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不仅在语言形式和诗歌传承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文化价值和人类情感深度上有深远影响。
针对现代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人生境遇和文化背景,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诗歌中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讲解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感受诗歌,创设情境或者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和感官体验。
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现代诗歌,放映有关诗歌的视频、音频,在课堂上放映,即使有些匪夷所思或深奥的诗句,也要教师加以解释,并且充分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二、演示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蕴,如通过剪纸,描红等亲近诗歌字里行间所绘制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选取一首描述风景的现代诗歌,在课堂上让学生描绘诗歌中的山水,树林等,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词句汇集起来,将其绘制在课堂黑板上。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歌,对诗歌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现代诗歌,通过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和分析所选取的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集思广益,分析和解读诗歌,还需要彼此协作、交流以达到整体效果。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关注并指导学生的问题和思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阅读与创作结合法阅读与创作结合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和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段主旋律或主题,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现代诗歌,这个过程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流淌,从而激发出不同的想象和创意。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

教研园地JIAO YAN YUAN DI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郭爱博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学校 (辽宁省沈阳市 110000)摘 要: 古诗词是一种有特殊格式及韵律的文体,其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一般揭示了作者当下的实际情况,往往内藏深意。
古诗词是语文教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占据着重要地位。
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能够使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净化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
古诗词蕴含了强大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独树一帜。
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引导学生鉴赏分析古诗词,使学生有所感悟,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其中精髓,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策略1 引言古诗词是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粹,体现出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经久不衰。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文体的特殊性,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
初中语文教师需要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有计划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诗词的优美,使学生受到文化的熏陶,以此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在逐渐兴起,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教学结构,从而实现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2 情境再现,创设意境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多古诗词意境极美,其中蕴藏深深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古诗词中的意境,理解古诗词表达的情感,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技术教学资料,再现古诗词中的情境,给学生创设意境,使学生感同身受,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比如,以《关雎》这首诗为例,这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在用韵方面,这首诗采用了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逐渐减少,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也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授古诗词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2. 借鉴国内外古诗词教学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
3. 基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验证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 结合评价与展望,提出对未来古诗词教学发展的建议,为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民族的情感和文人的智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现代学生接受
的信息形式多样,他们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兴趣可能并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
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
比如可以结合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电影、绘
画等形式,展示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兴趣。
也可以通
过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三、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讲解
四、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教学
五、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
现代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与诗人交流、参观诗歌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提高他们
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喜爱现代诗歌,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
发展。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
参考。
关于初中古诗词教研记录(3篇)

第1篇一、教研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古诗词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古诗词的黄金时期,为了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我校特组织开展了初中古诗词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提高教师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研内容1. 集体备课(1)备课主题:以《诗经》为例,探讨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
(2)备课时间:2021年9月15日(3)参与人员: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4)备课过程:1)分析《诗经》的特点,包括诗歌形式、内容、表现手法等。
2)结合教材,梳理《诗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内容。
3)探讨如何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
(5)备课成果:1)形成了一份完整的《诗经》教学计划。
2)教师们对《诗经》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2. 教学观摩(1)观摩主题:以《离骚》为例,展示初中古诗词教学风采。
(2)观摩时间:2021年9月22日(3)参与人员: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4)观摩过程:1)观摩了某教师执教的《离骚》一课。
2)教师们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点评,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氛围等方面。
3)针对《离骚》的教学,提出了改进意见。
(5)观摩成果:1)教师们对《离骚》的教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2)提高了教师们对古诗词教学的认识,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3. 专题讲座(1)讲座主题: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与方法(2)讲座时间:2021年9月29日(3)参与人员:初中语文组全体教师(4)讲座内容:1)介绍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2)分析了当前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提出了提高初中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具体策略与方法。
(5)讲座成果:1)教师们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三、教研总结1. 教研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教师们对初中古诗词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
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摘要:现代诗歌在抒发个人情感,陶冶情操,塑造审美情趣方面是具备不可替代的功能的。
在目前,初中阶段现代诗歌教学整体重视程度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实际问题及现实情况,笔者结合了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目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可行的策略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现代诗歌;教学;现状;调查;研究一、引言从国内外关于现代诗歌教学研究的情况来看,国外的研究更为的宏观,往往上升到了课程体系、文化传承、整体教学框架的层面。
这类的研究宏观上的、大方向的指导方向是有的,但是缺少具体的参考模式、方法和策略,往往不能因地制宜,而且缺乏实证调查类的研究,理论性较强但是却缺少实践上的印证和补充。
相比之下,国内研究更为的具体和有针对性,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的参考,但是其关于教材方面的研究过于的局限,并没有从课程标准、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也同样存在着,实证调研研究方面的不足和欠缺。
在目前,初中阶段现代诗歌教学整体重视程度的不足,必然会影响到学生情感、审美等方面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实际问题及现实情况,笔者结合了某中学现代诗歌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对目前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现实情况、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成因及可行的策略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在本次研究,通过问卷及实际观察等具体的调查研究方式,对师生现代诗歌教学与学习的看法、态度以及真实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和分析,利用调研和分析获得的数据、观点等支持论文的实践研究。
二、现代诗歌教学现状与问题分析1.教学观念有待更新在对教师观念和教学目标的调研中可以发现,多数的教师都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是考纲规定的内容才认真学习的,在教师的眼里,现代诗歌的教学成为了应试教育、教学其“不得已而为之”的教学内容。
同时对于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而言,现代诗歌因为存在着“考试频率偏低”的问题,导致了教学重心的偏离,这就说明了现代诗歌教学中有“应试教育”功利化倾向,实际上这都是目前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观念存在一定问题的重点体现。
加强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分析

加强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分析
一、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现代诗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对于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往往比较薄弱,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诗歌的内容、意境、语言、节奏等方面进行感悟和欣赏。
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背景、作者的生平等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比如诗歌朗诵、诗歌比赛等,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现代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提高教学的效果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介绍一些知名的现代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作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诗歌朗诵、诗歌音乐欣赏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实践性教学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开展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安排学生外出采风、写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也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诗歌作品展览、参加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诗歌视野,丰富诗歌教学内容。
加强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创作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开展实践性教学等多方面综合考虑。
只有通过以上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现代诗歌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文化自信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研究

文化自信视角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研究作者:应雪芬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年第19期摘要:古诗词是古代人民的艺术精髓,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某种精神。
初中语文古诗词在新课标的推动下,要求有了新的变化。
由于古诗词与现代社会相距较为久远,学生在理解能力上有欠缺,因此,鉴赏古诗词也成了语文教学的难点。
本文通过文化自信角度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行研究,为有效教学提供依据。
关键词:文化自信;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062通过文化自信视角,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现古诗词的意境美、韵律美,在教学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种策略,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教学研究。
一、通过文化自信视角,建立古诗词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在当今文化视角,创作诗词的人极少,古诗词看似已没有别的用处。
这更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在态度上进行指导。
在生活上,建立古诗词与现代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转变态度,体会古诗词魅力。
在古诗词中,通过一件事或者一个社會现象,反映古人内心真正的思想。
文学创作是体现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更是社会发展的痕迹。
但初中语文古诗词因时代差异,使得学生在理解古诗词上有困难、有差异。
教师应不断地充实古诗词内容,通过深入挖掘古诗词蕴含的道理与现代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学会古诗词内涵中的真正中心思想,准确把握古人的情怀。
比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教师带领学生首先了解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写下的这首诗,查找相应的历史记载,挖掘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是在什么情形下,为什么写这首诗。
再次提问,这是否是好朋友之间的见面所需要表达的感情。
教师让学生联想,见到好朋友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古人是作诗送给朋友,让学生联想实际情况,现在的学生遇见好朋友,会说一些自己要说的话,这和古人写诗表达自己想说的是一样的做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15T16:45:37.650Z 来源:《中国教师》2018年5月刊作者:欧阳常青[导读] 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欧阳常青湖南省衡阳县实验学校湖南衡阳 421000)【摘要】本文通过研究,指出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诗歌教学的策略,对于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提高诗歌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5-150-01
诗歌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赏析诗歌,能够很好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灿烂文化。
初中古诗教学时,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育的重点,尽管老师付出了很多努力,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总是非常低。
学生非常喜欢古典诗歌,但是不能够很好的赏析古典诗歌,感受不到诗歌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因此,教师通过有效策略,提高诗歌教学的效果,是教师的重要任务。
一、引导学生诵读成韵,读出诗歌情感内容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在初中诗歌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反复的诵读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把握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律,读出诗歌的思想和情感,让学生受到情感的共鸣,更好地感知诗歌的艺术。
比如学习杜甫的《石壕吏》,引导学生诵读一定要突出作者在诗中的沉郁顿挫,忧伤悲戚的情感;而学习《渔家傲》要读出诗人的苍凉悲怆以及壮志难酬的情感;学习李白的《望天门山》就要引导学生读出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豪迈与奔放,感知诗中的瑰丽想象;学习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时,就要让学生读出诗歌当中所体现出来的慷慨悲壮、气壮山河的爱国情感;东晋诗人陶渊明,他的诗歌清新自然,所表达的是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引导学生朗读他的诗歌一定要读出的对山水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喜爱之情。
教师在引导学生诵读的时候,结合具体的实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有节奏地朗读,读出声音的高低强弱,读出语速的快慢缓急,读出诗歌的节奏,让学生的能够很好的根据诗歌节奏通过诵读了解诗人所蕴含的情感,让学生在诵读时读出诗歌的思想情感内容更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读诗歌更好地感悟诗歌的思想,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诵读来表现诗歌的感染力,引导学生更好地走进诗歌的情感、走进诗歌的意境,走近作者。
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思想情感
学习中国古典诗歌,首先应该理解诗歌的内容,只有真正的理解诗歌内容,才能更好的把握诗歌的情感,感受诗人的艺术形象,更好的体会诗歌所蕴含的艺术,才能够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才能真正的谈得上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但是有关调查显示,现在的初中学生所学的诗歌,98%的学生都会背诵,但是只有40%的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浅层意思,只有不到10%的学生能够真正的读懂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对诗歌所表达出来的艺术有一定的感悟。
因此初中诗歌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能够读懂诗歌,把握诗歌的艺术。
比如,在教学《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首诗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的方式,了解这首诗歌写了一件什么事,写了什么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使学生体味所谓的融情于景的写作特点,鼓励学生利用联想和想象的方式,深入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友人离开时的难舍难分的留恋之情,了解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自己归期未卜的惆怅等的,只有在学生把握了诗歌的基础内容,鉴赏才有了基础。
三、重视叫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诗歌
诗歌阅读教学和鉴赏训练,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重要方式。
古典诗歌具有语言简约,内涵丰富的特点,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学不得法,很难真正理解诗歌意蕴,把握诗歌内涵,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要融入新课改理念精神,重视教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习诗歌,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具体而言,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第一,抓住意象进行诗歌赏析。
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这种形象是出现在作品中的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一个个个体连接起来就可以构成一个生动形象的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意境。
鉴赏诗歌,要从意向出发,品味物象特点,及其中融合的作者的主观情感,从而进一步鉴赏诗歌的意境。
比如,在欣赏《沁园春?雪》的内容时,有这样一句话: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在进行诗歌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把握“晴日”“雪”这两个意象,感受意象的特点,在晴天,骄阳高照,给大地披上了红纱,白雪在红日的照耀下,如同一个美丽动人的少女,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些意象连接起来,构成的一种意境,非常美,同时,作者的情感,对雪的赞美,对中华大地的热爱,就能被鉴赏出来。
第二,通过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鉴赏诗歌。
每首诗歌都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体验,都是作者主观情感认识,通过语言的展现。
是诗人内心声音的真实流露。
诗歌创作也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因此,鉴赏诗歌,需要了解作者的个人经历,了解作者当时创作诗歌时的情感,只有对作者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读懂诗歌,读懂作者通过诗歌要告诉我们的话。
比如,在学习《沁园春?雪》的诗歌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毛泽东写作这首诗歌时的背景,心情,从而了解整首诗歌的内涵。
第三、抓住“诗眼”进行诗歌鉴赏。
古人作诗很讲解对字句的推敲,尤其是一些关键字,作者都是努力推敲,力求使诗歌能够一字传神。
这些画龙点睛的字词就是诗眼。
在鉴赏诗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眼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鉴赏。
比如,“红杏枝头春意”“云破月来花弄影”,这两句话的诗眼分别是“闹”和“弄”字,简单的两个字,使整首诗歌平淡中显出神奇,使诗歌情趣盎然,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诗眼进行诗歌鉴赏,深入品味,进行想象和联想,才能有效体味到诗歌独有的境界。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进入鉴赏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进行鉴赏,要突出学生鉴赏的主体性,只要学生掌握了有效的鉴赏方法,教师就要敢于放手引导学生自主鉴赏合作探究,了解诗歌的意境,从而不断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通过诗歌教学可以使学生有效体验到汉字的精美,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丽,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鉴赏能力。
作为教师,要认真研究提高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通过教学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品鉴诗歌的方式,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有效提高诗歌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邢关印.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探要[J].教育教学论坛.2011(12).
[2]宋慧平.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07).。