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旅游业概况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国家旅游局(2011年10月)2010年, 我国旅游业明显复苏,全年保持较快增长。
国内旅游市场平稳较快增长,入境旅游市场实现恢复增长,出境旅游市场继续加速增长。
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4亿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8.14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和15.5%;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0.6%和23.5%;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5738.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4%;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1.7%。
一、入境旅游业实绩——入境旅游人数13376.2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8%。
其中:外国人2612.69万人次,增长19.1%;香港同胞7932.19万人次,增长2.6%;澳门同胞2317.29万人次,增长2.0%;台湾同胞514.06万人次,增长14.6%。
——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5566.4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4%。
其中:外国人2127.64万人次,增长20.2%;香港同胞2609.45万人次,增长2.3%;澳门同胞392.89万人次,增长2.1%;台湾同胞436.47万人次,增长13.9%。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达458.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5%。
二、国内旅游业实绩——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1.03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
其中:城镇居民10.65亿人次,农村居民10.38亿人次。
——全国国内旅游收入12579.7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3.5%。
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9403.81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3175.96亿元。
——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598.2元,比上年增长11.7%。
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883.0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306.0元。
——在春节、“十一”两个“黄金周”中,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3.79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12亿元。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

北京旅游业发展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世界知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一直是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近年来,北京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北京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作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
此外,北京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长城、青龙峡等,这些景点吸引了很多喜欢户外活动的游客。
北京还拥有世界级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其次,北京的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近年来,北京市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酒店、景区设施等。
北京的交通网络已经非常完善,机场、火车站、地铁等交通工具连接起了市区和周边景区。
此外,北京的酒店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星级酒店和快捷酒店的数量不断增加,供游客选择的范围更加广泛。
景区设施也得到了升级改造,游客可以享受到更加舒适和便捷的服务。
再次,北京的旅游业注重创新发展。
旅游业不仅仅是单纯的观光和消费,还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北京市政府和旅游企业积极推动旅游创新发展,如举办各类旅游文化节、推动旅游和互联网的融合等。
此外,北京还加强了旅游人才培养,建立了一批专业的旅游学院和研究机构,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最后,北京的旅游业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境外游客来到北京观光旅游的人数持续增加。
北京渐渐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尽管北京的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比如,旅游资源开发不够均衡,一些景区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一些景区和酒店存在服务意识差和价格虚高等问题。
同时,北京也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北京的旅游业发展现状正处于蓬勃发展期,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创新发展和国际影响力增强等因素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

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人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旅游业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部门。
近年来,北京市旅游业也在持续发展中。
本文将就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一番探讨。
1.现状分析1.1旅游城市建设北京市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旅游城市,近年来,城市旅游建设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24个5星级的酒店,6个4星级的酒店和1个3星级的酒店。
这些酒店不仅拥有舒适的住宿环境,同时还拥有先进的设施和贴心的服务,为广大游客的旅游活动提供了保障。
除了酒店,还有众多的景点、文化遗产和历史名胜等,构成了北京市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1.2旅游人次增长北京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北京市旅游人次的迅猛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18年,北京市旅游人次超过3000万,同比增长了10.2%。
其中,外来游客人次超过了1亿,这一数字居于全国第一。
众所周知,旅游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因此,这些数据也反映出北京市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
1.3旅游收入提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旅游收入也在不断提升。
总体来看,北京市旅游收入增长的速度也在逐年加快。
2018年,北京市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了10.9%。
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北京市旅游业为市政府创造了丰厚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为多个相关行业提供了就业机会。
2.未来发展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北京市旅游业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未来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四个方面的建议:2.1提高服务质量旅游业服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因此,北京市旅游业需要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服务标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这是不断吸引游客,建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份额的有效方法。
2.2加强宣传推广北京市旅游业需要更加注意宣传推广,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形象, 吸引更多的游客。
除了传统的推广渠道,如电视广告和杂志广告外,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如微博和微信等社交媒体,提高其知名度。
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北京旅游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全国最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旅游市场迎来了快速增长的机遇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市场概况、需求状况和竞争情况,同时提出发展建议和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安排进行介绍,说明每个部分的主题和内容。
在本篇长文中,可以介绍引言部分引出了本文分析的背景和目的,接下来的正文部分分为北京旅游市场概况、北京旅游市场需求分析和北京旅游市场竞争情况三个部分,分别对北京旅游市场的整体情况、需求特点和市场竞争状况进行深入分析。
最后的结论部分则总结了北京旅游市场的优势,指出了市场发展的潜在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展望。
文章结构清晰,分析逻辑明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北京旅游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1.3 目的:本文旨在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通过对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情况的详细探讨,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效的市场信息和发展策略。
同时,也旨在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北京旅游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报告的撰写,我们希望为市场参与者和相关利益方提供有益的见解和建议,引导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并指出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潜在问题,为市场的持续增长和进步贡献力量。
1.4 总结:总的来说,本报告对北京旅游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对市场概况、需求分析和竞争情况的剖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北京旅游市场的发展态势和潜在机遇。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北京旅游市场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完善的旅游基础设施。
这些优势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也为未来的市场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北京旅游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够充分、服务质量不稳定等。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

文化旅游产业工作情况汇报一、产业概况文化旅游产业是指以文化资源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产业,包括文化旅游景区、古迹文物保护建设、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等各种形式的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文化的关注,文化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并成为了拉动地方经济增长,促进文化传承和交流的重要力量。
我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总收入5.9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1%,旅游业对就业的贡献率高达10%。
同时,国家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多项政策措施出台,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
二、产业发展情况1. 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不断完善我国拥有丰富的文化景区资源,历史悠久的古迹和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着大量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投资建设文化旅游景区,加强景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景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例如,敦煌莫高窟、九寨沟、北京故宫等著名景点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吸引了大量游客,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文化旅游产品多样化在文化旅游产品方面,各地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
比如,一些地方推出了文化主题的旅游线路,鼓励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游客对当地的认知和体验。
同时,各地还积极推广传统手工艺品和民俗文化产品,带动了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
3. 文化旅游活动丰富多彩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亮点是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丰富多彩。
各地开展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民俗展示、文化艺术表演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增加了地方的知名度和形象。
比如,中国的春节庆典、端午节龙舟赛等传统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体验,推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北京市旅游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北京市旅遊發展現狀與前景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一直是全球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
旅游业对于北京市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旅游业收入高达6539亿元,同比增长7.8%。
而旅游业对北京市 GDP 的贡献率也已经超过5%。
本文将分析北京市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北京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加上现代化设施的完善,让它成为众多游客前往的城市。
北京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许多世界知名的景点,如故宫博物馆、天坛公园、长城等等,还有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古镇、美食等等。
2019年,北京市接待游客超过3.3亿人次,同比增长4.5%。
其中,过夜游客数量为9326万人次,同比增长3.7%。
北京市的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产业体系,包括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旅行社等等相关服务业。
二、北京市旅游业面临的挑战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北京市的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北京市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滥用可能会使景区的环境受到破坏,影响到游客的体验。
其次,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对于旅游服务和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服务质量成为北京市旅游业的一个难题。
再者,北京市的交通和住宿成本也已经成为游客前往北京旅游的一大负担。
三、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尽管北京市旅游业面临着一些挑战,但是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方面,随着旅游消费的升级和多元化,北京市需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品质和差异化。
比如,可以开发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消费。
另一方面,北京市也可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合作与交流,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新兴的智能旅游也为北京市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智能旅游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体验景区、更轻松地查询相关信息,同时也可以帮助景区管理更好地了解游客需求和习惯,优化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
新中国成立60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脉络

新中国成立60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脉络[摘要]旅游业一直处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旅游业经历了服务国家外事战略、外汇战略等历史阶段。
在21世纪我国外贸开始大发展之后,旅游业的创汇功能持续下降,进入转型升级时期。
随着旅游大众化和国民旅游的崛起,我国旅游业重返扩大内需的国家战略,并且由于出境旅游的快速增长,旅游业在国家外交战略和外贸战略的作用再次提升。
[关键词]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1 20世纪50—70年代:服务于国家外交和外事战略新中国成立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还没有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
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对外交流刚刚起步。
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厦门成立华侨服务社,即现在“中国旅行社总社”的前身,主要是为华侨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服务。
1954年,我国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以及上海、杭州、南京、汉口、广州、沈阳、哈尔滨、安东、大连、满洲里、天津、凭祥、南昌等分社,开始接待苏联和东欧各国的自费旅游者。
1950年,“夏令营”曾经风靡一时,甚至到莫斯科郊外去夏令营。
由于外交接待的需要,1964年3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外事小组《关于开展我国旅游事业的请示报告》。
1964年12月在国旅总社的基础上设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国家旅游局的前身)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与国旅总社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6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中国旅游事业管理局党组《关于第一次旅游工作会议的报告》的批示。
1973年,国务院批准桂林成为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1978年,中央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同年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改为直属国务院的管理总局。
2 改革开放20年:服务于国家外汇创收战略2.1 开展产业基础建设1979年我国即开始引进外资,中国出现第一批中外合资项目。
外经贸部最早批准的三个合资项目都是旅游企业,即北京建国饭店、北京长城饭店和中日航空食品公司。
1980年中国建成最早的主题公园,即北京大观园。
中国旅行社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应对方略(精)

加强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务预算、决策和财务管理
(二)人才竞争加剧趋势及其应对方略
人才是旅行社发展之基,旅游市场的竞争归根到 底是人才的竞争。 21世纪、特别是入世后在我国旅行社业发展起中 坚、关键性作用的是中高级管理人员和营销人员。 新设的民营旅行社和外商控股经营的旅行社瞄准 现有旅行社高中层管理人才,用高薪聘请办法“挖 人”,将对现有国有体制旅行社的生存和发展构成 威胁,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加强旅游法规建设、旅游基础理论研
究,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
加强旅游法规建设 推进旅游基础理论研究 深化诚信旅游体系建设,力争到2008年建立诚信 旅游体系
(三)海峡西岸旅游区悄然崛起
启动了福建居民赴金门、马祖和澎湖旅游,并实 现了两山、两湖等旅游资源对接,开通厦门-金门, 马尾-马祖,泉州、金门等海上航线试点直航,成 为福建居民到金马澎旅游和台湾同胞到福建旅游、 投资贸易的“黄金水道” 。 《大陆居民赴台湾地区旅游管理办法》为海峡两 岸的互动交流做出了新的贡献 海峡西岸旅游区将辐射内地,实现与“长三角”、 “珠三角”的对接。不远的将来,实现“三通”和 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之后,形成打造“环海峡旅游 区” 。
现阶段中国旅行社业发展特点
一是旅行社数量大量增加。入世后的中国旅社数 量每年增加1000家以上。 二是我国旅行社数量上增加,集中表现在国内民 营(个体)旅行社和合资合作股份制旅行社及外商 独资、合资旅行社的增加。 三是国内游和出境游表现为一地滞留型向两地或 多地连线游发展;入境游表现为多地连线游向一地 滞留型的区域化短程游发展。 四是我国旅行社业已完全进入微利行业时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北京旅游业概况
一、全市旅游收入和旅游市场情况
2011年,北京市旅游总收入3216.2亿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54.2亿美元(合人民币351.9亿元),同比增长7.4%;国内旅游收入2864.3亿元,同比增长18.1%。
北京的旅游客源市场分为入境旅游、国内来京旅游和市民在京旅游三个板块。
1、入境旅游
2011年,全市共接待入境旅游者520.4万人,同比增长6.2%。
其中接待外国人447.4万人,同比增长6.1%;香港同胞43.4万人,同比增长7.7%;澳门同胞1.3万人,同比减少2.3%;台湾同胞28.3万人,同比增长5.6%。
按洲际区域分,亚洲游客(含港澳台地区)257.9万人,占入境来京旅游总人数49.5%,同比增长4.1%;欧洲游客128.8万人,占总人数24.7%,同比增长7.8%;美洲游客105.3万人,占总人数20.2%,同比增长13.7%;大洋洲游客17.8万人,占总人数3.4%,同比增长20.4%;非洲游客6.8万人,占总人数1.3%,同比增长7.4%。
2011年,入境旅游者在京旅游人均花费1041美元,同比增长1.1%,人均天花费247.78美元,平均停留4.2天。
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26.4%,购物占25.3%,住宿占15.5%,餐饮占6.8%,娱乐占6%,景区游览占4.2%,邮电通讯占2%,市内交通占3.5%,其他占10.3%。
2、国内来京旅游
2011年,接待国内其他省市来京旅游者12818万人次,同比增长8.8%,旅游收入2618.9亿元,同比增长16.8%,人均花费2043元/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7.4%,平均停留时间5.07天。
人均天花费403元/人天。
花费构成中,长途交通占13.5%,购物占34.3%,住宿占20%,餐饮占20.8%,娱乐占0.8%,景区游览占5.7%,邮电通讯占0.3%,市内交通占4.5%,其他占0.1%。
3、市民在京游
2011年,本市居民在京旅游人数8066万人次,同比增长31.8%,旅游消费245.4亿元,同比增长33.6%,人均花费304元/人次。
二、旅游企业与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1、星级饭店
截止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星级饭店598家,其中五星级63家,四星级127家,三星级207家,二星级181家,一星级20家。
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59.9%,平均房价481.7元/间天。
2011年,全市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82.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3%。
2、旅行社和导游员
截止到2011年底,北京市共有旅行社1107家。
其中,有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业务的旅行社217家,外商投资旅行社24家。
全市有导游证的人员3.9万人。
其中:普通话导游25973人;英语导游8385人;日语导游1273人;朝鲜语562人;德语导游409人;法语导游421人。
出境领队1.3万人。
2011年,全市旅行社接待入境旅游者168.5万人次,同比减少11%;接待国内旅游人数383.8万人次,同比增长8.8%。
实现营业收入总额443.7亿元,同比增长26.2%,利润总额2.1亿元,同比下降8.7%。
北京市特许经营中国公民出境游业务的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184.3万人次,同比增长23.2%。
3、旅游景区(点)
2011年区县旅游业综合收入情况单位: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