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工艺学结课有感

合集下载

陶艺课程小结

陶艺课程小结

陶艺课程小结陶艺课程小结陶艺课程是我在大学时期选择的一门选修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

在陶艺课程中,我学习了陶艺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包括陶瓷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陶瓷工具的使用、手工捏塑、轮盘制作和釉彩涂抹等。

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我初步掌握了一些陶艺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在实践中,我不断练习和尝试,逐渐熟悉起手握泥、用工具捏塑的感觉,提高了我的陶艺造型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使用陶瓷工具,如泥板、模型等,使我的作品制作更加精细和规范。

在课程的过程中,我也体验到了陶艺对我的心灵的治疗和滋养。

在做陶艺过程中,我可以静下心来,尽情地享受与泥土的亲密接触,感受它的温暖与细腻。

我可以随着自己的内心感受,随心所欲地塑造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创造力。

陶艺作品的制作和完成,给我带来了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使我感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陶艺课程中我还了解到了陶瓷文化的深远影响和悠久历史。

陶瓷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之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陶艺,我了解到陶瓷的艺术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陶瓷工艺和技术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还去参观了一些陶瓷艺术展览和陶瓷制作工坊,亲身感受到了陶瓷艺术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在陶艺课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挑战。

初步掌握陶艺技巧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且有时候作品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如开裂、变形等。

但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克服了这些困难,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

通过这门陶艺课程,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术,还培养了耐心、细致和审美能力。

陶艺的学习让我懂得了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用手去创造美丽的作品。

我也理解到,陶艺不仅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坚持陶艺创作,让陶艺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的作品传递出更多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陶艺课程的学习让我体验到了陶艺的魅力和乐趣,并在技术和心理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大学陶艺报告总结

大学陶艺报告总结

大学陶艺报告总结引言大学陶艺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艺术课程。

通过学习陶艺,学生可以了解陶艺的历史、工艺和应用。

在本次报告中,我将总结我在大学陶艺课程中的学习和体验,并分享我对陶艺的认识和感悟。

课程内容大学陶艺课程涵盖了陶瓷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在课程中,我学习了以下内容:1.陶瓷的历史和发展:了解陶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性和发展趋势,从古代陶器到现代陶瓷艺术作品的演变。

2.陶瓷材料和工具:学习了不同种类的陶瓷材料,如陶土和釉料,并掌握了制作陶器所需的基本工具和设备。

3.陶艺工艺: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器,我了解了陶艺的基本工艺,包括捏、拉、坯和烧制等过程。

4.陶瓷装饰:学习了陶瓷装饰的技法,如雕刻、上色和贴花等,以及不同装饰形式的应用。

学习体会在大学陶艺课程中,我受益匪浅。

首先,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器,我深切体会到了陶艺的艰辛和技巧之处。

捏陶、拉陶和坯陶是陶艺制作的基本工艺,需要耐心和专注的态度。

烧制也是个考验,需要掌握正确的温度和时间,以保证作品的质量。

其次,陶艺课程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通过学习陶瓷艺术的历史和鉴赏不同风格的作品,我对陶艺的美学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我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设计独特的作品,并通过装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最后,大学陶艺课程也增强了我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制作陶器的过程中,我经常与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项目。

这需要我们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并及时沟通交流。

通过团队合作,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欣赏他人的作品,并与他人共同进步。

对陶艺的认识和感悟大学陶艺课程让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我认识到陶艺是一门需要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要制作出优秀的陶艺作品,不仅需要掌握陶艺的基本工艺和技巧,还需要有艺术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其次,陶艺让我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和心流体验。

当我亲手制作完成一个陶器,并在其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时,我可以感受到无比的满足感和快乐。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陶艺学习心得体会范本自从____年底开始, 我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并且决定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这门古老而又精致的艺术形式。

经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 我在陶艺上有了不少的心得和体会。

下面, 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 详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 陶艺需要耐心和毅力。

陶艺是一门需要反复琢磨和练习的艺术形式。

每一项技艺都需要不断的磨砺和实践, 而这些过程需要耐心和毅力来支撑。

在学习过程中, 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候, 我会亲手捏制一个作品, 在干燥或者烧制的过程中出现裂纹或者变形, 让我非常失落。

但是, 我学会了从失败中汲取经验, 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找到改进的方法。

我明白, 只有持之以恒, 不断地去修正和提升自己的技艺, 才能够取得进步。

其次, 陶艺需要细致和细心。

每一项陶艺作品都需要细致入微的处理。

从调配泥料开始, 到捏制形状, 再到施以细节和装饰, 都需要我们对细节把握到位, 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在掌握了基本技巧后, 我刻意练习细节处理的能力。

比如, 我尝试着创作一些有花纹或者雕刻的作品, 需要用到细致的刀工技巧。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发现细心的刀法和准确的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在学习和实践中去不断地探索和锻炼。

此外, 陶艺需要发散思维和创造力。

虽然陶艺有一些传统的技法和形式, 但是在创作时我们需要发散思维, 不断地进行思考和尝试, 从中挖掘出不同的灵感和创意。

我所学过的陶艺师傅告诉我, 只有勇敢地抛弃传统的限制和桎梏, 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在实践中, 我曾经试着用不同的手法和材料来进行创作, 比如结合陶瓷和金属, 或者利用纹理和色彩的对比来营造出独特的作品。

这些创新的尝试不仅让我对陶艺的认识更深入, 也让我的作品更富有个性和独特性。

最后, 陶艺需要永远的学习和进步。

陶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 任何人都无法一蹴而就。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陶艺的无穷魅力和无限可能。

陶艺课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陶艺课课程心得体会总结(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陶艺,作为一门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喜爱陶艺。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审美情趣,我校开设了陶艺课程。

作为一名热爱艺术的学生,我有幸参加了这门课程,并在其中收获颇丰。

二、课程内容陶艺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陶艺基础知识:学习陶艺的基本概念、分类、发展历程以及陶艺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陶艺制作技巧:通过实践操作,掌握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捏塑等基本制作方法。

3. 陶艺作品创作:在掌握基本技巧的基础上,进行个人陶艺作品的创作。

4. 陶艺欣赏与评价:欣赏国内外优秀陶艺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评价陶艺作品。

三、课程心得1. 陶艺的魅力通过学习陶艺,我深刻感受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陶艺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陶艺制作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动手创作的乐趣,也感受到了陶艺作品带来的心灵愉悦。

2. 陶艺制作的乐趣在陶艺课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泥条盘筑、泥板成型、捏塑等技巧制作陶艺作品。

每当我亲手完成一件作品时,那种成就感让我倍感欣慰。

同时,陶艺制作过程中需要耐心和细心,这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份宁静和放松。

3. 陶艺制作的挑战虽然陶艺制作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但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挑战。

在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如泥巴的湿度、塑形的技巧等。

然而,正是这些挑战让我不断成长,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克服困难。

4. 陶艺课程的意义陶艺课程不仅让我掌握了陶艺制作技巧,还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课程中,我了解到陶艺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此外,陶艺课程还培养了我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通过参加陶艺课程,我收获颇丰。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一些总结:1. 陶艺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学习陶艺有助于提高审美情趣,丰富文化生活。

陶瓷工艺专业技术自我总结范文

陶瓷工艺专业技术自我总结范文

陶瓷工艺专业技术自我总结范文
在我的陶瓷工艺专业学习中,我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陶瓷工艺的理
论和技术有了深入的掌握。

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我已经掌握了陶瓷原料的选择
和制备、陶瓷制品的设计和制作以及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

首先,在陶瓷原料的选择和制备方面,我了解了不同陶瓷原料的性质和特点,能够根
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原料。

在制备过程中,我学会了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工艺控制
原料的粒度和含水量,以及进行研磨和混合等步骤,保证制备出的陶瓷原料质量和稳
定性。

其次,在陶瓷制品的设计和制作方面,我深入学习了陶瓷制品的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

我能够根据产品的用途和风格,结合陶瓷的特点进行设计,并运用CAD软件进行模型的绘制和调整。

在制作过程中,我能够熟练使用陶瓷制作工具和设备,掌握各种手工
技法和陶瓷成型技术,能够制作出精美的陶瓷制品。

最后,在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中,我了解了陶瓷生产线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掌握
了陶瓷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艺技术和操作要点。

我了解了陶瓷的烧制过程和烧制控制
方法,学会了根据陶瓷制品的要求制定烧制曲线和控制温度和升降速度等参数,保证
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陶瓷制品的质量。

总之,通过对陶瓷工艺专业的学习和实践,我已经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
践经验,能够独立完成陶瓷制品的设计和制作,掌握陶瓷生产的各个环节。

我相信在
未来的工作中,我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发挥到最大的作用,为陶瓷工艺的发展和
创新做出贡献。

陶艺课程结课心得体会(2篇)

陶艺课程结课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陶艺,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陶艺课程的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陶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以下是我对陶艺课程结课的心得体会。

二、陶艺课程的学习过程1. 理论学习陶艺课程的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我们学习了陶艺的历史、种类、制作工艺、装饰技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陶艺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陶艺在我国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2. 实践操作理论学习结束后,我们进入了实践操作阶段。

在实践操作中,我们学习了拉坯、捏塑、刻划、釉烧等基本技艺。

刚开始接触陶艺时,我对这些技艺感到陌生,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这些技巧。

3. 创作实践在创作实践阶段,我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意,设计了各种陶艺作品。

从最初的简单造型到后来的复杂造型,我的作品逐渐丰富起来。

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构思,并将其融入到陶艺作品中。

4. 釉烧与修整作品完成后,我们需要进行釉烧和修整。

釉烧是陶艺制作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作品的美观和实用性。

在釉烧过程中,我了解了釉料的选择、施釉技巧等知识。

修整则是对作品进行细节处理,使作品更加完美。

三、陶艺课程的心得体会1. 培养了审美情趣通过陶艺课程的学习,我对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创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将美融入到作品中。

这种审美情趣的培养,使我更加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2. 提高了动手能力陶艺制作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从拉坯、捏塑到釉烧、修整,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们亲自动手。

通过实践操作,我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这对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有很大帮助。

3. 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在陶艺课程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团队协作,共同完成一个作品。

这使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4. 陶冶了情操陶艺制作过程是一个充满耐心和细致的过程,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体验。

2024年4月陶瓷工艺专业技术个人总结(2篇)

2024年4月陶瓷工艺专业技术个人总结(2篇)

2024年4月陶瓷工艺专业技术个人总结自从我进入陶瓷工艺专业以来,学习和工作已经有了许多进步和收获。

经过两年的学习和实践,我对陶瓷工艺的理论和技术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这份个人总结中,我将回顾我在这个专业中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并提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计划。

首先,我在陶瓷工艺的理论知识方面有了良好的积累。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课堂讲解,我对陶瓷制品的材料、工艺流程和性能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学会了分析陶瓷原料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了解了陶瓷工艺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此外,我也研究了陶瓷制品的结构和性能,并深入研究了陶瓷工艺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通过理论学习,我对陶瓷工艺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其次,在陶瓷工艺的实践技能方面,我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校和实验室的实践教学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陶瓷工艺设备和仪器,掌握了陶瓷原料的处理和配料技术。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瓷制品,我熟悉了陶瓷的成型、干燥、烧结等工艺流程,并学会了控制工艺参数以实现良好的制品品质。

我还参与了学校的科研项目,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提高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这些实践经验,我培养了良好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在新技术和创新方面,我也有了一些突破。

陶瓷工艺领域正不断涌现出新的材料和技术,我积极关注和学习了一些新兴的陶瓷工艺技术,如先进陶瓷材料、3D打印陶瓷、陶瓷涂料等。

我参加了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自己的知识面。

通过学习新技术,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未来,我将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不断追求新的突破和创新。

首先,我将继续学习和研究陶瓷工艺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应用。

我将积极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活动,与同行专家和学者交流思想,并深入研究和探索陶瓷工艺的前沿问题。

其次,我将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和应用专业知识,所以我将积极参与实验室和公司的项目,亲自动手进行陶瓷制品的研发和制造,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陶艺总结心得范文

陶艺总结心得范文

陶艺总结心得范文一、引言陶艺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形式,它以泥土为材料,经过一系列制作工艺和烧制过程,最终成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艺术品。

我在大学期间有幸学习了陶艺课程,并进行了一系列作品的制作,通过这些经历,我对陶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深刻的体会。

在这篇心得中,我将总结自己在陶艺学习中的所思所悟,并分享一些在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和教训。

二、学习体会1. 陶艺实践的重要性在学习陶艺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实践的重要性。

虽然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但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制作陶艺作品,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技巧和精髓。

通过亲身实践,我深入了解了泥土的特性,掌握了造型技巧和制作工艺,以及烧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实践中的失败和反思也是成长的机会,我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技术,最终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2. 线条和比例的重要性在陶艺制作中,线条和比例是至关重要的。

线条的流畅与否直接影响到作品的美感和表现力。

通过练习素描和观察大师作品,我逐渐理解了线条对于陶艺造型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在制作过程中运用线条来塑造作品的形象。

比例的掌握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在制作过程中,我时常使用测量工具来保证作品的比例准确。

3. 色彩和釉面处理的重要性除了造型之外,色彩和釉面处理也是陶艺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

色彩可以加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使作品更加生动和鲜明。

釉面处理可以提升作品的质感和光泽度,增加观赏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习了绘画和釉面处理技巧,研究了不同种类的釉料和颜色的搭配,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色彩表现和釉面处理能力。

4. 创意与个性的追求陶艺是一门充满创意和个性化的艺术形式,每个作品都是艺术家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学习陶艺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技术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个人风格。

通过学习大师作品和参观陶艺展览,我汲取了各种灵感和启发,并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的样式和形式。

创意的追求使我在陶艺制作中愈发自信和有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瓷工艺学结课有感
短短三周的陶瓷工艺学课程已经告一段落,真心的说,给我最大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中国陶瓷工艺的博大精深,回望这几周的课堂内容,可以说有太多的东西值得自己慢慢的沉淀与体会,但想要全面深入的参悟出中国陶瓷工艺精湛的技艺,仅仅凭这几周的学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在课下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毅力。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陶瓷系的学生,我感到无比自豪。

我们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几千年文化积淀下来的结晶,工艺学可以说是其中精华中的精华。

中国的瓷器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无可比拟,远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制出了彩陶和黑白陶器。

魏晋时代更进一步制成了半陶半瓷的制品。

到了唐宋时期已能制出非常精美的瓷器,并逐步趋于高峰。

至明清两代在瓷质和瓷饰上更加精细,使陶瓷工艺的成就超越了历代的水平,并先后把制造技术传播到了世界各国,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从此博得了“瓷国”的美誉。

但是,由于近代受到一些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动荡时局的影响,使我们具有优良传统的陶瓷工业倍受打击,不仅各地的著名窑厂纷纷倒闭,而且陶瓷器的艺术风格也一落千丈,最为可惜的是:我们祖先留下来的优秀的古陶瓷技术也大多失传,反而国外的少数陶瓷工作者对此进行一些研究。

至于我们的陶瓷专家和工人,却处在双重的剥削与压榨之下,既缺乏良好的研究设备,有没有安定的生活环境,终日迫于衣食而奔命,根本无暇顾及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因而使得我国的陶瓷工艺一度低迷,濒于消亡。

在解放以后,如同其他事业一样,陶瓷工业得到了复苏,经过十几年的提高和改进,无论在谁制造技术还是美术加工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

不仅现代化用瓷有着广阔的前途,而且许多著名的古窑场也陆续恢复。

在老一辈的陶瓷工作者和老艺人的通力合作下,许多著名的彩色釉得到了恢复。

陶瓷工艺在新时代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中国陶瓷工艺漫长的发展历史当中,可以说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发展阶段就是宋代。

因为宋代的陶瓷工艺成就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突出。

先就客观原因来讲,当时火药,罗盘,活字印刷等发明乃至采煤业的巨大发展,在科学技术,燃料上给陶瓷工业提供了颇为有利的条件。

各地方窑如雨后春笋,各具风格,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

驰名中外的五大名窑,以及磁州,耀州,龙泉,景德镇等窑争奇斗艳。

首创在釉中加入适当铜金属的钧窑瓷器瑰丽如朝霞,以铁元素还原烧成的汝窑瓷器色如天青,“紫口铁足”的官窑瓷器釉汁如羊脂,釉面能光泽如肤之微汗的哥窑以裂纹见长,釉色润泽如玉的定窑瓷器以印,刻花取胜。

北方的一些民窑出产的瓷器也独有一风,釉色黑白为主,或施加化妆土,采用划,刻等技法,图样清新活泼,线条简洁自然,透露出一派豪迈之风。

钧窑汝窑官窑
哥窑定窑北方民窑磁州窑
与此同时,南方的龙泉窑青瓷和景德镇影青瓷器也极为有名。

龙泉窑中“梅子青”以铁为主要着色,釉色葱翠,色调淡雅,可谓青瓷的上品。

而影青同样以铁来着色,釉如碧玉,迎光透视,早在罩青的《竹园陶说》中就有载:“近来出土之器甚多,有一种碗碟,质薄而色白,微以定,市肆人呼为影青,以其釉色微带青色也。

”后人又给予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高度评价,可见影青的魅力是有多么的深入人心。

龙泉青瓷和影青瓷器当时也大量输出国外,如东南亚,日本以及中亚一带,甚至在南亚,西亚,欧洲的有些国家的古遗址里,都曾发现这类瓷器残片。

尤其是磁州窑白底黑花的装饰技法,对于朝鲜,日本,泰国影响颇大。

如“绘高丽”的朝鲜陶瓷,“雕三岛”的日本陶瓷,以及所谓“宋胡录”的泰国,越南瓷器等,都是吸取了磁州窑技法而具有各自民族风格的代表作品。

南宋时期,日本人加藤四郎曾来我国学习陶瓷技术,而被称为日本的“陶祖”。

泰国也曾招聘我国的磁州窑的陶工前去传教,为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梅子青影青
此外,唐宋时期的绞胎绞釉的技法千变万化,磁州窑的刻花青瓷,纹饰生动,线条有力,流行一时,驰名后世。

南北方当时普遍生产的黑釉瓷,如建阳窑的兔毫,油滴釉,吉州窑的玳瑁釉,都是我们课堂实验中最为感兴趣的结晶釉的精品(宋代结晶釉为铁系结晶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展现了我国广大地区陶瓷工匠们卓越的才华和精炼的技术。

磁州窑的刻花青瓷兔毫釉钧瓷结晶釉
两宋时期,我国北方曾被两个少数民族,辽(契丹族)金(女真族)两个封建王朝统治,受到汉族文化影响,在陶瓷工艺上出现了模仿唐三彩的低温铅釉的“辽三彩”,仿定窑的白瓷等。

其中以鸡腿瓶和马镫壶为代表,在造型上仍保留了少数民族的生活特征。

一些北方名窑如钧窑,定窑等虽然仍在继续生产,但与之前的作品相比风格也有所变化,有些在工艺上不免会相对粗糙,不过也有不少精致之作。

如所谓的“宋加彩”就是金代出现的新品种,也是最早的釉上彩装饰技法。

这类包含少数民族工匠特色的作品,也为我国的陶瓷多样化贡献了一份力量。

辽三彩鸡腿瓶
马镫壶宋加彩
以上就是我粗略的简释了一下宋代的陶瓷工艺的特点。

我们要知道,宋瓷仅仅是我们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节点”而已,正是历朝历代陶瓷工艺的进步与创新,不断的丰富这些“节点”,使之串联起一个巨大而恢弘的中国陶瓷工艺文化。

陶瓷工艺文化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丰富着我们现代人的精神生活。

一件形制美、品味高的陶瓷作品,不仅凝聚着时代技术与工艺的成果,记录着历史发展的点点滴滴,而且往往以方寸之地集绘画、诗文、书法、雕塑于一体,将古与今、整体与细节、科学与美学融为一体,产生了极其绝妙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正如宗白华老先生所言:“使形下之器启示形上之道”。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陶瓷工艺学的课程仅仅是我们初步了解陶瓷工艺的一个开端,可以说,学习陶瓷工艺学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我们也是继承与发扬陶瓷工艺文化的中间人,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陶瓷文化能够继续宽广的流传下去,造福后人。

做一个真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陶瓷艺术的陶瓷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