中的前沿性、重要性和带动性。
从云南“桥头堡”战略在经济和政治层面所发挥的作用来分析这一战略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对外经贸
【年(卷),期】2012(000)004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云南;“桥头堡”战略;东南亚;南亚
一、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现实背景
2000多年前,“南方古丝绸之路”开拓了一条从四川至昆明,经大理、腾冲进入缅甸,再到印度,辗转西亚,从而通向非洲和欧洲的商道。
加强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同时也繁荣了世界市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开辟了一条起于印度阿萨姆邦,经雷多进入缅甸的公路,把盟军在印度洋港口的战略物资运到云南后再转至国内各战场,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十分注重面向太平洋的东部开放战略,但随着我国日益强大,美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开始逐步对我国形成包围态势,企图遏制我国发展。
随着我国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和贸易结构不断优化,需要不断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扩大向西南的开放,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开放已成为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王前文李耀平(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点-轴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发展模式,对云南桥头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对云南桥头堡战略全方位、立体式布局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其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三个增长极,多条发展轴,八大沿边经济区,进而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体系,为实现云南经济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点-轴理论;桥头堡;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点-轴系统理论是陆大道先生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
他以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以及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模型和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型战略。
该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是制定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市重点发展战略的重要结构模式。
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定位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国际化区域,应用点-轴理论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一、点-轴理论的基本内涵点-轴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是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松巴特的生长轴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是阐述如何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空间结构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其关于空间集聚和扩散规律的思想有机地嵌入点-轴理论中,成为其主要基石。
空间扩散理论是指空间通过一定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传播并通过时间发生交互作用,从而扩散并形成更大的空间区域。
佩鲁[5]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同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它以作者简介:王前文(1985-)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方法论。
李耀平(1953-)男,汉族,云南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桥头堡”战略对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作用

“桥头堡”战略对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作用作者:魏名婷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6期魏名婷(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云南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开展经济、贸易、投资、商务往来、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云南正致力于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本文分析了“桥头堡”战略的内涵与进展;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桥头堡”战略对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作用。
关键词:桥头堡;高水平大学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5-0227-01一“桥头堡”战略的内涵与进展“桥头堡”是陆桥经济研究中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重要概念。
港口的性质、运输线路的便捷和政府部门的定位是确定桥头堡的主要依据;融国际运输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为一体的国际商贸中心,是桥头堡的主要功能定位。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从调整完善中国对外开放总体战略格局的高度,作出了“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重大部署。
这是国家对云南发展的定位,不仅关系云南省的开放,而且是涉及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问题。
云南“桥头堡”战略的目的主要包括四点:一是建通道,建设我国经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直达印度洋的国际大通道;二是建平台,通过构建一些官方和民间的合作制度,把云南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平台,提升西部大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带动西部发展;三是建基地,优化产业布局,把云南建成面向印度洋沿岸国家的外向型产业基地,以及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为边疆地区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四是建窗口,成为充分展示中华文化,增进国际友谊的窗口。
“桥头堡”战略的具体内容还涉及交通运输电力网络、金融支撑体系、基层组织和民族团结等方面。
二、建设区域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1、要求大学建设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模式云南省内普通高校经管类大学的区域性特色不明显,对外开放的各类人才中,对东南亚南亚的经济贸易及商务知识的积累需要加强;对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基本状况,政治法律、经济贸易与投资、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系统的了解,适应面向东南亚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分析及战略定位

桥头堡建设是国家推进面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是云南省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缩小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云南省社会经济二次崛起的有力推手。
为此,云南省沿边8州市纷纷制定自己的桥头堡战略,争做桥头堡建设的主力军。
那么,作为云南省第二大经济体的曲靖市是不是可以置身于桥头堡建设大潮之外,与此事毫无关系呢?答案显然是“不”。
桥头堡战略不是简单的边境贸易,也不是简单的通道建设,它是关系云南省整体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是大有可为的。
一、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从长期的角度讲,曲靖市与云南的其他各州市应该是合作分工的关系,但从短期来看,更多的是竞争关系。
为此,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学中的地域分工理论,利用管理学中的SWOT 分析法,研究曲靖市相对于其他州市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蕴含的劣势,外界环境给予的机会以及面临的威胁。
1、曲靖市的优势———农产品基地、制造业基地与能源基地。
相对于其他州市,曲靖市在以下几方面具有明显优势①:(1)经济总量方面:曲靖市是云南省经济核心地区之一。
2008年,曲靖市地区生产总值787.6亿元,占全省比重13.82%,仅次于昆明(28.16%),排第三位的是玉溪(10.46%)。
三市合计占到全省的52.44%。
(2)农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乃至全国的重要农产品基地。
2009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60.9亿元,占全省农业的15%,居全省第一位。
其中:烤烟、魔芋、万寿菊产量居全国前列,烤烟产量占全国的1/10,魔芋产量占全国的1/8,万寿菊产量占全国的2/5;粮食、水产品、油料、肉类、中药材、蚕桑产量分别占全省的15%、16%、21%、24%、34%和40%,均居全省第1位。
(3)工业方面:曲靖是云南省重要的制造业与能源基地。
2009年全市工业实现产值355.9亿元,占全省工曲靖市在云南桥头堡建设中的SWOT 分析及战略定位潘孝军丁瑞江荀顺(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云南曲靖65500)摘要:云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实现需要省内各州市的共同努力。
浅析实施桥头堡战略与促进云南交通事业发展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浅析实施桥头堡战略与促进云南交通事业发展姓名李应成学号20112102053院系经济系专业经济学指导教师张锦二〇一五年三月十一日浅析实施桥头堡战略与促进云南交通事业发展摘要基于桥头堡战略机遇期下,云南交通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存在的机遇:一是建立健全云南综合配置的交通网络,既是桥头堡建设最为迫切的战略任务,又是桥头堡发挥好通道、基地、平台、窗口作用的基础所在;二是云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强;三是东盟国家尤其是周边国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将为云南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存在的挑战:云南的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国际物流发展的需要,省内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虽然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运输方式发展部平衡,铁路运输率不到20%,航港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缺乏。
机场飞机数量有限,货运作业站点散、小、乱。
同时,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实现有效衔接,多式联运困难,综合运输网络效应没有充分发挥。
对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桥头堡战略;云南与东盟;云南交通;问题对策Analy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ridgehead strategy and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trafficBased on the bridgehead strategy opportunity period, the Yunnan traffic industry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The opportunities exist: one is establishing and perfecting Yunnan integrated configuration of the traffic network, is the bridgehead to build most urgent strategy task, it is bridgehead play a good channel, base,platform, window function is the foundation; the two is the Yunnan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ill be strengthened further; three is the ASEAN countries, especially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strengthen traffic base facilities for Yunnan traffic network construction of facilities to provide a favorable external conditions.The challenge: Yunnan's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provincial highway, railway aviation, transportation and other modes of transport in recent years has made certain progress, but the mode of transport development balance, railway transportation,rate of less than 20%, port facilities and infrastructure lack.Airport aircraft limited in number, freight operations site scattered, small, random.At the same time, the various modes of transport cannot realize effective cohesion, multimodal transport difficulties, integrated transport network effect does not have sufficient play To this,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proposal and countermeasure.Key words:Bridgehead Strategy;Yunnan & ASEAN ;Yunnan Traffic;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目录绪论 (4)一、桥头堡战略的概述 (5)(一)桥头堡战略的简介 (5)(二)桥头堡战略中云南交通建设的重要性 (5)二、云南交通发展的现状 (6)(一)云南交通总体发展状况现状分析 (7)(二)公路现状分析 (7)(三)铁路现状分析 (8)(四)航空现状分析 (9)(五)水运现状分析 (9)三、桥头堡战略对云南交通发展的机遇及挑战 (10)(一)桥头堡建设带来交通发展新机遇 (10)(二)桥头堡战略下云南交通存在的挑战 (11)四、桥头堡战略下推进云南交通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4)(一)将云南交通建设列入国家战略规划 (14)(二)建立云南交通建设的国际合作协调机制 (14)(三)加大云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15)(四)加大云南铁路建设力度 (16)(五)完善收费机制 (17)结论 (18)致谢 (19)参考文献 (20)绪论要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也是促进云南对外开放的自身必要和一个很重要的机遇。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云南“桥头堡”战略目标的认识)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关于云南“桥头堡”战略目标的认识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要求。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确立了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桥头堡建设迅速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和行动,成为在新的起点上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近期公布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将“把云南建成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纳入了国家战略,提出将不断提升沿边地区对外开放的水平。
目前,中国国内在出口问题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对外出口过多,对外依赖性太强。
我国对外出口贸易量日益扩大可能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从经济增长的主项来看,应该以拉动内需为主导,但目前仍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的基本状况决定了拉动内需仍旧需要长时间;对外出口太多,极有可能引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这点已经得到验证。
一、云南在建设“桥头堡”战略中的有利条件。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与缅甸、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是新时期面向东南亚国家开放的重要省份之一,拥有多个对外口岸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在“桥头堡”建设中占据重要的枢纽地位。
云南作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地区陆上距离最短、历史联系悠久、友好往来较密切的省份,在经过近20年的探索和努力后云南省与周边国家所构建的国际区域合作模式呈现出勃勃生机,为云南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云南在建设“桥头堡”战略中的意义。
首先,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不仅是新形势下提升云南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的需要,也是贯彻执行新时期对外交流的必然要求。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虽有部分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但并不能改变这一趋势。
区域经济贸易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双方或多方经济的互补性,而且取决于区域经济组织各成员国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点-轴理论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分析王前文李耀平(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云南昆明 650500)摘要:点-轴理论是一种有效的空间发展模式,对云南桥头堡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文以点-轴理论为基础,对云南桥头堡战略全方位、立体式布局进行分析,梳理并提出其空间结构为一个中心,三个增长极,多条发展轴,八大沿边经济区,进而形成“点-轴-面”相结合的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体系,为实现云南经济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点-轴理论;桥头堡;空间结构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点-轴系统理论是陆大道先生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
他以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以及佩鲁的增长极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宏观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点-轴系统理论模型和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型战略。
该模式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有效形式,是制定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市重点发展战略的重要结构模式。
云南桥头堡战略的定位是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国际化区域,应用点-轴理论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一、点-轴理论的基本内涵点-轴理论的主要理论渊源是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斯特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和松巴特的生长轴理论。
中心地理论的核心是阐述如何在一定区域内构建空间结构合理的城市等级体系。
其关于空间集聚和扩散规律的思想有机地嵌入点-轴理论中,成为其主要基石。
空间扩散理论是指空间通过一定物质流、货币流和信息流的传播并通过时间发生交互作用,从而扩散并形成更大的空间区域。
佩鲁[5]认为,“经济增长并不是同时在任何地方出现,它以作者简介:王前文(1985-)男,汉族,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科技创新与科技方法论。
李耀平(1953-)男,汉族,云南人,昆明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技哲学。
不同强度首先出现在增长点或者增长极上,然后通过渠道向外扩散,并对整个经济产生不同的终极影响”。
点-轴理论吸收并成功将“增长极”的观点转化为其“点”的重要框架。
生长轴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经济带的建立,连接各主要交通城市的交通干线周围将形成有利的区位,其实质是人口和产业密集带。
点-轴理论十分重视“轴”的作用和功能,陆大道在解释社会经济客体相互作用时,生长轴理论的“轴”线思想贯穿其中,并进一步将其演化为“发展轴”。
生长轴理论是其“轴”的理论雏形。
点-轴系统理论模型是社会经济客体经过长期发展变化而形成的空间结构形态。
社会经济客体在区域或空间范畴内总是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社会经济要素在“点”上集聚,并由线状基础设施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
因此,点-轴理论的核心是:地域空间结构的演化是由“点”到“轴”、再由“轴”到“面”的演化过程,“点-轴-面”在地域上的融合是经济活动地域过程在现阶段所表现出的最高形式。
这里的“点”是指节点,一般由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组成。
“轴”是指由线状空间要素组成的经济地带,一般由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等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对附近区域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力和凝聚力。
“面”是指首先在“点”上集聚并逐步发展成为区域中心,进而通过轴线向四周扩散而形成的空间范围更广的区域。
由于存在“梯度”和“压力差”以及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不均衡而引发空间扩散。
扩散的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作用于附近区域,与区域生产力要素相结合形成新的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终导致区域空间结构均衡化。
二、基于点-轴理论的桥头堡空间结构构建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提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的战略思想。
根据这一思想,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云南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文优势,于2009年12月提出了“两强一堡”战略,即“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
并委托云南省社科院编制了《云南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专项规划制定指导意见》,确立了整个桥头堡战略的总体思路和框架。
依据《指导意见》,云南桥头堡建设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1—2015年,主要任务是加快实施互联互通的交通路网建设、加快通关便利、综合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缅甸皎漂到昆明的油气管道建设、国际物流体系的建设,以及连通云南到印度洋的口岸建设。
2016—2020年是第二阶段,也是重点突破阶段,主要建成对内对外的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网络运输体系;同时,加快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新能源、特色农业、矿产加工、生物制药、旅游文化、金融、交通运输等产业结构体系;在基础设施方面,构建南北方向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包括泛亚铁路、泛亚公路,从深圳到广州、南宁、昆明,以及到缅甸、孟加拉、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亚洲大陆桥。
这些都是支撑桥头堡的重要骨架。
至此,云南桥头堡战略总体方向已经明确,具体基于点-轴理论的全方位立体式布局也已经确定。
“点”即是打造滇中城市经济圈,主要以昆明为核心,统领玉溪、曲靖、楚雄三个城市。
“轴”是指建成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印度洋国际大通道、亚洲大陆桥以及云南-河内、云南-曼谷、云南-皎漂、云南-印度加尔各答四条经济走廊。
在“点”和“轴”的辐射带动下形成“面”的集聚形态,即把云南建成为加快口岸经济港、积极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三头在外的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区以及生态保护试验区。
三、应用点-轴理论构建桥头堡空间结构分析点-轴系统是区域发展的最佳空间结构,要使这一区域空间结构产生最佳的功能效益,需要对社会经济客体进行合理组织。
点-轴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对云南桥头堡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重点发展节点的选择发展轴上的各个节点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节点,是发展轴线集聚作用和扩散作用的核心。
点-轴系统中的节点是指中心城镇、各级区域的集聚点,也是带动区域发展的中心城镇。
但是,中心城镇对周边地带的辐射和带动力度是有差别的,实力强的节点辐射带动力度更大,所以在正确选择中心城市时,要考虑以下一些因素。
首先,城市竞争力是选择中心城市的首要因素。
城市竞争力是指一个城市在国内外市场上与其他城市相比所具有的自身创造财富和推动周边地区创造更多社会财富的能力。
城市综合竞争力反应了城市的生产能力、生活质量、社会进步及对外影响。
竞争力高的城市对周边地区的推动作用越大,辐射带动能力也越高。
其次,城市的发展条件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心节点的选择要依据一定的条件,既需要必要的软件,如经济基础、公共服务、文化因素等,也应该具备其他一些硬件条件,如地理区位、交通状况、信息设施、资源禀赋等。
另外,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应当受到重视。
根据规模经济理论,城市作为区域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与管理中心,城市发展的规模越大,其吸引范围较广,辐射能力更强。
因此,基于城市竞争力、发展条件、发展规模和发展潜力等因素的考虑,云南桥头堡确定的发展节点是:昆明、玉溪、曲靖、楚雄四大城市,其中,昆明是核心,作为一级节点统领其余三个二级节点。
重点发展节点的选择和确定是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这里仅做宏观层面的分析。
2.重点发展轴的选择点-轴理论中的轴是在一定方向上连接若干不同级别中心城市而形成的相对密集的人口和产业带,其附近地区已经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因此,在选择重点发展轴时,不仅仅要考虑交通路线,还要参照产业密集带发展程度。
首先,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高的区域带应选择为重点轴线。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交通设施、通讯设施以及与此相关的“基础设施束”会比较发达,对周围区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也相对较强,其辐射带动作用也会比较大。
其次,产业程度及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带可选择为重点发展轴。
区域发展轴线不是简单的交通线路,而是能够吸引资本流入及产业集中分布的区域或走廊。
对资源禀赋较高的地带,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交通设施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必然会促进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另外,拥有重要交通运输干线,如公路、铁路、水运以及航空线路等地带可作为重要发展轴。
区域交通框架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城市基础设施布局、城市发展及产业选择必然会参照交通路线的设置。
一般重要产业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布局往往集中在便利交通沿线地。
基于上述因素的选择,桥头堡战略发展轴确定为:一级发展轴:昆明、曲靖、大理、蒙自四大枢纽为核心的公路、铁道、航空、水运网络运输体系;二级发展轴:印度洋国际大通道,亚洲大陆桥,四条经济走廊。
3.“面”的形成与发展发展轴建立之后,原来处于低水平状态的区域经济系统受到冲击,诱发了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这在轴线出入口及交叉口表现尤为明显。
此时,由于城市之间联系较弱,集聚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区域空间处于发展初期。
随着物流、人流、技术流和信息流以较高的速度向轴线深处渗透,发展轴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开始向农业、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全面渗透。
农业大面积、专业化和机械化的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城市数量增加和实力增强以及人口向轴线集中,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新的局部不平衡开始出现。
然而,由于核心-边缘空间结构日益显现,城市沿轴线呈带状发展,因而发展轴沿线整体趋于平衡。
在区域空间形成后期,发展轴范围内各种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并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产业开始向外扩散,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对快速交通设施的依赖性空前增强,产业带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轴线的传输特性联系紧密,城市空间结构表现为连绵带状,“面”开始呈现雏形。
“点-轴-面”空间结构体系基本形成后,区域进入全面有组织状态,城市之间联系相当紧密,空间表现比较均衡。
综上,依据“面”的形成机理,云南桥头堡最终形成的八个沿边经济区目标是:口岸经济港、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跨境合作区、产业聚集区、无障碍跨境旅游区、民族保护区以及生态保护试验区。
这八个沿边经济区的建设主要依赖于城市经济区和各级发展轴的辐射带动作用才能实现。
四、基于点-轴理论构建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的意义应用点-轴理论构建云南桥头堡战略空间结构,有利于区域合理开发,尤其是城市重点资源开发、产业设施空间分布、交通线路建设等发展要素与经济发展轴线紧密结合为有机整体,使云南整体空间规划布局与轴线型基础设施发展相互融合,统一规划,避免了桥头堡建设实践中出现时空脱节问题。
因此,应用点-轴理论构建云南桥头堡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点-轴开发模式可以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